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雷雨》好在哪?
為什麼這種亂倫的話劇還挺出名?什麼情況?
沒有好在哪。雷雨的水平並不太高,設計也與某世界名著非常相似,一直以來有抄襲之爭。
但是在曹禺二十多歲的時候,這樣一個劇本在沒什麼話劇的中國彌足珍貴,而且政治正確、題材新潮(亂倫在那會可比不得現在)、搬演門檻低、角色設置貼近生活、觀念較激進前衛、導演難度小(看看曹禺先生的舞台提示之多,我要是導演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啥),因此各地經常上演,漸成經典。經典這個東西就是這樣,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不太次,名氣的累積會越來越不可撼動。
其實雷雨的寫作並不太高明,思想的時代性也過強了。所關注的人性是在特殊時期,特殊境遇下扭曲的人性。一旦脫離大環境,這些人性並不具有太多普遍性。這兩年北京人藝的《雷雨》經常引起觀眾的笑場就很說明問題——這個劇本的生命力有限。
而《茶館》的劇本價值則一直被壓制和低估。其實它的價值應該說是在《雷雨》之上的,甚至之上很多。但是因為價值觀的問題,《茶館》並未取得自由的發展空間。甚至解放後、改革開放之後的一些劇本,都比《雷雨》不差或更優。
當然,這一切不能脫離時間,曹禺先生在那個時間寫下的《雷雨》確實是中國話劇史上的豐碑。
—————————————分割線——————————————
受到本主題 @李闊 同學回答的啟發,稍微說說《雷雨》的三一律問題。提到《雷雨》,三一律是一個必提的優點,嚴謹,規整。當然,三一律這個東西,往根本了說,不算原則,只能說技巧。因為寫實主義的四面牆戲劇演出的需要,劇本要盡量符合三一律,這樣才能方便排演。雷雨這個三一律是極端的三一律,一天之內,兩個場景,其中一個只用了一次,一個用了三幕。曹禺先生為了這種統一做了很多工作。
從這個角度上講,《雷雨》是里程碑式的。他讓剛剛有話劇的中國有了一個方便排演的、完整的、有水平的劇本,讓中國戲劇的上演變得非常易於操作。所以說,《雷雨》對話劇行業,對中國話劇史的意義大於其劇本文學的意義。
看過劇本的人也知道,《雷雨》劇本是有序幕和尾聲的,但是現存的演出版都沒有這兩部分。這原因很多,除了當時觀眾對時空轉移的理解能力和宗教、意識形態的原因,恐怕也是基於三一律考慮。畢竟這兩部分篇幅很短,和主故事聯繫不強,一定程度上可以捨棄,但是對化妝、布景、服裝的要求極大增加——你要考慮多置一個景,還要多做一堆衣服,四個演員(雖然可以用周府下人來演),還有搶妝。雖然最複雜的序幕到第一幕周朴園的搶妝曹禺先生設計了四鳳和魯貴的一幕一場來隔開,但是四幕和尾聲魯侍萍的搶妝則時間非常短,技術上是欠考慮,難以完成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演出時捨棄頭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這兩部分留存在演出中了,可能《雷雨》在中國戲劇界的地位還會下降。
當然,這樣誇張的三一律,也是有些合理性的犧牲的。這方面有很多的討論,在此不一一提到了,比如魯侍萍出現的動機不足,二幕繁漪上樓騰地方過於安排,四幕的全體大亮相實在太大亮相了……借用評彈《雷雨》里的一個噱頭——周朴園四幕在樓上下來就是一驚,「怎麼都在?怎麼會都碰到一起了?這太不尋常了,我周朴園就是開追悼會也來不了這麼齊啊!」曹禺先生要是活著,估計得讓演員把這句刪了,這不是黑我么!從劇本,劇情,台詞,三個角度講吧。想到別的我再補充
劇本
完全符合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中的三一律
劇情發生在同一天,同一地點,情節服從於一個主題。《雷雨》主要劇情(三幕)發生在周家一個客廳中,還有一幕是在四鳳家中。從上午演到當天深夜兩三點。
在傳統中國的戲曲里,是沒有真正的悲劇的。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即使是類似梁祝,竇娥冤,長生殿這樣過程很揪心的悲劇,但仍然不算悲得很徹底。而且基本是人與人的衝突,而極少有命運和人的衝突。《雷雨》裡面上一輩做的孽明明已無瓜葛,偏偏侍萍又嫁了周家下人,自己女兒送回了周家繼續伺候周家少爺。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在中國傳統中,這樣的劇本是不能討好觀眾的。所以《雷雨》可以說是牛逼哄哄的劃時代的作品(這還只是曹禺的處女作……)
為什麼戲曲過程那麼悲,結局很圓滿?
