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莽的土地政策很好,為什麼會亡國?


王莽的土地政策歷來被認為是失敗的土地政策,一是不符合時代發展方向,意圖恢復「井田制」的思潮一直都有,到了明朝還有解縉、海瑞等人主張,但基本上都沒成功過;二是執行人員人品與能力的不足,導致出現大問題。

公元九年,王莽下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由此,王莽施行的是「井田制」,恢復西周時期的和平是王莽的夢想,這是歷來史家的公論。有的回答者說施行「均田制」,均田制公認是北魏到唐朝施行的制度。王莽改制中有其因但根本無法實現。同時,習慣了西漢「混合土地制度」的大眾也未必習慣。

一項政策的好與壞,不僅僅政策本身,還需要符合社會時代、符合精英和大眾的共同利益、執行政策的人品格和能力、是否有內亂和外敵因素等至少四個大方面的制約。王莽的恢復「井田制」改革,在這四個方面都不具備很好的條件。

對於臣子的改革還需要君王的支持力度。類似的情況還有王安石,他在第三點上的錯誤,連鎖導致第二點、第四點出現大的問題,最終,變法失敗。張居正的改革也是在第三點出現問題,導致第五點、第四點、第二點出現連鎖問題,導致其死後變法變形失敗。

穩定是改革的前提,你內外不穩定,一切改革無從談起。

王莽的改革在許多方面都是比較先進的,例如建了五均賒貸、進一步瓦解奴隸制度等。但是,「井田制」的本質就是以奴隸製為基礎的,而你卻要瓦解奴隸制度,因此,矛盾相攻。同時,因為王莽屬於改朝換代,前朝的既得利益者勢力很大,你一方面要大規模地剷除前朝勢力,這個勢必影響當地穩定,而且,前朝勢力在各個地區都是大族望姓都很有威望影響力。

在這種很不安定的情況下,你又進行如此大的改革,等於是在「剝奪」已經掌握經濟權力許久的地主階層的實力,幾百年來許多農民也已經習慣了「地主經濟」,你倉促間改革最基礎的土地制度,那想不亂都難。

這時,混亂的、幣制改革史上典型的失敗的貨幣改革亂上加亂,貨幣可是人的第一個大命根。如果說土地制度是國家穩定的基礎,那麼,貨幣制度則是人穩定的基礎。前者決定人的肚子問題,後者決定人的生存問題,都是不能亂的。王莽卻都給弄亂了。


西漢最後的一個皇帝是漢平帝,在位6年後病死,死的時候才14歲。當時外戚王莽已經權傾天下,在漢成帝時代,漢朝大權已經旁落於王氏家族,而到王莽時代,基本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到漢平帝死後,王莽就以種種借口為名,將僅有兩歲的劉嬰挾製為皇太子。

劉嬰從5歲開始就被常年囚禁,成年以後,連豬狗都不認識。王莽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激怒了當時的王公貴族和天下平民百姓,歷屆王朝和現在的史學家都唾棄他。《新史學通訊》1954年第7期)李晴說王莽是個手段毒辣的「偽君子」。

其一:違背法理,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禮崩樂壞,被後世唾罵。

其二:政權不合法,名義上是禪位,其實是篡奪而來的帝位,並更換國號。

其三:劉秀很快奪取了政權,重新恢復了漢室基業,統治者不承認他的地位。

其四:不被歷朝歷代的帝王和史學家所承認,如果記入正史會助長外戚專權的合法性。

雖然此人比較卑鄙,但也有史學家稱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他稱帝以後,為了獲得民心,快速恢復救濟,對西漢的遺留弊病進行了改革。他的改革不徹底,社會矛盾沒有解決,導致物價飛漲,也激怒了人民,所以其政權只存在了15年,享國祚16年,就滅亡了。


謝謝邀請,我的答案是:

【木林讀史】之前曾連載了五篇關於木林自己對王莽的理解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試著查閱一下。還請大家多指教!

