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人們喜歡聽古風?相對較少人喜歡的民樂,古風具體好在哪裡?
古風音樂是一種音樂風格,大致特點是:歌詞古典雅緻、宛如詩詞歌賦,曲調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樂器,沒有搖滾音樂的金屬感,古典音樂的厚重感。較有代表性的有墨明棋妙鸞鳳鳴千歌未央流觴曲水
古風並不是一種正統的類民樂風格音樂,而是把普通的流行歌曲加上幾樣民族樂器混搭而成的「山寨產品」,大體上除了旋律只採用了12356的五音之外,跟民樂的其它調式什麼的沒有多大關係,而且樂曲速度基本上恆定,和聲走向也都大同小異,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同質化(從中國風的遊戲配樂就能聽出來了),歌詞方面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用古詩詞的格式來作詞,其他大多數歌詞比較直白,基本上就是流行歌曲~~
由於中國民樂的斷檔嚴重,官方也沒有把這些東西當做民族瑰寶去挖掘和保護,所以很多這方面資料並沒有保留下來,我們也不知道一千年前的中國民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包括現今存留的一些民樂也都是經過了改編之後的結果,可以肯定的是,古時的配器跟現在的不太一樣,現在的民樂也是出於對聽眾口味上的考慮而做了偏流行化的改編,這種改編進一步流行化,就會形成古風這樣的東西,這就好比飲食文化里,「正宗」和「好吃」往往不是一回事,傳統民樂「不好聽」的也占相當比重,聽慣了流行歌的曲調則更難以接受,若是說古風的好處,大概也只是讓聽眾初步了解一下民族樂器~~
不過,相當一部分古風卻又是參考了日式和風的配器,缺乏根基的模仿好比是空中樓閣,沒有縱深又沒有創新,並且這是當初我們不當回事的東西,被日本人當寶貝拿去加以改良,我們現在聽著覺得不錯,又開始模仿日本人的手法來做所謂的「古風」,等於是轉了一大圈又轉回來了,且模仿日本也超越不了日本,評價中國的古風音樂只能說尚可入耳,但絕對代表不了中國民樂,日本人還是很認可中國民樂的,他們反倒保留了更多關於中國民樂的一些資料,經過多年研習之後,便推出了「和平之月」這種在我看來是作為中國民樂延續的新派New Age民樂,既有文化傳承,又有商業性,實在是讓我大中華為之汗顏~~1.古風不是一種音樂風格。
「風格」是業內一個嚴謹的定義,用來代表音樂所需的配器和織體特徵(偶爾也牽涉到和聲或音階比如jazz和某些民族風格)。好比說到RB/hiphop,有電鼓,有響指,有獨特的切分,肥厚的bass,有rap或轉音,等等很多的特徵。
而古風除了「中國樂器」這四個字之外,本身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有把日本和風當古風的,有把功夫熊貓的OST當古風的,有把東風破紅塵客棧當成古風的,等等……
所以,現在古風只能說是依附其他風格流派而生的一種包含古詩詞和五聲音階的藝術形式。至於平時群眾提到的古風,大部分情況下指包含民族樂器/五聲音階的new age,也有少部分RB和J-Pop rock在內。
當然,要當成歌詞風格,很明顯,沒有問題。
2.關於這類風格的代表人物。
對於中國民樂器和其他風格流派的融合,和平之月,姬神,林海,范宗沛,譚盾,SENS,久石讓喜多郎等等……許多new age音樂家們在上世紀已經把這類音樂玩得出神入化了,而題主所指的團隊們更像是因為社交圈的原因聚在一起的代表人物們。
舉例:姬神的一個曲子,應該對此風格的接受度在「古風圈」沒有異議:
一人靜 姬神 試聽 -- SongTaste 用音樂傾聽彼此
3.關於這個風格的現狀。
其實要說古風「好在哪裡」很簡單,就是它偏流行化。除去中間用於點綴的中國民族樂器;剩餘的框架其實和流行歌沒有太大區別,音樂本身也沒有形成體系。
總體看來,題主所指的「古風」們更偏向流行歌曲。真要說到中國古代音樂,並不是鋼琴bass鼓之後加入一些民樂solo這麼簡單。除了玩膩的二胡古箏琵琶竹笛,稍微冷門些的箜篌,編鐘,塤這些樂器的使用非常少。
而真正有一些弘揚傳統文化的橋段(比如陶喆《susan說》中間的RAP部分來自《蘇三起解》),反而在古風圈內被歸入「流行」,不受待見。
