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奉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我們應該問問另外一個問題:張學良是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一個值得追隨的領袖?

以我來看,張學良就是個糊塗人,一生凈干糊塗事。

第一件,結交並無條件信任郭松齡。奉軍的郭松齡反叛,是動搖張作霖東北統治的真正意義上的決定性事件。後來的皇姑屯事件,也是因為在平定郭松齡叛亂之時,張作霖為求日軍協助,而答應了日軍的苛刻的條件。在平定叛亂之後,張作霖試圖搪塞拖延,導致日軍痛下殺手。可以說,張作霖之死,和郭松齡叛亂是有密切聯繫的,奉軍的由盛轉衰,也是由此而來。那麼,郭松齡叛亂,誰是最大的責任人?不好意思,正是張學良。郭松齡並不是張作霖的心腹,而僅僅是因為張學良的心腹,而張學良則依仗著是張作霖的兒子,所以郭松齡才能獲得在奉軍的地位。張學良掌握著奉軍最精銳的軍團,身為軍團長,可笑的是最後全軍團卻被郭松齡掌握,自己被架空還不自知。郭松齡反叛,張學良的主要責任是跑不掉的。

第二件,殺楊宇霆。楊宇霆飛揚跋扈或者不能否認,但是並無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反叛之心。即便有,殺楊宇霆的手段也過於兒戲,如同演義小說一般。不知道張學良是不是聽評書聽多了,居然以這種擲杯為號的江湖手段殺死奉軍的核心人物。張學良殺楊宇霆未必如同後世所說的偽楊宇霆所迫,更多的是年少氣盛,自覺控制不了張作霖的老部下,覺得處處掣肘,所以試圖殺雞給猴看,以此立威罷了。然而縱觀張學良一生所為,張作霖的老部下不服張學良其實很正常,因為他真的沒有這個本事。

第三件。東北易幟。軍閥軍閥,什麼是軍閥?有軍隊有地盤就是軍閥。縱觀民國混戰,不戰而降,讓出地盤的軍閥絕無僅有,張學良是獨一號。我不否認東北易幟對國家是好事情,但是這還叫軍閥嗎?張學良作為首領,明白什麼是奉軍的利益所在么?其實他不明白。或者他是個愛國者,但是他絕對不能稱得上合格的首領。

第四件。中東路事件。開始則信心滿滿,妄動干戈,既之則灰心喪氣,喪師辱國。如同一個小孩子,拿著長輩給的小刀,以為自己多厲害,胡亂揮舞幾下,結果給人一通揍,最後又慫的不像樣子,簡直是丟人丟到國外去了。張學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第五件。中原大戰。既然張學良頂著愛國者的名頭,那麼行為應該也要符合愛國者的姿態啊。而事實上呢?中原大戰始則作壁上觀,首鼠兩端,既之則獅子開口,要挾中央,借調停戰端之機,率奉軍大舉南下,控制華北。

第六件。918事變。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盲動干戈挑釁蘇聯,好歹還有勇氣;中原大戰渾水摸魚,似乎撈到了不小好處,可918事變,張學良的表現,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弱智。你要真的是那麼服從中央,當初中原大戰的時候,也未見得你聽從中央的命令出兵啊?無論中央有沒有不抵抗命令,其實對奉軍而言,有意義么?因為東北軍說到底還是你張學良的私軍。軍閥軍閥,有槍有地才叫軍閥。拱手而出讓自己控制的地盤,這是任何一個正常軍閥都絕不會做出的事情。張學良連做軍閥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也不知道做的什麼軍閥。

第七件。第七件我就不說了。明白的人自然明白。


張學良一生,辦過什麼漂亮事情沒有?細細數來,似乎幾乎就沒有辦過一件漂亮的事情,一件明白的事情。張學良一生既沒有明白什麼是軍閥,也沒有明白亂世之中應該如何生存。他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在父親突然死亡之後,稀里糊塗的成為了奉軍的首領,自身能力不足,卻又如同自私的小孩子一樣,就是自己玩不過來,也絕不會把玩具和別人一起分享,所以殺老臣,東北易幟,妄開戰端,始則初生牛犢不畏虎,既之則首鼠兩端無所適從。

怎麼評價張學良?

