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近日瓊瑤與其繼子女因「插鼻胃管」爭執事件?

3月20日,瓊瑤公布了她寫給兒子、兒媳的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網友各種點贊。對部分「想死不能死」的人,瓊瑤阿姨算是身先士卒幫大家邁出了一步。

然而,4月28日,瓊瑤發文《背叛─別了!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與平鑫濤和三名繼子女因是否為平鑫濤插鼻胃管而發生爭執。

5月2日凌晨,繼子平雲發出《一封沉重的公開信》,平雲認為,自己的父親只是「只是失智而已」,但是瓊瑤卻始終無法真正接受這件事,似乎對她而言,不再記得她,無法對她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也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樂死。

5月2日晚間,瓊瑤公布《給平瑩、平珩、平雲的一封公開信》進行反擊,留下照顧先生的13項重點清單,賭氣不再來看先生,甩一甩衣袖她走了。

據說平鑫濤曾留有遺囑,說「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維持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護病房裡。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


前提是平在病前,已經寫了一封信給兒女

現在的矛盾是瓊瑤和平的兒女對他現在狀態是不是病危的不同認定。
平已經得老年失智三年了,這個病就是不斷惡化不會好轉的,加上兩次中風,基本上已經是失能人,插管的效果就是用鼻胃管維持最後的人生,這和他的囑託在瓊瑤看來肯定是相背的。
但平的三個兒女,看起來應該和平以及瓊瑤的關係也不太好,我猜測應該與他們當年是出軌重組家庭有關,平時不住在一起,來往也不多,只是偶爾回來看望一下。照顧嚴重失智和中風失能的老人對家裡人是多麼煎熬的一件事他們想必體會也不深,所以在這時候不願認了自己父親屬於病危,也可以理解。

我覺得瓊瑤公開信說讓他的兒女接手照顧是讓兒女認清事實的簡單辦法,但兒女們會不會有瓊瑤這邊照顧得仔細盡心,還是很有疑問的,畢竟這麼多年大家並不親近了。

平和瓊瑤的感情非常好,雖然怎麼也抹不去他們在一起時候過程的不堪,但就現在的狀況而言,我個人還是覺得我會站瓊瑤這邊,因為有尊嚴的離開是平的囑託,真的愛他才會執行和尊重他最後的決定。

以瓊瑤家的經濟條件,請幾個24小時護工,插管人工干預讓平再撐幾年並不難,瓊瑤做的決定才是真的難吧,不過現在跟兒女在這方面的爭執,又是難上加難。

不過我認為最後還是會兒女贏,插管苟且走完一生。

5.4更新
平先生已經插上鼻胃管了,擔心瓊瑤要害死她搶來的老公的看客們可以放心了

還有人要說要有醫學常識,鼻胃管用了好轉後也可以拿下來的。平先生已經兩次中風了,第二次中風面積還很大,上次插管之後就只吃流食了,這次再插管,醫生告訴瓊瑤說不能再拿了。

當然這些都是瓊瑤一方的說法,兒女們不承認,所以醫療方案還是兒女們定


不得不承認瓊瑤阿姨在新作影響力不復當年的情況下,有關她的新聞仍然還是熱點中的熱點。昨天一連看到好幾個熱門公眾號寫瓊瑤本次的插管事件。印象比較深的,一是嚴肅八卦;二是歲月小山河。第一篇把注意力放在瓊瑤在本次「公開撕」中的抓馬錶現上,順帶再黑一黑瓊瑤在婚姻問題上的黑歷史,教育一下「老公主」就不要再作妖了,你沒看到能夠保護你支持你愛你的那個男人已經不認識你了嗎真是天道好輪迴哈哈哈。第二篇從張愛玲的經歷入手,重點是後妻不好做,瓊瑤你還是向張愛玲多學習學習吧,反正路是自己選的,跪著也得走完。(不貼鏈接了,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兩篇都寫得很不怎麼樣。嚴肅八卦的一點兒看不出蘿貝貝標榜的「用最嚴肅的態度去八卦」(從文章的署名看,公眾號主蘿貝貝還是第一作者來著),歲月小山河的也寫得大失水準,兜兜轉轉跳不出師奶文章的陷阱。

坦白地說,這種公眾號的寫作水平連知乎上一些普通網友的回復都比不上。瓊瑤插管事件其實作為新聞事件,是極具公眾意義的:它通過名人效應,把「尊嚴死」的問題擺到了大家面前。到底應該怎樣理解當事人關於病危時處理方式的訴求,到底應該如何頂住公眾的世俗意見,到底人有沒有權利決定自己應該怎樣迎接死亡?


很可惜,公眾的討論在情緒的牽動下,迅速歪到「小三」和原配子女應該如何相處,瓊瑤這麼抓馬現在終於悲劇了哈哈,破壞別人家庭的人就不要再談尊嚴死了等等等次級話題上去了。最後陷入一種「讓我來教你做人」的自說自話式的集體狂歡中。


這種公眾無意識的集體狂歡,一方面說明人們是多麼迫切地想祛除自身曾經閱讀甚至迷戀瓊瑤的閱讀黑歷史(美其名曰當年年紀小就是看著爽,但我還是常常隱隱約約覺得瓊瑤的三觀怪怪的,長大之後一看果然我的直覺真是太棒棒的啦瓊瑤果然就是一個『消音』);另一方面,也正好說明了瓊瑤是在多大程度上以多麼強大的影響力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心靈,塑造了後文革時代普羅大眾對「情感」結構的集體想像(如果瓊瑤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現在她也不會這樣猛烈地在輿論上被大眾反撲——大眾讀者要求「復仇」的時刻到了)。


所以,在加入道德討伐大軍和「教你做人黨」之前,我們不妨反觀一下,自己究竟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反彈。今天你對瓊瑤的厭惡,也許只是自己對自己的「黑歷史」的一種清算。


