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的喜劇大多都講東北話?


山是山,河是河,不變的還是東北嗑;當東北話紅遍大中華,全世界都得說東北話。你瞅啥,你看啥,東北話已經國際化。東北話能演小品,東北話能唱成歌,東北口音賊得(dei 三聲)勁,東北方言頂呱呱。

特別誠實地告訴你們,甭管你說啥,甭管你愛啥,和東北人處兩天,不被帶跑偏那是不可能的。依據本人的經驗,不僅戲劇大多講東北話,但凡著急憋不住了,東北口音全都滋溜冒出來,你還不以為然呢(PS除非你是江浙滬和廣東人)。

為啥捏(呢)?從小誰不是看趙本山小品長大的?當本山大叔還是大哥的時候,《相親》、《昨天今天和明天》、《賣拐》、《賣車》、《不差錢》等等春晚經典作品,第二天大家就上網扒拉出台詞學得賊溜了,顯擺幾下、逗樂大家的機會,誰不樂意呀。上了高中,小瀋陽又牛叉了;等藝術細菌再豐富一點,都能看懂開心麻花的話劇了。你說神不神,除了自個方言和國家推行的普通話,本地人說純了東北話、外地人整兩句東北嗑,都是一件特有面兒的事,完後別人還會送你兩字評價——幽默。

問題又來了?東北話為啥就和喜劇的核心——樂呵扯上這麼親親的關係了呢?仔細分析,就連本山大叔和宋丹丹的日常嘮嗑都自帶押韻磕,一張嘴就一套套、六得起飛。拌嘴互懟吧,又比天津相聲俏皮輕鬆點,小委屈和硬口音形成的反差萌,最後總能彎彎繞繞回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有氣性,但也有溫度。其實呀,東北小品和喜劇都是早期二人轉轉化演變而來的,作為一種紮根農村,走街串巷、搏人一樂的下里巴人戲劇形式,天生帶有生活氣息和高情商的智慧。

東北話的語言情景豐富逗貧。和人置氣,話說的比唱的還動聽;有時候就假裝生氣,硬是要比誰先憋不住笑出來。變化多端還輕巧俏皮,語調一聲一降,內心戲已經足了。滿嘴英語的小伙著急蹦出一句帶有歇後語感的東北話,柔情似水的銷售姑娘轉過頭整兩句帶感的東北暴擊了力片語,一對比反差萌就出現了,這種可愛大家都買單。

東北人的語言表現能力特別好,就連口吃都少見,機關槍說話不重字的。自創形容詞更是一個絕,甭管你是天涯海北哪裡人,聽著人家東北話把倆字組裝在一起再帶上都倍上挑拐彎音,笑岔氣都行。語言能力啥的真羨慕不來,估計普遍遺傳基因好吧。

東北話就連稱呼別人都顯得賊親切,賊有鄉土氣息。老妹兒,兄弟喊起來,帥哥靚女都回頭。東北話比較有梗,愣是能把一句好好的「扎心了,老鐵」,說的那麼有深度,全國人民都熱搜。

東北人性格外向,嗓門大,特愛說,表演欲還強,一點都不怕生。搞笑起來格外認真,那股實誠勁和滑稽的語言一搭配,不是立刻在腦海中浮現出了本山大叔和小瀋陽了么。神忽悠和老幽默之間,一不留神就越界了。

東北話發音深厚,誰學會那麼幾句,在同學中都倍兒有面子。比如我那同桌打小老實話少被欺負,有一天惹急了蹦出來一句「你要咋整?」嚇得我們四人小組立刻悄沒生息了,這傢伙有東北基因呀。哈哈哈,後來才發現孩子不過是小品看多了。東北話火了幾十年,都快成流行語言了好么。

好多人說東北話聽膩了,就那麼兩句天天騙笑。開心麻花的主創們一水東北人,也沒見人家低俗抄襲常貶低自個,觀眾不是各個都爭先恐後搶著貢獻票房嗎?《羞羞的鐵拳》全程你笑過幾次?不知道吧,因為太逗你哪閒情逸緻數數啊。

總之吧,無東北話不喜劇的風頭從各種綜藝上我們都見識到了,水平不夠東北話湊其實也不能代表優良的喜劇精髓。畢竟大家審的是那份平淡中的創意亮點,而不是聽膩了的東北話。


大多數喜劇都說東北話,那是因為早年有幾個東北籍演員闖出了名堂,後邊這些都是跟著混的,喜劇必須有喜劇天賦,後邊這些喜劇演員以為說兩句東北話,裝瘋賣傻就是喜劇啦。太膚淺,所以票房是最直接的檢驗,東北演員出演的很多喜劇都是票房慘淡,說明真正的喜劇不在乎是哪的人,也不在乎你是說什麼話。《例證有,東北F4,父子雄兵,山炮進城》等等。

