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來會人口過剩還是成為人口紅利?這會在今後造成什麼後果?


從來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會提起過明清時期的中國的人口紅利,雖然那時候中國的人口世界佔比比現在高,而且年齡結構很年輕,出生率高。


我也曾有過「不能低估印度,因為海外印裔很優秀」的觀點,

但是現在我又否定了這個看法,或者至少否定了這個邏輯。因為,菲律賓裔、孟加拉裔也很優秀。

美國亞裔,受過本科教育的比例,根據Asian Americans - Wikipedia

華裔52%,韓裔53%,日裔47%,越裔26%,泰裔87%,菲裔48%,

印裔71%,巴基斯坦裔55%,孟加拉裔50%

歐裔34%,拉美裔14%,非裔20%

所以「海外X裔」並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體現了美國的榨取。

南亞的人口社會,有什麼樣的潛質,更準的指標,是 孟加拉vs緬泰越菲vs日韓

人口大國情況複雜,直接看中等國家最准

如果說巴基斯坦跟阿富汗有普什圖問題,永無寧日,

孟加拉則是99%單一民族,出生率早在2005-2010平均就已經降到21.5‰

(同期,緬甸17.9‰,越南17.2‰,菲律賓25.9‰)

而且,如果把南亞當成一個國家,孟加拉就是「恆三角」,水熱、人口稠密。

基本上出生率降到25‰以下,就是進入「人口紅利期」了,

而這個紅利期又是有限的,因為一旦進入下跌通道,紅利期總有結束的那天。

所以,留給每個國家的時間,都不多,尤其是互相有競爭關係的國家。

目前2016的最新人均GDP($),

孟加拉1602,緬甸1269,越南2173,菲律賓2924,泰國5899,韓國27539,日本38917

印度1723,中國8113

另外2008年到現在,GDP增長幅度(按美元算),

孟加拉135%,印度85%,緬甸92%,泰國40%,越南105%,菲律賓76%,

中國144%,韓國41%,日本-2%

美國27%,德國-8%,法國-16%,英國-9%,義大利-23%,西班牙-25%,俄國-28%

墨西哥-5%


我不知道在此回答問題的各位去沒去過印度,在印度呆了半個月回到國內我第一反應就是我這輩子就算在國內四線城市呆一輩子我也不去印度一線城市!
一下飛機那股不知道哪來的濃郁惡臭,現建個廁所都比找快的基礎設施,差點把我顛散架的狗屎公路,以及有錢都沒地方花的物資緊缺,這些統統不談。

就說說印度人的效率,我真是他媽日了狗,跟當地的工人安排好工作內容以及時間以後,我們中方人員已經到了結果印方工人還不知道在哪,好不容易等他們到了現場以後,那是真熱鬧,拖家帶口,有見過大人幹活孩子打下手的嗎,他媽的出了事故誰來負責?
幹活磨磨嘰嘰出工不出力這些也不說,印度基層群眾的智商簡直讓我想暴走,就一個特別簡單的鋪線工作,介面對接只要保證a對a, b對b ,c對c就可以的,這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操作,硬是連返工帶叨叨的快一個小時才勉強不出錯。
後來我們現場一致通過讓這些人滾蛋我們從國內帶人過來,結果當地政府的人立馬過來找麻煩,必須要我們僱傭當地的工人。麻痹幹活的時候找不到人效率低下,敲詐的時候比誰都快,就這樣的國家能崛起?
呵呵!


謝邀。

我們還是通過數據來分析。

人口總量上,印度只差中國5000萬了。未來人口第一大國的交椅肯定是印度的。人口總量是產生人口紅利的基礎。

圖為人口曲線

印度人口總量大,而且印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人均預期壽命還不是特別高,這樣印度的養老負擔還不是特別重。

圖為出生時預期壽命,美國為78,中國76,印度為68。從養老金來說,印度是佔便宜了,國家負擔小於中國。

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

印度人口總量跟中國差了5000萬,但勞動力人口確比中國少了3個億。

3個億是什麼概念?

差不多趕上美國的人口總和了。

圖為勞動力人口。為何會這樣?

印度的勞動力都跑哪裡去了?

