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西方,為什麼中國喜歡健身的男人不多?

西方的男生對自己的身材很看重,因此經常健身,中國的男生好像無所謂,為什麼呢?


我之前在歐洲生活過十年,經歷了從國內中學體育倒數第一到馬拉松選手的變化。覺得健身的風氣確實差距巨大,用一個數量級來區分不為過。我的思考如下:

1. 文化上西方崇尚身體和意志,很多判斷來自於感覺,而感覺的基礎在於有個足夠強健和敏感的身體——這些並非天生,而是要不斷地通過訓練,達到「完人」的境界。相對而言,東方更崇尚思考和傳統。舉個例子,咱們喜歡講「思想工作」,好像事情想明白了就可以。人的很多情緒主要是身體的原因,想明白了也沒有用,不如出去跑兩圈。從這個角度看,清華的長跑傳統其實非常有現代性。
2. 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短期價值導向是比較功利的。身體和道德方面的建設,不佔有太高的級別。 其實體育鍛煉見效還是非常快的,堅持一兩個月就會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3. 就是認知方面,健身和鍛煉本身是門巨大的科學和生意。例如很多人說上班都那麼累了,哪裡有精力去鍛煉。不過有經驗的人就了解,鍛煉本身是克服疲勞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壓力越大越鍛煉,形成良性循環。我在健身房看見主要人群是30多的一群,他們能夠理解到這些,這和事業上經驗是一個意思——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知道,如何激發個人潛能。
4. 還有就是習慣了,周圍人的影響。必須有足夠多的人群形成了氣氛。例如平時經常活動國貿一帶,外貿協會已經一定程度超越了金錢成為了健身的動力呵呵。
5. 最後就是從兒童抓起,咱們的教育體制不注重培養興趣,體育就更別提了。一個長期經歷了經歷旺盛體制強健狀態的人,是無法接受爬幾層樓就喘的狀態的,這是生活質量非常本質的差別,但又不是靠言語能夠說服的——冷暖自知

其實西方國家體育傳統也很不同,德國人和北歐人比較傳統的希臘式健康文化繼承者,為革命而鍛煉。美國人是體育的玩樂派,體育是娛樂生活的重要部分。英國階級分化比較嚴重,可以看見許多很胖的年輕人,這在均富的歐洲北部就比較少見。隨性的南歐更多是外貌協會呵呵,放任的胖子和帥哥都不少。

---- 2012.2 補充------
體育鍛煉在於增強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把控,開玩笑地說,有點像武俠小說裡面一樣,經常鍛煉的人對自己身體狀況、極限在哪裡等等,有比較細緻的了解。不經常鍛煉的人則比較糊塗,只知道累和不累,困和不困。
另外一個影響是飲食習慣,經常鍛煉的人飲食習慣會比較好。國人喜歡大吃大喝,一個原因是派遣壓力。體育鍛煉本身就是個派遣壓力的好方法,特別是群體性運動,體育俱樂部啥的。

----- 2012.7 補充 -------
很多人說溫飽都沒有,每天為生活奔波,哪裡有時間精力來鍛煉。其實一切都是看優先順序和重要性,如果足夠重要,自然能找出辦法來鍛煉。這麼多人能徹夜不眠打DOTA、翻牆上草榴、貸半輩子款買房,這些和鍛煉習慣比都是小case
其次鍛煉的方法也很多,在家俯卧撐也是鍛煉,爬樓梯也是鍛煉,只要足夠重要,大家都有辦法的。作為成年人,這些心理都有數。

--- 2012.8 補充------
社會團體的發展程度。國外參加體育俱樂部的活動,非常感嘆成熟公民社會自組織能力。成熟的俱樂部運轉地如同公司一樣正規、有效率。民間的組織,一群不認識的人在一起,很快就形成了議事規程,堅持下來形成傳統就成為專業俱樂部。體育的組織是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工作、醫生、律師之後就是體育和興趣的俱樂部了

======= 2012.08.25
最近兩個月因為生病、換工作等等原因,沒有堅持鍛煉,而且大吃大喝,體質和精神明顯下降。各位引以為戒!

