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專業領域,你覺得最悲哀最無奈的事是什麼?


利益相關:我的恩師是一名翻譯家(抱歉我不願意透露他的姓名),他有時候甚至懶得拿稿費,直接把翻譯免費分享在他的社交軟體中,供大家參考。

前年,翻譯過《麥田裡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動物農場》等著作的青年翻譯家孫仲旭老師去世了。我和老師都非常難過,但說實話,我們並不震驚,這大概在一定的意料之中——孫仲旭有抑鬱症——而微薄的翻譯薪資根本無法支付高昂的治療費,也許他患上抑鬱症就和做翻譯很難養活自己有關。

翻譯薪資極少是不爭的事實,但翻譯的門檻低,天窗高,只要你手頭有一支筆和字典,就能進行工作了,所以還是有不少人願意掙這筆錢——千字稿費一般為50-100人民幣,已經二十年沒有增長了。有些在校學生,甚至願意接受15元左右的千字稿費。當然,他們的一部分或許會用翻譯器進行第一次翻譯,然後稍作整理糊弄了事。(翻譯的門檻變得這麼低,也和信息不對稱有關。大多數閱讀中譯本的讀者沒有看過原著,不了解原著作者的真正意圖,也就無法判斷譯本的質量。可以翻譯,到翻譯得語句通順流暢、達信雅,隔著的可是從地表到地心的距離!)

可悲的是,有些老翻譯家抹不開面子,當出版社和他們討價還價的時候,他們不會拒絕。體制也沒有給譯者良好的保護,無論是譯著權還是與他工作量同等的報酬。要知道,一個優秀翻譯把一個句子進行數次推敲,細細拿捏語氣的輕重,反覆修改句子的語法,可是非常消耗腦力的。

更讓人難過的是,提高翻譯薪資是一場幾乎不可能完成的「革命」,因為它的邊際成本太高了,沒有人願意做這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我有幸與兩個老翻譯家有過交談,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示自己非常熱愛翻譯,這是相當挑戰智力、耗費精力的工作,但迫於現實,他們不得不再從事其他工作。某個翻譯俄國名著的老翻譯家,在一些時間會替企業家看風水來掙錢。

我的老師坦言,他不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翻譯上,他和國內某藝術院校的幾位教授花了三年時間把一部殿堂級的經典教材翻譯成了中文,這個工作近期才開始收尾。此前,和那本著作相關的學科在我國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人願意翻譯艱難晦澀的學術書籍,其工作量是無法想像的。我的老師定期會從外地飛去北京,和教授們開會討論。老師跟我說過,他們並不想,也不可能通過翻譯這本書得到什麼,只是為了方便更多的學習者的學習。

老師其實不贊同學生們未來從事筆譯工作,因為投入和產出真的不成正比。

在我看來,目前,或許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翻譯和金錢無關,它是譯者一種表達他對某個作者最崇高的讚美和敬意,以及他對知識的熱愛的方式。它只能證明譯者的自我成長。

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學生,對這方面的了解不多,只從我個人角度簡單說了下翻譯行業的悲哀和無奈。如有錯誤,懇請指出!

歡迎大家補充更多的信息!

請問金老師 @金偉榕,我有什麼可以增添的內容嗎?好像一些話沒被說透。


Bra領域,最悲哀最無奈的就是80%女性都穿錯,不僅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文胸,而且不知道正確的穿戴方法和判斷標準,大多數女生還沒我一個男的懂得多。

回想一下,你(或者你身邊的那個她)從小到大有沒有接受過關於文胸方面的基礎科普教育?是不是由媽媽帶到內衣店?是不是導購目測一下就拿出一件萬能75b給你試穿?有沒有被人說過是外擴下垂需要穿調整型?有沒有被聚攏神器擠過刷卡溝?

最重要的是,當你的胸型越來越不好看時,你有想過是因為自己內衣穿錯了嗎?

一起看看穿錯內衣導致胸部變形的案例吧:

上圖:長期穿厚杯聚攏壓變形的案例(雞蛋壓成荷包蛋)

上圖:長期穿過小內衣造成變形的案例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女生選擇內衣時沒有經過測量、不知道準確尺碼、不知道自己胸型,國內最熱銷的75B就像萬能尺碼,什麼胸都往裡裝。

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你的體型、胸型和同學、閨蜜的明明都不一樣,可是你們卻穿著同樣的75B。

常年穿著不合適的內衣,導致胸部變形,副乳、腋凹、下垂、輪廓模糊一系列問題相繼出現,那正確的穿內衣會有什麼作用呢?(注意,是正確的穿內衣,不是穿調整型)

我們看一看那些找到合適內衣,並且正確穿戴的的胸型恢復案例吧:

時間:15個月

變化:恢復飽滿,輪廓變清晰

時間:6個月

變化:恢復挺拔,變得更圓潤飽滿

以上案例圖都是由奶糖派社群中的志願者提供,變化的原因就是找到合適自己的內衣(非特定品牌,合適的尺碼和杯型即可),並且正確穿戴。請注意,恢復胸型和調整胸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恢復指你原本就應該是這樣。

那接下來我們來說怎樣做才能找到一件真正適合自己的內衣

STEP1:測量數據,確定尺碼

詳情可以查看科普漫畫第一期 內衣尺碼測量篇

TIPS:調查發現,在穿錯bra的女性中,最常見的問題往往是底圍穿太大,罩杯穿太小,這種情況會造成錯誤的受力,導致胸部變形。

STEP2:確定胸型,選擇杯型

詳情可以查看科普漫畫第二期 胸型與胸部大小篇

確定胸型以後再來選擇合適的杯型,比如圓盤胸需要選擇大鋼圈淺杯的內衣,紡錘胸需要選擇小鋼圈深杯的內衣,以下是奶糖派根據胸的底徑和隆起的比例不同而設計的不同杯型

STEP3:數據和胸型分析是幫助你在萬千款內衣中縮小試穿範圍的方法,但最終的判斷標準還是試穿的效果。

注意:選對了內衣,不代表就能穿對,你必須要學會正確的Bra穿戴方法:

詳情可以查看第三期 內衣的選擇與穿戴篇

TIPS:穿bra過程中,撥肉這個環節經常被理解錯,很多人只是在罩杯內撥一下,並沒有注意到要從腋下後方開始撥肉。

注意:撥肉更多是為了在穿上內衣後,把穿戴過程中擠出罩杯的胸部脂肪撥回正確位置,並不能讓你聚攏;此外,從實踐操作經驗來看,撥肉有助於胸型恢復。

STEP4:穿好bra後,要學會如何判斷是否穿對,這事你可以結合一些問題來分析:

詳情可以查看科普漫畫

第四期 內衣穿戴與判斷篇(上)第五期 內衣穿戴與判斷篇(下)

要正確的選擇和穿戴內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社群中有不少內衣愛好者,很多人用了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嘗試過上百件Bra才找到一些相對合適的內衣。

(幾乎沒有絕對合適的內衣,包括訂製,選Bra時建議把「比之前更合適」為標準,而不是完美)

有趣的是,很多男生看完科普之後,比女生更能接受這些新內容,在和大家的聊天中我們發現很多用戶都是由男生科普的,他們會自己研究,然後給女朋友和身邊的女性朋友推薦奶糖派。

據我了解到,有一個高二的男生看完奶糖派的科普後,幫班上20多個女生科普內衣知識挑選內衣的;還有一位美國讀博的男生,在學習完科普後,每逢奶糖派出新品必叮囑女朋友。

感謝越來越多的理性派,不再抱著d杯就是籃球胸的看法,並不斷向身邊人普及內衣科普知識。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詳細的科普,例如:如何根據胸型選擇不同杯型的內衣?如何判斷自己的內衣是否合適?如何選擇運動內衣?歡迎到奶糖派公眾號查看相關漫畫和文章。

如果你想具體了解自己情況,歡迎在微信或者淘寶諮詢奶糖派客服。

奶糖派微信公眾號:naitangpai

一群熱愛研究內衣的大胸姑娘們由於買不到合適的內衣,開始自己做分胸型設計的內衣,底圍從65-80,罩杯從D-K。

如果你希望詳細了解奶糖派,可點擊:奶糖派,為我們做不一樣的D+cup!

淘寶:CandyLaVie奶糖派品牌直營店

微博:奶糖派Candy_La_Vie

—————這裡是分割線—————

一些多次出現的問題在此統一回復

Q:我是小胸,我是A/B杯,我可以不穿內衣嗎,有什麼影響呢?

A:相對於大胸而言,小胸對承托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可以穿一些結構正確的薄杯無鋼圈內衣(不是微商那種厚模杯無鋼圈,因為受力有問題),適合小胸的品牌個人比較推薦 內外NEIWAI 。但建議所有女生都認真測量一下自己的數據,你之前穿的尺碼不一定是你真實需要的尺碼,有可能你並不是ab杯,甚至你感覺自己是小胸,其實是「雞蛋壓成了荷包蛋」。

Q:為什麼不做ABC,小胸怎麼辦?

