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你有沒有突然會思考「我是誰」,如果人死了,「我」會去哪?然後特別的恐慌?


記得早年,筆者對一位朋友說:關於未來,無非兩種可能。
一者你會死,二者你不會死。
如果是前者,死都死了,一了百了,還擔心什麼呢?
如果是後者,你都不會死了,自古艱難唯一死,除死無大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死並不可怕。試問,你可以看著自己死嗎?如果可以,這還叫死嗎?不是另一種活嗎?真正的死亡是無法經歷的。可以經歷的都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有人說,死後會墮入黑暗。你還能看到黑暗,那你就還沒死。活在黑暗中
有人說,死後什麼也沒有,你還能感到什麼也沒有,那你還是沒有死,活在什麼也沒有里。
如果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那麼我們在怕什麼呢?

對於死亡,黑暗,未來/空曠的恐懼,都來自對於未知的恐懼
按說這種恐懼是非理性的。
因為不知就不知好了,應該好奇才對,為什麼要害怕呢
也許是因為原始人類的環境太惡劣了
那些膽大的,莽撞的,不懂得如履薄冰,摸著石頭過河的早死了
沒來得及把基因傳下來

其實完全可以換個角度看,不知道才有趣。劇透了就沒意思了。
不要迷信權威,專家,標準答案,經典,乃至任何理論,
死亡有無數的可能性,未必一定斷滅

死後可能什麼也沒有,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就叫斷滅。也可能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比如原來是缸中之腦,或者某高級生命玩的大型遊戲NPC。或者我們就是這種高級生命。之所以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為了玩得更投入,更有意思。當然也可能上天堂或輪迴。可能性太多了。

人的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的話,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簡化的嗎?
  比如1=1,看起來很對,是基本的
  但是我們能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嗎?
  1個蘋果+1個蘋果真的等於兩個蘋果嗎?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心愿,夢想,理想,志願……
以至於失去生活的目標,(常問: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
人雖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屍走肉一般

除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恐懼,怕死還夾雜著對於失去肉身這個外緣的恐懼
這是因為我們迷失自性,難免攀緣妄想
打個比方,當初上帝要造亞當,可能就是因為上帝害怕了
他以為自己的靈行在水上,而在鏡面里(水能反射=鏡)找不到自己,害怕了,
於是就拚命抓住鏡中像這個「外」緣,慢慢形成了身體和安置它的宇宙

明心見性(開悟)不是難事,請看下文。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你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覺塵不二,離覺無塵,離塵無覺
  好比鏡像不二,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鏡=能=我=自=性空=個體=生命=心
  像=所=非我=他=緣起=集體=時空宇宙=物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上的久遠或短暫
  (想一想什麼叫「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樣是過去的?
  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時間是從我們產生空間感時開始的,
  也就是從我們把平面看成立體時開始的
  要想開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開悟的根本在於轉變對象化思維
  對面的是誰?就是我們自己
  好比照鏡子,看到的都是自己
  又與照鏡子不同,並沒有另一個自己在鏡前
關於「我是誰」,筆者曾經給人解說過三個比喻

  其一,「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肉身好比工具或坐騎,身體與法性自性相比,就如橋面與水面相比
  (注意:此偈雖有助破對身的執著,但沒悟透水橋不二,人牛不二。
  寫此詩的所謂大士,日後帶弟子一起焚身祀佛,顯然是出偏了)

  其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水面,鏡面,也許是古人能找到最好的比喻
  現代,則有顯示屏,更好一些,因為不像鏡面,沒有另一個我在這屏幕前
  請試試看,把眼前的三維立體的世界看成一個平面,非台無樹,沒有厚度,鏡前無我,鏡內無物。
  「本來無一物」偏空,不如「佛性常清凈」
  嚴格講來,此偈也沒悟透,須知覺塵不二,塵埃也是清凈的,煩惱就是菩提
  所以慧能還需要五祖再跟他講解《金剛經》方才真正覺悟

