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作為經典的愛情電影,為何在歐美上映時反響並不熱烈?


最近重溫了這電影,看了知乎上某些評論,我這嚴重懶惰的人也忍不住要說兩句了。
以上答案,什麼東方式情感內在,什麼中國人量身定做,什麼歐美人不可理解,純屬臆想啊(說的好像不是歐美人拍的似的)。在幻想前不如看看老外到底怎麼說的。
以youtube,亞馬遜和imdb這三個網站為例,可以這麼說,魂斷藍橋在美國的受眾不像在中俄日那麼廣,名氣不像亂世佳人那麼大,但不代表觀眾對它的評價低。事實上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英語國家觀眾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甚至高過飄。隨便翻譯幾條:
(補充:1 由於本人懶惰加手殘,只作大致翻譯,信達雅就別要求了。2 很多評論都實在不短,只摘譯部分句子。3 如果懷疑我專找好評的話,請自己去看,只會看到更多)

亞馬遜:

幾天前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它給我帶來很大衝擊,主要是因為費雯麗的精彩表演。她展示出了不同於飄和慾望號街車的完美演技。
滑鐵盧橋上瑪拉的形象(之前的芭蕾舞演員,後來的風塵女子)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這故事描述了這樣一種人:她之前經歷了太多的人生變故,導致她對生活的美好和自己能否獲得幸福產生懷疑。有趣的是,電影並沒有詳細提及瑪拉的過去,但是費雯麗通過她的眼神和肢體語言,讓你了解到她經歷過很多不幸,這深深打動了我……最後一個場景,當她走在橋上打算一了百了時,我流淚了,我的心被觸動了。無需多說,費雯麗那克制卻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是其它演員身上罕見的……這部電影已經成為我的最愛,主要原因是,費雯麗能夠深入解讀一個被過去壓垮了內心的靈魂,告訴你這顆心靈在最後又是怎樣受到了致命的傷害。很少有演員能夠深入到一個角色的靈魂深處。她的表演會繼續讓我神魂顛倒很久……

我不打算透露這部電影的情節,唯一要說的是,這是我最喜歡的費雯麗主演的影片。我愛這部電影里的她,遠甚於飄中的斯嘉麗。在這部電影里,她是那樣的人性化。柔弱,體貼,可愛.....正是這些特質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在眼下的社會,觀看這部電影是如此令人耳目一新。我想我們已經遺失了生命和愛情的魅力。今天的所有電影都充斥著性和暴力。我真的相信在許多年輕人的內心深處依然有浪漫存在。可惜在如今的社會,在好萊塢的洗腦下,這幾乎難以尋覓。我最喜歡的電影片段就是燭光俱樂部。在他們翩翩起舞時,羅伯特·泰勒通過表情所展現的對費雯麗的愛與尊重,簡直超越了這個世界。有多少女人能有這樣的經歷呢,一個男人這樣望著你……如果你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像我一樣,這部電影將用喜悅和甜蜜的柔情填滿你的心,讓你回到浪漫真正存在的時光中。

讓人哭濕手帕的可愛的電影,真正展示出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的多樣化演技。這是那種你盼望戀人在戰爭結束後得以團聚,但中途卻對此產生懷疑的故事之一。費雯麗的角色轉換是多麼驚人。在飄里,她扮演的是性格輕浮愛發火的斯嘉麗,一個讓她被人永遠銘記的角色。但在「魂斷藍橋」里,她塑造的是一個更為沉靜的角色,對愛情和生活有著更加嚴肅的看法。在這部電影里,麗和泰勒有著強烈的化學反應。這種化學反應豐滿了彼此的角色。他們創造了一個真正偉大的愛情故事,他們應該得奧斯卡獎。並且,和今天的所謂「電影明星」不同,他們沒有露點,沒有時不時把fuck這種詞掛在嘴上,也沒穿著內衣隨時準備擦槍走火。美妙經典的愛情故事,真正的男演員和女演員。強烈推薦!

