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依靠自學來判斷醫生的用藥是否合理可行?
在一個群里看到某位母親有個文學碩士朋友給孩子看病,發了她朋友的日記給我們分享,以下是她發出來的日記內容 ===================分割線================= 除了之前的一次手足口病,寶妞還真沒怎麼進過醫院。而之後我了解的各種醫藥常識,讓我對寶妞手足口病時的用藥耿耿於懷,尤其是被濫用的利巴韋林,可惜當時我真的不懂。今天是寶妞感冒第6天,從昨天晚上開始,她表現的明顯精神多了,今天繼續好轉中。經歷寶妞的這次感冒治療,我更加覺得作為父母的不易。如今有怎樣的醫療體系,就有怎樣的醫生為孩子看病,我們不能苛求醫生,但作為父母首先要為孩子的健康負責,就得懂得一定的知識。這次寶妞感冒,兩進醫院,同時微博請教,各種權衡比較,細心照料。避免濫用藥物,又不能一意孤行,還好老公明悉事理,給我最大的支持,婆婆開明大度,以及一個沒有加班的周末,陪寶妞度過最為難熬的兩天。 第一天,癥狀是發燒,一天測量六七次體溫,都沒有超過38.5度,看寶妞精神狀態還好,吃飯也還可以。於是安慰老公,繼續觀察,明天發燒再去醫院。鼓勵寶妞多喝水。 因為最近外甥發燒、輸液一周,卻感染了肺炎抽痰治療,讓大家心裡很是忌憚發燒的事情。但是無論是崔玉濤還是冀連梅,都認為發燒並不一定是壞事,不必過度焦慮。 第二天,不發燒了,但是精神不好,感冒的睏倦襲來。依舊吃飯。之前每天一排便,現在不排便。開始咳嗽, 第三天,出現咳嗽,不愛吃飯,精神不佳,睡覺增多。去醫院,醫生問問癥狀,看了看嗓子,說是病毒性感冒。我問用查血嗎,回答不用。然後說開點葯吧,喝點抗病毒的大青葉。我說我們不吃中成藥。於是醫生髮飆了,你懂還是我懂,你上來就把我否定了,那你回家養著去吧。 出來以後老公既笑話我,又佩服我。確診為病毒性感冒,我就放心了。回家後排便,有稀有干。我放心了,終於拉出不少病毒啊。 第四天,淌鼻涕,咳嗽,夜裡更加厲害,咳嗽到快嘔吐,不會吐痰。我也著涼感冒,娘倆很是痛苦。夜裡寶妞咳嗽數次,影響睡眠。 微博諮詢,結果就一個字,等。病毒性感冒的自愈周期為5-7天,可是第四天真的是心理防線快要崩潰的時候,看到寶妞咳嗽的痛苦,真恨不得有種神葯來給她用上止咳。可是諸位兒科醫生都告訴我,咳嗽不是壞事,強行壓制反而可能憋痰。 第五天,為了防止寶妞的痰成為細菌成長的溫床進而演變成細菌性感染,我們又帶寶妞去了醫院。為此專門請假,可是寶妞已經露出好轉跡象,午覺睡三個小時,比較平穩。驗血結果仍是病毒性感冒。可是醫生一邊自己說是病毒性感冒,一邊要開頭孢,我拒絕。問我,要不打點針?我說打什麼?回答炎琥寧,我說我們不打這個針。臭名昭著的中藥注射劑。然後醫生又問開點三拗片和止咳顆粒吧,中成藥,我同意了。 老公不幹了,說我沒原則,不是說好不給孩子亂吃療效不明副作用不明的中成藥嗎? 可是寶妞每天咳嗽,不開藥回去,不好應付婆婆啊~再說中成藥這種惡劣的口感,寶妞還真不一定吃下去。 果然,晚上寶妞很熱情地要求吃藥,但是品了三口以後果斷放棄,讓給我喝。至於那個三拗片,我真是非常懷疑。上面都註明「運動員慎用」,成分表明都是中藥,其他都是尚不明確,真不明白兒科醫生為什麼給孩子用這種葯?至於口感,我化在水裡品了一點就快吐了。這個葯不算便宜,白扔錢了。 第六天,寶妞進入活躍階段,鼻涕也不淌了。睡覺也好了,大便恢復正常。期待寶妞的近一步恢復。 生病的寶妞懂得了看病去醫院要戴口罩,需要排號,看醫生要懂禮貌,醫生聽診不哭鬧,還學會了咳嗽的時候盡量別再情緒激動,稍微穩定下情緒會感覺更好。媽媽也感冒了,也要安慰安慰媽媽。聽爸媽的話,感冒多喝水。不去超市等人多的場所,不接觸小朋友。多休息。最重要是有信心打敗感冒。 讓孩子的免疫系統發揮正常的功能,不盲目用藥,不排斥科學正確用藥。聽醫囑,也要有自己的原則。感冒之後的咳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期待20天後寶妞完全康復。
===================分割線======================
以上就是聊天記錄中她發的朋友日記,請問這種自學藥物知識判斷醫生用藥是否合理的做法靠譜么?
