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蒙古國的鄉下是怎樣的體驗?

鄉下指除烏蘭巴托及其棚戶區之外的一切地方。其他省會、縣、礦上等等地方…
主要想問一下,生活用品從何而來?個人衛生如何保證?教育醫療如何解決?


我已經在蒙古國鄉下待了8年了。早就想回答這個問題。蒙古國幅員遼闊,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卻300萬,而且一半的人在烏蘭巴托市,剩下的150萬大部分也分布在各個省會和蘇木政府所在地。所以說,蒙古國鄉下是跟內蒙古是沒有可比性的,荒涼的喘不過氣來。我所在蘇木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00,平均10平方公里1人,不是1戶,是1人。我們從省會回基地的200多公里路上,最多就能碰到3-4戶人家。鄉下幾乎沒有磚房,富裕點兒的人家居住於木頭搭的房子,剩下的均為蒙古包。牧民家有像樣的羊圈的也很少,大部分羊圈都是用羊糞壘起來的六七十厘米高的圍牆。牧民幾乎家家都有韓國產的二手貨箱車,當地人叫PORTAR,很實用,去城裡拉貨了,搬家了都挺方便。還有摩托車,中國產的摩托產價格便宜,使用的人很多,但是安全性不如俄羅斯和日本摩托,所以中國摩托車很多,但是口碑不太好。好多牧戶也使用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設備,通過蒙古國當地公司開發的衛星鍋接收電視信號(我就有一台這種鍋,可以收到100多部台,包括BBC,CNN,半島等,但是這些英文台另收取費用。普通蒙古國頻道1年費用200人民幣左右,有40-50個頻道)。總的來說,牧民生活非常艱苦,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或者可以說沒有什麼基礎設施。我們礦上基地有個醫護室,附近的牧民一旦有人病了,找我們看病。公司擔心重病患者在公司醫務室發生意外連累自己,不想給牧民看病,但是當地蘇木政府給我公司發函說我們醫務室是周圍100公里範圍內唯一的醫務點,請求我們從人道主義角度上幫忙當地牧民。還有一次,附近一位牧戶媳婦兒難產,來不及送到省會,只能送到我們醫務室接生的,醫護室只有一位醫生,而且也沒有接生經驗,沒辦法從從工人里找到了一位以前有過接生經驗的工人(男的)幫忙生的,最後產婦順利生下了一位女孩兒。牧戶為了紀念我公司給他們的幫助,給女孩兒取了個名字叫佩德羅.查(cha)娜。...........................................(不好意思,暴露身份了)


@Chuluu Boldoo 的答案寫的很好。另外推薦下 http://m.open.163.com/movie?plid=MAJH2ATO7rid=MAJH4AUKU 紀錄片「蒙古草原天氣晴」, 網易上有字幕版。是日本一位旅行者兼人類學學者拍攝的蒙古草原一戶家庭紀實,時間跨越從1999年到2004年,強烈推薦。


勉強答,我沒去過蒙古國鄉下,我只去過內蒙古牧區。蒙古國牧區的條件應該不會比內蒙古好。

我父親是牧區出來的,到我這代已經生長在城裡了。

我包子時期去牧區的時候,已經有車了,但是一般冬天我媽是不會讓我去的,怕碰到大雪,進不去,出不來,不認路的人冬天開去很危險。

我印象中有一次冬天我爸很急的要回去給他舅舅裝電話,說一直下雪怕受災了聯繫不上外面。我爸還說過當年他小的時候連續下一個星期的雪,牲畜都凍死餓死了,人根本出不去,被雪活埋的感覺。最後是瀋陽那邊的部隊開進來賑災的,還用飛機空投麵粉糧食草料。

生活用品哪裡來?去旗里採購啊,像我爸那種青壯年去城裡也會幫著帶點回來。

衛生,這個概念太大了。牧區的條件有限,肯定不如城裡那麼講究,就說洗衣服之類的,以前大家都穿蒙古袍,羊皮做的那種,不可能一直洗,實在不能穿了就扔了,沒人天天晾衣服的。

因為經常接觸牛羊牲畜,會感染布氏桿菌,這個倒是有,具體可以去百度。

留坑,回頭補充


謝邀!

我雖然是蒙古人但是我真不太清楚該怎麼回答(笑哭)

我說說內蒙這部分歷史上的吧。(純屬個人眼界所及,可能與現實情況有所出入)

首先作為游牧民族,生活基本保持自給自足的狀態,「衣食住行用」是整個生活的核心。

目前來說的話只有用和衣需要與社會發生接觸,會定期到最近的城市採購足夠到下一次再來的量。洗漱用品、電池、衣服什麼基本都是。

-------------寫了以後發現沒啥用----------------

首先說「食住行」

提到蒙古人絕大多數人會認為蒙古人只吃肉,牛羊成群餓了就殺一頭來吃。其實更接近生活的食物是各種奶製品,奶製品的特點在於不用消耗現有物資就可以持續的產出,同時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絕大多數營養。為了長期保存會把喝不了的奶製成成各種奶製品,例如奶豆腐,奶酒和酸奶之類的。

肉製品也是一樣,再殺一頭牛一次吃不了很快不就壞了嗎?也要製成牛肉乾,蹄頭下水全都物盡其用,皮薄下來做衣服或者蒙古包的「部件」。

住當然是蒙古包,拆裝方便,帶著就走了。


謝邀
我是個內蒙古的蒙古人,外蒙的情況了解的可能不是太清楚 但跟內蒙古牧區的情況情況大體上來說是相同的,條件好也不會好到哪去,差也不會太差


首先關於生活用品

目前我們草地的牧民家裡基本都有個皮卡等越野車,或者普通的轎車等 因為各種政策,補貼和項目的錢一年下來起碼得十到二十萬左右吧(看家裡情況和草地面積還有牛羊數等等,不過我不是太清楚)
所以一般的生活用品到附近的旗縣去買,現在旗縣和鄉鎮條件也都好起來了,一般日用品和必需品都供給足 有些傳統的用品的話自己做或者某些民族用品商店也賣,相比價錢有些貴一點
因為現在地都給圈起來,傳統的游牧文化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某些牧民家蓋起了磚房,和蒙古包一起並用 有時候也住蒙古包
冬天的糧食儲備一般都是米面和土豆白菜為主,牛羊肉為主,肉倒是不會缺 各個地方的肉店到這時候都會進一批肉

個人衛生和醫療

個人衛生就相對差了,偏僻和落後的限制導致對個人衛生相關的意識可能不太重視,導致某些細菌什麼的疾病,一般的生病問題到各個旗縣的醫院和診所去解決,現在比較以往來說條件好了很多,十個覆蓋政策後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有明顯的改善了(這方面可能說的不太清楚 諒解一下)

教育

一般都把孩子送到附近鎮上的學校就讀,現在的牧民們也都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除個別原因大多數都是九年義務教育都讀完,中途也有某些原因輟學等問題,初中畢業後大多數都會讀高中上大學這個路,但有些就回家幫忙什麼的原因或者打工就不再繼續讀書了,而且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差不多一半都不是父母在身邊,不是住宿就是寄宿的 ,一時半會也說不太清楚(以後填坑)
但目前有個問題就是感覺有點嚴重,有些蒙古族學生的思維方式明顯偏向漢語思維,


謝邀,在這裡說明一下,我本人也沒去過外蒙。不過應該和內蒙所有牧區草原都大同小異吧 。


推薦閱讀:

TAG:草原 | 蒙古國 | 蒙古人 | 放牧 | 游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