主要是印度未成年人口多。

比如印度0-14歲兒童比中國多了1.3億。

圖為0-14歲兒童。

未成年人口多,意味著印度未來的勞動力供給是充足的。

但是,勞動力有了,不代表就有勞動可勞。

印度面臨著人工智慧和自動化製造的挑戰。

同時,這些兒童的教育是個問題,等他們成年後,印度能否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也還是個問題。

如果這些兒童長大後成為大量待業青年,要是再加上邪教的教唆,比如切割睾丸,再打砸一下。那麼會成為印度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前面提了,印度未成年人數量高於中國。

印度高等教育入學率不到30%。

印度的這些兒童長大後,大量青少年也將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未來國家間的競爭靠的不單單是人口數量,而是靠的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口。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靠的是廉價的勞動力。

那麼印度能夠複製中國的道路嗎?印度的未來是人口過剩還是成為人口紅利?

有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說運氣這個因素。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機械化、自動化是遠不如今天的,更不要提人工智慧了。

前面提到,印度的勞動力人口比中國少了3個億。

然而,現在印度的就業卻是不充分的。

數據顯示,印度 15~29 歲青年失業率已高達三成。(印度技職教育扶不起,人口紅利恐成失業大軍

在未來,印度大量未成年人成為勞動力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可能是,成年就失業,現實有時候是殘酷的。

面對東南亞、非洲等國家以及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競爭,將來,等待印度的或許不是人口紅利。

印度將來怎麼發展,這考驗的是印度領導人和印度人民的智慧。


人口紅利需要有人口以外另外三個基礎,一共四個條件:

1. 人口

2. 貧富差距少

3. 集權+本分老實

4. 世界環境

我不想解釋為什麼。

印度只有1。

算了我還是解釋一下把,

人口紅利的本質是人吃人,

要有人吃,要有人願意被吃,要合法吃,還要不被人搶,缺一不可。

至於其他的什麼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民主國家什麼的我就不說了,都是犯忌諱的。


另外,根據旅美的同學們的反饋看來,印度是個比中國更能生產奮鬥逼的國家,

還人口紅利……統統是工賊,不做社會的蛀蟲就蠻好了,哪來的紅利。


最後,大家的腳才是誠實的,嘴都是假的。

中國崩潰了多少年了?結果呢?

南非曼德拉多屌啊,和平,民主,公平,自由,平等,結果呢?

印度現在嘛……


印度的人口,不會帶來人口紅利,只會成為它的累贅。

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說,印度都沒有參加大國競爭的資格。鑒於它現在的人口體量,很多人認為,印度的未來肯定會崛起。那麼分析印度,就只有看它的潛力了。因為它現在的狀況,沒什麼可分析的地方,亮點都沒幾個。

龍象之爭,是美國華裔經濟學家黃亞生提出來的。這個人,跟章家敦一樣,都是拿著美國政府的錢,為美國政府提出來的政治課題做研究。龍象之爭,和中國崩潰論,都是這種政治學術的產物。他的研究經費,來自麥克阿瑟基金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落後,是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的政治不正確。即便印度不能追上來,也要大力的宣傳,在未來印度一定會崛起。就如同,即便中國經濟不崩潰,也一定要渲染中國經濟未來一定要崩潰。這種政治正確的燈塔國御用學術,除了文宣效應,對經濟本身幾乎沒什麼現實影響力。完全是不用腦袋看問題的屁股決定論。

對於這種屁股決定論的東西,龍象之爭,不值得人去用腦袋分析。直接用屁股對著他們就行了。印度經濟的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並不是外因可以改變。不要說它現在屁股坐在美國懷裡,就是它屁股坐在雅利安人諸神的懷裡,它也一樣的發展不好經濟。

現在莫迪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印度製造。從戰略上看,印度製造這個理念,它是逆歷史周期的。因為全球工業化的進程,已經升級到了後工業化階段。製造業的紅利期,已經關閉。印度這時候列印度製造牌,無疑是大家都趕集回來午飯都吃完了,印度才想著說,我要起床了。

大歷史周期上,工業化階段已結束,全球經濟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小的方面講,目前的世界經濟正在步入收縮,在這個收縮周期中,全球經濟主要表現為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這個周期,可能會長達10年以上。在這個節骨眼上,印度製造,根本就不具備競爭力,一群餓狼盯著僧多粥少的需求市場撕咬,印度這時候想加入競爭,是不自量力。

