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煮飯爺爺被譽為「煮飯仙人」,標榜匠人精神,是否過譽了?
前段時間日本煮飯爺爺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後來我特意看了一下CCTV王小丫邀請他來煮米的那個節目。
本人沒去過日本,沒用過日本電飯煲。
普通吃飯的米,除了學校食堂的和家裡我可以明顯嘗出口感差異,其他我都吃不出來。
每次我媽家裡換新米,或者是換電飯煲,問我米有沒有好吃一些,我是真的嘗不出來。節目里,我看他煮米,是挺考究的。從挑選,度量,淘米,煮米,火候,時間,觀察。而且有煮米五十年的經驗。
可能這樣做出來的飯,口感可能是會更好一些,營養價值可能會流失少一點。(個人猜測),但畢竟是飯而已,還能吃出什麼仙味來?但是,實在理解不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很渴望嘗到這樣的米,還標榜他為「中國人沒有的匠人精神」,這句話忘記在哪裡看到了。
可能是我不了解吧,私以為這樣的技術含量低的行為,實在不能被譽為匠人精神吧。
希望有嘗過這樣的米的人分享一下米的口感,是不是真的有傳說中那麼好吃?
我覺得對這種把食物玄幻化的行為應該進行雙盲測試。神仙飯,神壽司,神戶牛,拉菲酒,陽澄湖蟹,都要做。記得前幾年五嶽散人硬說陽澄湖蟹和其他地方類似的蟹不一樣,結果雙盲一做,他只能承認確實吃不出來。 再比如這飯,找幾十上百個人來盲測,用一樣的米和水,要是大家一致認為他做的最好吃,那我就承認他是仙人。
只有這樣才能把真的好東西和集體意淫區分開來,小清新才能少交智商稅。一個日本老爺爺,煮飯幾十年,成了煮飯仙人,一碗白米飯賣到幾百塊。
一個日本老爺爺,炸蔬菜炸了幾十年,成了天婦羅之神,一片油炸蔬菜葉子賣好幾百。
一個日本老爺爺,捏里幾十年壽司,成了壽司之神,提前半年預約都不一定約的上。
一個日本老爺爺炒茶葉炒了幾十年,成了茶葉之神,最便宜的茶葉都要賣上萬。
這種人中國沒有嗎?
多了去了。
我一個堂爺爺從十五歲開始做烤鴨,做了快70年了,我個人認為比天婦羅之神(我有幸吃過一次)炸的樹葉好吃多了。但現在這鴨子還是賣20塊錢一隻再送兩包醬料和大蔥還沒人買哦;
我隔壁鄰居一堆老夫婦開了一家麵館,做了50年牛肉拉麵了,好吃的一塌糊塗。去年還上過電視,但也沒見稱拉麵之神,更別提排隊了;
我一個嬸嬸,在陶瓷廠幹了40年,現在閉著眼睛都能在指甲蓋大小的小碗上畫花,也沒見被稱為什麼貼花大神啊。
可見,說到底,還是日本人會營銷。
準確滴掐准了中國人的中產階級們現在浮躁、急躁、焦慮的心理,
輸出大量的用匠人精神開了光的商品/
我們吃的哪是什麼白米飯,
是白米飯背後的故事啊!
你就算覺得這白米飯不好吃,
你也不能說啊,
你要是說不好吃,
那就是對匠人精神的不尊重,
那你就俗,
你沒有逼格,不懂品味,你不配成為中產階級。
所以說到底,
日本的所謂匠人精神在中國國內不過就是年輕中產階級尋求身份認同的符號而已,
就和買奢侈品一樣。
蒂芙尼的曲別針也許是比日常的曲別針耐用一點,
那它也不過是個曲別針。
煮飯仙人的飯也許確實好吃了那麼一點點,
但那也不過就是一碗飯。
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真的吃不出差別來的。
其實我挺難過的,
按照日本的這個標準,
國內老一輩中的匠人多了特么的去了,
但為何老人家們都這麼清貧呢?
還不是因為我們這些做市場、做傳播、做文化產業的,
沒傳播好宣傳好我們自己真正的匠人精神,
反而不斷生產出「羅永浩工匠精神「、「陳年匠心精神」這種怪胎。
我發現很多朋友可能對日本不熟。像「煮飯仙人」這種名頭,日本人是天生的特別會取的。
比如什麼青鬼,惡領主,鬼石,日本第一兵,雷神,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什麼鬼石曼子。對了,還有第六天大魔王織田信長。
侵華戰爭的名將之花阿部規秀,被我國的18歲的李二喜拿個筒子憑藉直覺當場炸死。
張繼科,日本電視台給他取名帝國之絕凶虎,馬龍,取名為帝國之破壞龍。
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煮飯仙人」過不過譽,關鍵在於本來日本人就喜歡取這些名字。神叨叨的,給人感覺特別牛。
不要怪人家老人家啦。
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
日本:帝國の絕凶虎 張繼科怎麼說呢這事…當代浮世繪吧。
本來這個日本老人家挺無辜的,自娛自樂的做米飯,開個小店。米飯製作水平肯定在top5%了。大家其樂融融的。
後來先是日本媒體炒作,日本媒體本來就喜歡誇張。看一看早些年的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什麼夢幻牛,什麼峽海之光,傳說中的捲心菜,秘藏的味噌,封印的拉麵。這本來就是媒體特性的,只不過日本人的媒體特性更強。所以你就知道米飯仙人這種名字一點也不意外,好歹人家有鬍子,還是仙風道骨的。名副其實,有個仙人樣。
上了一兩次日本節目,在日本的熱度下去了,沉寂了幾年。終於趕上中國大發展的好時候了,2016年!中國!是匠人年!
