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劇《毒梟》第二季 Narcos Season 2?

美劇《毒梟》第二季Narcos Season 2今天(美國時間2016年9月2日)已回歸,Netflix一次放出全10集。


反對並鄙視巴勃羅販毒、綁架、謀殺、恐怖襲擊等一切傷天害理行為,沒有為他洗白的打算,我就明確告訴你們這一點。我對巴勃羅的內心活動和行為動機的認知僅限於美劇《毒梟》,只因為主演Wagner Moura的精彩演繹才對這個角色產生比較複雜的感情。

第二季整體都比第一季好。
1、第一季從巴勃羅在七十年代開始走私可卡因發跡到九十年代初逃出大教堂為止,第二季則聚焦巴勃羅生命中最後的十四個月,時間點更加明確,主題是梟雄末路,悲劇意蘊提升了
2、第一季的看頭主要是展現巴勃羅的殘忍暴戾,DEA聯手搜捕隊跟其鬥智斗勇,美、哥兩國泛濫的官僚主義和繁冗的行政機制在緝毒人員後方掣肘等等;第二季以上元素均得到保留,在此基礎上增加巴勃羅的家庭生活戲份,發掘魔頭人性化的一面
3、第一季以巴勃羅這種傳奇毒梟發跡和壯大為出發點,發掘背後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對美、哥兩國均有反思;第二季除了延續第一季的思想深度,還從暗線下手,悶聲把美國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批判了一番
因為最後成功剿滅巴勃羅少不了Los Pepes的助攻,其主力是卡利集團和「聯合自衛組織」的卡斯塔諾兄弟,但前者是華爾街在哥倫比亞的代理人,後者則因為美國出於意識形態鬥爭的需要而被CIA找到的軍事代理人。
4、多處呼應第一季,比如轉移家人出國失敗是因為上季第六集炸了飛機而被航空公司告發;Los Pepes組織的成立則跟上季第九集巴勃羅殺害合伙人而逼反合伙人遺孀有很大關係;本季第六集有在上季已領便當的Poison和古斯塔沃回來刷臉熟;季終集回顧上季讓巴勃羅魂縈夢繞的總統夢,還直接讓古斯塔沃「顯靈」說出金句堅定巴勃羅抵抗到底的決心。

改編也是有的,比如巴勃羅的情人被強行發了便當,其原型Virginia Vallejo到現在還活著,還寫了跟巴勃羅交往時的回憶錄,甚至有自己的網站,真人比演員漂亮太多太多了。卡里略被巴勃羅打敗的情節也是虛構,但原型可能是Jaime Ramírez Gómez准將。總之劇里的改編都是在符合史實的大前提下進行的。

關於續訂三四季:
其實第二季結束就很好了,畢竟巴勃羅這樣一個布衣出身的草莽豪傑的人設,才能較好地詮釋哥倫比亞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在他肆虐人間時,弄出很多很黑色幽默的「段子」,比如上一季法官戴頭套審犯,自首要住在自己造的監獄裡;這一季緝毒人員為了抓這大毒梟而要聯合他的敵對同行……可惜這些都不是段子,而是歷史真實。到了落寞的時候,會因為要換新馬桶暴露了位置,會燒鈔票給女兒取暖,最後除了被囚的家人之外,只能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科頭跣足地被擊斃在屋頂。

而續訂三四季,很容易讓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深度劇變成一部緝毒警職業劇。可以說整部劇雖然整體寫實,但荒誕弔詭卻殘酷真實的故事基調都是由巴勃羅這個角色賦予的;而且卡利集團的人努力向精英階層靠攏甚至已躋身精英階層,都沒有巴勃羅那股骨子裡土財主般天真和單純,所以也搞不出多少段子般的現實;再加上卡利集團是悶聲大發財,血漿爆炸之類的賣點也少了。當然我也希望Netflix能打我臉。

劇透一下,現實中卡利集團的羅德里格斯兄弟到現在還活著。巴丘在1996年被捕,雖然在S01E07在足球場逃過巴勃羅的追殺,但最後在服刑期間還是在某場足球賽上被槍殺了。