A:奶糖派是由一群難以買到合適內衣的大罩杯姑娘來創建的(我只是她們的總助理),有自己的定位和使命。況且,現在也有很不錯的品牌適合小胸,比如剛才提到的內外NEIWAI。小胸大胸所需要的東西是不同的,我們的設計師平均都是G cup起,做ABC的她們也不擅長嘛。據聞內外的設計師也是自己產品最合適的用戶,當然更理解這樣用戶的需求。

Q:怎麼試穿你們的內衣?只有網店可以買嗎?

A:目前在廣州有奶糖派的工作室,在深圳和北京也有專人在周末提供線下服務,我們的顧問(女生)會為你進行一對一服務,比如測量數據、分析胸型、試穿內衣、指導穿戴,同時我們也在全國二十多個大中城市進行過幾十場活動,只要你所在的城市達到報名人數我們就會安派行程去做線下活動,報名請去公眾號右下角點擊約服務進行預約。目前我們只在淘寶店和微信公眾號銷售。

Q:我看了科普還是搞不懂我的胸型,還是不會選內衣怎麼辦?

A:請帶上你的數據去我們的淘寶店或者微信公眾號找客服進行諮詢,會有詳細的解答。

以下還有我們一些其他的科普貼

大白Michael:女性在穿戴內衣方面有哪些誤區?如何矯正錯誤的習慣?

大白Michael:穿大罩杯不聚攏是正常的嗎?

大白Michael:運動內衣是否真的有必要,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內衣?

導致大多數女生下垂的真相!

大白Michael:如何健康地豐胸?

想加入我們可以戳戳看:這是一場嚴肅的招新


工程行業。某年在西南某省施工,相鄰標段是中鐵某局項目部,各種原因,項目快結束了,當地的一個包工頭帳要賬要的昏天暗地卻沒有一點成效,項目經理就一個字,「沒錢!」

無奈,包工頭組織了十來號工人把項目部的門堵了,國字型大小企業早見過大場面,見慣不慣,依舊上網的上網,嘮嗑的嘮嗑,去找項目經理,依舊一個字,「沒錢!」

逼急了的包工頭走投無路。第二天,又領了一群人來,繼續堵項目部。項目經理笑了,「沒創意!」
然而項目部一會炸了鍋,原來包工頭這次領來的是一群艾滋病病人。當地吸毒者重多,艾滋病患者也是居高不下。雖不知道艾滋病是真是假,但是這群人明顯與昨天不同,個個面黃肌瘦,看不出艾滋病,但是吸毒定是跑不了。

項目部立刻陷入癱瘓,生怕艾滋病順著空氣飄灑過來,更怕這群人萬一喝了項目部的水,碰了自己的餐具,那還了得。義憤填膺的向項目經理施壓,項目經理還是一個字,「給錢,快!」

包工頭討錢,不是通過政府,而是通過境況更悲催的艾滋病人。這是這個行業的悲哀,也是這行業的無奈。


哲學


我想我不再用其他語言贅述,就應該知道我的悲哀我的無奈,沒錯,無用之學問

從我進入這個專業的第一天起,我就進入了一種逃避狀態,逃避所有人對我專業的詢問,每次我怯懦懦地說完了"哲學"這兩個字時,我會迅速去看他們的表情,他們的表情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並接上一句"高大上"
而下一句,"你學了哲學能幹啥呢?"

能幹啥呢。我想了好久告訴他們,我就是想做一名大學講師。他們往往說句佩服也就不再言語。而我下一秒就立刻就岔開話題,我不知道他們再問下去我怎麼接話,因為我也不知道。
寒假回家碰見了一小學同學,照例問我去了哪所大學學什麼專業,我按部就班回答完了之後,他卻語氣輕蔑地加了一句:"你真的想做大學講師嗎?我看是學哲學的沒得選吧。"說完拍拍我的肩膀就走了,走了兩步又回個頭來"大學霸,你跟我這個初中學歷的一樣走投無路啊"

我像傻子一樣呆在原地,無可辯駁,這個專業帶給我的嚴密的思維清晰的邏輯我統統用不上,因為那時我的心裡,認同著這個觀點。我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於是我早早做好了轉專業的打算,但就在我打算徹徹底底放棄掉這個就業中的另類專業的時候,那些人帶給我的感動讓我選擇了思考與堅持。

哲學系的老師比人要多,講真。就如我班30個人有28個是被調劑的那樣,所有人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逃離這個專業,而我們的老師,很清楚他們面對著怎樣的一群學生,心猿意馬,所有看似認真的聽課只不過為了能獲得一個轉專業的名額罷了。
我不知道我們的老師到底怎麼看我們,但他們對這個學科的堅守和對我們知識的傳播態度深深打動了我。

誰都了解現在哲學的境地

西哲老師硬是從北大的物理學本科跨考哲學研究生。一身運動裝,在講台上不斷地追問,不斷地思索,而台下的我們似乎並不買賬,以轉專業為目的的學生,誰會在乎靈魂到底是有朽還是無朽。不斷追問,不斷追問,沒有因我們的冷淡而減弱半點激情,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陶醉,看到了真正的興趣與真正的責任感,以及那份堅守的感動;
邏輯老師留歐八年,一身帥氣的英倫風打扮,半英語半中文,一睜眼就寫滿了整個黑板,兢兢業業;
西方倫理學老師德國博士學位,一位精神的短髮女老師,激情澎湃地說:每一次讀《尼各馬可倫理學》,我都心潮澎湃 .......

沒有人理解,但可以自己堅守。漸漸地,我似乎理解了他們,理解了哲學的存在。在他們的理念了,只要能讓這些孩子們懂一點,體會一點,自己也就滿足了

最終,我也選擇了留下。

暑假回家學車,閑來無聊,車友讓我講點兒哲學。我想了想,談了談經驗論與唯理論之爭,知識到底來源於經驗還是人們的理性。
有人聽不下去了:"我靠,管他怎麼來的,學會了知識不就行了!"
"你們就學這些東西?"
"我去,說來說去這不還是沒用嗎?大學四年這不白費了嗎?啥,你丫還要讀研讀博,傻了吧,我的妹!"
我無言以對,我這個自詡為優秀的攻辯手最終還是沉默了。堅守就好,不是么?


沒錯,哲學並不實用。當然,你也可以固執地認為它沒用,可是,不要忘了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有著哲學的光輝照耀!
從以蘇格拉底為代表的古希臘理性傳統,到啟蒙運動高揚起理性主義的大旗,呼喚自由、平等,再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人類的理性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被建構的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霍布斯的《利維坦》、洛克的《政府論》,再到盧梭的社會契約,歷經千年,哲學家們對社會政治的種種建構,有了當今西方相對完備的政治體制

這樣的歷程,這樣的貢獻,無用。。。。

在如今,一個種族性別歧視還可以大行其道的時代,一個勒龐口中的"烏合之眾"還時不時出現的時代。啟蒙運動運動後的300年,愚昧無知盲從頻現的時代,理性並未被真正建構的時代,原來哲學已經沒用了。

有人說,這是個迷失了"人"的時代,這是個哲學最尷尬的時代。而不管在你的口中哲學如何無用,還是有那麼一批人,用自己微小的努力啟迪民智,追求真正的"善"。
謹此送上我的感謝與欽佩。

謝謝。


被淹沒掉的赤子之心。

四年前我選了新聞專業的時候,有新聞界的前輩跟我說「歡迎學習屠龍之術。」當時以為他的意思是做好新聞需要功夫,後來才懂,「龍」是不存在的東西。

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當警察。除暴安良,一身正氣的樣子特別帥。後來因為身體素質跟不上,家裡也不放心女孩子當警察,選擇了新聞,警察靠槍,記者靠筆,都能伸張正義。

剛上大學的時候,跟我抱著同樣想法的同學很多,大家都很踴躍地參加各種校報,去報社實習,特別是我們看了柴靜的《看見》和《穹頂之下》的時候,更是一腔熱血,要做堅持自己想法,有獨到見解,敢於揭露真相,又有行動力的記者。上課一聽到「輿論監督」就跟打雞血了一樣。
現實是,畢業之後我們班四十多人,真正做了記者的只有一個,還是在紅網為領導寫稿。

很多同學實習選的還是記者,不管是紙媒還是新媒體都有,最後選擇在這個行業待下去的,寥寥無幾。
真正去參與一個專題的報導一個活動的策劃,你會發現新聞跟當初年少時所想的「伸張正義」完全是兩碼事。它是被經濟主導的。

做一份報紙,做一個自媒體,它最終目的還是創收。
我畢業的論文就是談新聞策劃跟策劃新聞。雖然策劃新聞,在檯面上是不被提倡的。但是幾乎所有政企版面的新聞,全都是政府,媒體,企業簽了合作協議的。紙媒現在的政企板塊,就是在收費給企業做軟廣的,你想上什麼照片,想重點報道什麼,想出現在哪個版面,不是記者說了算,是誰給錢誰說了算。


再談網媒,早就不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了。
打開微博,打開各大新聞門戶網站,有多少標題轟動內容空洞的東西?
有多少為了時效不管真假的東西?
有多少為了蹭熱點直接轉發的東西?
有多少侵權直接轉載的東西?
網媒的新聞整體質量還不如紙媒,誰是在做「最有口碑的新聞?」都是爭著在做「最新」「最大」的新聞。有閱讀量,才好投廣告。

最抓人眼熟的都是非黑即白的東西,根本不需要讀者去思考,只需要站隊,轉發批判一番,就完成了一次被撰稿人利用的過程。
說好的事實在哪?事情的兩面性在哪?深度的報道在哪?

