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貴族揮霍無度對國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如今評判歷史轉折期,描述當權者時會寫到「貴/皇族揮霍無度」這一點,誠然,有如法國大革命中瑪麗·安托瓦內特、我國清朝慈禧太后等典型的例子,但在這種歷史轉折期一般人民生活會十分艱辛,很難保證是否是由於心理落差而更加難以忍受對貴族的揮霍行為。

那麼事實上「貴族揮霍」這一點對國家經濟、人民民生能夠造成怎麼樣的影響?希望能夠舉出一些具體的數據。


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100萬人之多。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據明末徐光啟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數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當代人口史學者推算的結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查明代皇家檔案也就是玉牒上正式收錄的人數,洪武年間是58人,到永樂年間增至127人,到嘉靖三十二年增至19611人,而萬曆三十二年又增至8萬多人。(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這還僅僅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數目,不包括數量更多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多。
朱元璋子孫數量的急劇膨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也是世界人口史上的一道風景。各地長官驚慌地發現,本省的財政收入,已經不夠供養居於此省的皇族。

這些王爺在王朝風雨飄搖之際,都為國家做了什麼呢?就一件事,生孩子,因為多生一個孩子,國家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俸祿。所謂「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百萬張嘴都要吃飯,王爺的增加,必然導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擴大。天下最好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明代中葉之後,全國人均土地不斷下降,而同時,皇族佔有土地卻迅速擴大。許多王府擁有的土地動輒萬頃: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吉王在長沙,有地七八十萬畝,長沙、善化兩縣田地的40%也歸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有一半歸各王府所有。

如此這般,老百姓還活個屁,這群王爺呢,在李自成、張獻忠、清軍打過來的時候,要麼等死,要麼投降,要麼投降了等死,朱家子孫一點用都沒有。

最終為明王朝盡忠的,非王非侯非貴族,只是一個底層農民起義軍出身的匪寇——李定國!

看吧,貴族和既得利益者是沒有祖國的,每到國破家亡的關口,他們還是只顧著吸食平民的膏血,到了無可挽回的時候,他們厚顏無恥跪得最快,最堅定的英雄和愛國者,往往還是來自於人民!


「貴族在過去的輝煌中得到今日的利益,所以他們便只能活在過去,從過去為自己牟取利益,他們是舊體制堅定不移的支持者。」
大革命前貴族們的揮霍對法國經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在1787年法國貴族的開銷超過5600萬里弗,超過了國家收入。
一位元帥超常領取的補貼為近千埃居,並不以為然,但這些錢等於一個規模不小的村子全體村民的人頭稅。
就連麵粉價格上漲都能讓巴黎市民進行「麵包戰爭」的暴動,由此也可管中窺豹一覽革命前法國第三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蒙蒂翁上報給路易十六的報告書中也提到:
「各種名目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卻從未獲得人民或人民代表同意。」
「哪怕政府明確規定了某一種賦稅的繳納期限,但期滿後人民不得不繼續納稅。」
「國王個人用度開支驚人,國王可以任意提前或延後支付各項開支。」
「和國家收入相比,補貼金數額過大,遠超歐洲其他國家。」
第三階層養著第一二階層卻得不到任何權力,哪怕是法律規定的權力。
你說,一個國家,在稅收可以由政府為所欲為、榨乾民眾的情況下依然日常赤字,這些酒囊飯袋的貴族該不該死?
法國的這些個貴族,配不上他任勞任怨的人民。
結局很明確
古今中外貴族揮霍無度就必然要壓縮底層人民的生存空間,壓縮到極限的結果永遠是無情的反彈,法國的貴族們就見識到了第三階層的力量。
附上一張幽默圖片:

—————————
首先,大革命前法國財政的困難的「主謀」並不單是路易十六或他的王后瑪麗.安東內特,也不單是只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權貴與教士,也不只是幾位無能的財政部長的失職。一切的原因雖然與人的因素密不可分,但也更需要考慮到法國的稅收制度與法律的缺失。(也需要明確大革命前修改法律的主要阻力就是來自一些無所事事的新貴族)
革命前的法國貴族不僅不用交稅,還能在巴黎的宮廷白白領取來自王室的津貼,不如說正是在這些人的努力下法國的財政系統才被進一步拖垮了。
法國的合法稅收立法機構只有三級會議,但在法國發展的過程中,稅收立法權逐步落到了最高法院甚至是國王自己手裡,意識到以往的大多稅收政策並不合法也是第三階層反抗的原因之一。
法國各省之間存在嚴重的稅收不均現象。
法國的財政大臣並非只管理財政,財政大臣更像是首相。
————————
上述就是討論法國財政狀況之前需要明確的幾點。
—————————
本來想寫一下法國革命前具體的經濟策略變化的……
算了,這樣就跑題了。
最後回答一下答主所說的存不存在人民誇大貴族揮霍影響的情況。
對法國而言,幾乎不存在。
稅收制度的不公平對法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貴族不交稅卻能享受各項補貼,人民苦苦交稅卻換不到參與討論定稅的會議的權利。
在民智開化的時代,不平等、不公平的法律是致命的。
尤其是與錢財、稅收扯上關聯的法律。
財政困難促成了大革命,但大革命背後的原因是第三階層對法律不公平的不滿——不僅立法不公,執法也不公。
而一次又一次挑戰著人民的錢包與底線的正是揮霍無度還貪婪於權勢的權貴。
法國大革命有很多機會避免,舊制度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但貴族作為既得利益者卻不知滿足,破壞了人民與國王之間最後的信任。
大革命前的法國貴族就是豬隊友的典範,對王權與民權來說都一樣。
立法公平、【執法公平】大於天。
————————
啊…既然有人看的話我就再補充一個題外話:
好像之前在哪個問題里看到有位答主說法國大革命除了自己殺的人頭滾滾以外對法國沒有什麼意義。
錯了,至少第三階層站起來了。
(暫完)


