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結尾?

(正在努力嘗試不劇透)之前不太涉獵偵探小說,最近剛開始讀阿加莎,讀完羅傑疑案和東方快車謀殺案,覺得當真是開山神作!

只不過對於東方快車謀殺案波洛幫助兇手掩蓋罪行這一情節很不解。以前天真的我大概會覺得惡人罪有應得,但看完Legal High之後,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正義,主觀正義與程序正義。東方快車裡的謀殺無異於私刑,這種為了所謂的正義不需個人負責任的謀殺讓我覺得毛骨悚然。

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這起謀殺案?又如何看待波洛為兇手掩蓋的情節?大快人心嗎?還是和我一樣不寒而慄?為什麼?


毛骨悚然?只能說,你真善良,成長環境真好。我不從法律談這個問題,其他人談得很多了。我從文化談這個問題。

看「有點歷史」的小說,我奉勸各位不要把現代的「法制道德」觀念套在過去時空下,然後去猜測過去的人殺人後是什麼感覺。過去的人比現代人「堅強」多了。你要考慮為什麼阿加莎-克里斯蒂會這樣寫而不覺得有什麼「道德負罪感」。在小說中,別說波羅了,連列車上的董事都包庇了12個人:

原著小說結尾

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舊時代(20世紀初),那還是一個「私人決鬥」才剛剛結束不久的時代,那是一個世界大戰死了大批人的時代。在那個時空下,一個人命,特別是一個人渣的命,是不值錢的。殺一個人渣甚至是光榮的。每個人命都值得珍惜這種人道主義觀念在那個時代並不是現在這樣不可撼動的。那個年代的人比現代人的心都「粗糲」一點,他們看「死亡」和我們這些連雞都沒殺過的人是不一樣。順便一提,中世紀的人更粗糙:私刑、宗教審判和各種殺戮是隨處可見的,貴婦人甚至以虐貓取樂。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他們12個人殺了那人渣後睡覺肯定會非常安穩而不會感到不安。如果我是那個時空下12個人的一個,我也會去殺的,如果我是波羅,我也會放過那12個人的。我舉一個同時代中國的例子,1935施劍翹為父報仇大庭廣眾之下殺死了孫傳芳。你猜她最後怎麼了?當時的報紙稱讚她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要求政府特赦,然後她就被無罪釋放了。政府認為她的行為是孝心的實踐。那個做了和尚,整日抄經念佛的孫傳芳就沒幾個人覺得可惜。

所以,本質上,「人命」如何被看重是一個成長環境決定的。自然法外殺人的負罪程度也和那個環境相關。在bbc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開頭髮生了這樣的插曲故事:伊斯坦布爾的一個婦女因為出軌被眾人用石刑處決,然後被波羅和十二人中的那位女教師目擊,後者說這個行為「野蠻」。波羅認為這個行為在那個文化中是「正常」的。女教師的回應是「那個女人只是偷情而已」。本質的原因是她認為「這種罪是不足以被私刑處死的」,但是她自己卻去處死了別人,因為那個人「罪大惡極」。 發現了沒有,在現代人看來,其實只是50步和100步的區別,但是她自己卻感覺不出來。

即使到了當代中國,私刑依然是存在的。比如,最近的劉鑫事件。某大V說了:人肉別人,是不對的,人肉劉鑫, 下不為例。就是暴露了大家本質上還是管一管「法律管不了的人」。區別在於,最恨也就寄個死亡威脅,發個簡訊,網路上討伐討伐。放到萬惡的舊社會,劉這樣的人早就被「大塊人心」地浸豬籠了。這,就是文化。這,就是人心。 所以,真的很難理解那12個人嗎?很難理解波羅和火車董事嗎?

所以,我們現代人還是不要站在道德(法制)的高地上批判他們了,管好自己的道德就好。看待過去人的所作所為最好有一點同情之理解,而不是追求某種道德優越感。 至於法律的事情,這個沒啥好談的,大家都熱愛法制不是嗎?


