梅花易數中的三要十應與體用生克的具體關係是什麼?在具體應用中的範疇是什麼呢?

卦例上的體現呢。


三要十應
十應脫胎於三要,而活於三要。
三要在起卦之初,十應在起卦之後。
這裡的起卦,是起意。意念動時。
易如反掌。翻掌之間即為易。你為什麼要翻掌即為機。
翻掌者,動靜變化,陰陽交替。翻手為陽覆手為陰。
其實,要用,我會用。說出來怎麼用的,還是有點難度,沒有自己所形成的理論。但是可以舉例子。
比如,子彈打碎玻璃瓶。瓶子是體,那麼就是用子彈打碎了瓶子。即為用克體,其他的互卦,變卦就是分別作用於子彈與瓶子。子彈的金屬是得氣,致其實。瓶子不得令,致其虛。子彈得到的衝擊力,是槍給他的。那麼就有克制瓶子的東西出現,也有幫助子彈的東西出現。這是體用到生克的。
如果你對(當下)這個詞的概念很理解。對螺旋型時空(也就是同一時空發生的所有事都有關鍵)也很理解。那麼外應對你來說不在話下。只要細心觀察。外應很奇特。主要是心動!這是十應
說說預測這門學問吧。什麼是預測?
預測就是找規律!
什麼是規律?規律就是人的本能——趨吉避凶。人所做的所有事都是有這個因素在裡面的。預測不測修士。因為修士所做有忽略了這個。可能我說的有些偏頗,但是大方向沒錯。
人類所有的書,所有的學科,經驗都是為了趨吉避凶。都是致力於人類自己。
所以預測並不迷信。
但是,它有別於其他學科。因為學到最後,實踐到最後。你發現你知道答案了。事情也在朝著那個發展。你也改變不了。不說這個了。說多了沒用。有句老話
行善事,莫問前程。
————————————————————————
以下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主述梅花外應部分.外應分兆 與機 兩種.
象應原理
天至大,有晝夜寒暑;人至靈,有作息亡存。萬事環環相扣,萬物息息相關。因太極而變化,由陰陽而消長,理之恆常;存吉凶休咎,見得失往來,事有多變。執理論事,人之常情;見微知著,聖賢可致。天人合一,正此意也。
事物能夠發生變化,是因為太極,也就是一種初始的或者一直潛藏的不平衡的作用。不平衡必然有欲平衡之勢,西方科學講守恆,東方哲理講中和。因此上者要下,少者欲多。然而事物終究不能平衡,否則一切歸於死寂,也就無法再變化了。事物的變化,就像絲懸之物盪動一樣,來去始終而不停。這種變化過程,古人成為陰陽消長。其來其長者為陽,其去其消者為陰。這是陰陽的基本定義。如果再細分,可以分為出生、旺盛、衰退、消亡轉化四個階段,分別對應陰陽循環中的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個狀態,也就是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另有五行的土為中央,也就是空亡位,但是五行中土意味著承載萬物,囊括其生死。故土乃是大無大有,變化之極。其實土就是太極,可以收放陰陽。這裡要簡單解釋一下五行的「行」字。「行」字常見的有兩種讀音,一種為前進之意,一種為隊列之意。這兩個意思都反應了陰陽的特徵。前進為陰陽之運行變化,為動;隊列為陰陽之狀態,為靜。二者合二為一就可以體現事物的特徵。動則體現其發展,為事物之變化規律;靜則體現其性狀,為事物之形態結構。事物之起始終結,必由太極之土,因此察中位之變化,可知萬物之更替。
宇宙同處一大陰陽之內,故一變而萬變。因此微可以知著、顯可以探幽。從一個跡象一種事物而推斷任何另一種事物跡象的方法,就是預測。根據不同的初始條件和不同的對應方法,預測的種類也很多。世間萬事萬物,尤其是生物,時刻都在進行預測,比如我們吃飯、走路,每個細節都是由預測來完成的。預測依靠的是相對固定或者規則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無非陰陽之道。因此,預測可能還是事物能夠統一變化的原因,是各事物互相關聯的紐帶。
