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俄時期的士官生制度是什麼樣的?

感覺蘇俄內戰時期白軍各路諸侯(科爾尼洛夫、鄧尼金、高爾察克等等)的部隊里都充斥著「士官生」,而士官生似乎又是白軍中比較頑固的一部分。那麼:
沙俄的士官生畢業之後會成為軍官還是士官?如果說士官生都是資產階級青年的話,很難想像他們畢業去當士官;而如果他們畢業之後成為軍官的話,那帝俄軍需要那麼多軍官么?而派見習軍官去充當士兵豈不是非常浪費?
說到底到1917年時,帝俄正在培養多少士官生?十月革命後解散了舊軍隊,為什麼沒有解散他們?他們是怎麼進入白軍各路諸侯麾下的?
士官生在資產階級各派之間有傾向嗎?
有沒有有組織加入紅軍的士官生?


破個例,不邀自來。

所謂士官生(кадеты,該詞源自法語cadet)指的是沙俄舊制武備學校的學生。
舊制武備學校設置於1731年,完善於1766年,最初是培養貴族子弟擔任軍官的學校。1864年軍事改革之後,沙俄的武備學校變成了軍官學校(Junker school)的寄宿制預備學校,專門招收8—15歲的貴族少年(後期也招收普通軍官子弟或者其他類似階層的子弟)入學。從武備學校畢業後,學生就可以免試進入軍官學校繼續學習,進而成為軍官。然而,武備學校的學生還可以免試進入其他很多高等學校學習,因此他實際上也不能說就完全是一個預備軍官學校,更準確地說他應該被視為沙俄的趙家人養成所,是專門培養特權階級子女成為下一代特權階級的地方——從其所開設科目也可以看出,該學校有關軍事的科目比較有限,很多教學時間被拿來教授哲學、自然科學和國際法等所謂【通識課程】。
毫無疑問,士官生最終很可能將成為一名軍官而不是士官,但是從制度上來說他們是沙俄士官生軍(Кадетский корпус)的一部分。在這支「軍隊」里,他們擁有士官軍銜,會得到虛擬的晉陞,就像德國、奧地利、日本等國陸軍幼年軍官學校里的學員那樣。
雖然不是每個軍官都來自武備學校(因為普通的文理中學畢業生也可以報考軍官學校),但考慮到沙俄常備軍員額上百萬,其所需軍官數量還是不小的。另一方面,武備學校的學制有十餘年,而畢業生又未必都進入軍官學校,因此士官生的規模也就非常大。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士官生是沙俄的特權階級預備隊,因此他們在革命中頑固維護舊制度這一點也就不難被人們所理解。另一方面,士官生不是軍官學校學生,更不是見習軍官,而只是【未來的軍官學校學生】,因此其軍事素養特別是指揮能力比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久經沙場的現役軍士官來說,可謂相當有限。對白軍各路諸侯來說,士官生「政治可靠、軍事不過硬」,被用來充當親衛步兵使用也就可以理解。順便一提,白軍往往官多兵少,別說沒上過前線的士官生,甚至很多在前線立過戰功的軍官也只能屈尊降級使用了。

沙俄武備學校的數量,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的(畢竟貴族子弟的人數也在隨著全國人口的增長而增長著),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沙俄共有武備學校29所,當年畢業生12470人【1】。由此推算,到十月革命前夕,全俄士官生總數無慮十餘萬人之多。
十月革命前夕,臨時政府曾組織志願從軍星辰大海的士官生成立士官生部隊,在後方鎮壓革命。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解散舊軍隊的同時,當然也解散了武備學校和特設的士官生部隊,但在其中就讀或已經畢業的士官生不可能立即消失,無處可去的他們逐漸自行聚集到各路諸侯的麾下了。
【1】淺析俄國武備學校產生背景及過程(立場請自行過濾)

由於封建貴族、官僚子弟比例較高,士官生總體上來說比一般的資產階級子女更加保守,因此他們傾向於加入鄧尼金、弗蘭格爾和尤登尼奇等保皇派將領的部隊。但也不是絕對如此,畢竟傾向共和制的士官生也是客觀存在的。

正如有若干沙俄貴族加入布爾什維克那樣,加入紅軍的士官生當然是存在的。布爾什維克里最著名的士官生可能就是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羅維奇·古比雪夫了。少年時代,他是西伯利亞武備學校的學員,當然也是一名士官生,進入軍事醫學院就讀後他投身到1905年大革命的洪流中去,最後成為了一位布爾什維克。內戰時期古比雪夫是第一和第四集團軍的政治委員,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則成了國家計委主席。此外,古比雪夫的弟弟季山嘉似乎也曾是一名士官生。


前面的回答很開眼界 但是我想說明一下 士官生的譯名 和現代我們理解的軍官之外的士官序列無關 實際上是當時受日語辭彙士官影響下 作為軍官學校學員來理解並定名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中途島海戰只打了五分鐘?
戰力處於巔峰的國民74師與抗戰初期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哪個贏的可能性更大?
戰機雷達真能烤熟1公里外的雞嗎?
世界上唯一一艘用黃金作壓載物的潛艇叫什麼名字?
假如一個戰士活了10000年,這期間他不停地經受戰爭的洗禮,那他的戰鬥力會有多高?

TAG:軍事 | 蘇聯 | 士官 | 沙俄 | 俄羅斯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