真正正統的中國民樂傳統文化,失傳非常嚴重,希望大家認真撿起來吧。
看了下,樓上的回答不少都跑題了,另外有些回答以偏概全,缺乏冷靜客觀的討論態度,而且似乎並不了解古風圈的現狀和詳情,言辭有些偏激。
下面就我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
古風的興起似乎是在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大受歡迎之後,周杰倫之前在音樂方面的創新和嘗試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創造了一個音樂時代,影響了一代人。自他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相應能與之比肩的後繼者。他的影響力使得很多人發現,中國元素竟然還能做出這樣的音樂。而且還特別好聽。使得許多人產生了新的靈感。
所謂古風其實仍然是個模糊的概念,涵蓋民樂,RB,New Age,古詩詞等等等等。因為仍在不成熟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探索階段,難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民樂的形式已經和現代文化的審美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和差異,加上國內推廣宣傳的欠缺,很多聽眾更傾向於接受發達國家的一些音樂形式,很難發自內心的去愛上他們覺得落後於時代的東西。在這一點上,很多古風音樂人做出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不拘泥於形式,也碰撞出了許多新的火花。音樂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新的分支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這些探索和嘗試成敗與否,能獲得一部分聽眾的關注和喜愛,之後產生良性循環,就是好的。
在信息爆炸時代,諮詢獲得更加容易便利,使得聽眾更接受快速消費的東西。加上歐美日韓流的影響,傳統唱片業的沒落,選秀節目的興起使得現在的國內音樂界格局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所謂「古風」,個人理解其核心是「懷古」,之所以懷古,可能是源自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敬仰和懷念(現在很多優秀文化底蘊的流失很讓人無奈),也有一份民族心和愛國心在其內。當然依舊有不少些葉公好龍囫圇吞棗的情況,不免讓人產生誤解和排斥。在這裡我覺得還是應該多關注其積極向上的一面,音樂本來就是愉悅身心的人類藝術形式,如何與時代接軌並宣揚好的內涵才是比較重要的。
以上是一些個人的淺薄觀點,請不嗇指教,謝謝。
古風?中國風?我們聽的所謂古風大多是都是改編後的和風,或對古代樂譜的現代化演繹,貼合現代人口味。普通人真要去聽古琴《廣陵散》還真聽不出來有什麼好聽的。
民樂的欣賞門檻較高而且傳播範圍有限,政府也不幫助推廣,跨族間欣賞還比較困難,故甚少有人聽民樂。
個人認為古風歌曲添加了許多現代元素,如電子、混聲等。而民樂,例如古箏則多沿用傳統曲目,即使現代創作了也無法用混聲這些手段僅僅是單一的樂器演奏。例如《戰颱風》、《臨安遺恨》、《雲裳訴》、《幻想曲》、《秦桑曲》等都是現代創作曲目。但由於沒有歌詞體現其旋律所表現的內容,並且像《秦桑曲》多用秦地的「秦腔」、「碗碗腔」,這幾首曲子(除了《幻想曲》)結尾都是中國式的結尾。曲子的手法大多沿用了戲劇手法,如《臨安遺恨》中引子快板一段,就有點像戲劇中角色昂首闊步時的音樂描寫。
而且現在很多人聽不懂民樂,例如樓上一位就表示民樂多是歡樂場景的描寫。非也,如二胡《二泉映月》,古箏《林沖夜奔》、《將軍令》、《秦桑曲》、《姜女淚》、《長安八景》、《幻想曲》、《臨安遺恨》,古琴《平湖秋月》、《廣陵散》、《酒狂》等等都不是描寫歡樂場景的。敢問,林沖死了老婆,還被官府追殺,小人謀害,這很歡樂嗎?岳飛遭奸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死之前回憶過往感慨萬千,這很歡樂嗎?..