製造業歷史窗口關閉,意味著,印度巨量的人口規模,不僅不能為它的經濟帶來紅利效應,反而是一種負擔和包袱。在後工業化時代,製造業型的人口多,不是優勢,而是短板。後工業化時代,需要的是大量經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口,因為在後工業化時代,智力才是生產要素,而不是體力。而印度呢,他們的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

不僅製造業的歷史窗口對印度關閉了,後工業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歷史窗口,也不會對它開啟。最近互聯網界有一股歪風邪氣,鼓吹印度風口論,說白了不過就是一樁生意,給中國手機廠商,到印度傾銷廉價手機的輿論造勢。

互聯網經濟,說到底還是要有實體經濟的支撐。不可能在實體經濟落後的環境中,二產三產都沒有,就直接發展第四產業。就跟造樓一樣,不可能一樓二樓三樓都不蓋,直接就蓋一層四樓。

如果生意真這麼好做,花1000億美元,免費給非洲人每人發一部廉價的智能手機,給他們連上網。這樣一下子有了十億用戶,相當於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然後包裝成公司上市,估值2000億美元,凈賺1000億美元,這麼好的生意,為什麼沒人做?印度風口論,道理也是如此。

印度的未來,比較暗淡,製造業的歷史窗口已對他們關閉。後工業化的歷史窗口,也不對他們開啟。在一波輿論造勢中,又淪為了中國廉價手機的傾銷目的地。印度的製造業大國夢,和印度的互聯網大國夢,都因為一團像爛泥一樣的經濟基礎而變得虛無縹緲。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印度,世界文明的貧民窟


印度青年人口比例大,是好事。
但教育不足怎麼辦?

人工再廉價,能比得過指數下降的機器嗎?

一個教育不足的人的勞動能力是有限的,機器對其的替代早晚會完全取代。

淘汰機械可以替代的勞動,
然後新產生的就業崗位也不屬於他們。

印度、非洲、中東,還有相當一部分的70後80後中國人,都有灰暗的明天!


同意樓上2>3>1的見解。
腦洞一下:以前幾乎各國讚美曼德拉,但是南非殘了。現在很多都讚美印度了…………所以嘛,別人罵自己越起勁,自己越要哈哈悶聲發大財


印度如果能成功,就說明什麼革命,內戰,土改之類的行為,都是沒用的。只要把少數精英送去西方然後當上CEO,然後在中國開分公司就可以實現現代化了。資本家僱傭一個人,這個人賺十塊錢,資本家起碼要賺二十塊錢。想靠做世界辦公室完成資本積累,是絕對沒可能的。你積累一塊錢,投資人要積累幾塊錢,差距只會越來越遠。

而少數的國際化精英並不能真正帶領一個國家實現全面的現代化。一方面本國的現代化,是違背這些人根本利益的。國際化精英的本領,需要在國際化的環境下發揮。如果以後中國大部分的GDP都來自內地生產內地消費,你覺得香港會高興嗎?如果最受重視的藝術家學者都是中國高校出來的,你覺得海龜會高興嗎?第二印度這些精英早就崛起了幾十年了,他們只是因為本國嚴重不靠譜,紛紛移民到西方,變成了英美僑民罷了。相反中國精英因為語言文化意識形態和西方具有很大的矛盾,高水平的回國的非常多。


想像一下,上海北京一級的城市還有40%的人(孟買的數字是400多萬人,相當於半個索馬利亞)還住在貧民窟里,1000多人一個廁所,人均居住面積2平方米,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這樣的城市拿來和上海比,印吹的良心不會痛嗎?就算上海有閔行村村立男子技校這種浙北農校,也比貧民窟強吧?

中國的「人口紅利」能發揮出來,關鍵在於共產黨領導的掃盲和土地改革重塑了中國的下層結構,使得中央政府的動員力第一次深入到基層,解決了民國時代對基層控制力的孱弱。同時,對教育的推廣使得勞動力質量也在不斷優化。這些,印度有嗎?做不到這些,那幾億人口就不是動力,而是包袱。(當然了,印度用不把一部分人當人的做法,成功阻止了情況的繼續惡化)

最後,用張維為對印度的評價做個總結吧。
「(一)還沒有發現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通過普選而實現現代化;
(二)還沒有發現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軟政府」而實現現代化;
(三)還沒有發現一個大、中型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跳過製造業而通過直接發展服務業來實現現代化。」


明顯是人口過剩!