你以為你在微博上看到的熱門新聞,是因為事件夠大才讓你看到。
並不是。
它可能是營銷公司旗下帳號互相合作。
也可能是大V收錢轉發。
更有可能是明星公關的推廣策略。
甚至有時是政府下達的指令為了轉移視線。
不要以為是天方夜譚。

一開始我真的想當個好記者。
去跑民生新聞也沒關係,為老百姓解決點實事,去解決別人不想解決的問題。
去做和政府打交道也好,傳達最快的惠民政策,了解地區的建設。
寫人物專訪也好,讓小人物也有發光的機會。

儘管網上這麼多人對柴靜不屑,說她裝,說她公知。但是我們學新聞的,爬到這個高度,還能做自己想做的新聞,能不為了時效不為了收益不為了博人眼球不跟風,只是想要探究事情的真相的記者,真的太少太少。

浮躁
敷衍
市儈
我曾經以為的崇高的職業,現在在我眼中就是這個樣子了。

班上那位文筆最好的女同學,去了紅網,為寫報導領導名字的排序問題煩惱。
口才最好八面玲瓏的胖班長,去了房地產公司,朋友圈都是沒有質量的房產軟文。
曾經一起打遊戲的室友,每天都要按要求在朋友圈為公司做宣傳。
還有兩個學霸在二戰考研。
以及更多的在小公司的格子間拿著三千多的工資被要求寫出閱讀量十萬的軟文的應屆畢業生,抽屜里放著的是《行測》《申論》。

沒有人再談起我們當時的夢想了。

-------------


今早在鳳凰新聞看到的。

這位家屬,你很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啊。


之前某回答里寫過,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

想看看有錢又漂亮的女人都活成怎麼樣,

正是懷著這份憧憬,

長大後我踏入了拍賣行業,

並任職於女性最喜歡的珠寶部門。

當時在我心裡,

珠寶代表了愛情,浪漫和承諾,

我想像那些頂尖珠寶收藏者們,

一定生活得幸福美滿。

如今,我已經從業七年有餘,

熟悉拍場貴客,見過藝人名流,

也結交了一些藏家好友,

然而,在此過程中,

我的幻夢卻一點點地粉碎,

因為我發現,

擁有一流珠寶的她們,

好像過得並沒有我想像中幸福。

我認識的男性藏家,大部分買珠寶是給情婦。

我認識的女性藏家,

大部分已經離異,買珠寶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

如果沒有離異的,買珠寶就是為了轉移老公財產。

在剛開始,我還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我想,這一定都是偶然概率,也許是女性太強勢導致家庭失衡,也許是主婦脫離社會沒有精神交流...

但後來我有一位非常喜歡的太太,我笑稱她是五十歲版的「林志玲」,美麗溫柔,保養得當,劍橋畢業外企高管,精通英法日三國語言,頗具人生智慧。

退休之後四處遊歷,學茶道學插花,閱歷品味不俗。

更重要的是她告訴我,和先生兩人青梅竹馬自由戀愛。

這樣一位完美女性,就是我心中殘存的一絲希望。

直到有次我和她在國外買珠寶,

她在酒店中跟我聊起婚姻,

說她一直把家庭生活經營得生機勃勃,夫妻也相敬如賓。

但自從她接到一個深夜裡打來的電話,心就冷了。

如今只把他當成ATM機,

四處閑逛就是為了花他的錢,如此買遍天下珠寶。

她不知道,她的心冷了,我的最後一絲希望也崩塌了。

以至於後來我很怕客人跟我說她的婚姻狀況,

因為只要我喜歡的那種高知高薪高品位的女性藏家,

幾乎沒有一人不在分居或離異狀態,

說起感情都是滿心不甘。

前段時間我翻看一本書《Famous Jewelry Collectors》,

驚人的發現,原來西方的女性珠寶藏家也同樣情感命運多舛。

伊麗莎白泰勒結過八次婚,

每次婚姻都會增添一些新的珠寶收藏,

她過世之後2011年在佳士得的珠寶拍賣專場,精彩程度可載入珠寶史冊。

芭芭拉赫頓離過七次婚,

她的翡翠珠鏈直到現在還保持著最高價翡翠拍品記錄。

她們其中或許最幸福的就是辛普森夫人,

離過婚的她不僅虜獲了一位國王,

還迷得國王為她捨棄王位,一起設計了不少珠寶。。。

也許,美麗和財富本身就是枷鎖,

只有真正強大而自由的人才能衝破束縛。


「法律沒有用」。

這句話我曾經不止一次聽到過,但那一次是最印象深刻的,直到五年之後,我還不時會想起當時的情境 -- 說這話的人沒有憤怒,甚至稱不上有什麼情緒,就像是在說「地球是圓的」一樣自然。

那是2012年夏天,我大一的時候,參加學校的暑期實踐項目。當時我所在的經管學院對三類課題有資金支持:農業問題,民族問題和赴邊遠、貧困地區的調研。

機智的隊友們於是想出了一個計劃:去阿壩自治州某縣調查當地開展釀酒葡萄種植的情況,這下就完美解決了資金問題。

這是題外話,總之我們從成都出發,在盤山公路上繞了七八個小時以後,到達了目的地。之前我們聯繫了當地釀酒企業的負責人和林業部門的官員,至少可以寫出報告交差,但大家真正最感興趣的,還是希望真正能和種植戶聊一聊。

現在想想,那時候真是非常幼稚了:幾個細皮嫩肉,抹防晒霜,戴遮陽帽,大包小包,扛著攝像機的學生,漫山遍野田間地頭想要找農民伯伯,不遠處還停著政府的車輛,收穫的不是故事和酒,更多的是戒心。這種戒心來自面前,也來自身後 -- 總覺得熱情接待我們的地方官員們,在描繪宏偉圖景之餘,好像在迴避什麼。

在某天晚上吃著烤魚 (當地藏民不吃魚,烤魚的價格驚人地便宜 ),身體中下部還在因為幾天前在成都吃的牛油火鍋而隱隱有灼燒感之時,我們討論了這個問題,確立了既要挖得再深一點,又不能處處都懷著「一盤大棋」 「陰謀論」的心態去進行工作的指導思想;提出了要在麻將桌上深入群眾,以閑聊扯淡聽故事為主的工作方法。

於是,第二天,我們就去和當地民眾打麻將了,也聽到了更多的東西:

一切矛盾都指向了收購價格。

酒廠和林業部門給我們講了一個很美好的故事:引進良種,規範管理,技術下田,綜合開發,營造品牌,保證銷路...這個美好的故事有個不太美好的結局,在一個種植季的勞作後,酒廠給出的收購價格遠遠低於當初承諾。要知道,釀酒葡萄和一般的水果葡萄不是一碼事,沒有什麼使用價值,除了作為葡萄酒原料之外就沒什麼別的銷路,而當地又只有這麼一家成規模的酒廠,各州土法小作坊就算釀了酒,也沒有賣出去的渠道。

至於能不能賣到收購價格更高的地方呢?的確,山區的交通不便,但五菱之光已經開始向這段高海拔的山路賽段發起了衝擊,農村物流的微血管已經開始煥發生氣。然而,有人告訴我們,去年的時候,政府直接在進出道路上設下了關卡,盤查是否向外運輸釀酒葡萄,將村民幾次想要另謀銷路的舉措都堵了回去。

幾名組員對視了一下,如果這是在拍影視作品,恐怕就該一拍大腿喊一聲「這是赤裸裸的官商勾結」了,但我們沒有 -- 聽人講故事的時候,要不斷問「然後呢」。

然後呢?

