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讀書?因為聊天時順勢引申了書內知識被同事嘲諷,平常很注意隱藏自己的讀書愛好的
估計這個問題略奇葩。
是這樣,跟同事聊天時由於聊到父母家庭的話題,其中一人有些困擾,我就介紹了下武志紅(我關注的心理諮詢師)關於家庭的一些觀點,對方表示看個文章是沒用的,啥也解決不了。我說,人的問題肯定一篇文章不能解決,也不會一下子解決,但如果你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就能提供一些緩和矛盾的方式,也許就有辦法破解心結。然後我說我也是看了一摞書才對家庭中的心理才有初步了解,然後建議她們有興趣也看一下,沒壞處。然後,然後就被嗤笑了,白眼閃過,再然後,有同事告訴我前文那同事說我裝逼炫耀自己讀書多。有沒有搞錯,以前她還傳銷般地硬讓我看某人的書呢。(她是推薦狂)
凌亂了啊!!
實際上,我沒有推薦東西的習慣,即使推薦也是你有興趣可以了解,從不強迫。推薦書,我的頻率還不到仨月一次。
介紹下我的環境,本人工科學編程的,大學後學畫現在在網遊公司當原畫。跟人關係慢熱型。因為入行時隨口說過初中級別的英文單詞被一男直接噴說我炫耀自己會英語,所以後來玻璃心,特別注意隱藏自己那點可憐的文化。除了畫集,別的書都不放公司,也不說自己知道,kindle也是深藏在包。悄悄的看英文資料不聲張。
近年因為看了《長尾理論》被震撼,書單都偏重以各種視角看世界的想法類的書,開始時覺得好牛逼還推薦朋友一兩次,後來被友善的無視我也就識趣不再推薦。
於是我就想問了,讀書就那麼招人恨么?很多大牛不都在推薦書單么?本身因為身邊人愛書的少已經分外寂寞,被人說你看那個有什麼用已經很憂傷,偶爾想不聊八卦發展下讀友來點討論交流都成裝逼
樓主這次絕境了,鄭重求破!如果是我交友方面的問題,請指教;如果是我表達方式問題,請指教;如果是我心態問題,請指教;總之任何我自己身上的問題,請指教!
很典型的內向者困境。內向者熱衷於深度談話,但他能找到的合拍的人的難度在信息世紀被無數倍地放大了。因為學科分類的細化程度已經非常深,在深度的可能上延伸出的分支太多。上世紀初受教育的英國人間能夠自由談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荷馬史詩的日子早已不見了。深度談話能夠進行的的前提是兩個人擁有基本相似的閱讀方向,立場和解讀。這種一致可以被liberal arts education或者great book program達成,但不可能被自由選擇書籍和方向的現代人達成了。
舉個簡單例子:
A:我讀哲學
B:我也是!
A:(開始談論形而上學)
B:這個field的問題我從不感興趣。我的關注點在政治哲學和科學哲學。
對話終。
A:你也讀政治哲學哦。
B:對啊。
A:我是平等主義者。
B:自由主義的福利社會構想已經徹底失敗了。平等主義把理論基礎建立在對個人合法財富的剝奪上,本身就是對自由的極大冒犯。諾齊克萬歲!
A:社群主義者們無非是找個理由想要維持保守主義的白人強權,以此合法地歧視弱勢群體而已。我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對話終
A:聽說你也讀科學哲學?
B:對啊。最近在讀Logino。
A:所以你覺得科學史就是男性霸權的歷史,科學的探索都是作為男性的科學對作為女性的征服嗎?