那時候看戲不看到高中狀元含冤得雪不肯散場的~中國人喜歡迴避衝突,把矛盾和諧化了,善惡有報看著好爽的對不對!哭哭啼啼看完,然後拍拍屁股又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如:梁祝雖然兩人全死了,但是在另一個世界又團圓了。
如果真要把《竇娥冤》改成真正的悲劇寫到刑場斬首就該停了。血濺三尺白練,六月飛霜,楚州三年大旱,赤地千里,了無人煙——全劇終。
-------------------------------------------------------扯遠了扯回來-----------------------------------------------
劇情
好的悲劇應該要推到極端成為典型,毫無挽回餘地
丑、惡壓倒美、善,就是悲劇的本質
西方戲劇里把人全寫死是很常見的。
《雷雨》是徹底的悲劇。悲在該死的沒有死,不該死的全死了。(此為我的老師費鄧洪原話)
天真無邪的無辜的統統死去,犯下罪孽的該死的活下來了。
很多人在看戲,看電影的時候一般都是不知道劇情的,而好的悲劇,如希臘悲劇,觀眾不只是參與者,而是俯瞰者。如被命運玩弄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那位),看著他從不知情賭咒殺死老王的兇手,一步一步得知自己的身世,終於明白過來——以為躲過了命運,誰知已經應驗了預言。
命運不可反抗,反抗命運本身就是命運。
《雷雨》里台詞多次提到,過了今天就好了,熬過今天就完結了。周萍明天就走,去礦上去;魯侍萍會離開,再也不見周家的人;魯貴、四鳳當天被辭退,如無意外再也不會踏入周家一步。然而觀眾都知道,誰也過不了今天。衝突無可避免,這一天必定要有一個最慘烈的結果。看著角色一步步踩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含含糊糊又隱晦的台詞終於無法掩蓋,一瞬間天崩地裂。
戲中周家人老在強調這是個體面的人家。其實家中誰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暗暗發生,隨著真相揭曉再也不能假裝體面,不能假裝正常地活下去了,所有辛苦構築的一切正常的表象都毀滅了。「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繁漪最真實的兩份感情,周萍,愛人(雖然恨極)——飲彈自盡
周沖,兒子,真心疼愛——觸電死了
四鳳,純潔無辜,一無所知——觸電死了
母子亂倫,兄妹亂倫,偷情未婚先孕,在西方也是負面的,但在注重倫理道德的中國,更加不可饒恕。(事實上誰談論道德誰就是不道德。)
-------------------------------------------------------------------------------------------------------------------------------------------
台詞
我自己還承認我是我父親的兒子呢——睡了他的女人,還要認作他的兒子。無恥。
你不要看這樣威武的房子,陰沉沉地都是礦上埋死的苦工人給換來的!——周家的黑暗發家史
我以為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們應當同情的。並且我們這樣享福,同他們爭飯吃,是不對的。——周沖的天真
沖兒/萍——稱呼區別
繁漪,當了母親的人,處處應當替子女著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當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強迫繁漪喝葯。周朴園只想得到服從,高強度壓制家中所有人。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之前還深情地懷念侍萍,又是不許開窗又是留著舊傢具,見著真人就翻臉了。虛偽。
魯 (大哭起來)哦,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萍 你是誰?