=========分割======
感謝大家的回答,這件事的背景是我在一個聾孩家長群碰到一個孩子家長的孩子生病了,父母擔憂用藥不當加重病情,已經把這個問題的幾個優秀答案給對方看了,希望那個孩子能吉人天相。
可憐天下父母心【攤手
我知道,這個孩子有很大的機會死在這個家長手裡。家長很有可能有心理問題,是那種自大、偏執到狂妄的人,她發這些東西只是為了尋求認同而已。小病沒事,碰到大病分分鐘被耽擱,最後可能一個肺炎就會要了命。
尤其是:診為病毒性感冒,我就放心了。回家後排便,有稀有干。我放心了,終於拉出不少病毒啊。這句話 把我直接看驚呆了。我感覺儘管是文學碩士,連病毒的概念都混淆了 ,一定是那種死板的只知道考試的人。
最後,為這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心理健康祈福。
附上一個鏈接,你們就知道碰上這種家長多可怕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299198/answer/68531672
我只想反問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人可以判斷醫生用藥是否合理,那麼他為什麼不完全脫離醫生,自行治療呢?
===============================
11.5補充
1.可以自行判斷醫生診療是否合理,這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個人認為,這樣的水平是接近甚至超過醫生的水平。
2.普通人能否具有這樣的水平?
也不是說就不可能,各個領域都有自學成才的例子,我也不信醫學就完全不可能,不過也要潑一潑冷水,光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就能刷掉大部分普通人,因為很多人獲取醫學信息的渠道是微信、微博、百度、朋友互相交流或者諸如《叫你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樣的書,這類信息的閱讀門檻確實很低,但同時也存在大量的無效信息、錯誤信息或者有引導性的廣告信息,以這些渠道獲取到的醫學知識來評價醫生的診療,準確性就非常低了。
而如果確實想要自學,起碼人民衛生出版社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本科教材得買一套來讀一讀吧,什麼《系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醫學》、《兒科學》起碼得學學懂,在這些基礎知識之上,再去諸如「丁香園」這樣的論壇以及其他網站上找一找最新的診療指南研讀。最後最後,恐怕還得多去臨床見一見病人,積攢一下經驗。
如果把以上這些都做到了,那基本也就可以和醫生談笑風生,比那些普通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3.如果具有不準確的醫學知識的普通人自行評價醫生的診療,可能會帶來什麼問題?
首先,還是有一些醫生不喜歡別人對他的診療評頭論足的,所以可能會影響醫患關係;
然後,我在其他答案里也說過,醫生的診療分為兩部分:診斷和治療,其實相對更難、更核心的工作是診斷。我們平時是不能自己感受到疾病的,我們感受到的是癥狀,比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我們是無法感知到感冒的,我們感知到的,只是發熱、頭痛、咳嗽、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等,這些都是癥狀。有些情況下(或者說大部分情況),這確實就是感冒,但存在不少例外,有很多其他疾病
所以就算不吐槽題目里的「把病毒拉出去了」之類信息,患兒的媽確定這就是病毒性感冒,也是有風險的。換句話說,我們很多時候把這些癥狀當做感冒處理,只是賭對了而已。
而醫生並不能和你去賭這些可能性,所以當你去看醫生,在他確實把你當成普通感冒來治前,他還要把以上這些問題排除掉,所以為什麼會做檢查,為什麼會有病人「我只是感個冒他又給我照胸片又給我做血常規折騰我一百多塊」,如果你確定你只是感個冒,那確實什麼也不用做,問題是你真的很確定?4.我並不100%信任醫生,有沒有其他方法?
