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封的五爵諸侯都有誰?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姜子牙和周公旦建議,繼續沿襲商朝分封制,並重新劃分諸侯,一方面可以獎勵功臣,滿足他們裂土封王的願望;另一方面通過分封擴大周朝的影響和拱衛王室的力量。根據商朝對諸侯的劃分並加以改進,西周將天下諸侯分為五等,及公、侯、伯、子、男。根據周禮,不同的諸侯可擁有相應的地位、待遇、軍隊及勢力範圍。
公爵國包括:虞、虢、宋。最初分封的公爵國,並沒有後面的齊、晉等強國,所以有齊桓公、晉文公,是因為晉國、齊國後來實力強大並輔助周王室有功,周王通過抬爵給予他們獎勵。虞、虢兩國的國君都是姬發的叔叔輩,姬發既然稱王,他們理所到然必須是一等爵。比叔叔都高一等,全天下也只能是天子。
宋國國君是紂王的哥哥,武王敕封他為公爵,原因有二:第一,為殷商人保留一些苗裔,安撫仍然忠於商朝的諸侯;第二,武王曾是紂王臣子,如今雖然逆襲,但其他諸侯也不能比紂王子孫地位更高。
侯爵國包括:齊、魯、管、蔡、衛、滕、晉、紀、薛、陳、薊。齊魯自然不必說,姜太公和周公旦對周朝的建立和治理居功至偉,即使給予「周朝合伙人」的稱謂也不為過。而管、蔡、衛、滕、晉的國君都是武王的弟弟,紀國國君則為姜太公次子,這是沾了老爹的便宜。重要的是薛、陳、薊三國,分別是黃帝、舜和堯的後人,這三位是開創華夏民族的「明君聖主」,一直到周都有人感念他們的恩德也是難能可貴的。
伯爵國包括:燕、魏、曹、郕、霍、秦、杞,這裡主要的還是一些功臣和王弟。值得一提的是,秦國、杞國的國君分別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後人和夏禹的後人,所以秦國雖然不斷征伐西戎,百姓夷夏雜居,但是王室是根正苗紅的炎黃子孫。而魏國,在春秋時期曾經亡國,後人通過努力成為晉國大夫,「三家分晉」之後又重新復國,聽起來也著實很立志,有木有?
子爵國包括:吳、楚、莒、邾。吳國和楚國雖然「出身」不高,但都風雲一時,所以並不是先天決定一切,努力一把可能有意外收穫。
男爵國包括:許國,四岳伯夷之後,相關故事已失傳,有興趣的可以繼續追溯。
武王伐紂之後建立了周朝,周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開始了分邦建國,而自己成為天下共主。按照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對諸侯國給予五等爵位。
第一等是公爵,宋國(殷商後代)、虢國等天子後裔才被封為公爵;
第二等是侯爵,主要是姬姓宗族和周朝的開國功臣,比如齊國、衛國、魯國等;
第三等是伯爵,比如秦國、鄭國等;
第四等是子爵,這一類諸侯國比較多,比如楚國、莒國等;
最後一等是男爵,這一類諸侯國估計很小的原因吧,很少為我們所熟知。
事實上不是這樣,除王以外的爵位有六等,是公 侯 伯 子 男 附庸。《禮記·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從以上文字可看出來,附庸是擁有土地不足五十里,只能依附於某個諸候國
推薦閱讀:
※朱允炆明知道朱棣起兵造反,為什麼在攻打他時卻下令手下不許殺他?
※赤峰一代把香菜叫做鹽水,但到了南方地區也有這麼叫的,是不是他們和契丹有關係呢?
※魯迅為什麼被稱為「介紹和翻譯歐洲新文藝的第一個人」?他都翻譯過什麼作品?
※歷史上有哪些才貌雙全的女子?
※如果夷陵之戰帶兵出戰的是諸葛亮,劉備坐鎮中央還會敗的那麼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