做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找匠人,吃壽司要找匠人,拍節目要拍了不起的匠人,寫工作或者介紹匠人,做手機也要講匠人。就連創投做穿戴設備聊天不談匠心,你都拿不著投資。
這麼喜歡匠人,前五年幹嘛去了??五年前的很多手藝人都快餓死了,早轉行了。
在這個背景下,祖國大陸需要一名有積累的匠人!這波熱點必須要蹭!不管花多少錢都給我找來!要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那種!於是就找來了做米飯的米飯仙人。
談一個出張費用,來大陸開個節目,做得好的話,再談一個巡迴演出。邀請一位走穴仙人。
不得不說,日本人民是比我們要敬業一些。人家老頭賺錢歸賺錢,撈金歸撈金。整個人還來說還是非常投入的,打扮的好,鬍子也順溜,腔調很足的。做米飯的動作一絲不苟,all in。比大陸主持人浮誇的演技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在現場去看的觀眾有著自己的打算。你覺得他們是真的尊重匠人精神嗎?
拜託,大家這麼忙,能來現場蹭蹭熱點就不錯了。
老人家有出場費,媒體賣票賣廣告,看的人得到心理安慰能發朋友圈,有識之士還可以去拜個師,可以寫在日後開店的招牌上。
有道是: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
只是一場劇本而已,你又何必太當真。何必要問到底。
【兩廚師因紅燒肉加多少辣椒互毆】近日,在遼寧本溪一餐館,一客人點了道毛氏紅燒肉,因當天做湘菜的廚師休班,故由遼菜王廚師料理。做好後,川菜陶廚師半路殺出,稱其辣椒放太少,王反駁:東北人不能吃太辣!陶再嗆:那就對不起這道菜!兩人遂扭打在一起…
對於吃這種事,大吃貨國廚師的工匠精神和偏執甩日本人幾條街!謝邀,我以前就知道這個人了。
大概是鬧壽司之神那一段之後一點的時間,就有這個老人的宣傳短片出來了。中文配音的,剛聽見我就莫名其妙,咋會有人起這名字,這在我老家都是用來罵人的話啊。
人有貴其技,當然存在登峰造極的,超越了凡態,稱個神仙聖人沒什麼。
關鍵是煮飯這個事情吧,我們只不過是說習慣了,莫名給這幫搞營銷的帶溝里去了,米飯最合理的處理方式,是蒸。嗯,蒸。水煮一下撈出來上屜蒸,任何水米比例都比不上蒸汽來得細密,而且最最關鍵的是,你可以隨時嘗嘗適不適口,硬了就再蓋一下,軟了就趕緊關火。並不需要仙人指路。我看視頻上老頭給弄個土灶,用的是煤氣罐,是不是我智力有問題,雖說柴火飯噱頭大於實效,但是既然連柴火都不用你砌灶幹嘛,還弄個馬扎坐那盯著灶火,那神態,俗事勿擾的樣子,跟我媳婦假裝坐電腦面前工作逃避幫我打雜如出一轍啊。
我覺得這幫搞營銷的也是傻,你說你要是賣米的,那煮飯仙人不在了你這牌子起個啥作用呢,廣告語能說煮飯仙人生前常所用,於是吃沒了?你說你要是推人的,那這老爺子一把鬍子假的也得六十多了,能咋呼幾年,要他跟家也這麼干,這狀態一坐一小時,家裡火他把著,他媳婦不得是冷盤聖手啊?你說你要是賣水的,你捧啥煮飯的,你捧養魚的多好「魚塘天尊」,承包二畝地你得銷多少水?你說你要是推廣煮飯這件事的「匠人精神」,恕我直言,要我自己一把年的紀親戚說要去印度展示飛餅技術,我真的,會推心置腹的勸勸他的。
二郎壽司那個紀錄片,老頭比較老實,片尾說明這些年其實已經做不動了,是兒子在打理和操作,然而食客吃不出來。他很欣慰手藝得到傳承。啥事吧,尤其體力活,少壯當先是個自然規律。這個仙人按宣傳八十多了,硬挺一副腰直腿健紅光滿面的樣子,我其實只覺得造孽。
大家好我是種菜仙人。
我浸淫種菜無數年,打小7歲開始種菜,中間讀書參軍保家衛國耽誤了不少年頭。但是,所謂是: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中間雖然離開了故土,但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來就有南泥灣精神,每個連隊都是有自己的菜地的。我歷任學員、排長、副連長、連長,都是得老老實實種菜的,一分鐘沒有耽誤自己的本分。
這是本仙人上大學的時候種菜,不慎摔了一鉤子(屁股,四川話)的泥巴,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場景。可以看到,菜地比較荒蕪,畢竟剛剛從農村走進城市,誰還有心思種地嘛。
本仙人後來幡然醒悟,歸隱田園,而且不是一般般的歸隱田園,至少是歸隱了大山裡的田園——在人間仙境西藏種地。你說西藏不是仙境?我靠你去淘寶上隨便買個東西都寫著:全國包郵(不包括四大仙境)——內蒙新疆青海西藏,你買啥都不包郵,這還不算仙境哪兒才算仙境啊?
