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感覺內地影視劇男女演員的演技平均水準不如歐美演員,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劇本等問題外,最核心的問題:他們本身就不是有趣的人!
一個好演員,要首先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補充——

表演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如果說『主要原因』,可能需要針對具體例子具體分析了。
例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相信,『演員表演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受導演控制的』。但我也遇到過反例。

只有『一個好演員,首先是一個有趣的人』,我從來沒遇到過反例。


其實劇本不是關鍵,劇本只是一個故事框架而已,再差的劇本,碰到好的導演和演員的組合,也能扳回不少分數。
--所以有些名導演和明星市場是搭配著走的。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大陸)的問題是戲劇/影視的教育局限性。長期以來,內地的表演教學(包括表演和導演),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思想為主,強調真實的體驗和內心的感受。這並不是不對,但是如果忽略了不同性格特徵的人對同一事物經歷的體驗和感受會有差異這一點,同時又忽視了體驗和感受如何通過外在表現出來的話,那麼就往往會出現演員靠裝矇混過關,或者演員自己high的不行,但是觀眾卻覺得很假的情況,因為從統計學上來說,觀眾對某種情緒的外在表達是有比較一致的預期的,如果脫離這個預期過遠,你內心感受再真實也是白搭。而我們很多作品(舞台和影視)往往就是脫離觀眾預期,然後導演演員反過來又責怪觀眾看不懂。

歐美也尊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但是他們沒有僵化地去執行,而是結合市場反饋,發展出了被稱之為「方法論」的流派。就是說你未必要真實體驗過角色的生活和劇情去產生這樣的體會和感受,而是通過重建引發同樣或者類似情緒的場景,來激發你的感知記憶(sense memory),從而重獲這樣的情緒和體驗。比如說一個年輕演員要去演一段母親去世後撕心裂肺的場景,按照「體驗派」的要求,演員最好有實際的親人去世的感受經歷,而「方法派」則可以允許演員通過設想自己最親密的人將永遠無法和自己相見相知來獲得相同或者類似的情緒。同時,「方法派」講究外在的表達,即通過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其他各種輔助行為如道具布景的移動變換,來幫助觀眾和舞台/銀幕上的表演之間建立情緒上的聯動,引導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營造出逼真的體驗。

所以導演和演員的教學的差異,使得中國內地的影視劇及舞台劇表演,和歐美的大相徑庭。


不談劇本,科班教學之類專業性強的,僅談談我從互聯網,學校老師和同學交流得來的。
先談談美國演員。

美劇的製作模式是以編劇為中心的,也就是說演員是要嚴格按照編劇中的描寫的既定角色來表演,而且美劇的拍攝節奏很慢,演員有充足的時間來體驗角色(你想想一部美劇得多少年。。。)這樣做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比如《老友記》中那幾位雖然後來也拍了電影,但是一輩子也超越不了老友記中的角色,整整十年,已經深入人心了,打下烙印了。

而國內的電視劇拍攝周期很短,而且大部分國內明星還存在同時跑幾個場的現象,在投資人說了算的今天,編劇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劇中角色難免出現與最初設想不一樣的偏差,變得很「水」,人物不完整。

電影方面,中國也有很好的演員,但是你可以看看近年來高票房的電影,能發揮演技的片子沒有市場,大部分觀眾愛看是不用動腦子,有帥哥美女的,過情人節之類應景的片子,所有,並不能只怪演員,如果觀眾真的厭惡那些沒演技,沒水準的「電影」,它們還會有市場嗎?


————二更————
觀眾的趣味決定演員的水平,因為劇本荒唐、演員矯情、服裝道具錯亂粗陋,國產劇最先流失的是「窮講究」的觀眾——與其皺眉挑剔不如不見不煩。現在國產片特別是電視劇的主力觀眾,不外乎沒其他娛樂的和各級粉兩種:前者如我媽,眼力不好沒法長時間看書,不愛打麻將,晚上只能看電視;後者如我,周迅腦殘粉,大明宮詞只看太平公主出嫁前…
最終,天賦、職業熱愛、市場反饋都會影響演員演技
P.S.堅信國外也有演技爛的,只是我們閱歷有限罷了。忍不住說暮光女,萬年的「噝~你踩我腳了」表情+手足無措狀啊!暮光「噝~」,白雪公主「噝~」,連奧斯卡頒獎禮都是…可架不住粉絲愛啊!
————一更線————
除去天賦高低,大概心思沒用在正道上,愛的不是這份職業吧!國足不以踢球謀生,這點上,文體好像也是不分家的…
可能還跟觀眾的生活體驗、喜好有關。有陣子打開電視,滿眼都是面目猙獰的狂躁型精神病人,可不少上了年紀的阿姨們就好這口。宣傳時導演給出的賣點也是:我們這個戲拍得真實啊!矛盾集中!充滿張力!充滿激情!觀眾愛看啊!


