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關點是:袁隆平造福億萬人,莫言成就了幾點戲子?
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是角度問題,我不知道您在乎的真是袁隆平與莫言還是他們所處的領域?
第一、袁隆平老先生是在科技領域貢獻了自己的一生,莫言是在文化創作領域;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要比較科技與文化創作誰的貢獻更大嗎?這個很難回答了!因為袁隆平的成就相對來說可以量化,而莫言的作品卻很難去計算的出來!那我們放大去挑戰這個事情,科技重要還是文化重要?我前天才寫過一篇文章《思維陷阱:唯一性謬誤》,題主可以去看一看,我覺得我要是在這裡去論述科技與文化誰更重要我就是個腦殘了!
第二、題主的疑惑主要的成分之一就是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化獎,那麼問題又來了,諾貝爾獎認可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嗎?那怎麼的,人的一生成就還非得得到外國人的認可啦?其實有很多人的發現與發明都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為自己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他們的成就不適合用獎項來評價!
前幾天看見一個有意思的討論:民國時期那些牛逼的人物如胡適、蔡元培(還有好些個,記不太清楚了)他們很年輕時就成了教授、成了那個時代的話語代表人,然後就有網友說了一句:沒有一個是科技領域的。我覺得這句話諷刺境界真高,可是我們換過來想,當時的中國最需要的就是思想啟蒙,這些前輩的文筆就有用的多了!
科技很重要,文化創作代表著一些思想意識也很重要,何必要分勝負?何必要分高下?何必受限於一個外國的獎項?至少我覺得袁老先生自不會在意!
我認為,將文化領域的人物同科技領域的人物相比,沒有可比性。何況對於莫言,國內評價尚有不同聲音,而袁老始終受人尊敬。文學從何而來?從勞動來。古人為了生存而勞作。在勞作中有了杭喲杭喲的聲音。於是發展成音樂,發展成詩歌。民以食為天。任何人都要先解決肚子問題,才能去杭喲杭喲。我們這一代人,從極貧極弱的舊中國走出來,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吃過野菜,野果。有的還吃過仙人土,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後來農民有自留地了,甚至包戶到戶了,田裡產量依然很低,很多地方還是解決不了吃飽飯的問題。那時候,水稻老品種,大多畝產三百多斤。老品種一是不抗病蟲害,二是容易倒覆。如果水稻成熟時天氣不好,穀子都泡在水裡發芽,霉爛。袁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首先解決了水稻的矮化,抗倒覆問題,尤其是高產問題,使畝產量由兩三百斤提升至一千多斤。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居功至偉。對袁老的貢獻,怎麼評價都不過分。至於文學,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創造了引以為傲的成就。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都是我們的瑰寶。但是,文學創作必須緊貼時代,服務人民,引導我們向善,向上。凡人,都有醜陋的一面。魯迅寫人的醜陋,是恨其不爭,是啟蒙,是吶喊。而我們今天的文學,則更多的應該是展示中國人光明的一面。用醜陋的中國人示於西方,我終覺不妥。
360行行行出狀元。術業有專攻,無可比性。民以食為天,袁隆平對人類的貢獻巨大,而莫言的作品,本人未讀過,只見他那本《豐乳肥臀》小說的題目,從心裡就噁心了。至於他評上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能他那小說里散發出的氣味,正合外國評委們的口味吧!我認為中國現代偉大的作家與作品,應該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出生於1930年。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大問題,填飽了人們的肚子。先生的貢獻不僅在於中國,而且也影響世界。
莫言——出生於1955年,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作家。他的文學作品給予中國人精神優質的食糧。
這兩個人都對中國人有著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是農業科學家造福人類,而莫非無非就是一個將中國局部落後當一回事,將那些事撕開成血淋淋的模樣給外國人就笑話,迎合外國人的低級趣味,以此獲取個人的「榮耀」。同時使幾戲子賺得盆滿缽滿而已。
這個觀點很無聊。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有物質上的享受,還有精神上的享受。袁隆平、莫言都是在各自的行業中的領軍人物,應受到同樣的尊重。時間會告訴我們最後的結果。
話不能這麼說,一個是自然科學家,一個是文學家,他們之間不存在可比性。我個人的觀點,不管在哪個領域,不管做什麼工作,只要為祖國和人民做了有益的事,都是偉大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