======= 2013.03.25
最近在一個拳館練習泰拳,發現是個非常好的鍛煉方式。時間短,運動量非常大,而且有很多技巧性內容,身心合一。比起健身房那些單純體能訓練要好很多,而且有社交性,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其他拳擊等等也差不多,非常有效。


要吃苦,要花費,要時間,要技術,要堅持,這就已經讓大部分人打退堂鼓了。關鍵在中國,大部分人鍛煉得再好也沒什麼現實的回報。女的其實還好,身材練的好,健康有活力會受到很多讚譽,吸引目光,給自己帶來利益。但對中國男性來說,評價體系是錢、權、社會地位,你身材練得再好也不如有錢有權受歡迎。哪怕是健身教練這類健身從業者,練得好也不如會忽悠有用。哪裡的健身房都有著一大把毫無訓練痕迹但是賣課賣到飛起的嘴炮教練。


這個也算抖機靈的答案吧:人們如何界定富有導致健身的氛圍不同。

歐美里窮人由於食品工業結構設定,只能購買高熱量,少蔬菜的垃圾食品,例如麥當勞,肯德基,可樂,薯條,薯片一類的, 而這種高油高糖高熱量,低纖維維生素的直接後果就是肥胖。 歐美的越窮越胖也是這麼來的。(例如我這裡一根黃瓜1美元,而麥當勞一個漢堡就1美元,如果你是餓肚子的窮人你會選一根黃瓜還是一個漢堡?) 那麼健身本身就是說明你不是窮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優秀展示)從而達到吸引異性的目的。 況且歐美人喜歡小麥色皮膚,是因為只有有錢有閑的人才會去海灘,晒成這樣的顏色。 同樣還是經濟實力展示。

東亞區正好相反。食物結構中乳酪,肉的比例還是偏低(城市上肥胖率來後也開始健身潮了。。) 而窮人一般從事重體力勞動,皮膚偏黑。 那麼有肌肉,偏黑瘦等於是窮人的體現。 而白則說明不事勞動/在辦公室,有一定經濟實力。 自然被推崇。 況且文弱說明是「讀書人『可以做官有權的歷史也引導了這種審美。

我個人看法? 健身很重要, 皮膚保養也是。 健康是第一要素。


作為一個健身幾年的人來談談健身這事的感悟吧。
首先,健身幾年來,我愈發發現,健身這事真不是靠意志力打雞血能堅持下來的事,而是只有從內心去熱愛,把其當作一種愛好才能愈發的堅持下來。
昨天看圓桌派,看到蔣方舟說的一句話特好,大意是 馬拉松無非是另一種意義上中產階級的廣場舞 。作為也跑了好幾年馬拉松的人,我當時聽到這話就醍醐灌頂,她說的是真的有道理啊。馬拉松和廣場舞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呀。那麼,我們再聯繫到健身這事,這本質上也和廣場舞一樣呀,無非都是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給自己帶來些許快樂。當然,健身比馬拉松和廣場舞好的一點是不擾民。
所以,最後我想表達的是,別把健身當成什麼高大上的事,本質無非是從西方傳到中國的年輕人的 "廣場舞" 。您愛好愛好就行,千萬別搞出優越感,愛好只有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這個不僅是男人的問題啊,中國女人相對於西方的健身比例也不多啊。

就我自己的經驗感受是,在差不多的生活節奏之下,最大的差別在於環境氛圍啊。

西方國家更重視私人生活空間,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極限。

而在國內(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健身氛圍也不算濃,中年啤酒肚大叔也不少),最重要的是沒有這種氛圍啊。相反的,下班後的社交和集體活動佔據了大量的空間。