角色:
當然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巴勃羅這個角色一如第一季時讓人又愛又恨。最後決定鬥爭到底是因為古斯塔沃的金句We are bandits。其實這句話在S01E03已出現,是古斯塔沃勸巴勃羅不要做總統夢而說的。可以說,巴勃羅的瘋狂-毀滅之路都是從他的總統夢開始的。
這部劇揭露了哥倫比亞發展不起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貧富差距導致的階級對立。巴勃羅在S01E03泡澡時就發表過對政客乃至整個精英階層的不滿,要以自己的方式改造這個國家,為窮人發聲,而窮人們也受其恩惠、為其鼓噪——但這也導致他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任何人都是螻蟻,隨時可以犧牲。事實上,在他發動的每次恐怖襲擊中,傷亡者都包括他曾聲稱要保護的窮人
雖然第二季很大篇幅都描寫巴勃羅的家庭生活,他的家人都對他的惡行無視甚至回護,但第九集在跟父親的鄉村生活時,父親就明確表示他是殺人犯。所以巴勃羅扭曲的價值觀除了有階級仇視這種社會普遍心態,也有家庭原因。他母親鼓勵他能成大事,甚至回憶小時候巴勃羅因為鞋子破爛被取笑,母親願意到超市裡為他偷鞋(現實中他母親職業還是老師,為人師表竟然偷鞋~)。但這樣的母親只能培養齣兒子的野心和佔有慾。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有他那個在大是大非上把持得住的農場主父親的調節管束,讓巴勃羅培養了正確的三觀,加上巴勃羅自己的才能和魄力,說不定真的會實現他的總統夢。
假如說卡利集團是美帝在哥倫比亞培植的代理人,那麼巴勃羅這個所謂的「平民羅賓漢」就是被精英階層排擠大半輩子,跟精英階層鬥爭大半輩子,最後還得被精英階層乾死……這樣來看還真有一股宿命論的悲劇意蘊呢。然並卵,無論他理想有多高遠,多有才能,多有魄力,有多愛他的家人,但仍然改變不了他傷天害理,就是個人渣的事實。

其他角色也很喜歡,比如巴勃羅的夢魘,man得讓人誤以為他有不死之身的卡里略上校。另外總統戈維利亞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開始曾經優柔寡斷,當上總統後開始強硬起來,途中遭遇過挫折,甚至跟敵人妥協過,想逃避現實,有一些明明很naive的人強行向他傳授人生經驗,但他始終熬過來,最終戰勝巴勃羅。

最後是彩蛋:


看完第二季,換導演啦!基本是當紀錄片來看的,第一季的炸波音民航客機和第二季的炸圖書文具店都是真事,電視劇里還穿插了紀錄片影像展示當時的現場之慘烈。LOZ PEPES也是真事,電視劇里關於LOZ PEPES的來由和行動之高效也有點黑色喜劇的成分,但是有個槽點不得不吐:現實中 那位妖艷的女主播兼情婦並沒有死啊,反而被帶到美國做證人去了(指認政客、販毒集團其他人等),還寫了關於埃斯科巴的一本書,她現在還活著呢。埃斯科巴最後關頭,留著大鬍子,長得像卡爾馬克思,露出肥碩的白肚皮,光著腳,被打死在屋頂,最猖狂的毒梟終於消停了~~紀錄片影像又跑出來了:他那位虔誠天主教徒母親對著攝像機和記者說,兒子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那些壞事他沒幹過,是被誣陷的…………導演果斷切換到墜機現場、書店爆炸現場、各種死屍現場……直接用畫面與狡辯的語言針鋒相對,有種惡人死了大快人心的感覺。


本答案涉及到即將上映的《毒梟》第三季和第四季的劇情,請不適者迴避
9
8
7
6
5
4
3
2
1


我本人常年也是在知乎寫歷史政治的,極少寫電視劇,《毒梟》讓人不得不破例一下,各種的讚美之詞我就不講了,就說說《毒梟》背後的故事以及《毒梟》第三季和第四季的走向。

南美的毒品泛濫實際上是由戰後六十年美國人吸毒的風氣蔓延導致的,加上南美國家普遍對農村地區缺乏控制,像哥倫比亞這種國家從七十年代就普遍種植大麻,這是《毒販》電視劇上映之前的事情,80年代後可卡因迅速代替大麻,從考卡,卡克塔以及奧里諾科平原形成一片種植古柯帶,古柯是用來製作可卡因的原料,在九十年代鼎盛時期,哥倫比亞從事制毒販毒的人數近20萬人,120萬人直接或者間接以古柯為生,種植面積近9萬公頃,美國的可卡因90%來自哥倫比亞,這就是《毒梟》當年的時代背景。