我覺得這跟大眾接受度有關。中國的觀眾非常容易受視頻網站首頁推送、戶外重度宣傳的影響下開始觀看一部電影,似乎也更願意關注電影的花絮、演員的八卦;另一方面,一些毫無演技的歌手、模特也可以去拍戲,粉絲照樣會買賬,話題性、關注度不會差,票房大收的可能性也很大。在眼球經濟盛行、觀眾不關注演技、電影公司更關心票房和營銷的大氣候之下,演員能沉得下心來鍛煉演技嗎?
歐美的娛樂圈比較涇渭分明,再好的演員出唱片也未必有人買你賬,而再偶像派的歌手,如果沒演技、出演的電影本身不出彩,觀眾照樣噓你沒商量。


補充兩個在國外戲劇學院的生活感觸:
1、因為中國人的日常表達通常比較克制,但是有漢語中的四聲進行豐富,所以我們平時不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是「平的」。
但是跟歐美國家的同學在一起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因為他們沒有四聲調來區別語意,所以他們更習慣用聲調錶情乃至肢體來豐富自己的表達。長期以往,在表現力上自然被無意識地訓練出來了。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歐美很多中學生演戲都比國內專業演員的表現力要強的原因之一。
2、外國戲劇學院學生的精神狀態更集中。比如說,他們確實相信——起碼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所說的話,很少見到言不由衷的情況。又或者在排練中就一心排練,時不時看一眼手機這種事情幾乎不會發生。直接的表現是他們上台後的信念感、鬆弛感、分寸感都超過國內戲劇學院學生。

題主說的是影視表演,我主要從戲劇表演角度闡述,看似有點歪題,然則國外影視演員大多也是演戲劇舞台出身,對比國內外的表演教學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我認為,首先國內的某些演員並沒有理解什麼是表演
表演是將不同凡響或悄然無聲的事情重現出來,並且通過藝術修飾使這些事情更加吸引人
現在的演員之所以無法將表演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存在以下三個大點

1、缺少人生體驗
一個二十多歲三十歲的人,沒有好好體驗過人生,對人生毫無了解,對生活毫無興趣,全部的精力都在炒作新聞,賺錢,跑場子上,偶爾享受生活度度假,這種人跟平常人毫無區別,對人生的態度沒有忍耐,沒有珍惜,沒有感恩,沒有痛徹心扉地失去過,也沒有欣喜若狂地得到過,無法通過各種表演將觀眾縮期待和導演編輯所希望表達的感受發揮出來,無法讓人獲得共鳴,所以無法成功

2、沒有內涵
讀一本好書都能給人莫大的安慰和內心深處豐富細膩的感觸,看簡愛難道不會像有一片羽毛輕觸你內心深處一般,給你愛的顫動和對生活的期冀?可笑的是,現在的表演隊伍素質普遍偏低,沮喪念成且喪都可以發生。首先把普通話證書考了再談表演好么?多看幾本書多了解一下世界好么!
沒有讀過好書,沒有認識層次較高的人,沒有涵養,沒有素養,沒有內涵,沒有辦法表演,沒有辦法再現,因為他們心裡就是空的

3、功利
不在乎演技只在乎名氣,不在乎創作只在乎炒作
這種文化氛圍下,青年演員的演技浮誇,做派輕狂,都是正常的


主要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東方面孔之中,了解他們的言行手勢,看得多了,便容易看得穿舉手投足間是些什麼,是更真實還是更表演。所以看起來沒那麼真。

而那些歐美面孔之於我們,雖不能說不常見,但畢竟太少人與他們相識了解朝夕相處,也因此他們的動作表情不那麼容易看懂,更不那麼容易看穿。所以看起來沒那麼假。


個人認為,國外演員在拍的過程中,體現最多的字眼就是「敬業」,雖然這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但大家常常都收,活著的目的是為了理想的活著,如果單純的把拍戲當成拍戲,把工作當成一種工作,確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就像活著只是為了活著一樣。這裡有一個例證,就是《生化危機》系列的米拉·喬沃維奇。在第五不得時候,時光網做了她的專訪。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如果我都對自己感覺無聊了,那麼別人還會對我產生興趣嗎,還有一種就是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我該退休的了。很多情況下,她自己都是堅持完成動作,並且能不找替身就不找提升,我都覺得自己完不成,那麼別人再去做,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意思就是已經不是我的電影了。在談到李冰冰的時候,米拉·喬沃維奇一直認為中國的演員都是自己親自上陣,但是事實並不是她想的那樣。

