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大學某些老師用課堂大部分時間放視頻或者電影的行為?

如何看待當今大學某些老師用課堂大部分時間放視頻或者電影的行為?


用課堂大部分時間放視頻或者電影,簡單、省事,而且沒有規章制度禁止這麼干,學生輕鬆,老師輕鬆,如果考試再放放水,個個高分,更是皆大歡喜,那為什麼不這麼干?

反面教材是什麼呢?

你倒是努力把課講好了,認真負責,嚴格要求,但學生很可能根本就不領情,該逃課的仍然逃課,該不學的就是不學,你也沒那麼大的本事,能把這些人拉回來,讓他們努力學習,另外,領導也不會因為你認真教學而給你加工資,反而很可能會因為你太認真,太嚴格,考試掛了太多人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認為你不行,不知靈活變通。

聰明的理性的人是趨利避害的,該怎麼做清清楚楚,而不這麼乾的人,多半還有點理想主義。

所以,這種事情一點不奇怪。

==========================================

看評論和其他人的回答,許多人挺不滿的,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無可奈何。

這種現象其實是大學「輕教學重科研」這種考核方式帶來的,其根源在體制所固有的弊端,體制問題,短期內基本無解。

所以不管怎樣,你都不能改變現在中國大學普遍的從上到下的「輕教學重科研」這個事實,大環境不改,這種現象(或者說類似的現象)必然會出現。

拒不承認這個事實,本質上就是「掩耳盜鈴」。

再多句嘴,其實醫生也是類似的,不發論文,就算你治好了N多病人,醫德高尚,照樣評不上高級職稱,每天做手術都累死了,還得冒被瘋子砍的風險……

醫院比學校更扭曲。


無它,就是混時間。我的理論課也有視頻,這很正常,視頻也是教學多媒體的一種嘛。但一節120分鐘的理論課,我嚴格把視頻控制在不超過20分鐘,一般最多10分鐘。

我很鄙視同行這種行為,靠視頻混時間講課,原因就兩種,1.自己講不好。2.科研時間過多,所以壓縮了備課時間,應付教學。前者是蠢,後者是壞。

當然不一杆子打翻一船,賞析課或者一些特殊專業不在此列。


老師自己應該也很無聊也不喜歡講課吧……


很多教師的【知識講解】效果並不如視頻、書、文檔等其他方式,甚至同一個教師,今天講的效果也不一定比他自己昨天錄製的視頻效果好。

比如說書,正式的出版物經過多次編輯校訂,相對而言邏輯是比較完整的,現場講授既依賴於講師的知識結構,也受限於時間限制和現場發揮水平,所以很多時候教師的【知識講解】並不一定保證好過於其他方式。

這种放視頻的方式是手段而已,最終評估好壞看的是結果,手段是中立的,沒有好壞之分,一個教師能夠不講一節課,把學生訓練成合格的工程師,這個結果是可以被認可的。反之,即使幹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培育效果極為糟糕,那也沒什麼意義。所以單純對這個手段進行評價,不能主觀臆斷。有投機的行為,不排除也有合理化的設計基礎。

從長遠看,特別是面向成人的大學教育,教師的現場【知識講解】價值在下降,因為他再好的講解,也可以被他自己的視頻所替代,今天讓易中天在課堂上再講一次三國,效果都未必好過看他百家講堂的視頻錄像。不僅僅視頻,書、錄音、互動多媒體等知識載體都可以完全替代現場的【知識講解】,現場講授有其他的優勢,但單純在【知識講解】這個環節,劣勢重重,比如時間限制、邏輯密集容易引起的聽眾大腦神經疲勞(學生無法按下暫停鍵,暫停教師的現場講解)。因此,教師在寶貴的課堂時間,如何突破知識講解範疇,壓縮減少知識講解的比重,是眼下及未來實施課程的一個重要課題。


挺好的啊,看完了能有自己的思考,不用完全按照老師的講解去看待一部電影,我們上現當代文學的時候,就看了傾城之戀,還有芙蓉鎮,祥林嫂一些電影,慶幸老師是讓我們自己看自己感受,而不是給我們講這些電影都講了什麼什麼。