B:是的!啊終於發現了同類!(想要開始討論女權主義)
A:我想像不出科哲界還有比Logino更傻X的哲學家。
對話終。
可見即使範圍已經縮小到同一學科的具體分支,兩人的立場不同也可能讓對話變成爭吵。
同理的還有閱讀深度的差異。比如同樣是科學史。一個人剛剛開始讀intro to history of science,一個人已經在研究康德對近代科學的影響了。兩者的對話也會很不對等。
在日常生活中和同事開始深度對話,你會面臨的雷區實在太多了。General一點的時可能的政治、宗教、種族上的冒犯,Specific一點的是閱讀範圍、閱讀深度、個人理解、所持立場的可能的不同。踩上一個就可能把對話變成吵架,並且給關係帶來不能避免的傷害。
這還是跟有同樣閱讀經歷的人。如果另一個人根本就不讀書,那對話就會變成你描述的那樣。
至於志同道合者,你可能只能在網上找,或者在線下找讀書會(它們也面臨一樣的問題,但至少吵架後可以隨時抽身)。暫時找不到是非常正常的。100個人裡面99個都不怎麼讀書,會讀書的還有一大部分只讀雞湯和小說。剩下的人裡面再被各類人文、社科、理科、工科瓜分。每個大類裡面再分專業。每個專業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學科立場。一個在你生活中出現如上情況都符合的人的幾率。。你自己算算。
謝邀
鶴立雞群的時候,不但雞覺得有壓力,鶴也有壓力。
但那絕對不是翅膀和腿的錯我覺得這個不是看書多不多的問題,而是人和人交往的方式的問題。
排名第一位的答案說得很對,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護別人的感受。
你可能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確的,但你做的這件事情讓別的人覺得不舒服了,這就是溝通問題。我說,人的問題肯定一篇文章不能解決,也不會一下子解決,但如果你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就能提供一些緩和矛盾的方式,也許就有辦法破解心結。
然後我說我也是看了一摞書才對家庭中的心理才有初步了解,然後建議她們有興趣也看一下,沒壞處。
這兩句話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像不像教授在跟學生講話,醫生在跟病人講話?沒有人願意被人當成病人,被人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學生的。尤其是,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
人都討厭好為人師的人,但是人又都希望從別人那裡獲取有用的知識。這兩點其實並不矛盾,只要做到體貼別人的感受。
下面引用寶釵勸黛玉的話:
寶釵……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兒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他們背著我們偷看,我們也背著他們偷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至於你我,只該做些針線紡績的事才是,偏又認得幾個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書看也罷了,最怕見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寶釵首先就說了,「我也是個淘氣的」,換句話說,你犯的錯我也犯過。其次,兩個「你我」二字,把自己和對方放在一起說。這讓人覺得,我並沒有站在居高臨下的角度審判你,而是和你站在一隊的,是把你當自己人來勸你的,是打心眼裡為你好的。這樣的建議,對方才會心下暗服。
在你這個問題上,同樣的話,可以換成寶釵的方式來說:
「我以前跟親人的關係也很糟糕呢,有段時間甚至見面也不說話,一說話就吵架,你說咱們女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家裡,很難平衡自己的家庭關係的呀。後來碰巧看了一本書,我覺得寫得挺好的。雖然你說的也對,咱們這種家務事,書上的理論知識總覺得很難幫忙,可是這本書寫的挺貼近生活的,其中的一些技巧對咱們這種職業女性家庭相處的問題很有用,你如果想看的話改天我可以借給你看看。」
有個很有名的小段子,你只有一杯水,是給年老的奶奶喝,還是給年幼的孩子喝。
答案是,給口渴的人喝。
話,要在合適的場合,說給能聽的人聽,這也是交際能力很重要的一個體現。
場合上說話首先要讓別人喜歡、感興趣,而不是凡自己覺得是好的,就忍不住推薦給別人。
我也喜歡心理學,我覺得目前為止我的做法還算湊效,寫出來給題主參考:
1、碰到同樣喜歡心理學的,在交流學科過程中,很自然的推薦和共享一些書,但絕對不亂指點,因為自己沒學得怎麼好。
2、一般朋友、同事和家人,最多只會偶爾提到我在讀心理學,除非對方要求,不然不主動推薦書啊理論啊,之類的,不然人家要麼不感興趣要麼覺得你自以為是自命不凡。
3、對方碰到問題了,運用相關的知識給出見解,幫人解決一點問題,別人覺得你專業了,自然也會喜歡聽你說,甚至要求你說。
4、聚會時,為了活躍氣氛,可以講一些書里的好玩案例,或者親身碰到的有趣的事,權當閑扯或吹牛,一般情況下大家也都喜歡聽這些故事,有幾個朋友還因此開始問我要書單,這時候再推薦一些書吧。
最後,務必記住一點,切不可有「我覺得有些東西我知你不知,所以我要幫你知」的心態,人心其實很通透,凡你真實所想的,難免被人察覺。該讀書。
問題不是讀的多了,而是少了。
您可能需要讀一讀 「如何愉快的聊天」「如何與女生愉快的聊天」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有這樣一個段子:
宴會結束後,一位夫人高興地握著我的手說,和你聊天實在是太愉快啦。
其實呢,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微笑聽她說而已。
人家聊父母問題,僅僅是為了說說好嘛?
真的不是想要和你探討怎麼解決啊。
這個時候就應該開啟「我們一起愉快的吐槽」模式啊
或者開啟捧哏模式啊,「啊?啊!怎麼會這樣,你真不容易」,讓人家痛快的釋放啊
您用一句「你應該回去讀書」直接把人堵死了好嗎,人家還怎麼繼續發牢騷啊。
人家本來的自我心理暗示是:
父母家庭的問題,是他們的,我沒問題啊。我讓著他們,盡心盡孝。
您和人家說應該看書,人家認為你在說:
家庭問題啊,你也有份,多讀書,就能解決。換言之,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你讀書少。
學畫、慢熱,題主有眼緣!這個答案被我承包了!!