  其三,「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實只有一月
  此月,可以是因果緣起,也可以是老天爺、上帝、真主的安排,也可以是客觀存在
  你信什麼,它就是什麼
  這個比喻雖有助於破對個體的執著,但是沒一滴滴水,哪來的大海呢?
  真正的救度就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互幫互助中
  如果有誰覺悟後行為一點也沒改變,仍舊自私自利,甚至選擇做惡,那就是沒真正悟透
  須知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演員演的,
  不存在「同時」「同地」,地界和時區都是人為劃定的,
  實際,一點點空間距離,都意味著已經過去,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釋迦夜睹明星得悟,星星何其遠,為何出現在你面前?)
  在你對面的都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的你
  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
  老天真是太公平了

  生命即覺,覺即生命。(沒有知覺的生命還能叫生命嗎?)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宇宙)即我(生命)。
  自他不二,覺塵不二,離覺無塵,離塵無覺
  好比鏡像不二,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鏡=能=我=自=性空=個體=生命=心(靈)
  像=所=非我=他=緣起=集體=時空宇宙=(事)物
  鏡=像,能=所,我=非我,個體=集體,生命=宇宙,心(靈)=(事)物
  (把它們連起來的是什麼?你我當下之覺也)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上的久遠或短暫
  (想一想什麼叫「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樣是過去的?
  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時間是從我們產生空間感時開始的,
  也就是從我們把平面看成立體時開始的
  要想開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因果=時間=事件,緣起=空間=物體
  時間=空間,因果=緣起,事件=物體
  (把它們連起來的是什麼?你我當下之覺也)

  我是誰?覺也!(肉身不過覺鏡之像中一小部分而已)
  當下之覺,緣起緣滅,緣滅緣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無壽命可計。每一個當下都是新鮮的。
  比如筆者年過四十,開始老了,但我從來也沒老過,我覺得這老也是新鮮的。

  有位朋友說「無壽者相」應是「無受者相」,以訛傳訛了千百年。
  這也說得通。
  無身相,自無受者相。
  無壽者相,是因為時間上的緣起性空(時間上的無我)
  無受者相(無身相),是因為空間上的緣起性空(空間上的無我)
  只因我無壽命可計,反成無量壽
  只因我無身量之大小可計,山河大地,蒼穹星河,皆成吾身
  道德經: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生死中,
  這一個當下的我已經不是上一個當下的我了,好比現在的我是過去的我的子孫
  之所以我們以為還是那個我,其實是「遺傳」帶給我們的錯覺,
  好比視覺暫留,這一秒留下了上一秒的部分,似乎從上一秒中獨立出部分來,但這一部分能帶到下一秒去嗎?
  請注意,遺傳與變異是同時進行的。
  比如人們爭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卻不知,每一代雞的基因都有極細微的不同,嚴格地講都不能統稱為雞,頂多只能叫雞某代

  問:緣起性「空」?
  答:每個看似單獨孤立的事物都由無數因緣而來。這裡面沒有一個因或緣是此事物之「唯我獨尊」之性,故曰「空」。

  緣起性空是佛學的基本原理
  所謂三法印(用來判斷是真佛說還是魔說)其實都在說緣起性空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圓滿寂滅=緣起性空
  諸行=諸法=圓滿=緣起,都是指無數無量無邊因緣的整體集體全體而言
  無常=無我=寂滅=性空,都是指某個個體的事物而言

  個體只能是無常,無樂(有煩惱是真苦),無我,無凈(有漏,漏即煩惱,漏即私心)
  常樂我凈只能是指集體而言

  私心即是魔

  無論是從三法印,還是從四法印(加一個「有漏皆苦」)來看
  許許多多披著法衣在大談特談個人的解脫,個體如何得到常樂我凈,都是魔。

  人(乃至所謂智慧生命)大約都有兩執:我執,法執。
  (再次借用佛家概念,不喜勿看,免得添堵)

  我執:被壽者相,相續相所惑。執著於獨立的身或靈,不悟緣起性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法輪常轉,常轉法輪)
  妄想、追求個體的單獨的解脫

  法執:被「同時」「同地」所惑,執著於同一片天空,同一個真理,唯一神……
  不悟現在是過去的集合(時間上的緣起性空),見面如同聯網,分處不同的時空宇宙世界
  妄圖統一思想,追求一同天下,(所謂紫薇聖人的預言,就是此類)
  不知和而不同才是最理想的

  我們要警惕我們對單因得單果的偏好
  之所以有這個偏好,是因為可以簡化現實
  如果不簡化現實,我們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可以被簡化的嗎?

