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欣賞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是否也像麥克白那樣雄心勃勃,成於野心也敗於野心?作者寫作的目地是什麼?告誡人們不要過於個人主義,野心膨脹嗎?
初涉莎士比亞戲劇,感覺自己根本抓不住重點。謹求賜教。
在不同導演的詮釋下,相同劇本所展現出來的氣質也好立意也好都會截然不同。既然題主問怎麼欣賞,我覺得第一步就是嘗試多看不同導演版本的《麥克白》。由麥克白改編的作品太多了,比較著去看,然後再耐心讀讀原著劇本。
看過我校桂迎老師排的《速寫麥克白》,其中對麥克白夫人的著力描寫我認為就很有新意,所以每個導演在麥克白身上都能表達些什麼。。。
楊軟我也排過一個片段,個人很喜歡《麥克白》,喜歡到夢想總有一天我也要排一個自己的《麥克白》。哈哈,前面幾個答主這麼打擊題主積極性真的好嗎?如果戲劇啦,經典小說啦,只在一個小圈子裡被知識精英們意會言傳,藝術不是僵死了嗎?
從麥克白里,題主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猜測,但是不自信。其實,要說讀書要有自己的看法,前提也是得有足夠深的理解吧,又不是參禪,幹嘛不了解了解別人的觀點,幫助理解呢?而且,莎士比亞戲劇、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之類的,還真的難以上手呢,結合時代背景會有畫面感啊。如果直接捏著鼻子看,就像我當初看莎士比亞的那幾本歷史劇時,都想像不出來誰是誰,最後人物全都亂掉了,後來看了電影,BBC的空王冠系列,才理解大概意思。
記得麥克白有一個中國改編版本《王德明》呢,講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軍閥,殺父弒君。日本也有一個本土版本,很經典,是黑澤明執導的,叫《蛛網巢城》。可以搜搜看啊。
我個人對這個戲劇有一個看法——在麥克白這部戲劇里,除了個人主義之外,權力對人的異化,也是個重要話題。比如凱旋歸來的麥克白被女巫預言當國王,他擔心會被老國王猜忌,這個因素被東方的改編版本強化了。在《蛛網巢城》里,麥克白夫人說服麥克白的那段話,大致意思是:女巫預言你當國王,你朋友班柯也在場,一定會偷偷告訴國王,本來你就功高震主,說不定國王早就想幹掉你了。這下你了慘了,要麼造反,要麼死。功高震主,這個問題多麼殘酷,就算是小孩都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我上初中時看的一個國產動畫《五福鼠三十六計》,以福福鼠為首的五位將軍忠心地保護老鼠王國,其中有一集"離間計"講,敵國在鼠國散布消息,說福福鼠要密謀推翻老國王,自己取而代之——然後,"慈祥的老國王陛下"就把戰功赫赫的福福鼠關進大牢——這還是動畫片,如果在現實中,估計都得掉腦袋了……我們認為麥克白弒君,罪該萬死,但是,如果麥克白是岳飛,而仁慈的老國王鄧肯變成無恥的宋高宗呢?如果麥克白是被兔死狗烹的貝利薩留,而老國王鄧肯變成了殘酷的查士丁尼呢?那麼,麥克白弒君是不是就合理了?現在麥克白先下了手,殺死了善良的老國王,所以他是反面人物,但是如果他被國王殺死呢? 麥克白那麼渴望獲得權力,是否證明他在恐懼生殺大權操之在手的君權呢?還有鄧肯的不著調的兒子們,吃喝嫖賭,又把王位像燙手山芋一樣甩給班柯的兒子,是否在濫用權力?權力是否把他們都扭曲了呢?
