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普通自媒體人該何去何從?


感覺優質的自媒體人受到更多的照顧??感覺不太政治正確嗎?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作為一個頭條自媒體人,首先你對普通的定義是什麼?是質量一般,還是更新頻率慢,偶爾想起來才會更新一下這種,不論是哪一種,你都有無數種方法去撕掉普通用戶這層標籤。

我認為,如果你只是小打小鬧,把自媒體當成調劑生活娛樂的一種方式,這樣也未嘗不可,對內容、質量、更新頻率、推薦量等等因素沒有很強的感知力,淪陷為普通自媒體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然你讓別人質量更高,更垂直更吸引人的內容怎麼辦?

今日頭條是個自媒體平台,是純商業性的公司,並不是什麼懷揣著 「懸壺濟世」 偉大崇高目標的福利機構,誰能為它提供更高質量的內容,平台也會給予他更高的流量傾斜,這才是促進平台成長的良性機制。一句話,互惠互利,自由交易。

那麼,作為自媒體人怎麼辦?平台的規則是既定的,所有人必須遵守,所以相對而言,除非你不想跟它玩了,你就還是得繼續承受這麼一種「普適」的規則,從內容選材方面,標題,封面,更新率,原創度等各個方面提升自己,不甘於普通自媒體人這麼一種道具角色,具體怎麼玩,多看幾遍平台規則,上面說得清清楚楚。不去動手,還總是抱怨平台沒給推薦,怎麼看都是前景堪憂。


首先,頭條的方法是沒問題的,問題出在優質自媒體人自身,比如一句屁話就XX的點擊閱讀量,這才是普通自媒體人接受不了的。


還有一點我舉個例子,也許不恰當,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自媒體是一場萬人馬拉松比賽,頭條把前幾次別的地方比賽成績優異的人,沒有跟大家放在一個起跑地點。

有的被放在了中段,有的乾脆就靠近終點,這就是不公平的,我有時候也喜歡吐槽頭條,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是因為看頭條才喜歡上頭條的,原因是頭條適合大眾。

在此之前我看過知乎,微博~微博太鬧心了,因為不喜歡明星,知乎太嚴肅了(專業),我又不做學問。

對頭條有看法是頭條挖角知乎,簽約300所謂大V開始的,個人認為頭條的定位出了問題,頭條應該堅持繼續走大眾路線。


就說優質內容,我始終不相信所謂的大V能持續輸出原創內容,這個世界沒有神。

我也看了一些大V的文章和悟空問答里的回答,大多數是百度+,有些問題估計他自己都沒有吃透,不過是為了輸出而輸出。

如果她們真有本事,有種就從頭做起,當然,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正和公平,但起碼也應該對的起頭條對你的賞識吧?


頭條是老百姓的頭條,不是某一群體的,做任何事,只有有利於大眾就一定有生命力!

作為普通自媒體人,出路只有兩條:

一條是自娛自樂,愛啥是啥;

一條是抱團取暖組建或投奔一個團隊。


相信運營今日頭條的小夥伴這幾天都頗為不淡定,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頭條這幾天會推出重重新的功能,手機客戶端的編輯界面也被取消,自媒體的未來會怎麼樣?這些都是疑問。

大事件一:

今日頭條完成10億美元融資

今日頭條已完成 10 億美元左右的D輪融資,投後估值近 110 億美元。資方包括紅杉資本、建銀資本等,而此前投資方新浪已退出。

大事件二:

發文頻率太高

最近可能很多夥伴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了,怎麼會突然顯示發文頻率高,延長審核的時間,同時也有夥伴收到了內測通知說無限制發文,這又是怎麼回事,好多頭條自媒體在猜測,這是不是要限制搬運,鼓勵原創的節奏,在這,小編不好過多猜測。

大事件三:


新增功能

今天頭條的更新也是打破了常規的更新,增加了好多陌生又熟悉的功能,尤為關注的是漲粉量的功能,漲粉量的功能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事件四:

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頭條自媒體運營的小夥伴最為關注的問題,現在的收益居然比前一段時間整整少了10倍,發生了什麼?獲得收益的自媒體都知道,這個收益顯然是不合理的,然而頭條給出的結論是,鼓勵原創。

自媒體人的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原創才是硬道理?其實我們自媒體人也清楚,首先原創是非常非常難做的,單打獨鬥是很難得,然而團隊的成本又是非常高的,原創素材呢又十分稀少,所以,目前的自媒體大部分靠搬運,假設以後徹底封殺搬運,那自媒體的前方會是什麼?況且現在的原創作品質量也是層次不齊,有好有壞?