所謂花花公子,糊塗人一個。誰都能忽悠他。他就像一個闖入成人世界的小孩子,做出一副我也是大人的樣子,東邊揮舞下拳頭,西邊漏漏胸肌,來顯示自己長大了,可在真正的成人對他漏出獠牙的時候,他又想受驚的小鹿一樣,蹦蹦跳跳的逃開了。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

奉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請問,這樣的首領,救回來幹嘛?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親送蔣回南京,而被扣押,東北軍頓時群龍無首,一時間人心浮動,而蔣介石則趁機,以武力為輔,暗中則對東北軍進行腐蝕拉攏,分化瓦解。致使東北軍內部發生蛻變。

東北軍本就不是鐵板一塊,東北軍內部主要分為兩派,即元老派,和少壯派,張學良被扣後,東北軍三軍失主,各行其是,各種內部矛盾逐漸趨於表面化,以王以哲、何柱國等高級將領組成的元老派,以少帥被扣,投鼠忌器,擔心與中央軍動武,勢必危及少帥安全為由,主張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救少帥。而以孫銘九、應德田、苗劍秋等為主的,中下級軍官,則積極主張武力對抗中央,營救少帥。雙方之間為此,產生了分歧。

1937年1月19日,少壯派向中共代表團提出,只要蔣介石不放張學良,就同南京決一死戰。並表示對東北軍高級將領,和平營救張學良十分不滿。

元老派雖然傾向和平,但也始在為張學良獲取自由而努力著,然而,經過幾番交涉,蔣介石回信楊虎城,明確表示,放張學良回陝,是不可能的事。

而張學良也曾致信楊虎城,明確強調,不能以武力解決問題,應避免內戰,維護國統,勿因此是自己成為民族罪人,誤國誤民。

之後經元老派多次斡旋交涉,蔣介石應允,一經換防事畢,必保證張學良復權,然而此事不足為信,少壯派,更是不信這種說法,於是少壯派和元老派的矛盾更為激化。

為了維護他們的主張,1937年2月2日,少壯派在西安發動了兵變,槍殺了王以哲,何柱國等高級將領,王以哲在東北軍中威望很高,很得人心,正在渭南,和中央軍對峙東北軍,得知王以哲遇害,逐放棄渭南陣地,回師西安,討伐孫銘久等少壯派,要為王以哲報仇,少壯派等人聞訊,逃進了楊虎城的西北軍中,才幸免於難,另外一些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害怕軍隊中的少壯派加害自己,也轉而投靠了中央。

同年2月6日東北軍106師師長沉達,騎兵師長譚自新等,通電國民黨,向蔣介石投誠。東北軍的許多高級將領,也被拉攏收買,轉而投靠中央,至此,東北軍被徹底瓦解,名存實亡!

張學良在近代史上,是一個風雲人物,他的一些舉動,更是改變了歷史進程,但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不一,有人說他功大,也有人說他過大,不知道你怎麼看?

如需了解更多,【請百度搜索,伊斯旦丁關注我的新浪博客】。


首先張作霖的身亡,實際上就已經讓東北軍的分離傾向加劇了,張學良上位後,一方面壓制不在奉系與張作霖平輩的老軍閥,一方面短時間內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奉系嫡系勢力,隨後918事變,在陝北作戰被紅軍吊打,更讓張學良的威望不斷下降,等張學良在南京被禁錮後,留在西北的東北軍很難擰成一股繩。

其次,老虎廳事件張學良殺死楊宇霆,從事後諸葛亮的觀點看來這完全是敗筆,等於把張作霖臨死前留下來的東北軍嫡系領導班子一舉摧毀,自己坐穩老大的位置後又一心想掌控所有大權,這就導致從殺害楊宇霆到西安事變,除了張學良自己之外,其麾下根本沒有第二套可以掌控控制東北軍的領導班子,即便是資歷較高的王以哲,在幾年前的918事件期間也不過是個旅長,張學良一走,東北軍上下群龍無首,王以哲想穩定局勢卻也落個身死人亡的下場。

