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評級機構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比如大公國際


1 評級機構行業競爭形勢:國內目前有大公國際 中誠信 聯合 新世紀 東方金城 鵬元6家評級機構,中債資信是協會旗下主動評級機構,投資者付費。國內評級市場目前處於特許經營牌照制,而且從10年以後銀行間市場的大幅增長,各家的評級業務也爆髮式增長。目前 大公國際 聯合 中誠信收入每家在2億元左右,三家佔市場份額應該有70%,中誠信手中有很多AAA級客戶,人員配置在行業內應該較好,主要體現在老分析師(三年以上)佔比較高(畢竟這個行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人才是最關鍵的),聯合目前感覺在發債數量上和大公不相上下,大公目前行業知名度很高,之前的鐵道部評級事件 給美國下調評級 多次上新聞聯播 等等都讓很多人知道了大公,東方金城大股東是東方資產,國企背景,目前業務量較少,但國企待遇比較好(有北京戶口名額),鵬元只能做上市公司的公司債和發改委的企業債,鵬元的級別在行業內要普遍比其他評級機構高一個級別(公司主要收入只來源於這兩種債種,只能通過較強的級別競爭才能拿到客戶,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雖然行業內僅有六家評級機構,但是競爭也很激烈),因為今年倒霉碰上了超日債被深圳市證監局處罰業務流失了部分,不過它這種風格早晚也會出事。各家評級業務的具體內容大同小異,因為債券市場多頭監管,監管越來越嚴格,評級機構自身的內部管理 風險管理等部門設置也越來越完善,儘管現在和多年發展的證券公司等差距還是比較大。現在監管機構銀行間協會有時也是遇事解決事,在摸索。很多新品種的退出會參考其他監管機構的模板但是又不想完全做的相同。

2 具體工作業務流程上,依據協會的《自律指引》規定,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具體就是各地市場人員獲取項目,然後各家評級機構的分析師作為後台支持前往項目企業出差,一般是一周的時間,這一周的時間工作強度比較大,主要是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管、財務人員等進行現場訪談,實地參觀現場,因為評級機構一單項目為25W收費(人民銀行規定,部分資產證券化產品價格可以商談),所以不可能像投行人員一樣長時間的深入了解企業,只能是個濃縮版的調研,至於調研的效果取決於分析師自己的能力和企業的配合程度。調研完後根據資料清單讓企業提供評級所需資料(每家機構都會有自己的模板),根據企業提供的資料(主要集中在經營部分和財務部分數據,自己可以去貨幣網上下載一份評級報告參考)撰寫評級報告,然後上評審會,每家評級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評審會,至於評出來的是AA還是AAA是評審會集體投票制。剩下的就是走流程出報告。另外提示一點,每家的上會前的報告審核流程和上會後的出具報告流程也至少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比較繁瑣,需要很多人簽字才能出具一份正式蓋章的報告。

3 評級公司市場地位和評級人員的未來發展
目前評級業務屬於債券發行的重要環節,儘管評級地位不高但是很關鍵,因為級別的高低首先關係到發債的資格,比如中票發行一般為AA以上級別,最近房地產中票發行強制性AA以上,所有很多房地產企業發債都會有級別要求,另外,級別的高低牽扯到發債利率,AA 級別一般都比AA- 的利率要低,一個級別的問題可以給企業省出幾百萬的財務費用。所以雖然評級公司在金融行業地位不高,但是主承銷商(銀行和有債券承銷資格的證券公司)和企業都會很重視評級。評級人員對企業信息、資料獲取、人員訪談的要求一般都會滿足,比如想見到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有些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可能級別高,想擺譜,但是如果給企業說,這是強制性要求,否則可能因信息了解不充分影響公司主體級別,企業一般都會儘可能安排。

評級行業人員流動性大是大家都得知道的事情,行業內大公流失的應該最厲害,這個不用說,主要是待遇問題。現在銀行等也在培養自己的內評人員,但是整體上對信用風險人才需求還是很大,各大評級機構也是他們挖人的對象。評級人員跳槽方向:基金 資管 銀行 信託 也有和企業做項目最後去企業的都有。具體薪水反正是比在評級機構強多了,像大公呆個兩年翻一倍沒有啥問題,當然這也與大公自身的薪酬較市場偏低有關。

但是也說明一點,大公的人員新人比較多,工作經驗普遍都在三年以下,來源多是應屆畢業生(碩士是必須,海歸佔比較大)。但是這個平台對應屆畢業生很適合(要求戶口的除外,可以去找東方金城),一般的中介機構很少給機會讓一個剛畢業毛還沒長齊的小孩去訪談企業的董事長。但是作為應屆畢業生進入大公後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有專人負責引導),會快速的掌握基本要領。剩下的就是大強度的項目鍛煉,所以在大公出來的分析師兩年業務基本就很熟練,具備跳槽的條件。大公有點像四大,原先是黃埔軍校,現在是藍翔技校。

