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候如果燕國大力發展北方,有沒有可能像蘇聯一樣拖垮秦國?
感謝所有認真回答問題的同學
不能
作為遼東人一直比較心水燕國,之前有過一些思考,引史圖館的圖來試著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春秋初期的燕國
一百餘年後,列國相攻伐,晉楚秦大大膨脹,燕國絲毫沒有擴張之力反被山戎逼得焦頭爛額、搖搖欲墜,靠著尊王攘夷的齊桓公來援才倖存下來還擴張了領土
顯然孤懸北境的燕國國力從一開始就十分薄弱,面對周邊戎狄的包圍僅能自保,齊桓公贈土之前根本無力發展北方,除非放棄華夏文化主動戎狄化,然而這樣一來燕國自身相對戎狄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有人提出過戰國時燕國人的血統很大程度上是華夏化的戎狄,私以為很有道理,因為後來的燕國大部分領土都來自齊桓饋贈,土地上的居民也以戎族為主,也是在贈土之後燕國才逐漸有實力主動擴張,因此齊桓贈土一事可謂對燕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戰國時期燕國大大擴張,前285年左右燕將秦開北擊東胡,迫使東胡西走數千里,又在數年後擊敗箕子朝鮮,將整個遼東納入統治,這是燕國雖然國力遠不如其他大國但仍能躋身七雄之列的資本
然而此時的燕國在北方採取的行動是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燕長城,是進一步向北擴張的中止,原因可能是此時北方的東胡仍然十分強大,不同於往日一盤散沙的山戎各部,更可能是此時北方能夠發展農耕的土地已經擴展到了極限,繼續向北無利可圖,佔領無法進行農耕的土地既消耗人力又無法抵擋適應凍土草原的東胡,於是燕國選擇修建長城來保障已有的勝果
所以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燕國當然想要拓展領地,但北方土地無法滿足農耕文明的需要又有強敵環伺,想要繼續大片發展北方只能讓自身向游牧文明轉化,這顯然是已經深受華夏農耕文化熏染的燕人不可接受的,而且在秦滅燕之役中,燕國確實也是不斷向遼東腹地退卻,在首都薊城於前226年陷落後又在遼東堅持數年才在前222年滅亡,燕國已經能拖則拖了,但遠遠不能拖垮秦國
不具備可比性。二戰時蘇聯可以把大半個工業體系都拉到後方,再不濟一點,國民黨也可以在重慶昆明續命。
但在戰國時代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燕國若是丟了核心區,人口都沒了,還有什麼資本去拖?可以參考楚國,在當時楚國已經最大限度地開發了長江下游,但一旦丟了以郢、鄢為中心的漢水流域後,完蛋也只是時間問題了。以當時燕代之地的自然條件,以燕國的國力,不可能比楚國做得更好。
推薦閱讀:
※戰國時期墨家為什麼沒落了?
※JSF 35家族有在海外總裝嗎?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嫦娥是誰演的?
※殲10戰機性能如何?
※發現自己上空被空投了原子彈,還有什麼補救的措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