作為喜劇都是有天賦的人才行,這種天賦是學不來的,喜劇天才們,通常都有輕度的精神病,他們笑點高,生活中不愛笑,也不愛說話,還特別容易犯抑鬱症,當今世界的著名喜劇演員都是一些難相處,暴脾氣,容易情緒低落,您想想,這幫人覺得可笑的料,那絕對是最大公約數。

再說回到東北喜劇演員,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他們他們的大腦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可笑,更不是因為他們的基因和大多數中國人不同,而是因為東北話是除了北京話以外最接近普通話的,對於用母語來表達自己,當然順暢。我看過周立波在網上的視頻,說上海活的,那也是相當可笑,但後來去了浙江台,用普通話表演,那就遜色很多。這就是母語的便利,我自己也是北方人,如果北方觀眾不理解,我給您們打個比方,你用英語開玩笑試試。如果能把老外逗笑,是出於真心的想笑,而不是出於禮貌的笑,那難不難?這你就明白,為什麼南方很難齣戲劇人才,不是不行,是很難表達。其實南方有很多很好的喜劇演員,但由於語言限制,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表演。

所以說東北話不是萬能鑰匙,那些沒天分的只會說東北話的演員,趕緊轉行,有一天把東北話說爛了,說的大夥都膩了,你害得不是你自己,而是砸了整個東北優秀演員的飯碗。


謝邀

比起說現在的喜劇大多講東北話,我更喜歡說現在的喜劇演員大多都是東北演員

不知從何時起,更多的東北演員更喜歡向諧星的方向發展了!

比如林更新,你說說不好好演戲,天天操著那一嘴的東北大碴子逗逼,我實在不能理解趙又廷與林更新的滿滿激情啊!難道是高圓圓不美麗還是戲不好拍呢?

東北出人才,還有好多呢?

想想靠著甜馨出名的奶爸賈乃亮,不得不說這才是真的逗逼啊,水土不服就服他!

哪一次出場不是喜劇效果,你不服是真不行啊!就連賈乃亮出演正經的偶像劇,你都會分分鐘有跳戲的感覺,也是沒sei了!

例子太多了 小編也寫不過來了 喜歡的關注一下吧!


東北話莫不如說是遼寧話,黑龍江的普通話,除了邊緣山區,基本受過教育的,都是很接近普通話了。而某些南方地區基本大學生都是一口鄉音,可能隔個百十里地就無人能懂了,普及不好,東北話呢,基本發音接近普通話,只是多了一些東北專用詞語,你瞅啥?這三個字雖然在國內被認可是東北說法,可這三個字說出來,可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發音,ni chou sha。你讓一個東北人去讀四十的順口溜,基本是發音正確的,所以全國人民都是聽的懂的,電視節目加一些東北詞語,也是很有意思的


因為東北地區的眾多的幽默表演形式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就好像擁有強悍身體的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去練習格鬥一個性質,也好比江浙一帶大都從商一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


我怎麼沒這種感覺……現在的喜劇大多講東北話?大概是你的印象主要被東北話吸引了吧。再不然就是東北演喜劇的藝人偏多點。我不認為喜劇是東北話的天下,雖然本山影業這麼大個產業,但是他們目前為止我覺得做的都是鬧劇,算不上喜劇。真正的喜劇是用悲慘和心酸的故事誇張放大細節變成看起來可笑的事。但實際是講的一些可悲可憐的事,喜劇的內涵多是自嘲,而非嘲笑別人。東北味的電影骨子裡還是二人轉的東西,雅俗就不說了,看個高興就好,不用去深想反思。所以綜上所述:喜劇大多講東北話這件事是不成立的!


我都不敢聽我微信的語音回放,滿滿的大碴子味兒,聲音一點兒也不溫柔



跟形象一點兒也不符合。沒招啊


東北人生長在白山黑水間,自古以狩獵,農耕,磨米,造油為生活來源。在廣袤的土地上東北人形成了樂觀,豪爽,幽默的性格。這與自然環境和東北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長久以來,東北人的語言都是具有三番四斗功夫的,這正符合了喜劇的基本功底。東北話聽著俏皮,入耳幽默,加上以趙本山,潘長江,鞏漢林等一大批喜劇演員的鼎定地位,所以很多喜劇演員都講東北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喜劇分語言喜劇與動作喜劇 那麼東北語言無疑就是語言喜劇的一個鼻祖,以東北倒口進行表演,能使觀眾迅速進入愉悅情境,使喜劇作品包袱的爆發力更強更好。


東北話,本身就是個幽默。它兼容了祖國個地的語言,也豐富了其它語音,說起來朗朗上口、國人都能聽懂,類似普通話,加上喜劇人的滑稽表演所以能滿足大部分中國人的口味!但東北話主要是觀眾都能聽懂並且理解含義!


推薦閱讀:

《甄嬛傳》里的安陵容為什麼那麼恨甄嬛?
如何快速的學好一首粵語歌?
你們喜歡《步步驚心》中的劉詩詩嗎?
陳翔六點半個人一個月收入有多少?

TAG:小品 | 喜劇片 | 語言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