自媒體的運營已不再是秘密,自媒體的遠方會是什麼?


先搞明白一件事情,然後再問問題,作為普通自媒體人,若你喜歡這個平台,只有堅守,畢竟這個平台還會保留一些自己的數據。

我們曾經在社區論壇堅守數年,才打下了互聯網受網友青睞的今天。

對於大V賬號和娛樂明星,頭條的扶持力度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這些人能給平台帶來賬號和流量。

常常看到女星夏天說大腿被蟲子叮了,冬天說臉蛋子凍的通紅,然後點擊量就十幾萬,幾十萬。

你努力寫出的帖文,點擊量才幾百,於是心裡的怒火熊熊燃燒。

其實沒必要,做自己的事,不主動關注那些明星網紅,既不去充當那個腦殘粉,也不去羨慕嫉妒恨,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多與網友互動,美噠噠做好自己的內容。

先把愛好和樂趣作為自己的目標,切勿過多想入非非。

內容做好了,對大家有幫助,自然會有視線關注你。

謝謝!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你這個問題有點歪曲事實的傾向,也有誤導輿論的嫌疑。容易引發紛爭。

但是,你提出的問題,也是合理的,而且是有針對性的,更照顧到了極為廣大的普通自媒體人的感受。

說實在的,作為王牌自媒體平台,作為有競爭實力的平台,作為想做得長久,運行長遠的平台,這樣做,它自然是有道理的。

說實在的,一個好的平台,就是 要給平台的客戶提供優質、有用的信息。只有優質、有用的信息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用戶,才能吸引廣大客戶留戀往返在這樣的好平台上,否則,一個自由來去的地方,人家憑什麼要來你一個沒有可讀性、可用性的平台,一個是浪費流量不說,還浪費時間,甚至更影響心情。

反過來說,一個很大的平台,裡面全是普通人發布的普通信息,甚至是很多無聊、垃圾信息,不說別人,就是換成自己,也是不願意去看的,更何況還要下載這樣,安裝那樣,一大堆麻煩。當平台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給你推送一些你不想關注,你不愛關注,你十分反感的信息,你又會怎麼樣?

這樣一來,優質自媒體人,提供的優質有用信息,就非常值得肯定了,也讓自媒體平台運營方非常渴望。自媒體的本質就是內容為王,沒有內容,沒有優質內容,那靠什麼來維繫一個平台的強大功能?所以的經濟費用,靠什麼來投入?而優質自媒體人提供的優質信息,能吸引大量的客戶駐足這個平台,有這麼大量的客戶,就在巨大的廣告市場,有廣告市場,就有廣告效應,有廣告效應,那平台運營方和廣大自媒體人,就都有錢花,有錢花,有錢掙,豈不是皆大歡喜的事?

這樣說來,就回到市場經濟的原理上來了,沒有市場,你做什麼都是錯的,也無力維繫。那麼,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就是優勝劣汏。平台可以鼓勵你努力創造,但如果你努力了創造不出來,也就不再鼓勵了。相反,逼著你寫,半年都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你還做這個,不說別人看著瞧不起你,就是你自己,也會覺得沒臉面混了。

因此,頭條大會主張的原則,是對的,沒錯,鼓勵優秀的自媒體人脫穎而出,鼓勵優質作品佔據各個頻道,而不要拿垃圾信息來傷害網友的眼睛。唯其如此,自媒體平台,才有光明的未來。


個人心得,與大家分享。

至今正式運作自媒體已一月有餘,時間不長,但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午言做了大量的嘗試,包括不同類型的文章發布、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平台的發布分析、各平台的審核機制和相互之間的同步等等。自我感覺有希望,同時有感覺多少有些渺茫。所以今天特想和同樣做自媒體的同伴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可能觀點不盡正確,僅代表個人,所以還請各位行業高手見誤勿噴,純屬交流。