這是本仙人的農場。
本仙人種菜,該用滴灌用滴灌。
本仙人該上化肥上化肥。
該用高科技用高科技。
每一個細節都要極端重視,把有限的經歷投入到無限的鑽牛角尖中間去。連豬都要跟花草一起生活,這樣養出來的豬,具有了藝術的修養,肉質吃起來有股小資的味道哦!
老母雞也生活在果園、草坪中間,下出來的蛋充滿了文化氣息。
每天我就在大棚裡面吟詩作對,謳歌自己無以倫比的工匠精神,注重細節、死摳小處的精神病精神,終於栽培出了獨一無二的作品。
此外,我還注重自身修養。一個只知道種地的種地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出最好的作品的!
我去雪山之上感受山神的空靈。
我去河流的源頭感受河神的滋養。
我去草原上感受風神的慈悲。
此外我還博覽群書,比如《金瓶梅》啊、《玉蒲團》啊、《燈草和尚》啊這些,體驗生命的美好。
更要向日本先進仙人們學習經驗教訓,從東京熱啊,金8啊,還有各位人民教師那裡學習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高天厚土,把我培養成了一代種地仙人,我種出來的菜,儘管品種都一樣,口感也一樣,營養價值完全一個球樣,但是就是包含著一股仙人味道,你不交點智商稅你怎麼對得起我爬山下海、神神叨叨的德性呢?
看我那霸氣的屌樣,智商稅趕緊交上來。
你看我農場的保衛科長——小黃,都充滿了仙氣。你看那唏噓的鬍渣子、銷魂的眼屎粑粑,多麼有靈性,充滿了精益求精的精氣神。
誰要是說我不是種菜仙人,我就日他仙人板板!
不懂我的菜的玄妙的人,那都是無知的俗人,充滿了劣根性!
完全不欣賞我的菜的凡夫俗子,你們都渾身的劣根性!
你們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才是天下最好的東西,你們無緣感受一位神奇工匠的作品,這是你們的損失!
本種菜仙人的菜,就算是最普通的番茄、黃瓜、萵苣,都要用心去品味,總能品味出不一樣的東西的。要是實在品不出來,那就因為你是一頭蠢驢!
好了,吐槽到此為止。到了推薦公眾號時間:我新開了公眾號,個人的不是公司的,歡迎關注。後續我會往裡增加文章的,謝謝惠顧。
http://weixin.qq.com/r/Li92bu-EuLLHrasN93o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吧,公眾號名字是:益豐農業龍牙
中國人對於【煮飯仙人=工匠精神】式的理解,是對日本文化的誤解。那些引以為批判日本窮途末路二杆子文化,同樣是引喻失義,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同樣以工匠精神著稱的德國怎麼沒有那麼多神啊仙啊。
如果注意觀察,其實日本時常會出現類似「煮飯仙人」這樣的人物,比如前陣兒刷屏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燒造陶器的「陶器之神」安藤雅信
他燒造的最著名的是這個玩意兒,叫片口,喝茶發燒的小夥伴都知道
在歐美也好,在中國也好,工藝大師都沒那麼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藝術領域。可日本不同,各行各業,隨隨便便就有各種大師。
為什麼日本會有這種獨特的社會現象?
這要從日本文化說起。日常討論的所謂「和風」,可以簡略為「幽、靜、物、異」,日本文化強調「感受」二字,是「預感美學」,生活的體驗追求嚮往和感受。最近有一部日本漫畫,被改編成電視劇,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
這個漫畫講什麼呢?
女高中生大澤悠發現班裡漂亮的轉學生小泉同學雖然外表很酷,其實是個相當喜歡拉麵的女孩,平時不言不語的她只要吃到美味的拉麵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而且她對拉麵界的規矩如數家珍。被小泉深深吸引的大澤拉上另一個同學美沙跟著小泉遍訪好吃的拉麵店,品嘗到了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瞭亂的美味拉麵,同時也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如果中國人拍這樣一部電視劇,大體上會認為是神經病。那為什麼日本人會拍這樣的電視劇,並且類似文化的東西層出不窮?
應該說對於各種「感受」的體驗,人人都一樣,但日本人把這種細微體驗放大了,這种放大呈現出某種儀式化的文化形式,看過以後,就如同吃了某種葯,把人們潛在的,不太在意的微小觸覺變得敏感起來,的確會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共鳴。
比如,那部獲得過美國人青睞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裡面有一段吃烤河豚精囊的長鏡頭,吃個東西像是在做禮拜
B站裡面大把二次元等著孤獨的美食家,掏出烏龍茶。搭配五郎中二的台詞,那種美食變得很重要的感覺都快爬出屏幕了。
相比較而言,我們的《舌尖上的中國》,則主要把畫面給了:大自然的饋贈,色香味與出神入化的廚藝,最後總要落到勤勞質樸與家庭親情,體現的是靠山吃山心靈手巧家庭和睦的天人觀,在這裡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才是主旋律。
「幽、靜、物、異」日本標籤化的四個字當中,「幽」和「靜」主要講環境氛圍與人的心境共鳴感受,下圖是日本的兼六園
「異」是由物而靈的聊齋式想像,比如由雪而妖的雪童。
但是,前三個都是表面,對「物」的理解,是日本文化的核心中的核心,是產生這一切文化現象的底層原因:
日本人對於物的理解是怎樣的呢?