  樓主也依賴理性的思考,也要簡化現實,比如我傾向於用因緣巧合解釋一切
  (碰巧也要至少二者相碰,也是一種因緣
  上帝或老天爺或造化的安排,未嘗不是一種碰巧
  西方有幅名畫,描寫的就是造物主與被造者兩者手指的相碰)

  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
  (時間與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遠近同樣意味著時間上的遠近)

  強調因果忽略緣起的朋友,往往說的是單因得單果,而不是眾因和合而生,眾因和合而滅
  我在上文打過一個疊麻將牌的比喻,來說明即不能說有輪迴,也不能說沒有輪迴
  其實我們的一生似乎有壽命可計,很有可能,也不過就是(因緣巧合,造化自然之下)麻將牌疊得比較整齊而給我們的錯覺
  那個有一根繩串起每一個當下的覺這些明珠的念頭,就是引誘我們自私自利的毒蛇
  不要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迷惑了,沒有大地,種什麼都白搭

緣起性空
沒有,不存在孤立的單獨的靈魂或肉體
靈魂或肉體的獨立或孤立是虛妄的
------------------------------------------------------------------------
下文轉帖自從《壇經》說開去(第9頁)_關天茶舍

如果這世上有什麼肯定不存在的東西。那就是孤獨。
  只有孤獨感,沒有孤獨。
  至少也有清風明月相伴。

  父母所生口,終不向你道。
  即便有獨自解脫之道,也不傳給無情無義不忠不孝之人。

  實際上,佛道兩家修的是同樣的法,都是利用槓桿原理,用此窮換彼富而已。
  新版紅樓夢用了兩名一臉壞笑的演員演那開場的一僧一道。不是偶然的。

  《悟空傳》里對滿天神佛無情無義的批判也是有來由的。

眾生,眾緣和合而生。
  沒有哪一個是孤獨的。
  即便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美猴王也是大有來歷的。

  沒有孤獨,只有孤獨感。
  孤獨感,獨立感,自主感,自由感,生存感(壽者相),都來自能覺與所覺的對立感

  鏡與像,能覺與所覺,心與物,我與非我,個體與集體的對立並不存在,
  只有對立感。

  對立感來自像動鏡不動,像變鏡不變
  然而如果沒有像的變動,怎麼知道鏡不變不動呢?
  正是鏡像一體並不對立造成了鏡像對立的錯覺與假相。

《楞嚴經》里有這麼一個故事譬喻: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音痴妹,山澤中鬼也)無狀狂走。
  說是有個人照鏡子,因為太愛鏡子里的頭臉面目了,以為那是別人的頭臉面目,嗔怪為什麼看不見自己的頭臉面目,以為自己已經成了鬼怪,到處狂走要找自己的頭臉面目。
  這個故事是楞嚴經中的一個難點。
  人們常覺得此人瘋得莫名其妙

其實,演若達多瘋得很有道理
  既然心與物,鏡與像是對立的,相對的
  那麼像(所覺,非我)都是外物了,那麼我在哪裡呢?
  楞嚴經一開始佛問阿難的,也是同一個問題:能覺的心在何處?

  大哉斯問。比什麼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重要多了
  沒幾個人真的關心名號來歷歸宿。
  但是如果內心深處不知「我在哪裡」,那怎麼能真得睡得安穩呢?
  所以我稱之為大魔王

有時候我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度日如年
  有時候我們又嫌時間過得太快,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

  按理,要滿足個體對獨立感,自主感,自由感,生存感,的追求很容易
  只要像的變動越大越快,就越能凸顯鏡的獨立自主自由自在長生永存

  但是有「我在哪裡?」這個大魔王在,事情就不好辦了。
  恐懼,絕望,常常戰勝希望,好奇。

  也就是說我們即希望變動又害怕變動
  特別是被我們攀緣的肉身乃至錢財或地位的變動

  怎麼辦呢?

  我目前觀察到的辦法是用宏觀上的不變來滿足我們對安全感的需求

  用微觀上的變動甚至是巨變來滿足獨立自主自由自在長生永存等等等等

  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或許會有意外之喜


 我曾經說過,關鍵在於堪破兩個對立,能覺與所知的對立,個體與集體的對立。
  有一點,雖然以前提過,但沒說清楚。
  (甚至有時候自己都沒注意,滑過去了,看來我也沒全覺悟,真有所謂的100%的大徹大悟嗎?)

