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吃反季節蔬菜?

最近聽起一些養生專家聊反季節蔬菜。不吃反季節的食物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反季節的蔬菜應該如何吃呢?


反季節蔬菜水果對身體不好?
扯淡!

草莓原產智利,智利的氣候和中國天差地別,中國種植的草莓什麼時候的算當季什麼時候算反季?

植物生長無非光溫水肥四個條件,只要四個條件適合,無論什麼季節也一樣生長。中國人厲害之處就是把愚昧建成了一個體系。

小清新們總是標榜的自然的東西,其實若干年前就被人類人工化過了。現在吃的蔬菜瓜果哪個不是經過人類培育的?


遠比反轉更能體現科盲的一個問題,赤道附近常年恆溫的地區根本沒聽說過反季節蔬菜這個說法吧.......延長收穫期算不算反季節?南菜北運算不算反季節?冷庫儲藏算不算反季節?所謂季節對植物生長影響最大的是溫度,不管喜溫喜涼,15-25度是適宜大多數蔬菜成長的溫度區間,在北方是某季節上市,只是因為當地溫度不夠,君不見同一種蔬菜在北方和南方可播種季節跨度不同,如果說拿光照不足來批評反季節,那麼君可知植物有光飽和點,又有長日照和短日照植物之分,大棚類設施農業也叫保護地,國家都在大力推廣設施農業,連農民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上面幾個媒體報道,有說激素有說農膜不利於農藥分解,這跟季節有關係么?不是反季節的蔬菜就不用所謂的激素(生長調節劑)就不用農藥了?

至於那個搬出黃帝內經的,且不說黃帝有沒有存在,你覺得他說的是現在的反季節蔬菜?我的理解是他說的食其時,是指植物在特定的生長階段才適合食用,無論是一年生還是兩年生乃至多年生植物,從種子到苗到壯年到花期到結果都對應一個時間,植物在每個地方盡量適應光照溫度在一年中的分布所形成的最佳生長階段劃分,比如苗期需雨水,生長期需光照,當營養積累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開始下一個輪迴,有些蔬菜適宜在生長期吃,到了開花期葉子根莖就老了,自然不適合吃,比如大蒜是2年生,第一年不管春夏秋冬,你都只能吃到蒜苗(青蒜)和獨頭蒜,第二年你才能吃到蒜薹和大蒜,特定的基因決定經過春化才能抽薹,那麼如果做反季節栽培,就要人工低溫模擬冬季,這是個很常用的手段(補充,模擬低溫常用模擬春化催芽,大蒜抽薹沒戲)。對於大多數葉菜來說,我們只需要他發芽成長,絕對不能等到開花,白菜開花你還能吃嗎?所以跨年種植就要確保苗期的生長條件,澆水和保溫這個不是什麼反自然的手段把,好比南北半球的12月一個夏天一個冬天,莫非這羅勒在12月份的澳大利亞就算反自然了?


反季節蔬菜是什麼?!肯定有很多你們以為是當季蔬菜,哈哈哈就是要讓你們跌爆眼鏡~


青椒

捲心菜

洋蔥

花椰菜

胡蘿蔔

蘿蔔

甜豆

芹菜

菠菜

芥菜、

葵年菜

萵苣。


反季節蔬菜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些些其他手段來保證它的生長條件接近自然條件,然後茁壯的成長啊,比如溫室大棚和熱性營養土神馬的,憶當年微粒君也曾是學霸一枚~反季節蔬菜吶並非是在自然情況下生長的,其營養結構等都與正常農產品有所差異,所以還有有些不健康的,但是面對現在大環境就是這個趨勢嘛~微粒君作為貼心暖男小鮮肉只好給大家找方法,讓大家吃的健康啊~我就是這麼暖心你們說腫么辦。。。


先來普及一下為什麼說反季節蔬菜有點兒不健康好么?好的呢。。。


【另一種說法:
就跟微粒君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反季蔬菜不健康吧】


第一點吶就是反季節菜多數是以大棚種植為主,所以有光照不足的缺點啦~就是光合作用你們懂吧???不懂就問問你身邊的理科男,他們肯定會兩眼放光給你講個45分鐘。然後又因為大棚里濕度和溫度較高,不利於農藥的降解,那農藥對人體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吧?