毛骨悚然,你想多了吧?不過,這是個好問題。
首先,波洛那時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你不能要求他堅持走法律程序的做法。另外,這件事本來就是法律的漏洞引起的,法律的漏洞導致了正義無法得到伸張。十二個人原本要求的伸張正義是什麼?是雷切特應該被執行極刑。既然法律無法懲罰雷切特,誰有底氣去懲罰那些主持正義的人啊。

當然,毫無疑問,法律沒有賦予這些人執行私刑的權利,你說的毛骨悚然,大概是因為你無法容忍這種行私刑的做法被認為是合理的。請注意,這個案件波洛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認為只要一個人的仇人沒有受到法律懲罰,他就可以隨意報復而受到寬容。他之所以這麼做,是他充分考慮了這個案件中的十二個人參與行刑的動機和性質,它不同於那種窮凶極惡的族間仇殺。這種寬容不是普遍性的,是必須酌情考慮具體情況的。

簡言之,討論波洛的做法對錯只應該限於【本書中的案件】,而絕對不該認為波洛的做法是在承認所有私刑都合理。

你要求程序正義,從法律角度確實沒錯,我也同意這種私自報復不能被法律允許。但是,考慮三點:1.法律懲罰他們了;2.採取強制手段不允許這些人採取報復行動;3.寬容這十二個採取報復行動的人,讓他們各奔東西。你覺得這三點哪一點最能保證對所有人公平?第一和第二點確實讓那些堅持程序正義的人多了一份安心,那麼你怎麼保證對那十二個人公平呢?

法律永遠有漏洞,一般情況下確實應該守法,但不代表任何時候都這樣。如果在你的車上你的朋友受了重傷,你會不會沖紅燈送他去醫院?如果你是書中那個家庭的成員,你會不會同意地下裁決呢?設立法律的初衷是保障社會成員的利益,但是因為法律自身漏洞無法保證個體的利益,或者說無法捍衛公認的(而不是你說的「所謂的」)正義時,你認為還應該一味死守法律嗎?

我想提一個不成熟的小問題,如果你是案件中的家人,你是贊成程序正義還是執行地下裁決?如果執行地下裁決,你會去自首嗎?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埃勒里·奎因的《Y的悲劇》,評價一下裡面的偵探的做法。坦白說,這傢伙不是一般的狠。


《控方證人》、《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因為,她就是一個快意恩仇的老太太呀。


我看了其它兩個答案,主要從法律不能總是站在真正的正義的角度上來說的。從這個角度,我的觀點跟他們類似。下面,我從別的角度補充說明。

一,這個案件是公司董事布克先生委託他的。

布克先生的委託很簡單,調查這件案子,給警方一個解決方案(沒說一定是真相),避免無辜的人牽連。他完成了使命,他不僅說明了調查結果,並提出了交給警方的解決方案,並且沒有無辜的人牽連。

二,說明真相對誰都不利。
1,兇手團們有很多前程似錦的人士,這件事必定會毀掉他們的生活。那些僕人,家庭教師則必定更慘。波洛沒必要為了一個自己討厭的已經過世的慣犯毀掉十幾個人的一生。
2,給他的委託人帶來極大的損失。誰還敢坐一個列車員都參與兇殺案的列車。為了一個討厭的慣犯讓老朋友承受巨額損失不值得。
3,他本人也必定被媒體、交際圈口誅筆伐。

三,未必能定罪。
1,這個案件說終究還是缺乏嚴謹的證據。大部分靠的是推測。到了法庭,可以輕鬆被判無罪。(尤其是兇手團社會影響力比較大)
2,如果警方介入的話,無辜的俄國公主有可能處於不利的境地。畢竟有一個證據指向她。