就以古箏為例,樂曲中每一個按弦,顫音,揉弦,刮奏,花指等都大有講究。但古風音樂並沒有這麼多講究,古風音樂更貼近大眾,更能被大眾接受。民樂沿用的這些東西如果不是真正感興趣的人是不會懂的,有些人可能會為了跟風而去喜歡古風音樂(比如上次說「我就是古風」的那個sb就是個典型代表),但是如果跟風去喜歡民樂的話估計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
古風音樂元素多為中國風,填詞的元素也同樣是中國風,或許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傳承古典詩詞和民樂呢?就像有些人,覺得漢服好看而成為了真正的同袍並以此為目標努力,覺得古風填詞好玩學習了以平水韻填這些詞牌,覺得古風音樂好聽而潛心研習戲劇,民樂這些國粹(不就有人為了《盜墓筆記》去學了黃梅戲嗎..)。
但是真正研究民樂..其實還是要涉獵很多方面的..
古風更加適合裝逼
po主其實是沖著五哥來的。233(╭ ̄3 ̄)╭?
我沒法對古風給你個準確的答覆,因為我知道的就不是很全面。初見古風,只是單純的喜歡他的旋律,我喜歡中國風的樂器,第一首聽的是河圖大大的傾盡天下【應該有很多人的第一次都是這首歌吧】「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血染江山的畫」 Finale大大的詞不管何時何地見都是如此的美膩,平心而論,一點都不相信你可以做出這樣的詞!!「君欲守土復開疆 血猶熱 志四方」「君道莫笑醉沙場 看九州 烽煙揚』這是聞戰,i2star 的歌,請問你們有沒有上過高中,有沒有看過詩經。《詩經》里有一篇特別著名的四言詩叫《採薇》。你如果讀過的話會發現,詩中的意境和這首歌的意境會有特別大的重合。
接下來就是調了,有些朋友說這個是抄襲日本,我完全不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日本的音樂風格完全是仿唐古調,無法理解你們是怎樣看待這樣的東西的,我不排斥日本,我覺得有時給日文歌填詞也是一種天賦,畢竟那麼扭曲的調我們也能把他給扭正,對吧。而且你覺得古風歌裡面哪一樣不是我們的了,二胡!?琵琶!?揚琴!?笛子!?葫蘆絲!!?
不了解詞,僅從曲來說:優秀的古風的應該是融合中國元素以及西方印象派浪漫派配器與和聲技法的,能夠表達漢民族審美,又不失可聽性與創新性的作品,不過目前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以lbg為代表的寥寥幾人,可以搜索《雲水傾虹》,《落塵寰》。一般來說的古風無非就是加了民族樂器的流行歌曲。
古曲雖好,但受眾太小,如《江河水》,《高山流水》,《廣陵散》等,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理解不了的(我也理解不了)。而就樓主的指代來看,古風與這些古曲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再補充一點,一個風格所能達到的高峰,並不是由平均水平決定的,而是由極值決定的。古風現在之所以不被廣大音樂製作人所接受,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沒有創新性,究其本質,絕大多數的古風無非就是New Age或傳統流行音樂。然而,一個風格能走多遠,最後會變成什麼樣,都是我們所無法預知的,因為我們無法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在lbg之前,誰也無法想像到古風原來是這個樣子,就像在Herbie Hancock之前,也沒人想像到未來會有Fusion和Funk,勛伯格之前沒人會想到未來會有無調性。而一旦這樣的風格產生,就會繼續繁榮下去。所以古風的未來還是挺值得期待的,畢竟還有很多技術,很多技法,很多風格很多理念沒有嘗試過。
本人偽古風迷,喜歡古風大概有以下原因,
1.曾經讀過的古文詩詞歌賦,作者的優美的文筆,從愛情,國家,家庭,愛國,景色等多個方面,給人造成很大的感慨和嚮往。
2.古文詩詞歌賦中那種浪漫主義情懷,放情山水,吟詩作畫給都市人在學習,工作中帶來的心靈上的小憩,放鬆!