是的,我也不是100%信任醫生,有的答主認為應該多跑幾家醫院,比較一下各個醫生的治療方案,我覺得還是慎用這一條吧,不管國內看病到底難不難,貴不貴,就醫體驗不佳是肯定的,跑一家醫院看病已經很累了,多跑幾家,那大人都得折騰病,而自行判斷又可能有偏差,怎麼辦呢?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可能此時擁有一個醫生朋友就很重要了。除此之外,有的也可以多問問「您現在考慮哪幾方面的問題,需要做什麼樣的鑒別診斷?」等等,維護醫患關係的主體在醫生,不過如果患者表現出很配合、很友善的態度,對醫患關係肯定也是有幫助的。
整篇看下來只找到兩點原則,一是拒絕一切形式的中藥,二是病毒性感冒自愈。
關於中藥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時候不該吃,過於複雜,這不是一個家長作為業餘人士所能搞清楚的;關於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我只說一句……即使是自愈性疾病,也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適當的支持治療和對症處理。這一點,只看到「自愈性疾病」的家長可能是想不到的。
我覺得這其實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道德議題,那就是人是不是有自己作死的權利。類似的還有極限運動、志願參戰、荒野求生等行為。
我的觀點是這個權利是有的,但要符合3個條件成年、自願、不影響他人。
比如你的例子里,母親作的是孩子的死,而不是自己的,她沒權利這樣做。完全不合理。如果她不相信那個醫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換一個醫生就診,而不是自己做決定。
但如果一個成年人,通過自學為自己看病(當然他得的疾病必須是非傳染性的、非精神科疾病、不影響他人的)。我覺得是非常合理的,人是有作死的權利的,畢竟你開心就好。解釋一遍又一遍,
你丫全當沒聽見,
自己調葯不聽勸,
何不讀個醫學院?
輕易邁過錄取線,
病理藥理只等閑,
年年拿點獎勵錢,
優秀畢業最體面!
-----某日某友纏著我嘮叨TA發現醫生的「重大陰謀」後感。
你自學不可能那麼系統,頂多讀清楚說明書或者網上說的副作用,對藥理以及機體的病理生理你能知道多少?
學醫都是先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病理生理、藥理、免疫學,再學診斷、內科學、外科學…… 我的意思就是說,開藥不是簡單知道這個葯治這個病、有什麼副作用就可以了。
舉例子,你只知道抗生素,可知道哪些是奎諾酮類/大環內酯類/貝塔內醯胺類?哪些對革蘭陽性菌敏感?半衰期多長?最低抑菌/滅菌劑量或濃度是?作用與時間長度還是濃度峰值有關?多大劑量引起多大副作用?同時吃xx葯會不會有事?萬一中毒了怎麼解救?你知道吃藥有副作用,可知道不正確的停藥方式可能對機體傷害更大?
你都不知道。你只知道抗生素對某病有效。你就敢吃(也許正是因為你不知道)。
像例子里說的「病毒拉出來了」,我想笑,笑不出來。即使你弄清楚了關於這個葯的一切,你連基本的醫學常識乃至生活常識可能都是錯的!(聽老師講,這樣自己想當然把自己和家人耽誤死的例子還真不少。)
【所以請遵醫囑遵醫囑遵醫囑。】
但是你有疑慮可以提出來,醫生多半會給你解釋。
實在不行換更牛叉的醫生,去更牛叉的醫院,【然後遵醫囑遵醫囑遵醫囑】,這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負責。
拉出了不少病毒。。。
就這還想自己給孩子看病?!
孩子沒事真是命大。。。
借用以前一個高票回答:幸好您不是我媽媽。
我們實驗都得使小白鼠做呢,您倒好,直接用自己姑娘。不過別怕,你是她媽,拿姑娘做實驗只要不出啥大事就不犯法。
治好了就成了朋友圈一代佳話,治不好呢?
文學碩士就是好,寫文章寫的這麼煽情。
通篇下來兩個意思:
醫生都是騙人的。中藥都是騙人的
多少人手機貼個膜還要找個專業的呢,這種性命攸關的大事居然還能自行解決。
更新1107~~~~
白天的時候和師姐討論了一下,其實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知識來判斷給葯的,不過還是先強調,無論你是什麼判斷,醫囑第一位!醫囑第一位!醫囑第一位!