四,法律懲罰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罪犯的繼續犯罪。而不是為了因為他們做過某事。
這件案子的兇手團再次作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方案一是最理想的方案。沒有人的利益受損,反正說明了真相,死者也不會活過來。乾脆讓死者白死,挺好。


對這個問題有如此大疑問的絕對都是大陸法體系國家的人民。但請注意,這是發生在判例法國家的案例。判例法國家中,法官不是案件的裁判者,陪審團才是,12個人組成,每個人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才有律師在法庭上的口若懸河,兇手的動機以及他的個人品質很可能影響案件結果。所以,律師才會說,我的當事人是個善良的人,他以前怎樣怎樣。但是在大陸法體系的國家中,例如中國和日本,法官是案件的裁決者,法官最害怕的就是錯判,所以大陸法國家更注重證據,殺人,證據確鑿,償命。我個人認為,波羅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即使由法庭審判,兇手無罪釋放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程度。


答主可能弄錯了一點,這件事是程序正義的。因為成員中有相當龜毛地堅持規則的傢伙在,他們專門找齊了12人湊了陪審團,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了審判。

雖然干過警察,波洛本人也並不是那種遵守法律的傢伙。他是天主教徒,比起法律,他向來更堅持的是自己內心的正義。波洛系列看多了答主會明白的。他只不過和答主一樣堅持的是他認定的正義(答主認為程序正義,波洛很清楚程序正義的局限。)

以及我一直覺得李狗嗨本質是一部向觀眾證明程序正義可能辦下多少蠢事的劇……我們堅持程序正義只不過是因為在龐大的社會框架下憑藉人力無法判斷真相罷了。說白了是找了個取巧的辦法來保證秩序平穩。

比如東方案,就算波洛真的把整起事件通報警方,首先這件事沒有有力的證據。波洛系列的案子有一大部分都沒有證據,全憑嘴說。然後12兇手還是沒得判刑。區別在於這是在程序正義框架下的無罪,所以多繞這麼一圈答主就滿意了?我覺得也不能吧。

反正我從來不覺得程序正義是正義,只不過是【正當】的而已。程序是拿來保證社會平穩運轉的,如果你的生活已經不平穩了,那麼程序——和你無關。


最近看了2017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以前老版的電影也看過。感覺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影之中,增加了一個黑人角色,並且黑人扮演的康斯坦丁醫生也參與了謀殺,是和書中原著有所區別的地方。首先,最後的結局我們都清楚的是,結局的布局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非常像,《最後的晚餐》中包括耶穌,總共有十三個人,電影之中,所有的嫌疑犯也是13人。畫中,耶穌的門徒之中出現了一個叛徒,就是猶大,受到金錢的誘惑,他背叛了耶穌。然而,13名嫌犯之中,其實芭蕾舞演員(忘記名字了)是整個案件的謀劃者,在她的計劃之下,所有的人參與了謀殺,互相作偽證。其實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大家都很好的給對方做出偽證,那麼所有人都沒有事情。但是當波洛對瑪麗的懷疑加深的時候,康斯坦丁醫生無法讓自己心愛的人成為最大的嫌疑犯,就開槍故意射擊了波洛。(這一點可以在後面,波洛自己說的一句話,說你本來可以一槍打死我,但是你卻故意不殺掉我,就是讓我找出真兇)因此,波洛開始了重新的調查,發現了之後的一系列故事。在這裡,可以看出,醫生算得上是一種背叛,對主謀的背叛,倘若他沒有開槍引起波洛的懷疑,那麼所有人以及背後的故事都不會被發現。因此,醫生就是畫中的猶大,成了叛徒。然而我們所講的,新的電影中最令人影響深刻的,無非就是出現了一個黑人醫生,然後醫生又是一種叛徒的角色,這種角色,導演選擇了黑人來出演,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思呢?
以上均本人自己的看法 只是隨便想想的
(在這裡還是想解釋清楚一些,我所有的感想都是基於2017版新電影,所討論的不是那個時代是否有黑人醫生,而是導演本人創作的這部電影的選角,對於導演本人創作猜測 )


