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的存在感為什麼給人的感覺是很低的呢?


晉朝的「存在感」確實很低。人們不算非常熟悉兩晉這段歷史。究其原因是他不僅沒有推動民族發展,加快歷史進程,反而還把中國大地引向了更大的災難。

晉朝司馬氏政權完全基於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到了司馬炎的時候「順理成章」的校仿以前的舊事,法堯禪舜,法劉禪曹。

《三國演義》這本書提現了三位司馬的隱忍和計謀,歷史上他們也確實是人中豪傑,只不過在獲得權力的過程顯得狡詐不堪。司馬氏權力的開端便是誅殺曹爽,之後兩代人逐步控制中央政權,實現「和平演變」。

司馬炎就撿了個便宜。不得不說司馬炎早期還是略有作為,但時間太短。之後他便沉浸女色,貪慾享樂,上行下效「廟堂之上朽木為官」,分封同姓王並立傻瓜司馬衷為儲君加快了晉朝的死亡。

制度的腐朽和朝廷的不作為使本應該戍守邊關的諸侯加入到權力的鬥爭中。周圍異族趁虛而入,「五胡亂華」。中國再度陷入大混亂。這也是現在人最詬病司馬氏的地方。

歷史本應該是向前發展的,制度也應該是更加完善的,司馬氏卻實現了倒退,導致生靈塗炭。很多人了解歷史通過影視作品,然而混亂的年代確實沒有導演去大拍特拍,沒什麼特別正面的東西去宣揚。所以在大眾視角里沒存在感是必然。


晉朝存在感低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晉朝得國不正。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大臣靠著陰謀謀朝篡位得到的。中國歷史上存在感強的王朝都是靠著真刀真槍奪取江山的。雖然隋文帝上位比較簡單,但是人家起碼是以德服人。不像司馬家,把自己的主子殺了,在儒家的民意看來,這是篡位,是不道德的一種上位方式。

第二晉朝列位皇帝的口碑太差。提到司馬昭就讓人想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到司馬衷就會想起何不食糜和他的老婆賈南風。後世幾個皇帝要麼弱智,要麼興趣愛好怪異。總之除了司馬炎還算過得去。其他皇帝基本上列入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差行列。

第三晉朝沒什麼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功績。政治上一團糟,先是八王之亂把晉朝搞得元氣大傷。後面又被王謝等地方好強把持了朝政。軍事上,中原大地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導致民不聊生。退居南方也無力收復中原。經濟上基本處於中國歷史上停滯的時代,跟漢唐明清沒得比。文化上倒有點出彩的地方,不過跟其他朝代的文化相比有顯示比較單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晉朝卻沒有自己的文化符號。

第四晉朝上層階級生活比較糜爛。底下百姓生活疾苦,上面的貴族階層缺吸毒酗酒,搞搞行為藝術。一點沒有正能量可以引導社會的價值觀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反而經常做出毀三觀的事情。這讓以儒家思想為評判標準的史學家們覺得晉朝實在是拿不到檯面上。


首先,西晉王朝是通過「篡位」獲得了政權,雖然曹魏也是「篡漢自立」,但是性質不完全相同。對於幾千年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人來講,西晉政權本身就是非法的政權,難以服眾。

其次,西晉王朝選擇了歷史的倒退,在國家統一後,司馬炎異想天開的認為曹魏之所以被篡位是因為關鍵時候沒有人支持皇帝,如果分封一些王子,就不會被篡位了,所以司馬炎分封了眾多的王子為王。東漢末年之所以軍閥混戰就是因為中央集權的衰落,地方割據的加強造成的。剛剛統一了國家的西晉居然完全看不到前朝的弊端,再次分封,實在看不懂司馬炎在想什麼。而他的分封也使得國家很快就再次陷入內戰,八王之亂消耗了國力,損失了大量人口,造成邊疆防禦廢弛,大量少數民族內遷,直接造成了後來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神州陸沉,華夏文明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刻就此誕生。

第三,一世昏聵,二世腦殘。司馬炎雖然完成了統一,但是他是沾了他爺爺和大伯以及老爹的光而已。基礎都給他打好了。司馬炎兒子也不算少,選來選去,居然選了一個白痴繼承者。老百姓沒飯吃,居然問大臣老百姓為什麼不吃肉粥。也許這些歷史未必是真正的歷史,可能也是後人編出來的,但是司馬衷的腦殘是歷史公認的。這樣的人能被選為繼承人,足以說明司馬炎也是碌碌之輩。

第四,奢侈成風,生活糜爛。曹丕繼位之後,九品中正製得到確立。曹操時代的選人用賢被世卿世祿再次取代,士族門閥成為了個人的標籤。這或許是那個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同樣是歷史的倒退。西晉時代,上層貴族生活可以說非常糜爛,奢侈成風,攀比炫富可以說令人髮指!而且西晉可以說統一之後迅速就腐敗了,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緩衝時代,而下層民眾卻苦不堪言。