還人口福利,那是騙小孩子的!

人口從來不是紅利,人才才是紅利!

聯合國報告: 印度文盲人口世界最多 中國20年來減少1.3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年人文盲人口達2.87億,佔全球文盲人口的37%。發展中國家四分之一的人口無法閱讀完整的句子。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的表現突出,過去20年,成年人文盲減少了1.3億(即下降了70%)

很明顯我就問問印度這2.87億人口怎麼解決?

這些人口明顯不能參與工業生產,更別說其他的了!

當個普通工人都很難

因為這些人看東西連完整的最簡單的一句話都不會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為4.08%,下降2.64個百分點。

即使這樣,我們還經常被批評!(也有原因是教育投入經費太少)

比如說高中的農村錄取率不足一半

中國

2016年中國人力資本指數發布 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

我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人力總量巨大質量偏低

1985-2014年間,全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從32歲上升到了36歲,平均受教育年限從6.38年上升到了10.05年,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從14%上升到了36%,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從2%上升到了16%。

詳解十三五: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至10.8年

但即使這樣,我國依舊教育薄弱

長期投資不足!

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在教育裡面!

印度就呵呵了!

聯合國報告:印度教育落後50年 - 三泰虎

印度

印度的教育現狀如何? - 印度之窗 - 印度中文網站門戶!發現不可思議的印度!關注中國印度,直播印度資訊!網上中印經濟文化交流百科全書!

印度憲法規定的教育權:兒童6-14周歲的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
但2010年印度人均接受教育年限為4.4年,中國7.5年。同時中國的女性識字率是99%,印度不足一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數據,6-14周歲兒童的入學率為85%,但實際的高小(小學的四年級和五年級)入學率不足60%,所以輟學率之高,令人驚訝。
2009年,在全印度範圍內,共有274731小學,超過2億的適齡兒童;簡單數學題。
平均說來,一個老師得教70個學生。同時,基礎設施的落後十分嚴重,公立學校學生缺少文具,教室簡陋是常見的問題。

足夠明顯了,印度2010年平均教育年限不過4.4年,這裡面存在25%以上文盲(現在情況不知道)

不是人口過剩是什麼?

這些人很明顯不會給印度國力帶來一分錢好處,還要大量消耗國家國力

因為這些文盲不能當工人!

連最簡單工人不能當!

只能種田,但他們需要消耗一定工業品,在少也會消耗,如電

或者他們只能最最簡單服務性工作!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不僅僅需要考完維穩他們

而且因為他們的失業,或者沒有工作

往往犯罪率會大幅度增加

國家還得加大警察投入

還得遇到一定災害幫他們度過災害!

相反他們生產那點糧食,其實一些機器完全都可以做

美國家庭農場種地1萬畝,到底能掙多少錢? - 土流網

美國農民一個人可以種上萬畝田!

而有人想到中國,為什麼中國不這樣做,

真不是中國目前沒有這些科技,

或者缺少資本這樣做

但請問一下,農村6億人口就業怎麼解決?

怎麼解決

目前僅僅大學生就業,中國就頭大了!每天幾百萬大學生就業!

學校把這當成最最重要的任務去完成?

一下增加幾億就業,根本不可能!

回到印度

1人口過剩,反而影響國家國力,文盲也要消耗一定工業品

2教育減少,犯罪率會增加

3嚴重國家負擔,國家最少要保證這些文盲艱難活下去

而這會導致,國家財政的投入;但政府從他們身上收到的稅會很少!

4國家缺乏人才

5勞動率很低

從來沒有人說人口是紅利

人才才是紅利

許多人說中國改革開放是因為人口紅利,80年代,90年代大量年輕人

其實要知道中國改革開放之前,花費多長時間投入教育的

鄉村可都要小學!

這樣才慢慢讓這些人最起碼有小學文化,

一般初中,高中文化

才可能進入工廠打工

否則這些人口就是負擔


瞟到一個答主說你們唱衰的人都錯了,因為你們肯定不如國際資本聰明。我覺得08金融危機之後跳樓的美國人,在金融危機之前也是這麼想的。國際資本和莫迪居然也成了論據了?難道此人是搞兩個凡是的文革餘孽?