美國打擊跨國販毒是從尼克松總統開始的,而針對哥倫比亞禁毒的援助則要從1973年開始了,早先的哥倫比亞毒販都是零散制毒販毒,但是後來很快形成了卡特爾,《毒販》中的麥德林卡特爾集團已經有生動形象的描寫,我就不提了,但在初期,美國政府尚不是很重視,而到了里根總統時期,調子一變,直接把禁毒拉到了「制定外交政策首要出發點」(里根總統語)的高度,從1978到此後九年時間,美國用於哥倫比亞禁毒的財政預算暴增5倍,1986年,里根總統發布221號總統令,再次拔高禁毒的高度,把禁毒工作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級別,不僅擴大了禁毒的規模和深度,包括軍隊和CIA都卷了進去,形成了延續到今天的「供方戰略」,即以控制和打擊毒源國的販毒集團為目標。

《毒販》片中的總統因為和美國簽訂雙邊引渡條約搖擺不定,這背後其實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哥倫比亞和美國外交中有一個痛點就是巴拿馬運河,1846年,美國和哥倫比亞簽訂了《瑪利亞里諾比德萊客條約》,承諾保證哥倫比亞對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哥倫比亞則同意美國在該地區修建兩洋鐵路,包括此後的補充條約是美國為了防止英國干預到巴拿馬運河的建設,美西戰爭後,美國強大起來,在1903年和哥倫比亞簽訂《海艾蘭條約》,租借巴拿馬運河地區,租期99年,但是哥倫比亞參議院拒絕批准此條約,美國暴怒,策動巴拿馬省發動脫離哥倫比亞的革命,導致巴拿馬地區從哥倫比亞分割出去。

一言不合就把他國的領土給分割了,此時是美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敏感點,也是此後為什麼哥倫比亞每次遇到類似於「雙邊引渡條約」之類的牽扯到國與國之間條約問題猶豫不決的原因,被坑過,而且坑的挺慘。

------------------------毒販的分割線,以下涉及到三四季劇情----------------------------------

前情敘述的差不多了,畢竟我們不是要講哥倫比亞歷史,說說《毒販》第三第四季,目前看來很明顯,槍口要對準卡利集團了。有很多人對於塑造極其成功的麥德林集團首腦巴勃羅埃斯科巴印象深刻,生怕第三第四季趕不上第一二季,但是再看我看來,第三第四季並不難拍,因為卡利集團簡直是麥德林集團的對面。

卡利卡特爾集團由羅德里格斯,卡巴萊羅,尤迪諾拉和聖克魯斯四大家族構成,卡利集團的家族成員並不採用麥德林集團的血腥濫殺的手段,甚至可以說「彬彬有禮」,堪稱紳士,既不濫殺,也無酒色之好,麥德林集團偽裝一個計程車公司都偽裝不好,但是卡利集團卻擁有大量的合法公司,包括銀行,電台,藥廠,酒店等等,並且不惜餘力的滲透進政界,司法,不但如此,連販毒的手法都與麥德林不同,除了港口之類的傳統販毒以外,他們還以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為跳板,進行曲線販毒。

卡利集團的成員素質高,全部都有合法職業,既不酗酒,也不好色,在哥倫比亞這個國家,卡利集團的成員尚若不販毒,個個都是極高素質的合法公民。

與麥德林集團死盯著美國的邁阿密地區不同,卡利集團不但販毒到美國,同時也擴大銷路,去培育西歐,東歐以及日本的市場,國際貿易當然需要國際級別的人才,因此在四大家族中的羅德里格斯家族的大佬吉爾伯特,他非常具備前瞻性眼光,深刻了解到21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把自己的兒子費爾南多送到了大學,獲得了國際商業學位,另外兩個兒子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塔爾薩大學,兩個女兒一個有商業管理的碩士學位,另外一個是工程師,對比一下麥德林集團的那些渣滓,簡直是人生典範。

其實光這個就夠黑色幽默了, 就有很強的對比度了,就非常有「魔幻現實主義」了,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就沒了,那就大錯特錯,好看的還在後頭。而且我可以放言,這後面的劇情果斷是第三第四季的重中之重。

大家應該都記得擊斃巴勃羅埃斯科巴期間的那個帥哥總統,這個總統還活著,在哥倫比亞開了一個畫廊,他離職後桑佩爾總統接任,桑佩爾總統接任後繼續打擊毒販,不斷掃蕩考卡山谷的卡利地區,搜索了2300次都無收穫,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轉機出現了。

警方發現卡利一個山腳下總有兩個年輕人採購生活用品,然後繞路返回到聖莫里卡的一個二層樓的住宅,警方覺得有蹊蹺,派遣搜查隊進行搜查,連續搜查了4座樓房毫無收穫,警方大為氣餒,氣的錘牆,而這一錘之下,居然錘出了空聲,顯然牆內有秘密!警方立即開始拆牆,果然發現密室,而且裡面果然有人,就是卡利集團的大佬希爾韋托·羅德里格斯·奧雷胡埃拉!