3.輕鬆愉悅的環境,優美的景色,消失的傳統,這些在古文中,歌詞里都很常見。都可以給人巨大的腦補空間,懷念曾經的美好。
4.懷舊,一來是古風歌詞,曲調,多少都帶有國學色彩,這個和自己接觸國學最多的初高中時代的形成共鳴,雖然那時候很辛苦,但確實有很多讓人回味的人和事。
所以古風歌曲寄帶了這些因素加上優美的歌詞和旋律,讓人愛不釋手!
睡醒手機碼字,2014年第一答!
因為欣賞古風不需要什麼音樂基礎,欣賞民樂是需要一點點的~~~到沒有這麼踩扁古風,而是希望正確的引導後,可以好好欣賞民樂~~真正的民樂演奏會,不會只有民族樂器,小提琴,大提琴,都在裡面的,而且民樂真的不只有鬧騰
我知道大家都說古風歌曲low,在知乎黑古風也是政治正確,但還是忍不住出來洗個地!我從小時候起十幾年間都是在學民樂的,後來混過幾年民族交響樂團,沒有專業背景,挺愛看CCTV風華國樂的那種視頻的,算是一個民樂愛好者吧。但是80%-90%的時候我就是在聽所謂的「古風歌」。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們大部分的時候聽歌是為什麼呢?為了放鬆啊。
古風歌比較趨於流行樂,而且特別制式化,無論節奏,旋律,還是和弦編曲,都很輕鬆平緩,或者簡單直接,情緒一般也不太激烈,也不需要動腦,最適合放鬆的時候聽了。所以,當你聽歌的時候不怎麼動腦了,那歌詞怎麼樣你也不會去仔細摳了。就算歌詞常常有被人詬病的堆砌詞藻的毛病又怎麼樣呢?古風歌詞里常見的關鍵詞大多出自古詩詞,偶爾飄進耳朵里還是比「難受」「想哭」「恨你」「報復」」傷害」等等流行歌曲關鍵詞舒服些啊,就當洗洗耳朵了。
還有哪怕東施效顰也好,牽強附會也罷,古風歌曲大體上還是有民樂和中國古典樂的一些基本元素的,比如常見五音階,常用民族樂器伴奏,琶音和聲部組成也都是常用的那一套,對於從小學民樂的我來說,熟悉=好接受=輕鬆=舒服,不過分吧。其實不單單是我,大家畢竟都是受中國古典文化熏陶的中國人,我們骨子裡的美學理念還是偏向中國傳統美學的,在古風元素中找到熟悉感和共鳴感較之歐美流行音樂當然更容易些。
而且我一直特別不懂抨擊古風歌low的人大多都用古詩詞做標杆來比較來說明古風歌low的邏輯。那周杰倫寫曲的時候也沒有人用貝多芬做標杆來比較?聽民謠的時候也沒人用現代散文和詩歌的標準要求?大家覺得歐美流行音樂比較高大上,但是跟莎士比亞更加沒法比,歌詞簡直更直白淺薄……就是個音樂消費品而已,文學性真的要那麼高才能進入市場嗎?另外,這個圈子雖然很良莠不齊,但是真!的!有!好!作!品!的!
