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或編曲家是如何工作的?

作曲家或編曲家是如何協調各個樂器的音色,演奏效果,節奏和轉換的呢?他們難道是精通所有的這些樂器嗎?作曲/編曲的時候是所有樂器的譜子同時就寫下來了,還是先寫主要樂器的旋律然後再慢慢改動呢?這期間他們是全憑自己腦海中的旋律譜寫的,還是會一個一個樂器都試一試呢(大概不會吧,交響樂這樣會很複雜吧)?我本人沒有任何相關的背景知識,只是經常在聽音樂的時候會感到很好奇,很想了解,請多指教!


「作曲家或編曲家是如何協調各個樂器的音色,演奏效果,節奏和轉換的呢?」
靠「音樂想像力」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有一小部分是靠先天的感覺或者說天賦,其他一大部分是後天通過專業訓練提升的。至於能提升多少,也是因人而異。其實所謂的「學作曲必須要學各種音樂創作技法和分析理論」,目的也就是幫助學習者高效地提升「音樂想像力」。

「他們難道是精通所有的這些樂器嗎?」
不需要精通演奏,但是主要的和常見的樂器,作曲家需要了解它們的性能、音色等各個方面的特點。這些內容大致涵蓋在樂器法和配器法兩門專業課中。

「作曲/編曲的時候是所有樂器的譜子同時就寫下來了,還是先寫主要樂器的旋律然後再慢慢改動呢?這期間他們是全憑自己腦海中的旋律譜寫的,還是會一個一個樂器都試一試呢(大概不會吧,交響樂這樣會很複雜吧)?」
這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每個作曲家的寫作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作曲家會習慣先寫大致結構,再落實細節。有的習慣先寫細節,再構建大結構。有的作曲家喜歡先寫縮譜,然後再做細節的配器,有的作曲家是直接寫出總譜每個聲部。至於是不是「一個一個樂器都試一試」,基本上也不會。因為首先,作曲者需要的大致音色和音效,自己腦中是有一個預估的。然後,根據這個預估,基本上可以馬上判斷出大致需要哪些樂器,如何組合。所以,可能只是對某些樂器的選擇和使用進行一些相對微小的調整。


他們的工作都非常複雜。一個是創作,一個是二度創作,創作的靈感都是源於大腦。然後用學到的技法編寫出來。對樂器了解越多的就越好,比如根據樂器的音色來安排音樂中的角色。其實可能有點像影視編劇…


靠設計。靠作曲技法,靠四大件的掌控。
最重要的是:靠思維的想像堆積出我想表達的。
舉例交響的話:如果一段旋律需要換幾樣樂器去試的話,那也太水了吧,培養內心聽覺絕對是第一要素啊。
在運用不同的樂器寫作之前,並不需要精通樂器本身,因為有門學科叫樂器法。這是作曲的入門課程之一。


編曲的話,現在編曲做流行的都可以很快,一個框架出來,然後往裡填東西,一首歌就編好了,中國地流行音樂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和弦進行,當然有複雜的。交響樂那種的話,現在雖然都有很多軟體了,但很多音樂家還是手寫譜子,這樣不會影響內心聽覺,他們都會了解各種樂器的演奏法、音域等,如果不懂樂器的話可能寫出來的東西樂手沒辦法演奏。作曲家們頭腦都會有那些音響效果,比如柔和的地方用木管組,強烈的地方用銅管組,弦樂組在什麼地方,打擊樂組又在什麼地方,他們對這些樂器的聲音都要很熟悉,不然是不會去寫的。作曲家們會在周圍的環境中捕捉到那種細微微妙的東西,轉化為一種內心感覺,再用複雜的音樂知識輔助做出音響


謝謝,我很感興趣,大家交流,我有兩種方式,第一,即是空寫,不利用任何樂器進行主旋律創作,我認為這是每一個作曲家的基本素養。第二,利用樂器走和聲,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


沒學過作曲,聽過一些網易公開課,有一個耶魯大學的牛逼老頭教授Craig Wright講音樂:
耶魯大學公開課:聆聽音樂 (值得收藏,值得好好學習)
我大概的理解就是,作曲家先有了一個動機(motive),然後發展成一段旋律,然後呈示,發展,變奏。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10月7日SNH48-葛佳慧發布的改編版《逐夢演藝圈》?
如何評價Minecraft的BGM?
你最欣賞的編曲人有哪些?他們作品的哪些特質讓你覺得很厲害?
初學者應該怎樣學習 Logic Pro?
請問一下,此人彈貝斯的技術手法和編曲思路如何?

TAG:作曲家 | 作曲 | 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