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荀彧、郭嘉對曹操自稱「臣」?
事先聲明這個劇我一直是追的,整體觀感也是相當不錯,不過我和我的一個朋友討論時,他說這劇他看了半集就看不下去了,原因就是郭嘉、荀彧這些人,在曹操還是司空的時候,自稱「臣」,這讓他無法忍受,即使這個劇是戲說,但這種細節上的致命傷也讓人看不下去,我問他那應該自稱什麼的時候,他也說不知道,但自稱臣絕對不行。
我不知道這個細節該如何考究,特此提問。
歡迎打臉
查完了全部的《後漢書》內容,當然可能存在我看眼花了的情況
並沒有發現一例【下屬故吏門生對舉主辟主說話時自稱為臣】
後漢的門生故吏掾屬對辟主舉主有人身附屬的君臣關係是很明確的
劉表部下韓嵩出使許都前就點明了這個關係:
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事君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至明,必濟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佑,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則嵩守天子之命,義不得復為將軍死也.唯將軍重思,無負嵩
但有君臣附屬關係和下官對長官說話的時候就要自稱「臣」沒有任何聯繫
像這段話里,韓嵩說的「事君為君,君臣名定」指他和劉表的君臣從屬關係,但他稱劉表是「將軍」,自稱是「嵩」。而明確使用臣的話是「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
我想找出的是【是否有明確的下屬對長官說話時自稱為臣】
因為語言的含義會隨時間變化,所以就以時代最接近的後漢與三國為範圍查找,最多再加上晉書,至於更遠的像「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或者前漢時的例子,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整個後漢書裡面明確自稱為臣的情況我大致歸納了下
(一)上疏、上奏、上書、上表、上封事等正式文件稱臣
(二)面對面回答皇帝問題時自稱臣
(三)對太后稱臣,大多時太后已稱制,代行皇權
(四)對皇帝使者稱臣
(五)對僭帝號者、諸侯王稱臣
(六)特例
==========
歡迎去專欄討論
門生故吏掾屬需要不需要對長官稱臣呢?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764247
=========
專欄評論里 @聞雞起舞劉越石 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郅惲的例子,非下屬對長官的自稱,其自稱明顯是「惲」
第二個公孫瓚的例子,是對其先人祖宗所言,表達了過去是人子、現在是人臣,亦非是對長官自稱臣
第三個彭修的例子,也是上面 @呦呦鹿鳴 里提到的。該句里「昔」之後是舉古人例子,來說明「沒有賢君就沒有忠臣」這個道理。跟下官對長官自稱「臣」沒有任何關係。
=========
三國志可能會有打臉的例子,不過精力實在有限了
首先要註明:不是很懂,歡迎打臉。
其次正文:嘉嘉沒什麼問題,他是曹操的屬吏。至於荀彧,人家又沒入曹操霸府,漢侍中、尚書令,對著曹操稱個毛線臣。
PS: @臭鹹魚 謝謝史料補充:時西部都尉宰晁行太守事,以微過收吳縣獄吏,將殺之,主簿鐘離意爭諫甚切,晁怒,使收縛意,欲案之,掾(吏)〔史〕莫敢諫。脩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發雷霆於主簿,請聞其過。」晁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脩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雲攀毀欄檻,〔三〕自非賢君,焉得忠臣?今慶明府為賢君,主簿為忠臣。」晁遂原意罰,貰獄吏罪。
郭嘉是曹操屬吏,由曹操得官,後來也在曹操幕府里做事,算是他的臣屬。
而荀彧是曹操同事,大家都是漢臣,互相稱表字,自稱名字就可。
另外順便提一下,曹操稱王,手下猛將大多是他臣屬,都做了魏臣,但是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夏侯惇。此時夏侯惇在大漢朝廷中已經做到前將軍這樣的高位,但是他為了表示忠心,自請為魏王臣屬。