請別錯過這部催人淚下的經典。每當我看這部電影時,我的心就會碎。這是我的最愛。羅伯特泰勒是如此迷人。費雯麗在這部片子里美得無與倫比。她是我的偶像,我喜歡這部電影就像喜歡飄和慾望號街車一樣。費雯麗是那種真正用眼神來展示她的心和靈魂的演員……我認為她完美地表現了失去愛的毀滅感與希望的破滅

這電影比泰勒之前那部茶花女還悲劇……在我看來可能還演的更好。費雯麗的角色太悲觀了,這是毀掉她的原因……他可愛卻不夠敏感,她可愛卻過於悲觀。這故事美麗、悲哀、扣人心弦。是我最愛的十部電影之一。也是泰勒和費雯麗的最愛

啊,這交織了痛苦與歡樂的無望的愛情……費雯麗把一切表現得那麼優美高雅……她和羅伯特泰勒之間的化學反應那麼強,你可以清楚看到她所有的渴望和痛苦。如果你心情憂鬱,那這電影正適合你!如果你曾經愛過並失去過,它一定會激起你對往昔的回憶。強烈推薦!

我堅信費雯麗在米高梅經典電影《魂斷藍橋》中的悲劇角色——芭蕾舞演員瑪拉·萊斯特,是她最偉大的表演。如果一部電影可以被視為銀幕浪漫故事的縮影,無疑就是這部美麗的作品。沒有髒話,沒有粗俗的性場面,它是一個單純卻美麗的故事。講述了發生在兩個性格不同的人之間的真愛。它是完美的。應該受到一代代渴望愛與被愛的人們的喜愛。
和爭強好勝的斯嘉麗相比,費雯麗在魂斷藍橋中的角色十分不同,這挑戰完美地證明了她超乎想像的演技。在她演過的各種角色里,沒有比柔弱纖細的瑪拉更可愛,更令人信服的了(克羅寧上校也是羅伯特泰勒最好的角色……

Youtube:

這一定是史上最浪漫、最悲情的電影。我從不認為瑪拉的死要刻意賺觀眾的眼淚,相反,我卻被一種不寒而慄的預感纏繞,總覺得有什麼壞事要發生,同時也為角色的遭遇而悲傷,他們看起來太真實了,特別是瑪拉。和其他那些總干傻事恨不得讓你跳進去教他做人的角色不一樣,在瑪拉留下那個條子後,羅伊做了我若是他完全會做的事情。為了保護她的安全,我願意穿過地獄之門把她帶回來,這正是羅伊做的。他立馬跳上火車去倫敦找她了……假如他猶豫了,或者沒有跟凱蒂一起找她,我懷疑這片子會不會像現在這麼震撼我。作為一個爺們我拒絕多愁善感,所以當瑪拉離那些卡車越來越近時,我得反覆告訴自己「這只是部電影,這不是真的」。顯然這是我這段時間看過的最好電影,而我一般是不看愛情影片的。不過我想我大概不會看第二遍了,因為太特么悲劇了

最偉大的浪漫經典之一。甩泰坦尼克十條街,更別提那垃圾的暮光之城了。唯一的小問題就是我不明白羅伯特泰勒的角色為什麼從頭到尾那麼天真,想不到女主會淪落風塵。我想大概是他們想不出合適的辦法來說那個P開頭的詞兒

好萊塢再也拍不出這種電影了,現如今它們賣不動。美國人對美不感興趣,只喜歡暴力。噪音,撞車,建築物爆炸,大量的人被殺……毫無理由的暴力,人們就在暴力和殺戮中生存。我們觀看別人的痛苦從中獲得快感。我們就墮落到這步田地了。

誰能想像這電影今天要是重拍會變得多庸俗?幾乎可以肯定,它會充斥著狗血炒作,互相揭短,連篇的髒話和難聽的音樂。他們已經喪失了藝術的節制、微妙和美感

從18歲起,每次看這電影我都會哭,現在我48了,依舊會不時在午夜重溫它。我從未看到哪部愛情故事能和它相比,那麼悲哀,那麼美麗

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是在10歲,11歲左右。從此我就愛上它了。在波蘭它的名字叫the farewell waltz.
這部傑作,無論看多少遍,都會讓我濕了眼眶。那麼多令人難忘的演員
IMDB:

我今年做的最好決定就是買幾部影片,欣賞老電影。其中首選當然是「魂斷藍橋」,難忘的經典。這是個溫柔的愛情故事,展現了一段被一戰的冰冷現實所顛覆的美麗戀情。在故事變得悲傷時,我時不時伸手去拿紙巾。不僅是因為費雯麗讓她的角色充滿了感情和魅力,對我來說,她的美麗宛若精緻玲瓏的蘭花,散發著奇異的吸引力……羅伯特·泰勒也奉獻了細緻感性的表演,哪個女人能抵抗那樣的魅力?這是講述戰爭對人們生活造成動亂的無數故事之一,對任何喜歡不俗演技和浪漫故事的人來說,它是必看的影片。