魯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兄弟對立,父子反目成仇,母子相見不相認。
曹禺是個好作家。他視野並不寬廣,但是對家庭關係和人之間情感的觀察細緻入微,非常有洞察力,在此類題材中堪稱佳作。不信就去看看陳大悲的家庭亂倫劇。糙得不忍直視。
雷雨的好在於它誕生的時代。那時候中國其他人還什麼水平呢?
超越時代的意義在於,故事是外國的,情感是中國的。跟外國的亂倫故事差異很大。
雷雨在中國,本身有因先驅而經典的成分在。而且,人藝幾十年了還沒磨出什麼改進也比較成問題。當年夏淳版的經典雷雨里,四鳳那京劇花旦的身段真是……
但是,畢竟是人藝看家戲,傳承下來的老辣做派是不容忽視的。
而且應該看一下被北京人藝刪了的雷雨序幕,和曹禺的自序。
作為講述「個體面對命運的無力」這一古典主題的完全的希臘式悲劇,整個二十世紀全球範圍內,雷雨也算得上佳作。
人藝不允許宿命論意識形態而已。
另外,我一直沒明白雷雨哪是三一律。魯貴家那場不算啊?我在知乎開設了專欄:三生,三生 - 知乎專欄,歡迎前來閱讀、指點、討論,我將悉心接受。——————————————————————————————————————————
《雷雨》由劇作家曹禺創作,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
這部劇作在兩個場景、劇中情節發展不到二十四小時內,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通過繁漪、周萍、周朴園、四鳳和周沖等人物形象,深刻揭示出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一個封建式煤礦主家庭兩代人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和人性悲劇。
◤曹禺
劇作家曹禺從1929年開始醞釀人物、構思劇本,到1933年最終完成了《雷雨》的創作,次年發表。
《雷雨》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
◤話劇《雷雨》劇照
◤話劇《雷雨》劇照
◤話劇《雷雨》劇照
◤話劇《雷雨》劇照《美術教育研究》期刊在書評中指出:四幕話劇《雷雨》是著名戲劇家曹禺的處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劇作,得到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喜愛,煥發出永久的藝術魅力。筆者從當代視角,在強烈的戲劇氛圍、激烈的戲劇衝突、深刻的主題思想三個方面闡述其藝術魅力。
歌劇版《雷雨》
作曲家莫凡,多年來致力於嚴肅音樂創作,涉獵的創作領域較廣,主要作品歌劇《雷雨》獲得了2001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創作大獎。
◤作曲家 莫凡
莫凡的創作宗旨就是要讓歌劇以多種形式「活」在舞台上。
2001年5月,《雷雨》以「音樂會」歌劇的形式在上海首演,2007年,《雷雨》舞台劇版本由上海歌劇院製作完成並正式公演,獲得歌劇同行和觀眾的熱情評價。
◤歌劇《雷雨》繁漪和周萍
◤歌劇《雷雨》周家兩代人莫凡在將話劇改編成歌劇的過程中,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將四幕戲縮編為兩幕,從而留出更多的時間、空間來發揮歌劇的音樂功能。
歌劇的優勢是表達人物內心,配樂也能幫助人物表達內心,例如長笛的音色表達繁漪的幽怨,琵琶表達她的矛盾心情。
◤歌劇《雷雨》
◤歌劇《雷雨》
◤歌劇《雷雨》
◤影像資料真正的精品應該家喻戶曉,多種樣式才能走近不同的觀眾群體。
魯迅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德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同樣一部《雷雨》,而題主只看到了亂倫……這樣說吧,我覺得iPhone4是人類手機史上,最偉大最經典最激動人心的傑作,但是現在我還是會去買6s
