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有沒有哪位球員是大幅度改變打法然後依然牛逼閃閃的?


鄧肯
鄧肯早年在馬刺,就是那種被波波維奇賦予了「只要面對四人以下的防守就不用轉移球」的權利的存在,花樣低位單打,飛天魔鬼。
後來膝蓋大傷,就很少進行空中作業,轉而發展地板流,各種西克瑪步擦板投籃。 後來足底筋膜炎,選擇減重以跟上全隊進攻節奏,各種高位擋拆策應,17尺中投。
現在中投也退化了,常規時間站在高位擋拆掩護策應,只在關鍵時刻低位單打。
一直很牛逼,一直是核心。
其實像科比,詹姆斯,喬丹這樣的球員,生涯早期都是飛天遁地的存在。水蛇腰上籃,坦克攻籃,空中作業簡直是家常便飯。隨著技術的完善和年齡的增長,中遠距離得分技巧開始佔據主流,所以有了幫主的背打和假動作中投,以及詹姆斯日益穩定的遠距離投籃。這也算保護職業生涯的手段,不然只靠猛衝猛打,遲早要廢掉。


賈森·基德
1992年,基德在加州大學的教練盧·甘帕內利委婉的描述他的愛將在大學時期的投籃:「我覺得,射手和得分手這兩者,賈森更像是個得分手。」還有這句「基德跑起快攻來,會讓你情緒失控!」

可當20年多後,基德退役了, 他投進的三分球在NBA 歷史排行第三。

早年間的基德,投籃能力備受質疑,確實他也貢獻過很多次不堪入目的"打鐵之夜"。他最愛的是後場摘板,快速推進,電光火石間一次炫目的助攻達成;
09年到小牛後,他已經成了一個慢吞吞的老頭子,每場穩穩的推進,短暫的停球後分球出去,靜等隊友處理,自己多做無球跑動,定點投籃。

很多人說他廉頗老矣,可11年季後賽,小牛季後賽的開門紅(單場6個三分)和經典逆轉,都是靠基德的投籃完成的;西部決賽第四場,加時還剩一分鐘,晃飛西布,穩穩命中取勝三分球,108比105,小牛取到領先。隨後他他又抓到兩個後場籃板,罰進二球,解決了比賽。小牛3比1領先,將雷霆兩個主場全部攻陷;總決賽,他的防守讓五黃吃癟,而三分和組織讓熱火無所適從,4:2,幫助德國戰車捧起了奧布萊恩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阿瑪雷·斯坦達邁爾!橫刀立馬,唯我鳳城小霸王。
入聯盟時,小斯是典型的「野獸派」內線,他可以隔扣聯盟里任何人。新秀年13.5分8.5個籃板,從姚明手裡搶走了最佳新秀。04年入選夢六;05賽季西決場均37分+9.8籃板 55%的命中率,進攻端徹底打爆巔峰期的鄧肯。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05年夏天剛續約完的小斯,就被發現了膝蓋有軟骨損傷,於是小斯在八月做了膝蓋微創手術(這個手術讓馬什本、韋伯再也無法回到巔峰)。整個賽季只打了三場···失去了小斯的我日雖然依舊拿了54勝,但面對兵強馬壯的小牛,還是倒下來。06-07賽季,回歸後的小斯依舊犀利,但對手發現此時的小斯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兇猛劈扣的愣頭青了,如果說之前賽季的小斯中投是偶露崢嶸的話,那麼此時的他在傷愈期將自己的中投練得爐火純青!在10-20英尺之間,小斯命中率如下:

Amar"e Stoudemire Shot Finder
之後的09年,小斯又做了眼睛手術。雖然已經轉身為中投流了,但小斯恐怖的爆發力依然駭人!

轉投尼克斯後,因為傷病和為隊友犧牲方面等各方面原因,小斯當年駭人的騰空劈扣少了,穩定的中投多了。但他依舊是個很強大的球員。需要的時候 他的得分能力依舊在內線里排的上號。如今的小斯 就和當年的麥克戴斯一樣,或許不會再大殺四方,但會是一個奪冠型球隊必不可少的冠軍拼圖


韋德。早年各種風馳電掣的突破,受傷之後,開始利用純熟的背打和無球走位技巧來取分。


突然想到了張公子在麥迪退役的時候寫的一段文字:

1999-2000,他初次展示自己的可能性,2000-01季他就成了NBA最好的突破得分手。你會好奇:這傢伙究竟強到什麼地步?然後,他漸次給自己做加法,2002-03季,他練成三分球後,達到了巔峰,但僅此一季。2003-04季他那次背傷之後,命運開始做減法。你會好奇:跑跳削弱後,麥蒂會怎樣呢?結果是2004-05季,他成了NBA最好的擋拆攻擊手+遠程攻擊手,給你看了35秒13分;2005-06季他再受一次大傷,2006-07季,你發現他成了個天才的無球走位攻擊手,還有了伯德中年的組織前鋒屬性;2007-08季前半段他再傷一次,結果2008年夏天,他成了22連勝期間,火箭的黏合劑。
這是種什麼感覺?就像你看見一個人刀法出色,收了他的刀;他立刻給你耍一套劍;你沒收了劍,他舞起了一團槍花;你打折了他胳膊,他給你一套鴛鴦腿;你打折了他腿,他表演了一聲獅子吼——這傢伙要突破,就是聯盟最快第一步;要組織,就是勒布朗之外聯盟首席翼側指揮官;要跳投,就可以玩出35秒13分。他能把一切都玩到巔峰。

