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號稱五代第一明君,為何沒有能阻止趙匡胤陳橋兵變?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柴榮不但沒有防範趙匡胤篡位,反而是一手創造了利於趙匡胤篡位的各種條件,因為柴榮要防的人根本就不是他!

後周地圖

柴榮堪稱是五代十國中唯一一位明君英主,歷史走到周世宗當政時期,似乎前途已經一片光明。但是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在北伐取得重大勝利之時,年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柴榮卻突然病逝。半年之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那麼,雄才大略的柴榮為何沒有能夠轉變五代時期武將專權的局面,防止大臣篡位呢?

一塊木板

後周世宗柴榮

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多次講到五代時期的混戰局面,當時的朝代更迭十分頻繁,由於唐朝中後期便產生的軍閥割據局面始終沒有改變,所以產生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現象。當時所有的帝王都在為防止武將專權而努力,柴榮也不例外。尤其是柴榮親征契丹並因重病而班師的途中,他撿到一塊刻有「點檢做」三子的木板之後,更是為自己的身後事而充滿憂慮。於是,柴榮布下一個局。

臨終布局

後周太祖郭威

柴榮雖然堪稱一代明君,但他從來都是殺人不眨眼,趙匡胤稱帝之後就曾經對大臣說:「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其實這也是為防止權臣篡位而產生的猜忌心所致。在撿到「點檢做」木牌之後,他將當時的殿前都點檢張永德調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澶淵,讓資歷尚淺的趙匡胤接任。張永德在後周立國過程中曾經屢立戰功,並且迎娶了周太祖郭威的第四女壽安公主,深得郭威器重,在後周朝野有很大的威望。也正因如此,柴榮駕崩之前才將他調離京城。

互相制衡

宋太祖趙匡胤

後周的禁軍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兩部分,殿前司能夠調動的軍隊遠遠超過侍衛司,柴榮調離張永德之後,破格提拔了趙匡胤,除了防止張永德篡位之外,柴榮還有另一個用意——讓趙匡胤制衡侍衛司。儘管侍衛司權力相對較小,但擔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卻是另一個後周重臣——郭威的外甥李重進。李重進同樣是威望很高、能力很強的國戚,雖然柴榮需要防止武將篡位,但依然需要國戚輔助幼子柴宗訓,所以李重進被留在京城,與趙匡胤互相制衡。

改朝換代

北宋版圖

但是柴榮低估了趙匡胤的能力,儘管相對於張永德、李重進等人來說,趙匡胤資歷尚淺、威望不高,但整個京城中到處都有趙匡胤的人。在柴榮駕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侍衛親軍中包括李重進在內的高級官員幾乎全都被調任外地,接任的則是高懷德、張令鐸等趙匡胤的心腹,柴榮精心安排的權力制衡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周恭帝柴宗訓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半年之後,趙匡胤在眾人的擁戴之下繼位,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所以,柴榮並不是沒有防範部下篡位,之時當時武將專權積重難返,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柴榮也是防不勝防。


後周世宗柴榮,邢州堯山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都是當地望族。

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又稱郭榮。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

柴榮去世後,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是為後周恭帝。柴榮是958年去世的,而兩年之後,陳橋驛兵變才爆發。其實在此之前,柴榮曾經得到過一個木板,上面寫有「點檢作天子」的字樣。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於是,柴榮將張永德換下,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擁立他為皇帝。眾人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1、宿命的角度來說,柴榮和趙匡胤的命運和使命就是如此,如同隋朝而唐朝的平順更迭一樣。2、另外從客觀外部條件來說,前面有郭威的澶州兵變為先例,而歷史往往是無獨有偶的,況且五代十國本就是最混亂的一個時期,一直是戰爭不斷,類似民國前期的軍閥混戰,象這種和平奪位的事已算是很文明的了。3、再說因為柴榮出身毫末,且僅僅當了五年半的皇帝就早早駕崩了,還沒來得及形成一套可靠的傳承體系和家族勢力。4、最後是因為柴宗訓太年幼不到七歲,並沒有親政,被有功有權的大將奪位也就不奇怪了。5、因為當時各個朝代時間都很短,都是槍杆子說了算,武人治國,根本來不及形成文官治國體系,這是維繫王朝穩定的重要條件,是故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杯酒釋兵權,進而建立文官治國體系,所謂偃武修文也,以防再次重演武人兵變歷史。


外敵好御,家賊難防!何況歃血為盟的兄弟?山不轉水轉,也許是報應,趙大搶了柴榮的皇位,趙大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趙二搶去了,那趙二搶了皇位後就壓制迫害趙大後人,還蹂躪李煜的小周后 ,結果北宋滅亡時,宋室子孫的結局還慘百倍。也許是做賊心?虛,害怕別人同樣「皇袍加身」,所以處處壓制武將,管制軍事,結果富足的國家卻沒有匹配的強大軍隊,你看看那些窩囊戰例,除了割地就是培款,宋朝名將也不少,可一個個結局多慘?宋朝的結局開始就註定了命運。


天嫉英才,5年成就彪悍千古,像最亮的流星一閃而過,短短的幾年超越有些君王一生,若再活10年那裡有契丹那裡有金,燕雲十六州早已經是他的領土,死後被老趙篡位,結果終其一朝也不能收復煙雲。以至於外國人叫中國人為契丹人,要說為什麼沒有阻止,天不做美,子少而已。天命啊。


柴榮是趙匡胤的英主貴人,趙當正規軍司令是柴一手提拔重用,柴死後趙匡胤欺負柴的孤兒寡婦,篡奪的正是柴榮兒子柴宗訓的皇位。柴想阻止趙可他已死,柴安排牽制趙的韓榮被殺,其他文臣降趙,此乃天意,非人力可及。



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都還是不錯皇帝,特別世宗很有才能,但是世宗計劃往北打,但是歷史上北伐成功太少,世宗如果或者聽了趙匡胤還好不信說不定也統一不了。還有就是周世宗柴榮有疾駕崩太早,所以趙才陳橋兵變的完成統一。


推薦閱讀:

二戰期間匈牙利為什麼站隊納粹德國?
假如日本沉沒於太平洋,中國應不應該接收日本難民?
當今誰是世界上強國?

TAG:宋朝 | 趙匡胤 | 周世宗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