健身是一個很依賴周圍的無形督促的活兒。一起做完teamwork,隊友說我要趕去健身,要不健身房要關門了,和隊友說做完了聚餐喝一杯,是有很大很大的差別的。

習慣就是在這樣的點點滴滴中形成了。

但是就人均壽命來說,日本83歲,中國75歲,和醫療水平直接相關,至於健身因素有多少,這個真不好說。

就是在外吃牛排,國內吃火鍋的事情,生活方式的選擇罷了。


看了這麼多回答,都在說文化、傳統、觀念、習慣、教育等方面。實在無法苟同。
這完全是經濟水平決定,沒有其他因素。

經濟發達國家的胖子和積極健身人群比例都很高,發展中國家則相對都比較低,都是這個原因。
只有經濟水平高了,生活水平高了,才會飽暖思淫慾,有更多、更加精細化的生活需求。所有領域都是如此,不只是健身。

比如:非洲只是追求有一部可以隨時通話的手機,中國很多人在多追求一部大屏幕的智能手機最好什麼都能做價格還不能太貴,歐美追求的則是不僅是智能機,還要用戶體驗足夠好、保密性強,價格不是那麼重要。
再比如:非洲追求的是有飯吃,中國多數人追求性價比高、吃飽吃好,還要夠便宜,歐美追求吃得足夠好營養搭配要豐富,價格是其次。

健身方面也是如此:還沒解決溫飽的人不可能去想著健身,剛解決溫飽的人會有部分人想著改善自己外形與健康主動去健身;而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甚至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小的人,則一定會更多關注自己外形與健康。


大部分人還停留在澱粉為主,蛋白質為輔的飲食結構上,健身?


這是一個時間經濟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西方鬼子,社會福利高,你費了老鼻子勁也不能比身邊的鄰居同事親友富裕多少。再有錢別人也不會因此對你多高看,商場里的售貨員還是一副獨孤求敗的態度,要買買不買滾。西方社會上普遍流行男女伴侶需要外貌搭配的觀點,十分看不得夫妻之間年齡或顏值差距過大。
但中國現階段,你懂的。
一個中國男人,你健身,一身疙瘩肉,晒成古銅色的皮膚,西方美女見了,「哇!你地!大大地好!酷斃帥呆!今晚後山發科去!」
中國小白妞見了:「你的錢和時間都健身去了,有時間賺錢伐?車子有伐?房子有伐?搞得那麼黑還搞得那麼像青蛙的肉塊,醜死了,像干粗活的下等人。這麼重口味我可接受不了。」
..............這就是現實。


人對健身的需求一般出現在個人魅力提升進入瓶頸期,服飾,髮型,談吐,權力,金錢,職業,學歷等對形象改善的邊際效應開始遞減的時候。以此論之,西方人整體上顯然較中國人更接近這個進階區間。在開輛破本田就能把地鐵狗的女票撬走的時代,優勝者是絕不會考慮健身的。費那勁幹嘛!傻逼才去舉鐵呢!

我當個小小村支書,村中寡婦,留守少女就盡我挑了,你讓我去舉鐵?你管我有沒有肱二頭肌,莊稼漢才有肱二頭肌呢!你們全家都有肱二頭肌!

我戴個金絲邊眼鏡,大腹便便,西裝革履,在女人眼裡就已經是道貌岸然,領導光環,說話各種好使,跺腳各種亂顫了。我去舉鐵?暴露我陽痿不舉,舉而不堅么?萬一拿不住啞鈴砸腳上穿不了我那金猴皮鞋,你讓我穿拖鞋去上班?我情婦女上位一小時幾百次上下,耽誤了我們靈肉交流你負得起這個責任么?

別看都是12秒,雷政富的12秒,可比劉翔的12秒好使多了。你一身肌肉有啥用?不也就找找冬日娜葛天水平的?

健身?那是沒本事的人才去做的事,我桃花多的應接不暇,女人們一天一個排著隊用口紅給我雞巴上蓋戳都蓋不完,我去舉鐵?


我在想廣場舞和氣功以及抽陀螺算不算健身?


工作了之後真的沒時間健身了。
每天回家累的沒心情健身。
沒上班之前也是一身雞子(毽子?).....肉.....好嗎。

我特么

要掙錢啊。


我現在


真的

肥了很多。

好好體諒你身邊的中國男人吧
我們不是不愛
是現在愛不起
健身
我們得先愛房子再愛車子再愛票子(.........再愛妹紙?)