莫迪是個蠢貨,他的廢鈔運動證明他連經濟學本科水平都沒有,而且估計還沒詢問智囊意見,拍腦袋就上搞形象工程,政治水平和素養跟我國的縣級三拍幹部一樣。莫迪是個蠢貨很合理不要詫異,民主選票遊戲一般很難選出真人才,因為競選活動更看重的是耍嘴皮的能力。

人口不等於人口紅利

工業社會的人口想要成為紅利而不是累贅,要求更高,需要有足夠豐富的物資和教育衛生支持。總的來說,人口創造的價值,要明顯大於其消耗的資源,才能叫人口紅利,反之就是人口累贅。農業社會要達到人口紅利比較簡單,文盲都沒問題,只要有手就能下地幹活。印度的人口紅利,僅適合農業社會環境,莫迪把這叫人口紅利,說明莫迪分不清什麼是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很正常,印度沒進入過工業社會,並且還不虛心,愛吹牛,眼高手低,經典印度人的習氣。說真的印度人的很多毛病,都是因為沒有外族入侵屠殺過,沒有體會過世界叢林法則的黑暗,導致的傻樂的習氣,印度的歷史太平順了。

南美國家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此為印度的最好結局)

印度現在連中等收入還沒沾邊呢就翹腳狂妄自大了,其實人口素質太低,導致的後果就是無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南美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國家發展過度依賴外資和人口素質低。

因為過度依賴外資,外資只會在血汗工廠階段使勁剝削南美人,而不會投入教育讓他們變成高級技工,這段期間南美都是高速發展的,直到中等收入,血汗工廠人工太貴了,外資全撤了,南美人一沒留下資本積累,二沒留下高素質人才,怎麼可能繼續往更高收入發展?

那麼印度的制度問題導致,現在外資投的歡,是因為印度勞動力便宜,但印度的買辦風氣和種姓制度,使得印度根本不可能在低種姓人身上投資教育,也不會注意資本積累。屆時最多發展到中等收入,印度失去血汗工廠價值,外資全撤,他就攤在那裡了。

重要的是,印度真的能發展到中等收入嗎?很可能不能

因為血汗工廠並沒有離開中國,他們現在都在機器人自動化工廠里呢。機器人科技最先取代的就是印度人口的這種低級勞動。

印度人的人口紅利,能否乾的過中國的機器人紅利?未必。


我們來看一個關鍵性的事情。

印度的外貿一直是逆差的,而且逆差越來越大:

https://d3fy651gv2fhd3.cloudfront.net/charts/india-balance-of-trade.png?s=inmtbaldv=201705212325vd1=19170101d2=20171231

再看中國,中國從90年開始,貿易基本順差,而且順差越來越大,唯有93年是例外。

所謂人口紅利對於國家發展來講,只有在對外出口方面才有意義。因為你勞動力便宜,出口商品有價格優勢,有競爭力。否則就這些人只是貧困人口,沒有消費力,只會在大街上拉大便,對於發展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所謂東亞奇蹟,從日本到四小龍到中國,現在到越南,都是靠廉價勞動力發展出口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

但是現在印度在通過出口拉動經濟發展方面顯然不行,還不如越南。

現在外資大量湧入印度,而印度卻是巨額貿易逆差,將來肯定會發生97年東亞金融危機那樣的事情。

當年金融危機從泰國開始,原因就是在危機發生前,80年代開始,泰國經濟發展很快,被認為有可能成為第五條小龍,泰國因此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到了90年代,泰國經濟出現問題,增速減緩,外資撤出,給泰銖貶值帶來壓力,於是國際的投機商看準機會,做空泰銖,引發金融危機。

應該說目前中國也面臨同樣問題,但是由於中國經濟實力雄厚,有巨額的外匯存底,而且對外貿易是健康的,每年都有高額的順差,所以不會有危機。

但是將來印度就難說了。如果依然連年的逆差,那麼發生金融危機恐怕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去那裡投資的人要小心。