做的第一個媒體便是微信公眾平台,說實在的,沒有認真去運作,基本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空了寫點,甚至有時候拼湊點,反正也沒有用戶,屬於自我奠基。拼湊、轉載的目的,只是用於等有用戶關注後翻看歷史記錄時,顯得多少有些積澱。

看過很多媒體自述,其實有很多如今的大號,曾經都是走過這種路的。要說初期就靠一篇一篇原創積累的號,而且是草根號的,估計不多。因為很多號基本都是創始人以業餘的方式操作,且不說時間有限,即便有時間,一天一篇那得積累到什麼時候。要知道這個過程不僅漫長,而且難熬!每個做自媒體的人都知道,做媒體不容易,做原創更不容易,走了原創這條道路就註定是走了一條孤獨的道路!

正式運作自媒體源自今日頭條,可以說今日頭條的出現使自媒體人看到了行業的春天。今日頭條完全打破了微信公眾平台的媒體模式。以新聞閱讀APP方式,佔據了人們手機閱讀客戶端,可以說今日頭條的出現,足以在微信內部掀起一波大浪。微信在閱讀領域感到了嚴重的挑戰危機。

以我短暫的運作經驗分析,今日頭條之所以能在領域內有所作為,主要是源於他比微信更迅速、更便捷的變現過程。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一個新手,分別在微信和今日頭條兩個平台同步從零開始運作,其在今日頭條上的成長要明顯快於微信公眾平台的成長。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流量。現如今流量就是財富,有了流量就不愁變現,這是當下鐵的事實。

當然一定會有很多朋友問為什麼。這就要說到兩個平台的不同的運作機制。微信要靠作者自己去爭取流量,所謂的寫好文章、寫原創文章,依託朋友圈的巨大裂變效應去傳播吸粉。話說的一點不錯,可是好文章就那麼容易寫嗎?粉絲真就那麼容易吸到?非也,很多作者都被這種突如其來的互聯網思維給悶住了,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因為互聯網思維說的真的是太好、太激動人心了。

可是寫了好久的自媒體人,最終發現,一篇篇文章石沉大海。現如今的微信大號基本都是微信剛一面世的那幾年做起來的,那時候的激勵鼓勵的語言還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到目前來說,微信所謂的紅利期基本已過。原先寫個文章,甚至拼湊個文章都能吸到粉,而現在,各種行業、各種領域的微信公眾號不下幾百萬個,別說吸粉,就是能有可觀的閱讀量都算不錯了。

微信公眾平台是基於人手一個微信賬號,海量的微信用戶為微信公眾平台提供了超級市場。以至於讓微信公眾平台一度瘋狂開號,各種訂閱號、服務號不計其數。最終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出來了。人們對微信閱讀,彷彿產生了疲憊感。人們對微信漫天飛舞的垃圾信息感到厭煩。很多自媒體人的感覺就是,讀者就算讀完你的文章也不會關注你的賬號,因為關注的賬號已經夠多了。為什麼微信要把公眾號在微信里摺疊處理,其實也是不言而喻,如果把所有公眾號都放出來的話,估計你以後想在微信里找個朋友都費勁,每次都得用搜索。

微信的紅利期已過,假如你說努力還是有希望的,我只能說沒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這一路要付出多少,估計誰也不好說。關鍵是這樣成倍的超乎想像的付出,是否值得,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也不必灰心,閱讀領域的黑馬今日頭條來救駕了。也給了微信一個下馬威,平台智能推薦模式讓自媒體人又看到了春天。剛才我們說道微信與今日頭條的運作機制不同,其實核心就在於此,微信需要你自帶流量,而今日頭條為你推薦流量。當然這裡一些名人政客不包括在內,本身名人就有粉絲流量,所以我們目前探討的暫不包含名人這種特例。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的文章能被名人轉發,那效果也是不錯的。比如前一段時間午言在今日頭條的的媒體賬號微品閱,就曾有一篇文章被一位歌手轉發過,當天就有超過四百人關注,後續也陸續再有人關注,直到今天閱讀量還在漲。不過至今不斷的閱讀量是否還跟名人效應有關,我也說不好。

