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優秀的丹麥電影值得推薦?

請不要只是列齣電影的名稱和劇情摘要。希望回答問題的人看過此類電影,能夠給出你推薦的理由:)


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一直沒有時間回答。丹麥電影或者說北歐電影雖然水平很高,但在國內絕對算是相當小眾的領域。作為一個在丹麥學習電影,並且研究方向也是斯堪的納維亞電影的學生,不知哪裡來的使命感,想把這些年來丹麥的佳片推薦給大家。

在電影剛誕生的時期,丹麥的電影走在歐洲的前列,是當時世界電影的中心之一。其中默片時期的卡爾·西奧多·德萊葉是當時丹麥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聖女貞德蒙難記》和《復仇之日》是電影史上的經典,德萊葉的電影影響了很多後來的影人,包括英格瑪伯格曼、安哲羅普洛斯、馮提爾和布列松。

但是考慮到大部分觀眾的審美喜好,我並不會在這裡推薦這些晦澀的老電影,我想盡量分享一些更易接受的、更能反映丹麥風土人情的電影。

一.Dogma兄弟

《狩獵》

托馬斯·溫特伯格的《狩獵》應該是國內知名度最高、評價最好的丹麥電影,在豆瓣上接近十萬的用戶為這部電影打出了9分的高分,這很能說明問題。

電影的主角被兒童的謊言誣陷為戀童癖,於是他的生活發生了無法挽回的改變。這部反映人性之惡的電影極度虐心、壓抑、令人絕望,但層層推進的情節、精心鋪設的懸念、流暢的節奏、北歐電影特有的冷峻和「拔叔」米科爾森的精湛演技又讓人慾罷不能,一口氣看完全片留下的是無盡的思考。

《狩獵》確是丹麥電影近年來的最佳作品,在當年金棕櫚的評選中,它惜敗於哈內克的《愛》,至少我是很不服的。

《家宴》

早在十幾年前,溫特伯格就曾經無比接近戛納金棕櫚,年僅29歲的溫特伯格就憑藉電影《家宴》拿到了1998年戛納的評委會特別獎。這是一部揭穿家庭傷疤的倫理劇,劇情上很像加強版的《雷雨》。

《家宴》是歷史上第一部Dogma電影,也是藝術價值最高的一部Dogma電影(Dogma95是產生於丹麥的一場電影革命,它主張電影回歸本源,規定Dogma電影必須用手持DV拍攝、實景拍攝、自然光源、無配樂無特效……)

初看《家宴》,可能會被它Dogma粗糲的質感和家庭DV式的畫面嚇走,但堅持看完就會發現這絕對是一部不輸給《狩獵》的影片:完美的劇本、伶俐的剪輯,同樣的絕望與虐心,但《家宴》的表達方式更直接,戲劇衝突也更激烈,將一個丹麥富人家庭的醜惡歷史表現的淋漓精緻。

《女性癮者》

既然提到了Dogma95,就不能不提拉斯·馮·提爾,他和溫特伯格是丹麥電影學院的校友,他們共同創造了Dogma95電影革命。馮提爾拍了歷史上第二部Dogma電影《白痴》,但我覺得並不值得推薦,影片中的真實群交鏡頭也飽受爭議,但這就是馮提爾的風格。

他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電影應該是《女性癮者》,雖說這遠遠不是馮提爾最好的作品,但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風格。上圖是《女性癮者》的海報,尺度很大,電影上映之前,這一系列的海報貼滿了哥本哈根街頭,可見丹麥社會的開放。

圖: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貝地鐵站的《女性癮者》廣告。

《破浪》

馮提爾和溫特伯格一樣,年少成名,剛從丹麥電影學院畢業的他就憑藉著自己的「歐洲三部曲」(《犯罪元素》、《瘟疫》、《歐羅巴》)先後獲得了戛納的技術大獎和評委會特別獎,第一次在戛納獲獎,他也只有29歲。

《破浪》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拉斯馮提爾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愛情中不能承受之痛」的故事。這部電影發生在Dogma95宣言發表後的一年,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dogma影片,但已經展露出部分Dogma的特點。電影壓抑的情節是對觀影人承受能力的極大考驗,電影對人性、宗教、道德、愛情進行了討論。

作為曾經的戛納評審,姜文同樣很關注馮提爾的作品,相較於《黑暗中的舞者》和《狗鎮》,姜文也最喜歡這部《破浪》,他說:「我非常喜歡馮提爾的《破浪》,樸素,乾淨,很棒的片子。」