曹操當時回復他「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表示自己和他是朋友關係,還不夠格做他的主君。
而且夏侯惇叫曹操也是一直叫表字~
掃了一遍回答,大多數的意見是:荀彧不應稱臣,郭嘉則可以。
趙翼《陔余叢考·卷十六》:「漢時長官得自置吏之制,而為所置者,輒有君臣之分。」
長官與屬吏之間的君臣關係,在《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里多次出現。
有盆友 @伶濛 翻遍史書,沒發現書中有直接引語可以證明屬吏對長官自稱臣的。
漢朝時「君」和「臣」都沒有特化為皇帝和臣民之間的稱呼,對皇帝之外的人自稱「臣」,大概有三種情況。
第一是諸侯王臣屬對主君,例子很多,不用贅言。
第二是子女對父母(平民):
《古文苑·卷十》酈炎《遺令書》:「其自即安其自愛,臣去矣。」句後註解:「古者父子之間亦稱臣。」
這是書面語中的例子,不難類推至口語。
漢朝重孝,而「孝」並不僅僅局限在父子之間。史書上,屬吏(包括故吏)為長官服三年喪的例子不在少數。漢朝的三年喪只有斬衰,是子為父服的重喪,可見長官與屬吏的關係何其特殊。以之類推,屬吏對長官稱臣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如果一定要找書面記錄下來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敦煌馬圈灣漢簡(《敦煌漢簡釋文》,吳礽驤、李永良、馬建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編號496):
「□書而召干備問之干備對曰臣取婦二日三夜去之樂游三年不歸婦□」
這裡是口頭對答,被記錄了下來,很有說服力了。地方官員的屬吏尚可對長官自稱臣,郭嘉對身為司空的曹操稱個臣,恐怕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這種稱呼應該是表達極度的尊敬,是自願的,而非強制,因為史書上不稱臣的例子更多。
史書中對口語的直接引用不多,書面語的引用也多為詔令、疏奏;即使引用,也盡量揀精彩的來說,未必會逐字複述下來。涉及稱呼的部分,因為無關宏旨,被史家省掉也是可能的。
講道理,即使上面的證據都不存在,史書上白紙黑字寫著君臣名分,體現在稱謂之中,也並不是不可理喻的吧?
再講道理,如果非要較真的話,劇中的幾乎每句對白都是錯誤的,因為當時的人不可能那麼講話。相比之下,從缺乏直接引語的史書中總結出一個「臣」的自稱來,根本算不上什麼問題。
臣也可以是謙稱。
《史記淮陰侯列傳》:於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
廣武君李左車與韓信並非君臣關係,照樣可以稱臣。
倒是曹操對荀彧總是尊稱「令君」,讓人感覺有些彆扭。以兩人二十年交情,曹在私人場合稱「文若」應該更顯親切。
曹阿蠻 這個稱呼到底是不是貶稱,感覺曹操他老婆說出來真的是怪怪的
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 我認為是同僚但是職位低的可以自稱下官 自己的謀士可以自稱屬下 但是自稱臣只能是對天子 這點相當不嚴謹
曹操稱王以後,魏國的官就稱臣了,而荀彧不是魏國官,而且,楊修就經常自稱修,這才是,要麼就是某。
不用想太複雜了
郭嘉是曹操的下屬 稱臣沒有問題
但荀彧和曹操是同事關係 荀彧不會對曹操稱臣
我看有人舉例說荀彧當過曹操下屬
拜託
一個人之前是另一個人下屬 後來高升了還要被稱為他的下屬?
自從荀彧成為尚書令後到死為止他都不會對曹操稱臣
因為他們沒有名義上的上下關係
臣可以是對自己的謙稱,不一定是只有對君主的時候才能自稱臣
我感覺應該自稱彧之類的
臣在此是謙辭,表示自己地位低下,勉強也說得通。
不過我還是覺得非正式公文,自稱都是用余、吾之類或者用自己名字吧。
不好意思,沒有考究,湊活著瞎看吧
推薦閱讀:
※當年投放廣島原子彈的飛機是如何做到不受爆炸影響的?
※马超的孙子马抗真的去亚美尼亚领导独立战争了?
※商鞅變法如果碰到的君主不是秦孝公能成功嗎?
※秦檜的後人中了狀元,乾隆故意問他的祖宗是誰,他是怎麼說的?
※人們常說慈禧出逃的時候總是為了一雙襪子而苦惱並且讓她受盡折磨,是為什麼呢?
TAG:歷史 | 三國 | 司馬懿 | 荀彧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