在17世紀末的英國,世襲爵士的年收入約為880鎊,一般爵士約為650鎊,而一般紳士約為280鎊。與之對比,50英鎊是倫敦社會中等收入的底線;埃塞克斯郡鄉村教區牧師的年收入約為165鎊;在牛津或者劍橋上學一年要支付60鎊(如果要掏錢的話);在皇家學會工作的羅伯特·胡克在1660年的津貼為30鎊;勞工的年收入約為10-20鎊;家庭僕人每年能掙到2-8鎊。

但是現代人都難以理解的是,一個以現代標準一年可以賺取25萬英鎊以上的貴族是如何花光這些收入甚至還要經常借債的。

貴族購買商品的動力來自於支持社會地位的需要,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更高水平生活的需求。人們普遍認可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紳士品質就是由來已久的富有與美德。」甚至有人將紳士的美德與財富分割開來;所謂的美德,就是表現貴族的悠閑慷慨與享樂的自由,僱傭足夠多的無所事事的僕從(伯爵的標準是60-100個僕人)。復辟時代的貴族們會發出這樣的老生常談:「我們生來就吃喝玩,這才活的像個紳士,因為紳士除了享樂之外還有什麼呢?」

以下幾個典型的貴族宴會的花費案例均來自勞倫斯·斯通《貴族的危機:1558-1641年》:

貴族階層的廣泛性破產成為了鄉紳為代表的新貴族階層產生的一個直接原因。屈威廉在《英格蘭社會史》中寫到:「自耕農,商人和律師不斷補充到農業鄉紳的隊伍中去,而莊園主家的幼子卻去學習工商業。」

斯圖亞特時代的爵位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膨脹:15世紀晚期,英國有500名騎士、800名從騎士與5000名紳士(這三類人都被統稱為鄉紳),而詹姆斯一世在即位的前四個月內就冊封了906名騎士。爵位的冊封數量與政府的財政狀況密切相關。詹姆斯一世時期,一個從男爵的候選人要分3次總共交付1095英鎊,在查理一世時這個數目由於聲望的下跌而一再貶值,到1622年只要220鎊。

資產階級與新貴族聯合體的主要的財富土地來源就是破產的舊貴族,他們依靠新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經營土地的同時收取地租。舊貴族的財富上的絕對與相對的衰減使得他們在政治力量與社會道德上的發言權大幅下降,人們對舊貴族的尊敬不斷下跌,17世紀的貴族們已經成了劇作家們常用的笑柄。貴族們努力捍衛自己與生俱來的特權:他們開始狂熱地研究紋章學( @whr ?)與出版家族史;愈發重視凌駕於平民之上的尊嚴;作為王權的世襲顧問,在1640年極力唆使國王恢復大咨議會。

但這些努力得到的只是大眾的鄙視與舊秩序的加速衰亡。新貴族佔領的下院與舊貴族佔據的上院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面衝突就發生在1640年;17世紀的兩次政治變革,乃至將來兩百年後的憲章運動,我們都能找到這一趨勢的影響。或許在另外一個世界線上,在節儉而善於經營的貴族們幾百年的統治下,英國人民還在習以為常地對貴族們點頭哈腰阿諛奉承呢。

一些其他可參考的資料:

閆照祥《英國貴族史》

姜德福《社會變遷中的貴族:16-18世紀英國貴族研究》

喬納森·德瓦爾德《歐洲貴族:1400-1800》


這種?


最典型的就是明朝宗室了吧,老朱自己窮苦出身,當了皇帝怕後代受窮,就規定只要是他的後代,無論多遠多偏,都有爵位俸祿,爵位從藩王→郡王隨著代數下降,最後是奉國中尉,然後不降了,奉國中尉的後代還是奉國中尉,俸祿是每年米二百石,看起來也不多。要命的是,老朱還規定宗室不準工作,只能吃俸祿,什麼意思?也就是說,老朱的後人,不能經商,不能種地,不能科舉,什麼都不能,按老朱的想法估計就是你們不用幹活,每天在家躺著吃俸祿就行,歸根結底是自己苦怕了,不想讓後代受苦,好好享受就行了。後來朱老四造反,當了皇帝,怕其他人有樣學樣,收了兵權,還規定藩王不準出城。這下完了,宗室不能工作,還不能出去玩,那還能幹嗎?只能生孩子了。前期人數不多,危害還不明顯,到了中期,宗室人數爆炸性增長,還不能跟前朝一樣,遠支宗室幾代人後順其自然成為平民。皇族那麼多,一生幾十上百,還個個有俸祿,這些吃的都是國家財政。不僅如此,藩王還在自己地盤上佔地,到了後期,差不多所有肥沃土地都在藩王手裡。農民困苦,揭竿而起,中央財政匱乏,打仗沒錢,養兵沒錢,前有滿清,後有流寇,錢都去那了?農民軍每到一處,第一件事就是搶劫王府,因為他們知道誰有錢。此外農民軍對宗室的政策是無條件屠殺,別說張獻忠之流,即使不怎麼喜歡殺人的李自成也表示,凡明宗室,無論順逆,一律誅殺,可見當時宗室已經民怨沸騰到什麼地步。
明朝滅亡,根本原因是沒錢,拿不出錢賑災,拿不出錢發餉,鬧得軍心渙散,民變四起。明不亡於別的時候,實亡於洪武。


前面有說西晉貴族的揮霍與攀比,本不應再說,但近日讀於魏晉史書還是想說西晉

西晉的奢侈之風,可謂歷史之罕見,這與西晉的開朝皇帝司馬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

面引用部分是來自《晉書》的記載。又有劉毅評價晉武帝與漢朝桓,靈二帝的區別:

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上面的皇帝都是這樣了,底下的臣子們的屁股又有哪些是乾淨的呢?