聽起來聽玄幻的是不?

警方在羅德里格斯住所搜查到大量的資料,尤其是涉及到卡利集團賄賂的資料,由於其人被逮捕導致卡利集團人心惶惶,部分大佬投案自首,例如亨利洛埃薩,維克多帕蒂尼奧,部分大佬被逮捕,比如說何塞聖塔克魯斯,阿里薩瓦萊塔。

看起來大佬都被抓了,卡利集團倒台已經近在咫尺了,嗯……要結尾了么?沒有!好戲剛上場!

正如我之前說的,桑佩爾總統在打擊卡利集團手段強有力,警方在清點卡利集團財產的時候,發現了一張轉賬支票,支票的開出方是一家隸屬於卡利集團的農產品公司,你才簽收人是誰?簽收人是桑佩爾總統競選班子的成員梅迪納!

梅迪納被傳訊後承認簽收了這個支票,然後抖落出桑佩爾在任西班牙大使期間試圖要求卡利集團資助其競選,而國防部長波特羅和內政部長塞爾帕都曾收過賄賂。

此時一曝光,整個哥倫比亞轟動,強硬手段打擊卡利集團的總統居然有可能收過卡利集團的賄賂!

天旋地轉……

波特羅被逮捕後,供出桑佩爾在執政後前六個月阻止警方追捕卡利集團的頭目羅德里格斯,而羅德里跟死也供認出他們曾經向政界簽出一萬多張銀行支票,其中香檳酒1號2號3號就是用來資助桑佩爾總統上台的,哥倫比亞檢察院隨後進行調查,發現自由黨一共收到近六百萬美元的黑錢用來進行二輪競選。

還不夠高潮?那再來一波高潮!

在調查的關鍵時刻,突然發生一件事,一名叫伊麗莎白蒙托亞的女士和其夥伴在波哥大被殺害,據供詞顯示,此人是桑佩爾在考卡山谷地區活動資金的掌管人,顯然她是案子的關鍵證人,而她的丈夫,原本是哥倫比亞一名警察,後因販毒被逮捕,他 聲稱殺他妻子的兇手就是桑佩爾總統,因為他妻子知道毒販資助桑佩爾競選的事情,要求美國政府進行整治庇護。

而此後桑佩爾總統與反對党進行了多次交鋒,美國總統柯林頓此時也來添了把火,在桑佩爾總統出事後,正式派遣軍隊參與打擊哥倫比亞毒品活動,消減了對哥倫比亞的援助,桑佩爾事件導致美國和哥倫比亞兩國關係的急劇惡化。

根據以上歷史事實,我可以推測,《毒販》在第三季即可播放逮捕卡利集團首腦的劇情,而第四季很可能是一大堆政治撕逼。

最後大家不用擔心桑佩爾總統,人家活的好好的,後來還當上了不結盟運動主席,南美國家聯盟秘書長,還訪問過中國呢。
桑佩爾談習主席訪拉美:一個偉大朋友的來訪_新聞_騰訊網


即使曾經殺人無數,富可敵國,但在落魄時能陪你到最後的,還得是老司機。


說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整部戲到最後Pablo越來越胖。戒煙的人知道,往往戒煙之後會變胖,原因是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減少,所以戒煙的時候會很有食慾,人就會越來越胖。

Pablo不是戒煙,他到最後想抽大麻,需要煙紙都沒有,說明他到最後真的是窮得一點都不剩了。大麻抽的越來越少,人也就越來越胖,吃得越來越多,以至於最後說「這早飯讓我思維遲鈍了」。

巨人將倒,眾人推之,連老天爺也要推一把。

不得不佩服導演...