寫得真好,感覺也符合這個題目。


看完回答我覺得應該問:NBA有沒有哪位球員是沒有大幅度改變打法始終能牛逼閃閃的?

好吧,我就吐個槽,請摺疊


近幾年最明顯的應該是格里芬了吧

剛進入聯盟的時候就是一個只會蹦蹦跳跳的小青年,那個時候罰球都是問題
現在一手三分線一步的中投都練出來,唯一需要再練得就是內線腳步了


幫主啊,
出道的幫主,前三連的幫主,後三連的幫主,奇才的幫主,各種不同閃閃。


諾維斯基算一個,剛開始的時候投籃逆天,號稱最高SG 小將軍上位後變成了突破狂,常年殺進內線,一個晚上拿八九個罰球是家常便飯,黑八後開始研究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打死對手,開發出金雞獨立,加強低位背身單打。也算是個倒行逆施的傢伙了,進聯盟後一直定為是大前鋒,但是打法從SG變成了了SF,快老了跑不動了才打PF..


克里斯保羅,作為明星後衛,保羅的風格的改變是巨大的。
生涯前期保羅的速度極快,彈跳上乘,內線衝擊力和終結能力強,控球率較高,是屬於利用自己能力掌控球隊的控衛。
08-09年,受過大傷以後開始轉變風格,轉會快船以後全新的風格已經成形。在身體各方面狀態大不如前的情況下,保羅的中投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三分和罰球也日趨精準和穩定。並且,因為格里芬的成長,保羅的控球率大大降低。成功轉型為利用投籃和傳球引導球隊的超級控衛。
值得一提的是,保羅還通過轉型提高了效率,對球隊的幫助遠甚於從前。


雷阿倫


沒人說波什嗎???!!!

猛龍時期的波什就是一低位小怪獸啊!

真的是低位萬花筒
轉身小勾手,跳勾,後撤步跳投,三威脅突破,各種精通,球風勁爆

來了熱火甘居幕後,引領了大個子投手的潮流,在原本不錯的中投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三分射程。
最直觀的變化:罰球銳減
06-07賽季場均8.6個罰球啊!這是韋德詹姆斯的水平啊!
13-14賽季呢,28歲的波什,巔峰的年紀,場均3.4個………

即便殺傷力不如猛龍時期,但是龍王依然在這個賽季打出了21+7。轉型非常成功。
可以預見,轉型後的龍王應該會有一個很長的職業生涯~
Let"s go Heat!


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分析bosh的球探報告 全英文:


https://m.youtube.com/watch?v=R8bCBIzhOO4


羅德曼在大學時期命中率高達60%多,場均20多分。後期尤其公牛時期幾乎不得分,但是他靠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創造了另一個輝煌。
…………………………………………………………………

韋德也算吧。增加無球跑位。背身打,勾手,拋投。不像以前閃電似的上籃,打三分。


最典型的當然是科比,8號時的飛天遁地,24號時的萬花筒後仰


不知道題主所說改變打法的具體定義是什麼?是指類似內線身體流變成外線三分流這種帶有顛覆性質的改變?還是類似內線身體流變成地板技術流這種循序漸進的改變?
先說說第一種,詹姆斯,雖然我是詹黑,但不得不承認詹姆斯打法的顛覆性和進步速度。詹姆斯新秀時期司職控衛,除了身體和突破以外啥也沒有,沒投籃,沒背身,得分幾乎是靠強悍的身體素質(廢話,打過橄欖球的能一樣么)和聯盟支持(走步這規則在他身上不適用,哨子算不上體毛哨,但也享受明星哨待遇),在前期幾乎可以看做一個身體加強版,投籃削弱版的哈登(從抱著炸藥包就開沖的方式來看,我覺得更想拉登。。。)這段時間正好趕上後喬丹時代NBA大規模造星運動和大數據時代到來,加之詹姆斯本身也爭氣(扣籃多,數據好,破的記錄多),雖然不及科卡艾麥,但已經有了天選之子和King James的跡象。
其實說真的,我覺得現在的詹姆斯球迷真的該感謝皮爾斯,而不是各種無腦噴和黑。我一直覺得皮爾斯應該是詹姆斯職業生涯的啟蒙者甚至是說奠基者。兩人在常規賽的頻繁交手甚至季後賽的鬥智斗勇,我覺得皮爾斯在某種程度上給詹姆斯打開了一扇門,讓他看到了在小前鋒位置上無限的進攻可能性。照著NBA優秀球員喜歡看錄像的習慣來看,皮爾斯的視頻咱們年輕的小皇帝不說看了上千遍,至少也看了上百遍吧?到後面,結果已經不用多說,轉型後的詹姆斯應該算是大眾比較熟悉的詹姆斯了——有籃子,低位背打比重增加,進攻時內線外線技巧輪流掄,位置大前小前控衛飄忽不定。如果不是太「理智」,我應該是路人,而不是詹黑。
至於第二種,太多了科卡艾麥鄧這些都是代表,我就不一一說了。。。


文斯卡特?


