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pple的3D Touch技術沒有其他廠商推出呢?


蘋果iPhone 6s起加入的3D Touch技術是一種是在屏幕下方增加了一層壓力感應層,當手指在屏幕上用力按壓的時候,就會感應層中的正負電極因為壓力而接觸,進而觸發震動,營造出一種將「屏幕按下去了」的手感。一直以來3D Touch都是蘋果手機的特色,雖然安卓手機也有效仿,當均未堅持使用這一技術。在2017年上市的安卓機型當中,沒有一款再使用3D Touch技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力按和長按其實差別不大

初次使用3D Touch的用戶可能會覺得這個功能和過去的「長按」沒有太大的區別,很多用戶一開始掌握不好力度和按壓時間,操作反而變得更加混亂。其實類似「用力按壓彈出APP菜單」之類的交互,用傳統的長按操作也可以實現。現在不少安卓機型就支持這樣的功能,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實現它而加入一塊壓感屏。

即使在蘋果手機上,3D Touch也是一個很雞肋的功能,平時用到的機會不多,但取消掉了又總覺得缺少什麼。比如蘋果在iOS 11的初期版本中就取消了屏幕左側3D Touch切換多任務的功能,結果引來了不少用戶的不滿。

但是在安卓陣營中,支持3D Touch的手機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用戶都沒用過這一功能,也沒有這方面的迫切需求,廠商也就犯不著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增加成本。

二、第三方APP不願跟進

蘋果的3D Touch功能採用的是統一的API介面,也就是說程序員在開發相關功能的時候,只需要適配一台iOS設備,理論上所有支持3D Touch的手機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再重複開發了。而安卓手機廠商眾多,就連3D Touch這一功能的命名都不統一,比如華為叫做「Force Touch」,魅族的叫做「3D Press」。連名字都不一樣,相關的功能介面自然千奇百怪。程序員想要開發一款支持安卓3D Touch功能的APP,適配了華為之後又要適配魅族,萬一以後OPPO、vivo、小米也出了相關功能,程序又要面臨修改。除非安卓的老大谷歌自己搞一套3D Touch屏幕的標準,要求所有廠商都遵循這一標準來開發應用,才有可能將這一功能推廣開來。而現實的情況是,所有安卓廠商各自為戰,每家的技術標準都不一樣,自然也沒有第三方開發者願意為國產3D Touch手機做適配。

從iPhone 6s算起,3D Touch功能已經出現了三年,但就連蘋果自己也沒有為3D Touch打造出非常實用的應用場景,依賴這一功能的第三方APP也少之又少。可見實時已經證明3D Touch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技術,最終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安卓手機廠商放棄效仿3D Touch也在情理之中。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想要弄3D touch?從iPhone 6s開始,taptic engine出現在了我們視野當中,iOS 9是第一個與3D touch接壤的版本,當年iPhone 6s被詬病為最無誠意的升級因為3D touch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用的功能,那蘋果為什麼還要這樣大費周章在15年9月的發布會上極力渲染呢?目的就是鋪墊,3Dtouch只是觸碰感應交互的第一步,iOS 10的時候,線性馬達底層API開放,很多選擇菜單地方都有了震動回饋……這種回饋在iPhone 7上得到了加強:更大的馬達,以至於蘋果去掉了3.5mm耳機介面。這個馬達給了iPhone 7home鍵最出色的震動回饋,以及各種細節也有震動回饋,以至於你用慣了你會發現它必不可少。這也是全面屏技術所需要的:沒有了home鍵,必須要有一種方式取代之。這就是全屏3D touch。

安卓首先第一大難題是沒有開發者願意為裝門一個手機寫這個程序……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安卓手機的生態鏈可以與iOS相抗衡。既然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那麼安卓只能從其他地方超車:比如相機,電池容量,快充,解析度…… 安卓主要把精力集中在這些地方,而不是盲目跟進,否則風險太大極有可能得不償失。


1.因為這個功能只有蘋果做得好。

2.安卓的有菜單鍵,返回鍵,這兩個按鍵可以觸發很多功能,也就是安卓在交互上有了先天的優勢,單單是這兩個按鍵觸發的交互方式我們來看看。

例如:菜單鍵單擊呼出多任務,長按打開菜單,雙擊分屏。返回鍵單擊返回,長按關閉並退出應用,雙擊清理後台

還有home鍵,單擊回桌面,長按呼出相機,雙擊鎖屏,快捷支付。。。等等功能。安卓的三鍵能解決的交互問題太多了。

iPhone沒有這三鍵,所以交互方式當然得另尋出路。

3. 安卓手機之所以沒推廣這個功能還有的原因就是成本問題,國產你隨便提價幾百上千塊,用戶不買單。因為3dtouch在安卓的交互方式種並沒有這麼吃香,上面提到的就原因。

4.手機機身厚度,以目前安卓手機電池容量來說普遍比iPhone手機電池容量要大。

說回iPhone的3d touch,還是很使用的一個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喜歡的可以點贊,謝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舉個例子:Windows支持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電腦主機,而Apple的macOS支持自己的電腦設備!