僅說說電影吧,放一篇自己寫的影評,也許題主能明白它好在哪裡。
人性鞭策中的微弱呼聲
——略評局部《雷雨》人物形象塑造
《雷雨》描繪了在封建家庭的幾個主線人物縱橫交錯的感情悲劇,「當代語言藝術大師」曹禺將其放在特定的時代,一手締造了這部標誌性話劇,使其有了不凡的意義。當《雷雨》被搬上大銀幕,一系列快節奏的長短鏡頭和人物衝突將話劇的人物形象得到延伸。《雷雨》既是這特定時代的真實射影,也是關於人性回歸與自我救贖的鞭策歷程。正如張藝謀所說:「越複雜的故事,越宏大的背景,越要關注人物、人物的細節。」這並不是運動鏡頭的簡單堆砌,這種藝術美感來自於每個人物鮮活的靈魂。
曹禺的語言藝術真實刻畫了人物間資本家與下層勞動人民、父與子的各種矛盾衝突。錢理群先生評:「《雷雨》既是關注現實的,同時又超越現實,追索著掩藏於現實背後深處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奧秘。」而現實性的愛情糾葛是《雷雨》中表現其奧秘的一大藝術特色,比如男主角的感情色彩。
周朴園—節選中開端用表現蒙太奇的方式將魯侍萍關窗動作與昔年關窗動作關聯起來,同時用復現式蒙太奇手法將四鳳與母親動作疊合,使情節自然過渡到周朴園勾起往事的回憶。就是這扇窗戶,超越了時代,進入新的情境,它似乎代表了周朴園對魯侍萍的情感,實則這只是周朴園的一種自我欺騙。影片將人物放在了這樣一個大時代,揭露了資本家的自私和冷血。但這樣一個封建典型卻不能從主觀來判斷他的是非——從他保留魯侍萍的習慣來看,這是他一種精神層面的自我救贖,可能他對自身的現實性都是毫不知情的,只是將魯侍萍當做了一根稻草。事實上,有著資本家身份的周朴園歸根究底並沒有那麼在意魯侍萍這個人的真實存在和陪伴,而他十分渴望的,只是一種帶著想像的人性光輝。曾經,他自認為愛恃萍又用現實性格逼走她,當代,他又認為對周繁漪好也用逼的方式替她「治病」,這種循環的、強勢的態度,使周朴園成功的轉換於人物的個性和資本家的共性間。
周沖—周沖的人物形象的出現造成了與周朴園這一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他一直在追求人性回歸但是卻沒有對人性做出清晰的定義,一直在堅守個體獨立卻無法丈量與自由的距離,不過他也是封建家庭中唯一沒被吃人禮教所污染的人。且影片除了在情節上也在細節上同時對他進行了刻畫,一身網球裝在古老房子和封建代表人面前顯得格外突兀。身體的外在表現恰恰傳達了人物的內在心理,這些服裝設計和動作的外在形象,展示了此時周沖的精神狀況已受到五四運動的洗禮,如他讓四鳳上私塾,對四鳳描述逃到無人認識的海邊,都帶著美好的嚮往,無奈這些人物語言放在這樣的社會卻是註定失敗的。編劇不遺餘力的對這個理想主義者的思想進行構建,得到的跟封建家庭整體風氣的強烈對照也為影片高潮的到來蓄足聲勢。
周萍—與此同時,周萍這一豐滿形象也為了突出對人性探索的矛盾做出了極大貢獻,他與繁漪、四鳳的交往都對影片人物性格的詮釋增色。作為一位知識分子,他的思想是被五四運動影響的,但同時作為典型封建家庭的長子他卻是從小就戴著枷鎖的,黑暗氣息和光明思想不間斷熏染著他。觀眾從影片中的細微之處隨時能感受到他流露出的孤獨——從小被放逐的生活給他打上了沒有安全感的烙印,以至於後來喜歡上繁漪都是一種戀母情結的外放。與其說他對四鳳愛的瘋狂,倒不如說這是對昔日依賴繁漪的情感的逃避,所以他對四鳳感情的動機一開始就不是那麼純粹。值得喝彩的是,正是在劇情步步緊逼下,這種動機卻迸發出了巨大能量,促使這樣一個本質冷漠、懦弱的人傳達出了濃烈的情感。
事實上,小人物的生活形態同是《雷雨》導演對升華主題的一個考究運用。如魯貴在資本主義家中當奴隸時表現的卑微加上骨子裡的媚態,魯大海趕走周沖時的言語洋溢的對妹妹的關心加上思想的封建保守,都對恃萍一家的生活進行了隱喻,他們是特定時代極具代表性的社會底層人物,是帶有封建色彩的麻木大眾。正是導演將這些人物精緻的性格的舒展,使得影片在一個小空間得到了極大延伸。
《雷雨》表達的最大藝術特色便是所有人都是主角,具體表現在導演在電影里的剪輯都無不表現出濃濃的文化底蘊,也如影片中女性角色的處理。