日本人的「崇物」,與中國道家的「觀物」和「造物」,有著很大的區別。道家講究主張順應造化,物我合一,是對「物」的「造物者」的崇拜,歸順的是自然。是「出世」「無我」的隱士哲學。而日本人的「崇物」,是對「物」這個自然對象本身的崇拜。它不是「出世」,而是「入世」。是「庶民哲學」。它所主張的「物我合一」,是大我與小我的合一,而非「物我兩忘」
相比較西方的「人類中心論」,中國文化偏向於「非文化中心論」,日本則是「萬物中心論」。歸結起來,其實就是崇拜自然本身,神道教里供奉著萬事萬物,連筷子都供奉。簡單說,比如咱們中國木匠會尊崇魯班,絕對不會供奉刨子。
由這種哲學出發,延伸出「物哀」,就是人要對萬事萬物產生移情式的共鳴,你對飄落的葉子,盛開的花朵,這種隨風即逝的東西如果沒感動,你大體就是個麻木不仁沒心沒肺的人。
中國人也會傷春悲秋,但到極致也就是黛玉葬花,而黛玉埋葬的是花,感懷卻是自己。換做日本式崇物哲學,哭的是花就真的像哭親媽。
況且,中國人雖然欣賞黛玉葬花,但更喜歡史湘雲醉卧芍藥式的沒心沒肺
扯遠了。所以,日本的「崇物」哲學延伸到這個煮飯老仙
這種看起來不可理喻的,對於煮米飯搞出這麼神聖儀式感的現象,在日本人看來,估計和中國人看到《某著名畫家到深山10幾年採風》這種新聞之後的感受差不多,中國人會認為這個畫家比較心痴畫畫,近瘋近癲。而日本人看這個老頭,也不過是個煮飯的痴貨,廚房屆的勞動模範,於崇物之情更容易理解他為啥這樣做,而不是像中國人覺得這樣做好神奇啊,然後給捧為大仙。
這種二杆子死磕的精神和工匠精神有相當程度的交集,但我們中國人比較認可的工匠精神是要服務人民和國家社會,服務於好看與好用,日本人則主要服務自己「崇物」的宗教儀式感,物我合一。
他在煮飯的過程中,也許感受自己就像大米,春種秋收長成米,乾柴烈火煮成飯,最後滿足人的口腹之慾,我怎麼能不好好對待大米呢?老頭感受到的是宗教一般的體驗。
「崇物」哲學延伸出來,具體到做某個東西上就是中國人所看到的「工匠精神」,但是中國人只看到了「工匠精神」但基本不會理解日本人「物哀」的心理,不管追捧的還是批判的,最後都可能源於外在與內在的誤解。
反應到手工藝當中,「物哀」往往還表現為不完美,比如燒造的瓷器上故意又一些殘缺粗朴。不像中國人,雖然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但是還是追求的十全十美。
客觀的說,日本人的這種二杆子與物同振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幫助日本人奠定了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是這種東西,既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枷鎖,彷佛是孩子氣的成年人,想像一下,小學生準備去植物園參觀,要穿統一的校服,還有準備吃的喝的放大鏡……,日本大人去郊遊一下的繁瑣程度一樣,完全不像國人之隨性。
這種精神能讓日本人孜孜以求的改進提升一個東西,比如walkman,但也因為難以調轉航向,強迫症一樣在無限細分下去的儀式性改進當中,不知不覺錯過了人的真正需要。畢竟,讓人感覺到美,只是是眾多人類需求當中的一小部分。
人們都不需要膠捲了,把膠片做的再極致也沒啥意義。
別以為日本人對於茶道花道這種「無用的虛禮」沒有批判,實際上也有相當的日本人對此極為反感,認為日復一日精緻的便當相當喪心病狂的辛苦與累贅。與像會計一樣算計的德川家康相比,日本少有的比較有想像力的政治家豐臣秀吉就很討厭這一套,所以賜死了死磕茶道的千利休。
只是在整體的社會氛圍當中,這種萬事萬物「虛禮以待」已經成為一種風氣,離經叛道的人,離經叛道的方式也逃不開同樣的套路。
日本有個我們木匠屆的同行,叫秋山利輝
建立一個叫「秋山木工」的奇葩木匠培訓學校。看看這個學校奇葩在哪呢:
該校學制八年,學費全免,針對全體學員設有不須償還的獎學金制度。
這八年寒窗,「秋山木工」針對以成為工匠為目標的見習者和學徒,頒布十條規則:
1、不能正確、完整進行自我介紹者不予錄取
2、被秋山學校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光頭
3、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繫
禁止使用手機和電子郵件,對外的聯絡方式以書信取代。書寫也是一種訓練,如果連給客戶的感謝信都不會寫,是不能勝任工作的。
4、只有在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假期才能見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匯寄的生活費和零用錢
6、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
一旦發現有人談戀愛,立即開除。為了習得一生賴以生存的技藝,在五年學徒的期間,除了如何成為一流匠人之外,必須心無旁騖、專心學習。
7、早晨從跑步開始
8、大家一起做飯,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掃除
10、朝會上,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
有要求可以理解,但是禁慾不用手機不讓談戀愛不能挑食這些反人性的東西是什麼鬼?