我們討論的情況是,如果你對自己的癥狀十分有把握,確定不會有你不太熟悉的癥狀,且病情可以通過非處方葯來緩解或治療的,你可以先自行解決——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毛小病啦,然而!但是!這僅限於毛病是出在你身上,且確定你沒有別的你不熟悉的癥狀出現,你大可以整點非處方葯緩一緩,但是一旦出現不是預期的情況,請立即就醫並如實告訴醫生你的用藥和劑量。
如果不是上述情況,是你要給別人診斷下藥,你是無法把握對方真實的癥狀及程度的,所以醫院會進行生理指標這些客觀數值的檢查來診斷給葯,防止主訴失誤或偏差。如果你對醫生的診斷有異議,請不要一下子否定,你大可和他討論所用藥物的副作用啊依賴性啊,明理的醫生會和你解釋,甚至按你的需要更改給藥方案的。
總之,臨床經驗可以質疑,但別因為從哪兒哪兒看來的不靠譜的小姿勢就自己開小灶呀~畢竟你不是醫生也不是藥師,折騰自己嘛開心就好,折騰別人……人為什麼要互相傷害呢(ノ_<)
我一個學藥學的都不敢給自己開藥呢?_?
藥理那麼厚厚一本書不說,光是藥物和靶點之間的關係就夠你頭疼的了
即使明確了靶點的藥物,怎麼用、用多少、能不能用,即使經驗豐富的藥師也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你,為蝦米呢?
因為人有個體差異呀,藥物有藥效學變異和葯動學變異,用藥不是診斷出你有什麼毛病就吃什麼葯這麼簡單,藥物間會有相互作用,而不同疾病間也會有非常複雜的關係,不同機體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很大差異,在臨床上這都是一個還沒有徹底搞明白的問題。
葯動學變異可能會因為同時使用其他藥物導致:有些藥物是肝葯酶誘導劑,會使藥物代謝加快,機體產生耐受;有些則是肝葯酶抑製劑,可能在藥物安全濃度的一半不到的濃度時就會產生毒副作用,典型案例就是地高辛中毒。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對葯動學變異的處理是TDM(治療藥物濃度監測),根據實時監控血葯濃度和藥物反應來調整劑量,如果你發現醫生給你開的用藥劑量和你百度到的、自學到的、甚至說明書上的不一樣,很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這時候私自調節用量,達不到療效事小,嚴重毒副反應就不是兒戲了。
藥效學變異則更加複雜。你家孩子如果攜帶某些會對一些藥物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突變,這對於非專業人士是無法通過日常手段知道的,除非你家買了台測序儀且你精通測序數據分析——就算你家有測序儀,你對基因組數據分析的pipeline倒背如流,分分鐘勾個通路圖出來,也難以確定該如何調整到合適的給藥方案,這其中牽扯到很多醫藥專業知識,如果你能通過自學hold住這些,也就不會有一大群熬白頭的臨床藥師了。
所以,生病請去醫院,吃藥請遵醫囑,很多重症的初期表現也是不痛不癢,如果你本身不是醫藥相關的從業人員,光依靠百度谷歌和簡單地翻閱專業書籍是無法判斷病情和給藥方案的,請相信醫藥從業人員數十年的學習積累與臨床經驗?_?
首先我認為病人通過自學來判斷醫生用藥是否合理是可以的。但我並不認為問題里的這位文學碩士母親有這樣的能力。
先說下三拗片吧,運動員慎用這句話實際上是針對方劑裡面的麻黃。麻黃中的麻黃鹼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麻黃的藥效也是發汗解表),所以不建議運動員使用。這位母親卻一概而論的認為「運動員不能吃我家孩子吃了肯定有問題」,這是很盲目的。大家都吐槽的「病毒拉出去不少」也是這種盲目的體現之一,這位母親沒有基本的生理病理常識,她得到的自學經驗完全是來自於網路上的「結論」,她不懂這些結論在某些情況下是根本不適用的,比如自愈性疾病,比如中成藥的副作用不明,這樣的「自學者」,私認為是根本沒有資格質疑醫生用藥是否合理的。
我對於這位母親的憂慮,除了她的盲目,還有她的自大。這樣的母親,太容易被騙了。因為她其實很好「忽悠」,只要你順著她的思維、她的認知說話,她就非常容易相信你。醫院裡的醫生沒有這個閑心和精力,可網上的這類人卻比比皆是,從日記來看,她其實已經被「忽悠」了。比起相信為自己的寶貝問過診查過體的醫生,她反倒願意相信根本沒見過自己寶貝的網上專家,這樣的母親,不得不讓我長嘆一聲:
_(:з」∠)_ 吃藥要口感 你當治病吃個滿漢全席就好了?