今日頭條流量推薦模式,得以讓作者快速見到收益。所以今日頭條的大火不緊讓眾多自媒體作者湧入平台,也讓各大平台逐一效仿該模式,阿里、百度、搜狐等等競相爭奪該領域的份額,都想在這個有著巨大潛力的蛋糕上切一刀。當然騰訊也坐不住了,微信平台似乎有點扛不住,所以騰訊也弄了內容開放平台,模式也都和今日頭條一樣。而且據傳,微信公眾平台的摺疊模式也要改為信息流模式。

多平台的迅速崛起,對自媒體人來說當然不是壞事。只不過越是在火熱的時候越要以靜制動,千萬不可一股腦兒隨著潮起潮落。目前平台眾多,而且基本都有自己硬實的分發渠道,也就是基本的流量保證。阿里有UC、優酷;騰訊有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瀏覽器等,百度自不必多說,除了手機百度,其強大的搜索引擎自然對自己平台上的內容優先。其他的如搜狐、新浪、網易等也都有各自的門戶和平台。

平台的選擇對自媒體人來說是第一關,也是重要的開頭。每個平台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考核機制,包括審核的幾個維度。應該說差異化並不算大,具體的使用操作細節,那還需要各自去體會,舉個例子,個人對網易及百度的後台操作體驗感較差,百度做的比較小眾,不大氣。網易上傳圖片太慢,游標經常錯位。另外搜狐的後台不太人性化,功能項較少,關鍵對原創的盜轉缺乏敏銳感知。無言一篇文章別連續盜轉兩次,盜轉賬號竟然都可以發表出去。

其二,自媒體人要考慮的是,你更想在那個渠道上發布你的文章或者視頻,這取決於你對各平台的全面考察和認知。各家的分發渠道和擅長領域,網上都能查到,比如汽車領域就可以走網易平台,網易在汽車領域做的還是不錯的。其他在此就不多啰嗦了。

接下來也就是第三步要考慮的是運作形式,比如多平台運作,或者有針對性的選擇你需要的平台運作,是業餘操作,還是職業化運作。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嘗試職業化全網運作,如果你只是業餘有空寫寫文章賺點零花錢,建議還是選擇一到兩個平台做,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將僅有的平台做好、做精。

這裡我想特彆強調的是,有人會說很多平台都是可以自動同步的,一步分享,全網分發。但是,如果你運作足夠仔細,足夠認真的閱讀過各平台的一些運作須知,你會發現基本每個平台都很在意手動發布文章和同步文章,手動發布會有較高的推薦量和獲得較高的指數分值。而同步過來的文章,平台默認該文章不是首發,而是你在別的平台發布後同步過來的。所以首先會對你文章的原創度有所影響。

所謂同步,只是相對的。永遠不可能有絕對同時發送,總會有前後分別。而這個時差的長短完全取決於同步平台。你在A平台上發布文章並同步到B平台,那可以說B平台發布時間永遠晚與A平台。因為A平台永遠不可能先同步別的平台,然後再回頭髮送自己平台。被同步平台永遠要晚一步,然而這只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有很多時候根本同步不過來。當然這一點,在平台同步須知中會明確告知用戶,平台不保證每篇文章都能被同步,可能會有遺漏。畢竟是跨平台的事,對接雙方都有技術上的操作。互聯網就這個好處,出了事誰也說不清問題出在哪,平台互相之間可以安心的扯皮。如果你說,出了事找客服,那你就太天真了,時間會耗死人的!

另外還有一個同步問題,就是你在一個平台上精心編排的版式布局,同步到另一個平台後,你會發現布局全亂了。甚至有些你認為十分滿意的圖片,同步後不見了!沒辦法,這個問題是常發生的。之前午言也同步過幾次,結果版式亂了,圖片丟了。畢竟每個平台的約束規範不一樣,你喜歡的不見得都是平台喜歡的。有的平台對敏感辭彙以及圖片,管控較松。而有的對敏感辭彙管控很嚴,同樣也導致無法同步。

說了這些,相信大家都能對同步有一個基本概念。午言個人觀點是,初入新手想儘快擺脫新手期或試運營期,還是盡量不要選擇同步。即便過了新手期的,想讓自己的內容得到高曝光量的。還是建議手動發布。有的平台對手發文章,還有明確的獎勵和激勵政策。