四鳳—四鳳作為主線人物之一,導演給了她數個全景鏡頭,她給觀眾演繹了一個善良、純樸的勞動婦女形象。在整部影片的構架中,她也無意成了多數人的希望。她散發的光芒安安靜靜的照暖了身邊的人。四鳳她沒有讀書思考的覺悟,只是因周萍、周沖對親情的依賴,對溫暖的渴望才貼近了她的生活,因而,她的個性是具有時代特徵的。
繁漪—與四鳳相比下顯得十分悲情的繁漪的形象塑造在影片發行20多年來顯然更被專業人士所接納——一個有血有肉的苦難女子。導演對色彩的作用讓人印象深刻,紅色的外衣,凄冷的夜雨,快節奏的視覺晃動與聽覺衝擊等運動產生的真實感,推動著影片事件的發展,使情節不知不覺達到了一個高潮點,透著一個女人對命運不屈吶喊無聲的痛苦。好似周朴園逼繁漪喝葯的鏡頭,她拉住周萍在小空間做最後交談的鏡頭...這些現實衝突,一切都無不在顯示著命運對她的不公。她渴望被愛,渴望自由,可就在剛看見一點光芒又親眼見它消失。她不甘,她凄苦,她無奈,正是封建制度將她重重擠壓,才使她終得破罐破摔,拋棄一切寧願卑躬屈膝的離開,這樣跳躍的性格,就是她有別於其他人物塑造之處,在影片中添上力透紙背的力量!
魯侍萍—節選影片的開端就告訴觀眾,魯侍萍得到了「自由」嗎?不,她被不公的命運逼了回來,更是封建社會的氛圍押著她回來的,這其中帶著一種必然性。同時,導演的種種衝突運用卻在恃萍內心與外在對比下顯得較為平靜,這在揭露真相的結局過程中略知一二。它使得觀眾得到一種視覺休息,但內心仍盪著層層漣漪。直到劇終,恃萍代表著的社會上的這類人,他們逃離過黑暗,卻沒有辦法真正離開,如導演用一種平行蒙太奇的方式使周沖想要一個絕世桃園的「天真」語言和恃萍過去的經歷穿插統一。
直至電閃雷鳴的夜晚,《雷雨》命名的精妙彰顯的被表達的淋漓盡致,導演的取景、演員表達的情感、社會的風氣…都化為了這兩個鏗鏘的大字。也是這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各個鮮活的人物被編劇塑造,被導演塑造,被時代塑造。電光火石間,他們本一直在空氣中裸露的越來越厲害的人性,終在這特定的時刻爆發。可又有誰能猜到,這個時代的人性即使被思想覺悟鞭策著喚醒,它們也無力與森嚴的制度對抗——雷雨聲中,代表著光明的幾條生命一個個的消失,時代撕裂著剩餘的人們的靈魂,只能發出微弱的呼聲,最後,理想主義者,也隨之泯滅了。
答案一次寫不完 先來占坑
【以下僅為個人感受】
非專業,在學校演過而已,一二四幕,製作兼扮演魯侍萍
首先雷雨是個複雜的倫理劇,一個家庭三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一個悶熱的雷雨天爆發。它是一個矛盾衝突劇烈的悲劇。悲到底才有他的意義,才好看
從角色的性格講。
蘩漪是瘋狂的,坦率的,熱列的,痛快的,是最有雷雨精神的角色(也是我們演的時候最喜歡的角色,大家都想試一下,畢竟自己的情緒太壓抑)
周朴園 周沖 魯侍萍 他們是壓抑的,隱忍的、沉悶的、悲哀的,就像暴風雨前壓抑的黑雲和渾濁的風
魯貴是市儈的
周沖和四鳳是黑雲中透過的一縷光亮,很可惜最後也沒吞沒了。而引起這些是非的老一輩就這樣活著,活著才是最可怕的折磨。演到最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曹禺的心好狠啊,至少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真的狠。他製造了一個慘劇,所有的希望都被抹殺了,剩下的活人只能活著耗著煎熬著,讓每分每秒都在刻畫自己的悲慘。人間煉獄,不過如是。
當時演的時候真的有一種雷雨天氣的感覺。悶,擁擠。心裡充斥了各種各樣的興趣需要一個出口。我和演蘩漪的姑涼一度不愛說話,不愛交流,就在那憋著感覺就要瘋了。她是隨時會爆發,我感覺自己隨時都會被壓垮。萍兒和老爺陪我一起抑鬱哈哈哈。我們最羨慕的最喜歡的是最淋漓盡致的蘩漪。她是掀開這個家庭醜惡和畸形的勇敢者。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的確需要這樣的勇敢者。
老師曾經問我們 周家的悲劇源於什麼?