這種極端的「工匠精神」與靈修和傳銷沒什麼區別,都是虛禮,即便某種程度上可以尊重,但不值得亦步亦趨的學習。但就是這個傢伙寫了一本叫《工匠精神》的書,在國內還賣的不錯
所以回到「匠人精神是否過譽」了問題本身,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形成的稱讚和批判掩蓋這個事情本來應該有的樣子。煮飯需要不需要手藝,如果需要,這種匠人精神就沒有過譽。但是煮飯需不需要上升到只有這樣才是工匠精神,很顯然,這是對工匠精神嚴重的理解錯誤,這些虛禮只是一種文化現象,同樣以工匠精神著稱的德國,並沒有這些繁文縟節。
致力於把某個東西做到極致就是工匠精神,所以設備進步了就用好設備,流水線提升效率就用流水線,只要可以改進工藝和效率,一切皆可為我所用。附著在上面的儀式感並不等於工匠精神。
對於這個「煮飯仙人」,大家當作一個可愛的,傳承日本式的「崇物」精神的固執老頭就可以了。在這之上,用這種儀式感追求工匠精神不適合國人。
不過中國人都是實用主義者,至少在面對消費選擇時,口嫌體正的很,國內鼓吹工匠精神的,賺到眼球的不少,賺到大錢的不多,把侘(音同差)寂 掛在嘴邊的魅族黃章,面對小米應該有點慌張了吧。把日本「太君精神」誇出天際的羅永浩,鎚子手機估計是others里的others。
真正賺到錢的還是那些,東西作的不錯又知道怎麼系統解決用戶痛點需要的人。所以既不用擔心中國那些「缺少工匠精神」的論調,也不必擔心中國人會對日本的這種窄化僵硬的「道」所迷惑。中國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來回來去的徹底推翻所有事情。
不然一個俳句日本人寫了幾百年,而2000年里,中國人從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古體詩文一直不斷的更新演化。顯然中國的文化創造收益要更高一些。
日本的這種「工匠精神」在中國廣為流傳,體現的是國人對於系統的美學的追求提升,深刻反應了中國人民的的社會矛盾,已經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升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缺不缺工匠精神不重要,為滿足人民的消費升級,大家的路都還很遠。
-----------------------------分割也分裂的分割線-------------------------------------
其實我是做實木傢具訂製的,這些是我訂製的案例
木匠小強:喜歡宅的人,如何把家裡裝修成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
木匠小強:裝修打算裝美式風格的,知乎好像關於美式傢具的問答很少啊,有沒有專家能給一些建議?
對訂製實木家具有需要參考的小夥伴,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nicebirdchina 上面有幾十個可供參考的案例。
他是煮飯仙人?
那我們的袁隆平院士豈不得是水稻天尊,大米聖祖了?
我覺得「煮飯仙人」也好,「壽司之神」也好,哪怕「工匠精神」也好,主要講究的是這幫人勤勤懇懇,和一個什麼東西死磕的勁兒。
很多人是從「產物」上來判斷的,比如覺得小野次郎是因為壽司做得特別牛逼,所以才被叫壽司之神,我覺得這個理解路子不太對,實際上我覺得日本人之所以覺得他厲害,是因為他死磕一件事兒,所有環節都精益求精,心無旁騖,數十年如一日——我不知道日語里這種精神是不是叫「根性」,反正我覺得他們主要說的是這種精神。
庖丁解出的牛肉會比其他的牛肉更好吃么?從錢眼兒里流過的油會比其他的油更香嗎?一把抓出的糖果會比兩把三把抓出的糖果更甜美嗎?未必吧?
如果一個老工人,18歲進廠,一直操作一種機床直到60歲,對所有零件了如指掌,如臂使指,操作動作乾淨利索,產出成品絲毫不差,尊一聲車床之神,我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有個追求,追求了50年,一輩子都用進去了,這也足夠讓人贊一聲了,而且和50年的時光相比,越細小的事情,就越顯得奢侈和衝突劇烈,從而更容易從感性上擊中他人。
而且這玩意兒有個邊際效益的問題,比如煮飯,如果說理論上絕對完美的煮飯方法是100分,那麼大部分人第一周就能做到70分,第一個月就能做到85分,再之後就越來越慢,越來越慢,可能一年只能漲1分,這麼搞到第50年,可能用10年才能漲0.1分——我其實是覺得這麼做很軸,談不上非常敬佩,但人家踏踏實實付出了這個功夫,總也不好嘲笑。
而且講道理,人家自己玩兒煮飯,也沒礙著其他日本企業開發電飯鍋追求高科技。小野次郎那個片兒我也看了,這位老爺爺剛才也大致看了一下,人家沒說「電飯鍋是邪惡產物」或者「迴轉壽司不能要」,反倒是一些答題的朋友,有點兒硬造敵人的意思,直接把人家懟上反工業化的帽子批判,好像人家鼓吹大家都扔掉電飯鍋改柴火灶,何苦來哉?人家自己做自己的米飯,甭說沒有反工業化,就算真反了,要是連個追求手工米飯的老頭兒都容不下,那這個工業化我覺得也沒什麼意思......