  剛開悟時容易以為:能覺是我(個體),所覺非我(集體),是其他眾生。
  真正覺悟了,才明白:能覺的是因緣之總體集體不屬個人,所覺(所覺與覺鏡不二)的種種,包括身體,乃至他人,及於眾生,才是我(個體),都是我(在不同時空的化身)……

  再強調一下:能覺的不是獨立的孤立的個體(靈),是不可全知的全體因緣。覺鏡與所覺都是緣起性空的個體,是全體的一個片面…………

  (如有問題請提出來,我看看能不能設法再講得清楚點。不過水平有限,未必真能做得到)

按理說,頓悟、撒手、寂滅、是沒有次第的。
  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是複雜。例如筆者就經歷過幾次覺悟

  大概可以分兩步(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每個人各有各的實際經驗)

  第一步:萬法(所覺)歸一(能覺)
  許多人陷在這一步里,大概是因為貪著《金剛經》所謂的「一合相」
  或者被各種各樣無法盡述的魔障所礙,誤以為得到了證明

  第二步:一(個體)歸萬法(集體)
  原以為身像不是我,覺鏡是我
  卻不知,不僅此身是我,彼身也是我。助人就是助己,害人就是害己。
  自己與他人,並不像「損人利己」中那樣是對立的,
  而是平行的,就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里那樣

  這個是所謂不傳的向上一路。為什麼不傳呢?
  因為到底還是不願真的撒手,真的寂滅
  (好不容易找到了似乎永恆的大圓明鏡,怎麼肯放手呢?)
  只要不是自願,終究無用

  如果不願意,還要傳。恐生退心。

  所以,也許還是不要說得那麼清楚為好。

  我承認我太不負責任了,說話不看對象。

  好在我沒有什麼祖師的身份,說了也沒人信,等於沒說。

知乎用戶: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這些問題的終極答案是什麼?

生命,能覺,鏡=宇宙,所覺,像

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離心無物,離物無心

緣起性(心)空,緣起相(物)空

所有因緣的集合,一切的一切,不可全知

一切知,覺或心,與一切所知所覺或物,都只是全體集體整體的局部的片面的暫時的閃現。

然而沒有一滴滴水,哪來的大海。

從極遠處看,大海也不過就是一滴水。

一滴水裡有大海。

朋友,不要小看你自己,宇宙再大,也不過就是你覺鏡中的影像。

看似無關緊要的一言一行,都是因緣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

兩者是一回事。

………

知乎用戶:如果有一天你的親人全去世了,在那之後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

謝邀。生活,生命永遠會繼續的。

生命即覺。覺即生命。

覺,生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

就如同風吹不了光,刀斷不了水。生命,生活,永遠繼續,不會斷絕。

哪怕人類滅絕了。生命還會換個形式,重新來過。


楞嚴: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認為有一個獨立於孤立於所覺所明(像,集體整體全體,非我)的單個的能覺能明(鏡,自我)是一種妄。

一種虛妄的想像,一種憑空的想像。

所謂自我意識,所謂我自己,從來都不是孤立單獨的,(既然有能覺得孤獨的我在,必有所覺被覺的一切在對面相伴)

不是自由自在的,不是長在長存(有壽者相,有壽命可計)的,緣起性空(緣:集體,性:個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真正能覺的不是個體的我,而是集體整體全體(一切所知+一切未知)

如果一定要追究這種虛妄的想像的來由,那就是能所的對立感,

只有對立感,沒有對立。

能所本不對立,只是像動鏡不動,像變鏡不變,讓我們有了鏡像對立的錯覺

一旦我們開始想像離開所覺的像(集體)另有一個能覺的鏡(個體)

那麼就必然要面臨「我在哪裡」「能覺的心在何處」"個體怎麼獨立於集體」這個問題

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因為獨立的我本就是虛妄的(不獨立的我不是虛妄的)

於是我們都像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瘋了一樣地攀緣肉身或思維念頭或其他任何東西

然而又終究攀緣不住,於是煩惱不斷

只有那一天真正覺悟了,才會「狂性頓歇,歇即菩提」,不會再迷再狂

表現為更關心集體,而不是自己,或某一個東西

能覺(個體)=所覺(集體)。真正能覺的不是個體的我,而是集體整體全體(一切所知+一切未知)的非我。緣起性空(緣:集體,性:個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無壽命可計,無壽者相

楞嚴: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無論是所見之相(像),還是能見之性(鏡),

凡是個體,都是緣起性空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不僅在時間上無壽命可計(無壽者相),

而且在空間上無身可量,無身相(無受者相)

老子說: 及吾無身,又有何患。

我們何曾有身?

