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到底是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還是卧龍出世嚇死郭嘉?


郭嘉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曹操對郭嘉幾乎言聽計從,他幫助曹操出謀劃策對平定北方立下汗馬功勞,但天妒英才,他過早的離世了,未能與諸葛亮一較高下。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而且都是詭奇的險招,在曹操進退兩難時,堅定他的信念一舉殲滅呂布,打敗實力強大的袁紹,死後遺計定遼東,「虛國遠征」攻烏丸,讓袁氏餘黨無立錐之地,是他用生命留給了我們「兵貴神速」這個詞。他對曹操集團貢獻是巨大的。諸葛亮同樣是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在天下幾乎已定,劉備集團一無所有的時候幫劉備謀劃天下,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策,並扶佐劉備按對策實施,僅用七年時間便取荊州,收益州,克漢中,建立蜀漢政權三分天下有其一,為劉備集團同樣立下汗馬功勞。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十八歲的郭嘉病亡.同年,劉備從卧龍崗里請出了諸葛亮.郭嘉是謀略方面的天才,諸葛是政治方面的天才,沒能看到這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彼此鬥智,作為歷史看客的我們深感遺憾。郭嘉一直是謀士,主要是出謀劃策沒單獨領軍打仗,他是否能獨立領軍打仗在其有生之年沒有實踐過不得而知,而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後一直統軍作戰。統帥三軍的複雜程度和難度要遠比單獨的出謀劃策難得多,要求統帥個綜合素質也要高得多。從二人對兩大集團的貢獻和才能的展示來看,郭嘉在軍事計謀上勝過諸葛亮,綜合能力諸葛亮勝過郭嘉。

民間有句話叫:「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這句話我理解的意思是郭嘉假如不死,那麼赤壁之戰曹操集團就不會失敗,曹操集團赤壁之戰不失敗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割據,那麼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及他扶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功勞就沒有了,那麼諸葛亮就沒什麼作為了,歷史上就不會有如此地位。所郭嘉不死,卧龍不出的意思就是郭嘉不死,諸葛亮就不會有所作為,出山就和沒出山一樣。

為什麼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曹操集團不會失敗呢?東漢未年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次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這次戰役之前曹操攻取荊州,收編荊州降兵加入曹軍,實力遠勝孫(權)劉(備)聯軍,為什麼會失敗呢?是因為曹操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造成的。

第一,曹操攻取荊州,擊敗劉備後沒有剩勝追擊劉備集團,將其殲滅或趕走,而是讓其在夏口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經整頓後與孫權建立起了軍事聯盟,擴大了抗曹實力。

第二,曹操軍隊以騎兵為主,陸戰遠勝孫劉聯軍,但沒有水軍,不善水戰,攻擊孫劉聯軍必須過長江,這是曹軍的短板,而東吳水軍是當時水中最精銳的部隊,曹操以己之短擊敵所長犯了兵家大忌。

第三,曹軍為北方軍隊,不適應南潮濕氣候,士兵多生病,戰鬥力嚴重下降。

笫四,曹軍剛攻下荊州,局勢混亂,人心不服,荊州降軍士氣低落,需要安撫。因此,曹操在如此不利條件下不應發動赤壁之戰,而應安撫荊州軍民,操練水軍,待條件成熟後以其強大實力一舉平定東吳,完成國家統一。可是曹操被勝利沖昏頭腦不但在戰略上失誤,在戰術上也犯錯,最終被孫劉聯軍以火攻而大敗。假如郭嘉不死,無論戰略戰術上郭嘉都不會讓曹操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他會讓曹操保持冷靜的頭腦。曹操一直對郭嘉言聽計從,郭嘉不死,他就不會有赤壁之敗,就能平定天下。那諸葛亮就沒有後面的作為了。因此,郭嘉不死,卧龍不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就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足智多謀的謀士,他們運籌帷幄,算無遺策,堪稱這個時代的翹楚。至於到底誰最厲害,想必很多朋友心中都有自己的人選,基本上都會認為是郭嘉、司馬懿、諸葛亮、賈詡、法正、荀彧等等。尤其郭嘉和諸葛亮在後世最為著名,而且爭議最大。因為有一種說法,「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那麼為什麼郭嘉的評價這麼高?郭嘉到底是有多厲害?