要是以後
這個評論過了
50
我就

現在的
死肥宅
的皂片

---------------------


我是分割線。

鑒於大家都這麼熱情....

我決定爆死肥仔....不對,死肥宅的皂片。

今天食堂做飯的東北大叔說........我在他這起碼要長兩公斤。

大叔,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就沖你今天做的豬肉燉粉條子
我下個月長三公斤給你看。




廢話少說,君子一言,九馬難追;
待會洗澡,用浴照嚇嚇大家。

我是分割線

-------------------------------


寶寶們!!!
前方高能!!!


我知道你們久等了!!
剛剛淋浴的水龍頭如傾盆大雨
雨過天晴
晴天霹靂

兩個月不健身身體變化確實太大。

看到我的胸了嗎?

以前堅挺的C罩
現在變成了A

但是我媽告訴我:A代表優秀




但是啊
它垂下去了......
下去了.....
去了.....
了.....


大概是最全面最走心的分析了(((o(*?▽?*)o)))

首先從馬斯洛需求模型來看,我覺得健身可以歸為自我實現的層次吧。中國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人是要解決溫飽階段和小康階段的需求,恩格爾係數也相對較高,在此期間存在少數富裕人群有健身這個興趣愛好,並不普及。而國外福利系統相對完善,他們生活壓力會比我們小一些,花時間精力健身的後顧之憂要少點。

其次從中國的古往今來的觀念來說,很多時候社會對一個男人的肯定程度在於他的錢和權,也就是事業成就,身材是加分項,但絕不是影響一個男人地位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家自然會花更多時間去追求被社會最看重的東西。而健身其實是個需要時間精力的東西,尤其是在剛開始培養這個興趣時,需要很大的決心很堅持,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而且見效慢。

而且中國加班問題也相對嚴重。雖然一直推行男女平等,但對任何感情關係家庭關係來說,男性都需要提供更大貢獻,不得不說中國男人的壓力在國際上也是排得上號的,這也算歷史遺留問題吧。(上下五千年的思想一方面給了男性相對高一些的地位,也就是稍微有點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吧,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存在這種現象,另一方面也給中國男人更大的壓力。闡述客觀現象而已,願不願意承認都是這個事兒)而且即使不說男性,中國普遍加班問題其實都很嚴重吧

然後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國外健身成本遠低於中國,便捷程度卻遠高於中國。比如我在德國辦的健身卡,貴一點的46歐一個月,便宜一點的才19.9歐一個月,而中國月消費一般在800以上,大城市應該可以高達1500吧,當然全年辦價格會優惠,但結合消費水平工資水平來說,依然差距很大。(成本便捷我舉自己的例子說一下吧。我辦的卡是19.9歐,剛辦的半年還是每月9.9,24h營業,設備齊全,全歐洲連鎖,去哪兒的連鎖店都能用,這真的遠比中國便宜便捷)

再說審美吧,中國還有很多人覺得大肌霸就是猩猩,評價不高。而國外對肌肉的欣賞度的國民平均打分應該會遠高於中國(雖然並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統計,我就是從日常與人相處知道的信息來說的)雖然近些年健身在國內發展突飛猛進,但可能對有氧運動的偏好更多一點。

還有就是國外的娛樂活動實在是不如國內發達,我們有24h可以唱歌的KTV,通宵喝酒擼串的大排檔,遍地都是的酒吧………西方國家在這些方面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所以健身也算他們的娛樂吧,畢竟有24h的健身房,沒有24h的燒烤攤。

從飲食結構角度來說,中華民族八大菜系,各種小吃大餐,西方國家的食物多單一呀,這也相對更適合健身人群,能夠很好的為他們的健身打輔助。一旦從事健身,其實吃的就比較偏西方化了。