這現象就是俺們這類人的通病啊,誠心誠意都不能和人好好地交流了。
要了親命導致題主被黑的雙重原因就是——回答了一個解決方式但說服力不夠+用推薦作為解決方式。DOUBLE KILL!
分三塊解答題主問題。一、表達方式
女人應該在行女性思維啊,解決問題的方式妥妥的男性思維,興許別人只是分享感受不要你提解決方案。
先說表達方式,
介紹了下武志紅(我關注的心理諮詢師)關於家庭的一些觀點,對方表示看個文章是沒用的,啥也解決不了。我說,人的問題肯定一篇文章不能解決,也不會一下子解決,但如果你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就能提供一些緩和矛盾的方式,也許就有辦法破解心結。然後我說我也是看了一摞書才對家庭中的心理才有初步了解,然後建議她們有興趣也看一下,沒壞處。然後,然後就被嗤笑了,白眼閃過,再然後,有同事告訴我前文那同事說我裝逼炫耀自己讀書多。有沒有搞錯,以前她還傳銷般地硬讓我看某人的書呢。(她是推薦狂)
這情況是有挑戰性的,因為它是指把一個別人不熟悉的東西作為解決方案說服別人。
說服這種代表著價值觀判斷的東西要和另一個人達成一致是多麼的困難啊!還是群聊(間隔短,有被打斷可能,對方耐心未知)不是她來找你單聊問詢出主意(充足時間,有信任,對方耐心保障)!還有人的天然屬性,長篇大論通常只能記得開頭結尾。
題主上來「啪!」拍上一個別人的觀點 ------------------------------------------------------------------1 Hit
『介紹了下武志紅(我關注的心理諮詢師)關於家庭的一些觀點』
,
「啪!」在別人提出否定的沒有耐心的判斷『看個文章是沒用的,啥也解決不了』
後提出再次否定別人的承接-------------------------------------------------------------------------------N Hits
『人的問題肯定一篇文章不能解決(2 Hits),也不會一下子解決(3 Hits),但如果(4 Hits)你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就能提供一些緩和矛盾的方式(5 Hits),也許就有(6 Hits)辦法破解心結。(7 Hits)』
父母家庭問題,你措詞用「人的問題」,評價對象是對方父母,「人」一詞過大,後接「問題」太尖銳。聽上去就不好,題主你這人有問題(問:看到這句評價作何感想)。
聽別人的問題要往小處說,往細了說,讓人注意到她是被關注的對象,
不能寬泛著說「人都這樣,問題普遍,他的方法你自己去看看」
①別人在講自己的事兒,你得具體分析分析,顯得你尊重她,在聽取幫著出主意
②這樣開頭不好,跟開書單不寫理由差不多,聽的人摸不著頭腦。要知道你粉的時候,別人未必是粉,很多東西她不知道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你看別人開個書單心裡知道是大牛可能就直接買了,別人還是要看理由慢慢認識大牛的。
③側重點要找好,開頭別再打別人臉了。「肯定不能解決」「不會一下子解決」等等對聽的人心理上的暗示打擊太大,屬於哪壺不開提哪壺,消極信息。還有,少用「但」這種詞,說教意味太濃,容易被人過度解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慘栗不勝枚舉。「如果你」怎麼做怎麼樣也少用,換成【把手拉進你兩手手心裡合著,看她眼睛,「你可以怎麼怎麼樣」。「提供方式、破解心結」,「方式」換成「方法」、「路子」、「思路」,尾音語氣語調音高不同,自行體會。不要跟她提「破解心結」,又提示出你對她的判斷是她是有心結的,換成情況會有改觀、改善一類,這一類措詞屬於你和她的視角都是看問題,方向相近,而不是你看她「有心結」,方向不相近,試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思考問題,「你」是不會假設出「你」有心結的。(問:你會對別人說:「我有病」嗎?)