最後,補充一點,對瓊瑤和其丈夫的感情,大眾似乎一直陷入在瓊瑤式的邏輯理解里,比如什麼瓊瑤不肯答應插管,是不是就說明她對平鑫濤不是真愛,只是利用?(這恰恰也說明了瓊瑤影響力的強大,不是嗎?證明和證反的人,統統都是站在瓊瑤式「真愛」的思考路徑上展開論戰的)而忽視了這兩個人的感情,是經典的「合伙人」式感情。就是說他們之間不只是單純的愛情,還夾雜著戰友、知遇之恩、商業帝國等等更多的因素。不要忘了,瓊瑤和平鑫濤的結合,是在四十多年前,就把現在最流行的大IP影視商業模式,玩得爐火純青了。

瓊瑤閱讀與「後瓊瑤時代」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5月20日 20:30 我會和大家聊聊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作為時代文學想像的瓊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來聽。


我外公就是失智者,也就是傳說中的老年痴呆,如今大小便失禁,瘦骨嶙峋,不過還沒到需要插管治療的地步。我外公已經記不得我爸媽,記不得我這個外孫女,記不得他的兒女,記不得回家的路,甚至有時候都記不得我外婆的名字。村裡有人會逗我外公, 問我外公認不認識XX(我外婆的名字),我外公說:XX是誰?

我外公的病情每日惡化,在過年前甚至下了病危通知書,我在外地聽到這個消息,忍不住在電話里痛哭起來。然而我外公堅持下來了,我在過年的時候又看到了我外公,那個小時候教我騎車,給我講故事的外公,雖然現在已經瘦的不成人樣了,但是他還在,我心中還是慶幸的。

在我外公清醒的瞬間,有人會問我外公,你會不會想死?我外公會說:不!我還想活著,我還想多抽幾天煙,還想去女兒家吃飯……

家裡並不是什麼有錢的人家,都是只夠溫飽而已,所以照顧外公的重擔,在我外婆身上。外婆好累,大冬天的外公沒辦法控制自己大小便,拉在身上,我外婆要隨時給他換衣服,洗衣服,要不然身上有味道,我外婆有潔癖,不能接受。所以外公雖然大小便失禁,雖然失智,但是從來沒有邋遢過。外婆說,累,但是你外公在世上多活一天,我就多一天有個伴,不至於過得孤單。

我爸媽在外公失智後,去外婆家也更勤快了。之前是一個月去一次,現在是一周去兩次三次甚至有時候每天都去,幫我外婆照顧我外公。我媽快50了,已經做奶奶了,但是她仍然不能接受自己父親可能隨時會走的 事實。不管外公身體怎麼樣,她覺得自己還是小輩,也是有父母的人。她想在外公人生的最後一程,多陪陪父母。

所以,只是失智而已,只是不能每天都說「我愛你」而已,瓊瑤就要剝奪自己丈夫生存的權利,就要剝平雲他們為人子女的權利,這樣真的好嗎?


我個人猜測,可能瓊瑤的做法最接近她丈夫的想法呢?
大家都看過瓊瑤的小說和電視劇,很多情節肯定會讓一些人覺得「我靠正常人怎麼會這麼想」。而瓊瑤和她丈夫一起恩愛了這麼多年,你們覺得她丈夫會是什麼人?我覺得應該是和她三觀更接近的人吧。
所以我覺得瓊瑤想放棄治療,不一定是要甩鍋,推卸責任,而是真的覺得「天哪!我的愛情走了!」而她的老公說不定也覺得,「我寧願死也不願讓你見到我這副鬼樣子!」
瓊瑤真不是和大眾一樣,需要為照顧老人、養老送終煩惱的人。她的經濟能力可以請最棒的看護。可能只是她活在了自己編織的水晶花園裡不可自拔。而她的枕邊人,我猜和她應該是一個世界的人吧。
我覺得最後結局,她老公應該會苟延殘喘下去。唉,一個破碎的我怎麼去拯救一個失智的你。


瓊瑤是小三上位平某出軌,因此要用鼻胃管懲罰一個年邁中風且失智失能的老人?這是何等之卧槽?
失智失能鼻飼意味著鼻飼到死!靠儀器和營養液、24小時照顧的人能活多久?這麼說吧,照顧得好躺十年沒問題,我認識一個躺到肌肉溶掉、內臟腐壞才死的親戚。

況且這位老人還提前向子女提出不願意接受過度醫療靠儀器活著!

瓊瑤的作品我不喜歡,矯情。但是這事明顯和她的性格、作品、經歷無關,這關係的是一個失智失能老人的權益,如此子女太惡毒了!當然也要怪平某,不事先立下遺囑並進行公證,這提醒了我,及早寫下不過度醫療的意願並公證,省得一群居心叵測的七大姑八大姨來指手劃腳。


本人直男,不喜歡不關心瓊瑤,但是這個事情完全站她一邊。

很多人沒照顧過阿爾茲海默老人,根本不知道讓本該離去的老人強行留下來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晚期阿爾茲海默患者,已經失去正常意識和生活能力了,並且各項身體機能嚴重下降,尤其是呼吸系統一定會衰竭,這個時候靠著肺插管強行活下來,其慘狀完全讓人目不忍視,其痛苦他人根本無法想像。我經常在想,在一幫人瘋狂的折騰他的病體時,如果他能恢復意識和交流能力一小段時間,他會說什麼?

在我看來,子女因為情感上的自私和隱含著的對道德高地的爭奪,無視老人已經沒有好轉希望的事實,硬是用醫療手段強行給老人續命,這完全是一件可怕的自私自利的事情。打著愛老人為老人的旗號,實際只是自私的想滿足自己單方面的情感需求(更糟糕的是也有可能是面子需求),這種行為給其他人和自己都帶來巨大的痛苦,根本不是三觀正常的人會有的做法。更不用提,這個事件里的患病老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看評論,很多人真的自私的可怕,看在你們父母的份上,換位思考為他們想想吧,別總想著感動自己,感動自己有什麼用?能減輕老人的痛苦么?你真愛他們就仔細想想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吧


我上高三的時候,有一位人高馬大滿臉痘痘但是心思細膩的女同桌,喜歡寫散文詩和言情小說,文風瑰麗細膩,文采斐然動人,尤擅寫小女兒情思,文字手稿經常在我們文科班裡傳閱。但是唯一一點讓我受不了的是,她現實中的一些言論太過浪漫主義色彩,甚至帶有drama queen表演性質的人格,讓當時孤陋寡聞心靈稚嫩的我頗有些承受不住。

比如她會繪聲繪色地告訴我,她以前在理科班隨便某天打開抽屜,塞滿的情書就會嘩啦啦地掉下來;放學的時候走在回家路上,總有暗戀她的男同學三三兩兩的尾隨在她身後直至她入門進家;閨蜜的男友對她傾慕到欲罷不能,卻掙脫不了良心的束縛,痛苦到自殘……

說實話,我們當時校風嚴謹大家升學壓力山大,動不動三天兩頭大考小考,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遲,我自己暗戀了兩年的隔壁班男神都只是每天課間操匆匆一瞥,正常人哪有那麼多時間每天上演如此這般驚心動魄的情愛大戲?

