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哪裡的臘肉最好吃?



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由於通常是在農曆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因中國各地氣候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臘肉有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風味。南方人喜歡以豬肉為原料腌制,而北方人則喜歡以牛肉為腌制對象。當然,也有選用豬、羊內臟,雞,鴨,魚為原材料腌制的。

依地域對臘肉分類,大概是最能夠體現不同臘肉之間的口感差異的分類方式。神州大地上有許多種製作臘肉的方式和臘肉品種,但廣東、湖南、四川三地的臘肉最為人稱讚。


廣東臘肉。廣式腊味分為紅臘和白臘。佛山的傳統臘肉以紅臘為主,即在腌制過程中添加醬油,臘肉有醬香味,色如琥珀。白臘流行於粵北,著名的連州東坡腊味就是典型的白臘。白臘更原汁原味,吃起來有股清香。

廣式臘肉的特點是以酒腌制,因此廣式臘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肥肉呈琥珀透明,口感脆嫩、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瘦肉油亮而緊實,堅韌而有彈性,指壓無明顯的凹痕,酒香味濃,越嚼越香。除臘肉外,廣東比較有特色的腊味還有金銀肝、臘鴨潤等。廣東經典的腊味菜式有清蒸腊味、蘿蔔煮臘豬手、腊味焗飯、香芋煮臘鴨等。


湖南臘肉。湖南地區氣候溫暖潮濕,經煙熏後的臘肉防腐耐貯,當地百姓也養成了吃臘肉的飲食習慣。湖南臘肉中最有名的當屬安化臘肉和湘西臘肉。安化臘肉,體形大,顏色黑,熏得干,肉質細,味道香;湘西的臘肉,色彩紅亮,煙熏咸香。


由於湖南臘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煙熏,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四川臘肉。四川臘肉外表顏色金黃,內里紅白分明,顏色鮮亮,咸鮮適度,並具煙香之味,酒飯均宜。四川臘肉製法根據口味不同,將宰殺的鮮土豬肉加鹽、白酒、五香粉、辣椒等物進行腌制。以前四川各地鄉民山民中家中均燒柴灶,灶上備有掛架,利用灶口餘溫,進入臘月以後,將腌制好的肉掛在灶口的掛架上,利用灶內上升的青煙上升去熏制,有的鄉民還往灶中加入柏丫,桔皮,柚子殼等物,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


浙江金華火腿。又稱火朣,浙江金華地方傳統名產之一。具有俏麗的外形,鮮艷的肉,獨特的芳香,悅人的風味,即色、香、味、形,「四絕」而著稱於世。金華出產的「兩頭烏」豬,後腿肥大、肉嫩,經過上鹽、整形、翻腿、洗曬、風乾等程序,數月乃成。香味濃烈。便於貯存和攜帶,已暢銷國內外。


雲南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艷,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雲南諾鄧火腿。有著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在央視攝製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一段6分鐘長的關於雲南諾鄧火腿的影像。正是這短短的6分鐘,讓諾鄧火腿瞬間名聲大噪。雲龍縣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膠制的諾鄧火腿是雲南除宣威火腿、鶴慶圓腿之外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安徽徽州刀板香。喜愛徽菜的人應該都知道「刀板香」。用腌鹹肉製作的「刀板香」是徽州人待客的一道主菜,可以說,沒吃過刀板香,就相當於沒吃過正宗的徽菜。徽州的刀板香是用徽州所產的黑豬、藍田花豬、農家自養土豬製成,那種濃郁的豬肉香味是飼料餵養的豬所無法比擬的。刀板香農家的做法大抵是切片放到燒柴的大鐵鍋里干蒸,藍邊的粗瓷大碗,金字塔般地堆積著。那豬肉一塊塊紅白相間,亮晶晶的,香氣直往人鼻子里鑽。而與刀板香同煨的春筍,既有筍的清香,又吸收了肉的濃郁湯汁,簡直比肉還要好吃。


北京清醬肉。北京清醬肉又名京式火腿,與金華火腿、廣東臘肉並稱為中國三大名肉,是中國特色傳統名吃。創製於明代,早年多由山東飯莊製作,而山東人稱醬油為清醬,故稱此種肉為清醬肉。