不瞞你說,看到案情還原時十二個人一人一刀捅死壞人時,我想到的是《狂人日記》里的一句話:

「他們說好了,一人一下,同時下手,到時候報了官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打死的」


電影結束,我卻覺得那才是開始。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結局令我毛骨悚然。十二個被原諒的靈魂將在世界繼續生存下去。

可偵探說過,「一個人殺了另一個人,他的靈魂就不完整了」。從此以後,他們都將背負著同一個黑暗的秘密。而通過殺人而獲得的「救贖」真的就是救贖嗎?

通過共同殺掉一個人而獲得的救贖,也許在以後會變成更深的黑暗。

要麼他們心底都藏著這個黑暗的秘密,並被折磨著,忍不住拷問自己的心。

要麼…如果他們從此以後,從心底就認同這種行為,毫無心理壓力的話,這樣的十二個人,還可以被稱作「善良」、「守序」的普通公民嗎?

如果再次遇到他們無法容忍的惡劣事件,是否也會尋求類似的解決方式?

他們對於殺人這個選擇的閾值會不會下降?

如果以後有人有十分需要解決的事情,他會不會以這件事為把柄而要求同犯幫助?而同犯會不會因此陷入精神折磨?

衍生的這些問題,令我看完電影后覺得十分恐懼。

如果結尾偵探下車,一隻冷槍結束他的生命,這部電影將更加令人心悸。


死者逃脫法律制裁是程序正義的產物,兇手逃脫法律制裁也是程序正義的產物,不懂為什麼獨獨對後一個不寒而慄


這種情節在福爾摩斯里也有過,法律有漏洞,很多人犯罪得不到懲罰,這時候就必須面臨選擇,兩個選擇無分對錯,都可以理解,也都不可能完美。
答主可以看一下《帷幕》,就能了解波洛的選擇是什麼了


剛剛看完了這部電影,有以下幾個感想


第一這部電影應該改名為=_=包車殺人
第二我沖著德普去看的這個電影,宣傳海報上德普也在中間,德普出現不到5分鐘,而且有2分鐘演的屍體+_+而且被捅了12刀


第三那些猜到底誰是兇手的人,最後都會一臉懵逼

第四我明天打算再去看一場,挑人多的場看,選一個離出口最近的位置,拿一個大喇叭,電影一開始我就大喊,別tm看了,這幾個人都是兇手,然後就跑:)

我是壹壹壹壹壹壹壹。 哈哈哈


我看的2017版,

兇手之一分明就說了,雖然可以直接舉報雷切特,但他覺得雷切特沒有被審判的權利。

明明可以走法律程序,還要謀劃謀殺,這就讓人不能苟同了。

如果是真的法律解決不了,那我覺得還能理解。


看電影結尾:
主角給了一把空殼槍扔在那裡讓組織者殺了他就好瞞天過海了,然後組織者拿槍對著自己開了一槍。
我覺得這裡也有審判的意味


審判的最高境界是中國儒家提倡的「原心定罪」,即按照犯罪分子的犯案動機來判決。這是最公正最理想,也是最符合人心的方式。所以許多藝術作品中會出現類似的這種情節,但需要注意的是藝術作品的創作者都是上帝視角,使用這種迎合大眾心理,又不違逆善惡終有報的普世觀念的方式,可以為作品加分不少。但現實中的審判人員都是凡人,沒有上帝視角,按照「原心」會導致判案的主觀性大大增加,可能使惡意的犯罪分子通過漏洞逃脫懲罰,也可能使無辜者深陷囹圄。因此現代法律體系中反對私刑、講究程序正義、提倡無罪推斷,其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彌補這種漏洞,這不是對犯罪分子的保護,而是對普通人的保護,營造安全的社會環境。

