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如何更高效的打包?

怎麼樣打包最節省空間且最方便?


物品在背包中的放置順序可參照此圖。

· 將最輕的衣物、睡袋放在背包最底下(睡袋倉),然後放入爐具、套鍋、帳篷等重物。
· 食物最好攜帶粉狀、顆粒狀食品(比如土豆泥、炒飯等),將包裝袋拆掉,放在套鍋中。
(如果帶的是自己做的食物,不要用塑料袋或者保鮮袋來包裝。可以淘寶買一些自封袋,比起保鮮袋來更方便而且更節省空間。)
· 行進過程中常用的硬殼、雨衣放在背包外側的網袋中。
· 行進過程中需要經常取放的物品(比如頭燈、手電筒、充電寶、藥品、紙巾、電池等)放在頭包、腰包、側包中。背包里最佔地方的是空氣,高效打包的關鍵就是儘可能的將這些空氣壓縮掉。
在這裡講幾個小經驗,
1、善用壓縮袋這個打包神器。

將不常用的衣物(貼身層、保暖層)用壓縮袋壓緊、壓實,與睡袋一起放在睡袋倉。
(不要怕把衣物、睡袋壓壞,儘可能的用你身體的重量將壓縮袋的體積降到最低。)
2、不帶非必需品。
有硬殼的話就不要帶雨衣;如果頭包可拆卸的話,就不要帶充氣枕頭。
3、功能相同的物品,儘可能帶細長扁的。
以充電寶舉例,在打包效率上,後者優於前者。

4、不要帶礦泉水、保溫杯、水壺,儘可能使用水袋。
水袋的壓縮性遠遠高於礦泉水、保溫杯,而且部分背包有外置水袋倉(比如魔爪44,我經常把水袋放在背負與包體之間的位置),打包效率更高。
5、善用外掛點。
如果不是叢林穿越,用外掛的方式攜帶防潮墊、帳篷這些體積較大又無法被壓縮的物品。
6、休閑線就不要帶氣罐了,掰兩根樹枝燒就行了。
7、不是腐敗線的話,吃的就帶點土豆泥、炒飯什麼的就行了。不佔地方而且吃起來還方便。
8、腐敗線的話,把大坨的食品(比如肉、蔬菜、罐頭)切成小塊。將其他物品都打包完之後,最後放入。


請記住這一段打包要訣:

  • 重物靠背, 輕物離背;常用放上,少用放下。
  • 減少外掛,只掛冰鎬,登山杖,泡沫墊。
  • 睡袋收納先排氣,帳篷收納要分開,鍋中空間要利用。
  • 氣墊不外掛,食品可封裝,巧用睡袋倉。

接下來,作為一個旨在傳播和發展登山運動的組織,雪線之上為您奉獻一篇專業全面的關於戶外如何打包的文章,本文同樣刊於公眾號:雪線之上。

每一次出行前,你該如何打包?