有人說 愛。周朴園愛侍萍所以有了周萍,周萍愛上了四鳳,蘩漪又愛上了周萍
但我覺得並不是。說愛太偉大了。還不如說是性,是慾望
周朴園最愛的人是自己。他不愛魯侍萍不愛蘩漪不愛那個不出場的二老婆。因為需要、家族企業需要,生理需求需要,他有了這三個女人。蘩漪愛周萍么?不愛,她受夠了周朴園,周萍是她的出口,是她的希望。周萍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她就要在這棟房子里枯死渴死。周萍愛四鳳么?不愛。在蘩漪的窮追猛打下,周朴園的壓制下四鳳的單純善良顯得異常可貴,她是他的避風港。魯侍萍愛魯貴么?當然不,簡直廢話。
所以其實可以發現,這些人在壓抑的環境下都在尋找一個依靠,一個避風港。但同時這種渴望又變成了對對方的枷鎖讓氛圍更加壓抑。
將這樣的悲情發揮到極致的,雷雨真的很偉大
未完大二時做舞美設計作業選的《雷雨》,一個學期的大作業也算是用心讀了很多相關。還是覺得用曹禺先生自己的話說最合適。
「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彷彿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著。受著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捉弄;一種不可知的力量的,機遇的或著環境的捉弄;生活在狹的籠里而洋洋地驕傲著,以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稱為萬物之靈的人物不是做著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地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
—————以上摘自《雷雨》序
所以《雷雨》所顯示的不是因果,不是報應,更不是亂倫那點事。而是天地間的,宇宙鬥爭里的「殘忍」和「冷酷」。在這場鬥爭背後的主宰,希伯來的先知贊它為「上帝」,希臘的戲劇家稱它為「命運」。
另外,不知道為什麼基本現在能看到的《雷雨》的版本都自動去掉序幕和尾聲,沒有這齣戲中戲真是浪費了曹禺先生一番苦心了。
個人同意 @信浮沉 的看法,《雷雨》就單從戲劇本身的價值來講並不是特別優秀,算一部十分嚴謹的作品,三一律的運用和對西方悲劇結構的借鑒,嫁接在了一個中國的大家庭上,有些地方是很出色的,但也有些地方是很概念化的。個人覺得曹禺的《雷雨》不如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下面從優缺點上分析一下。
優點一,深刻的倫理悲劇。《雷雨》借鑒了古希臘悲劇常用的命運悲劇主題,人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亂倫的陷阱,這部劇以《雷雨》冠名,故事始終是在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下進行,就像下雨前的悶熱,這也是曹禺先生對命運的一種暗示,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優點二,嚴謹的故事結構和人物設置。《雷雨》的嚴謹堪稱話劇之典範,每個人物之間都存在矛盾衝突,在每一次對話之中都存在著衝突的激化或者緩和,每個人物之間都有一種壓制和被壓制的關係,這些導致了上面所說的沉悶壓抑的氛圍。
優點三,人物的刻畫。人物性格的刻畫十分成功,周朴園的霸道,周萍的軟弱,周衝天真的理想,蘩漪對愛情的渴望對強權的反抗,魯大海的革命精神,侍萍的憎恨和堅定,四鳳的糾結與無助。對這些人物的刻畫,巧妙的融合到了主題之中,在種種強弱對比的情節中,得到了強化。