真正能見能覺的,真正的本原,是一切因緣的集合,一切眾生(甚至可能包括非生物)的一切當下之覺的全部

一切所知+一切未知,不可全知,不可確知。

(但是可以想像。在我的想像里,先天包容一切後天的想像。

無規則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規則,混沌無序包含了所有的有序)

任何個體,無論是覺,能覺,還是所覺,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然而沒有一滴滴水,哪裡來的大海

大海從極遠處看,也不過就是一滴水

每一滴水裡有大海

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因緣網中不可缺的一環

人們總是在擔心AI有一天會產生自我意識。

因為其認為產生自我意識是一種進步,是所謂的進化的必然。

我以為不然。

所謂自我意識,認為有一個獨立於孤立於所覺(非我,像)的單個的能覺(我,鏡),是一種虛妄的想像。

如果絕對理性的AI也有自我意識,那十有八九(或者說,幾乎肯定)是有人故意設定的。

請注意,所謂虛妄,就是根本就沒有,從來就沒有,怎麼都不會有。

並不會因為你有了自我意識,你就成了孤獨的單個,自由自在,存在長存(有壽命可計,有壽者相)。

正因為得不到,我們才會那麼在意並追求個體的獨立,自由,長壽,永生。

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孤立的單個的我從來就沒有過,怎麼都不會有,根本就沒有

(與修不修,悟不悟,沒關係。不需要修一個,或悟一個無我出來。本就無我,本就性空)。

那麼現前的這個我是什麼?

當然是不孤立的不單獨的我。

這個不是個體的我,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本就自由,本就永壽

像的變化越大越快,越能體現鏡的不變,常樂我凈

(再強調一下,這常樂我凈,所謂的正果,不屬於任何個人,並沒有什麼單獨的解脫或單獨的得證)

生命即覺,覺即生命,

生命(能覺),覺,宇宙世界萬物(所覺),三無差別。

覺,無大無小,無高無低,無上無下,無貴無賤

好比商場里有同樣的電視機,不會因為在放宮斗片而要價更高,

或在放農教片而要價更低,

不會因為放《星際穿越》而大,或放《昆蟲世界》而小

生命,覺,就是眾生及萬物,是作為整體集體全體而存在的,

每個生命每個當下的覺,如果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話,(一滴水裡有大海)

那麼這滴水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大海,也不可能離開大海。

如果還是不能覺悟,執著於離開所覺的萬物眾生宇宙(非我)

另有個能覺的我。

那就是《楞嚴經》所謂的「頭上安頭」「明上加明」了。

這是我們很多煩惱(如果不是所有煩惱)的根源所在。

因為我們回答不了「我在何處」「能覺的心在哪裡」"個體怎麼獨立於集體」這個問題。

我們試圖攀緣肉身,或思維,或專註於其他任何某個東西(都是鏡中像)

且不說鏡中像能不能攀援得住。

有所掛礙,就有會失去依仗的恐懼。

恐懼,念念有住,專註式的想像,煩惱,會遮住我們的「眼」,

使我們無法欣賞這個世界,無法欣賞生命

有的朋友不知其疚在己,反而責怪這個世界,責怪生命,要「出離」,要「寂滅」,豈不謬哉!