山就在那裡,卻要打好包才能抵達。圖片來源:Yoann Jeze

背包,對每個戶外人來講,它就是家,一個完全能夠提供「衣、食、住、行」的家。類似於裝修房子,打包同樣需要美觀、科學、實用。

面對大大小小的物品,如何裝進一個背包,如何合理安排各物品的放置,這像是一門藝術。

背包經不經得住考驗,既在於背包的質量,也在於打包的質量。一些背包即使有再好的設計,不按照科學打包,一樣背起來難受。

外掛太多,不得不用防水罩兜住,走起來可能搖搖晃晃,難言舒適。圖片來源:Daniele Zanni

打包是一種實用的戶外技能。首先,打好的背包飽滿勻稱,如同一個人軟綿綿與挺直腰桿的兩種精神狀態,好看的背包會給人一種愉悅感。

背包的舒適感加上優美的環境,心情必然是舒暢快樂的。圖片來源:Pietro Mascolo

其次,物品被收納進背包更加容易攜帶,並且不會被旅途中的灌木、樹枝等鉤掛,起到了便利、保護的作用。

有效利用包內空間,應對複雜的徒步環境,減少行走時的鉤鉤掛掛。圖片來源:tourinews.es

背包徒步很快樂,但是如果你的包裝得很糟糕,樂趣也會大大減少,要正確打包,需要了解一些簡單的原則,這些原則能讓裝包變成一件趣味與技能並存的事。

打包的基本原則

打包的基本原則就是按照「輕重緩急」把物品正確放置。「 輕重」是依照物品的重量打包,「緩急」是看物品使用的頻繁程度。

左圖為差的打包,物品雜亂無序。右圖為好的打包,物品分「輕重緩急」。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重物靠背, 輕物離背——重物放在中部貼背位置,這樣背負者在行進過程中,整體重心穩定地落在腰上,才能挺直腰板。但是有堅硬稜角的物品要遠離背部,避免造成不適。

輕的羽絨服,睡袋等遠離背部,同樣是為了使重心提高,並在放包時能起到緩衝、保護的效果。

最重的物品靠背放置,次重物品和輕物品作用是緩衝支撐重物,保障重心穩定。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常用放上,少用放下——在途中常用的物置於上方,便於拿取。將到了營地才會用到的物品置於下方。

路餐,備用衣物等常用物品放在了背包最上方。到了營地才會用到的帳篷,烹飪器材,睡袋等就可以放在包的中下部。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正確打包,前提是記住「輕重緩急」的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你需要把自己大大小小的裝備分區域進行放置。

裝備的放置

將不同裝備分區域放置,其目的是保持行走時的平衡,同時拿取方便。

底部區域放置——背包底部適合龐大的、直到營地才需要的裝備和物品,比如睡袋、羽絨服等。柔軟的底部,在放下背包時也可產生緩衝。

睡袋放在最底下,可以起到緩衝作用。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核心區域放置——背包中心區域適合沉重的,在途中幾乎不需要的物品。比如營地食物、鍋和爐具,帳桿等。不過要注意背包左右的平衡,不能一邊重一邊輕。

沉重的,路上少用的物品放在中部。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頂部區域放置——頂部區域適合可能在路上使用的必需品。例如:路餐、雨衣等。把內外帳疊放頂部區域也可以起到部分防水作用。

將帳篷、衣服放在最上面,因為到了營地要先換衣服,然後搭帳篷。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附件口袋放置——路上必需品、緊急用品都可以放在附件口袋中。水壺放在側袋,最頻繁的電子產品放在腰包中,附件口袋既能防止物品丟失,又能方便尋找。

附加口袋利用起來,可以方便你的徒步過程。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物品放置遵照輕重緩急,當你把背包內部空間塞得滿滿當當時,如果還不夠裝。此時可以考慮外掛物品,不過,並不是所有物品都可以外掛。

外掛與否

如果外掛不是必須的,則盡量不外掛。當穿越密林時,外掛物品容易被掛住,造成背負者重心失衡,也容易造成物品的刮壞和丟失。

外掛放置一些不會被刮壞的東西。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外掛物品依照背包設計進行分布,背包後背,側面和底部都有外掛點。後背外掛點一般用於冰鎬,登山杖的外掛;側面和底部可以用於掛泡沫墊。

背部掛點——冰鎬,登山杖都可以利用背部掛點外掛。

背部的掛環用於冰鎬或者登山杖攜帶。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利用掛環掛冰鎬。截圖來自Inditramp發布的視頻《How to Attach an Ice Axe to a Backpack》

側面,底部掛點——側面和底部的掛點都可以用於泡沫墊外掛。

側面和底部的掛點都可用於泡沫墊。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外掛攜帶泡沫墊。截圖來自Eastern Mountain Sports發布的視頻《How to Pack a Backpack:Eastern Mountain Sports》

按照「輕重緩急」裝包,分區域放置裝備,合理的進行外掛,當做到這些後,背包出行基本已經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你想讓物品裝填緊緻,充分利用背包空間,且不會隨意晃動,可以了解一些裝備收納的技巧。