而且如果真以國家角度看,日本人既有世界最軸的手動煮飯強者,又有世界最高精尖的自動煮飯設備,挺均衡的啊……
日本是一個儀式感極其強烈的國家,基本上在每個領域都有一種感動麻醉自己在外人眼裡又十分矯揉造作的儀式,而日本人自己則把這種儀式稱之為『道』。(還記得多年來日吹們孜孜不倦地宣揚的所謂中國人淺薄只重「術」,唯有日本人才會沉下心追求「道」的雞湯么?)這種為淺薄事物附上所謂莊重儀式來顯現所謂高貴神聖的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營銷手段,用所謂的莊重神聖讓目標客戶自慚形穢,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像一個鄉巴佬於是乖乖掏錢接受高級文化的所謂洗禮。而在另一些領域,儀式感則是一種嘩眾取寵的宣傳手段,用各種外人眼中誇張可笑甚至作嘔的行為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或者逃避責任,比如剖腹,比如鞠躬致歉
完全一致的姿勢、角度與表情,妥妥的躬の道
所以說呢,煮飯爺爺也好,壽司の神也罷,都是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後為提振三產而推出的營銷手法,用來延緩乃至掩蓋自己的虛弱。就以目前依然是全球第一強國的美帝為例,你看人鷹醬推出過什麼F22之神核潛艇爺爺之類的幺蛾子么?人再怎麼衰退可體量擺在那兒,用不著拿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來裝點門面。
最後,星爺鎮樓
根本就沒有什麼食神。或者說,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我來跑個題。
之前跟學院里一個搞製造的教授聊過。當時他問我們,你們怎麼看大國工匠精神。
同去的一個女生說,她喜歡日本的那種一個小作坊,一家三輩,一兩百年里都在鑽研如何卷壽司最好看的那種感覺。
教授笑著表示這種思路放到製造業裡面就不成立了。
航空製造裡面那種變態的公差等級要求和尺寸精度要求,用什麼什麼高端機床或者高大上機械臂都很難滿足的時候,就只好派出這些菜刀劈開頭髮絲的神人們了。
就是那種打孔誤差幾微米,摸一把工件就知道小數點後面兩位數尺寸的大國工匠們。
在加工過程中遇到機器的極限,就不得不轉而求助人類。這些工作本應交給更加高端的設備來做。只不過這種設備買不到或者技術上還不成熟。
如果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使用人而不是機器,技術是不會進步的。
所以我感覺,匠人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圈子裡。自娛自樂的產物罷了。
當然涉及到文化的東西,就不好妄加評論的。技術層面上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小資唬起人來真的讓人一愣一愣的。一個雙盲實驗就把臉給打歪。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對做飯一直是很有追求的。日本人對做白飯的執著,我也有所研究。比如《俠飯》這個日劇第一集和最後一集都強調煮白飯,這張最長的菜譜,一直躺在我電腦里。
日本人煮白飯的講究都一樣。
1,用好水,礦泉水,純凈水。
2,搓洗,不能過分用力,搓到米完全透明會影響營養和口感。
3,泡。泡到水浸入米粒中心的程度,再煮飯。
大體就是這樣,跟中國人煮飯有很多區別嗎?我沒看出來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中國人的淘米過程對米的揉搓,和日本將就的搓洗的作用基本上一樣,而泡不泡就看你急不急了。誰都知道泡一泡會好吃一些。日式煮飯和中式煮飯,在操作和流程上,有什麼本質上的技藝不同嗎?並沒有。
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搓泡過程改變的是米飯的什麼。
人吃一種食物有兩種體驗。一種是味道,包括味覺和嗅覺,酸甜苦辣咸香臭等等。一種是口感,軟硬彈脆滑冷熱等等。對米飯的操作改變的是什麼?明顯是口感。米飯的味道,取決於米的質量,當米粒里的多糖和澱粉被口腔里的澱粉酶分解之後,人感受到甜香的味道,生長周期積累的風味物質,決定某些細微的感受。這些最重要的部分,是你怎麼秀操作也無法改變的。
對米飯的口感的追求,到這種操作就到頭了嗎?明顯沒有。有幾個回答已經提到了蒸飯。做白米飯的兩大方式。
1,蒸飯,將米水按比例混合,放置容器之中,再用蒸汽作為熱源,將米蒸熟。代表是木桶蒸飯。
2,煮飯,將米水按比例混合,放置炊具(砂鍋電飯鍋鐵鍋等等)之中,炊具直接接觸熱源,將米煮熟。