好了,接上文,說我們的第四步,自媒體人要考慮的,就是寫作領域。當然,這涉及到一個垂直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平台希望你專註於某個領域,而不是全領域寫作。同樣垂直度也直接影響到你在平台的指數分值。平台已全領域覆蓋,創作者作為平台一份子,平台更希望挖掘你的深度而不是廣度。

當然,寫作領域的選擇,這裡或許還應該結合一下平台的的喜好。因為午言發現,同一篇文章,包括配圖都一樣的情況下。發布後各平台的反應不一樣,有的會得到上萬的推薦量、有的幾百的推薦量、有的推薦量為直接為零,前提是,幾個平台註冊時的領域都一樣。所以,或許各平台對領域的界定,還值得我們深究。如果一篇文章講述:通過一個民間習俗故事,簡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愛戀。那這篇文章是屬於故事領域,還是屬於情感領域,又或是民俗領域,這個很難界定。如果你註冊平台時選擇情感領域,而這片文章被平台默認為民俗領域,那很遺憾,寫的再好,可能也不會獲得太多推薦量。各平台對各大領域的內容界定規則,這是需要自媒體人長久摸索的一個過程。

第五步,寫作方式。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寫作的取勝關鍵。其實,無非有三種,一原創,二拼湊,三搬運。先說搬運,說白了就是複製粘貼,基本不懂大腦。或許目前還是自媒體的春天,風口還在。這種純粹的搬運工也能獲得流量,此種方式取勝的關鍵就在於量。別人一天產一篇文章,他一天發布十篇甚至二十篇文章,讓整個信息流當中都充滿自己的文章,摟草打兔子,總能分一杯羹。但有一點,這種方式一定走不遠。

其實,作為一個真正的自媒體人,午言並不鼓勵這種做法。該行為屬於攪亂市場的哪一種,就像《獵場》里鄭秋冬說的一樣,壞人逼得好人跳樓,假貨逼得真貨跳水。這種內容濫造的行為,因為量大,擠佔了平台很大一部分流量。信息流中,好文章就是被這種粗製濫造的內容,一篇一篇的給覆蓋到下面。

第二種方式就是拼湊,這比純粹的搬運強多了,至少會自己思考。知道如何更改意思,巧妙搭配。其實,能湊出一篇好文章也算是能力。當下的媒體開放程度如此之大,你可以不用去和任何人探討寫作的專業性,只要讀者喜歡盡可發揮你的優勢。拼湊比較適合寫作新手,能為新手提供思路,為了寫作練手,就像寫字拓印,畫畫臨摹一樣。當然這只用於初級階段,最終還是要走上獨立寫作的道路。

最終我們還是要說,寫作的正道,還是要靠原創。只要想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長更遠,就只有原創一條路。我們前面說過,走了原創這條道路,就註定是走上了一條孤獨的道路。為什麼要說搬運和拼湊的方式,就是因為原創並非那麼容易。更關鍵的是,在你無助的時候,沒人能幫上你。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自己業餘寫作,時間完全充足,寫一篇文章20分鐘,隨便排排版、配配圖片半小時搞定,利用業餘時間都可以掙不少錢。我特想說,即便你本人是這樣做的,也不應該這樣說,至少這麼說是對寫作新人的不負責任。

至少對於午言本人來說,寫了這麼多年的文章,還沒有那篇文章連構思帶寫作,是在20分鐘之內創作出來的。就拿本文來說,午言已經是第二天寫了,昨天沒寫完,今天接著,每一次一句都認真琢磨,自己描述的對還是不對。所以,首先能如此輕蔑寫作的人,起碼是對寫作本身的不尊重。其次,完全利用業餘且是有限的幾十分鐘創作出來的文章,其質量也是可想而知的。我想他寫的一定不是文章,最多是個三句半。轉念又想,其實能如此輕視寫作的人,其本身可能就是位新手,甚至連新手都算不上,根本對寫作沒有認識。

我不敢保證每個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內,所創作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深思熟慮的原創精華。人都有疲憊的時候,甚至也有寫傷的時候,所謂「寫傷」也是寫作遇到瓶頸的一種狀態。同時,也不可否認大部分的創作者還是利益優先的,畢竟掙錢也是重要,因為我們都要生活,都要養家糊口。能用自己的內容創作獲得理想的生活狀態,也是知識的價值體現,同時也是積極的生活態度。

