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恐怕很難,除非在科幻電影里。當然,人工智慧技術將來會在診療活動中發揮巨大作用。

以美國為例,相關數據顯示,僅就「深度學習」領域而言,專利量佔比前5大總和就超過50%,依序為微軟、谷歌、三星、高通及IBM。剩下不到50%的比例由15家廠商瓜分,當中有3家中國企業,包括百度(3.3%)、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兆芯,3%)以及騰訊(2%) ,共佔8.3%。

從專利申請人所屬行業看,相關數據顯示,人工智慧專利申請者集中在運算科技,其餘依序為控制、測量、數據通訊、信息科技管理方法、電信、視聽科技等;在機械工程領域,以運輸比重較高,屬於化學領域則以化學工程比重較高。

在美國人工智慧技術及專利布局中,按照技術領域區分,相關數據顯示,自然語言處理比重最高,達到72.9%;其次則為專家系統(11.7%)、機器學習(8.6%)、神經網路(4.0%)、模糊邏輯(2.2%)、以及基因模式(0.6%)。

而在眾多技術細項中,機器學習專利數最多(3,882件),其次為自然語言處理涉及的自動分析、自然語言翻譯;此外,專家系統涉及的知識表達、推論方法以及神經網路涉及的學習方法等,也是專利布局的重點所在。

相關數據顯示,法律服務、健康照護、物流……等項目,目前美國專利數不多,值得國內廠商投入研發及進行布局。

顯然,即使在美國,與醫療診斷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也都還在起步階段,因此,現在妄談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明顯有點太早。


如今,人工智慧發展的如火如荼,不管是居家、圍棋還是交通,各個行業都有其身影,各路資本也是一擁而上。在烏鎮的圍棋比賽中,柯潔與阿爾法狗的精彩對決,讓我們嘆為觀止的同時,也在思考:人工智慧到底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醫療領域裡,也出現了各種職能不同的機器人,有抽血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遠程醫療機器人等等。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能。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路徑很大可能是人機合作輔助,而不能完成簡單的替代。

2017年11月14日,由清華—訊飛聯合實驗室開發的,名為「智醫助理」的一位電子醫生參加了2017年度全國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測試, 經專家閱評,「智醫助理」分數為456分。及格分數為360分。這名電子醫生的分數超過了今年安徽90%以上考生,處於中高等水平。但這並不能說明人工智慧就擁有了超越人類醫生的能力。畢竟,考試只是應試能力,規則相對簡單清晰,題目內容也大多以典型案例為主,而現實中的疑難雜症是非常的情況,需要醫生不斷地推敲和判斷。我們明了的是,與圍棋相比,醫學領域的複雜性要高得多。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舉的例子很有趣。比如說這個人禿了,那麼請問機器醫生:1000根頭髮算禿嗎?1001根呢?看病就是這個道理,疾病不是非1即0的機器語言,而是充斥著模糊學,人工智慧想要掌握「模糊」,向人類一樣熟練的應用「模糊」,確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未來服務業從業者的飯碗都要被機器人搶掉,包括:律師、醫生、翻譯、IT工程師、股票交易員和基金經理這一類職業收入較高的行業。美國特斯拉從一建廠開始就不再招聘汽車裝配工人,全部是機器人操作,導致特斯拉工廠門口每天都聚集了大批的美國汽車裝配工人,再次抗議。隨著阿發狗戰勝圍棋冠軍李世石,機器人危及傳統行業的實例越來越多。

一、智能機器人學習能力超強:美國的一個高中生髮明了一套智能診斷系統,通過機器人海量的自我學習,在很短的時間就超於有幾十年經驗的腫瘤診斷大夫。一個頂尖的大夫醫生學習和診斷的片子不過2萬多幅,一個機器人一個星期就可以學習100萬張片子,輕而易舉地就超越了行業頂尖的醫生,對病灶的判斷準確率達到97%以上。

二、機器人比醫生更有耐心:傳統的一台手術下來,一群執刀醫生基本上都是汗流滿面,累倒虛脫,而機器人具有更好的韌性,沒有疲勞這一說切割和縫合患者病灶的創傷時間更短,只要通常的四分之一,創傷面更小,更精確,基本上可以實現微創傷手術。另外在腸道手術上,膠囊機器人無與倫比的優勢,是傳統的醫生更本無法做到的。

三、機器人大數據絕招:機器人通過對病例的學習,也可以實現中醫的望、聞、脈、切,以及迅速調取患者以往的病例,更具視頻和感測器的數據,來診斷病人的病情,比傳統的醫生更快更好!