我那位同桌之所以能遊離在繁重的學業之外,是因為從高三學年一開始,她便發現從前依靠的小聰明不足以應付排山倒海的學業重擔,一向浪漫主義的她承受不住現實壓力的無情洗禮而選擇了逃避,於是她便開始逃課,各種請假各種理由,大段大段地逃課。直至高中下半學期一模考試家長會,她媽媽才開始知道真相,傷心之餘不管不顧地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哭了起來,讓人揪心。

可是她依舊用逃避去面對課業壓力選擇繼續逃課和沉溺於戲劇性的愛情幻想之中。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攔下逃課好幾天的她,好心勸告她也不以為然。後來高考我考入大學遇見繼續補習依舊沒考上大學的她,她說她補習一年本來可以考上重點,結果卻在考試當天吃壞了肚子而發揮失常。她說想起當初她自己的放縱她也後悔,時常想起我那時候對她的勸告,便會在夜裡淚流滿面而不情不自禁地深情呼喚我的名字,甜甜,甜甜,我錯了,我錯了,我好悔恨啊,好悔恨好 悔恨啊…

我聽了笑笑不言語。說實話這麼多年過去之後再聽她的這些言論以及對她的深刻了解,我倒是鎮定自若了。後來在網上看了不少網友總結出的瓊瑤語錄,我終於知道我的這位同桌泛濫不止的情感流露和誇張的表演性人格並非特例也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師出有路。這幾天各大網站滿是言情教母瓊瑤奶奶面對失智老伴奔潰如山倒的消息。可惜讓她悲哀痛苦的不是伴侶日益衰老的軀體和意識,而是對方再也不能如她所願時時刻刻寵她,疼她和說愛她。

雖說缺乏安全感是這個世界上最普遍的婦科病,但像瓊瑤這般幸運至極的女子在世間卻是少之又少。比如同樣情感泛濫的伊能靜,低自尊的索取怎麼都得不到她那位小鮮肉老公的回饋。我一直認為瓊瑤是一位命運的寵兒。你說她三觀不正也好,你說她矯情也罷,人家偏偏找到了那個願打願挨願意配合她一切情深意重和矯揉造作,並且成就她的伴侶平鑫濤。

不要以為瓊瑤劇里的歇斯底里的一往情深是毫無根基的憑空捏造,據瓊瑤說平鑫濤當初上演了不輸自己小說的驚心動魄,比如決意開著車子衝下懸崖為了威脅自己和他在一起。平鑫濤就像費雲帆一樣為紫菱一般為瓊瑤建了一所可以隔離世界的世外桃源可園來供養她的才華,供養她的自戀,供養她內心永不滿足的不安感。憑藉著文筆天賦一輩子衣食無憂取得巨大成功不說,連奪人夫做小三這樣為道德所恥的事情也能在她的生花妙筆下變得純粹偉大起來,被封為言情教母影響了一代文藝女青年的三觀,比如我的那位女同桌。

畢竟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女子而言,自己的出生的原生家庭環境沒得選擇,扛不住現實打壓的天生極端完美主義給不了自己合適的交代,唯一有權利去選擇甚至主觀改造的,在一個女孩的成長年華里,也只有愛情了。反正和剋制自我和艱苦卓絕地完善自我相比,滿腔泛濫的情感成本需要的只是為所欲為的放縱和發泄而已,對於現實里不得志的年輕女子倒是求之不得。我說的是我曾經的同桌,更說的是瓊瑤,年輕時學業成績比不過妹妹,大學也考不上,索性自暴自棄談了一場天崩地裂的師生戀,帶著一種被迫害妄想症將一切同她意見相左的人和事寫成窮凶極惡的阻礙。但是,人家就是成功了。

瓊瑤的言情文字的核心,在於以「愛情為王,自我為王」的意淫去滿足女性脆弱不堪的安全感缺失。只不過戲劇是生活的濃縮,需要更高的情緒情感提煉才能吸引觀眾引起共鳴。世間安全感缺失的女子一抓一大把,但是唯有瓊瑤深刻精確地提煉了那些愛情大過天的女子內心最本質最自我的東西後展示出來引起共鳴。作家本來就有比常人敏感的知覺感受,成功的作家更是不瘋魔,不成活的角色。往往習慣過分感情用事或誇張言行吸引他人注意這種超強的表演性人格特質成就了昨日的瓊瑤,也縱容了一直不肯面成長習慣逃避的瓊瑤。

羅振宇在2017年新年演講上說,公眾有時候要得不是真相,而是情緒發泄的共鳴。這句話是一句穿越了時光的真理,放在瓊瑤奶奶事業鼎盛的時期是真理,放在現在公眾號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也是如此。有人說瓊瑤奶奶的愛情觀過時了,但是人性里偏執自私的黑暗面永不過時。

帶著偏執的被迫害妄想症不瘋魔不成活,覺得爹媽親戚朋友都對不起自己,社會學校單位都在迫害自己,原體制內工作耽誤了自己,所有與她意見不同的觀點都是在攻擊自己,世界滿滿都是嫉妒自己才高八斗,唯獨不肯面對自己反省自己某些自媒體人,利用文筆鼓吹仇恨傷害和唯金錢論的,靠著公眾號釋放戾氣,發泄情緒而引起病毒式傳播引起粉絲黑暗面共鳴的,甚至還不如瓊瑤奶奶。畢竟,瓊瑤奶奶從來不會傳播納粹一般的憎恨和惡意,她的三觀里還是有積極進步的一面:有打破階級壁壘相互傾慕欣賞的情真意切,有上升到時代格局歌頌華夏民族堅韌不屈的錚錚鐵骨,有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民族認同。

總得來說,瓊瑤奶奶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一個純粹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古稀之年遭遇至此實屬性格決定命運,但她終究還是命運的寵兒。但是倘若現在的一些人拋卻所有的善意只剩偏執和狂妄的表現欲,生命的盡頭還會有期望可言么?