印度現在已有13.3億人口,幾年內就將超過中國。上圖還是保守了。

看印度人口問題,你看看中國就行。很多人說中國人口拐點,勞動力拐點,其實不管怎麼拐,中國勞動力數量還是超過9億人。

9億人什麼概念?美國總人口的3倍,日本8倍,德國韓國的十幾倍。9億人意味著不管遇到什麼產業,只要能做的,能吸納勞動力人口,都像蝗蟲一樣的衝進去

這幾十年只要中國近10億勞動力衝進去的產業,其他國家都不會太好過。尤其是低端製造業,現在還有向高端研發擴張的趨勢。有人說華為的技術就是靠中國低薪研發人員堆出來的,其實有一定道理。

中國每年畢業大學生700多萬,你看哪年不是史上最難就業季?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多萬,每年保7、保6,保的就是這1000多萬人口的就業。現在煤炭鋼鐵製造業下滑,幾百萬工人下崗,這個問題還會越來越突出。

連續幾十年10%左右增長率,對中國而言就業都是很大問題。對印度那就更是問題了。最近那裡1億8000萬人大罷工,對此我分析了在印度發展製造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土地問題。私人土地所有,神聖不可侵犯,實際上阻礙了集中利用從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張五常說過,牽涉到徵用或收購土地,又或者牽涉到地役權,私人往往難於處理,政府主導的交易費用更低。

第二,電力問題。印度電力供應不足,農村很多地方沒有通電,全國大面積停電。停電,這對於以電力作為機器設備運轉動力的製造業而言不可接受。

第三,交通問題。印度高速路里程是中國300多分之一。印度鐵路大多是100多年歷史,設備陳舊。更為方便的空運、鐵路、公路、海運交通對製造業必不可少,不便的交通意味著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

第四,工人和工會問題。工會組織全國性的罷工,這對中國聞所未聞,在印度不是新聞。乍一看,儼然馬克思說的鬥爭高潮來了。

製造業對吸納底層人口就業是很重要的。你不需要很高文化,也可以到工地上打工,到富士康工作。而由於基礎設施和制度的局限,印度的製造業發展很成問題。

當然印度經濟還是有一些好的跡象,如勞動力人口年輕,近年莫迪上台政策得力,某些邦如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可圈可點。具體是走向復興還是深淵,我是靜靜,靜靜看著。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目前及可見的將來,印度不會有人口紅利。

因為印度現在只有一億人,外加十二億隻"兩腳獸"。


2016年,外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是460多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8%。2017年可能會達到600億美元。2005/06年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候也就這麼個水準。

外商包括很多中國投資現在真金白銀地往印度灌不是看好印度的潛力難道是因為咖喱好吃?


好像 @肥肥貓 也點贊了,感覺非常榮幸~

----

接觸過很多印度人,我想說千萬不要低估印度這個民族。

印度人的智商在我看來是方差非常大的,其中聰明人的智商和智慧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頂尖的。無論是寫代碼、做金融還是搞管理,印度人都可以做到最頂尖。

現在在美國無數的大企業中,都有印度人做到了管理的崗位。而且印度人異常抱團,一個部門的領導只要是印度人,他就會想進辦法讓自己底下全部變成印度人。

另外,印度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來事兒。50分的作品往往可以說到100分,做起presentation來自信而瀟洒,很有說服力。

聰明,抱團,會來事,這三點結合在一起是非常可怕的。

說回印度這個國家。固然由於種姓制度和歷史原因,印度現在國內的基建就是一團糟,而且印度人習慣了放嘴炮,因而實操層面的產品有時候並不一定好。但是印度人只要由其中0.1%的精英,帶領剩下99.9%的普通人前進,那麼他們爆發出來的能量將會非常大。

而資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而這兩年美國和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在投資印度。企業的嗅覺一向是最靈敏的,資金都是聚集在發展最快、回報最高的地方。

我想中國面對印度還是要有一定的緊迫感;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想想美國有多少中產階級的工作被中國的更為便宜的勞動力所取代?那麼,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工作,也漸漸被印度人所取代?Made in China,會不會被Made in India所取代?