迪奧有話要 說


芬利、理查德森……上進點兒的扣將中後期都轉投手了。


妥妥麥迪啊。麥迪早年持球攻,幾次大傷之後轉而投籃。在火箭的35秒神跡就是全靠投籃,換做他巔峰時期應該是強攻內線吧


跑題說一記----王仕鵬。大家都知道他的奪命三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剛進宏遠的時候是突破,上籃,扣籃的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就是因為李導一句我們需要三分手,從此造就中國第一(曾經吧)sg,希望大鵬下賽季元神回歸,加油!


張公子舊文:「這滄桑氣質當偶像派可惜了,轉型成實力派才是你的歸宿」

1969年夏天,傑瑞·韋斯特奠定了他史上最偉大得分後衛的聲名——直到1991年邁克爾·喬丹從魔術師手裡搶過他的第一座獎盃長抱17分鐘,這個判斷才開始重新被考慮。總決賽七戰合計265分、四場40+演出、最後一戰42分13個籃板12次助攻、史上第一座總決賽MVP、唯一的敗者總決賽MVP。下一季,張伯倫經歷一次幾乎毀滅其職業生涯的重傷,埃爾金·貝勒自從60年代中期那次膝傷後就「我只有原來的65%了」。韋斯特就像1997-98季火箭的德雷克斯勒:二老疲敝,隊中無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於是他站出來了:以31歲高齡拿下他職業生涯僅有的一個得分王。
奇妙的是:截止當時的NBA史上最偉大得分後衛,在該季改行去打了控衛。
這一轉型匪夷所思的成功——就像約翰·屈伏塔以舞王身份征服了70年代後,又在90年代證明「其實我真的是個演員。」33歲時韋斯特成為聯盟助攻王,帶領球隊拿下創記錄的69勝(同樣塵封多年直到喬丹也33歲時才破掉的偉大記錄)。他和新來的左手神射蓋爾·古瑞奇成為經典後場。
(當然,他和古瑞奇的後場雙衛職責分得並不那麼斬截,但大體而言,除了快攻推進,運過半場的攻擊都是由他開始)
在防守端,他依然去防對手更高的那一個;但在進攻端,他和張伯倫做跑傳配合,他發動快攻,並且找到底角的麥克米蘭。他偶爾展示60年代首席外圍得分手的崢嶸,做出經典的右向運球後的急停跳投,或是瀟洒的低手上籃,但大多數時候,他像一個傳統控衛一樣要求自己:他的大跨越橫傳接古瑞奇的翼側掩護切出跳投是湖人的標誌之一。
唯一的缺點是,他轉型時已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像一個白髮滿頭的商業巨子在遊艇上檢視白蘭地泡的雪茄煙,忽然看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頭子對他說:「你天賦異稟,骨格清奇,真是練武奇才,可以傳我九陽神功的衣缽……」
他是一個好例子:最偉大的得分後衛可以成為聯盟首席控衛,這證明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因此,如今你翻開任何一個新秀的球探報告,五彩斑斕的詞句描繪後,末尾多半會加一句「表現出可以打其他XX位置的潛力」,歐洲人也喜歡以「身高210公分以上卻可以打控衛」做噱頭來騙美國老闆。這和《重慶森林》里王菲表哥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廚師沙拉?試試炸魚薯條吧……十幾塊錢的事,還可以多種選擇嘛,也許她比較適合那個?」
當然,轉型要乘年輕。轉行可能是艱苦的,會經歷老人們「干一行、愛一行」、「這樣不專業」的勸導,但你會捨得讓自己真正的才華湮滅無聞嗎?「人死了,錢沒花完」,多悲哀的事。畢竟,世上最殘忍的事莫過於你在彌留之際,忽然得到一個熱辣女郎外加一洞窟鑽石……那時你憤責上帝:「不是勸我專業嗎?我這麼多年青春年華浪費的時候,你都幹嘛去啦?」