然後就是反季節蔬菜很多都是要長途運輸的,所以在我們漫長的等待過程中菜菜們就會不那麼新鮮了,營養都流失掉了,口感當然就略遜一籌了哇,可是還是敗給那些喜歡吃的盆友們。。。微粒君又不能看著你們吃壞身體對吧?還是科普給大家最簡潔的方法,讓大家在家也可以吃到安全的蔬果~


鹼水浸泡法:有機磷殺蟲劑在鹼性環境下分解迅速,用鹼水浸泡蔬果就是去除農藥污染的好辦法了。先把蔬果表面污物沖洗乾淨,浸泡到鹼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食用小蘇打5到10克)5到15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

去皮法:蔬果的表皮殘留農藥最多,可以直接根除果皮,當然這個辦法只試用一部分帶皮兒的啦~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就可以加快分解啦~!所以對於一些難以處理的蔬果可以用加熱法對付它們!比如芹菜菠菜小白菜神馬的~先用清水把表皮的污物沖洗乾淨再放入沸水中2至5分鐘撈出來,清水再次沖洗就可以咯~微粒君提醒大家洗菜的水不要浪費哦~可以沖馬桶的。


好啦~微粒君說這麼多大家有沒有漲姿勢啊?~吃反季蔬菜也要吃的健康安心才是好的生活方式啊!對吧~


最近,媒體陸續刊出《反季節蔬菜有什麼不好》、《吃反季節蔬菜好不好?專家:最好吃當季當地菜》等文章,有研究者指出反季節水果和蔬菜違背了自身的生長規律,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激素,不健康;也有專家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應該應時而食」……一時間,反季節蔬菜成了注重養生的國人攻擊的靶子,養生專家、營養專家紛紛唱衰反季節蔬菜。
但很快,果殼網上出現了多篇為反季節蔬菜正名的文章,從植物學、食品科學等角度論證反季節蔬菜的安全性。
反季節蔬菜,該不該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時令蔬果
春季
蔬菜:辣椒、青椒、彩椒、洋蔥、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萵苣、薺菜、油菜、菠菜、香椿、春筍、馬蘭頭、瓠瓜、韭菜。
水果:番石榴、青棗、枇杷、桑葚、櫻桃、蓮霧(春末)。
夏季
蔬菜:辣椒、絲瓜、苦瓜、冬瓜、菜豆、蘆筍、洋蔥、黃瓜、佛手瓜、南瓜、莧菜、山蘇、空心菜、龍鬚菜、地瓜葉、竹筍、生菜、西紅柿、捲心菜、茄子。
水果:草莓、蓮霧、桃、李、西瓜、菠蘿、芒果、檸檬、百香果、火龍果、杏、荔枝、獼猴桃、香蕉、椰子、櫻桃。
秋季
蔬菜:秋葵、菱角、蓮藕、辣椒、栗子、冬瓜、四季豆(芸豆)、地瓜葉、豆角、山藥、白菜、扁豆。
水果:柚子、梨、柿子、木瓜、蘋果、蓮子、甘蔗、葡萄、火龍果、楊桃、番石榴、杏、橘子、紅棗、山楂、核桃。
冬季
蔬菜:青椒、捲心菜、白菜、洋蔥、花椰菜、胡蘿蔔、蘿蔔、甜豆、芹菜、菠菜、芥菜、萵苣。
水果:橙、橘子、柚子、青棗、甘蔗、釋迦。

古人曾提出「不時不食」
反季節蔬菜該不該吃的爭論源自何時,無從考證。有研究者認為,早在西漢年間,中國人就利用溫室來種植反季節蔬菜了。據《漢書·循吏傳》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菇,覆以屋龐,晝夜燃溫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另外,在《論語·鄉黨第十》中,則有「不時不食」的說法。可見,我國古代,既有反季節種植的實踐,也早就有人提倡順著時令而非逆時令飲食的主張。

