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時遇到垂死或受傷無法行走的人,救還是不救?
看了絕命海拔,當羅布艱難下撤,拖著道格無法前行急需氧氣的時候,前面行進的部隊幾乎沒有選擇回頭,唯一撤回來救援的,最終也不幸遇難了。我在想,去世的人會不會也在後悔自己的選擇(興許不折回去,就能保住性命),但是丟下隊友的人,是不是也會愧疚呢?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高海拔的道德問題,相對要複雜一些,雪線之上之前刊發過一篇《高海拔的道德》的文章,也許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高海拔的道德
96年珠峰山難中,領隊霍爾也一同留在了山上,從《空氣稀薄地帶》這本書的描述看,如果登頂後他發現道森已力竭,果斷拋下道森,迅速獨自下撤,他似乎是有能力安全回到南坳營地的。如果那件事情真的發生,那麼霍爾是否會因為拋下客戶獨自下撤而遭受輿論的猛烈抨擊?而這個是不是又是導致霍爾沒有及時下撤的一個因素呢?
思考這兩個問題會讓人聯想到一個新的問題:高海拔道德。說到高海拔的道德,有三個故事:
三個故事
96年珠峰北坡路線
96年珠峰山難中,在5.10這天沖頂的,除了羅布·霍爾的美國隊以外,還有從珠峰北坡路線沖頂的印度登山隊。5.10凌晨5點,有6個人從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開始沖頂,其中三人看到天氣惡化以後,果斷下撤。而另外三位印度登山者則繼續沖頂,結果也遇上了這次壞天氣。
如同南坡的霍爾一樣,三位登山者被風暴折磨的極度痛苦,奄奄一息。5.11日凌晨6:00,兩位日本登山者以及三位夏爾巴人來到珠峰北坡的第一台階的時候,發現了其中一人:身上滿是慘不忍睹的凍瘡,正在神智不清的呻吟。7:15,當這五個人登上第二台階的時候,看到了另外兩個人,同樣奄奄一息。
珠峰北坡路線的「第二台階」,因為「中國梯」(圖中鋁製梯子)的存在而降難度大大降低,圖片來自:dagbladet.no
五位登山者並未施救,也沒有給他們熱水,甚至:在距離兩位奄奄一息登山者50米的遠的地方,他們還做了一次休息,並換了一瓶氧氣。五人登頂後下撤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那可憐的印度登山者,同樣並未施救。
事後其中一位日本登山者重川英介解釋說:「我們已經累的無力幫助他人了。在8000米的山峰上,人是無法顧及道德的。」(故事材料來源:《空氣稀薄地帶》喬恩·克拉考爾 張洪楣譯)
不要扔下我
1998年,美國女性登山家弗朗西絲·阿森蒂夫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的女性登山者。然而,不幸的是,弗朗西斯卻未能安全回到大本營,在距離珠峰頂峰244米遠的地方,她虛脫的無法行動。在弗朗西斯還未離去前,伊安·沃達爾這位南非登山家帶隊的一個登山小組經過了她的身邊,他們覺得無法施救,但是也不好看著這位女士就這麼離去,於是下撤準備去尋找救援(當然沒法實施救援),最後弗朗西斯呻吟著「不要扔下我」而離去。事後這位南非登山家受到了譴責,但是他為自己辯解,稱自己當時根本無法救助弗朗西斯。
(故事來源:現代快報,搜狐新聞)
弗朗西絲·阿森蒂,這次登頂是和她的丈夫一起,她的丈夫也在這次攀登中遇難
戴維·夏普的故事
有一位英國登山者叫做戴維·夏普,他曾經兩次嘗試攀登珠峰,都在8400米的地方碰到壞天氣而作罷。2006年,他再次來到珠峰,並且沒有僱傭嚮導,雖然登頂,但是下撤時力竭,並且氧氣耗盡,永遠的留在了北坡一個距離頂峰300米的雪洞里。在他臨近死亡時,有大約40個人從他身邊經過,但是都未施救。
這件事遭到了媒體的強烈抨擊,認為很多人為了自己能夠登頂而不顧他人安危是道德問題。事發時曾經經過他身邊的一位登山者馬克·英格利斯還為此在公開場合為自己辯解,稱自己當時雙手凍傷,無力救援。
(故事來源:南方都市報,搜狐新聞)
47歲的馬克·英格利斯當時成功登頂珠峰,成為世界上首位無腿登頂珠峰的登山者,圖片來自網路
故事的細節
也許這些故事很容易產生為了名利漠視生命的印象,並且在道德上譴責那些袖手旁觀登山者,不過事實往往不是那麼簡單。
第一則故事裡,日本登山者到達「第二台階」前的時候,發現「中國梯」已經損壞,並且花費了90分鐘才爬上第二台階(據:《空氣稀薄地帶》)。
第三則故事裡面的新聞里,有如下一段:
英格利斯辯解說,他所在的登山隊發現夏普後,曾發送了無線電求救信號並打算給他吸氧氣。「但登山隊經紀人說,『這無濟於事,他缺氧好幾個小時,事實上已經死了。』所以我們才離開他繼續登山,」英格利斯說,「他沒有氧氣,沒有足夠禦寒的手套,也沒有類似的替代裝備。」
思考
看到一個即將垂死的人,什麼都不做,然後繼續登山,這件事看起來很殘忍,但是並不一定是道德問題:如果登山者覺得那個人已經頻死,而當前又沒有什麼可做的,那麼繼續登山似乎就是唯一的選擇。
從眾心理