  • 西晉當時的首富——石崇

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

這段是說他家的廁所有數十個侍女在裡面伺候,裡面奇香無比,而且還有新的衣服供給客人換,而客人多因豪華不能如廁。這比現在的五星級酒店還要五星級。

  • 石崇與王愷鬥富

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
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
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上面第一件事講王愷用蜂蜜和著麥芽糖洗鍋,石崇用蠟燭當木柴燒;第二件事講王愷用紫絲布襯碧綾做了四十里的布帳,而石崇直接用錦緞圍了五十里長;第三件事王愷用花椒和泥來抹牆(西漢時,只有皇室才可以用),石崇就用赤石脂來裝飾牆壁,搗碎抹牆異常的堅固

而這時,晉武帝不僅不制止,反而推波助瀾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悄。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悄,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悄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借,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於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悄許比甚眾。愷偶然自失。

此次事件以後,王愷終於見識到了石崇的富有,遂不黯然沮喪。

  • 貴族新玩法——人奶豬

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晉武帝去其女婿家做客的情形

帝嘗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並用琉璃器。婢子百餘人,皆綾羅褲,以手擎飲食。烝豚肥美,異於常味。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豚。」帝甚不平,食未畢,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王濟歡迎武帝的排場的很,有一百多侍女伺候吃飯,期間,上來一道豬肉菜,武帝嘗之,感覺很好吃,於是問王濟是怎麼做的,王濟說:在豬小的時候用人的乳汁養之,味道就非常的好吃。武帝聽了之後難受,沒吃完就走了。最厲害的是最後一句——王、石所未知作(王愷,石崇都不及王濟)。

  • 宰相何曾的「清正廉潔」

何曾尚奢豪,求華侈,其一頓飯要幾萬,卻常常嘆息無有下著處!其子更甚——食之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

時人魯褒做《錢神論》,以諷當時社會萎靡不堪:

有司空之子。富貴不齒。盛服而游京邑。駐駕乎市裡,顧見綦毋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長矣。徒行空手。將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貴人。公子曰學詩乎。曰。學矣。曰。學禮乎。曰。學矣。學易乎。曰。學矣。公子曰。詩不云乎。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禮不云乎。男贄玉帛禽鳥。女贄榛栗棗修。易不云乎。隨時之義大矣哉。吾視子所以,觀子所由。豈隨世哉。雖曰已學。吾必謂之未也。先生曰。吾將以清談為筐篚。以機神為幣帛。所謂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者已。公子拊脾大笑曰。固哉子之雲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富者榮貴。貧者賤辱。而子尚質。而子守實。無異於遺劍刻舡。膠柱調瑟。貧不離於身名。譽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昔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教民農桑。以幣帛為本。上智先學變通之。乃掘銅山。俯視仰觀。鑄而為錢。故使內方象地。外員象天。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詩云。哿矣富人。哀哉煢獨。豈是之謂乎。錢之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肆。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佑。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由是論之可謂神物。無位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諍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問笑談。非錢不發。諺曰。錢無耳。可暗使。豈虛也哉。又曰。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子夏雲。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吾以死生無命。富貴在錢。何以明之。錢能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長短。相祿貴賤。皆在乎錢。天何與焉。天有所短。錢有所長。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錢不如天。達窮開塞。振貧濟乏。天不如錢。若臧武仲之智。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兄而已。夫錢窮者使通達。富者能使溫暖。貧者能使勇悍。故曰。君無財則士不來。君無賞則士不往。諺雲。官無中人。不如歸田。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使才如顏子。容如子張。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歸。廣修農商。舟車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塵和光。上交下接。名譽益彰。

有錢能使鬼推磨就出自這句——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

在官吏的選拔上仍使用九品中正制,這樣導致貴族一直是貴族,賤民永遠是賤民,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或許是對魏晉時代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正確寫照。不管怎麼說西晉王朝開始之時就已呈現末日之世象,焉有不亡之理


看看晉朝最後為什麼會出現五胡亂華就知道了


蘇聯的70年腐敗史

列寧時代:防範幹部特權,但特權已經泛濫

一般說來,政權初建,氣象一新,必有一段勵精圖治,腐敗現象會相對較輕。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早在列寧時代,蘇聯(俄)的腐敗問題就已相當嚴重。

腐敗狀況很普遍:47.8%-71.2%的基層合作社管理人員參與盜用公款
1918-1920年間,因需集中力量反擊外國武裝干涉和鎮壓國內反革命武裝勢力,蘇聯(俄)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貨幣和自由貿易,資源由國家統一收支;形勢特殊,大規模的腐敗無由而生。

1921年「新經濟政策」重新恢復商品貨幣關係,腐敗的規模亦隨之迅速擴張。據契卡—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檔案披露的絕密資料,1921年共判處貪污賄賂罪69641件,職務犯罪32177件;1922年共判處貪污賄賂32587件,職務犯罪14887件。

其實,早在1920年俄共九大上,許多黨代表就曾憤怒指責黨內的嚴重腐敗「無論對於誰都不是個秘密」,「中央和地方的『共產黨員』允許自己那樣的奢侈,他們的行為絲毫不比老牌的資產階級遜色,工人和農民對他們敢怒不敢言。」這些腐敗的種類主要包括:公車腐敗、住房腐敗、飲食腐敗、醫療腐敗、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盜用公款。