當然最根本的問題是,當時東北軍雖號稱有20萬大軍,但已經失去了跟中央叫板的本錢,有些人說918張學良不抵抗是打不過,所以要保全實力,可事實是他的目的達到了嗎?一個軍閥想要保全實力,不光是要有軍隊,更要有地盤,有地盤才能有足夠的資源來維護軍隊,否則軍隊就是無源之水,滅亡就是時間問題,隨著918和熱河失手,張學良丟了奉系幾乎所有的地盤,空有20萬大軍,但只能等著中央撥餉才能維護,即便在陝北被紅軍幹掉3個師,老蔣大筆一揮直接撤銷東北軍這3個師的番號,張學良也只能同意,指望正等著中央餵養的東北軍去救張學良,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更別說西安事變事發不久,中央就開始準備調集幾十萬大軍對陝北實施圍剿,已經被斷餉的東北軍,在群龍無首的狀態下只能任人宰割


張學良一生可謂一事無成。自古二世祖敗家的很多,但敗家敗到張學良這樣的,真是天下獨此一家啊!首先要說明的是,張學良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說,比其父差的太遠,張作霖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土匪,成為一國之元首。可謂世之梟雄。對比之下,張學良紈絝子弟,雖說不是偷雞遛狗,提籠架鳥之輩,但也是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了。張作霖給張學良留下的是全國最優質的資源,無論是從軍事,武器裝備,能源。麾下也是人才濟濟,文臣武將都是一代人傑。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是全國最好的。可以自己具有最先進的飛機,大炮,坦克。世界一流的兵工廠。如此錦繡基業最終落得個被囚禁終身。可謂是天作孽,有可為。人做孽,不可活。那麼,在張學良一生最關鍵的西安事變之後,奉軍為何不救張學良呢?原因是很複雜的。

第一條就是:沒有了東北。失去根據地和老家。導致奉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處處仰仗中央資源與接濟。沒有了軍需糧草的二十萬奉軍不過是一群叫花子。如果蔣介石斷絕軍需錢糧,奉軍也就真成土匪了。再加上離開東北已經好幾年了,蔣介石又數次暗中分化。奉軍已經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張學良也不過是勉強維持,而且他自己也是蔣介石麾下聽用,沒有在東北一言九鼎的威望和地位。

第二條就是:張學良就是那種人家把他賣了,他還幫人數錢那種人。政治上的無知和幼稚導致了他的悲劇和失敗。蔣介石是何等人物。張學良那點計謀在他看來根本不值一提,猶如小孩把戲。楊虎城也是自己發家起事。成就天下也許不能,但自保無餘還是完全可以的。張學良如果不送蔣介石,就駐守西安。自己可以左右逢源。蔣介石自然不會討伐張學良。也只有硬著頭皮自認倒霉,日後再做他圖。但張學良送蔣介石回西安,一切就都有蔣介石來說的算了。

第三條是:奉軍沒有能征慣戰的勇將。當然,首先張學良就是草包一個,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說的就是奉軍。最能打的帥才郭松齡、楊宇霆死了,奉軍其他將領就更不行了,張學良不善發現人才。導致奉軍沒有可以領導全局的人物。可見張學良絕非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第四條:作為軍閥集團一旦主帥出了問題,完全有可能分崩離析,再加上張學良本身就能力不夠,奉軍私下已經是元老派與少壯派勢同水火。張學良一去不復返。東北軍立即坍台,王一哲被少壯派刺殺。又加上蔣介石暗中挑撥。紅軍按兵不動。楊虎城現在是自保有餘,讓他指揮奉軍不過是緣木求魚而已,痴心妄想罷了。奉軍根本不會聽從的。此時的奉軍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二十萬大軍也就是強擼灰飛煙滅。張學良私自送蔣赴南京,蔣介石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的,換做你我,劫持國家元首,都可以無罪釋放,他日別人有樣學樣。豈不是天下大亂。視造反如兒戲。張學良必須加以嚴懲。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得如此。奉軍以為蔣介石會釋放張學良,簡直太可笑了。政治上是不講道德的。蔣介石沒有殺張學良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奉軍所謂元老派與少壯派以營救張學良的方式發生衝突,不過是個借口,元老派希望和平解決,藉以保存東北軍實力,和蔣介石有談判的資本。少壯派則希望武力解決,則希望實際掌控地盤,擴大勢力。但實際上都是為了掌控奉軍。成為新的實力派。張學良的死活實際上已經無人關心了。從政治角度來說,張學良已經是個"死人了"。