都別嘲笑瓊瑤奶奶了,趕緊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吧!


這原本是他們的家事,無需外人置喙。但是,既然雙方都採取公開信的形式表達立場,甚至不惜公布個中詳情,那麼我們可以把此事作為樣本,分析分析家庭紛爭的一般模式。

假若不帶情緒和預設立場地來看這件事,你會發現:它在中國人的各種家庭紛爭中很有代表性。

甚至不只是家庭紛爭,各類爭吵、爭執、爭論其實都是同一個套路:

第一步:迴避問題,避免和對方的觀點正面交鋒;

第二步:攻擊對方這個人,暴露其人格瑕疵,佔領道德高地;

第三步:攻擊對方的主觀動機,力證對方動機不純、別有用心;

第四步:邏輯偷換,既然對方這個人就有問題,那麼對方的觀點根本就不值一駁。

至此則爭吵結束,獲勝者洋洋得意。失敗者卻感到自己「一敗塗地」,因為連整個人都被否定了嘛。爭吵雙方從此結下仇怨,不復當初感情。

可是,當初的問題呢?誰還關心當初所爭論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對與錯,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件事和「瓊瑤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半點關係

看穿了其中套路,你再回頭想想這件事,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第一步,瓊瑤堅持尊重平鑫濤的個人意願,並拿出其親筆信作為證據。但是,平雲只是抓住信中的一個字眼:「病危」,認為父親說的是「病危」時不可插管,而現在尚未「病危」,所以可以插管。

這就是虛晃一槍,迴避問題。

想想,平鑫濤寫這封信的原因,就是害怕失智後不能自己做主。請問,他是為了——

A.從技術上說明:什麼時候可插管、什麼時候不可插管;

B.從態度上說明:不願意用插管的方式,延續失智的生命。

這道選擇題也太好答了,平雲是故意答錯的吧。

第二步,平雲提起陳年舊事,試圖從個人人品根基上擊垮瓊瑤。他在信中坦承:

「身為子女,我們從來不曾忘記當年發生過的種種事情以及自己母親所受到的種種委屈和痛苦。」

他還批評瓊瑤行事感情豐富、戲劇化的特點,把瓊瑤打扮成網友口中的「抓馬女王」。

這就是攻擊對方人格,佔領道德高地。

第三步,平雲指責瓊瑤堅持不插管的主觀動機是:無法接受父親的失智。

「對於您來說,父親得了『失智症』,不再記得您,無法對您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樂死。」

這種對對方主觀動機的攻擊,雖然純屬他的臆測,卻極富殺傷力。

第四步,就不用再說了,平雲完勝,瓊瑤「一敗塗地」。兩人的觀點根本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就直接按照平雲的主張辦了。

有意思的是,瓊瑤本人和各路看客都非常吃這一套。可見,這種套路真的是洗腦聖品啊!

爭論中,瓊瑤已經忘記了捍衛當初的觀點——要尊重平鑫濤的個人意願,她忙著去證明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各路看客則忙著笑話瓊瑤都八十歲了,還當自己是「小公舉」、是「抓馬女王」,笑話瓊瑤寫言情小說入戲太深。

可是,可是,可是,這件事和「瓊瑤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半毛錢關係嗎?

退一萬步說,即使你能證明一個人是極惡劣的人,也無法由此證明Ta的觀點就是錯的。

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有這樣的覺悟了: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這件事只關乎:人的自由意志該不該得到尊重?

世界上最難學會的一件事是:就事論事。

雖然我不贊成婚外情,也不喜歡行事戲劇化的人,但是,在插不插管這個問題上,我完全贊同瓊瑤的觀點。

道理非常簡單,根本無需爭論: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應該得到尊重。

在公開信里,平雲攻擊瓊瑤說:

「您一直念茲在茲插鼻胃管的事,但其實真正的重點始終不在於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這件事,而是我們跟您對於父親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不同。」

平雲說得義正辭嚴,但是他忘了:瓊瑤對這件事的認知根本不重要,他們三個子女對這件事的認知也根本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平鑫濤本人對於「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

每個人所能夠接受的最低生活質量,是不相同的。

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阿圖·葛文德提到,有一位患脊髓腫瘤的病人認為「只要還能看電視足球比賽和吃巧克力冰激凌,就足夠好了。」

他拿相同的問題去問自己的父親,父親卻表示,他不能接受身體完全癱瘓、全靠別人照顧的生活。「絕不,」他說,「那樣還不如讓我死。」

再比如,對我來說,活著的本質是頭腦活著。如果還能吸收信息、思考問題,那麼即使高位截癱,我也願意活著;反之,頭腦完全糊塗,即使四肢健全、行動自如,那我也不願意繼續。

我不能拿這個標準往別人身上套,但是,我絕對有權利拿這個標準做自己的主。

翻遍世界各國的民法,你不會找到一例例外:生命權的主體是公民本人。

所以,回到平鑫濤這個例子,他已經明確表示了:不願意用插鼻胃管的手段延續失智的生命。這就是他本人對於「值不值得」的回答。

他本人的意願是唯一重要的。

你可以不贊同他的觀點,但你必須尊重他本人的意願。

在關乎自己生死的抉擇上,他本人不該成為沒有話語權的局外人。

最終,我們也會成為當事人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假若躺著的那個是我們自己:

饒是你溫文爾雅、意氣風發,終有一天還是會成為一個物件,任人安排。你的肉身承受著痛苦,別的人卻決定著你的生死。

這真是個令人發怵的前景。

要知道,做出這個決定,有的人是為了愛;有的人是為了「孝子」的名聲;有的人是為了幾十年的恩怨情仇尚未忘記……天下之大,有什麼樣的人都不出奇。

世上的事,並不全都是為了愛,雖然我們嘴上說是如此。

所以,我贊成「尊嚴死」,而且認為:「尊嚴死」應該儘早立法。

在美國從醫30年的華裔醫生張玉 蛟(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胸部腫瘤臨床放療主任)在《三聯生活周刊》上撰文,介紹了美國關於這一問題的相關法律規定。

美國政府和法律界人士建議民眾在身體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明確一個指定代理人(可以是配偶、子女、親戚朋友或者專業律師),並進行公證。這個指定代理人可以在他們失智或無法做決定時,為他們做決定。

法律界人士還鼓勵老年民眾在神智清醒時,做一個生前預囑(和遺囑是不同的概念),明確:當你失智後,希望人們怎樣對待你的身體,關於是不是接受急救、插胃管、插氣管、電擊等。

在美國,對於做了生前預囑的人,人們會嚴格執行Ta的生前預囑。

如果病人沒有生前預囑,也沒有指定代理人,那麼,有權利做決定的人依次為:第一是配偶;第二是子女;第三是父母;第四是兄弟姊妹。

張玉蛟醫生的話很有道理:

「無論一個國家的文化習慣如何,其實人性都一樣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主意是正確的,也有自己的私心。因此按照法律程序來操作,就少一些爭論,少一些傷害。」

但願,我國能早日出台相關法律。

但願,每個患者都能少一些痛苦。

但願,每個家庭都能少一些紛爭。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瓊瑤阿姨公主病怎麼了?她的老王子願意陪著她cosplay就好,又不吃你家大米。老王子病了,難道老公主就不能哭了嗎?多麼反人類的要求?
平家子女怨恨的又豈只是瓊瑤一個,躺著的老王子難道不是背叛其母的罪魁嗎?怨恨也可以,護母也沒關係,錯就錯在,你們恨歸恨著,老王子老公主的好處倒是照單全收的。最有氣節的難道不是,你們幸福著吧,但與我們無關,我們也不要你們的東西,大家表面和氣就好了。所以,打著孝順的名義,接了著老王子打下的江山衣缽,假裝無視這潑天富貴與瓊瑤的絲絲縷縷。到了現在老王子做不得主了,再來與老公主算算舊賬,替母親出口惡氣。看起來,忠孝兩全,骨氣猶在,卻不過是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罷了。尤其是,居然還要把第三代也參合進來,真的過分了。
兩個老人一個八十一個九十,此時來算賬,真是何必?做子女的,爹媽說的對聽著,說的不對哄著,也就過了。心裡再不舒服,自己家裡吐吐槽也就罷了。家,從來就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何苦斤斤計較?難不成,還讓老的做低伏小?瓊瑤雖是後媽,也沒怎麼委屈過平家孩子,你可以不認這個後媽是後媽,但長輩還是長輩吧,何況親爹總是親爹吧。這一場,折辱的又怎麼會只是瓊瑤而已?再說,無端端的把親媽也扯了進來,她願意否?
扯遠了,回到重點,平先生自己在意識清楚時表達過不需要過度治療的意願,所以瓊瑤不過只是希望他的意願得以執行罷了。說平先生只是失智並不是病危的,談不到執行其意願的程度的,其實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如果插不插鼻胃管不涉及生死,那麼,不插也死不了,何必糾結必須插?既然糾結了,可見必是不插會死,只是遲早而已,那這還不是平先生信裡面談到的情況嗎?再來談談為什麼那麼糾結?因為難受和沒有尊嚴啊!我不知道討論的人,有沒有住院的經歷,恰好鄙人有過,我說說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吧。我生孩子的時候羊水破的很早,去醫院之前就破了,所以一到醫院就是躺著,不能起來,必須插導尿管。我是經歷了自然生和剖腹產雙重痛苦的人,在漫長的一周住院時間裡,我的導尿管一直沒有拔,這痛苦的感覺畢生難忘,那是二十四小時的酸脹,這一周每一秒都是你尿憋到爆炸卻撒不出來的感覺,甚至不亞於剖腹後的刀口疼。若論難受程度,它才是第一。這還是只是導尿管而已,至於鼻胃管我沒插過,但是聽說非常難受,你們想像一下一個管子永遠放在你的鼻子里,通過你的鼻腔插入你的食道,這怎麼可能舒服?否則就不會有把病人綁起來的做法了,因為不綁,他們就會自己去拔,如果只是一時忍耐一下也行,但據說平先生這種是要插到最後了,無時無刻無休無止,這是何種煎熬?倘若平先生沒有留下意願,可能也就罷了,但是他此前說過不願意了,你叫瓊瑤阿姨眼睜睜看著他這種煎熬,於心何忍?她一定會覺得對不起他的託付,覺得這是一種折磨。
之前有孩子變成植物人,父母最終決定拔管捐獻遺體,難道父母不愛孩子嗎?捨得嗎?插著也許還可以撐很久,難道僅僅是因為經濟上的壓力嗎?媽媽最後一滴滴眼淚滴在孩子身上,難道是殘忍嗎?是不忍心啊!雖然孩子可能根本感覺不到疼痛,她還是不忍孩子遭罪啊!父母不忍是不忍,配偶,不是原配的配偶不忍就不是不忍了嗎?瓊瑤阿姨難不成還會心疼住院醫療那點小錢?平先生躺在那裡,也要不著八十歲的瓊瑤去幫他擦身伺候,一切都有醫院有護工。如果真如平家子女所說不過瓊瑤只是一周三次的探望,她真覺得麻煩,那大不了稱病就是了,何苦擔這罵名?她要是真覺得這沒有靈魂的皮囊不要也罷,又何苦寫那些有的沒有的,不理就是了。錢出著,人不見,不就皆大歡喜了。為的不過是成全二字。不忍心看愛人遭罪,不忍心愛人沒有尊嚴的苟活,不忍心愛人的託付,不忍心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可惜,瓊瑤太天真,忘記這塵世不是她筆下的純粹,她做不了主,也做不得主。
我們不過唏噓幾句,但在她這裡卻是一生廝守的終結,你們看到的是她的決絕,我看到的卻是她的深情。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你以為放手很容易嗎?尤其是廝守了一生的兩個人,從此陰陽兩隔,再無見期。
如果真的替她想想,就知道她的苦有多苦了。