蘇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古比雪夫在1923年11月曾抨擊「幾乎每個托拉斯和每個機關的第一件事就是置辦汽車,為個別人出行,甚至辦理個人的私事而使用」;1923年10月,俄共中央發布《關於同浪費作鬥爭》的通告信,列舉了地方及部門負責人「帶賽馬四人出行、玩賽馬」、「負責人的住宅裝修得過於奢華」、「去餐館花費了過大的開支」、「玩賭博」等種種腐敗行為;捷爾任斯基在1923年3月也憤怒地指責黨內的醫療腐敗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現在主要是哪些人充塞著咱們的療養院?是哪些人優先得到床位?是蘇維埃的太太們,打了引號的共產黨員。官員中特別普遍的現象是去國外治病,去德國治病,甚至派自己的親戚陪同。
工資上對幹部的限制雖然很嚴格,但幹部工資外腐敗早已泛濫成災
當然,最高當局也不是沒有採取過防範腐敗的措施。

十月革命後,列寧就對領導幹部的工資和待遇做了嚴格規定,要求一切公職人員的薪金「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平均工資」。

列寧率先示範,其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工資是500舊盧布,而鐵路員工的最高工資是510舊盧布。1919年制定的35級工資表,黨政領導人的工資大大低於工人的最高工資;1922年改行17級工資制,同時「鑒於黨的領導幹部的物質狀況非常不能令人滿意」,蘇共決定用黨的經費來為15325位黨的各級負責人改善工資待遇和物質保障;同時又規定領導幹部的實際工資,不得超過17級工資的1.5倍。
但問題在於:領導幹部們很快就不靠工資生活了,在工資之外的其他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的領導幹部們與群眾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典型者莫過於住房,1918年,列寧曾命令要求提供給「人民委員」的住宅,每個家庭成員不得超過1個房間,但諷刺的是,莫洛托夫同志卻佔有著整整一層樓,當然,就房間數而言,莫洛托夫同志並沒有越軌,只不過他們家的房間特別大,而家庭成員——女傭什麼的又太多了。而普通群眾呢,則絕大部分還兩三代人一起住在用床單和窗帘隔開的一小塊「住房公社」里。

1921年腐敗之風大盛後,當局也曾採取過補救措施,從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一大批與貪污受賄作鬥爭的機關。但效果卻並不怎麼樣,因為按照蘇維埃的法律文件,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會產生犯罪和受賄的,這類罪行只會存在於舊的資本主義社會。

所以,在整個反貪腐運動中,對犯罪者「運用階級方法的理論」相當普遍,大量的貪污犯,僅僅因為他們是無產階級出身,而在審判時被免予懲處。官方的說法是,「在1923年底大量的受賄現象已經基本絕跡」,但根據契卡—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檔案披露的資料,職務犯罪和濫用公款的現象,其實是愈演愈烈。

斯大林時代:公然將幹部的特權腐敗制度化、合法化

雖然列寧時代官僚們集體滑向腐敗不可阻遏,但至少在公開的政策層面,當局對官僚們的特權腐敗是深惡痛絕的。斯大林時代則公然逆歷史潮流而動,將官僚們的這些特權腐敗制度化、合法化。

最高領袖帶頭墮落,給高級幹部發「錢袋」行賄,整個幹部集團特權腐敗泛濫
在列寧病重已不能主持工作之際,斯大林運用個人權力創立了「官僚等級名錄製」。

以這一制度為基礎,斯大林建立起了一整套保證領導幹部層特權的制度。這種制度下產生的官僚特權階層,成為斯大林模式的支持者;斯大林則反過來成為這個特殊階層的利益維護者。在斯大林時代,這個官僚特權階層主要享有如下特權:
(1)宅第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均有一處或幾處別墅,少則花幾十萬盧布,多則上百萬盧布;凡是名勝地、風景區、海濱、避暑勝地,幾乎全部被大小官員的別墅所佔據。
(2)特供權。各級黨政機關均有特設的內部商店、餐廳、冷庫等供應網路,按照官職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應。手持特供證者在特供商店能買到質優價廉的、普通公民望洋興嘆的種種主副食品和其他商品。
(3)特教權。凡是高級官員的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均有培養他們的專門機構或保送人學的制度。高級軍官的兒子則直接送軍事院校培養。
(4)特繼權。官員特別是高級官員?幾乎可以免費為自己的子女留下豪華住房和別墅,供他們終身享用。
(5)特衛權。花在高級領導人身上的費用,達到無法核算的程度。維護他們的生活、別墅和私人住宅的服務人員、警衛人員,每年開支達數百萬盧布,甚至達到幾千萬盧布。(6)特支權。位居金字塔頂端的官員在國家銀行有敞開戶頭,即戶主可以不受限制隨意提取款項的戶頭。
斯大林在縱容、賦予幹部腐敗特權這個問題上,毫不掩飾,展示出來的是一種赤裸裸的態度。

列寧時代那種政策上對特權腐敗的深惡痛絕,在斯大林時代連影子都見不到了。譬如:斯大林時期高級領導幹部除正式工資外,還會與工資同時收到一個裝很多錢的大信封,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錢袋制度」。

莫洛托夫後來說:「我現在無法準確說出給我多少工資,因為變了好幾次。而且戰後根據斯大林的倡議,採用了錢袋制。用這種封著的小包給軍事和黨的領導人送錢,很多的錢。當然,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數目不僅太大,而且過分。我對此不否認,因為沒有權利提出任何反對意見。」「錢袋」里給多少錢,給誰,完全由斯大林決定,當然,領取「信封」者須嚴格保密,否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最高領導人墮落如此,上行下效,整個幹部集團的腐敗之泛濫,可想而知。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935年到莫斯科訪問,驚訝地發現連「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也置身於深深的特權腐敗之中,在金碧輝煌的別墅里,為高爾基服務者多達四五十人。羅曼·羅蘭感慨道:「身為國家與民族衛士的偉大共產黨人隊伍與其領導者們,正在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而人民則不得不依然為弄到一塊麵包與一股空氣(住房)而處於艱難鬥爭的狀況之中」。