我很早以前就思考相關問題,但沒有成熟的理念。感謝各位知友的評論和其他答主的回答,讓我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決定重新整理答案:
患者依靠自學來判斷醫生的用藥是否合理,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擴展開來,變成患者依靠自己查詢的知識來判斷醫生的診療是否合理可行。我修改之前的態度,認為這是合情不合理。可行不可靠。
合情是因為這是人之常情。患者的自我判斷過程是對自己疾病和醫生診治的認識過程,是配合醫生診治的重要部分,也是判斷醫生是否值得信任的過程,是保護自身權益和防範規避風險措施。
作為患者,小毛病只需要上藥店自己解決,來到醫院必然證明自己的疾病自己沒辦法解決。他或許不知道自己的病因,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治療。除了就醫,患者一定想弄明白自己到底出了什麼事。對於醫生開具的檢查,他也會有疑問,「為啥要查這些?為啥要查這麼多?這個檢查是幹什麼的,有沒有用?」治療就更不用談了,「這些葯是什麼?他們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我要吃這些葯?這些葯有什麼副作用?」這些想法是具有正常思維能力的普通病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以上想法,要麼是已經知道答案,要麼是極端信任醫生,要麼就是自己太糊塗,不關心自己身體。
患者也可以藉此機會更好地了解自己、疾病、診治和醫生,能夠更好地遵醫囑,使病情痊癒或好轉。我在呼吸科遇到不少患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在就診前就購買了制氧機。一些患者主動向醫生詢問出院後如何治療,是否可以鍛煉,有哪些注意事項。在內分泌科的病人也會特別向醫生詢問飲食的注意事項。
患者依靠自己查詢的知識來判斷醫生的診療是否合理可行的過程,同時也是判斷醫生是否值得信任的過程。現在醫患關係這麼惡劣,醫療行業負面新聞隔三差五蹦出來,普通民眾耳濡目染,對醫生的信任早就打折扣了。怕遇到庸醫,怕遇到黑心醫生,怕被敷衍,怕遭遇過度檢查和大處方,怕醫生的診治有誤,對醫生多一分戒備也是無可奈何。人性就是這樣,要把身體交給從未謀面的陌生人處置,論誰都不會一開始就放心大膽。
但治病不得不聽醫生的話呀。既然接受醫生的診治無法避免,又不太放心,於是就自己動手查閱資料啰,萬一有什麼差錯或陷阱,患者也可以提前防範,及時規避,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可行是因為理論上患者能通過網上查到足夠多的正確的相關醫學知識和資訊來做判斷。人衛教材也好,論文論著也好,共識指南,近期醫學進展也好,都能在網上查閱到。如果患者的理解力、分析判斷能力正常,情緒穩定,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可能的。
不合理不可靠是因為患者非醫學專業人士,分析的結果很可能出錯。想比醫生,患者的專業知識匱乏,無臨床經驗積累,無臨床思維,且可能對醫學和醫生抱有錯誤認知,對醫生不理解、懷疑甚至敵意,上述幾點會嚴重阻礙患者的判斷,使患者判斷的結果容易出錯。單就自學內容而言,患者自學的知識是非常碎片化的,非常容易搜到未經認證的錯誤的知識,非常容易漏掉相關知識點。且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無法分辨出資料和臨床實踐的差別。不少患者甚至會為了得出某個結論專門篩選自己希望看到的觀點和論據,預設結論和答案,這樣的結論很難沒有問題。
那麼既然患者自己的判斷是不靠譜的,怎麼樣讓患者的判斷靠譜點呢?有以下幾點:
1.直接找經治醫生驗證。醫生其實是有責任給患者解答疑問的,只不過現於當前醫生工作量大、責任重且醫患關係惡劣,不少醫生並不願意回復,這無可厚非。如果患者堅持,且要醫生當面回復,醫生是很難拒絕的。
2.如果患者信不過經治醫生,那可以找其他專業對口的醫生諮詢。更直接點可以換醫生、換醫院。
3.如果周圍熟人中有醫生,不妨問問他們,聽聽他們的看法。
4.在網上聯繫相關專業的醫生,尋求他們的解答。比如知乎,比如在行。個人覺得知乎醫生群體的專業回答都很專業,答題嚴謹謹慎,實事求是。不專業的回答(包括非對口專業的回答)早就被刷下去了。
通過以上方式,雖然無法保證所有答案都能百分之百靠譜,但總比患者自己摸索靠譜多了。如果以上方法得出的結論與患者本身結論向左,我強烈建議聽醫生的話,專業人士的意見遠比普通小白重要得多靠譜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原答案:
我的答案有些另類,希望各位醫生同道冷靜地看我的回答。
