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孫中山讓蔣介石做接班人的原因是什麼?


一、 首先定性:孫中山沒有把位置傳給蔣介石,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處於一種集體領導的很微妙的狀態,這時的蔣介石只是孫中山的一個小跟班,他跟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相比差的很遠。1923年國民黨一大召開,蔣連張門票都沒有混到,你想他在孫心目中的地位。

二、 蔣介石與孫中山

蔣介石早年追隨孫,孫只是把他看做一個很貼心的小弟,比如蔣刺殺陶成章(孫的敵人),孫沒說破但心領神會。1922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落難永豐艦,蔣介石聞訊,穿過重重封鎖,抵達永豐艦,幫助孫脫困。指揮打仗,冒險上岸購買物資,在永豐艦這42天徹底把孫的心買下了。

孫之前一直依靠軍閥,現在徹底死心,在此之前,國民黨非常混亂,註冊黨員3000號稱30000,交黨費的6000,孫痛定思痛,在蘇聯共產黨鮑羅廷的幫助下,決定改組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組件組建自己的軍隊。

三、蔣介石本人

蔣介石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後任校長,在黃埔軍校培養自己的勢力。

1924年孫中山逝世,真正掌握國民黨大權的是威望極高的鮑羅廷,他非常喜歡蔣介石。1925年廖仲愷被刺殺,鮑羅廷授權蔣介石汪精衛查找兇手,蔣介石利用這個案件先後幹掉政府軍事部長許崇智,外交部長鬍漢民(最有可能接班的人)三個大佬都沒有了。

第二次東征,蔣帶領他的學生直接幹掉陳炯明勢力,無限風光的回到廣州,國民黨大佬夾道歡迎,宋慶齡發表講話:說他比先生還厲害。1926年國民黨二大蔣以全票通過(差一票,估計他自己沒有給自己投)當選中央委員。蔣的聲望如日中天。1926年蔣製造中山艦事件,與整理黨務案,打擊國民黨左派,迫害共產黨,逼走汪精衛,架空鮑羅廷,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舉動收買了大資產階級,為蔣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後盾。至此蔣奪取了國民黨的最高權力。

1926年到1928年蔣介石率領以黃埔學生為主的國民革命軍,砍瓜切菜一樣的剁掉數倍幾十倍於自己的孫傳芳 吳佩孚 張宗昌。

1930年蔣介石又擊敗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聯軍,張學良易幟,蔣統一全國。

老大就這樣煉成了


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倡導的是天下為公。他的遺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你這個問題提的雖然不對,但是出於對中山先生的敬仰,我仍然要儘可能回答好這個問題,表示我個人對這位偉人的懷念

蔣介石是張靜江推薦給孫中山的。張靜江這個殘疾大亨對中山先生經濟上的幫助很大,所以他推薦的人才中山先生是很重視的。加上國民黨當時缺少軍事人才,所以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的蔣介石很得中山先生的器重。他一開始是粵軍的參謀長。但是一個浙江人受老廣的排擠。一怒之下不辭而別回了上海。後來粵軍陳炯明反叛。蔣介石又返回廣東和中山先生共患難。朝夕相處幾十天。這才推心置腹,引為腹心。蔣介石寫了一本書叫孫大元帥廣州蒙難記。該書到處流傳,蔣介石這時才走上前台,名滿天下。

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培養軍事人才。廖仲愷是大權在握的黨代表。而蔣介石是屈居其下的校長。一開始也是重重波折。後來蔣介石才一步一步走上來。由軍權到黨權最後到政權。中間確實有中山先生的提攜,但你說蔣介石是中山先生指定的接班人,沒有歷史的確證。

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的大佬是胡漢民和汪精衛。蔣介石當時槍杆子在手,也是一極。在展開了一番你死我活的內鬥後,走上了國民黨的權力頂峰。這個人所面臨的形勢是古往今來最複雜的。和軍閥斗,贏了!和日本人斗,又贏了!最後還是由於走向了革命的反面,所以最終還是斗輸了。但偏安台灣一隅,老大還是當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雖然不是中山先生指定的接班人,但他事實上接了中山先生的班。他人生的某一階段是輝煌無比的。某一階段又是落魄的。總而言之,他也是輸在了腐敗上。看看今天的國民黨,再看看今天的台灣,我認為,他這個接班人對不起中山先生!