其製作方法是將豬後腿骨剔出,腌7天後,再在醬油缸里泡8天,一般在每年臘月腌制,然後風乾風透,直到次年開春,火腿表面有油滲出即成。其肉香撲鼻,清鮮不膩,可存放2年之久。成品色澤醬紅,肉絲分明,入口酥鬆,清香鮮美,利口不膩,肥肉薄片,晶瑩透明,瘦肉片則不柴不散,風味獨特。


湖北恩施巴東土臘肉。肉的原料來源於「中國硒都」——恩施山區農家中」吃野菜「的豬,每年一到臘月,農戶家家都要殺年豬、炕臘肉。農戶們將豬肉腌制後高掛於農舍瓦屋土坑上,長時間用柴火熏制。其口味與其它臘製品不一樣,色澤焦黃,肉質外硬內軟,熏香濃郁、風味獨特。恩施土家人對腌臘口味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土家臘肉因此聞名全國。


貴州赤水高山臘肉。赤水的高山臘肉,農家自養豬豬肉腌制而成,掛在燒柴草的灶台上,長期煙熏火燎。不知者一看,漆黑一塊,有時還長有霉斑,如何吃得?待得主人將將臘肉加工好,或煮筒筒筍,或炒成回鍋肉,但見一塊塊臘肉晶瑩透亮,不由得食指大動,一口下去,香而不膩,油而不亮,那種特殊的香味讓你無法忘懷。此等臘肉,以赤水高山上所出最為有味。赤水本地人,也以吃上一頓真正的高山臘肉為美事。


甘肅隴西臘肉。隴西是「中國臘肉之鄉」,隴西臘肉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隴西臘肉歷史悠久,始於清乾隆年間。製作隴西臘肉宰殺的生豬主要來自漳縣、岷縣一帶,尤其以岷縣蕨麻豬為最佳。因岷縣野生藥材甚多,農戶飼養的生豬春季放牧,秋季圈養,臘肉腌制戶冬季收購宰殺時,豬肉的肥瘦肉相間,且帶有藥性,滋味純美。瘦肉燦艷似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若瑪瑙,肥而不膩,微帶透明,加上鹽、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種佐料腌泡和和太陽暴晒而成的肉,色美味鮮,風味獨特。


山西長治臘驢肉。名馳於晉省內外,是久負盛譽的山西名特產品。長治臘驢肉傳統技法有「九」字訣;即肉分九個部位切塊,九個時辰浸泡,九種調料滾煮,再入雙九香草料老湯,壓石塊九個時辰煨燉,最後出鍋九個時辰晾曬。製成的臘驢肉,色澤鮮艷,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是佐餐下酒的美味。

河南開封臘羊肉。開封蠟羊肉色澤鮮明,肉質堅實,微有彈性。臘羊肉問世後,一直在穆斯林民間流傳,民間或有生意人將其推向市場,亦多以作坊式製作,小本經營為主。到了清代,煮制臘羊肉的技術已達至爐火純青的程度。


要說臘肉,胡楊就得首推重慶的城口老臘肉。城口縣屬於重慶的一個偏遠縣城,其縣城的老臘肉已有上百年歷史,享譽全國。2010年,銷量達到近100萬公斤,已成為當地人民的一個主要經濟來源。


城口老臘肉經過多年發展,國家商標總局已正式核准「城口老臘肉」註冊為地理標誌商標(具體是哪一年,胡楊還未曾考證,但註冊為地理標誌商標是確有其事)。這也是重慶市第一個以集體商標形式註冊的地理性標誌商標。至此,只要不屬於城口縣老臘肉協會會員生產的老臘肉產品將不準再使用「城口老臘肉」商標。

後續還出現了奉節臍橙,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等地域性商品。

一塊老臘肉配上蒜苗炒好出鍋,也是一道美味。在購買「城口老臘肉」時價格一般在30左右,特別是過年時還有略微上浮,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因為臘肉這種食品經過熏制後已經無法辨認肉質的好壞,所以購買時還是建議去商場購買,比較有保障。