蒸飯就這樣蒸熟就完了嗎?並沒有,你還可以加入更多操作。比如先炒,煮,蒸,將米做到半熟,再將米取出用冷水清洗掉析出的米糊一次,再上鍋二次蒸熟。這樣做出來的飯才真正做到了粒粒分明,口感才做到了接近極致。蒸飯的缺點也很明顯,浪費能源,做工麻煩,耗費時間,做一次飯要幾個小時的準備和操作。不熟悉比例和過程的新手很難做好。
一樣東西想好吃,往往需要把工序複雜化,而工序複雜的東西,往往比工序簡單的東西好吃。飯店和普通人做飯的區別,就在於不計工時和成本。一個人到飯店去吃飯,往往是去吃在家裡沒法做和做起來費時費事的菜品。炊飯仙人真正做到了追求極致了嗎?我看並沒有。他只是將食堂營業的大鍋飯,煮到了一個相當精湛的水平。「炊飯仙人」這個稱號,更多是出於他的長相和年紀,如果是用來形容他的水平,明顯是一種過譽。
另外我想說一點,一個人能吃出蒸飯和煮飯的差別嗎?或者用電飯鍋,砂鍋,鐵鍋做的飯的區別?實話說,有很大可能是根本吃不出來。很多人甚至吃不出米的區別。也就是說什麼呢,這些炊具做出來的米飯的特徵,是相互覆蓋的。並不是哪一種就已定能保障特殊的口感和味道。
這幾種做飯方式最大的區別,在於熱源的性質。蒸汽的穩定性和易控性明顯遠遠大於炊具+火的聯合和電飯鍋的熱源,為什麼炊飯仙人做飯的時候一直要盯著火,過一會兒就要去看看,就是因為他用薄胎的鋁鍋煮飯,火的不穩定需要他的經驗去控制。相比使用率最高的電飯鍋,程序已經將做飯的火力控制到了數字上的精準,比那些什麼小火中火大火的感覺流強了不知道多少。省心省事又科學,但是就是有些人迷信什麼「人工」,「經驗」之類的東西。
做飯往往跟概率有關,不管用什麼方式一定都可以做出軟硬適中,粒粒分明的米飯。那些賣兩萬塊的電飯鍋的,你問他敢從大街上拉100個人做雙盲實驗嗎?根本就不敢。做了就是直接砸牌子。人的味覺有那麼靈敏?人的口味有那麼一致?有的人喜歡硬的有嚼頭,有的人喜歡軟的易消化。誰能分的出來是「舊年蠲的雨水」還是「梅花上的雪收了一瓮」?
就是皇帝的新裝罷了。
村嶋孟 老爺爺煮了一輩子的米飯,煮飯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直到可以舀出米飯來。所以被日本媒體稱為「煮飯仙人」,工匠精神楷模。
「煮飯仙人」的兩樣神器:煤氣灶和電子鐘: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中國有近1億多人種了一輩子的大米,他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這是一億位匠人,然而小清新媒體卻從未稱呼這些中國勞動者為「種米仙人」。
此外,北方還有「種麥仙人」,貴州還有「種高粱仙人」,中國光 這些低調工匠的規模就超過日本全部人口了。
以前筆者老家 郊區附近的村子有位老爺爺專門種了一輩子小米,然後用自己種的小米磨、煮、研、酵了一輩子的小米糕,筆者上小學時還會偶爾去買幾塊,味道真不錯,但從來沒聽說哪個媒體圍上他家去拍攝工匠精神專題,從年齡上推算:估計媒體也沒機會再去拍攝了。以中國小清新媒體們的尿性,估計也不願意去拍攝專題,因為他是中國老爺爺,而不是日本老爺爺。敢問全世界有幾個種了一輩子小米,做了一輩子小米糕的人?
從來沒見過哪個小清新媒體去各大縣城/各大鄉鎮拍攝報道「烤串仙人」、「烤紅薯仙人」、「牧羊仙人」。。。。。。
比來比去,還是日本的「煮飯仙人」 符合小清新媒體的嗜好:
下面是小清新媒體的煽情報道:
下面是常貼在小區電梯、街邊店檐的農夫山泉廣告:
下圖右邊是農夫山泉銀飯品牌發布會上的「煮飯仙人」,發布會題目是——「煮飯仙人」的中國夢
一般來說,工匠精神的商業模式都得前期大資本投入,先把高逼格紀錄片拍好、進行全球網路放送,評分刷熱度,最好能配上相關YY電影,然後網路輿論上各種自媒體軟文狂推薦,如果外務省關係夠硬,可以在各國主流TV媒體策劃幾個相關話題的座談節目。。。這是工匠精神「XX之神」、「XX之仙」、「XX之鬼」的基本包裝套路。
高昂的商業炒作成本最終是消費者買單。
下面是銀飯品牌的日式屋牌:
文案之. 用心品嘗一碗飯:
對比了一下,其實還是星爺的《食神》比較接地氣:
---------------------
日本是一個儀式感極強的國家,從日本戰國時代到昭和,村村出戰神、軍神,年年出名將之花、特工之王。
現在,日本文化輸出利益相關媒體什麼都可以拉到工匠精神上來,包括超市擺衛生紙之神、老火車站的檢票之神、清洗公共廁所馬桶的工匠(日吹無視U形管原理,說日本馬桶水可以直接飲用,那為什麼還要清洗?) ,這要是發生在矽谷,會被極客們大罵成 阻礙人工智慧科技發展的意識形態逆流,日本這麼密集的各類工匠井噴,猶如價格泡沫破滅前的放量噴出。。。筆者預感日本躬匠精神的人設將崩:
關於日本神戶制鋼創造的人類冶金史上最大的造假案,及其引發的日本輪船、戰鬥機、坦克、汽車、核電站等各個領域的慘案,筆者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做了說明(冰山一角):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鋼企神戶制鋼長期造假事件?
