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生下來是冥冥中註定的嗎?有什麼方法能夠改變命運?
所謂命運即:你為社會所用。所謂改變命運即:社會為你所用。都是選擇。前者被選擇,後者自選擇。
在社會這個大圈子中,通常人要走的路有兩種:第一,為它所用;第二:為我所用。
第一種「為它所用」有個基本的東西,你要有用處。也就是說你要有長處或者利益。比如你要去打工,或者你有手藝,可以出售手藝和技巧;而如果你確實一無所有,那就只有賣命了。賣命也是一種用處--特別的用處。而「它」呢,則包含很多東西。有人,有體制,有文化,有道德,甚至是東西(比如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為錢所用,而不是錢為我用)。
第二種是為我所用。比如我開公司了,要僱人,這就是為我所用。別人為你所用,物也為你所用。通常這不是一個人層次或境界上的提高,而是社會階層的提高---你上升了社會階層。其實是沒有必要迴避這個問題的。階層是永遠都存在的,而且是永遠也消滅不了的。就算人類都滅亡了,只要宇宙存在,它就存在。只有高低,才會進取---這是動力。
當然」為我所用「更可以是一個人素質和境界的提高,這是必經之路,看你怎麼選。
無論哪兩種,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路。
在人類社會存在的若干年當中,早就形成了其特殊的規律。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兩種東西,而這兩種東西都成了精怪。一是名利;二是宗教。而名利這個東西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聯繫兩個世界的紐帶--我的世界和它是世界。它是人類肉體的需要。而另一樣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宗教則是人類心靈的需要,前者推動發展或者運動,後者樹立基本規則。就像一盤棋,輸贏是動力,規則是根本。
肉體需要衣服遮蓋,而精神的衣服就是信仰。沒有信仰就像你赤裸裸的肉體。
在為我所用的世界裡,所有的物和人都為我所用,這是一個很龐大的世界或空間。比如美國,只能為美國所用,甚至不能為它國所用。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那麼就要打擊或者消滅它。這是大國的運行規律,叢林法則。而對於社會而言。所有的人的運行基於利益的推動。於是所用的人和物都要隨著為它所用而運行著,個人隨著企業,團體,機構運行,而後者隨著國家運行。而國家說到底還是隨著人運行。這是一條鏈,利益是推力,為它所用是根本。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清,分不清。是因為我們的這條鏈條太長了,太大了。而你的眼光不可能有那麼遠,考慮的也永遠不可能有那麼多。為它所用,至於自己的屬性,特質,層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只是這個世界的很小很小的一員-無足輕重。
當某個時候,你聽到的,看到的,經歷到的引起了你的共鳴那是因為你作為個體的獨特的世界裡聽到了回聲,看到了回影。就像一顆石子投進了水裡激起了浪花,很美很美。但很快就消失不見。這個世界太大,個體越來越無足輕重。你活著只是為它所用,而不再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啦。開放的世界必然帶來個體或著種族文化,道德的迅速喪失。而留下來的必然是強者的文化和法律。就像在機構企業活著,只有企業文化(其實也就是企業主的文化),你可以不存在文化或者個性。
在「為我所用」中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崩潰。小的聚成大的,然後大的又分裂成小的,周而復始。
因為在「為我所用」中。「我」作為一個主體其必然的內含就是我,而外延則是「我的」,再大一點的外延則是我的人,我的錢,我的圈子以及我的世界。所以在「以人為本」的世界裡人就是以「我」為本,其本質是放棄作為一種運行規律或著一種遊戲的制度或法則為第一要素。而無論什麼時候制度和法則是人存在的根本,其意義大於「人」本身。
故而,在這樣的社會當中,我們不自覺的形成了意識上的信仰---以「我的」一切的利益基礎。無論什麼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我的」,而不是整個社會道德、文明、制度、規則。
而隨著為我所用的人和物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多到你的意識,能力都不足以掌握的時候,就是結束或者破裂的開始。
為它所用是生存,是個體存活的基本,為我所用也是生存,是團體存活的基本。但不同的是前者創造了宗教,而後者創造了國家。因為個人最終可以成為神,而團體最大必然成為國。
對於個人而言,「我的」第一信仰屬性的放下或者放棄不僅是個體素質以及境界的提升,將更是整個社會的文明的進步。
而「我的」這又是慣性,是社會的運行規律。故而更高層次的人必然要放棄這第一選項,甚至暫時放棄自我。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在整個大的世界裡的位置。從而選擇是塑造自我,還是塑造世界。
你的世界只有你,為你所用它就可以是整個世界。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重溫"遙遠的救世主「。
不同人對於「命運」的認識,我用金字塔圖做了個簡單的分類。
首先是最底層的「不信命」及「完全信命」為什麼要把這兩類放在一起?因為這兩類都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迷信」,完全相信命運的人,會淪為命運的炮灰,在命運預定的軌道上或沉或浮,如同傀儡,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不信命」的人,等於是用無知給自己壯膽,輕賤血肉之軀,暴虎馮河,不知反省。將自己的成功當成是理所當然,將自己的失敗看成是世界對我不公平,得志時輕食人,失意時怨天尤人,傷害別人,傷害自己;
再上一層的是「認命」開始觸摸到命運,認識到命運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這樣的人,多數遭受了命運上的挫折和打擊,或者本身開始懷疑自己「德不配位」,比如一夕暴富的人,比如遭遇大禍的人,比如享受了原本不應該享受到事物的人,比如從天堂墜落到地獄的人。
但這樣的認命,只是被動的接受,有的人開始讚歎命運的偉大或者是無情,但往往為時已晚,無力回天。