優點四,劃時代的意義。文學作品要放在相應的時代中去評判,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曹禺的《雷雨》是中國話劇時上劃時代的作品,在此之前,中國的小劇場運動培養的一大批年青的話劇愛好者,但當時的劇作多數並不成熟,以演出外國劇目如易卜生和國產獨幕劇為主。像《雷雨》這般,結構嚴謹,人物豐富,故事曲折,且以中國家庭為背景的多幕劇還是第一個,也就是這個第一,帶來之後話劇的第一次全民熱潮。
優點五,年輕的劇作家。這麼說可能脫離戲劇本身,但不得不承認,曹禺在23歲寫出這樣的作品是足以震驚當時很多人的,你想想你23歲寫的東西是否有這種嚴謹的結構和豐富的人物就知道,在並無先例的條件下,橫空出世這麼一個戲劇天才,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是巨大的。
缺點一,過重的概念化。《雷雨》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太像話劇了。激烈的戲劇處理,強烈的人物對比,不停出現的矛盾衝突,使得整部劇從人物到故事都太像是編出來的了,換句最容易懂的話說,缺乏生活,這可能跟年齡有關吧,你讓23歲的曹禺寫出魯迅那種深刻入骨的對人的剖析,有點難。
缺點二,主題的剖析。這可能跟演出刪掉了曹禺的序篇和自述有關,這部戲的核心主題其實是對命運的討論,說實話是形而上的一個問題,他想闡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亂倫的家庭悲劇,而是深藏在裡面的壓抑與反抗的,壓抑與毀滅,反抗與毀滅等一些人的命運的討論,可惜的是他的處理很容易讓人流於表面,而非古希臘命運悲劇那樣容易讓人進入到其內核。也可能是故事背景導致這種差異。
缺點三,暫時還沒想到。。。。。
亂倫就不能出名?
我《俄狄浦斯王》第一個不服!
你信不信我《哈姆雷特》有一百種方法讓你在戲劇界呆不下去?
《雷雨》表示,你看,我還是很低調的嘛。年輕人,要懂得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啊。
說一下我個人的理解吧。
我認為《雷雨》中的情節環環相扣,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主題——萬惡的資本家與跨越時期人性的矛盾。
最初,周朴園逼走侍萍,侍萍再嫁魯貴,魯貴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下被剝削的底層人民,也形成了金錢至上利欲熏心的觀念,讓四鳳去周公館做侍女,這為四鳳與周萍的相愛提供了條件;周朴園同時留下了周萍,這也為二人相愛提供條件,同時為他與蘩漪的不倫提供了條件;周朴園還娶了蘩漪,她是利益交換中的犧牲品,在周家中痛苦地忍受欺凌,甚至與繼子周萍發生不倫關係,以至最後她出於嫉妒將周朴園叫下樓揭開了真相,她成為真相揭開、悲劇釀成的導火索。
將四鳳與周萍的死因層層剖析,會發現每一環的原因都是對萬惡的資本制度的諷刺,比如,魯貴自私地讓四鳳做侍女,周朴園娶蘩漪;以及在跨越時期人性的矛盾,周朴園與周萍都愛上了與自己身份差距極大的女子,這是新思想出現的體現,然而在跨越時期人們的思想難免被封建觀念束縛,他們還是難以掙脫「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
此外,劇中的周沖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他是劇中一股難得的清流,可最後卻因救四鳳而死。這樣正直勇敢純粹的人最後卻枉死,更深刻批判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美好是難以存活的。
以上。我現在看的話劇只有兩部,一是雷雨,二是日出。所以並沒有很了解中國話劇,但是我看雷雨的時候就一個想法,故事情節真的很狗血,就是現今泛濫的言情小說套路。
曹禺在雷雨的序是寫的很好的,宇宙中人是多麼的渺小,坦誠的講了他對於雷雨的種種感想。看了以後,覺得這部作品其實還是蠻好的,那個時代的涌動,現在是感受不到,但它之所以在文學史上有這麼高的地位,必然是有緣由的。
雷雨中有一個細節——蘩漪問四鳳她家住哪兒,因為要給她送舊衣服過去。