瓊瑤以《背叛─別了!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為題,描述與平鑫濤與前妻生的三名繼子女爭執,最終還是讓平鑫濤插了鼻胃管。但看到丈夫插管後痛苦的模樣,瞬間覺得自己背叛了他。
這是近期眾多新聞稿中的描述。作為一位長期工作在老年病區的醫生,也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平鑫濤的失智常指阿茲海默氏症,也就是所謂的痴呆症患者。這類老人雖然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但基礎生命體征仍可正常,並不一定就是所謂的「病危」患者。如果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一般仍可以生存數年甚至數十年。
2這樣的高齡老人很多已喪失部分的吞咽咀嚼功能,甚至會拒食厭食,進而導致嚴重的營養失衡,有時還會因飲食不當導致誤吸,從而危及生命。
3鼻胃管非常簡單,下置過程並不很痛苦,其給病人帶來的痛苦感遠遠小於下尿管,氣管插管及吸痰等操作;並且絕大多數老人會在數天內坦然接受這一操作,從中明顯獲益。
4應該講照顧這樣的老人很辛苦,甚至很煎熬:這種老人一般無法生活自理,無法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日常生活起居都離不開人,此外還要精心準備食物並研磨成糊狀,分次由胃管注入。。。
5最後,假設一下:如果不下胃管,平很可能所吃進的食物遠遠小於身體所需要的,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感染或多器官功能不全進而導致死亡,也就是所謂的「餓死」!

說這麼多,實際上想表達的是在照顧老人上,瓊瑤並不是一位很道德的女人,實際上完全在規避夫妻的責任,並且以所謂「病人的自主權益法」作為擋箭牌。在這點上,可以看到平有血緣關係的三個孩子還是蠻有孝道,敢於承擔責任與義務,最終擔當起照顧老人的重擔。。這或許再次證明「血濃於情」。

瓊瑤,也許只是生活在「風花雪月」愛情中的一位偏執而自私的可憐老人。


貼篇台灣的文章上來,說說插鼻胃管意味著什麼,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醫病平台-康健名家觀點

九十歲的老太太三度中風,無法行走,終日臥床,這半年來插著鼻胃管灌食,老太太前不久因肺炎住院兩週,出院不到三天就又因發燒被送到急診室,胸部X光片呈現肺炎,開始她最近四個月來的第三次入院。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當一個人退化到吞嚥有困難時,液體(水)是最容易嗆到的,當情況退化更嚴重,口水也會嗆到,而口水二十四小時都在分泌,如何去防止病人嗆到?這已經不是鼻胃管或經皮胃造瘻所能預防的,因此即便有了鼻胃管或胃造瘻,吸入性肺炎還是無法避免。這就是這類病人會反覆肺炎入院的原因。

如果病人是暫時無法經口進食,短暫的使用鼻胃管灌食是可行的,但如果是退化中的老人,那就得仔細想一想,如果病人自己願意插管,那沒話說,如果他(她)不願意,我們麼可以強迫他們被插管,甚至將他們的手綁起來呢?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歐洲有一個國家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去扭轉該國插鼻胃管、或臨終打點滴的習慣,他們主張──「無久病臥床的老人!」。芬蘭的國家政策是希望國人死前二個禮拜才臥床,國家花了很多錢在做預防保健,在做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期望其國人有健康的老人生活。臺灣剛好相反,花了很多的錢在已經倒地的病人身上。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老天讓我們生下來,老天也給了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當人老到不能吃、病到不能吃,此時身體呈現相對脫水狀態,腦內嗎啡的生成量會增加;心、肺衰竭,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這也會造成所謂的二氧化碳昏迷;肝衰竭時,阿摩尼亞的代謝出問題,會產生肝性腦昏迷;這些都能讓人們可以較舒服地離開人世間,這是老天的恩賜,只是現在的醫療卻忘了老天給我們人類最好的退場機制。

天下雜誌曾經與393公民平台合作,調查臺灣臨終前的醫療現況,結果發現許多「另類的臺灣第一」,無效醫療非常的氾濫。

臺灣有超過5成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無效醫療

什麼叫「無效醫療」?也就是這個醫療再也沒有辦法達到醫療「增進病人健康或減少傷害」的目的。無效的醫療分「質的無效」與「量的無效」。「質的無效」是再繼續處置下去,病人仍然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或是再繼續處置下去,病人仍然會死亡,這是所謂「質的無效」。「量的無效」是假設過去的案例有100個,我們用這個方式繼續救治,病人仍然會死,這就是所謂「量的無效」。

事實上,臺灣加護病房的密度全世界第一,這並不是臺灣人的驕傲,臺灣很多人要死之前,會被送到加護病房走一遭,這是非常突兀的事。臺灣長期依靠呼吸器維生人數是美國的5.8倍,美國的人口數是我們的十幾倍,可是我們呼吸器依賴的人數竟然這麼多,這令我非常憂心。

現代的社會,孩子生的少,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試想,一對中年夫妻,當他們面對雙方家長的老病,以及自己所要撫養的子女,所要付的房貸,如果財力不夠雄厚,你叫他們如何過活?臺灣的健保給付無效益的醫療,這助長了許多的老人被現代化的醫療無情的殘害。

在臺灣,您可以見到許多的臥床老人,全身攣縮、多處壓傷,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甚至意識昏迷還在使用呼吸器、還在洗腎的癌末病人…。這些對外國人而言,簡直是無法理解。