葉利欽在《我的自述》一書中也回顧了斯大林時代泛濫成災的特權腐敗:「你在職位的階梯上爬得越高,歸你享受的東西就越豐富……如果你爬到了黨的權力金字塔的頂尖,則可享有一切——你進入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完全可以在一個單獨的國家裡為那些獲取權位的少數人而實現。」

領導幹部們住在世外桃源;普通民眾的居住條件反不如沙皇時代
住房腐敗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特權腐敗的一個典型縮影。

十月革命後,領導幹部與普通群眾一度都居住在集體主義的「住房公社」內。但到列寧時代晚期,領導幹部們已開始利用特權,紛紛從「住房公社」里搬進獨戶住宅。這種變化,在斯大林時期最為翻天覆地。

1926年,全蘇人口調查顯示,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只有5.9平方米,而斯大林的「老戰友」阿利盧耶夫家的女僕,所擁有的住房面積就已超過了20平方米。更不用說直到1930年代末,莫斯科的大多數居民的住宅連起碼的基本生活設施如廁所、浴室都沒有;而幹部們的住宅,則普遍配備了汽車庫、電影廳、特供商店、醫療中心乃至數量不一的服務人員。

在住房問題上,讓民眾最受刺激的,莫過於領導幹部們普遍擁有「貴族別墅」。蘇聯土地遼闊,別墅本來很普遍,普通百姓往往也會在郊外擁有一小塊土地蓋上一個簡陋的木製小樓或小院子,也叫別墅。但領導幹部們的「貴族別墅」遠非普通百姓的「別墅」可比。同獨戶住宅一樣,「貴族別墅」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官位等級越高,其別墅所在位置及配置就越好。所有這些「貴族別墅」都「屬於國家」,由國家負責維修、保養。斯大林、伏羅希洛夫、米高揚、莫洛托夫這些國家領導人的別墅,無一不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別墅全部鋪上地毯,有高加索製造的金銀兵器、珍貴的瓷器……碧石做的高腳盤,象牙雕刻,印度絲綢,波斯地毯,來自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的手工製品……伏羅希洛夫有許多別人贈送的馬匹,像米高揚那樣,他在自己的別墅騎馬散步。他們的別墅變成了帶有花園、溫室、馬廄的富貴之鄉,當然,這一切花銷都由國家負責。」

在斯大林時代,各級蘇維埃政權的領導幹部,都在相應級別的療養區用國家的錢大造別墅。這些別墅,不但有花園,有馬廄,有專門的溫室栽種蔬菜和水果,還有撞球室、游泳池、網球場、排球場、日光浴場,乃至專門看電影的放映間;每棟「貴族別墅」內都有大量領國家工資的「服務人員」。白天游泳、划船、打網球,晚上玩排球、打撞球、看電影,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們最標準的別墅生活模式。而那些「平民別墅」,連最基本的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城市裡那些排隊等待分配住房的普通民眾了,

1925年,在克拉斯諾普雷斯頓區蘇維埃里,每月有2.7萬人排隊等待住房分配,而能得到住房的,不過50-60人而已。

赫魯曉夫時代:向幹部特權腐敗體系發起首次攻擊

赫魯曉夫上台後,曾試圖限制斯大林時代泛濫成災的幹部特權腐敗,但最後以失敗告終,赫魯曉夫本人也因那些不甘心放棄腐敗特權的官僚們的反擊而下台。
取消官僚特權,實行幹部任期制與輪換制
赫魯曉夫上台後,向斯大林一手建立起來的幹部特權腐敗體系,發起了蘇共歷史上的第一次主動攻擊。

在他的命令下,很多官僚特權被取消,如「信封制度」、免費早餐午餐、免費別墅、專用汽車等。官員們在斯大林時代的高薪也被大幅度砍削,如蘇共中央宣傳鼓動部長康斯坦丁諾夫原工資為15000舊盧布,被降為5000舊盧布。即便如此,其工資水平仍然很高——當時工人的最低工資只有300~350舊盧布。

但這些都不足以從根本上消滅幹部特權腐敗——列寧時代就是個例子,這些官僚特權在當時是非法的,但這些官僚特權仍然興盛不衰。所以,赫魯曉夫採取了另一種「釜底抽薪」的方式,即實行幹部任期制與輪換制。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改革決議中稱:「為了能把更多能幹的人吸引到領導機關,也為了消除某些國家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的可能性,黨認為必須經常更換領導機關的成員。」

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在每次例行選舉時,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成員至少要更換1/4,加盟共和國中央、邊疆區委、州委成員至少要更換1/3,專區委、市委、區委、基層黨委會成員至少要更換1/2,並且連任不得超過三屆。因為官僚的特權腐敗是與職位密切相關的,失掉職位必然會失去特權腐敗的資格。所以,赫魯曉夫推行的這種任期制和輪換制,等於直接侵犯了官僚們的既得利益,引起了官僚們的驚恐和憤怒。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共腐敗幹部們最幸福的黃金期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很得力於「在赫魯曉夫手裡失去腐敗特權」的幹部們的支持;作為回報,勃列日涅夫為這些幹部們創造了蘇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好的腐敗環境。
不但恢復了被赫魯曉夫取消的所有幹部特權,還增加了新的特權項目 。

1964年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吸取赫魯曉夫的教訓,不僅恢復了被赫氏取消或限制的所有幹部特權,同時還順從官僚們的要求,廢除了幹部任期制和輪換制,批評赫魯曉夫的幹部輪換制「對幹部本人是不公正的」, 並發誓要「保證對幹部的尊重」。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從蘇共23大到26大,蘇共中央委員會實際連任率達到90%。高層幹部隊伍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超級「穩定」,許多人在某一高位上一干就是十幾二十年,老人政治和幫派政治因此遍地皆是。

