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拋開鏡頭而言,徠卡M相機好在哪裡?
如果說徠卡鏡頭好是因為銳度和德味,那我隨便找個微單+轉接M頭,效果不是一樣么而且便宜幾倍
是,效果一樣,如果你定義的效果就是畫質的話。
Leica M系機械相機的好處就是——好修,可靠,所以活到現在的還有很多。「我在電話那邊都能指導你修相機」,就是這個意思,這可以說是最好修的相機之一。當然,最好修不表示最簡單……
主要還是情懷吧。
還有就是廣角用在上面會好些,色調德味。。。剩下的真不覺得徠卡機器哪裡好用了
(其實部分在索尼機器上有紅移的頭在徠卡機上也有)
白平衡和測光滿地亂跑,高感也不好,m240有改善。。。緩存也不行,沒法連拍
續航的話用ovf很好,evf就比較慘了。。。其他的還有眾所周知的m9 ccd開裂
還有長焦鏡頭用在旁軸機身上那個糟糕的體驗。。。。。
寬容度也並不出色
當然索尼機身也有不少問題,但我覺得不見得比徠卡難用吧?
但是,有心思買徠卡機身的人會在意這些嗎?
徠卡這可不像某鎚子,是實打實的情懷,實打實的逼格
徠卡所代表的東西豈能是個家電廠能比的?
效果就是一樣 甚至更好
差在逼格
作為把玩物有特點,要是看做攝影工具也不見得有很多優勢。
什麼鏡頭機身的,最重要的還是相機後面那顆頭。
想想你覺得好的那些照片,你在乎那是什麼相機拍的么?給有錢,想把自己和普通單反用戶區分開來,又嫌數碼後背和大中畫幅笨重的人一個裝逼的機會。
翔爺名言:能裝逼就行
就喜歡題主這樣天真可愛的好孩子。
如果這樣單純的小朋友再多一些,維護逼格也不至於這麼累這麼燒錢了,哎。作為窮逼徠卡用戶 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多圖預警,手機謹入&>
首先:
只談數碼徠卡都是耍流氓
1.紮實
1&>全系列的徠卡M相機多使用金屬零件
(當然M4-p 及M6以後有塑料零件加入)但是總體來說各款徠卡M相機在金屬零件比上在其同時代的競爭對手中都算的上專業的水平。我看過LeicaM4的拆解零件,機械結構是全金屬的,所以穩定性不錯。(當然早期全機械相機的質量都還不錯,不過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戰地攝影師用實踐證明了徠卡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即使是當今的數碼徠卡相機,其機身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依然在非常高的水準。徠卡M240與索尼A7這兩款相機在極端條件適宜性上顯然徠卡M更勝一籌。
[下圖為Leica M4拆解]
2.相對輕便
雖然和同時代的輕便型膠片單反體積差不多(戰地攝影師不會帶著美能達叉700那樣的相機工作的) 但是比起佳能F-1這樣的專業單反來說體積和重量上都有一定優勢。
X700--------0.505kg
Leica M4-2---0.6kg
F-1----------&>0.8kg
[X700大量使用了塑料(當然其並非為嚴酷條件而設計)]
[機身體積和美能達X700在同等水平上機身結構強度更加優異]
[說佳能F1是個大鐵坨完全不為過]
現時代就更加了,(拋棄功能)索尼大法出小型數碼全副照相機之前,徠卡M9(當時M8也是APS-H畫幅的小型化的先驅)一直是最輕便的135全副數碼相機更何況徠卡M的機身用料還是比索尼的要紮實。
3.結構優勢
[黃斑測距示意]
[單反結構 一般來說反光板的抬升次數的壽命是一個問題]
旁軸結構不需要反光板機械:
1&>機身厚度得以減輕。
不用反光板和反光鏡
2&>鏡頭的體積隨之縮小。
同焦段同光圈水平的旁軸鏡頭體積要小於單反鏡頭體積。
3&>反光板抬升部件的壽命問題不用考慮了。
最後
說說當下
90年代以來市場的情況一直在變,大部分德國相機製造商都死掉了。這主要的原因是
1&>日本的相機越來越便宜
2&>日本人的相機在電子化水平上引領業界(尤其是AF)
3&>德國人除了造機械和「磨玻璃」,在電子化上停滯不前
(現在各種德系廠商倒閉關門 福倫達賣給日本人 蔡司也大多在日本生產且只生產鏡頭)
然後徠卡還能活著,靠得是什麼?