亞裡布維曾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思想行動力的衡量。」,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維持一口氣, 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才是真正的活著。放下心中的執念,讓生命回歸正常的軌道,不做生命的延畢生,人生大戲才精彩。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煩惱,被愛的人沒痛苦」; 孝順兩個字,「順」沒做到,怎能說是孝順?因此,如果老人家不願意被插鼻胃管,那就順他的意思吧!沒有鼻胃管,當然可以,因為沒有一個人帶著鼻胃管來到人世間。

我是醫師,我向大眾宣誓,我不要被插鼻胃管,我要美美地死去;期待十年後的臺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我衷心的期盼。

&<本文載於《醫病平台》,授權康健網站使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如果真的是搶救特別痛苦有遺囑覺得安樂死比較有尊嚴,只是矢智就安樂死太瓊瑤了點。


小三信不過,她最看重的終歸還是自己的利益。
過了幾十年,渣男還是走到了被拋棄的這天。


前面的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不過是失去了父親,瓊瑤卻失去了愛情。
我是來補圖的


現在輿論上都在就瓊瑤和平當年在一起的不堪來攻擊她。


說實話,這種風向挺可怕的
因為過去的污點去選擇性的忽略事實,在了解和和分析平病情的始末之前,先把毫無干係的「出軌才在一起」的過去先批鬥一番
把現在的病情和抉擇視為對他們的報復,感覺還蠻可笑的。

老年生病、失能,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的抉擇,和當年在一起的不堪又有什麼關係呢,輿論怕是逮到些縫隙就鑽出來開始進行攻擊罷了。


失能問題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它不僅僅會發生在出軌後共度一生的兩個人身上,更是所有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無論夫妻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感情,和子女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居家養老雖然是目前主流的養老方式,但是醫院關於老年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方面是居家養老和大部分機構養老都無法替代的(機構養老上醫養結合現在還不成熟)

認為瓊瑤應該回家為平進行護理的人,恐怕未必願意為自己的父母如此護理,更不要說,自己都不如專業的護理人員做的好,甚至可以說很糟糕。平的子女恐怕也沒有對平長期進行過相關照護。

家裡有老人病危進行照護過的人可能懂得,多子女的情況下,即使是隔幾天輪番上陣,光是守一次夜也都是夠嗆的,偶爾來看望的子女恐怕並不如瓊瑤體會的深,也正因如此瓊瑤也請了護工吧。

這方面我傾向於聘請專業的護理人員,家人進行照護在倫理道德方面除了被認為感情較親近,不會對病人不好外,在專業度上真的沒有太多好處。

認為應該由家人親力親為的照護失能老人的養老觀念是時候要轉變了。

平的子女和瓊瑤的矛盾,是對平的病情評估的矛盾,顯然平的子女沒有進行過護理,在質疑瓊瑤的同時,可能也沒有在經歷過照護之後對平的病情有更全面的認識。
瓊瑤的回應感覺並不是拋棄和甩鍋,更像是被質疑後的發脾氣,應該是「行行行,你說什麼都對,我做什麼都不對,你行你上,我不管了」這樣的情緒。

先不說是不是真愛,就算是一個新媽媽被婆婆或老公質疑「你會不會帶小孩啊」都會生氣吧,「你行你上啊,講的牛逼轟轟的,可真行啊,小孩你們帶吧,我不帶了」,能說媽媽不愛孩子嗎?

平的子女會在這件事懟瓊瑤,除了報復的說法,原因無非是這個繼母對他們而言到底是不被信任的外人罷了。(感情應該也一般,分居少往來那種)

畢竟,臨終放棄治療和繼續維持治療之間,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爭議。不存在對錯吧。

這一次,是藉助了瓊瑤和平本身爭議的輿論,而公開展現在公眾面前的養老問題。

利益相關:身邊倆好友家中八十幾歲老人病危,分別都花了幾十萬「巨款」醫療費,和多子女的父母輩、加多子女的孫輩的無數個照護的日夜後,臨終維持生命後最終相繼去世。
兩人都坦言照護非常磨人,擦洗身體、處理排泄物、嘔吐物等等等等問題。
其中一位家庭背景較好,幾十萬並不是什麼問題,另一位普通工薪家庭,坦言後期害怕接到父母說幾個家庭攤錢給奶奶籌錢的電話,因為之前在把幾年的積蓄投入之後,現在實在沒存款了,在老人最終不治去世後,家裡同輩人都表示開始能鬆口氣(經濟上)並且可以安心上班了。


我對這個事的看法有一點點偏。

我覺得他們的矛盾點除了對「病危」/活得沒有任何意義(是沒有靈魂的肉體)之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事——瓊瑤奶奶要寫書。 我看了兩方的臉書的內容,裡面提到,瓊瑤奶奶準備寫兩本書,關於安樂死。估計裡面可能會提及平的情況,子女親人等情況。按照平的子女在臉書上對奶奶的公開信內容,是直接指責奶奶之前發布的臉書內容不實——涉及平的子女言行——如果這些內容也寫到書里,對平的子女(平先生估計是不會發表什麼意見的/也發表不了),這應該是不能忍受的事情。

即使不寫到書里,奶奶在臉書上寫的內容,也對平的子女帶來了困擾。家醜外揚,且各執一詞。有失身份,丟臉面。

在奶奶之後的臉書中,也負氣一般的說:不再寫那兩本書了。 我想,關注過奶奶八卦的人,都知道她在《窗外》《自傳》《一簾幽夢》等提及或者映射家人及家事的往事吧。

平的子女和奶奶,在對待平要不要插管活著,以及這些內容能不能寫進書里出版發行,估計都是有矛盾的。但是第二個事,不太好撕,但是子女的公開信里也隱晦的提及了。

家事變成公開事。挺麻煩的。旁人只是看熱鬧罷了。


我能理解很多老人希望體面、利落地離開的想法。
但是平鑫濤到了那個地步嗎?
我見過很多家屬苦苦哀求希望病人還有迴轉可能而醫生無可奈何解釋搶救沒意義的情景,很少見到醫生和兒女認為沒有病危但是老伴希望趕緊放棄讓他去死的情況。
固然平鑫濤的生活質量會在未來不斷下降,但是現在顯然還沒有到達「病危」的地步。
而且,瓊瑤「放棄插管」「把他還給子女」是因為她認為繼續治療對平鑫濤是折磨嗎?因為這對她來說是折磨吖!
因為平鑫濤不能再愛她了,不能滿足她的瑪麗蘇心了,所以她覺得平鑫濤的生存已經沒有意義了。
何等自私!
說真的,我佩服她能把丟負擔說得那麼凄美。
PS,相比瓊瑤的大喊大叫感情用事,平鑫濤子女措辭適當,邏輯合理,不失冷靜,想必平前妻的教養應該不錯


