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時,為什麼秦趙兩國都老老實實在長平對峙,而不去分兵攻擊對方其他軍事要地?



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役,戰役雙方總計投入人力近百萬。可是說是史無前例的大戰。那麼在這場大戰中,為什麼沒出現分兵去攻擊對方軍事基地的情況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長平之戰發生的時間是,秦昭襄王47年,這個時候還是中國戰國時期稍偏後期的階段。當時秦兵大舉進犯的例子也有很多,但大多數都是打不下來就撤兵了。當時戰國也是這個打算,守住上黨就算大勝利,根本沒考慮去如何消滅秦軍。所以趙軍也不會去偷襲秦軍後方。

二,地形限制。當時秦趙對峙,如果要偷襲對方後路,需要繞過廣大的太行山區,路途遙遠,偷襲未必能夠得手,而且還要消耗更多的糧食去支撐,當時可以說秦趙都沒有餘糧去支持另一支軍隊的遠征了。

三,一旦抽兵去搞偷襲,能否得手不說,正面戰場主力肯定會減少,一旦對方探知,拼盡全力進攻,遠徵兵團很難及時回援,很容易造成正面戰場更大的損失。

其實長平期間也有偷襲補給線的事情。那就是馬服君趙括在陷入白起包圍圈時,派遣25000人,把趙軍斷為兩部分,又派遣15000人截斷了趙軍的糧道。迂迴包抄是很好的方案,不過得在有條件實施的情況下。如白起包抄趙軍一般。

您的點贊、評論和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多謝。


秦趙兩國原來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為了爭奪上原來屬於韓國的上黨郡這才算是零距離接觸的,上黨以外秦趙兩國的版圖仍然是被韓魏兩國隔開的。在長平幾年的膠著對峙,想分兵攻打對方其他的地方根本不現實,去的兵少了不起作用很可能是有去無回,去的兵多了會影響在上黨的軍隊力量弄不好會寡不敵眾的被打敗。再說了,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分兵攻擊,往南要繞道韓國魏國,往北繞道匈奴胡人的大草原,可能都出了今天的長城了,這麼遙遠的距離糧草供應和運輸的都是巨大的消耗況且經過的還不是自己能直接控制的地盤兒半路上別人趁火打劫怎麼辦?秦國借道他國攻打趙國是吃過大虧的,公元前270年秦軍借道韓國攻打趙國的閼與,被趙奢擊敗,是秦國東擴大約70年前所未有的慘敗。趙國從上黨分兵攻打秦國,最能影響秦國的地方就是秦國進入中原的東大門函谷關,可函谷關是天險,能打下的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秦國選上黨跟趙國死磕是明智的,趙國軍力強盛強就強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秦趙兩雄並存有大約50年了,在上黨的山地,趙軍輕騎兵的優勢被嚴重限制了,秦軍仍然有所忌憚,深溝高壘提防趙軍。離開上黨跟趙軍交戰,很可能在平原上了,秦軍的步兵大方陣雖然未必會敗給趙軍騎兵,可是趙軍可以仗著騎兵的高速機動和強悍的衝擊力在秦軍沒有完成列陣以前或者是行軍途中把秦軍衝垮,轉眼就是大屠殺了。分兵進攻高成本高風險低收益,還是老老實實呆在上黨吧


戰國時期,七個大國都有稱霸的野心,而在秦昭襄王在位末期,戰鬥力最強的僅剩秦趙兩國,長平之戰對於其他五過來看只不過是普通的戰爭,而對秦趙兩國講是一場決戰,誰贏誰就是霸主。

長平之戰是一場從古至今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總人口達百萬之多,雙方人數均衡,戰鬥力均衡,而且到了不得已而為之的地步,秦國徵兵下線調製十五,雙方糧草供給也很匱乏。這是一場關乎存亡的戰役,誰也不敢懈怠,那還有心思和多餘的部隊去攻擊其他地方。


你說的奇兵是多少?少了去攻打城池沒有卵用!如果你安排的兵多,對方也會發覺!就像你打群架!三十打三十,結果對面走了十個!結果我不用說了吧!

當時秦國是進攻一方,本來攻城就需要人多!分奇兵沒有用,你只有正面擊敗!而趙國作為守方,他本來就是守住城池的,他分兵去打那裡?去打秦國國土不成?兄弟你想多了?你城池是能堅守一時,但你的兵馬怎麼過去?你覺得古人都是傻子不成?


推薦閱讀:

美國和蘇聯這麼強,為什麼都打不下一個小小的阿富汗?
這是美度什麼型號的?
如何看待「中華民國」誤射飛彈事件中四名國軍士兵下跪?
從一戰戰敗到發動二戰,短短時間裡德國哪來那麼多錢發展軍工?
作為納粹德國僕從國的匈牙利在戰爭中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TAG:軍事 | 歷史 | 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