裝備收納技巧

簡單來說,收納的原則是:儘可能地縮小體積,充分利用背包空間。

睡袋的收納方法——將睡袋對摺2~3次,慢慢按壓擠出裡面的空氣。然後將睡袋翻轉,從底部(腳那一端)開始塞入壓縮袋,會很容易排出空氣。

睡袋的收納最重要的是排氣,才能讓睡袋體積儘可能小。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捲起後,通過伸縮束帶壓縮睡袋,塞入收納袋或者防水壓縮袋中。

睡袋可以收成一小團。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帳篷的收納方法——帳篷收納如果整個放入包中,很容易佔據空間,壓縮性也下降。帳篷收納分解最好:將內外帳摺疊放在包中,可以很容易壓縮。將地釘和帳桿豎著插入包中,利用包中縫隙空間。

內外帳放在上部可以起到部分防水作用。帳桿,地釘豎直插入,既保證充分利用空間,又便於合理地分配重心。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烹飪器材收納方法——鍋具很占空間,所以應該儘可能的利用其內部空間。將爐頭放在鍋中,周圍填裝上紙巾等柔軟的材料,這樣有助於保護爐頭。如果空間允許,將餐具、小料、裝入鍋中;如氣罐大小合適,亦可放於鍋中。

層層疊疊,充分利用鍋內空間。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睡墊的收納方法——如果想盡量多地利用內部空間,可以將泡沫墊捲起直接放入包中,擴成緊貼背包的圓筒狀,再將需要裝的物品依次放入其中。

對於追求美觀者,此法可使背包外觀均勻、挺拔,而且有助於防止物品的碰撞、擠壓。但相對而言,背包的容積減少了。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充氣墊不建議外掛,一旦稍有鉤掛,就可能造成漏氣。可以捲成長條塞入包中。

氣墊放氣後捲起來,豎直插入包中。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食物密封袋——將食物分散後放在密封袋中也是節約空間的做法,可以將食物原包裝去除,裝在食品密封袋中。這樣不僅節約空間,也可以計算搭配每一餐的分量。

利用食品密封袋可以進一步節約空間。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使用睡袋倉——在很多背包的設計中,睡袋倉都有一塊擋板。你可以選擇放下擋板,或者連接擋板。如果你想在途中休息時曬睡袋,不妨將睡袋倉擋板連接起來,這樣可以隨時利用陽光。

睡袋倉的運用可以隨時取曬睡袋。版權所有:雪線之上

寫在最後

身體再好,也抵不住背包晃動的疲勞;背包再好,也抵消不了重心失衡的尷尬。總的來說,打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重物靠背, 輕物離背;常用放上,少用放下。
  • 減少外掛,只掛冰鎬,登山杖,泡沫墊。
  • 睡袋收納先排氣,帳篷收納要分開,鍋中空間要利用。
  • 氣墊不外掛,食品可封裝,巧用睡袋倉。

科學、合理的打包,讓背包不在成為路途中負擔。背包遠行,才能輕鬆快樂。

合理打包,輕鬆遠行。圖片來源:Brandon P

(全文完)

原創文章,文字圖片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的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睡袋,帳篷,厚羽絨服塞睡袋倉。爐具,晚餐/早餐放最下層。中層是安全帶、扁帶、快掛這些技術裝備。 上層是能量棒這些快速食品和保暖衣物。水袋放水袋倉,頭包里放頭燈、一部分食物、薄羽絨服。冰鎬,登山杖外掛。防潮墊外掛。


額……
是想問潛水器材打包嗎?BCD fins mask weight belt regulator之類?

如果是的話,吱一聲,我回去拍照……


戶外新手剛開始踏入戶外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裝備如何打包,導致在行進途中,取放很不方便。也會影響行進的速度。下面教大家如何在戶外更高效的打包自己行進的裝備。

在長線途中(2-3天)因為所帶裝備較多,不合理的裝包往往是造成背負吃力、不舒適:拿東西不方便:甚至看到亂亂的一堆物品產生煩躁情緒的因素,所以學習一套高效有序的裝包方法不能能夠改善效率可增加裝填空間,還可以規避拿物品和整理物品的煩惱,首先介紹一下打包的原則:

上重下輕,里重外輕;

(重物貼身,在上2/3處)

先用後放,後用先放;

急用外放,左右平衡;

易碎後放,分類歸納。

那麼為什麼上重下輕,里重外輕呢?