再說民樂。說實話,民樂的欣賞門檻有點高,每種樂器的獨奏曲目中都有很多的彎彎繞繞和講究,隔行如隔山,外人真心聽不到根子上。比如我主要是混彈撥類樂器的,所以對簫笛等吹奏類其實不太欣賞的懂。你跟我說揉弦的力度和頻率,轉音的幅度和速度,觸弦的位置角度等等還可以,團里的同學跟我說氣息,氣團,共鳴腔什麼的,我當時就完全一臉懵逼好吧。
換到合奏,那欣賞門檻就不止高了一個數量級。而且那些民樂的「大作品」聽起來感覺還是挺吃力的,因為你需要動腦,需要動感情,需要去了解背景,要用眼睛去看樂章,用耳朵去分辨,用心去理解。偶爾雖然也會去刻意欣賞好的民樂作品的,但是每天下班累的半死之後,真心提不起那個勁頭。哪怕作為外行人,一個完整作品中的音色變化和情感反差也不會讓你感到那麼輕鬆。不說別的,你有沒有聽交響樂的時候沒調耳機音量被嚇一跳的經歷?單單一首曲子里的音量大小的變化就能讓你頓時清醒好吧。
現階段,民樂作為一個傳統的音樂專業的分支,我感覺已經越走越窄越走越學術了。負責產出內容的創作者寫出來的曲子就是想給懂行的圈內人聽的,他們更喜歡追求曲高和寡,陽春白雪,沒誰想去追求下里巴人,去寫什麼能滿大街普及的口水旋律。不過這麼說也不全面,民樂里當然有普通民眾樂於接受的好作品,比如《喜洋洋》《花好月圓》《金蛇狂舞》《彩雲追月》等等。這個月末春節的時候你去超市裡逛一逛,肯定能聽滿滿一耳朵回家。但!是!說這些low的人更多好吧!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人,簡直唯恐避之不及。民樂表示,我也很委屈,你到底想我怎麼樣啊。
所以說,我一直覺得,民樂處於這種尷尬地位的時候,所謂「古風歌曲」的產生是好事。為什麼專業的音樂人要當作洪水猛獸呢?空中樓閣不會持久的,古風歌曲中的元素最起碼可以讓更多的人稍稍觸及一下民族樂器的衣角,熟悉一下民樂特點,甚至這是很多人踏上民樂欣賞的起點。不說別的,小時候我們全市只有一個琵琶老師,我跟人說我有學琵琶好多人都沒聽說過,或者對琵琶的印象就停留在西遊記里的妖精= =+弄的我那時候超級自卑,都不怎麼跟人提,並且超級羨慕學鋼琴的同學,聽起來就很高貴。可是b站上古風歌曲的流行一度掀起了琵琶潮,好多人表示很酷甚至"教練我要學琵琶",多好。
以及還有個很小的原因,而且學過樂器的人大多數都跟我有一樣的煩惱。那就是,你以為你在聽純音樂的時候就是在聽純音樂?那也是有歌詞的!歌詞就是腦海里自動生成的曲譜,耳邊自動加入的哆來咪發嗖啦西,眼前自動蹦出的1234567,唱譜唱的完全控制不了。所以聽帶點歌詞的歌才是真正的把大腦解脫出來。什麼古風,其實就是模仿周杰倫的中國風出來的山寨貨,RnB底子+半文不白故弄玄虛的歌詞+民族樂器配出來的流行歌曲。當然,淺薄本身不是問題,淺薄還以為自己高深莫測才是問題。
雖然不能說自己是古風迷但是現在聽的歌基本上全是古風。
嗯,最基礎的,好聽。
很多古風歌可能不需要太多技巧但是旋律讓人聽著舒服,把調子音律內涵等所有流弊的東西都拋開,其實老百姓……或者我這樣的小年輕【喂!】聽歌不就是為了舒服嘛,我願意聽第二遍聽更多遍就去聽了。
個人感情的舉個例子,《我是歌手》某位已經淘汰的老師在某些人眼裡可能有內涵,可是我看到她唱歌就快進……真的難聽啊聽不下去=_=
另外,古風歌從策划到歌手填詞後期大部分是沒有盈利的。【有的開始盈利也是這幾年的事兒吧】所以,支撐下來古風繼續發現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熱愛。
很多歌手也是啊,我愛唱歌所以來做歌手,可說實在的初心在的有幾個,大環境這樣他們的歌很多都……罔顧了自己的熱愛。古風不啊,大家都憑自己的喜歡去做,做的不好你就是小透明就沒人聽,做得好才會有更好的合作人員才有機會有更好的歌才會大家都聽。
其實我覺得大眾很刻薄的,不好就是不好,好就是好,沒人慣著,粉絲能力畢竟是小。