然後從此成為發哥迷妹


我只說我們學校我們學院,老師如果放視頻是需要申請報備的。

不能說放視頻好與壞,這和課程性質,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息息相關。學電影賞析那是必須放的是吧。但有些學科就沒法解釋清楚大量播放電影能支持教學內容和達到教學目的。

如果說許多老師利用大部分時間放視頻,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說明是老師偷懶吧。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怎麼就沒碰上這麼水的課呢?
第一,我覺得首先如果課上有很多時間放電影那說明這個課本身並不是很急著趕進度的那種,看視頻也是開拓眼界的一種方式。其次,像一些思政課,看視頻本來就是一種教學方式,老師沒有必要把視頻里的觀點整理成PPT給你們灌輸,而且看視頻不是比聽老師叨叨更有吸引力嗎?


視屏是啥東西?


這個提問存在一個主要毛病:沒有語境。提問者沒有列出具體是哪個學科,那門課程使用到了視頻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或主要教學手段。前面若干回答也提到了,對於某些特定課程,比如電影賞析等,如果不使用視頻,純靠講座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就無法繼續了。

我從自身的教學經驗上解釋一下我自己的課程為什麼會使用到視頻片段作為輔助手段。

我上的課程叫做剪輯藝術與實踐。我的課程結構包括:剪輯的語法,剪輯的修辭,剪輯的技巧,剪輯的實踐。語法,修辭,技巧部分都是講授和視頻案例教學結合進行的。原因非常簡單,現在的學生的閱讀量,觀片量普遍不行,範圍太狹窄。通常學生看電影的範圍不會超出近10年甚至5年範疇。而我們知道電影誕生到今天已經超過百年,如何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剪輯這門專項的技巧是怎樣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是本門課程的一個主要問題。這就必然要回顧大量的重要電影的重要段落。伴隨對這些段落的講解分析,同學會逐步的認識到今天的影視創作中看似新穎繁雜的技巧基本上都是有源頭的。這個工作的準備和梳理就用了若干個老師近十年以上的時間。而從效果上來看,只能說是基本符合教學目標,而且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所以看似花樣繁多的視頻(我的課程中大約要看超過200個以上的案例),實際上在梳理和總結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背後的工作漫長而艱苦。

這樣做在剪輯這門課程上就是必要的。而我上的其它課程,可能會以講授或者討論為主,而沒有任何視頻放映,具體還是要看課程的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手段。

說句題外話。進入圖像時代,和印刷時代的教學發生了顯著變化。我們當然要與時俱進,但是作為教學人員,還是要清醒的認識到圖像,視頻,聲音等媒介的缺陷。用尼爾波茨曼的說法,就是以電視為代表的電子媒介,其缺陷就是缺乏語境。如果是講授,我們是假設學生對基本的問題涉及到的背景知識有充分的了解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老師和學生就無法在同一語境下來探討和研究爭論同一問題。視頻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我課程中提到某部電影,學生可能看過,但是很難清楚的記得某個特定的段落的鏡頭銜接設計,這就需要不斷的放映該片段,以期快速進入討論的情境。

而某些答案提到教學和科研的衝突等問題,其實和使用視頻作為教學手段本質上是兩個問題,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一方面就是拖時間,另外一方面老師可能真講不出來什麼新鮮的,他可能只能去查別人的分析研究結果。我覺得題主說的應該是本科通識教育時常出現的,一個老師可能除了帶研究生所教的領域自己更精專,通識教育部分未必每課都有獨到見解。最後總結,確實是懶。


謝邀,看視頻這種流行了十多年的教學辦法,也不算創新!寓教於樂嘛!況且「無紙化教學」也是教育部門積極提倡的!
大多數同學應該不會反對,只是不知道題主的專業是什麼?可能從前中小學期間老師在「黑板——講台——課桌」之間授課的傳統方法轉變到大學新模式還不適應!
當然了如果影響到課程進度可以向學校反應!
(看到最老的一個回答,貌似是一年前的問題!不知道題主現在是否還在經歷「網教」………╮( ̄▽ ̄")╭ )


就我所在的水專業的課來說。所有老師上的都很認真,基本沒有放視頻的環節。不知道題主說的課什麼課。


不瀉藥。在國外,國情不一樣,不適用,再見


鏈接: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生存手冊
摘錄:各位同學們,在本書的開始,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國內絕大部分大學的本科教學,不是瀕臨崩潰,而是早已崩潰。