可以。絕對可以。
首先,這是人之常情。患者到醫院,醫生開了處方,患者拿到葯後,看著口袋裡各種盒子或瓶子,其中大多數都沒聽說過,或者第一次見到,不免產生疑惑:這些葯是什麼?他們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我要吃這些葯?如果沒有以上想法,要麼是已經知道答案,要麼是極端信任醫生,要麼就是自己太糊塗,連吃進自己肚子里的東西都不搞清楚。
醫生要學幾年才能當醫生,患者只需花相對很少的時間了解自己目前需要了解的疾病。憑什麼不能?至於質疑,不要說自學了,就是聽了其他人的建議,或者百度了醫學知識,甚至就憑感覺都可以提出質疑。
但是,自己的判斷畢竟不能代替專業人士的判斷,需要向醫生求證。如果提出質疑,請當面向經治醫生質疑,並且要求他回復,醫生對你的質疑有一票否決權。道理不多說了,專業人士的意見當然比小白更重要。
如果你仍不滿意或者有質疑,那麼醫患之間的信任就成問題了,建議你換醫生甚至轉院。
我支持我的病人有理有據地質疑我,我會儘快回應,盡量給出滿意的答覆。
各位來知乎答題的醫生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想必對病人這種行為非常反感。但如果病人面對的是私立醫院,甚至不小心遇到了莆田系醫院呢?
評論說別忘了藥學,加上
物理化學 分析化學
動物植物生物學
人體生理解剖學 臨床藥物治療學
藥理學 藥劑學 藥物化學 藥物分析學 天然藥物化學 葯代與生物藥劑學 葯事管理學
————————————————————————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不過我可以提供一份自學書單……
《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遺傳學》《藥理學》《臨床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感染病學》《精神病學》《眼科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學》《預防醫學》《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腫瘤學》《皮膚性病學》……
看一遍沒用,看三遍勉強,最好能背下來
悶聲作大死
病毒性感冒這種輕症自限性疾病,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吧。
折騰出事了以後不要怪到醫生頭上便是。
自限性疾病這麼大個後盾頂著當然自信滿滿,(大不了這病咱不吃藥也能好)
這種情況下你就別說「判斷」醫生用藥了,
這等性格沒指導醫生用藥已經算客氣的了。
若不是這「自限性疾病」的堅強後盾頂著,又哪有那麼多自信呢?
蛛網膜下腔出血也能發生在小孩子身上
——這種病我估計你就是醫生你也不敢輕易插嘴專科治療方案。
可以試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小孩生病了,我是願意把小孩給這些自學成才的病人及家屬治療呢,還是願意給醫院的醫生治療呢?
然後再想合不合理?靠不靠譜?我們老師就給輸尿管結石男病人開過孕酮啊
一般人根本不能理解為毛要保胎
明明三五天就可以徹底治癒的疾病,因為家長的盲目自大,偏聽偏信,讓孩子既受了罪,還惹得自己一肚子不爽。
作為一個醫生,其對患者的第一出發點一定是徹底治癒,其採取的第一方案也必然是最佳方案。然而被一票否決。難道我十年寒窗苦讀,無數小動物生命無私奉獻,多年臨床診斷治療,還不如你臨時刷刷微博的用處大?微博上無非就是問了其它醫生罷了。他們連患者的真實情況都沒有見過,就擅下論斷。這樣的醫生,竟然被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碩士奉為神明。倘若他說吃砒霜就可以秒愈,難道也要去試試嗎?
真是現在社會進步,人道主義發展。古書上早有對這些自以為是的患者的論斷,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不治!
自己要作死,不攔著,不要把我名聲壞了。
說到這裡,就想起了一個問題,醫生一定要救治病人嗎?對於這種不可救藥的病人,救得一時,救不得一世。只能說,就是因為現在的道德綁架太多,讓這種自以為是的病人得以生長。
推薦閱讀:
※孕婦隱瞞自己是艾滋病人的事實,導致接生的醫生也感染了艾滋病毒,你怎麼看?
※為什麼在知乎質疑醫生的專業水平和態度政治不正確?
※看病時醫生對患者說「目的是治療,我把你們治好不就可以啦,總是不停的問原因比較煩」,這個道理對嗎?
※麻醉醫師要紅包怎麼辦?
※國內醫院是否普遍的暴利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