再者,大陸整個唱片圈……不造說沒落合不合適啊反正我身邊是沒什麼人聽。之前和妹子還在說,我們長大的周杰倫SHE林俊傑誰的那時候也有好多讓人真心喜歡的歌啊,再往前老歌經典一抓一大把,可是現在……每次聽5sing我都會奇怪為啥現在大陸就沒什麼好歌呢全是口水歌還口得不好聽,說真的還沒鳳凰傳奇順耳呢。
這個問題很複雜啊我不懂就不丟人現眼了,就想說這個環境對古風是個好環境,時勢造英雄嘛╮(╯_╰)╭歌手不願意沉下心好好做音樂,那我們自己來咯。我一直堅信中國從來不缺有才的人,看古風就造咯~
只是我自己很喜歡就淺析了一下我自己的心理,立場不算中正,說的不對大家輕PIA啊么么噠~
最後……嚶嚶嚶五哥我是你老纏粉兒~五哥你是我男神~五哥我愛你么么噠&>3&<
古風之所以小範圍流行,和很多人受諸如《琵琶語》《歡沁》等作品、中國風作品以及一些和風作品等等具有的很多音樂風格的影響,對於那麼一種音樂印象的追尋和肯定,不可否認這些裡面都有佳作,但是古風更多的是在這些各種音樂風格上照貓畫虎出來的風格,雖然有五聲音階中國調式,有民族樂器,無法掩蓋的就是對各類作品的模仿,這些作品裡也多少使用了較輕微的電子音色、民族樂器等等,但是事實上缺乏更多的內涵。古風所宣揚的中國風格和中國風宣揚的中國風格事實上還是一樣的,骨架還是很多流行和聲,加上民族樂器的色彩。所以說古風的流行還是屬於流行大類音樂的流行。
但是民樂是個很大的概念,民族樂器也好民族音樂也罷,在過去的諸多時光里其實陪伴了好幾代人,現在也在進行著現代音樂影響下的革新,民族樂器並非只可以演奏民樂,可以和各種西洋樂器組合,也可以使用在諸多音樂風格中,爵士、無調性等等,也已經有了諸多優秀作品,但是流傳的面不廣,更多只能在音樂學院和一些專輯內聽到。民族樂器並非像過去那般尖銳高亢音不準,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改良,無論是製作工藝和演奏法上都與過去的傳統民族樂器有了相當的不同。按照西洋管弦樂建立的民族管弦樂團也可以演奏規模龐大的作品,目前頂尖的民族管弦樂團有香港中樂團等,這是香港中樂團和國外大提琴家合作的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EhZ3LPvZI
以下內容在默認古風指墨村hita河圖五色十南叶音頻怪物晃兒小曲兒緋村柯北Finale焰31vagaryEDIQ……這類不拘曲,只要詞含有古意的歌曲。
喜歡古風將近七年了,也是一步步看墨村和喜歡的詞作者、演唱者、團隊從冷門變成如今略熱門,這裡說下我對這個淺淺看法。
先來幾首古風歌吧~
聞戰 墨寶 聞戰 - 墨明棋妙
講述的是丈夫出征,」我「雖然身為柔弱的女人也能自己頂起另一半的天,結局多年等候換來徵人回鄉,非常圓滿。一首古風圈發展到比較成熟的時候一個作品。
古域之域 古域之域 - ediq
一首劇情歌,可以代表一部分的古風作品,廣播劇+音樂的結合(就是原創小說圈+網配圈+古風圈的合作,原本想說跨界,後來想想覺得其實都是一家人)
風姿物語.李煜.青蓮雪,詞:Finale,曲:犬夜叉-穿越時空的思念。
有很多個版本,網上隨便找的,風姿物語?李煜?青蓮雪 柳含煙 試聽 -- SongTaste 用音樂傾聽彼此青蓮雪 芯蕪 試聽 -- SongTaste 用音樂傾聽彼此,青蓮雪 - 大妞頭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Finale(小樓)給《風姿物語》里的李煜配的詞,自己也唱了這首歌風姿物語·李煜·青蓮雪。這是古風圈的常態,喜歡的歌大家都會再創作,比如自己填詞,比如自己翻唱~古風圈可能一個曲子有好多個版本的詞,可能是同一首歌有好多個演唱者,有的時候可能是同一個詞但是曲子是不一樣的。
翻唱熱門曲有:風姿物語·李煜·白梅花寒衣調 - Finale傾盡天下 - 河圖盛唐夜唱 - ediq白狐 - ediq - 原創歌曲,歌詞臨水照花-晃兒....................不定時補充........................................................