首先要限定什麼課和什麼專業,包括放視頻的目的。而且放視頻和講解,可是並不矛盾的,甚至放視頻和認真教學在某個程度也是不衝突的。如果是希望各位答主抨擊醜惡現實,也要儘可能詳細定位。

比如專業課,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古登堡印刷術各位有所耳聞嗎?BBC做的一個紀錄片,至少在我念大學的時候不火,沒人翻譯過,聽力課,老師將它在大屏幕上放映,沒有任何字幕。老師沖我們微笑,來,我們今天就用這個。然後,開始播放了,點人來複述。那個解說者和裡面出現的一堆專家學者的語速和口音,十分酸爽,至今難忘。那個視頻放了至少兩三節課。

如果是理工科呢?我因為不清楚,我只能猜測,如果真有個什麼很優秀的研究性視頻,老師播放在旁邊講解,是不是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比如說非專業課的各種公共選修課。很多學校都有一門類似電影賞析的課。如果這個課,他大部分時間真就不放視頻,講解電影理論,影評知識。那麼,它是公選嗎,它是電影賞析嗎?視頻的作用不一樣,就和課的作用不一樣。

再比如說,如果,一個老師講三個班,一個班進度超前了,她說,我們是來個小考還是看電影?一群狗腿的我們要看電影。這個問題就是雙方責任了。

或許真有的老師天天放視頻,且沒有什麼作用。如果他是專業課,且不進行講解,那真的是很過分,或者說對不起工資。但如果本就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公選課,學生上網抄一個論文就好,或者也不經常出勤,老師總放視頻雖說也是不夠盡責,但它的形式就並非一個嚴謹的教學過程,下面的學生也不一定希望從中獲得知識。雙方都不甚在乎,也就別單指責一方。

最後,很多老師有很優秀的學歷和學術能力,甚至人格魅力。但並非人人適合授課。找一個和課時內容相關的視頻和照著書本讀,究竟哪個更給力,也是說不那麼清楚。視頻的應用是沒問題的,但一定要設定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目的在課堂上較長時間的使用。


院長告訴我們 前幾年 他堅持開掉了一個這樣做得老師


這事兒分情況

注意題主說的是大部分時間而不是全部時間,高下就取決於老師如何運用這余出來的一小段時間


同意齊家回答!視頻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大量用就是逃避、糊弄!


大學老師也很難做呀!
好好備課吧,發現精心備好的課沒有多少人在聽,大家都在埋頭玩手機,只有零零星星幾個人在看自己。老師能怎麼辦,老師也很絕望啊!
放個視頻,學生輕鬆,自己也解放了,這不是兩全其美?
追根到底,大學學習課堂只是個輔助作用,如果你覺得老師課程太水,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找網路公開課,網易的課程就不錯


我大二的小學期一門課就是天天放電影,那老師不但放,他還邊放邊評論。如放《功夫》開頭時他就說這是個經典的長鏡頭蒙太奇,然後又說長鏡頭的效果。有一回他把鏡頭暫停後就開始說:
「電影就算鏡頭一樣,剪輯不同有時候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如:第一個鏡頭是囚犯先神情低落,第二個是別人開始威脅他,第三個是他開始大笑,則會顯得這個人勇敢無畏。而如果倒過來,先他大笑,別人威脅他,最後他神情低落,則顯得他懦弱。」
而我們上課基本上都是歡聲笑語,掌聲雷動。為老師對電影的精彩評論與技巧解釋而佩服無比。不知不覺,課程就到了該結束的時候,說實話,我們心中確實有些不舍。什麼?你說結課考試。我們盯著老師,老師盯著我們。他一拍腦門就說:「算了,不考試了,你們隨便寫點東西交上來吧」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老師太不負責了,作為學生,我卻抱有不同的意見——他至少交了我們該怎麼欣賞電影啊!

另外,忘說了,這課叫「電影賞析」


推薦閱讀:

演講或考試時心跳特別快,怎麼辦?
《家有兒女》播出十幾年了,你怎麼看待劇中人物的教育方式?
老師課堂上不怎麼講課,作業全是留給家長的,不上補習班孩子什麼都不會,赤峰九小?
學古箏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那麼多人帶孩子去學習?
為什麼當年東北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沒合併?

TAG:大學生活 | 教育 | 心理 | 大學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