這句話是茨威格在傳記中用於評論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原是奧地利公主,14歲的時候就成為法國的王太子妃,18歲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丈夫很愛她,由著她的性子建宮殿,辦宴會,夜夜笙歌,以至於瑪麗·安托瓦內特的親哥哥從奧地利專程來法國規勸自己的親妹妹,請求她,對她說你現在是法蘭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讀一小時書,這並不難。瑪麗對哥哥說:我不喜歡讀書,我喜歡享受生活。20年後,瑪麗·安托瓦內特上了斷頭台,被稱為斷頭王后。茨威格給她寫的傳記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無比感慨,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意思就是,不要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取得什麼,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和代價的,就算你能輕易得取得什麼生活中的饋贈,最終也要付出代價。
比「認命」更上一層的是「知命」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面是這樣說的「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也有古語說「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達人是說那些通達於人情事理的君子,這樣的人,往往是見知自己天命的人。
每個人生來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試想下我們如果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吃喝拉撒睡,這與禽獸有什麼區別?無知的人往往不願意去追究「我為何而來?因何而來?」這樣的問題,而仁人志士,善於內省的人,往往會進一步拷問自己,我的天命是什麼,我要完成怎樣的天命?
懷抱著這樣的問題,然後去探索、尋求、領悟、證實,這才是「知命」,知命和認命的區別是主動的探尋和被動的反應。當然,沒有人生來就會去知命,否則孔子也不會說他五十而知天命了,知命的前提往往是認命。
比「知命」更上一層的是「造命」我們常說「造化」,比如說「好大的造化」,「造化弄人」,「造化神奇」,有的人引申為超出自然之理的福分。
倏然蛻去有形身,蝶夢蘧蘧幻亦真,心似閑雲任去往,休將泥爪問前因。-- 葛月潭真人
造是創造,化是變化,造乃無中生有,是為先天;化為有中化有,是為後天。母體受胎,陰陽二氣構而變為受精卵,受精卵繼續裂變為兼具心臟四肢頭腦五臟六腑的嬰兒,這都是先天之造;人出生後食用母乳,五穀雜糧,從嬰兒到兒童到少年到青年到壯年到老年,最後死亡,形體產生變化但大部分人不可能從男人變成女人,從黃種人變成白種人,這些變化是有限的變化,這段時間為後天之化;最後死亡身體腐爛成為細菌的食物,精神不知所蹤,回歸陰陽二氣,這就是化而後變;造化是人之生命所得以延續的天地之法則、原理。
人的命是可以「造」的,上古的真人研究陰陽二氣的變化,從而能導引服氣,盡其天命百二十歲而終,或有神仙,不老不死,或有隱逸,視王侯如糞土,從而「跳脫五行,不在三界」,這就是造命。
如何去造命?道德、南華、文始、黃庭諸如此類而已,周易的《蠱卦》上九說得好啊: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正如孔子所云:「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論語·季氏》)隱居不是為了 世,而是為了「求其志」(磨鍊他的志節),一有機會,則以實踐道義來「達其道」(貫徹他的理 )。
比「造命」更難做到的是「致命」致命一詞來自於《周易》困卦的象傳: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湖澤中無水,困頓。君子捨棄自己的性命去實現志向。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最寶貴的是自己的生命,而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為了求得真正的仁義,君子明知道自己即將殞命,也義無反顧,殺身以成就仁。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小結
人有富貴貧賤,相有俊美醜陋。不可否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稟賦不同,繼承的財富有多有寡,長的好看不好看源自父母,這些都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因素。
在沒有辦法改變的因素上過分的哀嘆和憤怒都是無濟於事的,我相信每個人應該做的是,在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長處短處的同時,認真發揮自身的優勢,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也許我們賺錢不是最多的,開的車不如別人的好,住的房子沒有別人的大,長得還不如別人漂亮。
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樂觀豁達的自己,因為快樂和希望,是深深的發自每個人的內心,這是老天爺沒有偏差、普遍賜予的人生最大的禮物。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孔子曾講過「成命在天,立命在人」就是說,當人的出生離開母體,自主地呼吸第一口空氣的時候,宇宙間各大行星的運行軌跡與地球之間特定時間的角度,這是一個物理場。在你自主呼吸第一口空氣的瞬間就接受這個磁場對你的影響,這就是成命的過程,也就是你的基本命盤的形成(命盤是命理學語言)。
但是每個人所出生的時間這是一個簡單的基本單元(就是先天命盤),最重要的是你後天的影響,後天的影響因素諸多。比如說,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城市出生的人,其所到達的家庭乃至父母、家庭狀況、政治地位、文化程度都有巨大的區別,更何況如果時間相同,出生地不同,那就相差更多了。如生在大都市和偏遠貧困山區,他們後天所得到的培養基礎將天壤之別。再加之所處地域和家庭風水、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人文情況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整體發展。更多內容可添加微信公眾號:葉權鋒所以,先天命理對人的影響是很小的一部分。「冥冥之中既有註定之說」有待商榷!