所以我們都需要有一些危機意識,同時也要在工作學習中多向印度人學習。

---

其實印度人在既有的成熟的框架之內,比如美國這樣的社會中,混的非常開。前面說到的三個特性:聰明,抱團,會來事,會讓他們左右逢源。

這部分人算是比較精英的印度人。而其他大多數的普通印度人,其實最大的特點是:肯吃苦,能忍耐,對上級、權威十分服從。只要精英指引的方向是正確的,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印度人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在這個世界上,人口爆炸的同時,教育質量和受教育比例一起爆炸的奇蹟只發生過一次,就是在建國之後的中國。

勞動力也分三六九等的,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主要勞動力人口雖然經過了文革洗禮,但好歹好歹,紅寶書你是看得懂的吧?只要識字,會拼音,學點技能,很容易培訓成一個合格工人的,說句不好聽的,老一輩的那種服從領導,說啥幹啥的精神也正是企業所需要的。

再看看人口也爆炸的印度和正在爆炸的非洲,哎,慘不忍睹~


不會,印度崛起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今後很有可能不得翻身。相反,這個將社會主義寫進基本法的共和國將會出現中國幾千年以前才會出現的悲慘現象。

印度崛起錯過時機的根本原因,就是未被徹底破除的種姓制度和落後生產力下的片面民主的阻礙,前者導致了低種姓人才長期不能轉化為合格勞動力,這個群體中的「人口」始終不能轉化為「人才」。正是處於這一點,印度的教育體系始終不能成形,國際資本在轉移產能的時候,面對一個教育體系完備,重工業齊全,可以省下上億人口的技術培訓成本的中國,和遍地文盲,對工業化概念一無所知,教育工人要從零開始的印度,用腳趾頭想就知道應該選擇哪一個國家會讓自己的資本回報率達到最大化。

(1)政經體制互相打架與生產力無法釋放

另外,英國人留下的政治體制也是非常蛋疼的,英式議會政治體制是在英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才得以長期穩固,適合英國,卻未必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印度。而這一套議會體制是適應於英國奉行的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下才能玩得轉。而印度在建國早期照搬蘇聯那一套五年計劃,實行過計劃經濟,甚至將社會主義寫進國家根本大法,自然導致了印度政府在推進工業化政策的時候水土不服。試想下,推進工業化計劃,需要將農業土地轉化為工業用地,勢必會影響到一批自耕農和大地主的土地利益,而印度廣大的農民是其選舉的大票倉,敢這樣干,輕則被選舉趕下台,重則是英迪拉甘地的下場,被僧侶 地主的利益集團暗殺。

(2)以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旁觀者的身份面對第四次產業革命

這樣,印度在錯過了整個20世紀的發展的窘境下迎來了21世紀,然而不同於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趕上了第三次產業革命轉移的末班車,進入21世紀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技術紅利已經被中國,各西方列強,以及亞洲四小龍瓜分殆盡,產出已經大大超出於當前需求,進而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印度完全淪為了此輪產業革命的旁觀者,再加上各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人工智慧,生產全自動化,美其名曰工業4.0,而印度龐大的人口與工業4.0的遠景格格不入,何況印度的人口始終未能被培養成真正的人才,也就是說印度連補人才短缺的課都沒有完成,需要培養的符合第三次產業革命的人才就已經過時了。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的覺醒都已經是算晚了。

(3)面臨印度特色的封建生產關係「興亡周期律」的共和國

印度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坐擁熱帶地區少有的大片的良田,因此和中國一樣,在以往的年代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封建生產關係。即便英國人殖民,獨立後照搬蘇聯的經濟體制與英國的政治體制也沒有打破既有的生產關係。

也就是說,遲遲沒有進行現代化的資本主義改造,也就代表著印度沒有突破封建社會的「興亡周期律」的怪圈,這樣一來,自耕農稍微有一點個人經濟原因或天災就要倒賣土地給地主,這就是所謂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導致社會財富的富集,大部分自耕農淪為失地農民,最後失地農民被逼上梁山,政權被推翻,國家進入戰亂時期。

不同於以往中國的興亡周期律只存在於漢地十八省,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出現興亡周期律現象,很有可能是帶來的是各少數民族的分離運動,孟加拉人 泰米爾人 古吉拉特人 阿薩姆人成為印度的一部分本身是英國人強扭的瓜合併產物,印度中央政府被推翻,中央號召力下降,這些少數民族自然會選擇分家單幹,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去。這樣,有別於中國興亡周期律在新王朝否極泰來的U型曲線,印度的興亡周期律只會存在這一次,然後因為國家四分五裂而一蹶不振,也就是L型曲線。