每個事物任何時刻體現出來的形態以及任何時段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象」。這個「象」,所對應的事情,就是象應。根據「象」來進行預測,是生物界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在中國傳統預測學裡面,邵雍的梅花易中對外應的闡述,是「象應」比較系統的研究。因為一般研究象應,是以研究對象以外的「象」來對應本事物的變化,屬於外部參照,因此稱為「外應」。而以事物本身的一些前提條件研究其本身的變化,則有專門的方法,比如看人用的八字面相等等。其實這些方法裡面也包含很多「象應」的應用,但是位中則空,當局則迷,因此「自應」往往難於辨察全面,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但其應用也非常廣。比如一個人的想法做法,對自己將來的影響,就是典型的「自應」。這種基本對應關係,生物界都有學習研究,人在歷史發展中研究得尤其深刻,但是真正利用「象應」來系統研究的,卻不多。一些社會基本規律的總結,性格對人生的影響等,只能算是粗略簡單的對應研究。下面闡述一些常見的「象應」研究原理。
日月無光風雨失和,可知人心變而禍事發,因為這都是不常不寧之象。察事物之變,必是同中求異,恆中觀變。陽多則察陰,水多則看火。「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正是此意。世間事物雖然紛繁冗雜,但是心空則萬物可納,理平則諸事可觀。判斷事物的變化,首先要知道事物的常態。比如一個人,兒童年代,當活潑開朗貪玩多好奇心,生長之意也;中年的時候,持事穩重,常懷警戒之心,以陽盛將衰也;晚年則當歸老山林,沉緩靜氣。這是一個人的常態,而這樣的人,也可以對應一個群體,或者一個環境的某個方面。比如見小兒沉悶異常,又無特殊的神光,則可知其愚鈍而前程不足,而且反應出小兒生活的這個群體裡面,也有一個方面失去生機逐漸腐朽衰退。如果一個群體環境裡面這樣的小兒較多,則說明這個環境群體都將衰退敗落。但是如果外表愚鈍而神光深邃,則有少年老成根基深厚之象,乃是大富貴的徵兆,也是說明不同於常。神光足說明後面運勢必強,而外表愚鈍則有蓄勢待發之象,不可以愚鈍來看。
陰陽變化有很多細節,研究者需要留心。前面所說的蓄勢之意,其實在美學等領域應用很廣,其實這是陰陽變化的一個法則。進則先退,發則先收,「一張一弛之謂道」。射箭向前要拉弓向後,撐船向前則撐桿向後,這都是陰陽相互轉化之理。用之於人,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言論,是有陰陽變化的原理的,當然陰陽轉化的方式以及範圍各有不同,凡事不可以拘泥。一個人成功可以是偶然所得,也可以是前輩經營所得,也可以自己艱苦而得,反過來,經歷苦難,能夠成功的並不多。因此象應預測之道,萬不可按圖索驥。
得之前先有失,那麼失之前必有得。因此有迴光返照之說。管中放水,水盡時其流愈急。火星將滅,大放光芒而頓逝。於人事,樂極生悲、侈極生變之事常有。從這兩個陰陽變化的細節規律,我們甚至可以分辨一個事物的開始與終結,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外,緩者長久而氣勢不足,急者氣盛而光陰不久,故鬼壽而虎威,也是陰陽自然之道。
既知變化之勢,還審當時之情。這裡首先要闡明一個對應關係。「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傳只在人。」這是邵雍的話,有兩個版本,稍有出入,主旨一致。此詩前面兩句講一個事物包含了宇宙所有的信息,三四句講對應的原理方法,五六句講分辨太極陰陽以對應事物。最後兩句再次闡明天人一理,與開頭兩句實際上是對應的。象應分為內應外應。內應以自身為參照點,自身的變化為對象進行模擬分析而得到對應結果。而外應要以外界事物為參考點,以其得失比擬需要對應的事物的得失,這就是所謂的「肯把三才別立根」。