更新熟肉以後唯一想做的就是感謝字幕組 感謝字幕組。辛苦辛苦
看完再來扯一哈。
看完前3集的感受,就是 ,塔塔變得越來越有女人味了,第一集的便利店妹子顏值也是爆炸高,就連女老大Judy也是氣質爆炸。總之就是嗨呀。
追完10集。第二季並沒有第一季富有新鮮感,總歸是按照現實劇情來走
。一代毒梟就這麼死了,然而還有一堆像埃斯科巴一樣的毒梟會慢慢的冒出來,結局這些聯合起來搞翻埃斯科巴的人,和他又有什麼區別。
比較關注的是裡面那個叫Limon的老司機,在埃斯科巴的影響下一點一點的讓自己發生改變,連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
期待一下第三季,感覺這個潘那男人味十足,無解吸粉


一年前看《毒梟》第一季的時候,我的印象是:一部好劇,OST還挺好聽的。看完第二季,變成了驚嘆:卧槽神劇。真正牛逼的影視作品看完一下子緩不過來的,如同扼喉一般,剎那的快感與綿延的痛感並存,比如《毒梟》。


如果說第一部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還是巴勃羅本身這個傳奇身份所賦予的話,那麼第二部的《毒梟》擺脫了角色本身的桎梏,通過群像的刻畫與精心的暗喻,達到了一種不止是記錄就能抵達的魔幻現實主義。看到一些評論說《毒梟》相比第一季略顯拖沓,我倒覺得這份拖沓是劇組的良苦用心,節奏的放緩更加有利於對人物細微的捕捉,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敘述。所以其實這部劇是借著梟雄末路的殼講了關於人性善惡的故事,這是之前所看過的緝毒片從未觸及的深度。


《毒梟》二看得我極其壓抑,也正源於對人性的刻畫,它遠遠不滿足於緝毒故事本身的戲劇性,而是詮釋了兩個關於善惡的永恆的命題——深淵並非毫無源頭且空無一物,而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回望你。


劇中的深淵——巴勃羅,他的不擇手段來自於母親的不擇手段,他一心對於總統職位的渴望來自於幼時的貧窮與哥倫比亞懸殊的貧富對立。巴勃羅唯一的善在於對家庭的全心全意,第二部中對於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多方面進行了展現:與妻子至死不渝的愛,陪同孩子們玩耍,對母親的孝順。這一切與巴勃羅草菅人命時的殘忍與不屑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導致我在對這一家恨得牙痒痒的同時,有些如坐針氈,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扭曲的尷尬與不適。因為我發現二者之間居然不矛盾,我們其實都很熱愛將己之不欲施與別人,只是巴勃羅做得尤為誇張,他只關心與他有關的。就如同他在控訴「反抗巴勃羅組織」是殺人犯時,他的家人在指責那些人對他們一家的窮凶極惡時,從來不曾想過,他們也曾經扮演過這樣的角色,人選擇性無視的雙重標準在這一家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這種善惡的統一使得巴勃羅的親情更加令人難以接受,他的人格也在這種情有可原與難以接受的拉力中形成一種難得的張力——惡人同樣有血有肉,只是惡人不知道也不屑知道別人也有血有肉。


而所有意圖終結巴勃羅的人都陷入了深淵——為了結果正義而選擇了過程的不正義。與反抗巴勃羅組織合作的哈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卡里略上校,親眼目睹卡里略殺害嫌疑人的墨菲。在與巴勃羅這場耗盡心力的持久戰中,他們或多或少,或主動或被迫地選擇了以惡制惡,也許是因為正道的崩壞,也許是漫長的追捕令人麻木,又或者是被內心巨大的悲愴與仇恨所驅動。在對正義的追求中,過程正義與結果正義同等重要,換句老話說就是: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

但《毒梟》將我們置於極端型的絕境:如果正義的過程壓根無法解決呢?要麼不解決,要麼不正義。


而他們想要解決。我曾一度為殺惡人的快感叫好,旋即又陷入惶惶的焦慮中:我們也在成為手沾鮮血的深淵。正如哈維質問:「誰是好人?我們嗎?」在《毒梟》里,善惡是沒有分界線的,追捕殺人者的人為了正義的目的同樣殺人,如此魔幻現實主義。影片中有個細節很讓我印象深刻:被司機坑害的女孩子請求哈維尋找庇護,哈維拒絕了。但是為了獲得律師杜凱所掌握的證據,他卻願意保護杜凱。當然,他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幫助每個人。但是仍然不可忽視的是,在他這個警察的眼裡,善惡不再重要,誰的情報更有價值,誰的命就更值錢。他們意識不到嗎?《毒梟》亦細緻地描摹了這些被迫手沾鮮血的人內心的苦苦掙扎,沒有誰不想做白蓮花。


《毒梟》也不滿足於只描寫個人的善惡,在這部劇里,一心置巴勃羅於死地的哥倫比亞總統、信奉巴勃羅為神的麥德林群眾、美國CIA與DEA,沒有誰是絕對的好人與壞人,為利益行事而已。如今哥倫比亞的毒品事件,不過是當年鴉片戰爭的重演,只不過強弱雙方調換了下。