最後,偏安江南,無心北伐。西晉滅亡後,司馬家族逃亡長江流域,過上了偏安一隅的苟且生活。北方一片混戰,東晉統治者毫無北伐雄心。後世的南宋雖然也是偏安,但是北方金朝確實軍事強大。而東晉時代,北方並非一直是統一的,而統治者對北伐一點都不積極,坐視黃河流域的華夏子孫在苦難中掙扎。

綜上所述,晉朝可以說政治上通過非法的篡位上台,分封諸王,選擇倒退。經濟發展上,統治者昏庸無能,上層社會生活腐化,下層民眾苦不堪言。軍事上,內耗不斷,造成永嘉之亂,華夏文明的一次嚴重破壞。除了文化上可能有點建樹,也就是很多學者喜歡談的什麼魏晉風度,什麼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之外,晉朝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稱讚之處,所以也確實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有存在感。


存在感低,不是因為晉朝享國時間短(秦隋元都短,前倆朝代不到20年,元朝不到100年。東西晉加起來150年呢)、不是因為帝王沒啥口碑(秦朝兩代君王的口碑也時好時壞、明朝的諸多皇帝也沒啥口碑),他們沒有啥存在感的原因主要有仨:
1、享國期間沒啥重大功勛或值得驕傲的事
2、臣強君弱,世家大族的名氣蓋過皇族

3、北方少數民族的事迹比晉朝更具傳奇性

祖逖北伐也好、桓溫北伐也好,都沒啥實質性的進展,相反更多是表現了世家大族的相互傾軋。晉朝衣冠南渡之後的「王馬共天下」一句話也說明了臣強君弱的事實


謝邀。小學的時候對歷史不太感興趣,也不知道中國究竟有多少個朝代。看了《三國演義》,知道最後魏、蜀、吳歸了大晉,才知道三國以後是晉朝。另外,就是《漢晉春秋》記述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從中了解了一些晉朝的歷史。

晉朝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的朝代之一,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為什麼在人們的意識里,都是從「三國」就直接跳到了「南北朝」了呢?個人想法是這樣:1.晉朝時間較短,東西晉加在一起才一百五十多年;2.除了流傳下來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之」的典故外,很少有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3.史學家對晉朝的這一段歷史,所給予的重視及評價、宣揚不夠;4.教科書對這段歷史的篇幅不足;5.影視劇創作人員也沒有反映晉朝這一時期故事的作品。所有這些,都降低了晉朝的存在感。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個晉朝。所以我想,造成存在感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和學者們的偏見或疏忽分不開的。一家之言,謹供參考。


謝謝邀請。

晉朝的存在感確實比較低,因為在我看到題目的時候我還要反應一會兒,不像是秦漢唐宋元明清,一下子就能知道。

晉朝存在感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晉朝的時間太短了,東西晉一共才150多年。

2.有關晉朝的影視劇太少了。別的朝代都有許多衍生電視劇。有歷史劇也有穿越劇。這些劇雖然不一定符合邏輯,甚至有的歪曲了歷史。

3.三國的光環太大了。無論是我們平時聊的,還是義務教育的比較重視的,更多是三國那段歷史,可能也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文學性比較高。


以上是我認為晉朝存在感比較低的原因。

但是晉朝儘管存在的時間很短,但也湧現出了很多名人。

說來有些奇怪,儘管我剛聽到晉的時候會有點茫然,不像聽到別的朝代反應一樣快。

但是一提到東晉的某些名人,比如說王羲之,陶淵明等

我就會下意識反應出來他們的朝代東晉。

而一旦提到晉,我最先反應出來的魏晉名士,卻又是嵇康等人。

魏晉風度還是很讓人神往的。


晉期其實也出了不少名人軍事家羊祜,書法家王羲之父子,嚮往世外桃園的陶淵明,但是作為史學家秉承君主為天,「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成名句了,司馬炎改魏稱晉,總歸是臣子犯上,當時對於謀朝換位的臣子而言,只有口誅筆伐,不會去怎樣粉飾它的,一般後期寫小說演義之類的作家不去渲染一段歷史的話,留下的東西就少了,晉朝存在短短百年,加之又分成兩晉,帝位就傳了十五位,更換不斷,又沒有出現空前的盛世,又不是天下大亂,所以落得個爹不疼娘不愛的結果,也只能是這種尷尬的存在了。說得不好,請各位包涵!


推薦閱讀:

有哪些自帶音效和畫面的台詞?
21位明星助陣《遠大前程》,陳思誠能否恢復事業的巔峰期?
唐嫣的電視劇為什麼收視率都很高?
大家覺得《仙劍三》在國產電視劇里屬於什麼水平?
《行屍走肉》里為什麼作為男二號的弩哥最圈粉呀?

TAG:電視劇 | 王羲之 | 晉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