譬如拉希多夫在烏孜別克斯坦執政20多年,該共和國的黨、政、經和政法部門全部都是他的親信,僅在烏孜別克斯坦共產黨中央機關,他的親屬就達14人之多。
勃列日涅夫不只是恢復了赫魯曉夫廢除的高級幹部特權,而且還搞了許多新的特權。

據戈爾巴喬夫的秘書博爾金講,勃列日涅夫時期在特權制度方面「實際上還建立了龐大的系統。控制這個系統的是蘇共中央、蘇聯部長會議辦公廳的領導人、醫療界的得力幹部和克格勃九局的專業部門。在『食療餐廳』就餐的人數猛增。按規定有權利在這個餐廳就餐的都是些老顧問和蘇聯部長會議各主管部門的高級領導人、各部委的上層工作人員、人民演員、藝術家、作家、記者等等。

因此,就餐人數迅速膨脹。當時在各共和國首都和某些大城市都有類似的餐廳和內部商店。」「從1965年起,為官員服務的汽車大大增加,建造別墅的規模不斷擴大,不再建造樸實的小木屋,而用磚建造設備齊全的兩層樓的別墅。高級領導人可以一年四季都住在郊外。眼看著蘇聯衛生部第四總管理局不斷發生變化,修建許多的新的中央專門醫療、療養院和休養所。工作人員根據自己的職位,有時也因領導人的賞識可以享受各種特權。」
斯大林時代,雖然特權腐敗在制度上「名正言順」,但斯氏的統治手腕高壓而殘酷,令許多高級幹部時刻生活在一種恐怖政治的氣氛中;赫魯曉夫時代的幹部輪換制,也讓許多高級幹部時刻擔心自己被從人間天堂般的貴族別墅里趕出去。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幹部們終於什麼都不必再擔心,迎來了他們特權腐敗的黃金時代。
勃列日涅夫身先士卒,帶頭沖在腐敗的最前線
和斯大林一樣,勃列日涅夫也始終沖在腐敗的最前線。他任總書記之後,任用了大批親信,包括自己的許多親屬。過去有工作關係的幹部,老下級、老部下,如在烏克蘭、摩爾達維亞、哈薩克一起工作過的下屬,紛紛到勃氏身邊謀求新職位,藉以牟利。對這些下屬和親戚(尤其是勃氏的兒子、女兒、女婿)的貪腐行為,勃氏的一貫態度是裝聾作啞。

如勃氏的女婿丘爾巴諾夫,僅 10 年時間就從一個普通民警一躍而成為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在1976-1982 年間大肆貪污受賄,釀成震驚全國的「駙馬案」,但直到勃氏死後,丘爾巴諾夫才被送上審判席。

整個勃列日涅夫時代,「蘇共的許多書記、州委書記、邊疆區委書記、中央委員都捲入了骯髒勾當。」高級領導人彼此勾結、濫用權力、貪污受賄的案件層出不窮。除個別案例外,大多數腐敗案件都是勃氏去世後才被揭露出來。勃氏個人的貪婪在這場腐敗盛宴中起到了強烈的「示範」和「帶頭」作用。勃氏對各種送上門來的貴重禮品幾乎照單全收。

譬如,勃氏曾到亞塞拜然訪問,該共和國共產黨第一書記送給他一座用純金製作的、價值連城的半身像;到喬治亞考察,勃氏則收到「一把黃金製作的俄式茶爐」;1976 年勃氏70 歲生日,全國掀起一輪史無前例的送禮高潮。他收受了各地領導送來的、為數眾多的貴重禮品,其中雅庫特州委送了一隻巧倫杯,是用一塊罕見的毛象牙磨製的喝馬奶的器皿,奶杯上鑲嵌了用總重量超過12 克拉的天然鑽石加工製成的 12 朵玫瑰花;1982年勃氏再度訪問加盟共和國亞塞拜然,當著數百萬電視觀眾,在直播中接受了亞塞拜然共產黨總書記送給他的16 條寶石項鏈。勃氏還把腐敗的臉丟到了國外,在公開的外交場合一輛接一輛地接受西方國家首腦贈送的豪華汽車。

戈爾巴喬夫時代:全面腐敗下的經濟改革只能是悲劇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啟動了經濟體制改革。但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政策,與幹部的全面腐敗結合到一起,其結果可想而知。 對特權腐敗沒有採取任何有效措施,經濟改革最終淪為貪腐狂歡
在經歷了短暫的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時期後,蘇聯迎來了戈爾巴喬夫時代。

戈氏上台後,啟動了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政策,但對幹部特權階層的腐敗問題,卻未能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勃列日涅夫時代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大都被保留了下來。其結果是:隨著經濟領域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官僚特權階層利用近水樓台缺乏監督的優勢,迅速將自己手中的管理權置換成經營權,使自己從國家財富的管理者,紛紛蛻變為國家財富的佔有者。

所謂「改革」,實際上成了特權階層搶奪國家財富的一場競賽。蘇聯歷史上著名的「共青團經濟」,就是在戈氏的改革中利用特權腐敗發展起來的;國家職能部門被取消變成股份公司後,部長們大都成了公司的總裁,股份則大都在部門領導人之間被瓜分;……

總而言之,改革前誰是管理者,改革後誰就成了佔有者和所有者。結果是,「國家官員、黨的職能人員、共青團積極分子成為了最初類型的俄羅斯企業家、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萬富翁和『新俄羅斯人』。」

當然,戈爾巴喬夫並非沒有嘗試過阻止改革的墮落,他也吸取了赫魯曉夫被特權幹部聯合逼迫下台的教訓,而選擇採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次又一次地大批撤換反對改革的黨政官員。
但蘇共幹部的特權貪腐,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已經全面泛濫,簡單的撤換早已不能解決問題。