④這相當於你提出了一個可能性不高的低收益預期的事,別人信心不高。自己看書-時間費時,可能解決-預期不高風險大收益低。你說只要彎個腰就能撿到100塊,100個人99個會自覺去做還有一個是蓋茨-低風險高收益。推薦東西也一樣,講究一個斬釘截鐵、字正腔圓。
⑤問句結尾表徵詢和平等
語言這東西太複雜,同一句話寫出來一樣,不同的人念出來可能就變味了。
而大致做法可以是先肯定對方的處境。「原來你過得不容易啊,XXXX具體引述複述她的話」(非常重要,交流的正向反饋)接著才能轉向你想表達的「你爸媽和你的矛盾挺常見的,我也有過,XXXX表述,有一回,我正好看到XXXX按照XXXX(劉志武書上的方法論應用成功的案例),最後怎麼怎麼樣了。【把手拉進你兩手手心裡合著,看她眼睛,】你也可以怎麼怎麼樣,也許會有改善的,你覺得怎麼樣?」
對方靠譜的正反饋接傳教體「我跟你說,這是劉志武寫的,我很欣賞的一個心理學家,他吧啦吧啦」【星星眼】(之前別拋這名不見經傳的大名,我們的口號是不看廣告看療效)
對方不靠譜的負面反饋,【摸背,「別藍過,會好的」】
--插播:一個成熟的人的標準之一是管得住自己的嘴,再怎麼想表達自己想說的時候萬一時機不合適也能把自己想說的憋回去而內心平靜,最後忘得一乾二淨或者想提的時候又能再pick up。
當然對方的反饋也不咋地,我以前就經常:「嘿,一起看。」「有什麼好看的。」
不過不能因為對方不咋地,你就不努力做一個更可愛的為他人著想的人呀,這種冤冤相報何時了?看誰比誰情商低!就是死干。&<-一般有腦子的人都做不出吧?【畫外音:我屬於沒腦子的】
再次總結:信息量要少,(又是劉志武-他是誰?生平是啥?提他幹嘛?心理學家對家庭矛盾有解決?讓我換個腦子還是讓我爸媽換個腦子?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人少冒問號,讓人聽得懂、提起興趣)要關注個體、說細說小,要突出重點。
題外:同樣是選用這個回答,內容不能幹巴巴的還要突出重點。比方說:有個家庭難題,有3種方法解決,講最有效最貼切她實際的一種。而這種方法又有5步,講殺傷力最大的一步。提起了興趣一切好辦,剩下4步書第X章Y節自己看去,吾只能幫汝至此;提不起興趣,好心省下。
二、關於推薦實際上,我沒有推薦東西的習慣,即使推薦也是你有興趣可以了解,從不強迫。推薦書,我的頻率還不到仨月一次。
介紹下我的環境,本人工科學編程的,大學後學畫現在在網遊公司當原畫。跟人關係慢熱型。因為入行時隨口說過初中級別的英文單詞被一男直接噴說我炫耀自己會英語,所以後來玻璃心,特別注意隱藏自己那點可憐的文化。除了畫集,別的書都不放公司,也不說自己知道,kindle也是深藏在包。悄悄的看英文資料不聲張。
近年因為看了《長尾理論》被震撼,書單都偏重以各種視角看世界的想法類的書,開始時覺得好牛逼還推薦朋友一兩次,後來被友善的無視我也就識趣不再推薦。
於是我就想問了,讀書就那麼招人恨么?很多大牛不都在推薦書單么?本身因為身邊人愛書的少已經分外寂寞,被人說你看那個有什麼用已經很憂傷,偶爾想不聊八卦發展下讀友來點討論交流都成裝逼
推薦,諢名傳教、布教,和說服一樣,並列唯二最難達成共識的事情。
推薦東西要擺脫一種心理,即我都給你推薦了你都不去看一下/你竟然不喜歡。尋求認可的心理誰都有,推薦失敗也常常帶來不爽的挫敗感。這個真得克服,和說話冷場一樣。推薦喜愛之物一定程度上肯定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別人拒絕/忽視了並不是就意味著別人不喜歡你,也不意味著你的價值觀不重要,可能真的僅僅只是他覺得不合適而已。
推薦東西分人不分頻率,有沒有推薦的習慣也不重要,推薦無非就是一種分享行為,我覺得好且希望朋友你也看看或許能得到和我同樣大的樂趣/收穫。而每個人分配自己的時間的方法不同,也各有各的想法,如果別人沒有按自己心裡想的做,包容理解就好了。我們要知道,好的並不一定是合適的,其實題主也知道,所以題主自己也說了有興趣了解才推薦、從不強迫。
另外,社會自有一套交往的規法,如果很多人都討厭你,那可能真是你有不足要引起重視了。
如『實際上,我沒有推薦東西的習慣,即使推薦也是你有興趣可以了解,從不強迫。推薦書,我的頻率還不到仨月一次。』,聽上去隱約就覺得是一種你對你同事這次沒能接受你的推薦而產生的不滿的辯解。其實你的不滿不在於推薦、不在於書,而在於他們給你白眼和他們說你裝逼的反饋。鑒於題主的表達確實不怎麼有親和力,引發別人潛意識的逆反心理帶出負面反饋也是情理之中的。
如『因為入行時隨口說過初中級別的英文單詞被一男直接噴說我炫耀自己會英語,所以後來玻璃心,特別注意隱藏自己那點可憐的文化。除了畫集,別的書都不放公司,也不說自己知道,kindle也是深藏在包。悄悄的看英文資料不聲張。』
英語好就說句子,英語不好就好好說中文,英語辭彙是漢語不能信達雅翻譯時才用的。像我這麼casual地用english words,讀起來看起來都吃力,自然你說的時候會令人聽起來吃力而反感了。說玻璃心、特別注意隱藏自己那點可憐的文化,聽起來就很富有諷刺意味,好像自己高人一等,不屑別人。就像劉鵬程Sai.L對『如何區分真正具有自黑精神的人和假裝自黑的玻璃心?』的答案提到的那樣,有些人自黑不是真幽默,是在掩蓋自己最在意的事情, 那麼題主在意嗎?你既然不在意又何必『別的書都不放公司,也不說自己知道,kindle也是深藏在包。悄悄的看英文資料不聲張。』你做人累不累呀,大大方方地看好了,在你描述看來是你的同事特別淺陋無知玻璃心。正常人看英文資料就看,誰看書還高叫一聲:我在讀《XXX》!沒的,題主啊。《金瓶梅》這時代都不用偷偷摸摸看了,更何況英語資料。
