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在陸遜之後誰繼任了大都督職位?


東吳的大都督應該只是臨時職務,類似於戰役中的前敵總指揮,戰役結束也就不存在了,畢竟權柄太重,對君臣雙方都不好。

陸遜之前的周瑜等人在戰爭中有大都督的權力而無名分,因當時吳名義上還是漢臣,而把持權柄的曹魏不可能將這一職稱授予敵對勢力。


直到東吳建國(未稱帝稱吳王 但有年號黃武)才在戰爭中正式任命大都督,且同時出現大督一職,雖然這個大督是蜀漢的,但馮習在這場戰役中的角色大家也知道,與陸遜這一大都督不可同日而語。說明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再看事成後


不再提大都督一職,而且從後來陸遜再次拜為大都督也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個常職


兩次都是臨戰徵召。

再來看看陸遜的繼任者


這裡,代陸遜都督西陵的步騭權柄與戰時的大都督相比肯定是小的多。但都督統領一方軍政,權力比一般地方太守要大,這也是因為多事之秋不得不便宜行事吧。

陸遜之後似乎未再拜過大都督一職,要說享有大都督職權的,其次子陸抗差相彷彿。

都督這麼多地區,演義小說里給個大都督也不為過??,而且,都督一職有點常態化的趨勢。


共有七位,分別為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丁奉、陸抗

比較有名且又建樹者只有前面幾位,第一個是周瑜,第二個是魯肅,第三個是呂蒙,第四個是陸遜,後面那幾個都沒什麼建樹,不值一提。


推薦閱讀:

官渡之戰前曹操收編了30萬青州軍,為何在官渡時只用2萬人迎戰袁紹?
水鏡先生弟子眾多,為何只有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敢自報家門?
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华夏为什么没有像东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一样彻底分裂?
為什麼孫權廢孫和殺孫霸?

TAG:陸遜 | 三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