那麼,安卓廠商系統都來自(Google的安卓,Google並沒有給系統加入壓力感應屏幕)這時各家廠商想要加入壓感屏就需要自己開發軟體介面(假設所有安卓廠商都支持,但是他們每個使用的介面都是自己開發的)那麼每個軟體廠商想要針對不同的手機進行開發)想像一個這個工作量吧!但是如果,安卓系統推出統一的支持定製一個標準(所有廠商都來用,軟體開發商才願意支持)。這也就是安卓手機碎片化的影響,不同手機上軟體體驗不一致!

最早支持壓力感應屏幕的是華為哦,只不過當時只用來放大圖片用!


因為Apple對硬體的調用爐火純青,連振動和充電口的設計也是一樣,屏幕閃光燈也是這樣。

不是安卓廠家沒有,而是有了也用不好,跟Apple的軟硬體都自己來的做法有本質區別,騰訊手游CF完美應用了3Dtouch壓力屏,在安卓機上用不上這個功能,這是騰訊都不去適配的,更別說其他APP了!系統功能都能用到這個硬體,鎖屏壁紙,輸入和編輯時移動游標,這對單手操作很有幫助,照片和控制中心最常用到,震動器和3Dtouch操作的結合非常好,包括home鍵的按壓力度和屏幕的按壓力度都成了一致的,小白點和很多APP的圖標都對這個硬體添加了快捷操作,後續的系統更新也會賦予這個硬體更多的優化和功能。iPhone就是這樣,設計好的硬體新款還會有,功能會越來越豐富,非得有新的可靠性和易用性都超出原有設計的時候才會在自己的產品上使用。從主觀意識上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


說到底,蘋果支持3D touch的設備就那麼幾個,程序員要做的適配工作要少得多得多,而安卓不一樣,各個廠商的不同機型,要做的適配太多,而且蘋果的上下垂直整合能力與軟體開發的規範約束能力比安卓要強很多,開發起來相對容易,但是目前3D touch 的使用場景還是很有限,我最常用的還是重按支付寶和多任務切換,這項技術其實還不是很成熟,按壓之後出現的界面與對應的功能是需要用戶去記憶的,這就增加了用戶使用手機的學習成本,大多數人往往在這兒之上寧可選擇打開軟體選取對應的功能,因為至少我在軟體中可以直接找到我想要的,並不需要我花時間成本去記憶,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使用場景,蘋果的重按配合它的3D線性馬達,可以做到即啟即停,毫無拖沓感,這種細節上的把控給用戶帶來的心理愉悅與使用舒適程度是極大的,這種方面在iphone的很多方面都會顯示出來,所以我覺得iPhone 的用戶粘性應該是大於安卓的,源於他帶來的卓越的使用體驗,安卓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當然現在的安卓也確實做的不錯,我也用過MIUI,是一款很好很舒服的系統,界面清爽,交互流暢,可定製化甩蘋果幾條街,但是我寧願禮物選擇我那跑馬大白邊醜陋的水果,因為我用的很舒服,說不出來為什麼,就是想用它,好了,就說這麼多吧,小子見識淺薄,望大佬勿噴


這個和三星的note系列一樣 也是屏下有個壓力感應屏 對按壓的力度做出反饋 一般很多級別 三星把筆的壓力感應級別做到了4096 這個非常牛逼 現在一般能寫字的平板最好也就2048 但這個估計屬於專利技術。所以其他廠商才沒有涉及


小米5s有,不知道體驗好不好


首先,魅族和華為都推出過具備按壓功能的手機,但是由於安卓系統基本找不到支持的應用,所以後續就沒有推出了。這個是需要軟硬結合的,安卓太分散做不起來


推薦閱讀:

蘋果筆記本上的小屏幕,究竟能用來幹嘛?
如何搭配CPU和GPU最合理?
電腦的殺毒軟體哪個比較好用?
為什麼iOS11老是重啟?

TAG:iPhone | 法律 | 手機 | 數碼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