戈氏的改革以失敗告終,而葉利欽則打著反特權腐敗的旗幟贏得俄羅斯總統的寶座,均非偶然。


節選自《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沈志華


這個題目我覺得有待商榷。事實上,揮霍帶來的是財富的重新分配,乃至階級的重新洗牌。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任意朝代,出現階級固化,特權階級開始揮霍無度的時候,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歷史的行程走到了」合久必分「的時代。

根本上來說,並不是這種現象造成了對國家的影響,而是社會的運作出現問題,價值流通和交換不充分,導致了揮霍的必然出現。其背後的本質其實是階級壓迫和剝削。


兩漢貴族厚葬制,魏晉門閥壟斷,隋唐宋宗室權臣,元的蒙古人,明朱姓宗室,清旗人制度,北洋軍閥,民國四大家族。歷史上總有一群人高高在上,分食天下。這和末代統治者能力無關。因為統治者無法撼動既得利益階層。 多數王朝到中後期都會經歷一次變革,是重新分配利益還是加大剝削力度。往往是加大剝削力度。這個集團增長的很快。並且無孔不入。他們由官入商。從壟斷經營到走私。從偷稅漏稅到偷搶明奪。無孔不入的消耗政府信譽度,逼迫底層,壓縮底層生活空間。讓底層徹底對政府失望。直到盜匪橫行,其中這裡的盜匪多是交不起稅就跑山裡找活路的底層。並不一定是攔路搶劫之流。國家稅賦減少,抗風險能力變低。正好碰上個災年。天下起義,流民遍地。官府失效。新的利益集團冉冉升起。然後又誕生一群雞賊。作為一名即得利益者奉勸雞賊們。維護統治才是正確的。路易十四的閘刀還未變鈍。兇惡的反抗隨時到來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耗費白銀八百萬兩,因國庫空虛,大部挪用自海軍軍費,以致海軍沒錢購置新艦,更新軍火,終於在甲午海戰中慘敗!
而定遠艦從訂貨到海港收貨約180萬兩白銀,鎮遠140萬。

慈禧六旬生日正值國力衰微、內憂外患之時。在這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她的六十慶典非比尋常,竟然成為清政府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早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十二月初二日,光緒帝即頒下上諭,提前近兩年的時間為慈禧六旬生日做準備。

前方戰事吃緊,軍費開支屢屢告急,而慈禧卻為自己的生日慶典大肆揮霍,朝中部分官員產生不滿情緒,他們紛紛上書,呼籲停止慶典工程,將祝壽費移作軍費。

此時,慈禧心中矛盾重重。放棄不甘心,一味堅持又壓力重重,慈禧進退兩難。於是,在堅持慶典繼續進行的同時,慈禧表面上對慶典的規模進行了限制。
十月初一日起,內外臣工「穿蟒袍補褂一月」,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自此,宮裡日日有隆重的慶祝活動,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慶典才結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六旬慶典的高潮。而這一天,日軍攻佔了遼南重鎮大連。國土淪喪、重鎮失守、民眾慘遭屠戮的危殆時刻,慈禧卻在宮中升殿受賀,大宴群臣,並接連賞戲3天。

???????????????????

慈禧六十大壽時,清廷原計劃是撥款三千萬兩白銀。那麼,實際情況又是如何?
根據《皇太后六旬慶典》記載的慈禧六十大壽的開支情況可窺一斑。 根據記載,慈禧六十大壽有10類開支:
一是置辦新衣。慶典處用各種高檔綢、緞、皮、綿衣物及面料製成各色綉緞龍袍達數百件,共計耗銀231000餘兩。
二是特製金輦轎輿。當今結婚時興名車接送,那時候的高檔小汽車,就是各式乘轎。慈禧太后在六十大壽上乘坐的轎輿,耗銀76913兩,比現在的寶馬賓士貴多了。加上光緒皇帝以及妃嬪等乘坐的乘轎,共計耗銀183000餘兩。
三是搭建景物。為了營造普天同慶的喜慶景象,慶典處從京郊頤和園至紫禁城一路所經道路兩旁搭建樓台殿閣、戲台、牌樓等,耗銀2400000兩。

  
四是搭設戲台。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戲。六十大壽怎麼少得了看戲呢?慶典處在多處搭設戲台,購買服裝道具,請來戲劇大師前來唱戲。以上耗銀520000兩。
五是打造首飾器皿。慶典處製作了首飾、玉寶、玉冊、金箱等,耗金、銀386000兩。
 
六是裝修費用。在六十大壽前夕,慶典處將皇宮內外裝飾一新,張燈結綵。於是,白花花的銀子水一樣使出去,耗銀1327488兩。
七是舉行筵宴。百官朝賀,慈禧得請吃飯啊。又耗銀62973餘兩。
八是修繕宮殿。養心殿、太極殿、體和殿、東西六宮以及頤和園等處年久失修,需要修繕,又耗銀約764000餘兩。
  
九、請儀仗隊。六十大壽怎麼少得了儀仗隊呢?加上慈禧太后在慶壽期間到處拈香拜佛,舉行各類宴賞活動,共計耗銀150000餘兩,黃金364兩。
  
十、賞賜百官。百官前來祝壽,不能讓他們空手而歸啊。隨著各種「賞賞賞」,大把銀子又不見了,又耗銀2897000餘兩。

粗略估計有白銀900萬兩白銀,364兩黃金。

朝廷原定北洋水師經費年500萬兩白銀,但每年要給慈禧拿出100萬修繕頤和園,雖說還剩下四百萬,但帝師翁同蘇翁同龢推脫國庫空虛,六年時間,愣是一分沒給。北洋軍費全賴李鴻章一人東拼西湊,日子相當慘淡。這些錢也僅僅夠支持艦船平日維護修繕,何談補充彈藥火器,購置新艦。結果,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雖說也就是損失了那些本就不充裕的家底,但更重要的是鄧世昌和丁汝昌等海軍將才的陣亡。接著就是《馬關條約》,日本血賺一筆!