賈馬爾·內爾森

2003-04季,他把NCAA所有的個人獎項放在自家麻袋裡一掃而空,毫無疑問的全國第一控衛。三年之後的2006-07季結束,他場均4.3次助攻,全聯盟首發控衛里倒數第三。比他更差的兩位如今一個在CBA(斯馬什·帕克),另一位則是邁克·詹姆斯——本季,失去帕戈的黃蜂隊寧願讓波西或德文·布朗打控衛,也不敢驚動他老人家。2007年夏,你看一眼2004年的選秀位,會忍不住點頭:身負所有獎項的全國第一後衛只在第20位選中?經理們真是沒被亂花迷眼。2007年,他曾經要求一份德文·哈里斯式的800萬合同,但魔術盯著聯盟助攻倒數第三,拍回了5年3250萬,「愛簽簽,不簽拉倒。」
2007-08季,斯坦·范甘迪的三大創舉:派拉沙德·劉易斯成為東部最瘦首發大前鋒;讓特科格魯打出職業生涯最好的一年併當選年度最快進步球員;把內爾森的上場時間限制到每場28分鐘。這一起一落之間,隱藏著一張神秘藥方:特科格魯負責半場組織,擔當組織前鋒。土耳其人職業生涯最高的場均5次助攻。結果:魔術自鯊魚離開後首次單季52勝。
(哎張三廚子,快把手頭活放下,讓燒鍋爐的李四來當廚子,你一邊兒呆著去……好了,飯店扭虧為盈了!)
矮個子控衛的致命傷之一:他們可以把球粘在身體上推過半場,可以把球在兩腿間擰一個天津十八街大麻花,但身高限制了視野和傳球。阿奇巴爾德為蒂姆·哈達維、凱文·約翰遜、肯尼·安德森們開過另一扇大門:你未必需要當一個指揮家,如果你可以用華美的動作在地板上跳舞、玩斷所有防守者的腳踝,然後找到空位隊友,這也不失為一條生存之路。但問題是,魔術並不狂奔突進;他們的內線擁擠得像熱帶雨林,因為有個離開了禁區就只剩下牆壁功能的大個子;內爾森是一個肉彈型的切入手,但他幾乎看不到四米外的隊友,把自己彈進內線後一旦分不出球,他會變成大個子們彈牙爽口的四喜丸子,用火鍋燙一遍伺候……簡單來說,矮控衛猶如毒針:刺進對方肌體,散布毒液麻痹對手神經,使對手防禦崩解。但如果針頭沒喂毒,就像一支沒有注射藥劑的針管,插進去也無能為力……很遺憾,內爾森就是這樣子。
忽然之間,2009年,他就成為了全明星控衛。21世紀以來,如他這樣身高的全明星後衛有且只有兩人:克里斯·保羅、阿倫·艾佛森。前者是數十年一見的天才組織者,後者是聯盟歷史上僅見的矮個子得分手。
內爾森走的是第三條路:
范甘迪非常理智:他從來沒打算讓德懷特成為鄧肯或加索爾式的內線軸心。他只是把德懷特置於對方禁區,就像一個炸藥包。魔術的對手永遠不敢把陣線擴出——他們至少得保證兩個人可以回防包夾,在自己中鋒被德懷特吃掉之前搶出屍體。
而內爾森就抓住這些機會:特科格魯主控節奏,他只顧一門心思、大膽投籃。在陣地戰、在攻防轉換場合、在對手回頭看一眼德懷特的時候。他就像2004-05季范甘迪安置在鯊魚身旁的達蒙·瓊斯:抓住一切機會跳投。然後他就證明了:2004年度NCAA大獎沒有給錯人。他也許沒有NBA級別的指揮官本事,但他的投籃、圓滾滾的軀體和比軀體還厚實的心臟,足可以做個好殺手:三分球45%,二分球跳投50%,禁區內命中率57%。電子遊戲一般的無死角射手。
而他最大的價值是:在奧蘭多,劉易斯是一個定位射手,特科格魯戴著MIP獎項被槍打出頭鳥,JJ雷迪克沒有上場時間。三分射手群大多需要填彈校準。而他時常從後場運到右翼45度,停頓,在對手遲疑時起手一記三分球。他是一個全天候無差別射手。在這種時候,他就像生涯晚期的蒂姆·哈達維。當然,哈達維依靠傳球來串聯邁阿密,而內爾森用遠射和他色彩恐怖的牙套給奧蘭多打氣。