《黑暗中的舞者》

《黑暗中的舞者》是馮提爾「金心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這也是他告別Dogma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歌舞片,作為非專業演員,冰島女歌手比約克的表演令人驚艷,她憑藉此片獲得了戛納影后,馮提爾則拿到了金棕櫚。

電影講述了一位捷克移民母親與疾病和命運抗爭的故事。在比約克天籟般的歌聲中,電影以極其殘酷的方式收尾,是非常震撼的觀影體驗。此片之後,馮提爾又拍攝了《狗鎮》在內的「美國三部曲」,因其故事背景和演職人員都不再與丹麥或北歐相關,故不做推薦。

拉斯馮提爾應該算是當今北歐電影界最具代表性的導演,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是過於特立獨行,他會取得更高的成就和地位。我私下裡幾次與馮提爾交流,也算是他的鄰居(他的電影製作公司與我曾經的家在同一個小鎮,我經常去玩),有時間的話,很想單獨寫一篇關於馮提爾的故事。

圖:一隻阿柴在哥本哈根大學主樓偶遇馮提爾。

二. 奧斯卡與戛納

《更好的世界》

丹麥電影《更好的世界》獲得了201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電影乍看起來很像《通天塔》,影片的兩條故事線分別講述了蘇丹難民營的暴力與死亡和發生在丹麥的校園霸凌,探討了暴力、復仇與寬容。

很難想像這部男性視角的電影出自一位女導演之手,導演蘇珊娜·比爾是丹麥最著名的女導演,也是溫特伯格和馮提爾的同學。作為Dogma的參與者,蘇珊娜·比爾的作品也深受這場電影革命的影響,這部《更好的世界》也主要由手持設備拍攝。

不同於世人對女導演的印象,蘇珊娜·比爾的電影風格與細膩無關。她特別擅長塑造堅毅的男性角色,電影充滿了力量,這可能也是北歐社會男女平等、女性獨立的體現。

《巴貝特之宴》

《更好的世界》並非丹麥電影第一次問鼎奧斯卡,早在30年前,電影《巴貝特之宴》就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講述了一位法國名廚為避難來到了與世隔絕的丹麥北部小鎮,為報答村民的幫助,避難女子決定用一桌法國大餐作為回報。

這是一部關於美食,關於宗教,關於感恩的電影,用精緻的美食與人的心靈對應,讓人想到了《飲食男女》,平淡中充滿了人文關懷。

《征服者貝萊》

《巴貝特之宴》獲得奧斯卡獎之後的一年,另一部丹麥電影蟬聯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比利·奧古斯特的作品《征服者貝萊》包攬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金棕櫚,這種情況在電影史上是非常少見的(我印象中只有《鐵皮鼓》做到過)。這也是丹麥電影歷史上第一次獲得金棕櫚大獎。

《征服者貝萊》是部兒童電影,故事發生在19世紀,通過隨父親由瑞典來到丹麥討生活的男孩貝萊的視角,講述了北歐農奴時期卑微的父愛。這部史詩般的電影,讓人們看到歷史上那個與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北歐。

導演奧古斯特年輕時在瑞典學習攝影,深受伯格曼的影響,後來他回到丹麥電影學院系統學習電影,他被視為北歐影壇伯格曼的接班人。丹麥導演德萊葉影響了伯格曼的電影風格,而伯格曼又成為了奧古斯特的電影導師,丹麥與瑞典的電影就是這樣相互影響,讓北歐電影一直成為歐洲電影中有特點、有風格的一支。

《善意的背叛》

《善意的謊言》是比利·奧古斯特與伯格曼的一次合作,伯格曼編劇,奧古斯特導演。電影講述了伯格曼父母真實的婚姻故事,奧古斯特的妻子在影片中飾演了女主角,也就是伯格曼的母親。

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節奏緩慢,故事也很平淡,所以如果不是抱著「了解伯格曼的身世」的動機,很難堅持到影片結束。

《善意的謊言》獲得了1992年的金棕櫚,奧古斯特也成為了繼科波拉之後,第二位兩次獲得金棕櫚的導演(在這之後,今村昌平、庫斯圖裡卡、哈內克、達內兄弟和今年的洛奇也達成這一成就)。