《毒梟》無意展現臉譜式的童話,而是塑造出了站在善惡邊緣的人,讓觀者去面對這些人性與正義的悖論,這些永遠無解的難題。而結尾處哥倫比亞特警射殺巴勃羅之後的振臂高呼:哥倫比亞萬歲!這句話卻依然讓我在對正義強烈的質疑後感動得聲淚俱下:這個世界上也許從來就沒有絕對的正義與善,但我們仍然要對惡有所抵抗。


個人微信公眾號:不失者(bushizhebsz)


懶得放二維碼了。。。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瑪蒂娜加西亞,是不是很像島國某作為網紅下海的愛情動作片女生。為此我還專門對比過照片,比島國女生漂亮多了,幾天前就發過這個回答,沒任何提示就秒刪了,想不出任何違禁處,似乎只有龍什麼蘿拉可能違禁了.哎……真讓人無語,只能用某島國女生替代吧。第一次出場感覺《毒梟》畫風突變一樣,尼瑪這哪裡是拉丁美洲美女風格。但的確是土生土長哥倫比亞人,但好像有混血。為什麼《毒梟》不是HBO出品呢?原因你懂的。

叫 瑪蒂娜加西亞

出演過電影《黑暗面》,網上能下載,速度很快。片中有福利。


一個晚上刷完,實在是太刺激啦!
毒梟末路刻畫得太精彩了,看得時候總是想起阿爾.帕西諾的《疤面煞星》,都是那麼的癲狂殘忍。那部電影描述七八十年代邁阿密可卡因泛濫,和這個劇還屬於同一個時代啊。
可大毒梟巴勃羅死了第三季怎麼拍,難道接著拍衣冠楚楚偽裝上流的卡利集團,如果這樣我認為還不如轉戰東南亞金三角拍坤沙呢!


這是可能唯一一部壞人死的時候我居然有點憐惜的美劇,精彩到不能自拔的美劇

然後感謝字幕組,確實水準之高無可比擬。


謝邀。
感謝g20,現在還在外面度假,等我回去了再刷,突然就出了第二季感覺好棒,可以短暫告別劇荒時代。


借刀殺完人,漂漂亮亮地回家,和老婆一起風花雪月,這是埃斯科巴式的愛情。

男人的友誼。副部長那一席話我真的差點看哭了…

雖然才刷到EP4,但這集讓我確信,第二季的水準一點都不比第一季差。

《毒梟》已確立神劇地位無疑了。


不得不說紅毒蛇演技很好,特寫鏡頭表情控制得恰到好處,肌肉的細微變化暗示著情節的走向。劇終集最後的特寫,Pena得知對坐的人不是來審查他的時候,僵硬向下的臉頰肌肉變得放鬆,眼角的肌肉也變得微微上揚,甚至說話時嘴周圍的肌肉也放鬆了下來甚至有了不易察覺的笑意——他知道he isn"t finished,哥倫比亞毒梟的一切也都沒有結束。

Valarie和Tata說等一切都結束我再採訪你。等一切都結束,然而當大毒梟Pablo日薄西山,就已經意味著「新的開始」,只不過不是Pablo的開始。這種無力感就和「打破舊制度,建立新制度」一樣,新制度「新」在何處?

Pablo的親情線將觀眾處於一種不適的矛盾感之中——可以理解的動機不可原諒的行為。劇中有一處是Pablo的母親說,Pablo小時候沒鞋穿被嘲笑,於是第二天她就偷了一雙,Pablo立刻就有嶄新的鞋穿了。這大概就是Pablo被教育的三觀吧——不擇手段——永遠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裡還有一個非宗教信仰觀眾覺得很疏離的天主教「犯罪-懺悔」的虛偽循環,Pablo的母親作為天下頭號罪犯的支持者,卻因為長期沒去教堂禮拜而不安。所以我實在不能認同稱Pablo也是個「普通人」的說法,也實在很難被這樣的感情打動,他和他的妻子、母親從開始賣第一批毒品開始就必定不是普通人——他們身上承受著帶給哥倫比亞無盡流血犧牲和苦痛的罪惡——這是帶血的親情。

總之,全程的不適和矛盾,才是我看待親情線的主要感受。也是我覺得編劇想傳達給觀眾的感受,而並不是為了強行把Pablo的形象平凡化、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