現代種植反季節蔬菜的溫室大棚栽培技術起源於國外,在我國,上世紀50年代就引進了這種技術,90年代,城市人口對蔬菜的需求量大增,迅速發展起來。

據華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農史研究室名譽主任、廣東農史研究會理事長周肇基教授介紹,溫室大棚栽培的優點是生長快、產量高,但因補光條件不夠,及沒有雨水和風的沖刷,也存在不利於農藥分解等問題。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楊少海教授則深有感觸地指出:「現在,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造成了很多食品安全問題,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敏感。」

可以說,今天,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已跌至空前低點,大家都吃得戰戰兢兢,對坊間流傳的某些食品「有毒」的說法,更是風聲鶴唳,「寧可信其有」。大眾對反季節蔬菜的關注與質疑不斷升級,就是源於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反季節蔬菜,到底該不該吃?

就反季節蔬菜到底該不該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農業專家,希望他們能給大家指點迷津。然而,專家之間,似乎也陷入了一場大辯論。

焦點一:反季節蔬菜是否違反自然規律?是否有害健康?
農史專家周肇基教授,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廣州工作以來,就對廣州的植物,特別是花卉展開了研究,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在30多年間拍攝的一萬多張花卉照片里,發現了這樣一個趨勢:「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花卉出現了變異,比如並蒂現象、花瓣增多現象、雄蕊增多現象。已經發現20多種花卉出現變異。」這些現象大部分出現在用營養液進行培育,特別是實驗室栽培的花卉中。據此,周教授懷疑,是不是營養液的過度使用造成了這一現象?
在反季節蔬菜的種植中,第一個步驟一般是用培養缽對植物進行培育,缽里的液體,就是一種營養液,科學上叫做「生長調節劑」,他們的成分大同小異,「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那麼多樣子奇形怪狀的蔬菜,遇到這樣的蔬菜最好不要買,更不要吃。」周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告誡說。
周教授明確提出「對待反季節蔬菜要慎重,最好不要吃反季節蔬菜」,他的理由如下:
1、植物都是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它已經適應了氣候的變化。人為破壞植物的生長規律,讓它增加產量,對植物本身是一種傷害,花卉形狀的改變、蔬菜畸形的出現都是植物體本身不健康的表現。人吃了不健康的東西,就會造成人體自身的健康問題;
2、植物被破壞了原來的生長規律,植物體內可能會產生一些不知名的化學物質,因此反季節蔬菜不健康;
3、反季節蔬菜由於生長期短,經催熟等處理,本身口感會變差,比如現在市場上賣的大棚西紅柿,皮就特別厚,咬下去感覺是生的,還沒有熟。
記者追問周教授那些「不知名的化學物質」具體是什麼,周教授表示,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達不到檢測這種植物變化的水平。
根據周教授提供的材料和他提出的觀點,記者採訪了科學松鼠會成員、植物學博士史軍,他並不完全同意周教授的觀點。