村民圍住了酒廠,有門路的開始動上訪的主意。這場較量的決勝點在於,是先爆發出政府兜不住的群體性事件,還是堆積如山的釀酒葡萄爛在地頭。

這場博弈,將每公斤收購價格提高了兩毛錢,然後又是一個新的種植季。

當時有人問我們,「你們是記者嗎?」 「你們認識省里的人嗎?」

然後,我問了一個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羞恥的問題: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那位麻將桌旁的大叔沒有當場笑話我的無知 -- 他抽了口煙,像是在組織語言,然後用一種長輩在傳授寶貴的人生智慧一般的語氣,很平靜地告訴我,

「法律沒有用」

沒有憤怒,沒有絲毫的抱怨,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一點諄諄教導的意味,像是在告訴他的孩子們一天要上幾回農藥一樣。

類似的話我聽過很多次,說這話的人,有和我一樣,在空調房裡敲著鍵盤的同齡人,有法學院講壇上口沫橫飛的教授,甚至還有執業律師。

但唯有哪一次印象最為深刻:除了說話時的淡定從容之外,還有背後隱藏著的一絲畫外音,一種自信:我們知道更有用的辦法。

在上一輪博弈中,他們將收購價格提高了兩毛錢,那麼下一次,如果再下更大的本錢,是不是能再把價格推高一點?而他們的對手,這一年間想必也在總結著經驗。

這一切,發生在一個酒香四溢的山村。

--

後來,我幾次惴惴不安地查詢過當地的新聞,害怕真出了什麼大事。

歲月靜好,特色高附加值農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相關的民俗旅遊項目也在鋪開,就算是遭了點什麼災,黨和政府的關懷也是使命必達。

我也會想,是不是自己太小題大做了,哪有這麼多的黑暗,不過就是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罷了。

矛盾總會有,然而這艘巨輪,只要拉響了汽笛,就會堅定地乘風劈浪繼續她的遠航,發展會給出答案。然而,令人無奈的是,法律並不是很多人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更加不是最為經濟、實用的選擇。

說出來也許諸位不信,但我還是對這片充滿機遇和疑問的土地充滿信心:中國人民是勤勞的,不會缺少埋頭苦幹的人;中國人民又是充滿智慧的,總能找到最實用的解決辦法,不吝於拿來任何有用的方法。只要創造了條件,法律終究會成為其中之一。


公檢法人員最大的悲哀在於,『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

01

我是學法律的,同學朋友遍布各級公檢法部門。平日里大家都很忙,難得相聚。每次見面,難免提到自己辦過或正在辦理的案子,討論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但你可能想不到,我們在工作場合用來抨擊犯罪、警告犯罪分子的這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實際從不會出現在我們私下談話中。

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句完全違背現實的謊言,或者說是渴望正義的人們臆想出來的美麗童話。

2013年前,中國人的生活中還幾乎沒有電信詐騙的概念,當年電信詐騙發案數量還不到5000起。2015年,電信詐騙出現幾何級數、爆炸性蔓延,全年發案居然達到近60萬件,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220餘億元!

為什麼?因為驚天的暴利,因為幾乎低於水平面的犯罪門檻,更因為可以忽略不計的破案率——據權威數據,電信詐騙破案率目前只有1%,追回贓款的概率更是只有1‰。毫不誇張地講,從你點擊轉賬的那一秒起,正義就已經註定把你拋棄。

請問,『天網』在哪裡?誰見過?

02

如果說電信詐騙屬於新型犯罪,有很多破案難點,比如互聯網+電子匯款+跨境犯罪三結合,導致調查取證難、破案難度大,破案率低一點也是難免。那麼其他刑事案件呢?

我國刑事犯罪的總體破案率比較難查,主要原因是這個數據「不好看」,公布以後對社會公眾容易造成負面影響。但通過知網學術論文搜索,我們還是找到了十多年前的數據。根據這篇論文描述:「2004年6月10日, 公安部部長助理張新楓在全國刑警大練兵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2003年我國刑事案件立案439萬件,破案184萬件,破案率僅為41.9%。」其實,考慮到數據誤差、刻意瞞報以及部分地方廣泛存在的「不破不立」(先破案,再補手續;如果難以破案,往往暫不立案,避免影響破案率)怪象,我國刑事犯罪實際破案率僅在30%左右。(當然,有的案件破案周期較長,可能跨年度甚至跨越十年二十年,但這個比例是相對固定的)

十多年過去了,我推測這個數據已經變得更加尷尬,很可能實際破案率已經不足20%。為什麼?因為破案技術力量雖然得到加強,但破案的程序要求更嚴格了(刑訊逼供少了、監督渠道多了、非法證據排除了),刑事案件的發案數量也在迅速增長(電信詐騙一項,就要拉低破案率多少個百分點?)

幾個月前,我想購買一輛電瓶車。到北京市西城區某專賣店了解行情。出於職業習慣,我與老闆攀談起來,詢問他對於電瓶車及電池盜竊問題的看法。他摸摸腦門,曖昧地笑了笑,說道:從我這裡買車,半年內電池被盜的比例大概在3成以上。電池丟了,只有一部分人會想到回店裡重新購買電池或者試著把車架子賣掉。所以,實際丟失比例會更高。

這可是在戒備森嚴、軍警遍地的首都二環內核心區啊。有個段子說得好,有一個領域的中國製造水平全球遙遙領先,是哪個?——不是航天、不是高鐵、不是核電,是防盜鎖具。別急著驕傲,這種領先意味著什麼呢?

03

稍微懂行一點的朋友,可能會說了:中國這麼大,案件基數這麼大,破案率低一點也可以理解。而且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到侵犯人身權利的刑事案件(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強姦、爆炸、放火等)上去了嘛。

非常理解這種觀點,不過他們說得不準確。中國的破案重點其實是在「穩定」兩個字上面。凡是可能引發社會恐慌、威脅社會穩定的案子,都要集中力量優先偵破。比如造成群死群傷的公交車縱火案、居民樓爆炸案、投毒案、襲擊幼兒園和小學校案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眾安全案等。很多地方確實實現了「命案必破」,前述「惡性」案件的破案率也往往超過95%。實踐證明,這種破案力量配置,不僅迎合了政治需求,更順應了民眾心理。社會公眾普遍認為中國相對安全,原因就在這裡。

講到這裡,我們文章開頭的那句話,似乎可以改為:「法網恢恢,命案必破」,倒是基本符合實際了。只可惜,即便是群眾強烈關注、甚至為中國警方點贊的「命案必破」當中,也仍然存在著為數不少的苦澀甚至苦痛。

一種是苦苦追索為未能破案的「懸案」,比如1994年朱令案,1996年南京大學碎屍案,兇手逍遙法外已經超過2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破案的希望早已經無限接近於零。

另一種就是可能存在的大量冤假錯案。前些年,公安系統迫於政治壓力和輿論壓力,片面追求違背刑事偵查規律的「命案必破」目標,不少地方採用刑訊逼供手段獲取口供,導致不少嫌疑人熬不過痛苦、屈打成招,甚至有拼湊證據、拉人頂罪的嚴重問題,催生了無法準確統計的一批冤假錯案。這些案件看起來破了、犯罪者被繩之以法了。實際上,真正的兇手躲在暗處冷笑,屈打成招的冤魂卻永遠失去了洗脫冤情的機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04

去年一次聚會上,回到家鄉市局工作的宏哥表情凝重,似乎有心事。在我們的追問下,他簡單講了一個小故事。

19年前,當地發生過一起計程車搶劫殺人案。至少2名歹徒假裝乘客,指揮、挾持受害人王某駕車行駛到市郊一片荒地上,一人用鋼絲勒住王某脖子、另一人從副駕駛座位向王某腹部猛刺16刀,導致王某當場死亡。歹徒將王某車上僅有的財物洗劫一空後潛逃。由於當時缺乏路面監控,取證技術相對落後,一直未能找到嫌疑人的蹤跡。

王某從單位下崗不久,為謀生路,幾乎花費全家積蓄購買了這輛計程車。誰知剛剛上路幾個月,就慘遭橫禍、撒手人寰。王某家中留下白髮老人和多病妻子,凄慘境遇讓鄰居們都忍不住落淚。

當時,主要參與本案偵破的民警中,有個人姓羅,當時只有三十多歲,主要負責與死者王某家人對接。本身就對王某家的情況非常同情,再加上王某遺孀長期到公安來詢問情況、催促破案,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又確實沒有新的線索和明顯進展,羅某陷入了持續焦慮。就在去年那次聚會前不久,羅某因嚴重抑鬱症發作,吞安眠藥自殺,所幸被及時搶救回來。但整個人已經失去了工作能力,提前離崗了。

聽完,每個人都沉默不語。

其實,做公檢法工作時間久了,誰沒有遇到過這種有心無力的情況呢?作為法律人,榮譽感和正義追求驅使著我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的無辜者得到護佑、作惡者得到懲戒,比任何人更期盼著公平正義在自己手中變為現實。可是,現實是殘酷的。這個世界中總有一些惡被精心掩蓋,總有一些人會逍遙法外,總有一些無辜者無處伸冤。每當這時,我們都會感到,法律人手中的劍,更像是舞台的道具,更像是虛偽的幌子,根本沒有信誓旦旦宣稱的那種威力,根本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殘酷的樣子。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是理想。

法網恢恢,既疏且漏,是現實。

法律人或許註定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承受煎熬。

05

最後的話,當然還是想規勸所有人遵紀守法。

如果你違法犯罪,破案率再低,你也可能成為分子。

即便你成為了分母,你的痛苦會比法律人難熬百倍。

打擊犯罪,人人受益。檢舉揭發犯罪,人人有責。衷心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不再有苦苦掙扎的蒙冤者,不再有逍遙法外的犯罪人,公平正義的陽光真正能夠普照眾生。

閱讀我的深度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公眼觀察,法律、時政、職場,專業法律諮詢服務。

26 一個草根腐敗家族的興亡樣本 | 萬字深度紀實 · 完結

25 震驚 | 這起留守少年殺人案,真相可怕而沉重……

24 公交性騷擾釀血案?前法官給你最權威實用的防狼指南

23 TOP2研究生師妹遇騙記 | 高鐵卧鋪遇貴人?別逗了

21 離開法院幾年了,扒一扒律師行業的「潛規則」

19 曹德旺的悲哀,同樣屬於中國經濟

18 「辱母殺人案」於歡終審被判5年,將為中國社會帶來什麼?