反之,如能幡然醒悟(念念不住,超脫式的想像,滿懷希望)

那麼就如《金剛經》所說:「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希望這對各位看官來說不僅僅只是一行文字而已。)


人死了就是死了,什麼也沒有了。輪迴,天堂什麼都是騙人的。

你自己也明白這是最可能的結果,所以會恐懼


對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從來么有懷疑過,父母生的他們的孩子,我的名字就是我。所以也沒有這個方面的恐慌。
不過倒是常常思考我為什麼是我:感覺到的是這雙手所觸摸的,思考的時候用的是現在這個大腦?我為什麼選中了這個軀殼來感受世界(或者這個靈魂為什麼選中了我@。@~)?別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和我有什麼不同?
這想法初中開始有了,每天常常就是觀察別人的一言一行然後想如果我現在是他將是什麼樣的感受?(直到現在也還有這個習慣,常無意識的盯的別人看最後尷尬的要死 0.0)
這個想法和「我是誰」應該還是蠻有關係的,不算歪題吧(:目)
我特別喜歡一部電影:《傀儡人生》算滿足了我的願望,不過還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年紀大了就會想自己死掉以後的事情,「我」消失了?還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我的感覺思維還會存在嗎?我的「靈魂」是延續的過去還是孤立於現在?
想多了常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可是早上起來陽光明媚又覺得喜歡的不得了。


感覺這個題目在召喚我,於是將第一次回答給了你。
小學的時候喜歡看電視劇和相聲小品,很多電視劇里動不動死人這個讓小學的我很不理解,洛桑學藝是我很喜歡的小品後來同學的爸爸告訴我他死了,以後都看不到關於他新的小品了。那段時間裡我經常趴在桌子上想人死了是什麼感覺。還有來世么?自己變成靈魂的時候看著自己的白骨是什麼感覺,想不到終點就去想來源我是怎麼有的生命,怎麼會成為人的? 那段時間想的小學生的我很頭疼。有種莫名的恐懼和空白的感覺籠罩著我,後來問了很多小學同學,死了後什麼感覺。有人說我傻,有人說就是變成另一種東西的感覺。有人說就變成不能動的白骨。我沒有得到答案。
後來想不通也不去想了,開心的去玩去吃。只要現在開心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到了現在大學了,偶爾也會想想死亡的感覺。但也明白了人是向死而生的一種狀態,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終點也是一個未知的新起點,每每想到死亡時,我就告訴自己做事做人要有向死而生的態度和想法,那就是及時、努力、珍惜、向前進。題主恐懼每個人都會有但你越理性的去思考恐懼時它就越遠離你。


就比如現在 恐慌得到處百度 各種在知乎翻找


已經明白了人終有一死,這是難以逃脫的宿命。
雖然我也很怕死,但對於正常老死已經不那麼恐懼了,甚至還有些好奇人死後的世界。
可我的理智明白的告訴我人死了就真的什麼都沒了,沒有承載靈魂的肉體,你只是本就存在的虛無,一切都是餛飩。
所以我倍加珍惜現在的真實,在我化為虛無之前,我希望不負生命給予的歲月,在我有生之年,活的精彩,死得其所。


倒是突然有瞬間回過神來,然後瞬間清醒,這裡在做什麼,怎麼沒印象。好像是那種靈魂找到肉體一樣。


我也是,一旦想起這個問題,我就會立即陷入深深的恐懼和絕望,就像正在掉下萬丈深淵,手裡連一根救命稻草也抓不到那種感覺。然後我會拚命搖頭,讓自己停止思考。有時候我也會告訴自己,也許這個世界上是存在某種絕對意志的,類似於上帝,人類不至於孤立無援和絕望。

我在另一個問題中寫了這些,覺得也可以用於這個問題,所以轉錄如下:

設想一下,你被複制了,憑空多了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包括同樣的記憶,你的家人也無法分辨你們),然後你死了,那個人繼續活下去。你覺得怎麼樣?難過嗎?是不是很怕死,希望死的那個是複製出來的你?
如果這樣的話,你可以再這樣設想:你每天晚上都死去一次,第二天早上醒來那個人就是你的複製物,因為和你有一樣的記憶,所以你誤認為你就是昨天的你。

至可以這樣認為,你可以選擇任意附體,即讓自己的肉身死掉,然後靈魂附在另一個任意的人身上(可以是國王或者任意你嚮往的人),但是你的記憶需要清零,變
成跟那個目標一樣,然後你就是他了,過著他那樣奢華的生活。你願意嗎?如果你願意的話,這跟自己在這個無神論世界死了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我到底是什麼呢?是肉身?是靈魂?還是記憶?
肉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行屍走肉沒有意義。
靈魂呢?我不知道靈魂是什麼。
記憶呢?記憶可以複製,那就會有多個你,你仍然不知道你是哪一個,因為每個複製品都認為他就是你,所以你也可能只是複製品而已。
真的不知道啊。。。。。。。。。。。。。。。。