綜合來看,奉軍根本不會去就張學良。沒有了實際控制的地盤,張學良就失去了控制奉軍的根基,再加上9.18事變。張學良威望喪失。本身又缺乏領導能力。奉軍又內部分裂。一盤散沙。蔣介石暗中拉攏。張學良的命運從他送蔣介石那一時刻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最終的結局。


首先要更正問答題目中不嚴謹的地方。

奉軍是北洋政府時期的稱呼,是與直系和皖系並列的三大北洋軍閥派系之一。

而自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以後,奉天改名為瀋陽,奉軍也改名叫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

在西安事變前後,奉軍這個名稱已停用好幾年了,根本不復存在了。

我們先看下西安事變之前東北軍的構成。

東北軍在張學良執政後,面對最大的難題,就是張作霖死的太早,張學良根本沒有做好接手東北軍政的準備。張學良身上有太多的毛病,讓東北軍政的元老們並不看好他的將來,最後也只是在東北保安副司令張作相的堅持下,張學良才坐在東北保安司令一職。

此時的東北軍由老派和留日派、士官生派構成,張學良沒有辦法完成對東北軍政的控制。為了能夠打壓一下老派元老,張學良私自決定槍殺楊宇霆,給老派人馬一點顏色看看。

當時整個東北軍政界都震驚了,張學良的舉動傷了東北軍政界大佬們的心。張作霖在世時除了殺掉叛亂的郭松齡外,基本再沒有對內進行過殺戮,對反對過自己的湯玉麟等人也不過是稍加懲罰,過後還是要重用。

東北軍從此分裂成了三派,大家相互不再信任。這中間就有老派和東洋派,最後一個就是張學良嫡系派,以王以哲為首。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被軍事法庭審訊後處於終身監禁處罰。

消息傳到西安,張學良一直予以重用的少壯派軍官和老成派發生了劇烈衝突,爭吵不休,沒有辦法就如何營救張學良事宜達成一致。

以王以哲、何柱國等高級將領組成的老成派認為少帥被扣壓,投鼠忌器,擔心與中央動武危及少帥安全,並且現在的東北軍和裝備已大不如張作霖時代,根本打不過蔣的中央軍,主張通過和談來解救少帥。

以孫銘九、應德田、苗劍秋等中下級軍官為首的少壯派則積極主張武力對抗中秧營救少帥。1937年2月2日,少壯派軍官在西安發動兵變,槍殺了王以哲,何柱國等將領聞訊逃入楊虎城的西北軍中才幸免於難。王在東北軍中威望較高,頗得人心。正在渭南前線與中秧軍對峙的東北軍部隊得知王以哲遇害,遂放棄渭南陣地,回師進攻西安討伐孫銘久等少壯派,要為王以哲報仇。另有部分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害怕部隊中的少壯派加害自己而轉而投靠中秧。2月6日,東北軍第一0六師師長沈達、騎兵師師長譚自新等致電國民黨,向蔣介石投降。東北軍高級將領紛紛要求東調。至此,東北軍徹底瓦解。

西安兵諫後叛離東北軍的第106師(師長沈克)、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長黃永安)、炮兵第8旅(旅長喬方)均依附蔣軍另立門戶。

其它的軍隊被南京政府進行改組,實力和規模已大大不如從前。

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化大為小,化強為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製,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整編後的東北軍有6個軍:第49 軍,軍長劉多荃,轄第105師(師長高鵬雲)和第109師(師長趙毅);第51軍,軍長於學忠,轄第113師(師長周光烈)和第114師(師長牟中珩);第53軍,軍長萬福麟,轄第116師(師長周福成)和第130師(師長朱鴻勛);第57軍,軍長繆徵流,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和第112師(師長霍守義);第67軍,軍長吳克仁,轄第107師(師長金奎壁)和第108師(師長張文清);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轄騎兵第3師(師長徐良)、騎兵第4師(師長王奇峰)和騎兵第6師(師長劉桂五)。