然而有人要說在Pablo下葬的時候,哥倫比亞的窮人紛紛前去悼唁。這樣反常情況的出現必是有原因的,然而該劇卻似乎簡單的歸為一句「魔幻現實主義誕生在哥倫比亞是有原因的」。彷彿「魔幻現實主義」解釋了一切,哥倫比亞好像從來就是這樣荒蠻血腥、三觀崩環的世界。可能是因為是美國人的角度,美國人代表著正義去消滅毒梟,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確實是哥倫比亞人口中的「gringo」,一句魔幻現實主義的看客態度,表明了美國確實不關心哥倫比亞的水深火熱以及這背後複雜的社會成因。如果有人崇拜大毒梟,也不該解釋為一句「魔幻現實主義」。

看到有人說和哥倫比亞同事提這個劇,哥倫比亞人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想回憶這段血腥歷史的稍有過激的反應。這就是gringo和本國人的差別,本國人還是希望這邊土地信仰美好崇高,看客則愛看底層人民吃人血饅頭,看「魔幻現實主義」大戲。
————————

消滅Pablo的過程也不怎麼光彩,Carrillo上校的狠,Los Pepes的哥倫比亞民間藝術殺人秀,「正義聯盟」變成了「利益聯盟」,但最後殺死Pablo的子彈還是要來自代表哥倫比亞人民利益的政府,好人和毒販還是要劃清界限,魔幻的哥倫比亞還是有一點嚮往正直美好的力量。然而諷刺的是運往美國的可卡因量卻更大了,一切都沒有結束。

所以,好像世界就是應該這樣存在,好人壞人,構成一個動態平衡。CIA做臟事,代表美國給游擊隊武器支持;DEA本該代表主流的正義,也對流向Cali的情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季的海報和《戰爭之王》的海報有些相似,都是子彈構成人物頭像,只不過Pablo的頭像最終要一顆射像眉心的子彈完善。《戰爭之王》中軍火商最後被交上法庭也會被釋放;Pena耿耿於懷自己的「錯誤」其實早就被探員點穿。美國給哥倫比亞送槍,哥倫比亞給美國送毒品。毒品換美元,美元換槍。

這樣看起來,美國的行為有點像「反傾銷」了。這是個十分不妥的比喻,聽起來甚至有為鴉片戰爭洗地之嫌,畢竟產生貿易逆差的「商品」是毒品,是有違人類發展方向的毒品!

所以別去迷戀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中的大英雄!只是看客角度,villain才迷人罷了!

________
另外非常喜歡本劇的攝影和美術,畫面色調充滿南美洲風情,構圖精良,截了一批好圖不勝枚舉。說來有趣,講這樣一個血腥故事的局卻總透露著陽光的味道。比如下面這個大毒梟和兒子女兒躺在草地上的畫面,好像電影Boyhood的海報喲。

另外,個人很喜歡Colombia Folk Art,血腥和肢解的純官能美享受。

記得上面這個場景的鏡頭也很有意思,手持加變焦,跟著人去圍觀一路所見的長鏡頭,到了現場先聚焦到左下人頭然後是右上砍頭的橫截面,再往上移聚焦到另一個掛在網上的人身上,完全模擬人眼的視覺過程,代入感很強。

另外有一處,聖誕夜Pablo家在他母親回來之後被突襲,從游擊隊隊員的視角,跟隨整個進入Pablo家到最終近身想要擊斃Pablo而不成的全過程,非常的真實,代入感極強,就是玩CS那種視角。最終就在Pablo側面差點就要將其擊斃,卻於主觀視角被爆頭帶來的感同身受,彷彿能體會死亡一瞬間迸發的可惜懊喪——這時候彷彿亡靈視角——接著鏡頭又變成了攝影機跟隨Pablo行動,又把觀眾拉回到觀看角度。這一段處理得非常精彩,讓人印象深刻!

————————
開頭就提到紅毒蛇演技好,不得不說這劇裡面每個形象的塑造、每個演員的演技都值得稱讚。毒梟自不必說,她的老婆Tata竟是個92年的演員演的。。。


難道要蘇聯,大救星援助嗎?只能是花花太歲死前花光身家的故事,英文不好到不能開導彈潛水艇的說明書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大麻店