如果題主是大學生,可以搜一些期刊啊,學術文章,如果上班沒時間,只是消遣,可以看看豆瓣上的評論。這是我剛才搜百度文庫搜出來的一篇文章謝邀,說句文不對題的建議。初涉戲劇,應該學會更關注自己讀後的真實感覺,審美直觀。咱們都已經過了上語文課時歸納文章主題中心大意的時期了,對於人物,戲劇衝突,背後的深意應該有你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沒必要尋求他人的認同。你甚至不一定要了解莎翁的寫作目的,因為其實我們現代人也沒法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猜測,所以說:「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就是此意。這裡我並不覺得莎翁是藉此劇說教,人們對於戲劇的直觀欣賞和主題的反思是個人的事情。
初閱《麥克白》,尚且年幼,始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小說版。當時人好高騖遠,自然代入麥克白將軍的雄心壯志,待他遭遇十萬樹枝兵臨城下之時,感嘆這是梟雄一位。
第二次讀《麥克白》,看的是原版,有了些文學背景知識,並有聽教授講課。解析莎翁哥特式風格之際,感嘆命運弄人,劇中各大人物身不由己之悲。
第三次遇《麥克白》,於倫敦劇場。當時已有些人生閱歷,對歷史文化也較往日更有所聞。才開始真正地感悟莎翁在裡面蘊藏的世界觀,以及對人性的探索。加之導演對其特色詮釋,也看到了現代社會的剪影。似乎也更加明白了這戲的悲劇性——人心及社會的黑暗。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不光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歷差異,更是不同時代的自己對一副作品不同的感悟和欣賞。祝題主找到個人理解。讀了三遍,越讀越能從心體味。麥克白就一被命運捉弄的(三個女巫的預言)英雄,本質上是性格使然,野心膨脹。命運悲劇+性格悲劇造就一悲劇性英雄人物。不過,作為一妹紙,我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在麥克白夫人身上。這個女人,是丈夫弒君的幫凶,看起來「比男人還狠」,但是一個內心如此強悍的女人,最後精神出現幻覺,整日不得安息,鬱鬱而終。
實際上,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她並非那麼「壞」,甚至還有些善良的。(且看專欄文章:
麥克白夫人,慫恿丈夫弒君的強悍女人,為何精神崩潰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37531)
只用幾句對白難將人物定型,而是應該將人物放在全劇的整體中加以關照,從中可以發現人物更多的鮮為人知的內蘊。這可能也正是莎翁戲劇日久彌新的魅力所在吧。
實際上,多讀幾遍,用心去感悟,比任何答案都好使。
我覺得這類的問題都挺奇怪的,雖然這句話被說爛了,但我還是要說
用心去欣賞。
如果你真的覺得怎麼讀都沒辦法代入角色或者說理解其中情感的話,可能你目前還不太適合去看莎士比亞的作品。自由意志是不是一種慾望的惡魔,非理性因素對人的影響,階層變動帶來的巨大的心理壓力,被所謂成功毀滅的人。
麥克白是英雄式人物,莎士比亞寫麥克白不是要告誡任何人,他在塑造一個英雄。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所以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除了極富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的人性詮釋之外,其激烈戲劇衝突和高潮場景的畫面感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用達芬奇的線條和梵高的色彩達到了畢加索的極端的激情。當你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眼光來欣賞這些劇的時候,展現在眼前的是濃墨重彩的人性的全景畫卷。
一個勢利的廷臣可以認為莎士比亞是在用這部劇巴結熱衷於捕捉女巫的班科子孫詹姆斯一世;清教徒可能覺得麥克白代表了被野心吞噬的撒旦;神秘主義者覺得這個故事就是講人無法逃脫命運的掌握;倫理學家看到了為了慾望違背基本道德對人性的腐蝕;哲學家認為這部劇闡釋了選擇與必然之間的聯繫。一個偉大作家的作品必然有多重詮釋的可能性,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和重點。莎士比亞利用一個會得到掌權者首肯的故事框架展示了人的慾望、良心、階層、權利、社會關係,他不是聖人和道德家,不是要勸誡、警告、讓人悔過,他是個藝術家,只是將他所理解的人的一切以極富美感的方式呈現出來。
麥克白夫人 你真像我媽媽
推薦閱讀:
※古英文莎士比亞?
※英語要達到什麼水平才適合看莎士比亞原著?
※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出自莎翁哪部作品 ?
※《李爾王》的歷史背景…求科普?
※《麥克白》中女巫的預言「沒有一個婦人所生的人可以把麥克白傷害」,哪裡雙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