登山包的主要作用是將重量的大部分轉移到腰帶上,讓髖部受力以減輕肩部的負重。如果外面太重,或者下面太重會導致重心向後和向下拉扯,使得無法正常的將重量均衡的轉移三分之二到腰帶,並且導致整個人的重心無法保持在身體軀幹線上,需要用力量來平衡自己的重心,就會浪費過多的不必要消耗。

物品分類放置的原因和分類方法如圖所示我們需要將我們的物品分模塊用收納袋(最好防水)裝起來,保證我們尋找和裝填物品的效率,一般分為幾個大的模塊:睡袋,帳篷,防潮墊,衣物,炊具,食物,醫療包,備用糧食,乾糧(路糧),零用裝備,水袋等等

裝填步驟

從下到上(從先到後)我們將背包分層幾個層次:

第一層:先下去的就是最佔位置但是相對較輕的帳篷內外賬,睡袋,防潮墊,這時基本上背包已經裝填三分之一體積。

這些物品放下面主要由2個維度來考慮的,一個是他們比較輕占體積(下輕),另外一個是,一般這些物品會在到達營地後才使用到(後拿)。

第二層:我們就要防止我們的衣物(注意衣物一般也是在營地才會使用到的,一般風衣雨衣算在零用裝備)。

這時候一般背包已經佔了一半了,並且我們注意到我們放在下面的東西都是可壓的,在戶外在休息時,我們可以將背包放在地上,坐在背負的下端,當作凳子。

第三層:一般放置炊具,食物,帳篷桿。

因為這些東西也只有食物會在中午補充,其他用具也會在晚上營地時用到。

第四層:一般放置水袋,注意固定在背包靠近背負那一面(里重)。一般現在的登山包沒有兩邊的包,所以這時候我們會在睡袋附近放醫療包(急用外放)。

頭包:放置一些常用的零配件手機,零錢,手套,墨鏡,路糧,紙巾等等(先拿)。

背包外袋:放置雨衣,風衣,防雨罩等物品。(方便拿和放)。

檢查背包的左右平衡將上下順序放好後我們需要開始檢查背包的左右重量是否均衡,一般背在背上調整好,感受背包是否向一個方向傾斜,如果有傾斜現象,調整一下物品左右放置順序,達到平衡。調整完畢後我們就完成了整個裝包。
根據上述的裝包流程,一般將物品收納好5分鐘即可完成裝包過程,注意一定要將物品賽嚴實不僅保證了裝填空間不被浪費,還可以保證背包行走過程物品不會隨意晃動造成重心不穩。掌握了這個流程,並且掌握了原理多練習幾次就可以將背包整理得更加靠譜了。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和背包功能的不同做出調整。

微信搜索「徒客」關注,每天分享戶外知識,推薦最好的裝備,達人路線問答

http://weixin.qq.com/r/2Ug7IyfEKHpXrWNA9x3L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主這個問題也是所有戶外愛好者一直在糾結的問題。高效輕便的打包的前提條件是:物品按照路線要求攜帶,基本沒有用不上的東西,且追求裝備追求輕量化!
這個完全可以寫本書了,建議題主把目的地和季節等等詳細化,然後我可以具體幫你出主意。