還有還有還有之前寫過的中外醫療對比的文章,不得不說在國外沒個好身子板可不行~


在理大的時候,健身房免費,工作累了,直接去健身房跑步、阻力半小時,然後洗個澡,清清爽爽投入工作。前後一個小時,還你一個滿血滿魔的搬磚工。

同樣是理大,游泳池也免費,且就在食堂旁邊。每天吃飯的時候,就看見窗外波光粼粼的游泳池裡,漂浮翻騰著。一般人哪能忍得住。一般都能學會游泳。我笨一點,用了一年學會,暢遊了三年。

2016 年畢業之後,租住的房間也提供免費健身房,每天去玩一個小時。但游泳就麻煩了,需要提前計劃,預留時間,準備裝備,再趕過去……游泳一個小時,前後花費的時間需要四五個小時,大塊大塊的時間就沒了,也就很少再能游泳了。

最近情況又有點變化,實習的公司提供兩年的健身卡,就在公司同一棟樓低幾層,坐電梯就到。到了下班時間就可以去玩一小時,跑步、阻力、踢腿打沙袋。深圳租住的地方旁邊有大學城游泳館,就是關門早一點,只有下班早的日子才能去。香港租住的小區有健身房、有游泳池,周末有時間就帶孩子去玩水。

總結一下,客觀條件很重要。全國人民吃飽飯也就三十年,這方面的場館建設和民眾意識還沒跟上,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與設施的逐步改善,必然會越來越好。


中國公司不能執行嚴格的八小時工作制


有句話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很明顯,我國目前是並將長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生活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和西方發達國家做對比,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第一個原因「窮」 這絕對是在成因上排第一的原因,經濟壓力不僅僅導致可支配收入能用於健身的部分減少,還導致可支配時間減少。健康雖然極為重要,但說到底還是生活質量的問題,生活質量的問題怎麼比也比不了生存和繁衍與否的問題,每天加班加到死,休息都不夠,賣不起房娶不起老婆 養不起孩子,退休金壓力帶業的恐懼, 等等,也許有部分人這些壓力不至於剝奪健康的價值空間,但整個社會這種憂患心態不可能形成一個健康陽光的健身氛圍 。你覺得呢?我認為不會。
第二個原因,不重視,沒有健康意識。很多人嘴上意識到,但心裡根本不重視,國人對健康和生活質量一般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所在的健身房裡的常客,除了健身發燒友(這群人挑出來不論)就是一群外國留學生,少量附近的年輕人,少量比較閑的大伯,一大群大媽。為什麼大媽成為主體客戶群,就是因為她們失去了年輕的資本,,當然還有一大原因是她們比較閑,所以說即使珍惜了,也要非常閑才能想到。
第三個原因,文化傳統上,審美意識里不兼容。


中國是個很現實的叢林社會。

在這種環境下,人人都往最適合生存的方向發展。

那麼健身一定不是生存最必須的技能。

房子能讓一個大腹便便的人夜夜做新郎。

豪車能讓猥瑣氣質的人隨便在大學門口帶妞走。

衙門的一個小吏一點權力可以過上普通人十倍好的日子,吃拿卡要,滿臉油光。

更別提什麼萬眾創新,什麼新產業,更是給一群不亦樂乎的弄潮兒鍍了層金。

讓他們可以呼風喚雨。

國外不一樣。

階級固化加上法制化,帶來的是穩定的社會生態,人失去了蠢蠢欲動的心態之後,提高身材就成了不二的法寶。

你再不堪,只要有錢有權,在中國,就可以鬼推磨,磨推鬼。

還什麼健身啊,那就是紙糊的。

酒色財氣,叢林社會佔全了。

什麼人文精神,肢體修飾,藝術眼光,通通不需要。

就像是在一款遊戲里,大家只需要拿到一把優秀的武器,不需要防具,不需要衣服,不需要鞋子,就可以大殺特殺。

環境使然也。

中國人是極其聰明的動物,無利不起早,有利大家搶。

啥時候健身可以讓男人有錢賺,有妞泡,還不會被人刁難,在錢和權面前不被比下去,那時候健身的人就海了去了。


身材的性吸引力沒有金錢和權力來的高。

在中國,把時間花在提升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上,更容易獲取心儀對象的青睞。(這不是貶義)