關於在土地國有和禁奴婢買賣方面,王莽下詔頒布了五項內容:

一是,土地公有,私人不得買賣。

二是,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不得超過一井(九百畝),八口以上沒有規定,有爵位食賞田的不受此限制。

三是,占田過限的人,分余田與宗族鄉鄰。

四是,無田的人,政府給田,標準是「一夫一婦田百畝」,不足此數的,政府給予補足。

五是,現有奴婢,不得買賣,但對自由人是否可以賣身為奴沒有規定,奴婢和子孫是否仍繼續為奴也沒有規定。

王莽改製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次重大轉變,在西漢及以前,凡是談論政治的人大多對社會現狀進行攻擊要求改革,至東漢及以後,玄學、佛學先後興起,大多都以強調適應社會為主,而不再多過地追求改革。


王莽之所以說他是昏君會亡國,原因就出在他的土地政策和改革幣制政策。

土地政策內容是「更名天下田曰王田」把土地收歸國有,私人不得買賣,由國家給百姓均分田地」。這項政策如果不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這樣的土地政策是很好的。但是這土地政策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中國的封建社會都是農業社會,封建社會的基礎就是土地私有化,中堅力量就是地主階層,歷代封建王朝都是依靠地主階層的認可才能坐穩江山,王莽的這一政策使他徹底的跟實力最大的地主階層站在了對立面。沒有地主階層支持的政權從根本已經糜爛了。


王莽先後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使用不同樣式、質地、單位的貨幣達6種28品之多。第一次幣制改革,居攝二年,王莽篡位前幣制改革,新鑄大額錯刀、契刀、大泉, 強令與五銖錢比價並行。錯刀、契刀、大泉虛幣值錢。第二次幣制改革,王莽始建國元年,廢止錯刀、契刀和五銖錢,新鑄小泉, 與原有大泉並行。王莽強行通用小錢,破壞 了漢武帝以來專由上林三官鑄錢的制度,使幣制更加混亂。第三次幣 制改革,王莽始建國二年,行「寶貨制」。樣多種繁的「寶貨制」, 換算複雜,造成幣制混亂,商品流通不暢, 民間私以五銖錢交易。第四次幣制改革, 天鳳元年,廢止大泉、小泉,改鑄「貨布"「貨泉」二錢。 以一貨布比價二十五貨泉流通,結果引起私 鑄者私自鑄造,使幣制更加混亂。新莽四次幣制改革,擾亂了民心,引發財政恐慌,頻繁幣制改革使士、農、商、工、四民的利益都受損,新莽政權 很快走向了覆滅。
王莽的土地改革是一種復古周朝的行為,內容上不只沒錯而且還很時代超前,但是呢就是太超前不考慮實際情況,造成了禍國殃民的結局。


1982年的土地改造「分田到戶」政策與2000年前的王莽新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今天的改革成功了,而歷史的昨天?

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王田令」新政,重點就是土地都是王田,不準自由買賣,朝廷按人口來分配土地,其標準是「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任何人都不得多佔。其實也就是所謂均田制。

一方面均田制的出台嚴重剝奪了權貴的利益,勢必引起所有權貴利益者的一致強烈反對,新政必定舉步艱難。

另一方面,農民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吃穿不愁必思變,太多的土地讓溫飽解決後的農民開始不願意勞動,思想更加激進,也參與了反對新政的洪流中。

一個政策得不到利益損害者的支持情有可原。但一個新政還得不到利益獲得者的支持,那是多麼可悲。

新政變成「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不失敗才怪。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又有何方法,來為王莽出謀劃策?


西漢後期,士地兼并日益增長,造成大批流農民變流民,佃戶和奴婢,社會人心浮動,王莽登基之後,他非常明白,西漢後期幾代皇帝沒有解決問題,王莽想在他手下把歷史問題解次,他一口吃個胖子,(很自信國號為新)

王莽希望通過王田制,改變士地過於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現狀,達到緩解社會予盾的目的,但事與願違,他的王田制,卻遭到幾乎整個社會反對,1觸犯大地主階級利益,他們自然反對王莽侵害自己的利益,2對小地主來說,斷絕他們土地兼并渴望之路,這也不他們所能容忍的。3對普通農民來說,王田制推廣前期看到了希望,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發現是一紙空文,落實不了到全國,王莽有規定士地不得隨便買賣,政策堵死農民發展之路,底層平民無路可走,反而引起社會上更大動亂,預示著王莽全部改革以失敗告終。


王莽的土地政策說不上很好,但在當時是很好的創舉,可在當時社會形勢下觸動了既得利益者,加上王莽的非正常繼位和個人私心等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亡國是必然的。


推薦閱讀:

同樣是謀朝篡位,王莽為何評價不如趙匡胤?
一代賢帝王莽為何被黑幾千年?

TAG:王莽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