  諸葛亮,字孔明,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謀臣。剛出茅廬的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促使孫劉聯盟成立,擊敗曹操,而奠定了三分之一的歷史局面,之後更是成為劉備的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政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成就千古忠臣賢相的美名。

  對於「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這的點評,容易讓人聯想,諸葛亮不出山的原因是因為郭嘉還在世,不敵郭嘉。其實,這完全是巧合。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在柳城患疾病去世,不久,劉備請出諸葛亮出山。但是郭嘉的評價還是非常高,有著「鬼才」之稱,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郭嘉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美譽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是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但是英年早逝,留下世人太多遺憾。如果說郭嘉之死,導致其對曹操的重要性和歷史的影響力有所降低,那麼此人驚才絕艷,足以稱得上鬼才這個美譽。

  第二:曹操的重視和推崇

  對於郭嘉,曹操可以說是極大的推崇。郭嘉本是袁紹的部下,後來投靠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追隨曹操11年,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命薄。即使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面對慘敗,也無限感嘆一番:「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敗!」 這也表示對郭嘉最大的肯定。

  第三:毛主席對其評價是三國人物中最高

  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時候,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毛主席曾在不同的場合,曾經多次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學習曹操的謀士郭嘉,要讀讀《郭嘉傳》,稱讚郭嘉是「才識超群,足智多謀」。毛主席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在那個年代,毛主席話很有分量,讓各行各業對這位郭嘉,一夜之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感謝邀請啊,這兩個人是完全不同類型的,至於卧龍出世嚇死郭嘉純屬無稽之談,如果非要比較他倆,可以說諸葛是仙才,郭嘉是鬼才,類型不是很一致。

但是對自己主公的意義都是非同凡響的。先說郭嘉,烏桓之戰如果沒有郭嘉的陰招,曹操必敗,而沒有烏桓之戰,曹操在北方的實力就不會穩固,而赤壁大戰,若郭嘉在,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再看歷史,郭嘉死後曹操再無大的勢力進展,可以說曹操前期的四大謀臣郭嘉絕對非同凡響。

諸葛就比較正統,無論出謀劃策,還是做人做事都例行中庸之道,個人對諸葛的一些政策還是有所保留的,諸葛亮治理能力牛人,就像現在的總理一樣。而郭嘉擅長軍事策劃,像現在的參謀長。


謝邀,本來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已經回答過了,論歷史郭嘉比起諸葛亮什麼都不是,論演義可能會更尷尬!(如果想看我之前的回答可以移步查詢我的問答記錄)。這次我就真的好好的用《三國演義》來對比一下郭嘉和諸葛亮了!

所謂的「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話的出處目前為止我不知道是屬於哪個朝代,不過我大膽判斷:一定是《三國演義》成書以後的事情(如果有人知道出處勞煩評論處留言,萬分感謝!)為什麼我斷定「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話出於《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呢?因為郭嘉的所謂名氣基本上都是拜羅貫中所賜,如果論歷史《三國志》曹操赤壁兵敗以後說的那句:「郭奉孝,不使孤如此」算是對郭嘉最高的評價;然後就《三國演義》「哭奉孝」簡直是把郭嘉直接吹上了天(雖然他當時已經「上天」了)。但是郭嘉的個性以《三國志》的描述,是屬於不是很被大眾待見的類型:私德不是很好,也就是人品沒好到那裡去,所以不能用漢朝正當途徑被舉薦當官,然而曹操就是喜歡他,所以他就可以放蕩不羈愛自由,還特別為他專門設置了一個官職:「司空祭酒」,後世為了避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演義稱為「軍師祭酒」,總之就是離不開「酒」,從這個字眼你就可以看出曹操和郭嘉的關係,是屬於君臣可以一起的喝酒的,要知道君臣喝酒可是很危險的,不過曹操已經喜歡郭嘉到這個程度,估計喝了酒被損幾句也是樂呵呵的。

以上只是背景交代,接下來我們正經來談《三國演義》演義的:郭嘉、諸葛亮。

首先是郭嘉出山是荀彧介紹給曹操的,曹操早期有一個謀士戲志才死了,曹操身邊沒有一個類似「貼身秘書」的謀臣,當然能和曹操經常性的待在一起肯定要先符合曹操的胃口(大家別往歪處想)然而郭嘉的出現時的言論、個性各方面都非常符合曹操的喜好;這一點和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劉備形容他和諸葛亮是「魚水之歡」(還是別想歪)是非常類似的,和後期劉備與法正關係也很類似,諸葛亮也說過:如果法正在一定可以阻止劉備伐吳(是不是感覺有醋味?),大家可以詳細去對比演義之中,這幾段人物關係的描述。接下來我們再看郭嘉幾個牛逼案例: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決泗水淹下邳城(討伐呂布)說服曹操不理劉表先解決北邊烏丸襲擾(打贏了但是慘敗,郭嘉自己死在回程的路上)郭嘉遺計定遼東(死前留下錦囊,讓曹操不追殺二袁),這些都算是郭嘉的經典計謀案例。

接下來看諸葛亮,三顧茅廬時的《隆中對》,打退幾波進攻新野(火燒博望坡),提前讓劉琦外放江夏接任太守,劉備退守江陵時謀劃和劉琦聯手,出使東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算好時間讓趙雲來接),龐統冒進死後,率領張飛、趙雲進取巴蜀,激將法使黃忠戰夏侯淵、七擒七縱、六出祁山(錯用馬謖失街亭,幾乎唯一黑點)我相信以上羅列的故事都幾乎可以當做「成語」來講了,都不用多解釋細節。