從他丈夫的信,是可以看出,他是不為最後那點延長出來的,苟延殘喘的生命的長度,而活的一點尊嚴沒有的。
但是家人自己沒有走到那個境地,他們沒有躺在手術台上沒有康復希望,沒有整日尿失禁神志不清,他們是不可理解的。
不可接受父親的離開,除了感情上,我想更多還是擔心輿論上,不管父親病的怎麼樣,都不離不棄,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治療到底。

問題是,父親不想要,想走,可以不要那麼自私的以自己的意願,來替一個現在不能開口的人做主嗎


瓊瑤本人的情緒化和黑歷史帶歪了人們對這件事的討論方向,因為你小三上位,因為你把抓馬當人生,所以就是你不對,活該被嘲,而忽略了對失智失能患者本人和家屬的真實生活和心理狀態的探討和關注,不能說不遺憾。
儘管完全不認同她的三觀,但承認她算是個極端理想主義者,也認為她對她老公應該是真愛,所以對他所經受的一切感同身受,其實她如果足夠精明世故,完全可以做出更冠冕堂皇不落人口實的選擇,她應該真的是認為老公現在是在受折磨受苦,所以才願意承受被指責的壓力堅持不想插管。
問題的焦點是她和平家子女對「病危」狀態的認定上,瓊瑤認為這就是他們之前所認定的離別狀態了,子女認為還不是。
我認為作為一直以來實際的共同生活者,瓊瑤應該更能夠理解他們之前認定的病危狀態是什麼。


瓊瑤粉絲請走開。

別跟我說什麼要尊嚴的活著,看著他活著很痛苦。瓊瑤奶奶沒錯。

現在病人還不是處於需要靠儀器活著的地步,他只是失智!失智!失智!
懂嗎?
只是認不清人,只有以前的記憶,以及不能抱著瓊瑤奶奶說我愛你!
你怎麼知道他痛苦不痛苦?!請等他清醒後再問好嗎!安樂死與否,請問本人意見以及醫生建議好嗎?
他兒子的公開信也寫得很清楚了,麻煩去看信,不要在這裡瞎扯。

什麼負擔的,床前無孝子。
經濟雄厚的人沒有這種問題好嗎?
而且,從信中可以看出病人的子女教養比普通人高出幾個層次!你不認同我也沒辦法,去看看他們的母親為人。以及瓊瑤母親為人,對比一下。


說什麼病人的子女是對瓊瑤的報復。
拜託,要報復也不是等到現在才報復好嗎!
而且,就許你瓊瑤破壞別人家庭,不許被你傷害的人來報復你?


看瓊瑤的fb的新文章,
什麼不該不該不該,
語氣就好像你父親以及出版社有今天多虧了我的書~(這個出版社的生死存亡我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肯定不止瓊瑤一個人的功勞)
還有把照顧病人具體用品清單也擺出來,還把已經照顧病人一年多的護工撤掉,
你說你有多少個意思?


可怕以及一生黑。

覺得很可怕。
前提:我是看了瓊瑤和繼子的公開信才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如有不對,請溫柔指出。


從小就不怎麼喜歡瓊瑤的小說或者是改編的電視劇,只要一看就起雞皮疙瘩。
每次一瞥,都是看到女主女配在為男人煩惱,要死要活。彷彿沒有愛情就活不下去了,男主就是她們的一切。

正如有個答主的截圖,以及繼子提到的30年來每天都要問丈夫你愛不愛我,可能瓊瑤真的活在理想小說里出不來了。

不覺得她很自私嗎?
不斷索取別人的愛,因為丈夫失智而要選擇安樂死。
我們不是當事人,也不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約定。
但是,據繼子說,父親選擇安樂死的前提是當機器折磨苟活的身體。

若是深愛一個人,怎麼會因為忘記自己而放棄他,我記得他就好了啊。

「還記得您在完全未跟我們商量的情形下,就自行將父親從榮總轉到XX醫院時對我們說:「對我來說,你們的父親已經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從今以後請你們自己照顧,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了。」既然如此,就請將父親還給我們吧,這是我們最沉痛的請求。

事實上,父親在插了鼻胃管後也並沒有如您所說的一睡不醒。父親順利恢復意識,有一段時間還能做簡單的應答和數數,您每次總要追問父親愛不愛您,他也都會回答。但他的持續退化是必然的,我們都有心理準備,也都可以接受,我們從來沒有企求父親要回到以前的樣子。」


如果是真愛,是真的緊張一個人,怎麼會捨得不去日夜陪在他身邊?(前提:有時間)
瓊瑤也不是個大忙人吧?
反正我做不到。
外婆病重時,真的好想休學每時每刻留在她身邊,因為我知道這可能是我們相處的最後日子了。


始終覺得她視生活於小說,小說里男女主就要這樣轟轟烈烈不顧一切。

可能她把自己給感動了吧。

只是,抱歉,作為旁觀者我是覺得很可怕。

說到小說,我看的《me before you》和《戀戀筆記本》,可不像瓊瑤阿姨那麼洒脫。《me before you》是女主求著男主不要選擇安樂死。《戀戀筆記本》里是男主一直陪伴老年痴呆的女主呢。


推薦閱讀:

結婚一年多都沒有懷孕怎麼辦?
娛樂圈有哪些不秀恩愛但低調和睦的明星夫妻?
怎樣勸說老公結紮?
男人強勢好還是女人強勢好?
都說老話富含經驗,但是先成家後立業和貧賤夫妻百事哀會互相矛盾嗎?

TAG:新聞 | 婚姻 | 瓊瑤作家 | 人生態度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