三 . 沒經歷過戰爭的國家拍出的戰爭片

《地雷區》

今年有一部丹麥電影特別讓我驚艷,這部名叫《地雷區》的丹麥的電影是近些年來最好的二戰題材電影之一。影片講述了二戰戰敗後,德國戰俘被強制要求徒手拆除他們埋在丹麥沿海地區的150萬顆地雷的故事。

電影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角度去描寫戰爭的殘酷,用觸目驚心的畫面去表達反戰的主題。眾所周知,丹麥近現代史上幾乎沒有遭受過戰爭的侵襲,逃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丹麥居然能拍出這樣深刻的戰爭電影,實屬不易。

《開戰日》

《開戰日》是一部可以和《地雷區》放在一起觀看的電影。這部電影完整地講述了二戰中德國與丹麥戰爭的全過程,雖然這場戰爭只持續了一天,確切的說是四個小時。

電影記錄了二戰中幾乎沒有抵抗就投降的丹麥軍隊的故事:沒有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也沒有血流成河的傷亡,丹麥部隊騎著自行車與德國的坦克對抗,軍官珍惜每一位士兵的生命,影片把小國在戰爭中的無力感表現的很好,也把戰爭中的個人感受刻畫的十分到位。

雖然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但丹麥卻拍出了《開戰日》和《地雷區》這種非常值得一看的戰爭電影。

四. 北歐也有溫情電影

《老男孩》

可能與民族性格有關,提到北歐電影,我們用到最多的形容詞一定是壓抑、冷峻、絕望……但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北歐喜劇電影進入國際視野,比如最近在國內特別火的瑞典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就拍出了北歐的溫情。

丹麥電影《老男孩》也是這樣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溫情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支丹麥老年足球隊一路駕車北上到瑞典參加一場足球比賽的故事。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輕鬆、有趣、充滿感動的北歐電影。這部治癒的公路電影非常適合在周末的午後觀看,一定會有感動到你的點。

《婚禮之後》

《婚禮之後》是蘇珊娜·比爾的另一部作品,這又是一部溫情的丹麥電影。這部家庭片的情節我不想描述,就是一個老套的甚至有些狗血的故事,但演員細膩的演技確實也收割了一波觀眾的同情心,讓人感嘆原來北歐電影也是會煽情的。

這又是麥斯·米科爾森主演的作品,米科爾森應該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丹麥演員,因為飾演了美劇《漢尼拔》中的漢尼拔而被中國觀眾熟知,並被親切的稱為拔叔。但其實除了《漢尼拔》,米科爾森早期還有很多國內電影代表作。

據說,生活中的拔叔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大叔。我的一位阿柴朋友在哥本哈根的一家餐館偶遇米科爾森,為了遷就那隻身材嬌小的阿柴,拔叔很自然地選擇蹲下與她合照。

五. 丹麥電影與中國

丹麥電影與中國有何交集?雖然國內院線從來沒有上映過任何一部丹麥電影,主流媒體也很少有對丹麥電影的報道。但丹麥人卻對中國和中國電影很感興趣,下圖是2007年丹麥NAT國際電影節(CPH:PIX的前身)向劉德華致敬的主題。2005年,這個丹麥最重要的電影節還曾向張曼玉致敬。時至今日,CPH:PIX和CPH:DOX這兩個哥本哈根的電影節還經常會有來自中國的電影和紀錄片上映。

《中國先生》

《中國先生》是丹麥與中國合拍的一部電影,鄔君梅在影片中擔任女主角。 影片講述了中國移民為留在丹麥與一位丹麥中年男人假結婚的故事。故事很簡單,也很有現實意義,故事是老生常談的東西方文化碰撞,故事外算是中國電影與丹麥電影的一次交流。

《丹麥9年z班 VS 中國初三13班》

《丹麥9年z班 VS 中國初三13班》是一部丹麥DR電視台拍攝的四集紀錄片。推薦這樣一部紀錄片的原因是這部紀錄片的視角很好,也很有現實意義。

影片分別選擇一間哥本哈根的中學和一間哈爾濱的中學作為樣本,對兩國學生進行閱讀、英文、數學和創意四個科目的測試和成績比較,從而對比兩國的教育方式。雖然這種比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確實是一種有趣的嘗試。

電影就先推薦到這裡,以後有空會繼續更新。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因為看一個國家的電影,是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的最直接方式, 每次去新的國家旅行前我都會看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電影。 所以, 如果有「有哪些優秀的瑞典電影值得推薦」、「優秀的冰島電影值得推薦」、「愛沙尼亞電影值得推薦」......這種問題,可以邀請我。