綜合以上:諸葛亮哪怕只算入蜀之前的功績,也可以頂短命郭嘉一輩子的功勞!至於郭嘉所謂的「預判能力」,諸葛亮也是多次使用「錦囊妙計」,並且還多了一手「舌戰」本領,甚至演義還出現過北伐途中的罵死王朗情節,至於「借東風」「七星燈」之類的就不好意思說了,畢竟比較「玄幻」,但是按照演義的描寫去對比郭嘉和諸葛亮,這差的可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郭嘉頂多算是頂級「謀士」諸葛亮集「謀士」「政客」「論客」於一身,甚至還能客串「道士」呼風喚雨,外加知天時曉地理,預測天氣也是一把好手。所以郭嘉頂多算一個被曹操寵信的近臣,被寵信的人可未必就是最厲害的人,郭嘉的見識和計謀確實比較符合曹操的胃口就夠了;那麼諸葛亮呢?他幾乎是一個「無所不能」(除了單挑)的多面手。

最後說點個人見解:如論《三國演義》那它本來就是以蜀漢為正朔,所以10個郭嘉也不可能比得上諸葛亮,這本身是演義的基調,強化郭嘉把很多功勞加到他身上無非也是樹立一個早期「高手」形象(這在小說裡面很常用),然後等到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來襯托「卧龍」的高大上,就算是徐庶的出場也是給他加了很多BUFF,其作用還是一樣為了襯托諸葛亮的登場!當然《三國演義》也給諸葛亮最後製造了一個宿命對手司馬懿(預測諸葛亮計謀專家級別人物,運用權謀政治的究極高手)

為什麼諸葛亮被越來越多人黑?其實就該怪演義把他吹得太神了,連魯迅先生都評價《三國演義》描寫的諸葛亮「多智之近妖」。現到如今我只能奉勸各位:郭嘉粉、雲粉、呂布粉之類的還是稍微理智一點,不要太容易被簡單的影視劇和遊戲「人設」所迷惑,喜歡一個人沒錯,但是無腦吹本身只能證明你自己的智商欠費,只希望你哪天你真的成熟時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偶像,不要覺得丟臉就行了……


謝謝邀請,最近學習太忙,沒怎麼看手機

這個是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首先我們說下信息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其實郭嘉這個人很多人都說他是三國第一謀士(水鏡先生除外,我們不討論),其中也是最開始的時候曹操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也就是曹操的北方一統,跟郭嘉有很多直接的聯繫,可惜就是英年早逝,不然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也許我們可以看到諸葛和郭嘉的對抗,可惜。其實諸葛不出的眾多原因還是時機不到吧,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歡拿這個來說事,但確實有值得說


諸葛亮為何二十七歲才出山?要知道二十七歲在古代已經是個不小的年紀。民間有種說法,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告誡諸葛亮,郭嘉不死卧龍不出,所以他得等到郭嘉死了之後才能出山,這一等便等到了二十七歲。

也許這只是個巧合。

也許是有一定道理的,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曹操非常信任,而郭嘉之才能也絕不亞於諸葛亮,所以郭嘉不死,劉備很難成就蜀漢霸業,卧龍之才也就很難真正顯示出來。

但也許只是傳說,與卧龍齊名的鳳雛,還有隱藏很深的司馬懿不都沒死嗎,諸葛亮還是出了茅廬。


這兩個人毫無關係,只不過一個死了一個出山了,歷史上這種巧合的事數不勝數


足智多謀郭奉孝,兩次易主封貞候。

三十又八遂喪命,天下奇才無比雙。

南陽農夫諸葛亮,皇叔三顧出茅廬。

熟讀詩書三百卷,羽扇綸巾好威風。

躬耕南陽識天下,曠世奇才譜三國。

赤壁之戰曹大敗,遂思昔日郭奉孝。

後人仰郭才八斗,姑出曠世奇猜想。

卧龍出山勢必得,奉孝早逝實可惜。


這種問題有點風馬牛不相及,是牽強附會的想法。整本三國演義中,郭嘉的表現明顯不如諸葛亮。光是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就比郭嘉的「遺計定遼東」強。演義中的諸葛亮是無敵的存在,說諸葛怕郭嘉毫無根據!另外;郭嘉死了很久,才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說卧龍嚇死郭嘉的,也不過是個笑話!


濃墨重彩描寫老郭,只是為諸葛的出山埋下伏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劉備攻下東吳大片土地後,孫權求和交兇手,劉備仍然不肯罷手?
怎麼遊戲公司都不搞水滸的遊戲,好歹也是跟三國齊名的四大名著啊,三國的遊戲滿天飛?
怎麼用一段話概括三國?
郭嘉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人物嗎?
袁紹和袁術有什麼關係?

TAG:諸葛亮 | 郭嘉 | 三國 | 三國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