孫中山從沒讓蔣介石做接班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後廣州國民政府進入集體領導時期,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許崇智、林森為常務委員,汪精衛任主席,當時蔣介石只是個軍方將領都沒進入國民黨核心領導層。只是蔣介石善於偽裝獲得了蘇聯顧問的支持,再加上掌握軍權,通過廖仲愷遇刺案、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等一次次政治事件篡奪了國民黨領導權。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5年6月14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決定將原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次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由代理大元帥胡漢民於27日發布改組政府令。1925年7月1日,第一屆國民政府宣告成立。《國民政府組織法》於同日公布。第一屆國民政府共設有委員16人(汪精衛、胡漢民、張人傑、譚延闓、許崇智、于右任、張繼、徐謙、林森、廖仲愷、戴季陶、伍朝樞、古應芬、朱培德、孫科、程潛)。以後又陸續增選李烈鈞、李宗仁、黃紹雄、蔣介石、宋子文、蔣作賓、李濟深、唐生智、馮玉祥、宋淵源、楊樹庄。常務委員初為5人(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許崇智、林森)。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導人廖仲愷遇刺罹難,在蘇聯顧問鮑羅廷的支持下,汪精衛、蔣介石搶先取得了查辦「廖案」的主動權和發話權,趁機興風作浪打擊政敵。結果孫中山的主要助手胡漢民、許崇智的失勢,蔣介石成了最大贏家。「廖案」發生前,蔣介石的職務是黃埔軍校校長、粵軍參謀長,他不是國民黨中央委員,也不是國民政府委員,他無疑是因進入「廖案」特委才進入國民黨最高權力的核心的。而蔣介石的關鍵性的起步,應從以武力驅逐許崇智、并吞粵軍算起。這事實上是蔣(在汪許可之下)以武力向他的頂頭上司(許是總司令,蔣是參謀長)奪取軍權的行為,是蔣擴張軍事實力、進而篡奪國民黨最高權力的發端。

1926年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及「整理黨務案」後,蔣介石勢力膨脹,親蔣派伍朝樞、古應芬、張人傑均成了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常委人數增至7名(其餘4名是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宋子文)。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原為汪精衛,「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受到蔣的排斥打壓,負氣出走,去了歐洲。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蔣介石率總司令部赴前線指揮作戰。國民革命軍在工人農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湘、鄂、贛、閩四省完全光復,並繼續向豫、皖、蘇、浙進軍。

1926年12月,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自廣州遷往武漢,但蔣堅持要遷都南京,冀圖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等一系列提高黨權、防止個人獨裁和軍事專制的決議,取消了蔣的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人部長職務。後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並在廣東和東南各省「清黨」,從而破壞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6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在徐州開會,取得合作反共協議。由於蔣介石在和汪精衛、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鬥爭中孤立無援,被迫於8月下野,10月出訪日本尋求支持。回國後,蔣中正登報聲明與幾位前妻脫離關係,隨後於1927年12月1日與宋美齡於上海結婚。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政治聯盟正式形成,蔣介石獲得江浙大資產階級的支持。

1928年1月蔣介石重任總司令職,2月主持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全面改變孫中山的革命政策;會上被舉為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4月,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組成四個集團軍合力北進,戰勝了奉系軍閥張作霖,結束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0月任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改組國民政府,實行「以黨治國」的訓政。

1930年5月至11月的中原大戰,蔣介石先後擊敗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實力派,徹底登頂國民黨權力巔峰。


這個問題其實說到底,還是蔣介石的能力起了決定性作用。

陳炯明叛亂事件只是給了蔣介石更多接觸孫中山,而孫中山也更多地了解蔣介石的契機。

孫中山自舉起民主革命大旗到武昌起義成功,從創立國民黨提出「三民主義」到「二次北伐」,長期困惑他的問題是軍事方面人才的奇缺,而真正忠於他忠於三民主義的軍事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陳炯明事件更在這方面給了孫中山一個沉重的教訓。而這時蔣介石的出現並嶄露頭角,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蔣介石絕非軍事方面的庸才俗輩,反而有著超凡的軍事組織指揮才能。儘管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是一敗再敗最後敗逃台灣,那是因為,第一是由於國民黨腐敗失去民心大勢已去,二是老蔣遇到了更偉大的對手,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這也是天意。天命不可違也。

話說當時在平定陳炯明事件中,特別是在孫中山創立黃埔軍校過程中,蔣介石表現出了突出或者可以說卓越的軍事組織和軍事指揮包括用人方面的才能,加上他的堅定意志和耿耿忠心,從而贏得了孫中山和國民黨多數元老的信任和支持,蔣介石逐漸掌握了用兵大權。

孫中山逝世前後,雖沒有既定蔣介石為接班人,但此時蔣介石已羽翼漸豐,黨內元老大多只是發發議論施施影響,真正可與蔣介石抗衡的只有汪精衛,而汪精衛基本沒有兵權也沒多大財力,而蔣介石不僅手握重兵,背後又有江浙財團支持(江浙財團也是看好蔣介石的能力)。蔣介石成為孫中山接班人並實際掌控國民政府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年輕時的蔣介石與其母親