四、在製造新藥方面:機器人具有更多的創新能力。


機器人會取代醫生嗎?其實手術室早就有「機器人」一席之地,僅聲名顯赫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醫學領域是全球技術最成熟機器人,憑著高精確的優勢,早已進入了全球各大醫院的手術室。

在人工智慧技術的驅動下,機器人在醫院大顯身手的時代來臨,甚至,在沒有人類醫生操控下,機器人可以獨立操作手術也將成真。IEEE官網一則消息或許能印證毋需人類協助便可以完成獨立手術。

IEEE官網的消息稱,智能軟組織自主機器人(STAR)的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最新成果:在一系列實驗中,STAR機器人的切割比專業外科醫生更精確,且對周圍肌肉的傷害更少。

STAR機器人一旦走進手術室,標誌著外科手術無人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美國馬里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Axel Krieger表示:「我真的相信機器人做手術是外科的發展趨勢。」

在許多醫療領域,機器人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尤其當前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不僅學術機構,包括科技企業都在探索利用AI技術幫助人類治療,「人工智慧+醫療」成眾多科技企業爭奪的焦點。

不過,作為一個病人,是否願意讓機器人給自己做手術?

有30%的人願意將整個手術交給機器人來完成,這是《倫敦科技周刊》曾對2000多名成年人發起調查顯示的結果。

機器人進入手術室不再是天方夜譚,並且機器人作為醫生完成手術的實例數量將會越來越多,尤其需要進行更長時間和更高負荷的精密手術,在科技的推進下,預示著外科手術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興許好萊塢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全自動醫療手術機器人不再遙遠。

隨著機器人大規模進入手術室,筆者在想,機器人懸壺濟世的時代會來臨嗎?


大勢所趨,所謂的疑難雜症在AI面前,都不是問題,即使是問題,也不是絕大多數醫生能解決的,甚至大部分專家都不能,絕大部分疾病都可由人工智慧來看,而不是一些普通二本三本甚至是大專出來的醫生來看。人工智慧使診療效率提高,一些醫生就會失業,以後大部分臨床醫生都會被取代了,留下來的是搞科研的醫生。

比起人工智慧,醫生更有可能被納米機器人取代

將來可能會有這種情況:你去買一管裝滿納米機器人的針頭,然後回家把無數納米機器人注射到身體里,他們在你身體里到處遊走,一旦發現任何傷或病,就可以從基本粒子層面把你的傷處或病處恢復到傷前或病前的狀態,下次傷或病(如果又有了的話)乃至以後無數次也一樣,這樣你後半輩子都不會有任何傷或病的困擾,永遠健康活潑了,如果這個技術發展到成本非常低廉的程度,買納米機器人的商家就可能把所有醫院擠垮

由於人的飢餓、衰老和死亡本質上也是人身體的基本粒子層面上那些粒子排列方式的變化(飢餓不同,飢餓是營養的缺乏也就是某些固定組合的粒子的缺乏,可以由納米機器人從空氣中隨便抓取一些基本粒子,按各種營養物的基本結構組合,製造這些固定組合,合成後放回人體以取代進食,而且營養的全面、合理搭配、合理度量等也可以做到,並且比人類自己做的要精準科學得不要太多),因此有了上面的技術後,不老和永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作為這個話題的被邀請者,見識遠不如話題的專業先進,所以只能用短淺的眼觀看待這類大問題。不過有一句話可以概括機器與人的關係,那就是機器只能幫助人類減輕勞動強度,或減少勞動力度。智能機器也應該如此,不會太大超出這個範疇。換句話講,智能機器有智能編程,都需要人去操作,這個機器才能正常運行,否則就是一堆廢鐵,成為廢品收購站的廢品。所以從這些小常識可以看出,智能機器人不可能替代醫生這個行業。不過它能替代某些人力崗位,比如醫導,用以諮詢服務,在人體手術時,肉眼難分辨的大手術,智能機器人就完全替代醫生的手工操作等等。所以不用擔心自己兒子讀了醫科大學會沒工作,放心的讓他們去學習醫療本領,更不用擔心醫生這個行業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因為智能機器人是人類用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幫助人們減輕勞動所用,但不是用來專門替代醫生行業的。


機器永遠不可能取代人,但是會取代某些可以替代的崗位。

記得10月參加的一個醫博會上,有機器人醫導,可以回答1萬多個問題諮詢。

在一些檢查和病因診斷上,很多大型醫院都開始引入大數據模塊,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工作強度。

人工智慧可以用在取藥房,24小時工作,而且出錯幾率很低,我們就投資了一個這種技術。

另外人工智慧在手術上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手術時間縮短,手術成功率也得以提高。但還是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操作的。

--------------------------------------------70後王鐫樺分享


在中醫方面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手術和西醫可以,中醫家傳治療是「絕密」,資料庫里沒,智能也無用!

中醫的發展靠民間家傳,醫院電腦出方效果不佳,智能出中醫方效果也不會好!作為有專長的中醫,好好治病,少發文章,讓真正治病的中醫財富得到保護,讓歐美來朝!


這個行業,醫生被人工智慧取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醫生說來說去,只不過生產線上的一個操作員而已。最主要的是做研究的那一些,只人工智慧是永遠無法替代的。這個時候就要需要嚴格區分,醫生到底是從事研究還是從實實際操作?


推薦閱讀:

直接遠程到伺服器上寫代碼有什麼好處?
海爾空調好還是美的空調好?
小米製造了很多爆款,但為什麼小米插線板沒有大火?
寧願做廁所管理員,也要從阿里巴巴辭職,為什麼?
為什麼馬雲幾乎從不參加丁磊組織的互聯網飯局?

TAG:好醫生 | 人工智慧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