4 多說一點,國內評級市場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級別競爭,這也是被外界一直詬病比較多的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評級收費制度的設計上。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現在都是發行人付費。既然發行人付費,而且發行人有上調級別的動機,同時有選擇的權利(六家機構),評級機構本身不是公益機構,自身也有盈利的壓力,也會像其他企業一樣制定收入盈利計劃。雙方的訴求必然導致中間的利益輸送,也就出現了所謂的級別競爭。關於級別競爭也引出了評級公司最核心的競爭要素-----自身對評級體系的把控能力。每家評級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評級體系,企業的級別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啥也不懂的幾個評委兩眼一抹黑就投出來的,也有些垃圾企業不識時務張口閉口就說自己屬於AAA級別的(這種企業海了去了),A的企業想要AA-,AA- 的企業想要AA(這個區間的最多,目前級別訴求情況比較明顯的主要集中在這裡,以為現在中票發行一般要求AA,而且企業自身主體級別如果是AA,短融和中票互相不佔用註冊額度,自身的發債規模可以翻一倍,而且AA的利率和AA-的利率還是有差距),級別訴求的情況普遍存在。但是作為各家最最重要的評審委員會,級別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這就考驗各家的最關鍵的風險把控能力。


本人本科專業是信用管理,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在學校學的東西都十分理論,課程設置是偏重於金融學。在大二暑假的時候自己給家鄉的中誠信分公司打電話詢問是否招收實習生,然後經理表示勇氣可嘉就讓我直接過去就好了(顯然關鍵是我不要實習津貼),於是乎就在那裡實習了接近一個月的樣子。
下面說的是一個兩年前在評級機構分公司的實習生所了解到的工作體驗。我所在的分公司只有借款企業信用評級一項業務,評的也都是私營企業為主。不過就這一項業務也夠大約20多位分析師每天忙得團團轉了,經常看到經理大發雷霆催人交報告。。。工作的最終產物就是企業評級報告了,報告內容都是簽了保密協議不能對外透露的,收費標準是受評企業總資產的萬分之一,最低5000起。分公司的分析師的構成背景也是以財經類專業的碩士為主(偏好會計學和CPA,得熟悉公司財務報表),任務壓力有明顯的季節性波動(暑期忙,冬季清閑些)。經理是評級的最後把關人,經常將分析員的結果降一級。個人感受是誠如許志鳳所說評級機構的確是非常適合應屆畢業生成長的平台,薪水的問題我不方便多問,只知道鄰桌的姐姐大約是5K(剛接受完培訓入職),但是有訪談企業董事長的機會(儘管大多是企業的財務主管),能對整體的經濟形勢與行業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對財務報表的分析力也會提高很多,高強度的項目練習下能力應該會增長的非常快。當時經理就和我說過在那裡幹上兩三年一般能跳去不錯的地方。。。

第一次答那麼長。。。


我們做的不是大公這種企業型或者協會型的評級,我們是做國家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的評級,帶有點官方性質的評級。 其實針對現在中國存在的評級或者評級單位來說,一方面,雖然說這個行業是新興行業,不成熟,但是行業已經出現魚龍混雜,收錢就做評級的亂象。 另一方面,企業信用評級在中國不像ISO9001認證那種必要的認證,是屬於可選擇的,做不做沒有強制約束力,所以很多企業家對信用評級不了解,不清楚這個東西的概念,大企業也會憑藉自己的行業地位忽略評級這個東西。
整體來說,現在的信用評級工作,更多的是去宣傳概念,引導企業家接受,再依據去企業需求選擇做或者不做。


昨天剛在一國資背景的企業做完婊子,咱的職業道德就是註冊資本做分母收費,有錢的大爺咱就多收點,反正是吃青春飯。晚上回去閃現完一絲傷悲,馬上忘記了疼痛,今天還要寫《做婊子的自我修養報告》。俺再干一段時間準備拿著存摺回老家了,找個鄉巴佬嫁了,你耕地來我養豬,滅完燈沒事躺在床上吹牛逼,慢慢地述說上過我的那些達官顯貴吧。哪天和鄉巴佬吵完架開始羨慕我的那個好姐妹,比我早上岸幾天,跟著那個達官顯貴上了岸,在村口立了很高的一牌坊!哎MD,我這種沒本事的,下輩子,如果還有下輩子還是去做個燒火丫頭罷!