張學良重用的少壯派和他本人一樣是不懂大局觀的任性胡作非為的人,整個東北軍從少壯派的兵變開始,就開始走向解體。大部分軍隊被蔣派往抗日戰塊,除了少數作戰英勇外,其中的不少軍隊發揮看到日本人就跑的精神,沒發揮什麼作用。其它部分或投靠中央軍,或投靠八路軍。

東北軍從張學良開始領導時,就不再是一個整體,處於分裂狀態。到西安事變後,更是如此。張學良一被扣壓,東北軍馬上瓦解。

不客氣的說,東北軍根本就沒有營救張學良的本錢和可能。

大家都是出來亂飯的,自然也沒有必要為一個不值得的人去冒險,就連張學良的鐵杆警衛營長孫銘九也投降了日本人,怎麼可能會有東北軍人為張學良賣命呢!


皇古屯事件發生後,小帥張學良繼承父業,統領整個東北軍政要務。但他的能力和威望卻不能與其父張作霖相比,差得甚遠。張學良上位不久即殺了參謀總長楊宇霆和老將常蔭槐,這個辣手催「將」的做法,使得東北軍內部人心惶惶,就連他向老帥極力推薦的郭松齡也倒戈反奉,不得不說張學良的眼光極差。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使日本關東軍輕鬆佔領東北,淪陷後的東三省民眾淪為長達14年的亡國奴。此後,張學良把東北軍(奉軍)主力全部撤入關內,盤踞於西北地區打內戰。從1936年4月開始,張學良主動與中共接觸,並親赴延安約見中共領導層,深感打內戰無出路,應聯合起來一致抗日。從而形成了以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十七路軍)揚虎城和中共方面的「三位一體」軍政同盟,並在1936年底,發動了舉世矚目的「西安事變」。兵諫中,共擊斃蔣的警衛人員67名及若干隨從,東北軍營長孫銘久(後來投靠了日本人)親手逮捕了蔣介石本人。事後,中共方面考慮到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需要,顧全大局,依照共產國際「不殺蔣的指示,向「事變」參與各方做了大量工作,又將孫銘九等三名少壯派軍官秘密送往延安保護起來,化解了軍隊中激進派與妥協派之間的矛盾,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戰的政治主張。於是,張學良隨同蔣介石去南京「請罪」,楊虎城放棄軍權到國外考察,中共方面負責人也離開西安回延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即派人著手對原張楊「兩路軍」進行全面整頓,並給予充分的分化改編,歸屬南京中央政府的領導。張學良到了南京後即被囚禁,從此軟禁伴隨其一生。綜上,一個在「九一八」不敢與日本人抗爭的「軍人」,使3200萬東北民眾忍受著亡國之恨長達14年之久;一個到老都無法面對家鄉的父老兄弟的、不敢「回家」看看的人;他們的子弟兵(東北軍)會去拯救他嗎?答案是否定的。


1928年6月3日,一代梟雄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奉系就分成了三大派?

張作霖死後,想做東北老大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實力競爭的也只有這三派了?

第一派:張作霖老部下張作相為首的元老派,元老派大都是跟張作霖拜過把子,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

第二派:張作霖整軍經武后的新式軍官,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楊宇霆是有能力,但也驕橫跋扈,這一點讓元老派對他很有意見?

第三派:張學良為首的陸大派,按理說張學良繼位是理所當然,但因為張學良領導資質不夠硬,加上楊宇霆又極具野心,最後成了張學良和楊宇霆之間的角逐?

張學良被扣押,東北軍內部分裂為兩派,以王以哲、何柱國等高級將領組成的老成派認為少帥被扣,投鼠忌器,擔心與中央動武危及少帥安全,主張通過和談來解救少帥張學良?