這樣一來,只有在第四次產業革命後,尤其是能源革命之後(可能是核聚變),發達國家最大容納人口從15億倍增之後,通過外部強權先進產品出成果後才能拯救印度了。然而核聚變成為可靠的能源需要近一百年,印度就自求多福吧。


人口紅利很多時候是從國家層面看問題,而不是從個人層面看問題。
對於國家而言,在生產力OK的情況下,人口越多,總的GDP越高,國力越強
但是對於個人就不一定了


以前看到諸如」中國是發達國家粉碎機「,」中國能把高端做成低端「,感覺有點驕傲。後來一細想,其實是悲哀,一個高利行業,我們加入進去後就變成中低利潤,然後很可能就提供中低端崗位。當年台灣光靠給歐美代工,做山寨貨物短短二十多年就富裕的錢淹腳目。而大陸呢,改革開放三四十年了,做到現在已經有高端高鐵核電,有華為有BAT,人均還是這麼低,低端工廠還是遍地?你知道為啥嗎? 人口多,富裕速度就大大延緩了。台灣給歐美代工,訂單多到生產嚴重不足,所以單價不會低,生意大把,勞動力緊俏,薪資大漲大陸呢?工廠遍地,同樣一種產品,由於人口多,工廠就多,同質化嚴重,削價競爭,單價低,工資一直難以漲上去。這就是區別。

事實上,目前全球勞動力失業問題是普遍的,韓國產業升級算比較成功的了,可是還是有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歐洲更是出現大批年輕人需要被政府拿人民的稅金社保金養的狀況,很多發展中國家工作崗位不足,導致黑社會遍地,而烏克蘭中東很多國家乾脆就是革命。

很多人擔心養老問題。但是年輕人多就一定能解決養老金問題嗎?大家看看我們社會有多少人繳納養老金呢?去年還是前年統計數據說中國只有3千萬人繳稅。年輕人太多,社會工資不高,年輕人沒有錢繳稅或者僅僅繳納少量的稅,有什麼用呢? 如果工資高,一個繳養老金的年輕人都比幾十個不繳或者繳少量養老金的加起來還強。所以關鍵是就業質量,而不是就業人數。

其實現在中國要養活二三十億人,糧食或許都不是問題。但是很多人沒有考慮環境壓力。農業也會污染環境的。而為提供就業崗位中國需要開設大批工廠,這樣避免污染環境也是大問題。很多人痛恨勞動密集型企業,說是壓榨底層人民,痛恨污染企業,可問題是沒有這些,到哪裡去弄就業崗位?這些小企業對中國經濟和稅收在2015年的今天作用不是很大了,如果不是因為就業問題,國家現在也巴不得這些企業趕快消失呢。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能吃飽飯就叫OK,當代人需要的是生活質量!

當然,人口多好處也有,如果不是我國人口多勞動力多,很多工廠也不會轉移到中國來,我們的很多產業也不會發展這麼快。人口多,市場大對於扶植產業,對於國際話語權還是作用很大的。但是過尤不及,我感覺5-10億人口其實就還不錯,既可以扶植產業,有大的內部市場,又人口不過於太多,讓民眾競爭壓力太大。老實講,現在很多公司都很傲驕,35歲以下要求的遍地,如果不是勞動力過多,他們也不會這麼屌。

生產力過剩的年代,勞動力不足就是偽命題。很多人說多生孩子,為消費。其實你生一個孩子,提供一個消費人口,同時也要求社會要提供1個就業崗位以及相應的福利。能利用外需才是最好的,不需要提供就業崗位和福利。韓國就很好的搭乘了中國大外需的快車,而我們,由於人口過多,唉,都難找到大的外需助力。

回到印度這個國家,老實講,他們的人口即便在國家層面上考慮也是負擔了,文盲和教育程度低的遍地,就業機會不足,這些人即便是年輕時都是國家負擔,等老了之後,我都無法想像印度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全面放開二胎?
因為「計劃生育」死亡的嬰兒大概有多少?
中國在放開二胎後重男輕女的情況會嚴重嗎?因為房價等問題以後會不會出現重女輕男的情況?
1960年代中國生育高峰的原因是什麼?
老齡化是不是個偽命題?

TAG:印度 | 人口 | 經濟學 | 計劃生育 | 人口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