謝邀!首先要申明,孫中山並沒有直接讓蔣介石做接班人。因為當時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等人資歷都比蔣老多了,在國民黨中的地位比蔣高多了。但是孫中山吃夠了國民黨本身沒有軍隊的苦頭後,才想起建立自己的軍隊。而建立軍隊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軍官,於是才成立了黃埔軍校。因為孫中山在艦上蒙難時看中了蔣介石處變不驚的能力,於是決定讓蔣介石他們籌備黃埔軍校,並在後來讓蔣介石任校長。這樣一來,等於把組建國民革命軍的權力交給了蔣介石。在當時有軍權就有了一切的時代,不就等於有意識讓蔣介石接班嗎?雖然沒有明說,也沒有指定,但孫中山毫無疑問把消滅軍閥統一中國的任務交給了蔣介石。而蔣介石也並沒有讓孫中山失望,兩三年內就統一了中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孫中山確實用對了蔣介石,換作其他人,未必幾年內能統一中國。就憑這點,有人說蔣介石不如誰誰確實亂講。蔣介石之敗不是敗於他本身的能力,而是敗於他代表的是少數地主資本官僚的利益,並為之捍衛。而共產黨之所以能打敗蔣介石,是因為代表了全國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因為得到了大多數人民的擁護才打敗了蔣介石!孫中山雖然說沒有直接讓蔣介石接班,但實際上已經讓蔣介石掌握了接班的權力,只是沒有明說而已。因為直接宣布,可能會遭到大多數國民黨元老的反對,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奔波,他在培養軍事人才上挫折不斷。與黃興分手,陳其美被暗殺,以及陳炯明叛變。對中山先生精神上的打擊,由其摧殘。

但歷史巧遇陳其美推薦蔣介石給中山先生,蔣公精明強幹的作風,使得中山先生感到黨需要新鮮血液,而不停地去考察蔣介石。真巧,陳炯明叛變,蔣公幾次告知孫中山,使得中山先生,免於死難!中山先生感知到蔣公忠心耿耿地跟隨於他革命。通過這次劫難後,中山先生徹底知道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歷史的機遇,他在俄國幫助下建立黃埔軍校。他突然想到嚴以律己年青人蔣公來做校長比較合適!因此蔣公韜光養晦,而潛學於曾公國藩權術智謀,培養自己親信,為將來奪權所具備人才籌碼!

當中山病危中為選定接班人時,其中二人已入選:文有汪精衛,武有蔣介石。但舉棋不定,選誰做接班人?此時已經不重要!但蔣公最大的籌碼是江浙財團有雄厚資本的支持!能與軍閥打仗,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統一中國!然而汪精衛可沒有資源,自然退卻,甘拜下風!歷史把蔣介石推上政治高峰


這個問題可以這麼回答,蔣介石在事實上成為了孫中山的接班人,但絕對不是孫中山讓他做接班人的。孫中山先生去世的時候,並沒有明確指定誰是他的接班人,按當時國民黨內的地位能夠有資格接班的也就是汪精衛和胡漢民。但是這兩人沒有軍權導致最後失去了對國民黨的掌控權。蔣介石憑藉其黃埔軍校校長的身份,在軍中培養了大量的親信,加上其北伐軍總司令的身份以及和宋美齡的政治婚姻,讓蔣介石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的角逐中笑到了最後


歷史上,孫中山並沒有讓蔣介石做接班人。孫中山時期,國民黨勢力還不強,僅僅控制一小部分地區,而且沒有自己武裝軍隊。但孫中山讓蔣擔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就利用這個平台,一步步發展起來了,掌握國民革命軍成為國民黨最高統帥。應該說國民黨是蔣介石領導下形式上統一中國。


孫中山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只是孫中山在北京患病期間汪精衛起草了孫遺囑加上汪是革命元老所以汪精衛是孫之後第二代領導人 。蔣開始在國民政府地位並不高未進中央委員會,只是蔣介石胸懷大志文韜武略趕走許崇智,利用廖仲凱被刺事件軟禁胡漢民又通過中山艦事件迫使汪精衛離職出國 。


孫中山死之前並沒有指定接班人,這之前蔣介石連國民黨大佬前五都進不去,指定他怎麼服眾?何況蔣介石娶宋美齡是孫中山逝世之後的事情,我想孫根本在世的時候沒想過蔣接班。雖然沒有指定接班人,按照國人的思維,國府肯定是汪精衛接班,此人無論資歷,心性都是符合第一接班人標準,而後來蔣上位完全是自己拼搏的結果加上一點運氣


推薦閱讀:

如果孫中山繼續當任總統一職,歷史會如何發展?
宋教仁案到底是何人所為?袁?孫?趙?陳?能對各方爭論進行一個清晰的梳理嗎?
孫中山的成就是否被高估了?
民國建立時的首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為何後來被袁世凱奪得實權?

TAG:孫中山 | 蔣介石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