而以孫銘九、應德田、苗劍秋等中下級軍官為首的少壯派,則積極主張武力對抗中央營救少帥張學良?


1937年2月2日,少壯派軍官在西安發動兵變,槍殺了王以哲,何柱國等將領聞訊逃入楊虎城的西北軍中才幸免於難?

王以哲在東北軍中威望較高,頗得人心;正在渭南前線與中央軍對峙的東北軍部隊得知王以哲遇害,遂放棄渭南陣地,回師進攻討伐孫銘九等少壯派,要為王以哲報仇?

另外部份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害怕部隊中的少壯派加害自己而轉而投靠中央軍,2月6日東北軍第106師師長沈達,騎兵師師長譚自新等致電國民黨,向蔣介石投降?

之後東北軍高級將領紛紛要求東調,至此東北軍徹底瓦解?


謝謝相邀。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聯合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事變和平解決後,25日陪蔣乘機返南京,下機後即被拘留。31日,被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別軍事法庭判處10年徒刑,後發布「特赦令」,聲稱「交軍委嚴加管束」,變成終身監禁。

自從張學良被扣後,東北軍內部群龍無首,平時內部的許多矛盾趨於尖銳而表面化。」此論斷可謂切中要害。東北軍在奉軍時期就有元老派與少壯派、陸大與士官派、東北與外省籍等派系之分,這種派系之分一直延續到東北軍時期。

面對蔣介石的背信棄義,元老派與少壯派都激烈主戰,這時雙方意見一致。但在張學良致信西安方面主張和平解決後,元老派與少壯派開始出現分歧,以王以哲為首的元老派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主張先撤兵再謀營救張學良,少壯派則仍堅持先釋放張學良再考慮從前線撤兵的問題。

張學良 楊虎城

東北軍是以張學良為核心的封建性濃厚的軍閥集團,它延續了奉軍時期「兵為將有」的私軍特點。在東北軍內部,每支軍隊又以其將領為核心形成小集團,因而在其軍隊中,將領都有著相當的獨立性。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東北軍早已非彼時的東北軍,東北軍建立之初是以張學良為核心,但是張學良被扣押後,東北軍內部早已四分五裂。所以在東北軍得知張學良被扣押的消息,也並沒有採取營救計劃。

張學良曾說:「西安事變後我沒死,關鍵是蔣夫人幫我。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蔣夫人對我這個人很了解,她說西安事變,他不要金錢,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麼,他要的是犧牲。

西安事變沒有張學良,那麼蔣介石就不可能停止國共內戰,也不可能說服蔣介石帶領全國八年抗戰。因此,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為表忠義,不聽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和西安事變盟友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等人勸阻,以「為求大義,寧赴一死」之決心,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果不出所料,一到南京即被扣押。


事實上,西安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以何應欽為代表的「親蔣派」即派出軍隊開赴西安,意欲對張楊「討伐」。雖然後被蔣介石制止,但已對張學良之東北軍、楊虎城之西北軍形成包圍態勢。

張學良在南京被扣押後,東北軍內部一時「炸營」。以王以哲為代表的東北軍元老派主張和平談判要求釋放張學良,而以孫銘九為代表的東北軍少壯派主張以武力抗爭迫使蔣介石釋放張學良。雙方相持不下,後發生王以哲被刺事件。

而蔣介石早在西安事變前就有削弱甚至吞併東北軍的企圖。東北軍並非蔣介石的嫡系,而張學良又常常「不聽話」,入關後東北軍也是老蔣的一個「心腹之患」,而蔣介石派張學良「剿共」,也寄希望於「兩敗俱傷」。

蔣介石是玩「兩面派」的高手,針對張學良扣押後東北軍內部形勢,蔣介石採取又打又壓、恩維並用、挑撥離間、分化瓦解的辦法,平息了東北軍內亂,東北軍對張學良施救的計劃也化為泡影。

至此,曾經喧赫多年威風八面的東北軍,也同張學良一樣,消沉而不復風光。


文/炒米視角(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

個人觀點,非喜勿噴!先說說我眼中的張學良吧!張學良這個人典型東北人,熱情,仗義疏財,沒有分別心,好交朋友,和當時很多典型的民國公子一樣,二代脾性。和張伯駒、袁克文、溥侗並稱民國四公子。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軍閥。