關於日立高鐵的質量問題和相關水軍洗地手法,詳見筆者下文分析: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日立賣給英國的高鐵首秀髮生晚點,空調損壞,漏水不止,如同水簾洞?
關於日本自衛隊摔飛機頻率直追其盟友印度,可以參考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評價「日本自衛隊偵察機或在北海道墜落 機上載有10人」及網友評論?
三菱重工建造的MOL Comfort 貨船才5年船齡就自行斷裂成兩截,創人類歷史奇蹟,筆者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專門分析了: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造的 MOL Comfort 貨輪斷裂?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日產汽車10月份也爆出了世紀級的質檢造假醜聞,後面筆者會專門做分析。
同樣在10月,神戶在爆出神戶制鋼造假之後,又爆出了神戶牛肉造假,筆者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專門做了分析。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神戶牛肉又出造假醜聞?
躬匠精神的背後是職業固化的嫡長子繼承製,其實就是日本現代式封建社會的縮影,關於日本高度成熟的現代封建社會的歷史成因,可以詳細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評價日本是一個「現代封建社會」的說法?
根據多年總結髮現,日本躬匠精神的前提是媒體文宣包裝、影視包裝,核心是創造紙面數據,而不是產品,無論是財務造假、研發造假、還是產品參數造假。宏偉壯觀的日本科技PPT數據和外務省專業的洗地論文才是王道。
一次惡俗營銷而已。
誰給的錢多,誰的米就是「銀飯」。
不過好歹比小崔有良心。至少他沒嚇唬大家,不吃「銀飯」就要斷子絕孫。
為什麼近兩年什麼工匠精神、xx之神、xx仙人之類的鬼東西不斷冒出來,那是因為時代變了,要消費升級,而消費升級的核心要義就是收智商稅。
所謂消費升級,實質不過是現實物質滿足已經到達一定境界之後,要向精神滿足進發的過程。要是純文化產品之類的,反而比較好說,畢竟雖然判斷標準模糊,但好東西和壞東西還是挺一目了然的。可是對於很多東西,比如電器、食品等等,他們的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又是最基本的物質消費品,從科技含量或者是質量來講,已經到了很邊界的地步,各家產品的差距是非常小的,這個差距反正普通人是感受不出來的。這類產品要想突圍,不得不打情懷牌收智商稅。要收智商稅的話,就必須另闢蹊徑,從產品之外入手,營造出產品之外的儀式感,總的來說,就是造偶像那一套。
而日本,他是東亞文化圈的一員,中日共同處比較多,又是最先邁入現代化社會的東亞國家,在現代文化積累和輿論引導方面非常有經驗,偶像、儀式感、邪教正是日本的專長,國內這些廠商鋪天蓋地的借用日本很正常。日本泡沫時期也有這麼一段買東西就認準國外的時期,等到後來國家進一步發展,就產生了脫魅效應,到現在反而是對外國產品比較排斥了。不過那時候就國內自己的大師滿天飛了,畢竟收智商稅是剛需。下面這幅字,2014年12月9日拍賣了468萬。
為啥?因為作者是馬雲。
個人層面,如果是名人。出場自帶光環效應。
國家層面,也是一樣的。伊拉克、阿富汗、索馬利亞,天天恐怖襲擊,死幾十個人,都不是什麼大新聞。但是,歐美髮達國家發生恐怖襲擊,哪怕死幾個人都是大新聞。
日本是發達國家。同樣是煮米飯,在日本可以稱為仙人。沒啥特別的。發達國家的光環效應而已, 再加上,日本自身的吹捧,就顯得神乎其神。
在中國,配合上日吹的助威,就更加神乎其神了。
日吹真的很討人厭。整天沒事瞎吹。
世人眼珠渾濁,不知真神真仙,卻逮著一個煮飯的老人家喊什麼大仙大神,豈不折了凡人的壽算?若以煮飯、燒火、捏飯糰之人為工匠,為神仙,那我中華大地,名山大川,960萬平方公里,掃地之大媽,挑糞之老農,礦井之工人,教書育人之先生,救死扶傷之醫生,無人不是功德無量,無地不出良工巨匠,中華之神仙,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也。
這鐮刀鎚子劈開的天地間,到處都是認真努力的人民,到處是艱苦奮鬥的百姓,哪裡需要去九州之外拜神仙?
加藤鷹以後成為老爺爺會是什麼仙人?
推薦閱讀:
※選擇拍婚紗照要注意哪些呢?
※迪卡儂是怎麼做到高性價比的?
※為什麼 adidas 突然關停了可穿戴技術發展的核心部門?
※李宁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落榜 2013 年中国 500 强企业榜单?
※用十幾萬雙假的阿迪椰子鞋送給各城市裡的乞丐,這麼做違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