我會突然思考自己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和誰結婚,有什麼樣的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子
快要死掉的時候兒孫都在床邊是什麼樣子


啊真是想太多
萬一我孤獨一生了呢23333


都想過,12,3歲的時候一年內平均有幾次想到,只要一想起就持續一周多。極度恐懼,怕的什麼的都不想做。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識從哪裡來,湮滅了會去哪裡,有輪迴嗎? 想到自己會完全消失,呵呵,簡直不知所措,此時,周圍的時間和空間彷彿都隨著思維一起停止。。。一個人在屋裡,閉上眼睛,立馬彷彿落入了冰冷的、空無一人、毫無生機、即將讓自己窒息的宇宙真空中獨自飄蕩,飄啊,飄。。。無根無依靠。。。。。。


小學畢業那年開始有這種感覺,前兩天正在坐車走高速還想到了這種感覺。
來得時候就像拉肚子一樣,可能有些誘因會來,但不一定保證會來,但是一旦來了,怎麼也擋不住,怕死了,忍不住敲打自己的腦袋,還好我這種感覺也就持續幾分鐘,無盡的恐懼……
就是這種感覺:有一天,我將離開,並永不再回來……


我是傳承著基因的載體,我是猴子進化而來的現代動物,我是社會中的邊緣人,我是悲觀主義者,我是大時代小環境的產物。我背負著把自己養活的任務,也背負著家庭的缺陷與責任。
如果死後,就一定沒有我了,會化成元素分子


死了的感覺大概就是睡著的感覺吧。只是不做夢並且再也不會醒來。


恐懼的時候就渴望時間靜止,一切都停留在現在,父母不會老去,我也不會長大,父母輕鬆工作,我上學,就希望這樣持續下去,恐懼來源於怕失去


從很小的時候就有,只要一想到「我是誰」這樣的問題就會像掉進冰窖一樣一直往深里想,最後不得不轉移注意力才能拜託那種感受。今天中午突然想再體驗一下,卻發現怎麼也找不回來了,花了整個晚自習再回憶那種感受還是沒有辦法,好難過。


我是現在的我,不是未來的我,也不是過去的我,我一直在死去,但身體感官告訴我我是我,我又不是我,明天的我是我嗎?昨天的我已成現在的我,「我」隨時間變化,但變化後的我是我嗎?「我」是這個身體感官賦予的嗎?如果一個人生下來雖然活著但沒有任何感官認知,會是什麼?植物人?還是死的?那我就是一個裝著感覺記憶的我,可如果這樣,把記憶複製到另一個軀體中,可能那個軀體會覺的我是記憶中的那個我,我在這個軀體中又活了。可原本的我會覺的那個有我記憶的我是我嗎?那「我」到底是什麼?


小時候想到自己死了就趴在沙發上哭,然後就希望別人能記住我勵志當偉人。後來長大了雖然還是很恐懼但是我覺得能被認識的所熟知就已足夠,初中歷史課講佛教我寫下了一句話,我憧憬未來卻又恐懼與未來


有啊,我很小的時候,大概幼兒園小班吧,我就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時我還想過,我一覺醒來是不是還活在夢裡,所有看到的人和我都是不是我腦子裡虛構出來的,我有時候莫名其妙的撞到一下東西,或是絆倒,是不是我現在眼前看到的是虛像,而我的身體還停留在現實生活中,觸覺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另一個真實世界中產生的。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一切都不存在,那麼現在在想這個問題的我算什麼呢?


首先看到好多回答感覺很自豪。

因為也許只有人類才在幼年期就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也是很小就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最終覺得不需要任何證據地認為我這個存在就是想到這個世界接觸一些其他類似的存在才到了這裡。

至於方式是人是狗,是好是壞,何時生何時死,並不需要太糾結。

人來人往,就是我來到這裡的終極原因了。


推薦閱讀:

若果你早點遇到知乎,以後人生會怎麼樣?
你長這麼大,都有什麼被動技能?
人的生活為什麼這麼難而漫長,而快樂為什麼這麼短暫?
人生苦短,你有過哪些悲慘絕望的經歷?
懷疑人生的時候,怎麼才能讓自己積極點?

TAG:心理學 | 人生 | | 人生意義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