15 高考 | 好大學意味著什麼?無非是,最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13 基層朋友看這故事,一聲長嘆,眼淚流下來

10 論一位嫖客的自我修養

05 父親是廳級幹部,但我只信三句話

http://weixin.qq.com/r/PkSRifnEw6S8rb3q9xEs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由於本人從事戒毒方面,對於毒品的危害以及國家的禁毒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談不上精通和專業,但是多多少少比常人多知道一些。關於禁毒和戒毒這方面,我認最悲哀最無奈的事有:

1、在中國為毒品洗地
儘管我國政府在對待吸毒和販毒方面是高壓狀態,用無數緝毒警用鮮血和性命換來這個讓我們無需過多擔心在街頭突然被毒販或是吸毒人員挾持和傷害的和平社會,在某些網友眼中卻成了毒品泛濫暴利,引發社會毒品犯罪問題的原由。

他們說民眾被政府洗腦,將毒品當作洪水猛獸;
他們說毒品不分類是屬於行政偷懶,習慣一刀切的毛病;
他們說有多少人去認真了解毒品歷史以及對人體的傷害,要我們多看看英文文獻;
他們說由於鴉片戰爭讓中國人杯弓蛇影,談毒變色,像大麻之類的居然也認為有很大的危害;
他們說禁毒成本高,越禁越多,所以不如將毒品合法化,這樣毒販就會改良毒品純度,降低售價,從而不會讓吸毒者為了毒資違法犯罪;
他們說現在的很多歐美國家青少年普遍抽大麻,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

如下就是典型的代表:

對此,我想表達的是,不是想說你們諸位是辣機,而想說凡是抱有這些想法的都是辣機。好的一面不去學,偏偏要學會西方那套致使毒品泛濫成災的控制機制。不對自己國家的禁毒態度鼓掌稱讚也就算了,偏偏拿著別國吸毒普遍的事來現優越,難道你不知道單是美國吸毒人數就已經很龐大嗎?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發布報告稱,從2002年到2013年,美國12歲以上的人群中,吸食過海洛因的人數增長了63%,死亡人數增加3倍。2013年,約有51.7萬美國人稱在過去一年內吸食過海洛因,8257人吸食過量致死。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全世界生產的毒品60%以上輸往美國。2002年以來,美國吸毒者佔全美人口的8.2%。

合法?有些東西東西真的不能合法,比如毒品 - 與毒品的戰爭 - 知乎專欄

2、禁毒宣傳滯後
這個國家可以有打胎流產廣告,不能有避孕套廣告;可以有娛樂明星吸毒的勁爆新聞,卻鮮有禁毒、戒毒的公益宣傳。

海洛因時代,國家對毒品的宣傳很到位,通過各種科普宣傳讓大家對粉狀的毒品都有一定的認識。這也造就很多民眾對於毒品的概念還停留在傳統毒品海洛因年代,所有的資料、圖片、案例都是以這個為基礎而來。面對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化學合成毒品,卻是少有宣傳。在我們這幾代人印象中,毒品就是粉末狀,吸食後會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此我們刻板的認為毒品的就是這樣子。

現在有多少人去真正了解和關注過新型一代毒品,特別是現在的未成年人在學校、社會中又曾看到過呢!前段時間的海峽兩岸藥物濫用與毒品防治研討會中,台灣地區負責人就在會中說過,目前台灣地區的新增吸毒青少年在減少,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原因就是在於結合學校的教育進行宣傳。台灣地區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毒品教育部門,他們結合學校教育用簡單易懂的圖片文字在青少年中反覆宣傳,讓學生了觸吸毒者背後的慘痛代價,加深了青少年對毒品的認知,以及自覺得抗拒。通過這些宣傳,台灣近些年來,確實極大的降低了新增青少年吸毒人員。

反觀我們這邊,別說走進學校,就算是針對普通大眾的禁毒公益廣告都鮮有見到。民眾對現在的新型合成毒品有著模糊的認識。說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毒販的遊說工作都比政府宣傳積極。

「吸一口吧!這不上癮的,保證讓你H個不停。」
「這是減輕壓力的好東西,來一口,保證讓你忘掉所有煩惱和壓力,這不是海洛因,放心吧!沒什麼危害的."
"你看,這些明星都在吸冰毒,你怕什麼,再說大家都在吸,你好意思不吸嗎?「

在各種社交上,這些言論是不是非常常見。而對於青少年來說,海洛因這種粉末狀的毒品可能會有心去拒絕,但像冰毒、麻古、搖頭丸這些合成毒品呢?在毒友的勸說上,他們的會不會半信半疑的接受,不言而喻。

我國一方面對毒品成高壓狀態,一方面在宣傳上又嚴重滯後,缺乏與時俱進,特別是針對現在的吸毒低齡化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是否有考慮將禁毒宣傳走進校園呢!


毛主席說過,思想這塊高地你不佔領敵人就會佔領。

今天同樣的,禁毒宣傳的高地你不佔領,毒販就會去佔領。

需要了解毒品的也可以查閱下面的資料:
冰毒K粉海洛因麻古

3、面對吸毒男友,無數青春少女懷著聖母般的心態想去幫助他戒毒。
知乎上回答戒毒問題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來求助,我也儘可能將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和經驗告之他們。但是有一種人,我真的是不想幫助也不太願意給答案。關於這些人參考文章《男友吸毒了,我要怎麼才能幫他戒毒啊! - 與毒品的戰爭 - 知乎專欄》

聖母本是一個好詞,但是當同情心泛濫的時候,就是自我毀滅的時候。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句真是成了這些女孩的金玉良言。面對一個壞壞的男生,他幽默、風趣、溫柔、帥氣他吸引著你,他吸毒、打架、無視法律規則,在小女生看來這是桀驁不遜和叛逆不羈,頗有你吸毒、打架、紋身,但我知道你是一個會對我好的人之意。

可這是吸毒,一個已經將自己靈魂出售給毒魔的人,你認為他會對你好,那是因為你沒見過他真正的壞。以目前的新型化學合成毒品的流行趨勢,如果禁毒工作崩潰的話,這個社會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吸毒致幻精神病人員犯罪,末日就會真實上演。

面對這些女生,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不要有聖母心,不要同情心泛濫,但依然得到的答案是,我還想給他一個機會,我很愛他,我願意為此付出,我要幫他戒毒。

4、毒駕未列入刑法
2011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將正式實施,醉酒駕駛將作為危險駕駛罪被追究駕駛人刑事責任。「五一」期間,發現醉酒駕駛者,將對其進行刑事拘役,醉駕者一旦被查實,將面臨最高半年拘役的處罰。

比醉酒駕駛更危害的毒駕至今未列入刑法,近年來因為吸毒致幻而駕駛車輛引發的重大事故層出不窮。吸食毒品之後,人的意志力、判斷力、反應力都會嚴重衰退,如果開車的話,方向感、距離感就更加錯亂了,大大增加了事故的發生率。最主要的是毒品讓駕駛員產生幻覺後,就會做出的舉動瘋狂,對無辜路人來說就是死神收割機。

幻覺!失控!新聞現場記錄「毒駕」到底有多瘋狂

公安部早就建議將毒駕列入刑法,加重處罰力度,目前的毒駕被查,只要沒有發現重大交通事故,只能按一般的禁毒條例來處罰,屬於違法行為,這對吸毒人員來說是一個低成本的違法。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於毒駕是重判的,也就是無論有沒有產生嚴重後果。

美國對酗酒、吸毒後駕駛的犯罪行為,不論是否造成交通事故,一律由警察部門先行羈押後交刑事法庭處理。如果導致嚴重事故,首先就是駕駛執照會被永久吊銷,然後罰款至少4000美元,視情節輕重還會坐牢,幾年十幾年的刑期不等。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已制定法律懲治吸毒駕車行為。法國法律規定,吸食大麻等毒品後駕車者一經查獲,即將被判處兩年監禁並處以4500歐元的罰款。如果是酒駕或毒駕導致過失殺人,則會被判處7年監禁和10萬歐元罰款。