本題只能這樣回答:哪的人都會喜歡本地臘肉。普濟信陽光山人,最喜歡本地大別山區的臘肉。



光山縣丘陵地帶,亞熱帶氣候,多雨,四季分明,空氣濕度大。當地臘肉,信陽南五縣,相鄰的安徽、湖北,再往南的江西,很大一片地域都一樣風味,因為一樣做法。



歷史上每年到了臘月,家家戶戶殺了餵養一年的肥豬,叫「殺年豬」。一頭豬的肉,除了送親戚一部分,其餘的都腌成臘肉,要吃到來年插秧季節。方法很簡單:殺豬時,屠戶就把肉全部分割成長條塊,大約每塊3斤左右。把這些長條塊放在大盆里,碼一層肉撒一層鹽,然後放在那裡不動了。三天後拿出來,每塊穿上細繩子掛到屋檐下。因為空氣濕度大,陰雨天氣多,大概10天左右才會幹爽,半月可以收回屋裡,繼續掛在通風的地方。儘管整個過程以晾為主,習慣叫法還是「曬臘肉」,臘月間熟人相逢大多這句話:「曬臘肉了沒?」


普濟來到鄭州市後,也做過臘肉,可就是沒有老家臘肉的味道。後來才明白,鄭州市空氣乾燥,肉腌好後掛出去一天就干崩崩,不像老家,十幾天才好。原來的所謂臘肉,是要有個「臘化」的過程。你特么一天就幹了,沒有了臘化的時間和過程,就不是臘肉,成干肉了。



臘肉的吃法,各地相同,蒸著吃,炒著吃,熬著吃,怎麼的都好吃。尤其是和不同季節的時令新鮮食材同做一個菜,最是美味。譬如春上的臘肉炒菜苔,臘肉熬黃鱔,臘肉燒老鱉,人間至味。



如今網購方便,普濟很方便的吃過各地的臘肉,都很好吃,特別喜歡湘西熏臘肉,松香的味道很別緻。


謝悟空君邀請作答!美食坐家認為,全國臘肉中湖北長陽的臘肉最好吃,不僅是飼餵食物採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更因其全程採用柴火自然熏制,每天柴火慢熏,熏制8-10小時,連續熏制30-50天,熏好的臘肉在土家人家庭里可以放幾年仍然可以食用。

當然,重慶和四川臘肉也很好吃。豬肉先撒足夠的鹽放半個月就是腌,然後掛繩子上晾上幾天無太多水分才上架薰,薰臘肉不是三天兩天的事,而是要一個月以上,用椿樹枝、柚子丫、松樹丫等煙薰,薰至豬肉出油了,也就是豬肉含的水份差不多沒有了,這樣的臘肉才能放幾個月,都不會變壞,且滿屋飄香!



據我了解,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地均有腌制臘肉的習俗。從口味講,個人喜歡湘東一帶傳統慢火熏制的臘肉、臘鴨。農村有冬天烤火的習慣,農家入冬殺豬後,將新鮮豬肉先置於陶器內拌鹽、花椒等腌制一周左右,而後室外風曬一二天干水,再懸掛在爐火、灶台上空熏烤一月左右。這樣熏出的臘肉外表金黃、肉質晶瑩通透,入香入味。





每年立冬後,進入湖南的熏烤季。走進農家,餐桌上也少不了腊味。新出爐的臘肉油而不膩、香味撲鼻,是下酒的好菜。


我覺得每個地方的臘肉都有自己的特點,也不是說哪個最好吃。就湖南臘肉而言,湘西的比較出名。一塊正宗的農家臘肉真的是來之不易的。

臘肉一般會在臘月開始做,中旬開始就會陸續準備。鄉下的豬一般都是吃玉米,蔬菜紅薯,野菜長大的,肉的口感清甜清香,沒有污染。宰豬一般都還要排隊,誰家要宰豬鄰居都會來幫忙,幾個壯漢捉好,屠夫宰好,要收拾乾淨,然後分割成大概2-3斤左右的豬肉塊。

分好後,主人家就開始籌備腌制了。先用花椒,鹽,少量白酒對每一塊豬肉進行揉搓按摩,然後均勻的鋪好,一層疊一層,放到陰涼處,中間需要翻動,大概2天,勤快的1天翻一次,腌制大概3-5天左右。

腌好的肉一塊一塊取出,一般屠夫都會在每塊肉的皮上面扎一個洞,取出的肉用繩子穿過洞打結,然後均勻地掛起來,風乾約1周的樣子,去除表面水分。

風乾好後就可以上炕入灶開始熏制了。熏臘肉的材料一般都是木屑,橘皮,甘蔗渣,花生瓜子殼,松木,松針,油茶樹等。一般是用做飯後的火種做引子,加碎樹葉,木屑,木塊等,保持微微的火種就行,這樣熏出來的臘肉有松木的清香。如果是開放式的地炕,下面一般會燒水做飯,上方會掛臘肉。如果熏的時候用大火,臘肉滴油就會燃燒,引發安全隱患,所以一般無人的時候就只是用火種微醺,有人做飯的時候會用明火。但一般臘肉跟火都有一定的高度,會確保明白一般情況下燒不到。

