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統一前,蒙古各部的親緣關係?
蒙古人、乞顏部、孛兒只斤氏、主兒乞部、泰赤烏部這些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蔑兒乞、塔塔爾、札答闌、克烈、乃蠻等部與蒙古在血緣、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關係?這些草原部落真的尊崇鐵木真的所謂黃金家族身份還是後世史書的粉飾?
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孛兒只斤,是孛端察兒(阿蘭豁阿的小兒子)的直系後裔,蒙古各部的領導氏族,孛兒只斤這個詞便是源於孛端察兒的名字。
到了合不勒擔任蒙古首領,開始稱汗時,蒙古此時已經繁衍出了好幾個部落和幾十個氏族。
而作為蒙古各部的領導氏族孛兒只斤,也已經繁衍成了一個強大的部落。
大夥都知道,氏族是用來別貴賤的。
孛兒只斤這個氏族的高貴,就在於能用祖先孛端察兒的名字做氏族名,而還有很多分支氏族的祖先也是孛端察兒,由於他們不是正妻的後裔,所以就不能用孛兒只斤為氏族名(比如八魯剌思、八鄰、朵豁剌惕、雪你惕、失主兀歹等等)。
這一點如果大夥不能理解,俺就給大夥舉個直白的例子。《十字軍之王》里,你如果姓毛毛熊,你正妻的兒子也就姓毛毛熊,可你的私生子雖然也姓毛毛熊,但私生子的後代就不能用毛毛熊為姓氏了,私生子的後代的姓氏,遊戲系統會默認使用這個私生子的名字做姓氏。
比如毛毛熊·大又黑不是正妻所生,他的孩子不能用毛毛熊為姓氏,於是他的後代的姓氏就成了大又黑。
而尼倫蒙古的大多數氏族、部落都是這樣誕生的。
很多人可能會問,你這是瞎扯,就孛端察兒一家人,能生出這麼多部落?我懷疑!
嗯,你懷疑是因為你不懂部落的組成,部落是不同氏族以及奴隸組成的,孛端察兒生的後代也並不多,但他們只是一個新形成的部落的首領氏族,部落的大多數人員,都是團結拉攏來的其他氏族,以及戰俘奴隸的後代。
而蒙古人最初的戰俘奴隸,就主要是可憐的烏梁海人和札剌亦兒人。換句話就是說,蒙古人的上層是孛端察兒的後裔,下層百姓還是些烏梁海人和札剌亦兒人。
而泰赤烏、主兒乞是怎麼來的呢?
就在合不勒稱汗之前,孛兒只斤氏族已經繁衍出了利益不同的家族分支。這個分支就是泰赤烏氏族。
泰赤烏氏族的這個「泰赤烏」來源不是某個祖宗的名字,而是漢語「太師」的音譯。
合不勒汗的太爺爺叫海都,是率領蒙古人征服札剌亦兒人的猛男。當初札剌亦兒人是草原上最強的部落,被遼朝殺成糊糊後。札剌亦兒人逃往北方征服蒙古,然而遼朝又不斷追擊。終於,蒙古人在海都的領導下,聯合巴爾虎人做外援一舉推翻了札剌亦兒人的統治,札剌亦兒人全體淪為蒙古的奴隸,蒙古的實力就此得到質的提升。
而就在海都率領蒙古人征服札剌亦兒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遼朝開始注意他們了。
遼朝開始拉攏分化蒙古上層,遼朝統治者對海都以及海都的嫡子沒有冊封,而是挑了海都不安分的二兒子察那孩。
遼朝給察那孩到底封了什麼,已經不可考證了,但察那孩從此後便不叫察那孩了,而是叫察那孩·鄰忽了,意思就是察那孩令公………………令公啊!所以到底遼朝給察那孩是封了個中書令還是尚書令的虛銜雖然不可考證了,但察那孩就是「令公」了,身份得到了質變了。
察那孩的兒子畢勒格,遼朝又給封了。畢勒哥於是自稱「想昆(相公)·畢勒格」。
這對屬於孛兒只斤嫡出成員、有很大實力的父子,就這麼給遼朝拉攏了。爹是「令公」,兒子是「相公」,他們雖然得到了遼朝的如此封賞,但他們依然只是孛兒只斤氏族的普通成員,一點也不帶勁嘛。
於是,這一股「令公」和「相公」的後代,就已經有了從孛兒只斤氏族脫離出去的傾向了。於是畢勒哥兒子俺巴孩時期,俺巴孩可能獲得了遼朝給賞賜的「太師」虛銜,欣喜若狂啊。於是俺巴孩宣布帶著他們這個「令公」「相公」「太師」的高貴家族脫離了孛兒只斤氏族,以全世界最屌炸天的頭銜「太師」為氏族名,於是就有了泰赤烏氏。
當然,泰赤烏氏的孛兒只斤身份,依然存在,所以泰赤烏氏的人依然有競爭蒙古首領或可汗的資格。
到了合不勒稱汗的年代,由於蒙古的核心部落,也就是孛兒只斤氏族形成的孛兒只斤部落,有這麼一個強大的跟孛兒只斤氏族的統治者不卯的「相公」「令公」的群體,所以合不勒決心給孛兒只斤氏改名。
既然有人已經以「太師」自詡並用來改氏族了,祖宗孛端察兒的名號孛兒只斤已經壓不住火了。於是,合不勒決心在虛名上要壓倒泰赤烏氏,然而,泰赤烏氏的「太師」氏族太叼了啊,咋辦啊?