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和日本劇場版動畫的聯合轟炸下我只看過丹麥兩部電影,有意思的是這兩部電影都是2015年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拍攝的,更有意思的是這兩部電影還分別代表了丹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開始與結束,我想有一部分已經猜出來了,一部是《開戰日》,另一部則是《地雷區》。

對於丹麥這個國家大多數人的了解一個是北歐海盜另一個則是安徒生童話,而對她的歷史和文化基本上都是一個很冷門的部分,而且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丹麥這個國家便一直處於阿卡林狀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境況也是很尷尬,1940年4月9日,德國進攻丹麥,僅僅4個小時便宣告投降,抵抗時間僅比國小力弱的盧森堡長一點。

電影《開戰日》便講述了在德國進攻丹麥這天丹麥軍隊所做的儘力但無奈的抵抗,一支戰術形態還拘泥於一戰時期的軍隊在面對德國的閃電戰和空降兵聯合進攻下頗為手足無措,而男主角們的這一支自行車小分隊在整部電影里除了開頭和結尾的兩場戰鬥外一直在奮力騎著自行車,在結尾的巷戰時男主角意識到再抵抗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只得舉手投降,而接受他們投降的那位德軍指揮官有些奇怪,「你們的政府早就宣布投降了,你們抵抗到現在有什麼意義?」

在結尾處被俘虜的主角一些人坐在公交車上悵然無語的被運往戰俘營,令人唏噓的是由於在21年前他們戰鬥的荷爾斯泰因還屬於德國,因此當地老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歡迎自己重新成為德國人,他們戰鬥到現在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如果《開戰日》講的是開始的話那麼《地雷區》講的就是結束,在第二天世界大戰丹麥被德國佔領時期由於盟軍出色的情報組織的努力讓希特勒誤以為丹麥和挪威是盟軍準備登陸的地點之一因此在此地大肆佈雷,到戰爭結束後丹麥沿海地區竟然布置了百萬枚地雷。
在納粹德國投降後丹麥恢復獨立,由於在二戰後期納粹德國兵源枯竭大量尚顯稚嫩的少年被編入國民擲彈兵師或人民衝鋒隊,丹麥政府就決定讓這些已經投降的少年兵排除這上百萬枚地雷,一個對德國人很敵視的軍士長大叔與十幾位德國少年兵在一塊布滿地雷的海灘上的排雷故事開始了。



我就是想看看有沒有弱智說丹麥女孩


狩獵 更好的世界


狩獵!!


《丹麥女孩》,雖然不是丹麥電影,但是值得推薦


丹麥的電影大部分都是探討人性,沒有對錯,注重事實。
《Adams ?bler》-亞當的蘋果 探討宗教寓言
《更好的世界》 這部影片被認為「在每一個方面都不落俗套」。它所處理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暴力,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卻可能會造成重大後果。
《長椅》 B?nken(2000) B?nken/The Bench 講述的是社會邊緣的酗酒大叔的故事
《皇室風流史》看名字就知道講什麼。。
《狩獵》 強推薦 麥叔在教堂的演技絕了
電視劇 我推薦 The bridge 推理破案的 有美版的 美版的是根據丹麥版改了一點


《憂鬱症》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獲過2011年第6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很迷幻,對世界末日的心理過程


不邀自來
丹麥電影必須要看星座系列,金牛座處女座雙子座天蠍座..
看看七十年代人家的精神生活,再看看天朝...


野蠻人羅納爾


Adams ?bler,Blinkende lygter,De gr?nne slagtere,I kina spiser de hunde


閏年 愛情片


竟然沒有人說《狗鎮》,怒答《狗鎮》!!!!


巴貝特之宴 198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征服者貝萊 198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狩獵,走心之作!


狩獵 !!! 就這個


狩獵


四月七號


拔叔演的狩獵,很不錯


電影《開戰日》
電視劇《謀殺》
《開戰日》及《謀殺第一季》的主演有《狩獵》男主的哥哥,如果沒記錯的話,美版《紙牌屋》的俄羅斯總統也是他。


推薦閱讀:

丹麥木趣大師Kay Bojesen的木偶作品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北歐留學,特別是芬蘭留學是怎樣的?
北歐為什麼富裕?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北歐 | 歐洲 | 丹麥Den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