從準備到熏制好一般需要1個月左右,熏好的臘肉顏色紅亮,香氣四溢,保管的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到。完全無添加,送人也是非常好的,想念奶奶做的臘肉。

臘肉怎麼吃

  1. 臘肉不吃的時候一般會放冰箱冷凍。吃的時候提前解凍,解凍好後要先用火燒,這樣可以去除豬皮上面的小絨毛,也可以消滅一些小細菌。燒過的臘肉格外的香,香到流口水!

  2. 燒好之後用熱水擦洗,把黑色的鍋灰跟一些灰塵洗掉,一般會洗好幾遍,直到水變清亮。

  3. 然後切成幾塊開水煮,煮軟,煮出多餘鹽分,大概焯水半小時(具體時間看肉的大小)

  4. 焯好水的臘肉,清水洗過後開是切片,一般炒冬筍,炒辣椒都非常好吃!


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會做臘肉,以豬肉為主,也有雞鴨鵝驢這些。就臘豬肉而言,我國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安徽、廣東等地的腌臘食品均獨具風味,浙江金華的火腿也是一絕。

就個人口味偏好而言,個人喜歡雲貴川渝湘徽派臘肉,或者煙熏,或者風吹,以味型重,口感醇厚,油香肉亮為顯著特色。

我的家鄉做的是風吹臘肉,雖然重慶最有名的臘肉是煙熏的,但我還是最愛風吹臘肉。風吹臘肉應該是源於安徽的鹽肉,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移民帶來的。

進了臘月,就殺年豬,把切成長塊的豬肉放在爐缸(司馬光砸缸的那種缸)用食鹽腌制5-7天,取出後直接晾掛在屋樑下通風之處。重慶老式農村建築牆體不是密封的,靠近屋樑處一般是用竹篾編的,通風透氣採光。

吹個一個月左右,肥肉就開始由白色變為金黃色,這個時候鹽腌味才真正被激發出來,如果來年清明前後吃,更是美味。取下臘肉,柴火炙燒至出油後用淘米水洗乾淨,加水燉煮後切片炒干大頭菜或切薄片蒸熱,下飯最安逸。

燉肉的湯不要扔,用來煮點青菜或煮挂面也好吃,臘油湯又香又燙,鹽腌味濃郁,正好補充體力勞動流失的油汗。


臘肉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在選擇購買的品類就不同。

四川臘肉,一般都是寬條狀,再經腌漬、洗晾、烘製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湖南臘肉,號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宜的寧香豬為原料,經切條、配製輔料,腌漬、洗鹽、晾乾和熏制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鹹淡適口、熏香濃郁不油膩;

廣東臘肉以臘腩條最聞名,是以豬的肋條肉為原料經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澤金黃、條形整齊、芬芳醇厚、甘香爽口。

臘肉的好吃與否,還是要取決烹飪技術,一道好的美食方能征服天下英雄豪傑。



臘肉那裡最好吃,看各地人的口味,口感和食用習慣

四川臘肉具有,腌制簡單,色澤亮麗透明,多數不用煙薰,也少了一般的煙薰味,味自然純正,口感細膩,香味濃郁,老少皆宜,熟後,冷熱均可食用,所以我說四川臘肉更勝一籌,因為其它地方不太了解,不便說


四川,貴州的比較好吃,有花椒的味。

當然,不同地方的口感不一樣,因人而異。

廣東的也很好吃,尤其是做煲仔飯,煲出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吃了一碗又一碗的。

湖南的也非常好吃,加點酸辣椒吃起來,辣得不要不要的,就算怕辣,也沒法停下來。


推薦閱讀:

正宗蒜泥白家庭怎麼製作?
順德茶樓點心和細妹牛雜能上飛機嗎?
豆腐做水餃,餡怎麼調好吃?
街上賣的這種蜂蜜麵包,到底衛生嗎,營養嗎?

TAG:臘肉 | 社會 | 美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