莫·威廉姆斯
2008年夏,當莫·威廉姆斯到來後,得到了這番歡迎詞:
「莫對我們很有幫助,聽說他能來我們隊,我十分興奮。他是聯盟里最被低估的後衛之一,他是個很好的球員。我們比以前更強了。」
——2008年9月,勒布朗。
聽來誠懇動人嗎?且慢:
「每個人都知道基德會對我們有多大幫助。他來是否意味著我們會冠軍?當然,事實就這麼簡單。」
——2008年1月,勒布朗。
「我們加入了一些優秀的球員,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當今天來到更衣室,一切都是新的!」
——2008年2月,當球隊交易到韋斯特、斯澤比亞克和大本後,勒布朗如是說。
對每個隊友都讚不絕口,到處宣揚「球隊」,是勒布朗的最大愛好。實際上,莫·威廉姆斯和基德,幾乎是後衛的兩個極端:前者防守偏軟、個子偏矮、腦筋偏直,卻擁有無死角的完美射術,而且可能因為腦容量不大,連緊張二字怎麼寫都存不下;而基德則擁有莫所不會的一切:高大、防守、從心所欲的球隊指揮家、爐火純青的傳球、視野和大局——當然,他不會投籃。勒布朗對基德的愛,來自於2007年美洲杯。那年夏天,基德一記長虹經天的15米長傳+勒布朗閃電快攻飛扣,是美國最常見的戲碼。而莫?他更像一個純粹的攻擊手。
然而,賽季過半,勒布朗卻為莫打抱不平埋怨聯盟:「為什麼不讓我的人進全明星?」

過去的五季時間,世界在為勒布朗選妃般尋找蝙蝠俠的羅賓。里基·戴維斯、卡洛斯·布澤、拉里·休斯們陸續流逝,丹尼·吉布森偶露鋒芒但畢竟不是全部……忽然之間,莫·威廉姆斯出現了。天曉得,之前他的檔案是:五年職業生涯,只打過一次季後賽(還是以替補身份);在雄鹿的最後兩季除了邁克爾·里德和查理·貝爾,幾乎看不見其他隊友;從未以防守見長;2006年絕殺了奇才後阿里納斯說「他有時很像我」(你知道,一個被阿里納斯誇很像的控衛……)這一切檔案看上去就像一個典型的(賈馬爾·克勞福德+邁克·詹姆斯)/2:在弱隊常年得分15+、缺點明顯的優質得分手,在換若干個球隊後或到強隊做替補,或退役了事,很典型的案例。但現在?他卻是中區領銜隊的首發控衛、二當家和後場領袖!
本季,助理教練約翰·奎斯特的領導下,騎士一改以往半場進攻,而代以大量高位掩護之後的小組戰及傳切配合。球隊並沒有實際的組織者,韋斯特、勒布朗和莫都是擔任過控衛的人物,在這樣多點開花的進攻中,莫如魚得水。他在雄鹿被人詬病的無組織技術、進攻太獨和過於大膽,在騎士都不成問題。此外,他還捎帶解決了騎士的第二陣容問題——以往勒布朗下場後騎士卷堂大散灰飛煙滅的情景,如今不復多見了:他這個傻大膽能夠領著一撥替補,打出快速靈巧的攻擊波。

回到2006年,密爾沃基媒體認為他不如TJ福特的地方在於:TJ能融進球隊,而莫「總是和球隊不搭調」。這是他和控衛位置最不搭調的地方。而本季,他表現出一種可貴的「不搭調」。當勒布朗手冷的時節,騎士全隊都垂頭喪氣,開始隨勒布朗低迷下來。而這時,莫總是會蹦出來。他像一個在葬禮上演奏歡樂頌的吹笛小丑,用一兩個完全不合乎邏輯的球,把騎士從「唉,我們又要輸了」的氣氛中拔出來,繼續鼓勇向前。他不是運籌帷幄的大帥,而是奮起熱血的擊鼓者,以及萬軍中回馬一箭奪敵酋帥的射手。

凱文·杜蘭特

賽季前13場:場均45%命中率42%三分率21.6分4.2籃板2.1助攻3.8失誤0.9搶斷0.5蓋帽。
此後的43場:場均50%命中率44%三分率27.7分7.4籃板3.2助攻3.1失誤1.4搶斷0.9蓋帽。
2009年的前24場比賽:場均51%命中率44%三分率30分8籃板。
啊哦。
發生了什麼?
杜蘭特說,他向梅森學習了如何用投籃假動作騙犯規;杜蘭特說,傑夫·格林和威斯布魯克給他傳了很多好球;杜蘭特說,他的三分球進步了……這些都是真的,但都不是重點。
前主帥PJ卡列西莫和騎士的邁克·布朗都有著馬刺出身的職業病:他們天真的以為,所有球隊都能習慣馬刺那樣細緻繁瑣的半場進攻——就像那些每天在辦公室看著數據說房價不高經濟狀況良好的經濟學家。布魯克斯上任雷霆主帥,立刻把雷霆的戰術冊從一本《資治通鑒》精簡成了一本大排擋菜單,然後——最重要的改革:
他讓凱文·杜蘭特去打了小前鋒。

回憶一下他的優點:206公分身高,長得活象章魚臂膀般的胳膊,投籃出手點幾乎平齊籃筐,細膩的手指感覺,德雷克斯勒般的大步切入,速度、協調性、節奏感、可以在離籃8米內任何地方投籃。在打得分後衛時,他只能每晚跳投。比起後衛們來,他的持球技巧全部作廢,只好依靠身高跳投。這樣他的作用和一個射程更遠的伊爾戈斯卡斯或馬特·邦納就幾無區別了。而在他來到小前鋒位置後,全聯盟小前鋒都要崩潰了:他更快、更高、更靈巧,而且你只要給他一步空間,他會立刻在你頭頂跳投。