在德國,對吸毒駕車的最高刑罰為1年監禁,罰款最高達5000歐元並吊銷駕駛執照。只要在汽車煙灰缸內發現有大麻的痕迹,就可以吊銷駕車人的執照。在西班牙,《刑法》規定吸毒駕車者將被處以入獄8至12周的刑罰。

2009年,日本政府對交通法做了修訂,對吸毒人員駕駛車輛做了更加嚴格的懲罰規定。此前駕駛員被發現是吸毒人員的話,將要扣25分,在此基礎上還要處以3年以下的監禁或者是50萬日元的罰款。新的規定則變更為要扣35分,以及5年以下的監禁或者是10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遺憾的是至今毒駕在我國並未列入刑法,也就是吸毒開車只是違法,不會重罰,除非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那還得以前其它罪名,如危害社會公共罪。

5、對明星吸毒的寬容
我不反對明星吸毒後,通過真誠的懺悔,再一次讓人看到其正能量。但是有些粉絲們居然說吸毒只是明星個人的事,為什麼要對他如此批判,這種三觀言論,我對其接受的教育都有所懷疑。我不明白的是,即使在美國大麻這麼普遍的國度里,被發現吸食大麻的名人和明星,通常會道歉或是解說青少無知經歷的黑暗史。在我中國毒品如此嚴格管制的地方,明星吸毒還認為是個人的事,旁邊不應該批判呢!

一個明星的影響是普通平凡的人數倍,他的言論和舉止都會有眾多粉絲跟隨和模仿。而吸毒的人與吸毒的明星是有區別的。雖然吸毒的明星也是在吸毒的人群里,但其的社會危害性大於一般的吸毒者。

明星如果不能傳遞正能量,而是頻繁因吸毒、出軌、家暴等負面做出榜樣,應該要得到法律的懲罰,甚至限制其在娛樂圈的發展。而明星的粉絲們應該明白,錯了就是錯了,不存幫明星說「只是自己吸毒而以,又沒有危害到別人」,且不說普通人吸毒不是個人的事,明星吸毒做出的榜樣,這種危害是無窮大的。

對於吸毒的人,我們希望的是能儘快讓其戒掉毒品,恢復正常人生活;對於吸毒的明星,希望的是大眾能認識到明星吸毒的嚴重後果,而不是輕描淡寫的為他做吸毒只是危害自己的辯解。沒有人說吸毒的人(包括吸毒明星)應該被社會拋棄,而是要知道能力越大,其責任越大,那麼做錯事的代價也越大。

你給吸毒的明星寬容的機會,誰給犧牲的緝毒警一次復活的機會?
PS:有鑒此話有人認為與現階段國家和社會鼓勵吸毒人員改過自新相左,我需要重新申明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五十二條 戒毒人員在入學、就業、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有關部門、組織和人員應當在入學、就業、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對戒毒人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對於真心戒毒而改過自新者,是應該鼓勵吸毒人員改過自新,但不是代表要寬容其吸毒行為,他們應該為此付出代價。正因為見過太多吸毒悲劇,我才認為這種有社會影響的明星吸毒更應該受到批判,才能給那些視偶像一舉一動為榜樣的青少年們正確的價值觀。

無論是明星名人或是普通人,在明知吸毒違法還要去吸食的情況下,並且不被抓,不曝光的情況下,對吸毒絲毫不在意,甚至認為這是大驚小怪,而一些粉絲們為明星的辯解稱吸毒只是個人的事,不應該這麼這以批判,不應該限制其在娛樂圈發展,這些憑什麼得到寬容。

你吸毒還要講寬容,我反對。你戒毒真心改過自新,我鼓勵。


認為吸毒的人就應該被社會拋棄的人是什麼想法? - 陳敏的回答

6、低齡化吸毒者觸目驚心
根據中國政府的《2015年中國毒品形式報告》中指出目前在我國統計在冊的吸毒人員為234.5萬名(不含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

2015年,全國毒品濫用問題發生新變化,呈現出濫用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人員比例下降,濫用合成毒品人員比例上升,吸毒人群覆蓋各個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各個社會職業群體「一降一增」和「三個全覆蓋」的特點,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濫用合成毒品問題突出,吸毒人員低齡化趨勢明顯,因吸毒引發的搶劫盜竊、自傷自殘、暴力傷害、駕車肇禍等案件事件不斷增多,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

每個註冊在吸毒人員背後至少有四個以上的隱形吸毒者,所以在我國目前預估有千萬級別以上。而近幾年青少年吸毒比例上升很快,最讓人不能接受和悲憤的是居然還有未年人在其中。

據我親身所見所聞的,就有幾個案例,非常讓人痛心疾首。
a、15歲的小男孩子,染上海洛因長達兩年,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小男孩與家中老人在一起,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教育,對讀書也沒什麼興趣,在義務教育期間中途輟學。他整日在家鄉遊盪,結識了吸毒者,被引導誘惑吸上了海洛因。等父母知道後,小男孩已經開始注射海洛因了,送過來戒毒的時候,孩子父母后悔不迭。他們求醫生一定要幫助兒子戒毒,在場的醫生護士無不嘆息,能不能幫助到孩子,誰也不能打包票。但是小男孩已經被海洛因摧殘的沒有絲毫少年的氣息,倒是像一個矮小虛弱的小老頭。

b、如果是湖南的朋友,應該看到這個新聞:《2歲男童吃棒棒糖昏迷》的新聞,實際後續是《株洲2歲男童吃棒棒糖昏迷案告破 爺爺曾在房內吸毒》,實際情況就是:「很有可能,孩子在屋內玩耍時接觸到了殘留毒品,而導致誤食、中毒。」 派出所內,張某飛對其吸食毒品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其尿檢結果也顯示「甲基苯丙胺」呈陽性。

孩子母親帶著尿液到我們醫院來做檢測,證實孩子確實吃了甲基苯丙胺類的物質,讓我們在場的所有人員氣憤不已。

c、就在前段時間,有人電話來諮詢,問到四歲孩子誤食麻古嘔吐怎麼辦?唉,又是吸毒家庭的悲劇。

更新完畢,以後有想到再更新,暫告一段落。


真正花時間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嚴謹學者被踢出學校,因為年度論文數量不達標。

隨便在前人model上做些小打小鬧的修改,數據不理想順手調一調,一套數據發幾篇,靠著所謂人脈霸佔期刊的人,混得風生水起。混成所謂大牛。不配叫學者。

學術圈,很多時候還沒豬圈乾淨。


心理學。
發現國人經濟沒上來,根本顧不著也不在乎心理健康。
同性戀很噁心,多動症是欠揍,抑鬱症是玻璃心,閱讀障礙、自閉症、失語症都是蠢,恐懼症就是慫和沒出息的借口。
生理不適就大驚小怪去挂號求助,卻依然覺得看心理諮詢是件丟臉的事情。非得逼人至瘋才去醫院,最後還惋惜:好端端的怎麼突然就成了神經病

補充一句,這個「突然」的過程通常被譯為:裝的


…………評論區已炸…………
炸出這麼多石油類的地質類的兄弟,本來以為我們還挺小眾的
石油 地質類……
多少心酸苦不說,還得不到理解

1、「你們石油掙得就是多,研究生出來年薪不得20萬啊」

大哥,哪裡有研究生畢業出來就年薪20萬的,你告訴我一聲,我工資分你一半行么?
石油的研究生真的不多個啥,去油田一個月能掙個5000算燒高香了,何況,現在還他媽進不去油田!

2、「你們石油多有錢啊,還在乎我們小老百姓這點錢?」

大姐,我這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是老子一根油管一根油管一個夜班接一個白班掙出來的,是老子被原油噴了一身還得站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風裡起吊拼出來的,你說我掙的多?一個月七千塊錢給你,你幹麼?

3、「就應該把你們這些搞石油全抓起來,挨個槍斃,一個不帶冤枉的」
搞石油的特么的招你惹你了,挨個槍斃,我看就應該把你槍斃了,上面腐敗那是我們的事?苦逼採油工鑽井工作業工的工資哪個不是拋家舍業掙出來的,掙那點破錢在知乎連溫飽線都算不上吧。

4、「學石油的啊?學石油好啊,畢業去大慶唄」

呵呵,他招人算啊

5、「你們石油真特么黑,國際油價都這麼便宜了你們還漲價,錢都讓你們這幫沒良心的掙去了」

大哥,你好好去學學經濟原理金融學再來,不要去澡堂子聽退休大爺吹牛逼好么?