對於蔬菜的反季節栽培,史軍表示:「人家植物本來要結果實、種子,並且把種子傳播出去。而人類則是拚命不讓它們傳播種子,並且把果實拚命增肥。實事求是地講,這種改變對植物本身肯定不健康。但這種改變並沒有顯著改變植物的化學組成,也沒有促使他們產生有毒物質。」因此,他認為,吃反季節蔬菜並不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對於植物形狀的改變,史軍拿水稻舉了一個例子:「野生水稻的種子會自然脫落傳播,但是栽培稻的穀粒是不會脫落的。這是長期以來人類對稻子進行培育的結果,正如馴服野獸變為家畜一樣。你能說這種『畸形的』稻穀會影響人類健康嗎?不會!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性狀。」
另外,植物栽培使用的營養液和土壤在本質上不存在區別,都是提供礦質元素。至於營養液中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就是促進開花,或者花發育。這過程中可能會引起花的變化,但危險不在花的形狀,而在於過量用藥。史軍指出,風險只是來自於違規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農藥。「違規」二字才是關鍵。
反季節蔬果的口感變差了,這一點,史軍博士跟周教授的看法一致。反季節蔬菜沒有應季蔬菜的味道好,這並不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反季節蔬菜的成分跟大田裡出產的表親確實有差異。比如,大棚西紅柿的糖含量就比較低。這是因為西紅柿中糖儲備跟溫度有著密切關係。除了含糖量,溫度還會影響西紅柿的特殊氣味,一般成熟期要在20℃以上才能更好地積累香氣物質。而且,即使成熟之後,儲藏過程中也不能溫度過低,否則會使香氣物質含量迅速下降。顯然,冬天的大棚大多不能完全滿足西紅柿對溫暖的需求,這就會影響到果實的表現。
但是,風味變差,營養變少,不代表反季節蔬果就是有害的。

  焦點二 大棚蔬菜的種植會不會受到更嚴重的污染?
周教授對於大棚蔬菜的擔憂還來自整個生產過程。他認為,塑料大棚在陽光照射下,本身就容易產生有害的氣體;塑料大棚內不通風,空氣沒有外面新鮮;沒有雨水沖刷,空氣流通不夠好,使用的農藥、產生的有毒氣體,甚至包括種植人員在裡面吸煙造成的污染都被大棚里的植物完全吸收了。另外,在大棚蔬菜的種植當中,更容易出現病蟲害,也會用更多的農藥,因此,蔬菜水果也會含有更多的農藥殘留。

對此,史軍則回應指出,現在的溫室大棚主要是塑料的,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在陽光下會分解產生氯化氫,這聽起來確實挺可怕的,但是,根據國家規定,化工廠車間等工作環境,空氣中的氯化氫含量低於15mg/m3就是安全的,塑料大棚的氯化氫含量連這個標準含量的一半都達不到。況且,有點化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氯化氫很容易溶於水,並且是我們胃液的主要成分,因此即使含有這種成分,只要不超標,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塑料大棚培育蔬菜的原理是對小氣候的調節,在大棚中農藥的使用也算是個無奈之舉。但是只要農藥用量合理適當,就不會出問題。

  焦點三 人工激素的使用會不會污染蔬菜?
周教授最大的擔心還是來自人工激素,根據多年來對花卉變異的研究,他幾乎可以確認是激素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植物形狀的變異。此前報紙上報道的「乙烯利催熟香蕉致性早熟」、「膨大劑讓西瓜變炸彈」等事件,更加劇了周教授的擔心。
人工培養液多含人工激素嗎?會污染蔬菜嗎?

史軍博士首先給我們解釋了什麼是人工激素。在很多情況下,種植反季節蔬菜是不得不用植物激素的,特別是像黃瓜、番茄等果實蔬菜的生產。跟所有的開花植物一樣,這類瓜果類蔬菜需要經過授粉才能結出果實。在大田中,授粉工作由蜜蜂等昆蟲完成。而在大棚中,就找不到這樣的勞動力了。這時,就需要種植者扮演蜜蜂的角色,對所有的花朵進行人工授粉。這可是不小的工程,不僅要保證授粉的數量,還要計算好花朵開放和授粉的時間。所以,科研人員開發出促使花朵不經授粉也能結出果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被稱為植物激素,但是這類激素跟我們談之色變的動物激素並不一樣。植物激素的原理就是欺騙植物,讓它們以為自己已經授粉,從而長出一個個果實來。
植物生長調節劑除了替代授粉過程,還能保證一根藤上結出儘可能多的果實。一般來說,一棵植物能夠結出的果實數量總是有限的,它們會優先供給那些強壯的果子。至於那些有瑕疵的、弱小的果實就只好任由它們脫落了。為此,人們又發明了防落素(對氯苯氧乙酸)之類的植物激素,它們能讓幼果都好好地待在藤上,從而提高總產量。