由於更多在側翼活動,而且對手又不是之前靈巧老辣們的後衛,他的空切接球跳投、一對一運球擺脫,不必再擔心被包夾叢推擠搶斷了。因為有了速度優勢,他讓防守者更加恐慌:他做一個後撤步,你就必須傻呵呵的上前貼防——放任一個43%命中率的長臂三分手投籃是會被教練槍斃的——然後你就等著他撩開兩條鴕鳥腿,從你身旁繞過吧。他可以做一個風箏般飄飄蕩蕩的扣籃,或者高興了就給你看一眼托尼·帕克式的拋射。
簡而言之,八個月間,這個孩子從21世紀最令人懷疑的年度新秀、射失之王,變身成為聯盟最高效、最防不勝防——這兩項特質很難統一——的得分手,他偉大的2009年證明了之前讓他打得分後衛是多麼大的摧殘和浪費。布魯克斯主教練也許不比卡列西莫那麼經驗豐富,但他顯然會做以下一個加減題:
杜蘭特的優點:身高、速度、一對一持球技巧、擺脫後跳投能力。
對位得分後衛時:
身高優勢:大;速度優勢:無;一對一持球優勢:無;擺脫後跳投能力優勢:無。
對位小前鋒時:
身高優勢:小;速度優勢:小:一對一持球優勢:中;擺脫後跳投能力優勢:大。
多麼簡單的田忌賽馬題。

老三篇

威爾特·張伯倫

1966年夏天發生了三件事:張大帥伯倫連續第七個得分王,紅衣主教把主帥位置讓給了比爾·拉塞爾使後者成為職業體育界第一位黑人主教練,凱爾特人八連冠。先前還抗議凱爾特人暴政、每看湖人在總決賽把他們逼到死角就彈冠相慶的媒體,也開始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般,產生了「凱爾特人要統治地球一萬年」的預感。他們用一種沮喪、慶幸、因被奴役而快樂的情緒感嘆:「幸虧1958年聖路易斯鷹隊奪了一冠,不然他們就十連冠了。」
於是費城請來了1958年鷹隊主教練阿列克斯「禿鷲」漢納姆。
老禿鷲和費城的張伯倫,1963年就有恩怨。當時,二人在勇士做師徒,禿鷲對張伯倫擺出一副「畢竟老子擊敗過凱爾特人」的資格,痛說革命家史:「你一場得100分,拿不了冠軍!多傳球防守,少投籃!」被張大帥投以鄙視之眼神後,禿鷲大怒:「出球館,單練去!」按禿鷲與張伯倫體格,可參考科比之於鯊魚。球員一看不好,急忙拆開。這頓殺威棒沒白打:前兩季場均50分、45分的大帥,打完63-64季場均不到37分。1966年,二人費城重逢,禿鷲重提舊調:少得分,多傳球,防守!學人家拉塞爾!
1966-67季費城,人員與前一季無甚區別。張大帥外,還有明星後衛哈爾·格里爾,北卡左撇子袋鼠比利·康寧漢,以及一群傑克遜、沃克、瓊斯等射手。禿鷲變化如下:以往費城主要輪換陣容是六位;本季,主要輪換陣容擴到七位,上場時間更平均,防守端,大量跑動,輪轉貼防,嚴厲限制對手的跳投,堵中放邊,放任甚至是鼓勵對手從翼側切入。奇特·沃克如是總結:
「防守端我們就是朝翼側逼迫,等張伯倫協防,看他們夠不夠膽在張伯倫頭頂投籃。」
那一季費城最常見的風景:外圍四小使出追女朋友的勁粘乎著,對面煩了,走兩翼邊門企圖逃脫,黑鐵塔張伯倫出現堵門。1967年東部決賽,薩姆·瓊斯和哈夫利切克找到了辦法:逃脫追兵直走底線,尚不到禁區張伯倫的統治範圍,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急停跳投!
結果是,起飛的轟鳴聲尚未傳來,他們就眼前一黑:張伯倫從禁區里起飛,手指從籃筐以上20公分的高度,把禁區外一米投出的球蓋了出去。
然後呢?張伯倫一記飛傳直甩前場,而自己則慢吞吞最後一個跑過中線。乍看錄象帶,你會以為他腿腳老邁,拖滿球隊節奏。但這卻是漢納姆精彩的安排。1964年總決賽,凱爾特人看張伯倫喜歡快馬加鞭帶隊過中場,於是搶斷快傳,直撲後場者不知凡幾。而這季,打費城快攻可沒這麼容易了。東部決賽,張伯倫壓陣慢騰騰碾過中場,眼尾瞥見哈夫利切克搶斷快攻,翻身就追,一個神龍擺尾,幾乎把球嵌進籃板。
他的偉大防守最大限度的轉換成了快攻:蓋帽或籃板,第一時間扔鐵餅般把球飛過半場,康寧漢、格里爾立刻開始一對一。當季費城場均投籃101次罰球42次,轟下125分。妙在張伯倫投籃隊上並列第三,剛到14次。落位半場時,他一接球就東張西望、到處尋找隊友,吉米·沃克風騷無比的表示,「我們的進攻好比擠奶,看誰手熱了奶漲了就把球給他,讓他擠兩把。」於是全隊有六人場均12分開外。他自己大幅度減少了年輕時酷愛但命中率低下的底線中投、人群里的強行勾手之類。甚至連他那經典的、彷彿受驚鴕鳥一樣撂起長腿後仰擦板投籃也稀少了。他滿足於接格里爾的吊球,在對方圍堵之前起跳頭齊籃筐,一記雙手扣籃解決問題,或是乾脆在人群里跳起,把前場籃板按進籃筐。1980年,NBA官方如此評價他帶領的1967年費城:「團體協作的典範!」
於是費城68勝13負。張伯倫把霸佔七年的得分王讓給了里克·巴里,但助攻卻到了聯盟第三的場均7.8次。1967年總決賽,費城打敗新科得分王巴里的勇士奪冠。張伯倫上電視教導小朋友:「當一個隊大多數投籃集中於一個人時,就很難取得勝利了!」——那意思是:咱已洗心革麵糰隊至上啦,至於1962年3月2日得100分……那是啥,咱不知道!
當然,最讓他得勁的還是1967年擊敗凱爾特人之夜:史冊上永遠與他膠著在一起的死敵拉塞爾跑到更衣室摸著他的臉誇他「做得好」,賓館房間門外絡繹不絕排著隊等他臨幸的美女,他酷相十足的指揮隊員「別慶祝,我們還沒冠軍呢」,以及費城觀眾高舉的旗幟:「波士頓死了!他們終於死了!」。邪惡的、野草般堅韌的、體育史上最強大的帝國被他一個人擊垮,這是他職業生涯的最高點。但薩姆·瓊斯的評論一針見血:「我們不是敗給張伯倫,而是敗給自己——1967年張伯倫的費城,比凱爾特人還像凱爾特人!」
實際上,從1966-74年,即他職業生涯的後半生,尤其是拉塞爾1969年退役之後,張伯倫成為了另一個拉塞爾。這是一次神奇的轉型:張伯倫把他所有的特質扭轉了180度,變成了與自己仇恨的、對立的形象。用拉塞爾的方式擊敗了拉塞爾,是對自己對手最高的致敬。

