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節,各地都有什麼習俗?


今天是冬至,家鄉的風俗是吃餃子。為什麼要吃餃子?不怎麼能說得清楚。小的時候,這風俗就有了。非常盼望這一天,因為除了年三十之外,能吃上餃子的日子曲指可數,唯有這一天可以和過年媲美。不僅必吃餃子,還能吃上肉餡的。農村娃吃餃子比的不是面白,而是肉多,放了學一頭扎到灶屋裡,第一句問的就是」媽,餃子做好了沒有?「為的是搶個先兒。若是做好了,盛上一碗就去大路溝太陽底下晾相。什麼是晾相?這裡面講究三個第一。那就是我第一個端碗出來,我第一個吃到餃子,我第一個在人眼前刺楞兒。若是達到這三個標準,其他的小夥伴,睜大眼睛汗喇子幾欲流下來的樣子,你就知道為什麼了?給他吃一個,什麼橡皮呀、鉛筆呀、作業本呀,抄作業呀等等,甚或割草放牛的事,他就會幫你干。這叫餃子第一,友誼第二。不過聽說,南陽有個張仲景,餃子是他發明的,還叫什麼姣耳?那時哪能考慮那麼多?吃到嘴裡才真家貨。因為平常父母在地里幹活,沒有閑功夫包餃子,想吃也是得等到農閑了,或者家裡有人出門遠門,或者遠行歸來了,才吃得上餃子,一般肉餡不多,有也是星星點點,這叫「團圓餃」,算是比較高檔的主食了。現在不同了,孩子只要想吃,那還用說,上街割二斤肉,根本不用剁餡兒,就勢在賣肉的打肉機上連蔥帶肉一塊打了,回家拌上油鹽醬料,麵條鋪買上三兩塊錢餃子皮,大家長一塊包,三十分鐘就能見貨說話。但是,再也吃不到小時候媽媽的那種味道了。餃子已成了普通家庭中,再普通不過的生活了。


冬至,在我們老家,這是一個聚餐聯絡感情的日子,也叫廟會,會吃。每個地方,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廟會。

我娘家就是冬至的廟會。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基本都會回來。親戚朋友都齊聚。

在這樣的日子裡,家裡會準備很多吃的。有油茶,油角粑,水浸粑,香芋扣肉,豆腐釀,菜包,羊肉,牛肉,鴨肉,豬腳,炒臘肉等等,一系列美食。

這樣的吃食,基本都是過節,平時也有,但沒這麼齊全。


冬至,我們長沙習俗吃糯米加紅棗。做法,把炒鍋洗凈,再放適量的豬扳油,油熱後放入糯米炒,炒至米帶有油黃色為止,倒出放入電飯堡加紅棗煮熟就可以吃了。其好處是,防冬天的皮膚乾燥開裂。常吃能使人的臉面有紅有白,光亮有年輕態,是對皮膚保養極好的傳統習俗。


推薦閱讀:

狐突是誰?
怎麼才能寫出一篇好的心情隨筆散文?
上聯:喜鵲報喜喜事到,如何對下聯?

TAG:冬至怎麼過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