還有,人沒法不主觀。『近年因為看了《長尾理論》被震撼,書單都偏重以各種視角看世界的想法類的書,開始時覺得好牛逼還推薦朋友一兩次,後來被友善的無視我也就識趣不再推薦。
於是我就想問了,讀書就那麼招人恨么?很多大牛不都在推薦書單么?本身因為身邊人愛書的少已經分外寂寞,被人說你看那個有什麼用已經很憂傷,偶爾想不聊八卦發展下讀友來點討論交流都成裝逼』說好的「有興趣了解才推薦、從不強迫呢」?人家不願意談書怎麼就成了讀書遭人恨了呢?要聊書,找論壇找貼吧找讀書沙龍,哪裡找不到書友啊?發展別人成書友,可以,不要強迫。我要是覺得題主你嫁我很合適,把你發展成我老婆。你不從,我就說:哎呀,關心別人怎麼這麼遭人恨吶!關心別人,可以,發展成老婆,過分了!和書友聊書,可以,和不想聊書的人硬要發展書友聊書,過分了!都是讀書人,也是多視角看世界的人,就不能體會實踐下包容人家反對的權利、不能允許第二種思想的存在,這麼做合適嗎?生活中不合適,就往網上找書友,現在科技都這麼發達了。還有,讀書要轉為自己的學識和思想,不要老是別人說的,書單由大牛開,你就追你的大牛,追喜歡的書單看。都是喜歡讀書這麼私人的興趣了,還嫌別人不跟你與時俱進、交流思想,這不矯情么?
總之,讀書是個好興趣,大有裨益的,自己懷有就行了。找合適的人聊合適的天兒,不要緣木求魚、自尋煩惱。
樓主這次絕境了,鄭重求破!如果是我交友方面的問題,請指教;如果是我表達方式問題,請指教;如果是我心態問題,請指教;總之任何我自己身上的問題,請指教!
最後的最後,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每個都照顧到會把自己改得不人不鬼的。
前面的回答到處都是兩分法,不是把人分成雞和鶴,就是分成燕雀和鴻鵠,或者分成正義理想求知少年和平庸低俗等死老年。
個人經驗及意見,這種思路的路數是這樣的:出了問題嗎?噢,那一定是別人的問題,他們太low了,怎麼可能是我的錯呢?世界的真理掌握在我的手中,我就是少數人中的一個,他們都是大多數而已。
其實,這種思維方式是很可怕的,其性格表現如下:敏感(暴躁易怒/喜怒無常)、狹隘(以己度人/預設結果)、記仇(睚眥必報/無容忍度)、幼稚(不思己過/不肯認錯)等等。
反過來看看,相對比較成熟的人格應該是什麼樣的?出現問題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知道自己的得失標準是什麼一切皆有代價,不被環境同化的同時學會舒適地相處。
樓主的問題可以回復如下:
1、通常情況下,別人不相信你只是不相信你這個人,由此及彼對你推薦的書缺乏興趣。你是一個成熟有趣的人嗎?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嗎?是一個體貼的人嗎?是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別老拿別人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見解)嗎?如果不是,關於父母家庭這種問題,還是交給更有閱歷的人談論吧。
2、沒人關心你看什麼讀什麼學什麼,你也不必隱藏,做自己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我以前還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沒我這世界都不存在了呢,其實是拿自己當回事兒了。你這種行為證明你的獨立性較差,你想得到認同但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你越隱藏越是緣木求魚,做你自己就好。
3、你沒搞清楚一點,同事是工作關係,不是興趣小組。讀書交流群和小組多了去了,哪個城市還沒一些讀書交流活動哪?有見解有知識有理想的人多了去了,你找不到說明你還不是那樣的人,繼續努力就好。
4、你怎麼得出了讀書招人恨的結論?你沒那麼重要,一個技術人員,誰閑著沒事兒恨你。有人恨是一種榮幸,那說明有某些地方讓某些人拍馬難及。
看了你的情況,覺得不是讀書招恨而是你招恨。
你好欺負唄,就欺負你嘍。個人覺得跟你讀不讀書沒啥關係,你說你喜歡拿鐵咖啡會被嘲笑裝逼,你不把垃圾扔在地上會被說成高尚逼,你出去旅行人家嘲笑你文青。你怎麼做都有嘲笑你。
討厭你的人多,就研究一下自己為啥招人恨。沒事帶點好吃的分給大家,懷柔一下。說話多拍拍別人馬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討厭你的人少,那就多動動腦筋,來電鬥爭,讓他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鬥鬥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做事要卑鄙,聰明,膽大。