以上是我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部分經歷……還有太多連吐槽都懶得吐槽

然而現在掉進了地質的坑……
1、「哎,你是搞地質的啊?給我看看這塊石頭值多少錢,這是我三姑家二舅的大外甥去阿怡不擼大草原上撿的」/「哎,你給我看看這是不是恐龍蛋化石」

大哥,我特么真不知道你這不知道從哪撿的石頭是個什麼鬼,要我看就特么是個二雲長英變質砂岩好么?還有大姐,你這是結核,不是,不是傳染的那個,哎呀,你這就是個大石頭塊子……
「這小兔崽子,上這麼多年學白念了,這麼好的東西不識貨」

我特么還能說什麼?

2、「哎?聽說你是搞勘探的?能不能勘探個古墓啥的?告訴我一聲」

兄弟,俺們不找那玩意,你去找找考古隊

3、「哎?你是搞勘探的?挖著金子了給我兩塊唄」

呵呵,行,等著啊

就這些吧,剩下的都懶得說了……


最可悲的不是這些……
而是,上了這麼多年學,讀了這麼多年書,來到野外一線,干著隨便一個初中畢業生就可以做的工作,在這裡,你的學術水平,曾經參加的科研經驗,通通沒有用,而且,一眼看不到頭的沒有希望。
當你在野外過完不吃人飯,不幹人活,不走人道的日子,回到城裡,你會發現,城市的一切都跟你那麼陌生,工資補助僅僅夠糊口,想養條狗都費勁別說養媳婦了。
每年五月份的春暖花開,大姑娘小媳婦紛紛換上短褲短裙,群芳爭艷的時候,你一個人穿著迷彩服解放鞋,背著地質包,領著民工苦逼呵呵的在爬大山鑽林子,還要擔心野豬,蛇,熊瞎子,狼,對你的突然襲擊……
有對象有媳婦的,還要擔心會不會有哪個孫子在你不在家的時候挖你牆角……
悲哀么?
悲哀
被人理解么?
不被人理解……

我就問你……同樣活了二十多年,你平衡么?

……更新於10-09……

知乎小透明一覺醒來終於破百了,是不是應該出去放個鞭炮……然而居然還是靠吐槽自己專業賺來的,我什麼心情
想起上次破百還是因為G20跟人撕逼被李將軍點贊了,瞬間破百的後果就是……問題被刪了尼瑪蛋啊!!!

其實我覺得現在石油和地質最大的悲哀,是每個行業內的人都對石油和地質的深深的不信任,接觸到的每個人,不論年齡大小,上班多久,談起自己的工作,都是一聲嘆息,然後神色索然的說一句,這工作,沒啥意思……
我覺得,這就是身為石油人和地質人最大的悲哀和無奈


評論區有很多師弟師妹,還有很多私信我的,問我要不要堅持下去,要不要考研緩幾年,等前景好了再說,對此我的意見是:
首先,你要明確你是想為了找工作而考研還是因為真的對科研對石油對地質有愛好,想真正的進行一下學術上的深造,如果是的話,那請做好讀博的準備,因為只有到博士了你才能真正的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東西,畢竟碩士只是高級一點的學術民工
而博士,是包工頭。


如果你是為了找工作而讀研並且對學習深惡痛絕,那麼我的建議就是,該幹嘛幹嘛去,那麼多好好的工作不去干,非得干這個幹嘛,借用我一個大哥的話說:
「地質這個工作,剛上班不要著急跳槽,多接觸,多了解,多幹活,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有這麼苦逼的工作」


所以,明白了吧,各位,想搞科研的,就好好學習,研究生期間給老師伺候好了,老師大手一揮找你讀個博士,你也算熬出頭了
不想搞科研的,花花世界在等著你,趕緊出去看看

因為,活在人類社會不好么?

感謝各位的點贊跟感謝,但是如果能把感謝換成贊同,這就是對我在野外給祖國找礦的最大動力了\( ̄︶ ̄)/


謝謝大家!


學法律的,最無奈的就是「人民總把法律當作男朋友。」

搞傳銷,搞集資,搞龐氏。警察來執法,他們說:

「要你管我?」

被騙得血本無歸。來上訪,來靜坐,又哭又鬧:

「你怎麼不管我!」

偶爾看到一個講外國法律的答案,底下一群評論說人家外國法律就是合理,中國法律辣雞。這叫:

「你看看別人家男朋友!」

不開心了,寫個答案來普普法,說其實中國也有這樣的制度只是你們自己不會用而已。然後他們:

「你們男人說的都是騙人的!」

好了,別談法理了,來談案例吧。反正知乎法律板塊全是「如何評價XX事件」這種日經題。這叫:

「你給個解釋?」

然後知乎好警察知乎好法官知乎好律師們出來洗地,洗完地他們說:

「你不要解釋,我不聽我不聽!」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end


化妝品領域,作為研發端的從業者,最悲哀的一點是,我沒辦法挺直腰桿拍著胸脯無所顧忌的給大家推薦國產產品。

我本人很少推薦產品,有這麼幾點原因:

  • 倖存者偏差。

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對花生過敏有人對牛奶過敏等等稀奇古怪的過敏,做的再好的產品也會有對應的過敏人群,無可避免。通常情況下,留下3%的容錯空間,對外宣稱3%以內的過敏率是行業標準,但真正開發時候,還是會盡一切可能減少過敏原。然而作為一個從業者,在推薦利益無關的產品的時候,萬一就撞到了這3%呢?就說不清了。所以,我從來都是只教大家選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而不是簡單直接的推薦產品。

  • 推薦別人的產品,憑什麼啊!推薦自己的產品,不好意思啊。

倒不是說非得拿廣告費才願意提別人,我個人是給我廣告費我也不要收的,我有正業,我不要不務正業。曾經接觸很多品牌方,我也直接說了,不是娜娜,任何人找我寫我都不接的。今年為了娜娜的人情,接了第一篇結果搞砸了,結果後來本來想還第一次的人情,又搞的連交情都沒了,不多說了。所以我敢百分百保證,今後放心看我文章,不會出現任何軟廣告的可能。

不願意提別人的原因在於自負。我覺得你們做的沒我做得好。所以我幹嘛要推薦別的品牌,管你是幾千塊錢的貴婦產品,還是什麼小眾產品。除非技術上把我完虐碾壓,比如神仙水博樂達這種,我就是真的做不出來你那麼好了,我就是服你,我才會到處推薦。理工人和rapper的共通點---單線條。

而推薦自己產品,真是抹不開面子,勸也沒用。

  • 改變行業現狀的初心。

我是真的不希望每次推薦產品,就要提那些國外大牌。可是讓我推薦國產品牌,我又很為難。所以索性不推薦了。

為什麼推薦國產品牌很為難?不想講道理了,舉兩個例子,一個正面一個反面。

一。隆力奇

  • 有爆款的傳奇國民產品---蛇油膏。
  • 有上下貫通的,從養殖到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一條龍的佔地面積極大的產業園,頗有點「美麗的長春坐落在吉林大學中」這種段子一樣的效果,似乎公司員工每日生活都在園中了。

街上所有的店鋪都有統一隆力奇風格。

  • 在產業園裡,有分類細密的數量龐大的研發實驗室。跟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很多高校有聯合研發實驗室,在美國日本都有研發中心,請的是國際一線研發科學家。
  • 有著國內幾乎最友善的研發團隊,及其專業和敬業。舉個細節型的例子。在普通的研發實驗室里,原料樣品是由原料供應商提供的,瓶子大小規格不一,這樣子

但是隆力奇實驗室中的原料樣品,都是統一大小的遮光瓶,是公司自己管理的,把所有自己控制外的不確定因素都排除掉,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都能很快定位。可惜不能拍照給你們看。這種風格帶到生產中,很多生產中的問題都能很快速的溯源定位。作為對比,某些這幾年很紅的國產品牌產生問題,可能跟供應商扯皮很久也確定不了具體問題產生原因。

  • 是國內少數幾個有直銷牌照的企業,你卻很少覺得被騷擾到。不至於像安利一樣,被騷擾的無可奈何,最後連向別人推薦產品都叫做「安利給誰XX產品」。
  • 及其低調。百雀羚品牌隨著大大出國,那時候鋪天蓋地全是相關宣傳,而隨大大出國訪問的也有隆力奇老總,你卻基本沒聽過這回事。而且你幾乎看不到什麼美妝KOL提到這個品牌。我本人這次提這個企業,我也可以起誓,沒有任何人找我來宣傳,我完全是為回答問題而自己舉這個例子。
  • 對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微妙到毫巔。

所以,從企業來講,這是及其令人欽佩的國內公司,我對所有人提及時候都不吝讚揚。

但是,如果讓我推薦產品,我卻沒辦法推薦他們家產品。推薦什麼呢?一兩塊錢一包的蛇油膏?十幾塊錢一升的洗髮水沐浴露?我是真張不開嘴。

這樣征服我的企業我都張不開嘴,哪些水水的公司做出來的普通東西,我也真是張不開嘴。

產品定位上不來,中國化妝品最大的悲哀。

我個人希望能出現一款化妝品界的「雲南白藥牙膏」,徹底攪亂國外品牌強勢的局面,重新定義中國的化妝品市場。

二。同行齷齪。

以後看情況再補充吧,畢竟負面的東西說出來都要慎重。

至於你們要的推薦產品呢,再不推薦再不推薦也還是要有的。但那個只在公眾號發了。包括潘達職人系列,以後慢慢形成個系列在公眾號發了,知乎不給我合適的專欄發,拋棄它。

最後,點贊的都變小仙女了,真的!