1.徠卡M依然有一定的優勢:
體積 做工 成像 品質 品牌
1&>品質做工有保障3~4W拿回來的機器我覺得還是物超所值(雖然之前M9的CCD有些問題 不過徠卡也說了 你手上的M9不管買了多久CCD出了問題都給換)。
2&>成像依然頂級不論是M-E用的CCD還是現在M240的COMS(還有那台只拍黑白的怪物),在色彩光影優化上都是頂級水準。
3&>在全畫幅135相機依然有體積優勢(雖然大法出了個A7)----不過這個優勢估計難以維持了。
4&>相機作為工具,也是有定位的。當今徠卡M在專業攝影方面的定位:
1.偏好紀實攝影或風光攝影 2.對畫質要求非常高 3.希望相機能在比較嚴苛的條件下工作 4.對相機體積有一定的要求 5.不差錢
2.營銷策略不錯(讓公司得以繼續發展):
雖然攝影愛好者們都罵徠卡整天出限量版,貼皮機,炒價格。
但是正是因為全球各種不懂相機的土豪富二代們貢獻了利潤給徠卡,徠卡才沒有死掉而繼續不斷的開發M系列。
不然的話,不知道現在哪家日系廠商手握可樂標製造一些沒有靈魂的產品?
最後勘正一個關於德味的誤解-。-,總的來說玩鏡頭買蔡司玩機身才買徠卡想省錢----福倫達
每一台徠卡都有自己的靈魂! 我的Lofter:XIAO 歡迎交流[我與Leica M2]
徠卡有今天 並不是因為做的好 而是因為做的早 機身沒有哪裡好 尼康的旁軸就是一個例子 在被單反乾死之後 只能賣情懷了
【當年靠譜的相機不多而已】
而且又昂貴,「備機「?哪有錢和空間。
光上百卷膠捲就夠背的了。
今天徠卡機身只剩下懷舊了吧?
現在相機白菜了,而且白菜的黑馬拼出(比如sigma的DPM),不用帶膠捲了。真有大的紀實項目,帶倆背機也無妨。
而且現在不是五年前了,現在無反好成熟的,EVF很好用的。
1、材料(壓手感)
很多人都以為leica大卡片,不很重。實際上leica很沉,mp是595還是585g。5d3不過900多,6d是600g,a7才400多g。 leica mp可以露銅(m我不知道,我只有mp),a7露塑料還是鋁? leica的選材肯定要比其他的好很多,畢竟貴啊!就像之前我國仿製的哈蘇(東風)就是材料問題,快門只能做到400分之1秒(哈蘇是500分之1),光圈是4比哈蘇小一檔。
2、快門
很多國家的法庭規定快門聲音不能大於leica,所以卡死了單反,但是這個對於微單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是卡掉了單反。全機械結構,mp的電池只是測光,沒有電池也可以用陽光十六法則拍照。。。
3、轉接
不管轉環多麼精細和原廠還是有差距的,精度不足,焦平面成問題目。也有各家調校的因素。
4、取景器
電子取景還是不太讓人感到舒服,習慣了應該會好很多。
5、對焦
黃斑的對焦速度還是可以的,老手速度非常快。不過超大光圈吃虧,而且長焦視差太大,廣角倍率又不夠,常用就是28,35,50。用a7快拍用取景器還是可能差點意思,只能是慢拍或者盲拍。
6、外觀
不倫不類啊,你有1w+買個七枚玉給他安個a7?
a7確實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實際使用什麼情況還有待驗證,我沒有這個機器,所以不好評論,只是從理論上分析了一下。
好在哪裡?
一個百達翡麗的上百萬的機械錶絕對比不上一個卡西歐幾百塊的電子錶准
那你說百達翡麗好在哪裡?
入門器材黨說說徠卡M系列的犀利之處就是對焦,我用了一些差不多時代的老的膠捲相機(包括一些比較新的不帶自動對焦的),裂像,微棱對焦,對焦效率都比不上黃斑(特別是徠卡的明亮清晰的黃斑),徠卡的鏡頭對焦行程也剛剛好,就是現在拿徠卡M來街拍,抓拍對焦也不是問題。順便看一下徠卡M口比較經典的機器,巧思RF黃斑明亮,蔡司IKON黃斑明亮,美能達CLE價格低,小巧。尼康SP我沒摸到過不敢說。這些個機器也能脫穎而出賣個相對高價,要麼就是黃斑明亮清晰不輸徠卡,要麼就是便宜小巧,像福倫達Bessa R2M R3M這些相機,我自己用過一台,對焦基線短,縱走快門聲音稍大這些我覺得都不算是很大的問題,至少對於這個價格來說,我覺得都可以接受,但是唯一一點我當時賣掉bessa換徠卡的原因就是徠卡的黃斑,明亮好用,對焦速度提升很大。
可以想見在M3的時代,徠卡推出這樣一台機器必然是攝影界的革命。當然現在有了索尼大法這個萬能菊花,把徠卡鏡頭轉接上去,用峰值對焦,體驗一把徠卡鏡頭。但是相比黃斑,峰值對焦稍顯慢,而且光學取景器不僅能看到框內,也能看到框外。如果預算充足我還是會選徠卡,但是現在看來索尼的A系列,富士的X-pro系列,也是比較好的備選了,至少沒有像以前這樣別的機身跟徠卡機身的差距拉的這麼大。