能夠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天下事物都是一體的,「萬物備於我」,「我」與萬物沒有任何區別,形態不同只是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但是也是一一對應的,比如樹的根對應人的長輩、腳、元神等等。其實不僅事物的變化規律是一樣的,組成規律也是一樣的,只是每個部分的具體形態,因每個事物在大環境的處所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要掌握象應,就必須對各類事物的構成和變化等各方面有準確的把握,這個工作量是極大的,因此精通此道,相當不容易。把事物的結構和變化都搞清楚了,然後就可以隨機對應。
這個「隨機」,並非我們現在理解的雜亂無章沒有規律的對應。隨機,就是順從機遇,自然而然,因此這是最能夠體現自然規律的方式,陰陽變化之道,自然就明顯了。偶然遇到的,是常見的隨機,比較好理解。但是我們主動去做的任何事情,或者聽別人無意有意說到的,都屬於隨機,這個可能就難理解一點。我們容易把外界的變化看成隨機,而把自己所做的看成必然,其實這就是導致當局者迷的最大原因。其實一切事物,都是隨機的,也都是必然的,你現在的理想、情感,甚至你看這篇文章的想法,這都是自然規律而決定的,而不是你主觀改變的。所以思想者說,一切皆緣,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應我們自己,那麼就是自應,但是只要能夠清晰分辨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屬性,與自身或者此事陰陽變化規律的符合情況,自然就可以知道後面會發生的事情。當然這要對人自己的各個方面的本原規律、各種事情的屬性組成、自己所處的大小環境的位置乃至大小環境此時的變化都要有清晰準確的認識,才能把握准自應關係。能夠對自身和外物都把握得很清楚,就達到了「善易者不佔」的境界了。歷史記載看,這個境界是很難達到的,至少沒有明確記載誰達到過。但是很多人在某些方面還是做得很好,因此有軍事家、謀略家、政治家、科學家等等。
象應之法,首先有自應和外應的差別,這樣吉凶參照點就不同了。比如現在面臨考試,自己看書和想法之類的事情,是自應,參照點是自己的考試;如果是看書的時候發現書本異常、環境異常等,是外應,參照點是書本或者環境中的事物。自應因為是自身的事情參照自己,所以分析起來更困難,必須對事物本身的規律和自己所做事情是否符合規律有很準確的把握才行。外應則參照點在外,隨機對應的事物與參照點的關係容易觀察。然後把參照點直接對應到需要考察的事物上面,可以得知其發展變化的趨勢結果。比如看到水流往坡下流,那麼是水這個參照物有散去之勢,如果自己考試是要爭取考上,那麼遇到水的退散,就難以成功了。但是如果自己正憂心忡忡於考試結果,則可以對應於憂愁散去,凡事安然之象。因此全在於把握變化的細節和事物的屬性。而且實際應用中,外應用得更多,自應則轉化為其它方法去分析了,很少採用象應法來取應。天下事物的實質差別可能還是很大,因此古人採用陰陽五行八卦等的歸類來區分事物,從而在對應的時候更好把握。陰陽的對應較為直觀,無非來去得失高下強弱之對立,五行的對應,就要深入考察事物的處所狀態了,分清其旺衰狀態和趨勢,定義其五行類別甚至干支類別。八卦分析則類似於五行干支,與五行干支的定義基礎相通,但是所指稍有差異。在於對陰陽狀態的劃分方法不同。有了五行八卦的輔助,象應運用起來就有一個明確的紐帶可以相互關聯,這樣對於系統研究就更方便,但是歸類錯誤也會導致對應錯誤,另外歸類也有諸多狹隘之處。洞穿事物之理,則不需要這些框框來束縛了。
在我們實際象應運用中,陰陽的對應是應用最廣的,干支八卦的對應也時常應用,不過很不完善,有明確歸類的事物很少。其實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歸類必然也不同,這個也缺乏研究。至於放棄傳統預測理論而以自然循環的規律去對應,又能夠洞察事物對應的細節,就真的要神而明之才行了。
魏清·己丑壬申乙未丙戌中刻於長沙