就是從胡蘿蔔和大棒里選一個。要是你有夠智慧可以都用嘍。
------------------------------------------------------------------------------------------------
補充:我反對「鶴立雞群」的想法,我認為這個想法是宇宙中最危險的想法之一。對內會麻痹你自己,錯失糾正缺點的機會。對外會讓他人更討厭你。
閱讀量1000+,閱讀方向文學經典,工科專業的人上來說一說,因為先後呆過兩種環境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一隱瞞一張揚),結果真的太不一樣了。
題主的問題在於,當你開始擔心同事的判斷時,你就已經處於下風了。飈了英語單詞被嘲笑,於是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再去說;先替同事著想,大家不喜歡讀書太多的人,所以不張揚: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太替別人考慮了。別人還沒表態,你就已把自己放得太低,處於討好姿態。而這種姿態同事們是會感受得到的,你既然連自己都否定自己,同事們當然也不再去考慮你的感受,直接嘲諷了事。
上一段中的"你",完全都可以換成"我"。因為在兩種環境中,我一開始都採用了隱瞞策略,但這種策略完全不抵事:讀書這種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隱瞞得了一時,隱瞞不了一世,總會在某個時候漏出來,比如等車時我隨手掏本書出來看,比如亞馬遜快遞員幾乎一周要送一包書過來,等等,同事們都是能看得到的(但我工作時間是不看書的)。同時一方面我幾乎無日不在讀書,一方面每天要刻意對一大群人絕口不提,簡直像在從事間諜活動,精神壓力日積月累,而這種身負壓力的狀態,同事們也是能感覺得到的。
在前一個單位,我採用的是從頭到尾不主動表達自己是愛讀書之人,也從不跟人談論閱讀相關話題,當"隱秘活動"泄露時他們的反應是:
買這麼多書你看得完嗎?肯定看不完(普通同事)
看文學書沒有用的,要看專業書(部門主管)
《罪與罰》是什麼鬼?我們應當看國學典籍論語中庸,我還會背呢!大學之道blabla(公司大boss)
你看,不同級別的人反應如此不同,但都是對你本人的負面反饋。後兩位是領導,都同意要多讀書,卻還是針對你的書目給出否定意見。所以問題不在讀書本身,在你的姿態和級別。
還有你的身份定位,公司里有文學影視專業的碩士,她要說自己愛讀書是沒有問題的,大家自然默認她熱愛文學經典,讀得多。於是某次與她聊天,我忍不住透露自己剛讀了《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的劇本,滿以為能找到一個有共同興趣的人。但是,她看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新浪潮電影光看劇本是沒有用的",結束交談(你看,又一個否定,但問題真的在讀書上嗎)。
時隔多年,我來到第二個環境中。一開始也是習慣性刻意隱瞞,但這回我正視到了這種隱瞞帶給自己的壓力,以及由之而來的弱勢姿態。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對著個號稱熱愛佛學參禪的人,大談特談大乘小乘、法相凈土之類,我在這方面並沒有過深的研究,交談層次比較低級,但還是把對方和圍觀人等嚇壞了。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對號稱在讀巴黎聖母院的人大談雨果對巴黎下水道和地下黑話的評述,對熱愛俄羅斯的影視劇專業人士大談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喜歡電影的人大談新浪潮和東歐魔幻風格,對星巴克愛好者大談雙尾人魚商標來由,對時尚愛好者大談香水和秀場。。。總之怎麼顯擺怎麼來,怎麼張揚怎麼來,之前堆積的壓力實在太過沉重又太過漫長啊!藉此得到釋放。
1、讀雨果的人不再說話,後來更是宣稱對文藝方面的東西不感興趣;影視劇人士表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太黑暗不適合年輕人閱讀;影迷不再在你面前炫耀他的觀影量,還表示東歐電影是個什麼鬼。
2、原來跟你關係不錯的、地位處於小群體核心地位的人開始疏遠你,而且只要你開口談論,就表示:"你喜歡的東西怎麼都那麼怪,口味怎麼那麼重"
3、群體中存在感比較低的人,有些會主動過來找你交談,讓你推薦書目、電影,談談你所過的文藝生活
4、大家遇到一個都不太明白的文化生活類問題,你知道原委於是說了出來,大家處於質疑之際,有人會說:"她看了那麼多書,她說的肯定是對的。"於是大家接受了你的解釋。
5、以後遇到相關文化類知識類問題,大家第一個想到你,望向你的方向。
6、你被貼上"聰明博學"的標籤,隨時侃侃而談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對勁。
7、最最最關鍵的是,由於你在公共場合向他人傳遞出了一個真實的自己,你在這方面都不再有壓力了,特別順心有沒有!