實際上,目前允許大量使用的植物激素幾乎都是無毒或者低毒的,它們經過了長時間的毒理實驗,才進入到實用階段。並且,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植物體內以及自然條件下都會發生降解,殘留在蔬菜或者果實上的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對於一些毒性較高的調節劑,都有明確的適用範圍和用量要求,只要按照這些要求使用,是能夠保證安全的。
達標的反季節蔬菜沒問題,但栽培過程有風險

兩位專家意見不同,該聽誰的?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楊少海教授,在聽完記者對上面兩位專家觀點的轉述後,從植物營養學的角度給出了他的解讀:「達標的反季節蔬菜是健康的,但栽培過程有風險。」
楊教授認為,周教授關於「反季節蔬菜違反自然規律」的說法,並不準確。例如,我們的地球,南北半球的氣候正好是相反的,但是很多植物,比如蘋果,在南北半球都能種植,南半球的蘋果移植到北半球,季節是相反了,但它照樣能適應北半球的環境。只要你能為植物提供適合它生長的環境,它就能健康生長。
至於為什麼反季節水果蔬菜口感沒有應季的水果蔬菜那麼好,楊教授也作了專業分析。就拿現在超市裡賣的香蕉來說,個頭很大,表面很光滑,沒有一點斑點,賣相很好,但是這樣的香蕉往往比較硬,不香,也不甜。楊教授說,這是因為反季節栽培的香蕉,達不到應季香蕉的生長條件,氣溫、水分都不能滿足,而又人為地進行干預,使得它本身營養的積累跟不上生長的速度,因此個頭大,不好吃。但是,不好吃並不是說它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損害。
楊教授舉了以色列為例子。以色列的國土80%都是沙漠,但它卻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生產的蔬菜水果大多出口。以色列的絕大部分農產品都是在大棚里栽培的,但是仍然可以做到綠色、健康,這說明大棚蔬菜並不意味著受到的污染就多,關鍵是看整個生產的過程是否都嚴格控制。
「千萬不要吃水生蔬菜,通心菜、豆芽、西洋菜什麼的都不要吃,種在水裡的蔬菜都『重金屬』含量超標,那些水都是培養液,吃多了會中毒的……」我們偶爾會聽到這樣的「忠告」。

對於這些坊間傳聞,楊少海分析,水培植物產量高,這是一個事實,另外水培植物在健康方面會有一定風險也是不可否認的。因為植物不像人一樣,吃飽了就不吃了,植物的根系是一直在吸收周圍的營養的。因為培養液中,各種礦物質和營養含量較高,很有可能出現某種元素超標的現象。比如,營養液中硝酸鹽含量過高的話,被植物吸收,就會轉變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因此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是,只要嚴格控制營養液各種元素的比例和含量,這種風險可以化解。