面對垂死的英國登山者,40人袖手旁觀,這件事情並不能說明高海拔人的自私或者引發一些道德問題,同樣的事情,在繁華的城市也在發生。
2011年,廣東佛山發生過「小悅悅」事件:一位女童被汽車兩次碾壓,有18位路人走過而袖手旁觀。於是人們對這種「冷漠行為」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討論。同樣類似的事情在美國也有發生,美國的媒體也歸咎於「物質繁榮帶來的社會冷漠」一類問題。
不過,心理學家不這麼看:經過研究,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從眾心理的一個體現:人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會選擇跟隨群體。於是,也許有路人看到了事情有異常:垂死,或者是路邊有人出了車禍,但是他並不知道是否該採取行動,於是自然就會選擇跟隨前一個人:什麼都不做。這個現象在很多心理方面的書籍中都有介紹,比如《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著 譯:陳敘)。
高海拔的道德
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使得判斷道德問題更加的複雜,需要更多的真相才能評判。
相關閱讀
9年後再登珠峰只為埋葬陌生遇難者- 弗朗西絲的新聞登珠峰缺氧被困40人見死不救- 戴維·夏普的新聞
歡迎參閱:高海拔的道德
第一,保證自己活著
第二,保證自己活著,如果還有餘力思考的話,想一想,作下判斷
第三,保證自己活著,確認自己的判斷,如果還是要救,請努力制定計劃並說服同伴一起行動。如果同伴拒絕,那還是要放棄的
無論如何。五千米上先要保證自己不死,以免拖累別人。如果不幸成為別人的拖累,我會自己找個地方。
這答案也許政治不正確,也許殘忍,也許不合邏輯,但是比較靠譜
沒爬過山的,不知道八千米上思考都是體力消耗下的奢侈品,當然容易腦補好萊塢大片。放棄隊友的人,沒經過同等情況的拷問,是沒資格替他們回答的
最後謝邀大部分情況下,選擇不救。
第一,登山中因為體能消耗,攜帶的維持生命的資源有限,如果分出一份,會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危險。如果是領隊,第一要務是保證隊員的安全。
第二,對於危重的人來說,即使抬到山下,也是死亡。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這本書描述很多這樣的情結。
我一低海拔地區的人,第一次去雲南大理上蒼山,做索道上去後,還要再步行向上走一段,大概也就1000米,海拔不到4000米,結果呢,走20級台階就喘的不行,心跳的厲害,悶得難受,就要坐下歇歇,平時在家跑一千米都沒這麼狠,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讓我背一個沒有意識的人下山,我想給我兩天時間差不多,何況珠峰呢?珠峰海拔8000多米,人在極限的情況下,不救別人我並不認為是道德問題,一堆沒有過身臨其境的人,在山下品頭論足,指指點點,想當然的認為這樣那樣,要是真有那熱心腸,可以自行發起組織救援組織,自己去訓練,掌握技能,然後自己背著多餘的補給上山去救別人唄,坐在電腦前,指責別人不救人,這樣好么?
我沒有去過海拔6000+的地方…但是我第一次去4000+的地方,我跑50米都能喘氣,崩幾下我都要吸氧,別說8000+了,去一趟高原,高原反應嚴重都能要人命,而且補給是有限的,要帶人,首先也要看看概率吧,百分之80能一起安全回家那當然要帶,如果百分之80兩個人要一起留在山上,那當然在陪完最後一程走人,畢竟每個人都有家庭
很多國內探險最後需要別人救援的故事 說明:不要做自己無法負擔的事情 然後把道德包袱丟給別人
救人雖然高尚 但是要明白代價 誰都有父母妻兒
批評別人很容易 但是自己能否做到呢?不需要到珠峰 只要幫助一下身邊的人就可以證明
攀登高峰這麼危險的事情,首先第一條就是要做好一切準備和永遠留在上面這種最壞的打算吧。當然,面對死亡誰都會害怕。
假如我死在山上,肯定會害怕,求生是本能。假如我附近有一個生命垂危的人,且自己安全的情況下我會救,而無法自保的情況下我會選擇狠心離去。
消防隊解救受困群眾時也要考慮是否會增加犧牲人數再去營救的。為了一條生命而搭上另一條生命也是一種災難啊。
我沒有登山過,也沒有碰到這些情景,所以以上是我的假想。
我他媽還是要說,這他媽是條人命啊!但我他媽也是條人命啊!!!
給我個選擇,別人一定會死或者我百分之九九和他一起活,我也一定要別人死的啊!!
就這樣吧,他奶奶的,所以我不去爬山。
推薦閱讀:
※國家是否應該使用其他納稅人的稅金來補償「失獨老人」?
※你為什麼支持代孕合法化?
※如何看待以300美元換取吸毒者自願做節育手術而放棄生育的行為?
※如何評價那些吃自己親手養大的狗的人?
※我們為什麼不應該歧視其他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