拉里·伯德

拉里·伯德降臨到這個世界的任務之一,也許是為了征服籃球世界所有的技術環節,並做到極致,就像文斯·卡特把扣籃做到極致一樣。最初,他是完美的中投手、罰球手,1981年東部決賽,當J博士來對位他時,他又用無數背打後轉身,陀螺般旋轉耍弄了後者。他的運球,依照快船隊助教堂·凱西的說法:「全世界都會被他欺騙,尤其是他的撤步。他撤步飛快,你急速貼近時失去平衡,他於是從你身旁繞過。」他的罰球四次領銜聯盟,他職業生涯前六年場均籃板球全是二位數,1981年總決賽他面對偉大的摩西·馬龍場均15個籃板,麥克海爾認為「他抓籃板的秘訣是他雙手的力量……但他同時也精通一切籃板技巧。」捎帶,1984年擊敗湖人奪冠後的採訪,他還征服了NBA歷史上口才最好的人之一:
記者、主教、伯德在場。
記者:「您對比賽有什麼好說的嗎?主教?」
主教「噢,沒有沒有。你看,我沒出場,我得了0分。你應該問那些包辦所有分數的傢伙。」
記者:「可是,難道不是您把得了那些分數的人都招來的嗎?」
當紅衣主教正為這句恭維而仰天大笑時,被他在軟式網球和壁球賽場上倍加蹂躪的拉里·伯德回過身來,學著主教的聲調說:
「所以我們付你工資太多啦(So you are overpaid!),老頭……」

然後,他征服了大前鋒這個位置,開始干點別的。1984-85季,馬克斯維爾因傷只出場57次,麥克海爾從第六人改任首發。大前鋒伯德改打小前鋒,於是聯盟的噩夢來了。在此之前的四季,他的三分率是27%、21%、29%、25%,而自他成為小前鋒後連續四季,三分率都在40%開外:他成功的從聯盟首席中投手、罰球手進化成聯盟第一三分手。而在比賽中,他也不再需要大量的在內線接球背打。他和麥克海爾的交叉掩護擺脫接球跳投、切入或分球成為凱爾特人固定節目。以往,他的持球背打中忽然背傳或反手擊地球是羅伯特·帕里什們的小甜點,而如今,他的空切擺脫後接球蜻蜓點水傳或快攻中天外飛仙傳,又儼然在向魔術師致敬。鮑勃·庫西說:「我們倆的傳球都是你意想不到的。」用已故梁老師羽生的話說:「那一劍從你絕對想不到的角度刺來。」1984-87季,他的場均助攻是6.6、6.8、7.6。評論普遍認為:「他已是史上傳球最好的前鋒,超過里克·巴里。」但紐維爾不贊同。「他是史上所有位置球員里最好的傳球手之一,不只是前鋒。」