我的毛病就是看完一本書覺得好震撼,於是纏著家裡的聽我吐讀後感。我那位聽完之後就會留下這麼一句話:書看太少,想得太多。
她就覺得我老拿著零星碎片閃一閃覺得老耀眼了。還沒消化完就迫不及待的引用原文原書到處分享。(PS:我很多回答里也有這個毛病。)書的門還沒進就說自己已經到此一游。和胡亂人推薦,倒是糟蹋了這書。你看過的書都在喊冤呢。你的做法是既不了解你同事的需求(發發牢騷,博點關注而已,不想解決問題,要解決也不想找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斤兩(根本搞不清人家家庭矛盾來由和關鍵點就瞎逼逼看這看那),關讀書屁事。
在一群以認字為恥的文盲之中,你念出人民幣上的金額都會成為笑柄。
和別人聊什麼,取決於別人想聽什麼,而不是你知道什麼。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可以分化為:
如何優雅地幫助一個自戀/自大的人且不傷害TA的自尊?
如何優雅地讓小夥伴了解自己讀過的書?
至於分享,我真的不認為有多少人需要你的分享。對於自己,有空分享不如埋頭讀書。而且分享也是同一層次內的事情。富裕階層怎麼和貧困階層分享購物經驗?
如果他們真的需要分享,那你要注意,你現在讀的書,是你經過一定閱讀積累和訓練以後才能讀下去的,你應該推薦他們讀你十年前讀過的那些更容易閱讀而且現在看來也很不錯的東西。你推薦的資格來自於你見過足夠多,其中有一些他們能承受卻因為見得少而錯過。而不是因為你能讀他們讀不下去的書,這對別人是沒有幫助的。
我上大學的時候只和同學分享和性有關的知識。聊天不用這麼糾結知識產權非告訴人家你從哪裡看來的,如果人家感興趣自己會來問你的。
記得大學時候,看了不少書,整理自己看過的書單特別開心,興高采烈地給寢室友看。一方面肯定是自己看完了不少書很開心,但是不可否認還是有點炫耀的心理在裡面; 當時她的反應就是很鄙夷地看我一眼,很不悅地說你在這炫耀什麼?當時超級難過的,不過我倒是很感謝有她這個鄙夷的反應,之後這種事情再沒幹過。
其實題主的心理我能理解,看完一個電視劇或者看完一本書之後,特別想要跟人探討的情緒。不過每次,想想自己受到別人推薦看什麼東西的時候,基本都是覺得自己還有一堆自己相干的事情,並不就會想去看別人的推薦。推己及人,也就不覺得人家不看自己的推薦有什麼不對了。
至於在日常對話里穿插書名和作者名,這個事情我沒發生過。對我來說,記住書名和作者名比記住書的內容要難得多。日常生活里,如果有人跟我說話套著什麼書名和作者名,我也會覺得這人有點二逼。至於人家有問題跟你討論,你介紹人去看什麼什麼書,這個不知道題主有沒有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人這麼干過,你看了的感覺如何? 我記得有一次我寫的書評下有個人留了回復,張口閉口高端的著作名,並對我書評的那個作者很是看不上眼。我說你有什麼看法說清楚,說不清楚請丫別在我寫的東西下面說話。好好的人話不說,蹦那麼多高端詞出來就是不想好好說話吧。
日常聊天,說的東西得是基於雙方都了解的內容,你說的東西人家不知道,還推薦別人去看自己看過的書。要知道,大家都是有事情要干,生活日常都有點規劃,並不是一個個都有很多時間去看你看過的東西的。如果人家對你說的內容發生了興趣,問你這東西看什麼可以深入理解,你再去推薦,這樣多好。
看完東西之後真的很想跟人討論,可以去豆瓣,貼吧或者其他論壇板塊去找同好。甚至可以在自己空間寫書評,即使只是寥寥幾句隨筆都很好。慢慢的,會有人願意上來主動跟你討論的,也會有人要求你推薦東西的。這樣不比「朋友,你聽說過安利嗎…」要好嗎?在我看來,題主的問題在於沒有區別我與他。