做工 殼(還是做工)沒了
我猜測,許多甚至大部分徠卡數碼m機身的使用者,都有全幅微單機身同時備用或做主力使用。徠卡膠片m機身的使用者里,這個全幅微單機身的同時擁有比例應該低不少。這個問題能有個數據可靠些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就能解決了。如果我的猜測能成立,就說明數碼時代徠卡情懷已經淡化了,只不過是個預算中的購買選擇的問題。好在哪裡就是體現在需求中,在購買意願中,這在統計層面上有意義,對個人來說沒啥討論的。
做工確實不錯 還有信仰吧 哈哈
感覺m9開始 雖然各種問題 各種噴 m你變了 徠卡不是以前那個徠卡了 云云
ccd換成cmos的時候 多少人噴啊 說跟日系單反一樣了
加上evf的時候 多少人噴啊 但是用起來確實方便很多
機身我覺得沒那麼重要 還是看徠卡的頭 數碼時代 機身越來越便宜 好頭越來越貴
附上一隻害羞的長頸鹿
德國手工製造,堅實的用料,機械徠卡機械結構耐用放心,數碼徠卡唯有徠卡在產純光學旁軸數碼相機,m9出色的ccd低感畫質,mm無可匹敵的黑白素質,大m雖然很多用m9的人看不上,但是你拿它的低感無損圖像去對比d810,d4,5d3,1dx,a7r的低感無損格式圖像,高下立判,我說是因為對比過,確實不比高感比iso200以下的時候徠卡要比幾大場旗艦好看。而且,瑞士軍刀的包和愛馬仕的包其實也沒什麼可比性吧……
你說的沒錯阿 膠片機身都一個樣對畫質沒影響
但是作為一個男人 我深深地被徠卡精益求精的機械製作 質感和手感所折服
你可以理解為m是一個非常高質量的精密機械玩具 順便還可以攝影 而且成像還屬中上流
攝影三方面滿足自身
首先出片
其次使用感受
最後逼格
徠卡佔了仨 還都是一流的
我覺得一真正熱愛攝影的人不應該只有一台機器
數碼單反幹活用 120系統出片用
旁軸戶外用 拍立得聚會用 等等等等
那旁軸買徠卡不挺好的么
要有錢非得買幾百塊錢的日產旁軸阿
更何況二手徠卡也不貴阿
卡西歐還比百搭菲力走的准呢
其實你這問題一點意義沒有 徠卡鏡頭也不是最好的
你要完全從畫質出發
二手angenieux加個機身出片比m好多了還便宜我認為首先是歷史。徠卡的前身是徠茲公司,專門做顯微鏡的,後來巴納克發明了小相機,體積特別小,成像質量好,拍攝速度快等優點,從此徠卡相機風靡全世界。後來徠卡成了全世界相機製造商爭先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在當時徠卡的地位是沒有任何一家廠家可以比擬的。上個世紀全世界好多攝影師都是徠卡相機的忠實粉絲,他們也用徠卡相機拍下了許許多多能夠流芳百世的照片,例如切克瓦拉的頭像,勝利之吻等等,這些都是徠卡的歷史。
還有就是徠卡的做工特別好,用料足,裝配精度高,在使用過程中很少出問題,耐用等,這些無疑都是徠卡的王牌。可以想像,在上世界50年代,一個年輕人買了一個徠卡M3,到現在裝上卷依然可以用,現在他已經年過花甲,古稀,這一台相機他用了一輩子,那是有感情的,甚至可以當傳家寶傳下去,更說明了徠卡的耐用性。
現在的日本相機自動化程度已經非常非常高了,但是徠卡(特指M系列)現在還只能手動對焦,調光圈,這可以認為是一個缺點,但是在拍照片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攝影的意義,不是用高度自動化的日本相機的全自動模式隨隨便便按一下快門就可以稱得上是攝影,攝影的過程是需要手動慢慢體會的。每一張照片至少都是你親自參與了它的拍攝,而不是把這些過程全權交給自動相機來完成。還不是因為窮
1.徠卡機身對於自家鏡頭有優化,尤其是廣角。
2.如果相信鏡頭有「德味」,那機身自然也有
3.精良的做工
4.全幅的「微單」除了萊卡自家也只有索尼。有損RAW,操控這些都是問題
綜上,只有用徠卡自家的機身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自家鏡頭的性能
PS.我也承認徠卡的機身太貴了,但是搭配M頭確實是比A7系列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一些人追求所謂「德味」?
※已有佳能85mmf1.2,是否有必要入徠卡50mmf0.95拍人像?
※女生想要買徠卡相機,入門級,不為裝逼,純粹喜歡拍出好照片,不考慮預算有什麼推薦的?主要拍風景人物日常?
※售價較高的徠卡鏡頭的光學水平是否超過佳能與尼康的旗艦鏡頭的光學水平?
※Leica鏡頭,有何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