瀉藥
裝包順序和原則就不說了,樓上有,咱先科普一下吧:背包整理分為歐美兩大派系,主要是根據當地環境來說的,並不絕對。
最初的打包方式在美國電影中很常見(比如「荒野生存」),外架包,加上零零總總的外掛物品,看起來就是很厲害的樣子,這種打包方式沒有太多要求,簡單粗暴,先往包里裝,裝不下的和常用的(比如水杯帳篷防潮墊一類)直接掛在包上,拿取方便,打包時效方面較高,不需要太多技巧(反正就是塞不下就外掛嘛~)但歐洲山區多,植被環境相對接近於大平原的北美而言更加複雜多變,外掛多的背包雖然方便,不過重量分配方面平衡性較差,同時在穿越複雜地形時,過多的外掛很容易被灌木一類植被纏繞,從而導致行進的難度增大並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之前就有人因為外掛太多通過懸崖時跌落的案例),所以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強制內裝(很符合我天朝幅員遼闊的國情),基本上不外掛任何物品,從而對於背包的容量、結構以及攜行物體及重量(輕量化產品的另一方面考量),乃至打包技巧有多方面的要求。
ok,那麼久來簡單說一下「強制內裝」情況下的打包技巧吧,首先你得有個足夠大的包(比如兩日的紮營,怎麼的也得45L往上了,咱講的是高效利用空間而不是變魔術),土豪完全可以全系採用輕量化配置(理論上來說,輕量化的產品體及也會相應降低),不僅重量輕,打包起來也更容易,但我等吊絲只能盡量的利用僅有的裝在空間,正所謂勞動人民的創造是無限的,比如放入防潮墊時貼合背包內壁(讓防潮墊在背包內部形成一個中空管道的形狀,其餘的東西放在「管道」內,如此一來即可以解決大部分人對於防潮墊體及過大的困擾,請原諒我比較懶,沒有演示照片……);同時將帳篷拆開包裝,帳體直接塞入背包以充分填充空隙(有強迫症的可以簡單疊一下,我是直接像揉廢紙一樣塞進去,這麼放置還有個好處就是不會總在同一位置反覆摺疊帳篷從而導致塗層破損,缺點是處女座會受不了拆包後像鹹菜一般的褶皺外觀……),帳桿單獨插在縫隙中,所佔空間基本忽略不計;衣物可以裝在專用的排氣收納袋裡(自帶氣閥那種,裝入後用手指戳氣閥同時擠壓排出空氣的那種,尤其適合羽絨和太空棉類高蓬鬆度的衣物,羽絨睡袋也能用這個方法),另外對於套鍋爐頭鞋子這樣沒辦法壓縮且不容易變形的玩意,建議最後放,然後使勁塞……
總之就是充分發揮想像力,盡量不給背包內部留空。


看成打pao的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了。。。


因為是一個身高不超過160,所以包不會買太大,同類型也是選小碼,又不喜Osprey這種會脹很大的包,所以用過的包都比較苗條。
然後問題來了,如果睡袋裝進套子再裝包,就變得很艱難,還很費時,所以大部分時間是直接把睡袋往包里塞,塞完拿腳踹,讓睡袋和包底精密貼合。
接下來就是暫時不會用到的衣物,然後放肉類食物,和其他密度較大的東西,登山是暫時不用的技術裝備也在這個位置。看到有縫隙就塞各種小物品,比如襪子,內褲,小件衣物把縫隙填滿。
然後就是氣罐 ,鍋,鍋里是個大空間,會塞各種食品調理,空隙有其他食物填滿,千萬不要放爐頭到鍋里,尤其是油爐,不然那過味道絕對,(因為很少背帳篷,一般會分擔更多的食物)
最上面放一些儲備用的水,和部分路餐,還有會增減的衣服。
充電寶,頭燈藥品,還有其他小零物品會放頭包。
水壺放側包。
防潮墊是個很討厭的東西,大多數時候只有外打了。當然也見過把銀搓圈起來放包里,中間空出來的地方再放其他的東西,這樣打的包倍挺直好看,就是TM的包要大啊。
出門會帶垃圾帶或食品保鮮袋,很輕薄啊,用來裝用過的襪子,內褲等,還有帶自封帶裝路餐,和電子產品。

最後能不帶的東西盡量不帶。


上重下輕,左右平衡,常用物品放頭包。

其他的慢慢自己養成自己的習慣吧。

新人有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愛把包紮緊。


推薦閱讀:

城市中都有哪些地方可以露營?
跟要混帳篷的異性(題主為女性)驢友露營,需不需要帶安眠藥以保證安全?或者說還有哪些方法能保證安全?

TAG:登山 | 露營 | 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