寫了這麼多,也不知道對自媒體人有沒有一丁點幫助,自己也是想到哪裡便寫到哪裡,盡量用最直白最貼切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琢磨出來的經驗和觀點。自媒體看似進入門檻較低,好像誰都可以註冊個賬號就可以出內容。但實際運作,是需要創作者有足夠的內容創作基礎以及豐富的媒體平台運作經驗。否則,憑什麼有那麼多的自媒體人,成功的卻是少數。所以傳作者也不可只顧埋頭苦心創作,也要懂得平台運作。

不建議大家看到有人在自媒體領域獲得收益,就盲目跟風,蜂擁而至。也不建議大家沒有嘗試就心生畏懼,害怕自己做不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有一個愛好和喜歡的前提,只要你喜歡媒體領域,喜歡內容創作,你認為自己可以,那就大膽嘗試。可以從一個平台、一篇短文開始。如若你從內心不喜歡這行,那最好還是連嘗試也別去嘗試。切不可單純的看到有人在這裡掙錢,你就奮不顧身的,用大把大把的時間投入進來,結果只會讓你深刻感受光陰飛逝的遺憾。最後,還是那句話,經驗不一定全面、觀點不一定正確,僅代表個人。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普通自媒體人玩味。我認為不管什麼行業都要立足於普通大眾,精英是起引領作用的,支撐不了整個領域運轉。

路遙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平凡的世界》時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屬於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永遠是一個偉大的世界……」

頭條在舉紅少數自媒體精英者同時還要關照普通自媒體人,讓那些有真才實學、身懷絕技的人,讓那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滿懷希望的在頭條呆下去。

當然,自媒人要靠觀眾生存,沒有一兩手絕技,吸引不來粉絲,也沒辦法。

那麼,普通自媒體人到底在頭條號里何去何從?應該量力而行,能走下去,就用汪國真的名言鼓勵自己堅持走下去: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果實在難一為繼,就把頭條當自娛自樂的一個遊樂園,散散心也行。


我們做任何事首先要考慮的是積累和這個行業發展的方向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甚至能做一輩子的職業、事業還是只是個生意。

如果選擇一個生意,重要的當然是看能不能快速掙到錢。當然判讀自己是否能快速掙到錢,要看行業情況以及自己的優勢、能力和資源狀況。比如對於普通的自媒體人來說,如果選擇當作掙錢的生意來做,有沒有突出的能力、資源或優勢。那麼比較好的建議就是找一份這方面的工作,畢竟有固定工資比自己悶頭考慮變現來得容易。但既然是當作生意,還是要考慮除了掙錢之外,其他哪些事是自己打算髮展成事業或者終生做的事。除了掙當下這點錢之外,更重要的是為自己打算做一輩子的事做積累。

如果選擇的是事業或者一輩子要做的事,那找到這個行業,自己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跟隨他,在能夠生存的情況下,學習積累,無疑是最快的選擇。



我覺得不是普通自媒體人該何去何存。普通自媒體人收人肯定是上不去的,要放棄吧卻有粉絲這麼多,不做感覺捨不得支持自己的粉絲和辛苦得來的頭條號。做吧,收入真的有點少。

我覺得第一個回答很中肯。頭條應該把自帶流量的大V們的推薦量給普通自媒體者勻過來點。你想啊!大V並不指望頭條一天的三五百收入,而普通自媒體人如果一天有個兩三百收入的話,把一天八個小時全貢獻給頭條都沒有問題的。可大V們會嗎?他們一天貢獻給頭條的時間絕不會超過半小時。而且這半小時也是助理之類的弄,應該不會有親自給頭條寫東西的。

支持把大V們的流量勻給普通自媒體的人一定要點贊啊!


推薦閱讀:

win7 64位的電腦插了兩張4g卡,但顯示只有4g內存可以用,怎麼辦?
中國家電海爾、格力、美的三巨頭在全球影響力如何?
有哪些冷門但好用的Word技巧?
中國哪個大學人工智慧專業好?
excel與word如何數據鏈接?

TAG:今日頭條 | 自媒體 | 移動互聯網 | 科技 | 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