樓主對小說情節的不寒而慄是有道理的,對個別犯罪行為的容忍,很有可能助長其他犯罪行為的蔓延,十二名兇手以正義的名義完成了犯罪,難保他們或者其他人以他們為榜樣從事這樣的行為,要知道他們都是凡人,是凡人就會犯錯,這將帶來巨大的社會不安定。要知道法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正義,而現實中法律的最終目的則是維護秩序。

不過,這畢竟是小說,作者要解決的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吸引讀者。波洛最後的決定體現了法律的最高理想——實現正義,至於法律在現實中維護秩序的作用,其實很難引起讀者共鳴,便選擇性迴避掉了。


從編劇創作的藝術角度來看。新版電影開頭的士兵畏罪自殺,大菠蘿不為所動,塑造並鋪墊出全篇大菠蘿那專業理性的可靠形象。小巷裡的私刑場面,大菠蘿反而是支持的,他自己也是見怪不怪。受害者死前的利誘,軍人暴露後的威脅,大菠蘿都不為所動,很好地反映出專業的偵探素養。不過,大的整體鋪墊下也有細小的陸續出現的伏筆。經歷士兵事件後大菠蘿心情是陰鬱的,私刑場合女家庭教師抗議時大菠蘿駐足了等等。 在列車上也是心事重重矛盾不安。 在最後關頭,女家庭教師請大菠蘿喝點東西也沒多說什麼,大菠蘿心生疑問這樣一個善良正義的人怎麼會是殺人的兇手?就在這時他意識到,能讓一個不能接收私刑的人自己卻只能通過私刑來懲戒罪惡的體系,自己為什麼要執著捍衛?! 一個偵探身份的天主教徒,在兩難的選擇下,在人性猶在的人兒面前,慷慨地給予了他們救贖的機會。


猜想有這麼一種情況,下了列車,有一個類似波洛的,或者比他更厲害一點的偵探在等著他們,然後這幫人繼續編著這個自以為完美的謊言,最後被拆穿。那麼,進監獄的就不只是十二個人了,而是整個車廂的人。。。
結局的點不是在法律是否允許,而是他們還是太笨了,沒想到列車下就不會有人拆穿了?
讓我來用腦洞改一下結局,波洛帶領著大家,把身份隱藏好,然後把有瑕疵的證詞改一下,死人枕頭下的槍也給去了,一切天衣無縫。。。接下來,這幫人覺得這欺騙過警方也不是什麼難事,最後干起了火車搶劫?拐賣婦女什麼的,給這個犯罪團伙起個名字就叫:阿姆斯特朗的復仇!書名也改了改了,就叫《東方快車組團傳》?
純屬瞎編的。。。


從外婆開槍的一霎那,他放棄了自己幾十年的信仰,以自己的「死亡」換取了兇手的重生。所以在結局他的判斷第一次出現了錯誤。「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個好人的故事,而不是一個偵探。


「我無法接受。」

這是我在看完結局的第一反應,沒有看過以前的版本,也不知道這個偵探故事多麼出名,但是於我的感受就是無法接受。

我沒有辦法接受在有法律體制的社會中,發生復仇殺人的事件,更何況是12個人聯手殺死一個殺人兇手。

我原以為的結局是波洛會向他們說:「你們都是殺人兇手。」

在我已有的認知中,柯南裡面發生的案件,不管兇手行兇的理由再令人同情、再情有可原、再讓人憐憫和唏噓不已,目暮警官總是會說:「跟我回警局吧。」

這是我認識的世界,人犯了罪,會有法律來制裁。

我知道並不是說法律能夠將所有的罪犯繩之以法,而是法律是我們共同的信念

相信法律是現在為止,能夠懲治最多罪犯的制度。

而如果我們為了自己心中的憤怒、對親人離去的悲痛、為復仇的一己私慾,我們以暴制暴,我們為殺人犯而成為殺人犯。

那麼就大家都一起來用私刑啊!