張學良的耳根子較軟,自制力也不行,玩心較重。如果不是張作霖突然被日本人炸死。他可能依舊公子哥,快活日子。但是命運把這個關乎國運的重任交給了他。

在東北講武堂念書的時候,可以看出張學良的資質其實不差。可能張作相巴結張作霖,一心提拔他。但郭松齡那是個正規三民主義者,有著理想與信念,並且能力了得的人。他對張學良是認可的。而張學良和當時很多青年學生一樣,內心其實也是對主義也有著懵懂的熱情。但無奈的是他出身軍閥家。後來廣東革命政府開始北伐了,張作霖買槍買炮,準備打北伐軍。雖然張作霖對郭松齡有救命之恩。但郭松齡是有主義的人,他覺得國家的事情要大於個人恩情。於是造了張作霖的反,其中精銳用的就是張學良的部隊。從這個點上來說,張學良很多時候願意做個甩手掌柜。他對軍隊的掌握通常沒那麼直接,至少需要代理人。他對軍隊的實際掌控力並不行。這是他的第一大bug,這點導致了他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軍閥。

郭松齡叛亂實際上動搖了東北軍統治的基礎,並且引發了後患。這個後患就是張作霖為了平叛,不得不倒向日本人。但是平叛結束後,日本人一點好處都沒得到。日本人覺得被耍了,這是後來炸死張作霖的基礎動因之一。

那麼張作霖突然死了,張學良作為長子接班。他是沒有思想準備的。對於父親的幾個朋友,他其實也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如果需要對方忠誠,那完全得看對方是否考慮和你父親之間的情誼。所以張學良當時可以依靠的最基礎力量並不是父親的老班底。而是他在講武堂時的那批少壯基層派。並且努力抓住講武堂,前後幾次大規模地讓東北軍基層有文化的官軍回爐再造,再抓緊培養新骨幹。這很顯然並非張學良的智慧。而是同樣有著「三民主義」的一幫班底幕僚的主意。在日本人的逼迫下,在某些元老的反對下。張學良一屁股坐到南京政府那邊了。宣布「東北易幟」。民國從而形式上統一了中國。

東北易幟的成功,不但激勵蔣介石,同樣激勵著張學良,他開始動手了,殺掉了常蔭槐和楊宇霆。表面上,張學良終於控制了東北軍。但實際上,東北軍開始了大規模內部分化。形成了元老派和少壯派。並且少壯派相對更有優勢,被張學良認為更忠於自己。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張學良對元老派既無恩也無德,只靠武力威嚇。

所以當南京扣下張學良的時候。當時少壯派立刻反彈,要求張學良回陝,不然就要繼續和中央軍死磕到底。但同時也有四個師暗中聯絡南京,想歸附南京。張學良一走了之,去實現他心中的所謂忠義去了,卻丟下東北軍二十萬之眾不管,在群龍無首的狀態下,東北軍實際上已經徹底分化了。一部分人想著打回東北去,現在連國共都聯合抗日了。也有一部分人想著投靠更有有實力的主子去了。當時便發生了應德田、孫銘九槍殺王以哲。因為得到了周恩來的保護,導致了大規模的東北軍投靠了蔣介石政府。

後來到了重慶談判時期,還有很多原屬東北軍序列的軍官提出釋放張學良。應該說,到了那個階段,東北軍都不存在多少年了,仍然有人惦記張學良,並願意為他說話。說明了張學良政治上雖然不行,但是人品還是可以的,人緣還是得到認可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宋史的金軍遇到岳飛就立即失去戰鬥力,岳飛一走立馬恢復,軍隊中會有這種現象?
北宋為什麼要在開封建都?
如果張居正多活20年,明朝還會這麼快滅亡嗎?
張魯是漢朝開國大臣誰的後代?
明朝的強弩不過能射50步遠,為什麼戰國時期的強弩卻能射600步?

TAG:張學良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