當然說這麼多,很多人可能覺得有點崇洋媚外的感覺,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只不過是站在一個實事求是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確實好萊塢的技術和特效是我們不能比的,但是既然客觀上的東西我們改變不了,為什麼不從自己能改變的方面去著手,比如提升自己的演技,更敬業的去完成自己的角色,都說了,沒有卑微的角色,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想想以前,中國演員拍西遊記,四大名著時,上世紀在技術還不如今天的時候,為什麼會舉得拍的在現在看來還是很不錯的,很大一種程度上是來自演員的敬業,沒有被外部的種種誘惑所迷惑。因為現在功利性太強了,目的性太強了,很難去做一種,對於目前毫無益處,但是又很敬業去叢的事情。下面是米拉·喬沃維奇的時光專訪,大家欣賞下。如有不足,敬請指教。獨家專訪"生化女戰神"米拉:覺得無聊我就退休


因為看國外的片子你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字幕上面
但是看國產劇你就只能研究演員表情拍攝背景了


演技好的都是去足球了。


放開別人我來!!!!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壓抑不住自己想回答的衝動了!!!!

前段時間剛剛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當時剛剛看完自殺小隊,搜索了萊托少爺的詞條,然後我看到了這張圖

然後我就問一句,國內有幾個演員能辦到這個樣子?或者說甚至沒有吧??

好了我先繼續羅列事實,同樣演小丑的另一個演員希斯萊傑,據說自殺原因是因為扮演小丑時入戲太深。所以自殺小隊在拍攝時,導演找來了心理治療師跟拍,這在中國應該根本沒必要吧,沒聽說哪個中國電影反派還跟了心理治療師。

再來說說鐵拳里的演員傑克吉倫哈爾,上圖

所以傑克吉倫哈爾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是真的無替身親自上陣,被打到眼角開裂出血,國內的演員好像沒聽說過哎,如果有類似事件歡迎指正,但我認為也只是少數。


所以我認為,國內演員著實是,片酬太高牌子太大,被慣的太厲害了。老一輩的演員有很多很出色,可是新一代的演員相比之下則更知道怎麼投機取巧,怎麼把自己打扮成大眾喜歡的風格,怎麼炒作怎麼上綜藝。當然也不見得是演員的錯,演藝公司和社會需求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吧。其實這條回答主要是想感慨一下歐美演員的敬業精神……


因為國內演員的戲路都很窄,基本都只能演特定類型的角色,演其他角色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不習慣。而反觀國外的演員,會演戲的基本都演過神經質的角色,也HOLD的住狂拽酷炫的角色。所以對比起來國內的演員就顯得水平較低。
當然也跟市場環境有關係,國內基本也不會去演一些獨立文藝電影,演了也沒人知道。而國外大部分演員都會挑一些獨立電影去打磨自己的演技。


國外競爭比較激烈,演員收入並不高需要刻苦磨練演技才有可能取得機會.
國內投資商人傻錢多,演員上位主要靠顏和潛規則,所以很多所謂的影視明星並不是因為演技而成名,而是被捧出來的.

目前國內的實力派演員都有長時間的磨練功底.比如話劇,比如演過很多爛片慢慢積累出來的.


國內演藝圈也不怎麼用「你演技好」來誇讚一個藝人啊。哪怕真的對待一個演技很好的演員,我們也更傾向於描述他的外貌,帥逼吳彥祖,丑逼王寶強,而不會說你看演技一流的劉德華。所以在這種審美習慣下,演藝圈也願意用演技之外的要素來賺眼球,火起來的像楊冪這類人,有誰說過她演技是她最大的標籤呢?


看下面的回答居然沒有一個反對題主觀點的......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內地演員水平不比歐美的差么?


好萊塢是工業化體系。明星生產說白了都是標準件。咱們是手工作坊。偶爾會出個精品,但大多都是帶殘的手藝活。


我以前也是這麼覺得,但是直到我最近跟老媽看了幾部國產年代劇,以前都是覺得這種劇名字狗血聞所未聞,看了幾集之後真正欲罷不能了,裡面沒有一個主流明星,準確說幾個主演我不靠百度就一兩個能叫的出名來,其他的連臉熟都算不上,但是演技真特么炸裂啊!不僅主演,連配角,甚至龍套,都沒有帶給人齣戲的感覺的!我現在才發現!真是那些個流量明星拉低了中國演員的演技,讓人以為中國演員演技就那樣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本來就算不上演員。那些真正的、有演技的演員和他們出演的影視劇是上不了主流版面的


外行評論。
今年過年,和爺爺奶奶一起。他們喜歡看戲,就天天陪他們看。看多了就有了感覺。好多電視劇的表演和戲曲是一模一樣。都很誇張。我覺得是戲曲的表演傳統影響了現在演員的表演。非寫實派,誇張派。


別人家的孩子


推薦閱讀:

油膩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人用油膩評價演員或者明星?
金世佳為什麼紅不起來?
電視劇《紅色》中演員演技如何?
怎麼評價詹妮弗勞倫斯的演技?
如何評價鄧超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表現?

TAG:電影 | 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