  楊教授還介紹,目前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在蔬菜和水果種植上的農藥有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等幾十種,一旦檢測出來,就不合格。另外那些允許使用的農藥,只要殘留量低於國家允許的最高值,就沒問題。農藥一般都可以自我降解,有的需要十幾天,有的需要一個月,使用農藥之後,只要經過了這個時間再上市,農藥殘留的量就一般可以達標。
  至於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所謂的植物激素,對人體並沒有傷害,因為人類身上沒有相應的受體,植物激素對人體起不了作用。
楊教授最後說,我們吃了幾十年的反季節蔬菜,還沒有發現因此而致病的案例;以色列人也是吃大棚蔬菜,同樣也很健康。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才是造成很多食品安全問題的真正原因,我們要反思的是對技術的濫用,而不是技術本身。
茄子、青瓜、豆角也是今季的反季節蔬菜
現代的反季節蔬菜多在溫室大棚內種植。現在看來,生產過程的安全,才是「反季節蔬菜」安全的保障。這一關,把握在種植者,還有檢測監督者手上。
  就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問題,記者撥通了廣州市農業標準與監測中心的電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梁姓工作人員表示:「廣州市的蔬菜檢測都是我們在做。」
  據梁小姐介紹,該中心對蔬菜水果的檢測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例行檢測、專項檢測和突發事件檢測。
  例行檢測一年有4次,對市場上的蔬菜水果進行抽樣檢查;專項檢測的頻率相對比較高,每個月都對一個品種的蔬菜或水果進行檢測;突發事件檢測則是在有群眾舉報、媒體曝光之後,對事發單位或地區進行檢查。
而廣州市農業局蔬菜辦公室2011年4月11日發布的2010年廣州市蔬菜質量安全監測數據顯示,抽檢的1093份樣本,共檢出75份樣本農藥殘留超標,佔全部樣本的6.9%。其中,批發市場的超標率達到12.1%;廣州周邊的蔬菜生產基地,超標率為5.2%;零售市場的農藥殘留超標率為7.1%。
鏈接
日本建立「蔬菜履歷」
日本對蔬菜安全十分重視。政府要求菜農必須保留詳細的生產記錄。這種生產記錄被稱為「蔬菜履歷」。履歷必須記載生產的每一個過程,明確標出化肥、農藥的種類和使用量,記錄收穫、包裝、運送和儲藏中對蔬菜營養價值產生的不良影響。上市的時候,商家必須標明蔬菜的產地。
各級地方部門都設有蔬菜殘留農藥檢驗所,定期公布檢查結果。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回收,並對生產者按照規定進行處罰和指導。
時下常見的火龍果、蘋果、芒果也是反季節水果。
讀完才知道,其實結論很複雜的,具體分析對待啊!


該咋吃咋吃唄。東北人沒那麼挑剔,不吃大棚菜?可以,二十年前家家入秋都得囤個幾百上千斤白菜蘿蔔,吃到第二年開春,白菜蔫了蘿蔔糠了,愛吃不吃。外頭冰天雪地的,能種菜除非是神仙,擱南邊運菜過來,要是連華北大棚的菜也不讓啊……
啊哈哈哈哈哈……


純屬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閑的蛋疼

20年前,冬天挖菜窖冬儲大白菜,天天吃白菜胡蘿蔔土豆的時候看見個新鮮少見的蔬菜眼都發紅

現在吃的什麼種類多了,開始有農藥不好,有化肥不好,反季不好,估計異地的蔬菜也不好
北方人不要吃南方菜,中國人不要吃外國菜。


食其時,百骸理。

--《黃帝陰符經》

你想吃反季節蔬菜也沒人攔著你,也不會吃出什麼問題,也可以充饑,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反季節蔬菜雖然有「形」,但是無「味」,這裡並不是指酸甜苦辣的那種味道,而是一種口感,吃反季節蔬菜就吃不出應季蔬菜時的那種口感,那種美味。


不該,因為反季節蔬菜更貴


之前看過一個觀點:

反季節食品(不論是溫室種植還是長途運輸來的)相比本地當季食品,不論營養價值如何,都在生產/運輸過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資源。

所以從環境、節能、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可能少吃會更好:)


乾淨衛生的蔬菜食物都是可以吃的。
只是反季節蔬菜,在它的成長過程中可能存在「噴塗激素、催熟劑」等額外傷害身體的化學物質。
所以結論是:「可以吃,但是洗乾淨,不確定來源的不吃!」


我覺得最好少吃吧。其實每個季節大自然生產出的東西都有它的奇特之處,是對應人體需要的。夏天的西瓜,清熱解暑利尿,秋天的柚子葡萄,滋陰潤燥。你要相信,每個物種的存在,都有其緣由,順應自然,才是最健康的吧。


吃當地應季蔬菜水果就好!因為地區差異太大,氣候各別,不一而論


推薦閱讀:

老年人長期學佛吃素,如何讓她補充營養?
母乳含有什麼營養物質?對成年人也有特別作用嗎?
挑食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合成營養品到底該不該吃?
健身要吃很多雞蛋,但是不能吃蛋黃,扔了很可惜,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嗎?

TAG:健康 | 蔬菜 | 飲食 | 養生 | 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