他還剩下什麼可征服的?兩個可能被歷史湮沒的細節:
很少人知道,他和勒布朗·詹姆斯一樣,用左手吃飯寫字,卻用右手打球。1986年情人節,他在對開拓者的比賽里有7次是左手投籃——不是上籃、扣籃,而是投籃。1986年總決賽第一場,他送出4次搶斷。解說員驚呼他的防守猶如橄欖球里的安全衛:他總是第一時間協補、形成翼側包夾、斷球,快攻,然後是讓你後悔眨眼的華麗助攻。這時你才會想到,他曾經兩度當選聯盟第二防守陣容。

邁克爾·喬丹

1986年季後賽對史上最強凱爾特人拿下史上季後賽得分記錄63分時,邁克爾·喬丹還是一個柔若無骨的怪物,像一條密度極低的蛇,乘風而起在天空搖頭擺尾,在二萬雙充血的眼珠快爆炸之後把球隨手一拋。解說員阿爾·麥奎爾直接說他是這個星球最好的一對一球員。但一如他自己所言,「我那些空中動作?……我可沒事先操練,都是臨時隨機應變。」他習慣了空中生涯,相信自己的手感,但手感許多時候,只能保證近距離或靜態。1984到1988年,他的投籃姿勢始終沒有統一。大多數時候,他跳投時脖子探前、身體前傾,保持著一種「我起跳了……如果你膽敢過來攔我,我就飛著換個姿勢」的風騷姿態。其結果就是:1986-88年,他罰進了1556個球,只進了19個三分球——兩季的三分率分別是18%和13%。而中投則同樣不穩定。於是,全世界都知道他要朝籃下來:犯規、罰球,如果僥倖裁判沒吹,就可以製造他的失誤。這是聯盟大多數隊伍的唯一活路。

1988年開始,情況稍微有點變化。他的場均罰球開始不斷減少,投籃命中率則達到生涯最高的54%,失誤繼續降低。仔細看那時的錄象,你會發現,他的上肢比新秀季時粗壯得多,而最可怕的是,他的投籃姿勢開始固定了,在快攻時他也會放棄飛進禁區的機會,而像孩子炫耀新玩具似的「我也會當射手喲」來一個急停跳投。1989年夏天之前的五季,他一共進了58個三分球;1989-90季,他這種「老子新練會的招,給你們看看」似的愉悅,催他全季進了92個三分球,38%的命中率。
從那之後,經過一年的調整,他的中遠距離投籃姿勢在1990年確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經典造型:不再前傾,略帶後仰,穩定,流暢,簡潔。他成功的從本行星最好的突破手轉型成了本行星最好的中投手。

在活塞經典的「喬丹定律」中,包括了「背身單打時三人包夾』利用掩護切入時雙人包夾;底線空切時杜馬斯遏止他走後門、蘭比爾延阻、翼側另一人控制他切回弧頂」等等。唯一略松的條款是「當他遠離籃筐一對一時,杜馬斯主防,其他人游弋協防」。薩利承認:「如果他投籃?那就只好賭他的手氣了……雖然查克·戴利討厭我們賭博,但你總得放棄點兒什麼。」
而等到他的投籃不靠手氣時,魔術師的預言就要成真了:
「某一天,聯盟會分成兩撥人:邁克爾,其他人。」

在他的六個奪冠賽季,他的季後賽三分命中率分別是:38.5%、38.6%、38.9%、40.3%、19.4%、30.2%。而在三分率低下的最後兩年,他的中投卻可能是古往今來最讓人撓頭的、理應禁用的技巧之一。1997年東部決賽期間,邁阿密某場邊評論員抖出獨門猛料:帕特·萊利和他那些窮極無聊、精打細算的幕僚們曾做過一個繁瑣的不完全統計,結果證明,當你上步將手貼著喬丹臉時,他的純跳投率是46%;不貼著時,62%。

至於他違規操作、不顧反壟斷法,擅自開發出「晃肩轉身後仰跳投」這個破壞世界生態平衡的武器,那是後話了。


推薦閱讀:

籃球腳步技巧?
喬丹的假動作有何獨到之處?還有哪些特別善於使用假動作的球員?
一個人籃球基本功達到紮實的標準是什麼???
如何在打野球之前顯得自己很牛逼?
NBA球星在下裝裡面穿的黑色緊身褲子是做什麼用的?普通愛好者有必要買一件嘛?

TAG:NBA | 籃球 | NBA球員 | NBA歷史 | 籃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