我會帶著現錢,和你寒暄

不去說返點,只是寒暄

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

「裡面的人聽著,你已經被包圍了,放下武器,立刻投降 ?」

(圖片來自官方海報)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s.
Pena以為自己要給上級乾死,結果沒想到,吃了這場戰爭苦頭的DEA學聰明了,意識到這場針對埃斯科巴的戰爭,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卡利幫後來居上,毒品問題反而更加猖獗。舊時代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再也沒有人能以綁架,謀殺以及發錢這樣的笨辦法來控制一個毒品帝國。新時代的人們更加機敏,他們依靠的是整潔有序的實驗室(Judy Moncada的其中一個實驗室讓我想起了可口可樂廠房),複雜的機構組織,以及自我洗白的天賦。
時代變了,古爾丹。。。。。。哦不,埃斯科巴。
說句題外話,前幾年廣東省破獲了一起世界級大案。數千名武警出動,搗毀了廣東某個制毒村,當地生產的毒品甚至遠銷至大不列顛的布里斯托爾。
Quite sarcastic, isn"t it?
當年「英咭唎」用廣闊殖民地換來無數財富,今天卻遭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下的一個小村荼毒。現實與魔幻在此刻交融一體。
Magical realism是也。Murphy在第一季第一集和第二季最後一集里重複了兩次這個詞的定義,埃斯科巴漫遊麥德林大街,夢中當總統,無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體現。劇中各種鏡頭的對比,也體現著無處不在的荒謬感。
Chica, Blackie, Limon們一個接一個鏡頭地殺人,埃斯科巴卻在和兒女們玩遊戲,而當美國人協助建立的Search Bloc染上官僚風氣時,Los Pepes卻在以納粹般的冷酷和高效率蠶食埃斯科巴的勢力,更別提可憐的Pena了。
有趣的是,扮演Pena的演員是一位智利裔美國人,父母是在皮諾切特政變後流亡的阿連德支持者。而埃斯科巴的扮演者,是一個巴西人,至於Limon車上坐的那位美女是哪國人,我就不清楚了。
說回正題。劇中最讓人感到無奈的也許是Pena聯繫Los Pepes。這群暴徒本來也應該是國家的敵人,可是在現實利益面前,一切都要被放在一旁。CIA勾結的極右派組織,本來以殺害左派游擊隊為「主業」(現實生活中,左派組織FARC在半個月前剛結束了為其幾十年的抵抗),結果卻被外國佬一忽悠,開始搞起了埃斯科巴。Judy這個老女人,家裡的壁畫換了兩次,自己旁邊要麼是老虎,要麼是獅子,但看上去威風凜凜,結果還是要給死胖子Berna當跟屁蟲,最後還被完美反水,直接GG。至於Rodriguez兄弟,這兩人到結尾我都沒認出來,或許這也就是他們的成功之處吧。還有Pacho,小哥挺帥的,騎個馬溜個彎,勒死個Lion,也就差不多了。
就這麼一群破人,愣是能讓DEA探員主動來投,還不是多虧了Search Bloc災難般的行動方式。埃斯科巴年輕時,正趕上世界共產主義革命高漲,全球各處都有偉大領袖發動群眾,打倒反對派。埃斯科巴深諳此道,找了一群小娃兒給他當眼線,足夠魔幻的是,哥倫比亞這幫警察就像過年一樣,抓個人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一舉一動都在大毒梟的眼皮底下進行。
當然,帥哥上校乾死了其中一個嘴賤的,也為此擔負著道德代價。為了除掉那個無惡不作的大魔頭,我們是否要像魔頭一樣行事?這是個很老的道德問題了,在此不做評價。至少從上校的舉止來看,他明確地知道後果,即使將入地獄,也在所不辭。
善與惡的界限在這部劇中基本宣告消失。你能看到上一秒還在殘殺政治家的埃斯科巴,下一秒里踏上講台,宣講政治主張,更能看到恪盡職守的dea探員在廁所暴打美利堅同胞。又是一種荒謬的真實。
總之,這部劇貫穿著「魔幻現實主義」的主題,而傳聞第三季要寫El Chapo的故事。。。我只能說,裡面一定會調侃一下修牆的Trump.
You can build the wall, but drugs will find their way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一個細節,片頭曲唱到Que temo ahogar de amor時,
前六集的背景照片是老布希,後四集是柯林頓
通過細節告訴觀眾時代變遷啊
——
不過第一季導演沒費這事,全是里根。。。
不管怎樣,個人很喜歡這種七分實三分虛的連續劇,比純靠腦洞編寫的劇情更吸引人


讓巴勃羅走向滅亡的是他想要成為總統的夢
讓巴勃羅走向瘋狂的是古斯塔沃的死


這一季簡直是配合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的讚歌~

杜特爾特簡直就是哥總統和上校的合體化身:)

熱烈祝賀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榮膺諾貝爾和平獎!毒梟第三季第四季有望大熱,續訂第五季第六季可期。。。


推薦閱讀:

TAG:美劇 | Netflix | 電視劇 | 毒品 | 《毒梟》美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