有些調子可能有點奇怪,有些可能唱得不好,有些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標準(等等為什麼我笑了),但是這樣子就是古風圈,可能作品不是太好,但是自己卻是真正的能參與其中,而不是當個局外人。
5sing是現在古風圈最大的音樂交流基地,想了解更多可以去5sing= =
1網路文化興起。古風運用在最廣的是什麼地方?個人覺得是:網路小說配樂(尤其是言情類小說,大體來分耽美也是言情一部分)、廣播劇、同人,而這些都是網民在愛好交流網站里依靠網路來傳播。我國如今網路群體日益壯大,再加上如今生活物質上的滿足,對於這類精神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這些用戶群的擴大,加上一直到現在古風的傳播與交流主要還是靠網路(從有名的詞作者曲作者大部分流傳的都是網名這一點能看出)可以說古風也是一種網路文化,而網路文化之間因為互聯網和受眾群體的關係,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如古風圈、漢服圈、cosplay圈、網配圈等之間的聯繫),因此網路和網路文化的流行對作為網路文化之一的古風的興起帶來很大的幫助。
2看起來高大上。文縐縐的帶著古意的詞顯得真不是一般的文藝,在如今主流社會還是能唬住一大幫人的,如果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愛好是這個,而且還參與其中,嘖嘖嘖……
3入門簡單。說實話,古風不算難寫,不少一部分的詞寫得狗屁不通,或者堆砌如屎,把古詩詞東拼西湊一番,看似華麗,實際深澀拗口,詞不達意,怎麼彆扭怎麼來,但是別人乍一看下還是覺得會非常有文采。而且古風不拘曲子,大環境中不怎麼講版權,很多時候只要把喜歡的曲子拿來就好,大部分的伴奏或者純音樂網上都能找到,再加上錄音簡單,一個CE甚至YY,windows自帶的錄音也可以錄。這樣一來自己不僅能作詞還能把它用歌聲表現出來,能滿足不少的心理需要,如果「不小心」給朋友們知道了,那滿足的心理需求有更多。
等等……為什麼我好像在黑古風……
4作品講究,好的古風作品可以說是繼承了古詩詞特點,字字句句講究,婉轉頓挫,靈氣逼人,壓在人心上。
5古風也因為是歌詞的形式較古詩詞來說更朗朗上口,具有現代感,更加親切
6創作自由度高,可以自己添加劇情,可以自己隨意拉長縮短篇幅,題材內容也很寬。
7 社會需要。1中提到過的精神需要,忙碌城鎮生活中無論是工作者還是學生或者是無業游民,人們對快餐時代會有不同形式的「累」,偶爾也想小憩一下,比起大部分通俗歌曲來說,古風用詞講究,含蓄而不直白,在加上一首歌不過5分鐘左右,人們可以做短暫的停留,並且看了後心中有所悟,或哭或笑,與其他的偏文藝的作品不一樣的是,古風可以直接唱出來,用聲音表達出來,音樂在任何時代都是能直接表達人內心聲音的東西。
8 歡樂,圈內黏合度高。洗腦神曲」殺馬特遇見洗剪吹」五色石南葉 - 殺馬特遇見洗剪吹-,五色石南葉是誰唱的就是古風圈大名鼎鼎的五色石南葉,五哥的作品(五哥還有很多歡樂作品:
《焗染燙》 《夏雨荷你好大的口氣》)。 前段時間有一個很流行的動物配音,是一個人完成的,就是古風圈裡的老妖,音頻怪物。音頻怪物的動物配音。古風圈有些作品是看著高深莫測,但是也有不少是自己和朋友一起合作的歡樂的音頻(圈內乘」抽風「),圈內大家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嚴肅認真的時候討論下古風作品,腦迴路不對的時候又是一圈朋友大家湊在一起出個歡樂的作品,娛樂了大家也聯繫了彼此~
寫長篇回答真的好難啊,寫了這裡忘了那裡,到後來連怎麼組織語言都不會了TOT
拋磚引玉下~
古風?
我的第一反應是墨明棋妙音頻怪物河圖HITA.
民樂?