他殺了我的孩子,嘿,好傢夥!我得把殺他殺了。他兒子能忍得下這口氣嗎?他的兒子當然再來殺我,最後我的兒子再去殺他的兒子。

讓罪惡在這世間中像滾雪球那樣越來越泛濫,罪惡越來越不可赦免,屆時,法律將不復存在。同時,會有更多無辜的人受到傷害,那麼,值得嗎?

我認為到現在為止,法律還是能夠懲治最多罪犯的方法。

而它能夠正常運行的前提是,我們需要相信它。

儘管它不完美,但是它比我們受到傷害時,一個人的力量要強。

如果你希望法律是法律,首先你得把審判的權力交給法律。

另外,世界本來就不是所有的壞人都會報應,不是所有的好人都一生平安。

但是我相信法律能夠盡他所能去讓最多的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最多的好人能夠平安地度過一生。

而我心中的結局依然是:「你們十二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殺人犯。」

假如你們知道因為一條生命讓十二個人如此悲痛,你們就更應該知道生命的分量,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下,隨便殺人從來沒有人說是對的。


藝術作品,何必在意,從小長大難道沒看過電視劇復仇的橋段嗎,荊軻如果刺秦成功會背上謀殺的罪名嗎,秦王就該死嗎?你這邏輯蝙蝠俠早該關起來了,那才是真的用私刑,但是人們不但包庇他還崇拜他,你不去問問為什麼

這都毛骨悚然,真的只能說你沒什麼見識,人要學會包容,不傷害無辜,願意從善,不逃避責任的人值得被原諒,電影最後特意安排了一個人性的測試沒看到嗎

一個人能夠永遠不泯滅心中的善良並且不違背良心做事,不成為曾經厭惡的人才最重要

再說你的問題,來給你講講大道理,因為你在鑽牛角

關於謀殺,核心就是仇殺到底應不應該,確實是不應該的,其實任何的殺戮行為性質都一樣,都不應該,戰爭、謀財、仇殺、以及公開手段處死,區別只在於會不會得到寬恕,你覺得法律又有什麼資格處死一個人呢,法律是人定的,還是人殺人,是來自社會的仇殺,再往大說,為生存食物之外的殺害動物也是不應該的,在現在的法治社會,只要殺人都會被剝奪自由,與其糾結動機,倒不如想想該怎麼去保護無辜的生命

再說波洛的選擇,從事件角度講,換位思考下,你不覺得救贖比你所謂的公正更有意義嗎,兇手們沒有殺害無辜的波洛、也都認罪了,主謀也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償還,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這種選擇也不是不可理解,他的包庇是一個經過權衡後從人性角度最好的選擇,看劇情波洛組織了鏟雪工上車後召開了一次談話來驗證自己的推斷,波洛識破了每個人謊話、身份,推理出了案件過程,但這個案件沒有任何的直接人證物證,除了列車老闆與案件無關外、全車人都參與了,而兇器沒有指紋,直接線索被燒掉了其他物證都不夠有力,如果波洛直接舉報他們,一車人完全可以否認,殺人動機又不能定罪,在人性和法律之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很難衡量的,看你更重視哪個,當然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能秉公執事,那你可以是一個好的執法官;再從情節角度講,人家願咋寫咋寫,管你屁事

所以小孩,作為祖國的花朵,看了這部電影應該去想著從根源解決問題,為什麼會發生綁架撕票,為什麼會產生冤案,而不是盯著謀殺和包庇,那太狹隘了,你要努力對社會和諧做貢獻,要擁有看穿真相的智慧,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真的發生

最後再點一句,一個電影,你真的想太多了,建議你多看些電影,思想就不會這麼幼稚了,剛好上周看了兩部韓國老片,摩天樓和恐怖直播,推薦給你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東方快車謀殺案》里波洛偵探沒有向警方說出真相,法理和人情的界限在哪裡?

TAG:正義 | 程序正義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偵探推理 | 東方快車謀殺案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