後天各種綜合因素對人成長和發展乃至運勢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不論是接受教育程度還是家庭影響,這一切從兒時就產生作用。
待人成年後,你個人的行為是否在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範圍內行事,是否有功德心,是否修德積善,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服務社會等等一系列善舉包括敬畏因果,敬畏自然,等一系列善行,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如《了凡四訓》中所講述的養德修命改命之法,望有緣向善者多多學習。另外改變心態,向善修德,改名改運,調整風水等都能對人的運勢有所影響。
命由天生,運由己造!心有所想,亦有所行!不受社會風氣影響,不跟著社會形勢而改變自己。專心一件事情!功夫到了,自然會成功!多少名家,教授!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麻!總想著,要過的好!要有錢,有地位!不努力,一切都是幻想!看看這幅圖片吧!給你們點動力!??
人的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可以改變,一部分不可以改變。不可改變的叫「宿命」別說我們凡人,就連大羅金仙都難逃「宿命」的掌控。
有沒有福相的人觀其行,聽其言,就能看出。因為都是心決定,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想要改命先改其心。所謂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講的就是人修心的一個過程。
但凡大善大惡之人都不受命運掌控,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做人心存善念,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只要做到心中有善,眼中有善,行中有善三年內你的命運絕對會有改變!
終於遇到我喜歡的問題了。我來毆打一番。人從出生,把臍帶剪斷開始,就正式和這個世界產生糾葛。八字中以月令為重,因為八字是時間學說,月令能量最強。地球是有其規律的,那麼生活在地球的生命自然也受其影響。有點困,說的有點亂。命和運不一樣,命定,運走。人的運氣都與大運流年與命局組合有關,理論來說大家的運氣都一樣,假如活的夠久。至於改運,方法多了去了,多運動,多讀書明理,多理髮,多與能量場強大的人接觸。。。都可以!有什麼要問的,我盡量回答精確!這麼說太亂太困。
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認為命運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也包括我自己。我認同得小富靠勤大富靠命,不是每個人想賺多少就能賺多少的,這不是大家沒有努力拚搏,努力拚搏的人大有人在,也不是大家都笨,因為我們周圍也有好多人很精明能幹的,卻沒有別人賺的錢多做的事業大!回頭想想到今天為止走的人生軌跡,好多人好多事都好像是命中安排去認識,去乾的,包括去過的一些城市,起初壓根就不想去那裡工作可偏偏會輾轉最後到那裡工作!這些想想就像是安排好的路線軌跡
這個的確如此,我經常到那裡然後就發現,我靠!這個場景接觸到什麼人什麼場景,這些我好在哪裡見過。好像就是冥冥註定,你該經歷這環一樣,你想改變是該變不了也不知道怎麼改。就好像是逃不掉,命運的軌跡就是這樣安排了,就好像電腦的程序已經給你編好了,你只是負責走下去就行了,該發生的自然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不會給你強行發生一樣!你們說這命運怎麼改???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改變,比如,脾氣暴躁的人,如果他願意改變,他們命運也會隨之改變,可是,他願意改變自己暴躁的脾氣嗎?不願意的,你可以看看你身邊的人,有哪個願意改變自己的壞脾氣呢?既然不願改變,命運就只能是「冥冥中」註定的了。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從遊戲或動漫中感悟的人生道理?
※攝影師們眼中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大世界或者小世界?
※如何評價致青春裡面陳孝正<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做法?
※感覺一直都有一種「差一點就可以」的經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