我的第一反應是純音樂女子十二樂坊和最炫民族風.....
很奇怪 我之前是並不怎麼喜歡古風歌曲的,因為有些歌手實在唱功不咋地。也是我對這個了解不深,我是最近開始聽這些歌,發現有些歌確實不錯。古風歌,有很多都是體現在歌詞上,至於曲調很多都是流行音樂,還有很多是翻唱填詞。這個就和民樂有了很大差別。
小時候學的古箏,對民樂有個淺薄的認識。感覺就是曲調間比較有意境。舉下常見的例子。《春江花月夜》,就真的是有那種又恬靜又有生機的感覺。《高山流水》,就真的是有那種沉鬱和波瀾相攜並進的感覺。《金蛇狂舞》是真的有種輝煌歡快的感覺。純民樂是很少有歌詞的。我個人有個困惑就是《茉莉花》這樣有歌詞的樂曲是作為民樂被填詞,還是被改編成民樂的。
接觸到古風音樂是在高中。也想過入圈試試看,但是發現自己編曲不行,唱功不行,後期不行,美工不行,伴奏不行,填詞也許是行的但是和人家比下還是不行的。於是做個粉絲。
為什麼喜歡民樂的人比古風音樂的人少?首先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數據的比較,也不確定其真實性。
個人認為民樂的意境其實要從曲調里品味的,就算有很多人品味,品出味道的人也不會很多。品不出味道的人也許會覺得這種音樂寡淡。
至於古風音樂,如知乎大大們所說的,曲調套用和風,同質化嚴重。比如《百戀歌》,是用的日本樂曲,填詞翻唱的,不過也沒有人說是原創。早期古風的後期製作是不出色的,現在聽起來還好些。伴奏用的樂器也有不同,有些古風音樂是真的用民樂器伴奏的,舉例子(不黑不撕)《雅樂尋蹤》用琵琶和笛子伴奏。有些古風音樂是鋼琴伴奏,比如《放鶴亭記》。有些是鋼琴和民樂器合奏,比如《月華沉夢》。還有些是現代電子科技合成,這個不是很懂,感覺流行音樂也有吧。
作為粉絲,我比較關注的是填詞和演唱者的聲音(對就是這麼膚淺的聲控)。相信很多粉絲和我一樣。
很多人認為古風音樂的填詞都是詞藻的堆砌矯揉造作。我不否認有很多是這樣,有種商業氣息,迎合某一類聽眾的胃口。比如(在我個人看來)《華胥引》《曆書 烏衣》。在我看來,「城下見他,戰場風沙,眉間硃砂」類的歌詞,從《傾盡天下》後基本都是仿造的。但是如果詞作大大玩得一手好梗,或者真的填得一首好詞,我無法不對他們的辛苦和能力表示敬佩。舉個例子,之前說的《百戀歌》(金陵秋開頭),玩的《桃花扇》的梗。《放鶴亭》,我還是讀過蘇軾的《放鶴亭記》和《後赤壁賦》的,鶴的形象寫得很好。詞是真好的比如(不黑)《松煙入墨》《紅梅白雪知》《人間久別》《棠花謝》《釉里紅》。還有些被認為是詞藻堆砌的歌,能堆砌得那麼好我也服了,《山水畫意》。
演唱者聲音好聽那是真的賺到了。之前說的《曆書 烏衣》,還有《天地緩緩》《盛世回首》等等。
——————————————————代表個人感謝那些努力給粉絲帶來作品的大大們,無論作品質量的評價好壞。
喜歡古風也喜歡民樂 聽了故夢的琵琶演奏版之後就學琵琶去了~一年四級妥妥的~
古風已經戒了,現在只聽曲子,除非古風的曲是原創。填詞那些,表示,真的太……略矯情。我寧願填十首《鶯啼序》也不想填一首歌詞
推薦閱讀:
※鋼琴、小提琴、吉他,哪個更適合男生學?
※如何評價譚元元?
※20歲之後開始學習音樂,有可能成為一名作曲家嗎?
※想知道林夕寫過哪些囂張的詞?
※韓國知名樂隊SHINee金鐘弦去世!你怎麼看待他的自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