有人說這錢慈禧不花,自然有別人去花。
這就奇怪了。公家的錢,我不花自有別人去花,我花了,就不怪我了?!
再說了,李鴻章到底有沒有辦洋務,企業到底有沒有建立起來,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天津、上海電報總局都不用錢,難道還不如存下錢來給老佛爺過壽?!


前排,現代的貴族算不算?


前面說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好,全球都找不出來明朝這麼SB的例子,太絕了。 中國曆朝都會割韭菜,漢景帝時期殺絕了八王,唐朝是武則天做掉了宗族,她自己的家人純垃圾,要是讓長孫無忌活下來,搞死李家人不是問題,。

宋代皇室對下面的壓制其實很狠的,清代不過是養著一幫二世祖,說丟就丟了,鐵帽子王屁都不是。

朱隸一代雄主,他肯定知道他爹乾的這破事,他自己就靠親王權利造反的,居然他不改下這規矩。 別說他不敢,殺自家侄兒時眼都眨


西晉的石崇和王愷鬥富怎樣?司馬炎死後西晉就亂了,為什麼,一個國家剛剛見過全國就星期奢靡之風,作為漢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的朝代,晉朝真的存在感超弱的。要是沒有李密的陳情表和竹林七賢,可能晉朝就會被遺忘了


學過《阿房宮賦》嗎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然後就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了


給大家側面說一個故事,是關於西晉的。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者甚眾。愷惘然自失。選自《世說新語·汰侈》


石和王鬥富,這個故事估計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我從側面說一下這兩個人,石和王。
首先,這位石大人結局是賈后死後得罪了司馬倫遭夷三族,他我就不談了。
我們再聊一下王大人,這位王大人的爺爺就是王朗,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一位。他們家族王朗和王肅父子就是靠著經學和政治上的站隊技巧,將其家族混成了西晉時期的一等一高門:東海王氏。
西晉可以稱之為世家基本都是經學世家+官宦世家,準確的說就是在那個時代進行知識壟斷。有的家族有可能代代有大官,但不懂經學,就是土包子,是寒門。像西晉的賈氏家族(賈后的家族)就是這樣的寒門。王石鬥富中的石的後台就是這一位賈謐。所謂鬥富不過是一個將軍土老帽+官宦家族vs士族而已,對比士族,也只能在財富上笑一下而已。而這種士族在當時的西晉可不止一個東海王氏。他們在國家的層面,完全可以用寄生蟲來形容。

再看看士族出生的王愷的身份特權
石崇與愷將為鴆毒之事,司隸校尉傅祗劾之,有司皆論正重罪,詔特原之。由是眾人僉畏愷,故敢肆其意,所欲之事無所顧憚焉。

晉惠帝這一位有名的白痴皇帝都需要詔特原之,而不能殺了他,而當時主政的是賈后,石的後台,都不敢拿王愷咋樣?所以王凱最後肆其意。
他的對手石崇,賈后掛了,因為美女綠珠得罪了司馬倫,就被誣陷滅了三族。

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西晉士族們的厲害了,他們佔有財富,享受極端的特權,國法在他們眼裡不過是兒戲。難怪西晉會如此輕易的敗亡。


大家都忘了西班牙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變成瓜德羅普同盟的rbq了嗎


我編輯了,


先講個故事好了:

話說一個城市有兩個富翁,一個揮霍,一個節儉,揮霍的死了,半個城市的人都去了,節儉的死了,就只有親朋過來。

為什麼呢?揮霍的富翁生前是很多人的財神爺啊!

資本家的罪過往往是吝嗇,比如:四大吝嗇鬼_360百科

為什麼到貴族揮霍反而成了罪過?

揮霍從來都不是問題,只是兒時灌輸的「朱門酒肉丑,路有凍死骨」太深入人心,將兩者對立起來而已。至多是如始皇修長城,徭役繁重,侵奪農時之類,貴族也好,上層也罷,既然已經獲得了財富,揮霍恐怕還是利大於弊的存在。所以看很多答案說明朝宗室,大清八旗子弟笑而不語。

那麼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

清人宋宗元著《正經·錢法十八》就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南宋時,突然市面缺少現錢,宰相秦檜叫了個理髮師來,完事後賞了五十枚錢,並說朝廷馬上要鑄造新錢,你也儘快花出去,結果沒幾天市面又活絡起來。

再說回白銀帝國明朝,美洲的白銀湧入,本應該是通貨膨脹,白銀貶值,結果以米價為基準,以銅錢計價升幅遠大於以白銀計價,等於說銅錢相對與白銀貶值。。。。。。

排除干擾因素:一、米價因為小冰河期中原糧食產區連年災荒,而東南方為適應出口經濟「改稻為桑」,糧食供應減少。二、明廷制錢用銅越來越省

但是根本還是白銀掌握在東南的大地主、大豪商手中,不願意拿出來流通,結果導致結構性通縮。

所以問題是上層有聚斂錢財的能力,而真正的問題是大部分時間是不花出來的。揮霍無度的背後是聚斂無度,破壞和抑制社會再生產


太平天國,天王親戚們恣意揮霍庫中金銀,馬鐙都要拿金的打。。。。話說夜壺拿黃金打造,還可以說是黃金穩定,尿中的有機酸無機酸,有機鹼無機鹼具有腐蝕性,黃金能扛一扛,可馬鐙拿黃金打也沒啥特別的優勢啊。。。。。

於是清軍攻破天京,發現這天京的黃金儲量那叫一個直線下降啊。


推薦閱讀: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潘金蓮和武大郎?
烏克蘭1932~1933年的饑荒真的是人為的嗎?真實歷史是什麼樣的?
三國時潁川的荀氏家族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牛人?
東夷族是不是中華正統?
為什麼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會「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TAG:歷史 | 經濟 | 心理 | 法國大革命 | 路易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