我太愛這部電影了。它是我繼亂世佳人後看過的最好影片,也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愛情故事。一部感人,悲哀,傷感的愛情故事。總讓我哭泣。正像某些人說的,它是一部適合在雨天(或者任何時候)觀看的電影,它讓我再次相信真愛的存在。配樂非常棒。我最喜歡的場景是燭光俱樂部那首友誼地久天長的華爾茲。我也很喜歡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這一對。這部電影顯然證明費雯麗是在這個星球上出現過的最美麗的生物,而羅伯特·泰勒是史上最英俊的男人。全片演技爆棚,特別是費雯麗。她扮演的角色和斯佳麗完全不同。這也是羅伯特·泰勒表現最好的電影,我不認為他的美國口音有多違和。當我聽說這是費雯和羅伯特最喜愛的影片時,我毫不驚訝。美麗的電影,必看!

魂斷藍橋是我最喜歡的十部情節劇之一……我一直認為「漢密爾頓夫人」是費雯麗繼亂世佳人和慾望號街車街車後的最佳表演,但現在我得修正這觀點……我認為費雯麗在魂斷藍橋里的表演是她短暫的電影生涯中皇冠上的明珠。
「魂斷藍橋」是接近完美的電影,它太美麗了,能抓住每個哪怕不喜歡情節劇的觀眾的心……

瑪拉第一次與瑪格麗特夫人會面的場景看了讓人心痛:瑪拉以為羅伊死了,掙扎著不願在他母親面前徹底崩潰,她知道這時瑪格麗特夫人對她的印象極其糟糕。但瑪拉寧願讓瑪格麗特夫人覺得自己很糟,也不願告訴對方她兒子的死訊。

我是費雯麗的超級粉絲……這部影片證明她的演技廣度不僅僅局限於自私的斯嘉麗奧哈拉,在我看來,她在魂斷藍橋的演技比在亂世佳人里還要好。假如這兩部電影是現在拍的,我認為奧斯卡不會考慮她在亂世佳人里的表演,而是百分百選擇她在魂斷藍橋中的表現……還有,讓這部電影超乎想像得好的一點在於,它不是大團圓的結局。女主事實上死了。1956年重拍的蓋比,固然有些地方不錯,可我失望地發現,女主最後沒死。

看到這片子好評這麼多,我這個文盲就不廢話了。
今天我第一次看魂斷藍橋,然後覺得我的青春白過了。這麼多年我怎麼就拒絕享受這種樂趣呢?希望今年我能買到DVD,希望TCM經常重播此片,這樣它就能得到它應有的評價,和費雯麗一樣
總之我知道,每當我又想愛上費雯麗時,我會看魂斷藍橋,而不是飄。
——————————————————————————————————
以上,隨便挑的評論,可能是國內字幕翻譯有問題,恰恰相反,很多英語國家的人更能理解這部電影,而不是某答主所說的「愚蠢和不可理解」——或許這詞更適合某些自己沒看懂但喜歡臆想的人本身。
我所看到的對這電影的吐槽主要有二,一是羅伯特泰勒那一口美式英語(男主是蘇格蘭人),二是服裝問題(大家穿著二戰的流行款,不是一戰)。不過這倆都不是大問題。
很多情感是共通的,對美的感受也是跨越國界的。關於這電影的所謂東西方理論基本是國人瞎想出來的。更別說什麼「隨著女權主義的發展,這部電影的價值觀就越來越多的遭受到人們的詬病」。然而很多人被人云亦云的流行思維牽著鼻子走,歪曲了一個人本該具有的正常判斷力和對美的感知。
事實上這故事的主題是天真的毀滅,而不僅僅是控訴戰爭門第或者貞操。從頭到尾可以看到女主性格和命運的互相作用。就像上頭某老外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她的死本質上不在於別人的眼光,而是因為她自己的靈魂已經破碎了。片中一次次提到女主是個defeatist,年輕可愛卻有種失敗主義者的觀點。然而由於大部分字幕的錯誤翻譯,很多國內觀眾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歐美觀眾很敏感。同時,在她閨蜜kitty眼裡,女主就是個sweet child,像個小孩子。因此她並不懂得保護自己,也不去算計利害得失。天真和悲觀一結合,在特定的條件下,就成了導致女主悲劇的性格根源。但是性格和命運又很難分開。究竟是性格塑造了命運,還是命運塑造了性格?誰能說清。如果說羅伊的樂觀源於他良好的家庭,瑪拉卻是個孤兒,她的家就是劇團。她對幸運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吉祥符上。這種情況要求她樂觀,完全就是站直了說話不腰疼。心理學有個概念叫習得性無助。瑪拉的悲觀大半源於此。而瑪拉的死想必也改變了羅伊,他成了多年後那個沉默的軍官。