於是,合不勒想起了蒙古人由來已久的傳說,傳說古代有個乞顏部,而蒙古人的先祖蒼狼、白鹿就是乞顏部的臣民。而這個乞顏部,或許就是古代高車十二姓中的「乞袁氏」,當然這個只是猜想。但乞顏這個部落在古代蒙古貴族心中肯定是非常高貴古老的存在。
於是,原先的孛兒只斤氏族以及其部落,現在徹底分裂為乞顏部和泰赤烏部。
而乞顏部,在放棄孛兒只斤氏族使用乞顏做氏族名後,又引來一個分家的……
那就是合不勒為了蒙古各部的團結,宣布自己死後,由泰赤烏部的首領俺巴孩繼承蒙古大汗之位。
合不勒此舉雖然團結了泰赤烏氏族,但得罪了自己的長孫主兒乞。主兒乞是合不勒的嫡出長孫,他也有資格競爭汗位,因為他爺爺對汗位的安排,中二的他帶著部眾脫離了乞顏部,以自己的名字為新部落氏族,於是就有了主兒乞部。
於是等合不勒死去後,蒙古汗位轉移到了泰赤烏部的俺巴孩手中。
合不勒汗生前經營的乞顏部卻一分為二,長孫主兒乞自立門戶是為主兒乞部,合不勒的次子把兒壇繼承了剩餘的已經不復強大的乞顏部。
而成吉思汗的爸爸也速該,就是把兒壇的三兒子,也速該在擔任乞顏部首領時,又恢復了孛兒只斤姓氏。於是乞顏就成了部落名,而孛兒只斤這個被廢棄又被撿回來的姓氏,就成了也速該後裔的姓氏了。
而至於其他部落嘛。
反正大夥只需知道,雖然克烈、弘吉剌、蔑兒乞、巴爾虎、塔塔爾等等這些,在被成吉思汗征服前都不叫「蒙古」,但和蒙古人生活習慣以及語言都差不多的,都是古代蒙古語的使用者。被成吉思汗「統一」後,最終融入了蒙古族中。
而札答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蒙古部落,源出於孛端察兒的長子後裔,這個長子不是孛端察兒親生的,而是搶來的……
乃蠻、汪古使用突厥語。
至於說親緣關係,家族、氏族還能說個親緣關係,部落、民族有啥親緣關係可言呢?
謝邀。在成吉思汗時代以前,蒙古只是一個內部分支很多的大部落。他們的首領可能早在突厥-回鶻以及遼時期就依附周邊這些強大政權,獲得「吐屯」「領穩」這樣的官號,勢力逐漸強大起來。他們吞併了札剌亦兒,兀良哈等古老的部落,部屬眾多,所以分支也多了起來。後來,其內部逐漸形成兩大分支,一個是乞顏,另一個是泰赤烏。這兩支的統治家族是親兄弟倆的後裔,而且經常輪流任蒙古部的汗。術爾乞是泰赤烏分支下的一個小分支。扎達闌部是蒙古部首領俘虜的孕婦生的兒子後裔統領的部落,算是蒙古部的外圍分支部落。而蒙古部周圍的強大部落是東邊的塔塔爾部(蒙古部的世仇),西邊的克烈部(關係不錯),西北邊的蔑兒乞(原來關係一般,後來因為成吉思汗父親搶了他們的女人,成了世仇),東南邊的弘吉喇部(世代姻親),克烈西邊的乃蠻和大西南方向的汪古部(成吉思汗時代以前沒啥聯繫)。其他合達斤,山只昆這樣跟蒙古一個祖宗的部落(成吉思汗曾說這倆部不顧血緣一直跟我們作對,我們可以狠狠收拾他們,但不能娶他們的姑娘),寧願跟著塔塔爾部混也不願搭理堂兄弟們。他們為什麼離開斡難河老家跑那麼遠,而且不搭理蒙古部呢?可能是老三孛端察兒的後代坐大後把兩個伯父的後代擠跑了吧?蒙古部後來獨佔三河之源也證明了這一點。倒是巴爾虎部跟蒙古部關係很好,曾經是姻親,而且有次蒙古部差一點讓札剌亦兒團滅時幫助蒙古部打敗勁敵,復興蒙古部。森林百姓的其他各部跟蒙古沒多少交往。其實蒙古部興起前最強的部落是克烈,塔塔爾輪流坐莊這個樣子。克烈有時也跟蔑兒乞開戰,王罕母子就曾經被俘虜到蔑兒乞人那兒舂米。克烈部的首領曾經領導幾乎所有蒙古高原的部落起兵反抗遼朝,失敗被捕殺了。克烈的首領還被塔塔爾部抓住送到金朝殺死,於是他美麗無比的妻子(史書里描述的)設計將色眯眯跑過來喝酒的塔塔爾首領團滅了,不費一兵一卒(跟古羅斯王后奧列加給老公復仇的橋段幾乎一樣,看來漂亮又聰明的女人惹不起啊,太可怕了)。總的來說,到金代時主要是克烈,蒙古兩部有了初步的聯盟關係,來抵抗金朝的小夥計塔塔爾部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會在北亞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在西元十四世紀之後,景教/聶斯托利派/東方亞述教會的發展如何?
※請達人介紹韃靼和瓦剌究竟是如何分裂和發展的?
※「當今的俄羅斯本質上就是信仰東正教的蒙古人之國」這句話有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