說這麼多,不希望大家只停留在術上面。

無德道無所附,無道術無所依。


單純回答問題,對於其他方面請勿多爭論。
---
「十應固出於三要,而妙乎三要。」
十應要在出卦後結合使用,而三要可以單獨使用。三要用精了就是現在社會上大家說的外應了,以類通類見事比事。

求測者提問完問題後,看看外界的狀況,「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見火為離、見老人為乾。再可以細緻分辨向背來去,為事來事去。
粗略的方式是占財見財、見笑、見美好事物為事吉,反之為凶,這是三要。
而十應是結合卦象分析,將外界事物轉化為八卦,然後與體卦互動判斷。十應在自己觀念中不能單獨斷定吉凶,主要用來判斷吉凶的程度。
在外界取象中還可以分出五行真假,像是書中有言:遇到火克體金還需要辨別真火假火,真火為煉刀劍之火,假火為蠟燭之火。真火真兇,假火假凶。
在這之前需要結合好卦各卦的大體狀況判斷,然後用外界狀況來判斷吉凶大小或者細斷事物。

可能提問者是面臨這樣的問題,卦中生克吉,但三要十應凶。
梅花易數本身五行吉凶也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分析判斷也是放在最後的。看看西林寺牌額占,象為重。生克次之。而三要更次,有可能代表卦中結果後的結果,而十應有可能改變卦內吉凶程度。有點像是六壬中六壬課是凶的,但剛好這個人年命有救應,如果這時候換一個年命的人測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而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卦出來,不見象不談體用,而直接分析五行,見克論凶見生論吉,這樣自然吉凶不符了。

想學這些的話梅花易數書需要仔細看,這本書確實不是一本很系統的教材。或者說一些基本的東西並沒有說透,像是占斷體用如何分?八卦萬物如何在卦中定象?外應紛雜如何取其一?十應如何入卦?這些都是未說清的地方,只有人們口傳心授。
有心可以學學比較完備的類比推理系統:像是三式中的六壬、奇門遁甲。


首先說明一點,什麼是外應,梅花排盤內的應叫內應,排盤以外的都叫外應,不一定非得是取之心動為應,十應就是排盤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我們常用到月建年建,四季卦氣,皆是外應的範疇,至於三要,這都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


三要十應就是縮小卦象的範圍的, 讓外應在你起的卦里找到對應, 俗稱「對規」, 有利於分析, 並不是單純的什麼體用克生就代表吉凶。這樣讓你對卦的解析更精確。比如邵康節兩雀爭枝占, 為何兌卦解為少女?因為雀字拆開就是「少佳」二字, 這就是三要十應里的拆字應。其他書里的案例也要這麼去分析, 光分析個體用生克只能是胡扯。


三要十應。外應的例子而已。當你融會貫通 你會發現 其實就如射擊一樣三點成一線。一、爻象、二、外應、三、內觀。邵的絕招是觀物 因為 觀卦九五 最牛逼的觀法是 內觀。


個人認為核心就一句話,如果覺得有用就拿去:卦物相合而又知其向背。


舉個栗子。
我手機落飛機上了,就遺留在座前口袋裡,沒可能找不到。發現以後請地勤去找,地勤說那三排的口袋翻遍了,地上也找了,沒有。我心想一定有人撒謊了,起卦看是被人藏起來了。
後來我上了下一班航班,我的位子上已經坐了個人。經空姐提醒,那人把座位還給我了。這是個典型的外應,這個外應說明,我的手機被別人佔了。
外應就是這樣的。


到網上搜一下《「梅花易數」外應的欺騙性研究》一文,就知道裡面有多少騙術了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學術數?
學習玄學真的對人有比較深遠的影響嗎?
已解決有無方法可以調節呢?

TAG:占卜 | 預測 | 易學 | 術數 | 梅花易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