有人不明白瑪拉見羅伊母親時為什麼不告訴她報上的訃告,也有人不解她最後為了不傷害羅伊卻自殺,實際對他是更大的傷害——原因也正是因為她的單純。她思考問題就是用最直接的不去傷害別人來判斷的。就像豆瓣上有個評論說的,「她是沉浸在愛里的小女孩,她的所作所為出發點並不是精確算計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最優解--即使這個最優解也可能有利於羅伊。 」瑪拉的朋友kitty也一樣。如果她為自己考慮,那就不會和夫人起衝突繼而被開除。但這些不夠聰明的人,卻具有自以為聰明的我們所沒有的悲劇的美。現實中精打細算的人遍地都是,瑪拉是例外之一。羅伊喜歡的正是這樣的她。

很多人的問題是不去體諒具體環境里具體人物的心境。那場戰爭毀滅的不只是一段愛情。而大部分人在現實中都是瑪拉一樣的弱者。記得一部偵探小說里,主角接受委託去找一個來紐約尋夢繼而失蹤的女孩。他找到了曾經給她上過表演課的女士,那段對話我一直記得很清楚: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福地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有一帆風順的人生。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我是越來越理解瑪拉的選擇。淪落風塵的陰影不是那麼容易消除。即使她不死,那也永遠是纏繞她的噩夢,要面對著各種風言風語。而這結局在影片開頭就暗示了,在橋上男主對女主說的第二句話就是:
You little fool, are you tired of life?

較為隱蔽的暗示則是配樂。除了那首著名的auld lang syne在片中被作為farewell waltz外,還有一首不被注意的蘇格蘭民歌Loch lomond(羅蒙湖),以背景音樂的形式出現在瑪拉和羅伊去蘇格蘭莊園的路上,歌詞是(直接百度了):

There the wild flowers spring and the wee birdies sing,春天遍地野花盛開,枝頭小鳥歌唱
And in sunshine the waters are sleepin" , 陽光下的湖水靜靜沉睡
But the broken heart it kens nae second spring again, 可是那破碎的心卻再也看不到春天
Though the waefu may cease frae their greetin" . 雖然悲哀終將從人們心頭抹去

Oh, ye" ll tak the high road, 哦,你將走那人間之路
and I" ll tak the low road, 我將走那地下之路
And I" ll be in Scotland afore ye 我要先於你回到蘇格蘭家鄉
But me and my true love will never meet again 我和我心愛的姑娘卻再也無法相聚
On the bonnie, bonnie banks o" Loch Lomond. 在那美麗,美麗的羅蒙湖畔

除了暗示結局外,這首歌還說出了瑪拉發生悲劇的心理狀態:破碎的心卻再也看不到春天。


第一個原因是它生不逢時。第二個原因是它有反戰傾向,而且角度怪異。第三個原因,某些人的理解是歐美人貞操觀淡漠,不理解瑪拉為什麼要自殺。不過我不同意,貞操觀淡漠和做妓女是兩碼事。

《魂斷藍橋》在美國上映是1940年5月17日(一說14日)。在這之前的5月10日,德國入侵比利時等國,歐戰全面爆發。

看了這個片子,大多數人會這樣說:「如果沒有戰爭,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如果影片的背景是一戰中的德國,倒也算了。可為什麼說的是英國的故事呢?英國是一戰的戰勝國啊!難道在前線九死一生保家衛國的將士們(英雄們)回到家裡,只能娶個妓女當老婆嗎?

美國也參加了一戰。此時雖然沒有參戰(二戰),但是想想英法男兒在前線出生入死,自己說不定哪天也要奔赴前線,回到家裡卻是那麼個待遇,會有什麼想法?

