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為什麼沒有腌火腿和臘肉的習慣?
12-23
柳宗元《捕蛇者說》言到:然得而腊之以為餌,臘(xī):把肉腌後晒乾,便於保存。(到底是叫臘肉還是叫XI肉啊,我一直渾沌,求大俠們解釋了啊。)臘肉的出現和天氣有關,南方天氣炎熱,肉類不便保存,腌後可以長期保存。過去一家人殺一頭豬過年吃,一下怎麼吃得了啊?人們不得不尋找保存方法,大自然是善意和美好的,他提供了鹽,讓美味得以保存。
臘肉的歷史長矣,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只要主動送給我十條幹肉的,我沒有不收留做學生的。」這是春秋時代啊,距離現在2500年以上了。這時候就有肉乾了,歷史多厚重。
至於火烤煙薰味道的出現,我們可以模擬場景來感知這個味道怎麼來的。
。。。居家中,廚房裡長期掛了一塊臘肉,廚房煙熏火燎的讓這塊肉有了煙火的味道,以至於人們認為有煙火味道的臘肉才正宗,味道才正。所以才有今天人們四處薰臘肉的情形。成了霧霾天氣的幫凶之一。
反觀北方,冬天冷,肉類好保存,殺個豬豬頭直接埋了雪裡,吃時拿出一烀就是了。
北方冬天蔬菜不易保存,人們用智慧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是鹽腌制,大白菜用鹽一腌放 上水隔絕空氣,便於保存,這就是酸菜了。
口感的形成有地域因素,也有飲食習慣的因素。南北方還是有差別的。
今天,世界在一體化,地球成了一個村,叫地球村。飲食上的地域界限已經不是太明顯,北方也在做臘肉,南方的酸菜口感也很棒。哈爾濱的紅腸來山東落了戶;江南的罐湯包在東北落地生根;山東的煎餅大蔥去了北京,很多人喜歡。。。。。。時代的進步帶來無數紅利,我們正在享受這些紅利。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