杏花巷十號。
看到這裡我也沒多想,就淺淺的過了。但是後面蘩漪在四鳳家的窗戶旁,偷聽周萍和四鳳的講話,淋雨回家。當時我就頓悟了,關於人性,面對愛情做出的舉動,描寫的真的很好。
所以《雷雨》是一部優秀的話劇。
說點題外話。曹禺寫&<&<雷雨&>&>是為了追小師妹鄭秀,當時鄭秀還是別人的女朋友,曹禺用這部佳構劇成功俘獲芳心。其中大量借鑒了易卜生的劇本&<&<群鬼&>&>和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慾望&>&>。後來曹禺移情別戀,喜歡上了方瑞,在跟方瑞婚外戀的時候又寫出了&<&<北京人&>&>,這時曹禺的編劇技巧和作品內涵已經極高。文革後,曹大師又找了第三個老婆,不過激情澎湃的年紀已過,大師再也寫不出前作那樣牛逼的戲劇了。
就話劇本身來說,雷雨有很強烈的戲劇衝突,這是話劇的基本元素之一。強烈的戲劇衝突使得整部話劇節奏非常好,節奏好又是戲成功的關鍵之一。
另外女主角繁漪,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敢愛敢恨的女性,她對繼子周萍,其實不是說真的愛上周萍,只是說在那樣的一個環境,周萍是她能抓住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她只能愛周萍,但是她愛得坦蕩,愛得轟轟烈烈,她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像四鳳那樣盲目地去愛上一個高帥富,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這樣的性格,就導致她對愛上自己繼子這樣一件事情無所顧忌,她不覺得這有什麼錯,愛了就是愛了,不管這個人是誰。
因為這樣的性格使得這個人物有了魅力,你去問問學過話劇的女孩子,沒有誰會不想演這個角色的。
《雷雨》具備了好戲的關鍵因素,還有這樣有魅力有性格的人物,能不是好戲嗎?戲劇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有多麼經典和偉大,而在於通過觀看和理解它能給你帶來什麼,讓你思考一些問題。我們談某部劇多麼經典,在戲劇史上的意義固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觀看時設身處地的思考劇本的主題,人物的心理,給我們自身帶來某種啟示和深思才是一個優秀劇本應有的價值。這也就和亞里士多德的凈化說相對應。雷雨這部作品時代性很強,但是剝奪時代性觀看的限制是否意義不大了?我個人其中之一感覺是,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愛情,更加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庭。只有在被劇中人物的坎坷和命運捉弄的深思中,我才發現,作為一個普通人,擁有一份正常的情感和溫馨的家庭是多麼值得珍惜的。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雷雨這部劇就有價值。
歪樓…為什麼要貼上標籤【孟京輝】而不是【曹禺】0.0
個人認為,雷雨本身不是曹禺創作的巔峰,也不是最好的作品,好在於首先它被宣傳的廣泛,其次文本本身工整,深得三一律的真傳。在中國話劇還在萌芽中摸索的時候走出了一大步。最後,你二十來歲的時候在幹啥?打dota,曹禺二十來歲的時候寫雷雨!還不牛逼嗎
從故事角度而言,《雷雨》確實是個亂倫的故事,且非常狗血。但是還是建議樓主親自讀一遍,這個故事也沒那麼簡單,且劇本技術上非常成熟。
推薦閱讀:
※浸沒式戲劇 Sleep No More 的主線和支線劇情都是怎樣的?
※一部話劇連演幾天,看哪場比較好?
※好的戲劇評論是怎樣的?
※為啥話劇演員都不帶麥克風?
※如何評價曹禺話劇《日出》中陳白露和小東西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