生活本身毀了中國男人的身材……

小時候。

許多過的不如意的家長自己不去再次奮鬥,而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你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你爸你媽你爺你奶你外公你外婆」。孩子恨不得剛一入學,就成為別人夢想的奴僕,為別人的夢想努力打工。

許多初高中學校為了追求政績,不斷向學生宣傳「一考定終生」的錯誤邏輯,把考試壓力加到極限。老師對優等生喜笑顏開,對絕大多數中等生和少部分後進生愛答不理。我在上學時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偶爾考砸過幾次。考砸時挨的數落和白眼,讓我可能永遠也不會對某些老師產生感情。

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體育老師有事兒,這節課上數學」

很多家長老師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好不好,把孩子學習第一當做炫耀的資本,充當中年人的談資。而不問孩子是否近視、孩子是否體質差、孩子是否讀寫姿勢錯誤、孩子脊柱是否出問題。

如果你是大學生,你可以留意一下。現在大學裡有很多眼鏡比啤酒瓶底還厚的學生、有許多高低肩脊柱有問題的學生。有許多瘦的好像快散架的學生,有好多腫的沒法子的學生。

他們的青春時代都是為了家長的「望子成龍夢」、學校「政績夢」來買單的。幼稚的他們在還不懂健身重要的年紀,過早的透支了身體。

長大了。

等你去了大學,會發現大一被各種強制性集體活動綁架、大二被四六級綁架、大三被各種考證考研綁架、大四被各種就業會綁架。

依然沒時間鍛煉。

上了班,每天各種加班各種疲勞應酬,回到家經常晚上九點十點。周末全用來消除周一到周五加班疲勞,根本沒力氣額外鍛煉。

也許事業單位的人和大學老師工作之餘能享享清福去鍛煉,但私企呢?別人加班你不加,早把你炒了!

即使是老闆,每天也要頻繁應酬,認識許多年輕時拚命干、四五十身體就垮的老闆。

總之,暫時無法改變大環境。我們應該先努力從自身做起,盡量自己先天天鍛煉,不讓大環境改變我們。


補充一下,大多數人都是在討論中間環節的因素。實際根本原因在經濟上,對比其他發展中國家就能發現,經濟不行的國家普遍不注重這個。當然,你可以舉出反例,「某幾個國家經濟環境比我們好不了多少,但全民健身依然普及得比我們好多了。」我只能說這是個別現象,文化因素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但關鍵還在於經濟基礎。你也可以辯解,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天抽出十分鐘甚至於半個小時來健身是完全有能力的,跟他的經濟條件沒多大聯繫。」這也是對的,但是宏觀尺度上,經濟條件和人的本性決定了這個現狀,我們也沒辦法。明明每個人每個月抽出一天來做公益是很容易也是很有利的,為什麼就沒人做呢?明明我們有大量的零碎時間去看書、學習,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這麼做呢?明明每個人都不缺那幾分鐘來簡單梳洗打扮自己,為什麼很多人不做呢?明明只要全民動員起來,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出技術的出技術,航母可能十多二十年前就建出來了,前人兩彈一星的奇蹟不是擺在那裡嗎,為什麼人們沒有這樣做呢?文化因素很多時候在短期內是決定性的,但長期來說很多事情是以經濟作為一元論即可以解釋的。經濟條件能影響人的價值觀,從而影響人們決定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錢與時間,這在微觀層面看起來是微弱的,但是在宏觀上確實最強大的。


推薦閱讀:

沒用完的紙質筆記本該如何利用才能使價值發揮到最大?
為什麼日本的大街上沒有早餐供應?
自由職業者典型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哪些細節能看出一個理髮師是好理髮師?
一副好眼鏡有哪些日常保養與挑選的知識?

TAG:文化差異 | 健身 | 生活方式 | 西方文化 | 健身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