我覺得題主應該是很善良真誠的人,同事說出一個問題,你就真的幫他分析解決給辦法,也許有讀了點書就藏不住的嫌疑,但是我不認為在分享這個行為上他做錯了。
錯在了沒有關注他人。
通常在工作場合的間隙閑聊,尤其以題主所說當時的情況並不是一對一的私談,那麼這種群聊情景下的談話者拋出一個困惑,無關工作,而是很私人的家庭問題,實際上他只是需要在非家庭氛圍下釋放他的壓力,因為他這些困惑不一定在家能抒發能解決,同事的傾聽是他的需要,而不是真的想要讓同事來幫他解決問題,尤其在題主給出初步建議下時對方已經很明確的說出一兩篇文章不能解決問題,這實際上就是對題主發出的否定信號,表明他不需要題主的意見,可惜題主並沒有理解這個信號,反而進一步說了一堆指導意見,想想那個同事肯定是要煩死題主了。
與人交談要記得從對方的立場出發,你不是在演講,不是脫口秀,談話要有去有回才進展的下去,你打去的球超出了對方的接球區,結果可想而知。
做真誠的人,是對自己來說的,你求知若渴,當然可以大方的表現出來,不用避諱任何人,在你的區域,你看什麼書,擺什麼書,跟他人無關,但是一旦進入他人領域,就要在乎別人的需求,別人的能力水平。
中文交談蹦出英文詞,除非是工作氛圍里默認的,否則一定會被反感,海歸的都要被嘲弄,何況你不是。不知道你當時說了什麼簡單初級的詞,想必這個詞是可以用恰當的中文來表達的,對中國人說話,最高效便捷的中文不用,說你顯擺也不冤枉。
最後,讀書沒錯,錯的是讀書的人
補充:忽然想起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還真是很適合這個題目呢:)繼續讀書,努力工作,儘早超越你現在的同事圈。
我是畢業之後到現在這個公司的,先做的銷售,周邊同事水平就良莠不齊,大多數文化水平會低一些,我就不敢太作,會影響同事關係。慢慢的,他們就覺出我這個人有點本事了,很多遇到問題了就來叫「波哥,你說這應該怎麼辦」,我也成了部門裡除了經理以外唯一在生日那天被開party的。但很多時候,還是跟大家玩不到一塊兒,屬於多聽少說偶爾插一句噎死人的那種。
再後來,在銷售做膩了,提離職領導不讓,給我換到了更適合我的崗位,而且薪資比同崗位的其他人都高一些,也有能換書看的同事了。
我喜歡看書,喜歡和周圍人分享我看的書,我也碰到過你所說的情況,你不由自主的說出來,證明你確實很用心的再看書,向他人陳述所看的內容,是消化書籍的方法。對於這種被同事嘲諷的情況,我的方法是:買到我覺得適合他們看的這本書送給他們,在某一個節日送給他們。我就是用行動證明,這個書確實是好書,你看了也會同樣覺得。首先這種投資可以增加同事的感情,其次可以利用他們傳播我愛讀書愛看書這個名字,最後我還傳播了善知識。不過,我也遇到不懂感恩的同事,這樣的人我習慣對自己說,佛度有緣人。
對方不請教,則自己不說。
對方請教,自己不知道說不知道,知道則對方問什麼回答什麼。
對方問一個問題,自己若是知道則不回答兩個問題。
對方問兩個問題,自己若是知道則不回答三個問題。
對方不請教,自己去教人,則有好為人師之嫌。
對方請教,自己不知道卻說自己知道,則失信於人。
對方請教,一個問題若是自己回答兩個問題,則有炫耀之嫌。
如果你有別人沒有的東西,那麼避免在這個人能看到聽到的的地方提起這件事情。
如果你的長處是對方的短處,那麼不要提及自己的長處,也不要提及對方的短處。
如果你有令自己感到高興的事情,自己知道或是要你自己的父母知道就可以了,不要讓別人知道,因為別人這個時候可能並不如意。
因為這事懷疑該不該讀書。。是因為書讀的不夠多啊。
聊天不是寫論文,引文不要標出處。
推薦閱讀:
※酒桌禮儀?
※有關張愛玲《琉璃瓦》的評價?
※你昧着良心做过哪些事?后来呢?
※有哪些你一直很想問,卻沒有問出口的話?
※你在大學遇到哪些陰險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