五月中旬入職,從化工轉行做評級。
因為是人生第一份工作,所以熱情會多一些,也會期待更多。

1.公司評級系統
大公一直倡導自己的一套評級理論,我看不出這套理論是好是壞,反正跨行業進來了,最初都是不斷學習和適應,以後也許才會有自己的觀點去思考這些到底是對是錯吧。但作為國內評級行業的老大,它的評級系統應該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
2. 大公是公認的「黃埔軍校」
大公留不住員工,基本員工1~3年都跳了,大部分在一年到兩年左右跳槽。第一,因為待遇非常差,基本上就是賺不到錢;第二,大公的核心業務就是評級,一直作分析師的話,發展前景並沒有太多選擇;第三,大公確實鍛煉人稱得上是一所學校(大公召進來的幾乎都是應屆生),對應屆生來說,大公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求你上手(也可以理解為壓榨勞動力,尤其是實習生)。
3.企業文化
「創造民族化國際品牌」 大公是國內唯一一家民族的評級機構,拒絕了穆迪or其他國際評級機構入股,確實也體現了大公的實力和野心。聖誕節前一天給美國下調了信用等級,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作為回饋,穆迪在中國什麼國家會議之前一天降低了中國的信用等級)公司還是有想法和魄力的,在國際市場上想與美國幾大評級公司抗衡。但公司洗腦非常厲害,推崇個人崇拜,對我們董事長。。。三天兩頭學習我們董事長的言論和思想,就差發我們一本紅寶書了。
4.工作環境
比起外企,我們的工作環境讓人潸然淚下。公司的地面鋪了一層粗糙的地毯降噪音,但是地毯下面的地是不平的。。。。。。經常走路時候哪塊突然低下去,人就晃一下。工位還可以,但是其他公共區域算得上惡劣。對了,每天中午午休會關燈,大家經常摸黑在工位上吃飯。。。。。
5.員工
大公的員工以研究生為主,分析師的話,至少是研究生,近幾年召進來的絕大部分都有留洋背景。員工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幾乎沒有,相對單純很多,大家都忙著做工作。新員工入職會立刻安排一個一對一的師父,帶新人上手,師父們基本都很負責任,也很實在。對了,公司跟文科院校差不多,基本五女一男。
6.工作情況
工作壓力並不大,每年六七月是項目跟蹤的高峰期,是最忙的時段。其他時間還好。所有事情都要在OA上走流程,有時候還挺煩的。升職很快,認真做個兩年,最次也能拿個處經理。有個做了五年的,直接到了副總裁好像。

7.顏值
作為一個完全不顏控的天秤座,把顏值單拎出來說,是因為我們公司的顏值之低讓我最初很不適應。公司要求女生淡妝上班,但公司化妝的女生不到10%,穿衣打扮一言難盡,很難想像絕大多數都是海龜(大部分化妝的都是總裁辦or市場部的)美女,目前為止還沒見到。女同事們說總裁和董事長秘書很帥,見到之後覺得長得還可以,氣質好於長相。


有感於結構化金融產品(ABS)即將大量問世,我毅然決然地投身了大公國際。未來的工作環境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美國對沖基金的實習經歷告訴我,基金經理可能失業,股票分析師可能被炒魷魚,但是固定收益信用分析師永遠都有用武之地,因為組合管理決定了必須有一部分錢投資在固定收益類資產裡面。美國的話,進標普,穆迪,惠譽的難度不比進UBS, JPM, MS或者是GS來得小,回來國內的話,評級公司的地位依然比較尷尬,從收到大公OFFER時候的激動已經慢慢平靜下來了。不過就像是樓主說的,定位自己,如果是分析師的話,還是在大公司多積累項目經驗來得比較重要。根基牢固了,未來往哪個方向發展都不吃力。


文不對題答一個。
本人本土審計狗。
信用評級的出發點是好的,看著大家步入20世紀,如此繁忙,這麼多債券可供選擇,於是有人就搞了幾個字母符號混在了一起,AAA剁手買,C什麼的讓你別碰,節約了投資人的時間。
由於國內政策限制,標普、穆迪神馬的,想進來都沒門,於是孕育出了本土5、6還是7大評級機構。而隨著國內金融衍生產品還有資產證券化的活躍,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越來越有「搞」頭,個人覺得有點像審計報告一樣了,變成了一個商品。
可以說專業性還是有的,但是參考意義不大,和國外的經驗積累也有差距,像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只是淺淺的參考一下,會用自己的內部評級數據。
至於工作體驗,對於我而言,肯定沒有審計那麼辛苦,出差也是短期的,幻想一下的話,應該是問企業和審計的拿一下資料,然後高興的回去,做幾個模型出來,結合行業和企業歷史看了一下,哦哦哦,就這樣,然後大家開心的出了報告,歡天喜地的玩耍去了。~~~~~~~屌絲在yy。


推薦閱讀:

融券75萬西部證券,現在該退嗎?
每天工作 10 小時以上的人的身體是怎麼樣的?
在華爾街歷史上有什麼有趣或者傳奇的故事?
都有哪些學習金融基本知識的網站或者書籍值得推薦?
錯過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00年代炒房,10年代比特幣,接下來最可能錯過的投資熱點是什麼?

TAG:工作 | 金融 | 信用評級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