醫學方面,最無奈的是「我們真的無法治好每個人」

1.學醫之前,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現代醫學全知全能,就像這樣

所以嘛,診斷不明就是因為醫生水平低,恢復得慢就怪醫生沒盡心儘力,病情惡化一定是醫療事故……真的是這樣嗎?

2.後來,等到我踏入醫學大門,才發現醫學其實是這樣滴

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艾薩克·牛頓

春秋時的魯班不可能造出噴氣式飛機,同樣的道理,目前的醫學水平也不可能治癒所有疾病。對於人體,我們還有太多太多未知和疑惑。

最近的例子,大隅良典先生對自噬現象的研究進展讓全體醫學界欣喜若狂,急吼吼把諾獎全額奉送,但請別忘記,這套系統已在我們祖先體內運行了上百萬年,人類直到近期才初窺其作用機理,而已。

3.臨床工作久了,才發現上帝和死神簡直就是一對相愛相殺的老頑童——只是他們玩的是生命和人性學醫後你覺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 楊嘉煜的回答

治療會不會起效?手術會不會出併發症?病情會不會繼續惡化?他還能活多久?——Only
God knows

4.如今呢?……
也許沒有多少人認真看過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獎章的背面吧:醫藥女神膝上攤著書,一手扶著病人,另一手捧著碗在接泉水,準備給病人喝——請注意她那悲憫的神情——努力緩解病人的痛苦,哪怕只是遞上一碗水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E. L. Trudean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特魯多醫生

醫乃仁術,不忘初心


————————————————————————
醫療本就是為大眾服務的,絕不應該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再給大家分享幾個我寫的醫療段子,普及醫療常識的同時也可以側面了解一下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謝謝關注。
在你的專業里,有哪些情況外行人聽起來情況很嚴重,而實際上卻沒什麼大不了? - 楊嘉煜的回答
作為醫生,在火車上聽見廣播里說有一名旅客需要診治,你會怎麼做? - 楊嘉煜的回答
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卧槽,這都能裝逼!?」? - 楊嘉煜的回答
有哪些小病不及時治療,發展到最後難以挽救的病例? - 楊嘉煜的回答
你都遇到過哪些披著高大上外衣的騙局? - 楊嘉煜的回答
你看到哪個作者的名字就覺著這是作品質量的保障? - 楊嘉煜的回答
你遇過哪些概率極小的事? - 楊嘉煜的回答
學醫後你覺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 楊嘉煜的回答
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險的兒童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 楊嘉煜的回答
醫生遇到過哪些「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 - 楊嘉煜的回答
急診室里都遇到過哪些有趣的怪事? - 楊嘉煜的回答
人在身體看起來完全正常的情況下,有什麼可能性在一個小時內突然死亡? - 楊嘉煜的回答
如何看待史學奇才林嘉文同學的離世? - 楊嘉煜的回答
去醫院看病為什麼大夫只看片子不看影像報告? - 楊嘉煜的回答
腰間盤突出片子顯示很嚴重!可是自己的癥狀不是很厲害,還需要治療嗎? - 楊嘉煜的回答
普通人跟職業運動員到底有多大差距? - 楊嘉煜的回答
農藥「百草枯」到底是一種什麼原理,不是應該只是除草嗎?為什麼喝一口就救不過來? - 楊嘉煜的回答
你最尷尬的一次經歷是怎樣的? - 楊嘉煜的回答
卡在喉嚨深處的魚刺過了一夜自己跑出來了,會是蛔蟲乾的好事嗎? - 楊嘉煜的回答
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件是什麼? - 楊嘉煜的回答


-

影視行業最可悲的一點。

開拍前的籌備階段,正式開拍後的工作現場,認真把劇本讀完的人,屈指可數。
整個工作現場小兩百號演職員,把劇本拿來真心讀過的(連演員加一起)可能不到十個。

全都在用小腦幹活(不必使用大腦)。

不信?……去問那些拍戲的。
現在絕大多數劇組,連劇本也不給工作人員發了。

大小製片不看本,攝影不看本,燈光不看本,
連管著「連戲大問題」的服化道,都不看本了……。

你要他們讀本,人家說「叫副導作分景、順場表就好了呀,我們按表操課。」
而且還說的大義凜然,振振有詞:「倫家怕理解錯了嘛。」

我常跟編劇們說,別以為你寫的劇本跟聖旨一樣,
倒給錢(付了薪水)求人來讀,人家也不會看的。

「混賬!蓋房子的工人,需要看建築師的藍圖嗎?」,有人這樣跟我說。
氣得我半死:「你媽,誰跟你說工人不用看藍圖的?」

真的。

若要問圈子裡有沒有敬業的工作夥伴?當然有,而且還真不少。
但總體而言,大環境下,普遍的懶散逸惰,得過且過,混碗飯吃的風氣,也真是事實。

多久以前,就想定個規矩:

一、開拍前,全部劇組組員,請根據劇本內容,先考試。
二、就十道題,沒考及格的,把定金退給我,滾你媽蛋去。

-


教育界的最大悲哀在於,除了教育專家是傻逼以外,人人都是教育家。


評論區有朋友說,這句話在任何一個領域都適用,我相信國人對專業人才的不尊重、對專業知識的漠視不止發生在教育界,醫療、媒體、生化等等都是重災區。甚至此問題的絕大多數答案核心思想都是這一點。


回到教育的話題

晏陽初說,文藝教育以治愚,生計教育以扶貧,衛生教育以祛弱,公民教育以除私。想來他不會想到,幾十年後,教育已不是強民力,新民德,開民智的靈丹妙藥,上詐下愚,前路難測。諸位同仁各自珍重,晚輩業已徹悟,雖拳拳之心可鑒,填海之念未歇,然江海浩渺,空有一喙,滄浪之水泱泱,尚有纓足待濯。諸君勉之!

上面用人話說就是:ctmd,我不幹了,誰愛干誰干。我混口飯吃就行,還是照顧老婆孩子,享受生活要緊。

以上

去年的答案又得到關注,謝謝大家,答主已經是某校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的准研究生了。歡迎交流教育類和社會類問題,答主不喜歡寫回答,因為大部分答案仍舊是經驗化的,但如果想了解我的態度也可以邀我。
公眾號:鞏玉賀的小書桌。


「你們翻譯水平這麼高,還需要準備?」
「那個翻譯,哎,老追著我們要材料?我都懷疑她水平到底行不行。」
「上次用的那個某某老師,人家就不給我們添麻煩,到了現場直接張嘴翻,不也很流利嘛,反正撐得住場面就行了。」
(會前一點材料沒有,一點準備不做的譯員,居然還被客戶認為是「省事」「水平高」,兢兢業業希望做好的譯員卻反而被懷疑水平不夠,這是我覺得最悲哀的!)


緝毒警。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卻往往不在親人身邊。為了國家和人民,隱姓埋名,和毒販殊死搏鬥。甚至死了之後,無法發喪。可一些腦殘卻以吸毒為榮,盲目的支持偶像吸毒!!!向緝毒英雄致敬,向那些無名英雄致敬。

—————————分割線———————————


聲明:我不是從事緝毒工作的警察。我是個法學生,主修刑法,目前還是學生。
可能有些跑題,我只是單純為了向他們致敬。
回答這個問題的之前,我正在法院實習的,當時剛剛旁聽完一個案子。
本地警方為了抓這個大毒梟,日夜蹲守,餓了吃麵包,渴了只能喝礦泉水,耗時半年,最後抓到了。抓捕的過程中相當艱難,多人受傷,還有兩名武警在抓捕過程中犧牲了(一人是槍傷,一個是活活勒死的)毒梟最後無期徒刑,理由是戴罪立功。
當時情緒比較激動,為犧牲的武警不值,他們才18啊,才18就過完了這一生,毒梟呢,20多年就能出來,內心實在氣憤,所以寫下了這個回答。
為他們感到不平!為他們的犧牲感到可惜啊!當時真是對法治感到深深地無奈和絕望。


推薦閱讀:

你目前為止的人生中最耀眼的時刻是什麼?
你覺得最孤獨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為什麼?
為什麼當今很多人,錢也有,工作也好,但是卻沒有幸福感呢?
有什麼和月餅有關的故事?
如果哆啦A梦长篇故事里面的各位长大后,会变得怎么样呢?

TAG:學習 | 經歷 | 工作 | 學科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