所以這個片子,無論從戰爭的角度,還是愛情的角度,切入地都不太好。

可是這個片子在中國卻大受歡迎,而且還被國人翻拍了。

中國人能接受《魂斷藍橋》,是因為中國舊時代的才子佳人戲,佳人多半是妓女。有些還是出身不錯,知書達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進入青樓。這個片子里對瑪拉做妓女的情節,處理得非常巧妙,完全是讓觀眾自己猜出來的。 這讓中國觀眾很滿意,才子佳人戲中對女主角的身份也只是稍加點撥,並不大肆宣揚。

另一個細節是瑪拉的婆婆知道瑪拉要出走的時候,絲毫沒有挽留,只是說會為她保守秘密。這一種高高在上暗含著「你終於可以滾了」的態度,和才子佳人戲中某個「惡」的代表又完全一致。

瑪拉決定自殺,不是因為害怕自己的過去被人發現,而是害怕自己的過去會毀了丈夫的名譽。這不就是中國人的貞潔烈女觀么。

如此一來,《魂斷藍橋》好像就是好萊塢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了。


1、估計在40年代的觀眾看來,這確實應該是一部愛情傑作。

2、但是放在今時今日看來,這個故事也太普通了吧。確實,它的結尾讓人唏噓,該死的戰爭將一對本應幸福一生的戀人的人生完全摧毀。不過,在苦情的愛情電影中,這種類似的情節難道不夠多嗎。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故事難道還能感動人?

3、另外,本片敘述確實流暢清晰,但是貌似矛盾衝突是否稍微少了點兒?有些過於平鋪直敘了吧。

4、我承認,我膚淺,就是俗人一個。反正以我的眼光,確實欣賞不出這部電影的妙處。除了懷舊和欣賞巨星,這部電影有任何其他看的必要嗎?這部電影真有那麼高的水準嗎?

ps:我絕不是一個特立獨行、嘩眾取寵的人,觀後感一向比較符合大眾,但是這次是例外,或許我錯看了一部本來只有女人能欣賞的電影。

我寫的這點兒字恐怕會招來大量的罵聲,難聽的話估計少不了,不過為了迎合大眾故意裝B的事兒我真的干不出來。希望大家口下留德,畢竟看電影是很私人的事兒。

和我持一樣觀點的人估計也還會友一些,只不過不願寫出來罷了。


他們兩人狂熱的愛,不顧一切,互相就是對方的全部。瑪拉的愛太純粹,她都不容許自己面對洛伊有瑕疵,所以才不堪重負自殺了。我被他們感動到了。熱烈而真摯的愛情什麼年代都會有共鳴吧,費雯麗的演技很贊,純真的嬌憨,後來的心事都很贊。我是老了嘛,喜歡看老電影哈哈。
歐美反響不清楚,也許西方喜歡衝突劇烈的?純臆想,不喜勿噴。


因為這是一部東方式情感內在的電影。女主角的行為在歐美人看來是愚蠢的不可理解的。我覺得《魂斷藍橋》真沒什麼可感動的,反而讓我覺得既可笑又氣憤,我只看到一些女性在愛情里特有的自私和愚蠢,如此弱點若遇上良善男子或許因其悲劇性成為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若是遇上薄情的就只有怪自己低入塵埃任人踐踏。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當特蕾莎想要試著像托馬斯一樣靈與肉相脫離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是沒有這個資格的:「他們脆弱的愛情大廈會徹底坍塌,因為這座大廈僅僅建立在她的忠貞這惟一一根柱子之上」。歐美人對這種以悲劇性換來的所謂貞操是抵觸的,特別是隨著女權主義的發展,這部電影的價值觀就越來越多的遭受到人們的詬病。


女友因為自己失去名節,身體不「純潔」而輕生,這本來就很中國。中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重名節的了吧,當然現在的中國不算在內。。。且不論「重名節」是好是壞,電影中的悲劇發生的主要因素只有戰爭嗎?如果你這麼想,那麼說明你已經把「重名節」作為正常觀點而失去了部分客觀性。鄙人沒出過國,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大多是間接的,所以不敢說自己又多了解,但依個人見,英國文化跟美國文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種差別導致了美國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對女主的死比英國人要來的更莫名其妙,所以,鄙人認為,英國肯定有類似中國一樣的情結而美國沒有,這個差異就正常了。


推薦閱讀:

如何邀請考古專業的女生看?美國隊長3??
鋼鐵俠3被改編的滿大人,到底漫畫里有多強?
《蝙蝠俠前傳 3:黑暗騎士崛起》這部影片的結局是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歌曲改變人生》(Begin Again)?
美國現在一年所有電影的投資總額是多少?

TAG:電影 | 美國電影 | 費雯·麗VivienLei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