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曹操就到」有何典故?


「說曹操曹操就到」,現如今已成為一句流行的俗語,形容對方出其不意的出現在說話者面前,常常給人驚喜或驚嚇。

咱這裡先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場景,話說那時漢獻帝打長安回到洛陽,看到的是「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宮院中只有頹牆壞壁」這樣一副凄涼場景,以至於百官上朝,居然「立於荊棘之中」。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沒有飯吃,只能出去剝樹皮、掘草根。就連國家公職人員,職位在尚書郎(這裡的意思,就類似於國務院的文員秘書)以下,都自個出城去砍柴燒飯,甚至很多人就死在頹牆壞壁之間,不知是餓死還是被人打劫砍死。

洛陽是大漢帝都,如此凄慘,難道四方諸侯就沒有來支援一把的嗎?其實當時最大的諸侯是河北的袁紹,但袁本初真的不願管這攤事,他正在經營自己的河北地界,這是原因之一;而希望漢室中央就此枯竭甚至消亡,他好日後順利建立新王朝,這是原因之二。

不但袁紹如此,事實上當時荊州的劉表、淮河流域的袁術都是如此,袁術自己謀劃稱帝這個是的,可劉表為什麼也不積極呢?呵呵,因為他也揣著自個的小心思。

所以願意出手拉漢獻帝一把的,只有曹操。

但曹操陣營這邊,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多虧有荀彧等文臣(他們確實是真正的忠漢派)力挺,這才做出了最後的決斷。

(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

但曹操第一次派出曹洪並沒有接到皇帝,直到來年二月,曹操打敗了汝南、穎川一帶的黃巾餘黨,這才得以與皇帝接觸。此時皇帝在洛陽,就是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一番情景。

可為什麼說曹操還是很快呢?因為直到這個時候,袁紹、袁術、劉表這些勢力還是無動於衷,更不消說遙遠的劉璋、公孫瓚這些了,事實就是天下諸侯,唯有曹操一家願意接受皇帝。

既然如此,也只好說:「說曹操曹操就到」,因為說袁紹,袁紹不會到,說劉表,劉表也不會到。這個就是當時真實的天下大勢,至於後來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些話,那就是日後形勢的演變所致。若是真的收留天子就能對諸侯下命令,袁紹、劉表這些諸侯又不傻,為何不出手呢?

真實的歷史,必須以當時一時的場景還原判斷,才切合實際。只有在當時場景下有作為的人,才能發揮作用。事後說漂亮話,一點用都沒有。


說曹操到曹操就到典故是什麼?

1、說曹操到曹操就到典故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獻帝劉協在漢軍將領李催與郭汜火拚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捕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李郭的聯軍就已經殺到了。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前來救駕,並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就到」之說。

2、「說曹操曹操到」在今天常說這句話說,就是形容一個人的速度之快,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意思便是說,某人的眼線十分多,有什麼消息都能知道。

3、歷史上還有兩種說法:其一,在《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曹孟德大戰呂布」一章中,曹操在濮陽與呂布作戰時,中了陳宮之計,倉皇敗逃,火光中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超過呂布。呂布從後面拍馬趕來,將戟在曹操頭盔上一擊,問:「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說:「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崗評說道:「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別趕曹操。諺云:方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其二,「說曹操,曹操就到」的另一方面的意思是:

在形容曹操的耳目眾多,動作迅速,無所不在,因此隨時都可能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必須小心提防。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呢?這大概與曹操的品性分不開的。曹操雖然是東漢末年的人物,但是,明朝的《三國演義》卻把他塑造成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奸臣形象。那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更是將他的品性刻畫得入木三分。東漢末年,朝中重臣喬玄在曹操年少時就當面指稱他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4、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說曹操,曹操就到,這句話,我們平時經常聽到,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說某個人,某個人就立馬出現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那說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又是什麼呢?主要有兩個來源:

第一個,曹操與漢獻帝的故事。

我們知道董卓進京之後,關東袁紹他們就聯盟討董,董卓覺得洛陽不安全,就西遷到長安,後來呢,董卓被呂布所殺之後,本來西涼軍就已要散了,被賈詡說一下,郭汜李傕兩人又重新把十萬西涼軍組織起來,攻破了長安,把長安是弄得烏煙瘴氣的,也不管漢獻帝和那些文武官員。

在董承和楊奉的努力之下,郭李二人終於同意他們護送漢獻帝到洛陽去,走著走著,郭李二人又反悔了,又派人來追了,漢獻帝很著急,董承就跟漢獻帝說,曹操這個人很忠心,又剛剛收了三十萬青州兵,很有實力,肯定願意過來救駕。

這個使者還沒出去呢,夏侯敦就派部隊來救駕了,還送來了大量的衣物與食物,漢獻帝那個感動呀。所以說曹操,曹操就到了,真是十分及時呀。

第二個,曹操與呂布的故事。

就是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之戰的時候,呂布迎面碰到曹操,但他不認識曹操,就問曹操,曹操在哪裡,曹操跟他說前面那個騎黃馬的就是曹操。所以毛宗崗批到,【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別趕。曹操諺云:方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按照我們平時的理解,應該是曹操與漢獻帝的故事比較貼切這個諺語的意思。


我知道的有兩個版本。

1、民間流傳的版本。話說當年漢獻帝趁李催、郭汜紛爭時,帶著隨從逃了出來。待李、郭二人反應過來後,馬上派人去追。追兵轉眼間就要趕到了,因為此時曹操就在附近駐軍,漢獻帝聽從了屬下建議想向曹操求救。但信使未出,此時追兵已經殺到了,漢獻帝急得大罵曹操。突然間,有一支隊伍如神兵天降一般,將追兵殺退,定睛一看,原來是曹操的軍隊。漢獻帝鬆了口氣,嘆道,「說曹操曹操就到!」

2、第二個版本出自《三國演義》。漢獻帝在將軍董承、楊奉的護送下,逃到了洛陽。他仍然擔心李傕、郭汜會來犯,便在朝臣建議下宣大軍閥曹操入朝。曹操收到聖旨後,馬上出發。在洛陽城下,曹操正好遭遇到李傕、郭汜的軍隊,大破之。

我個人覺得,還是第一種版本更可信。


"說曹操曹操就"現在常常被人說起,有時候正在議論或者剛剛想起某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就突然回來了或者出現了,用來說明特別巧合的相見,能夠給人帶來驚喜。 於是乎,我們就感嘆:真是「說曹操,曹操到」。

那「說曹操曹操就到」有何典故?據民間流傳: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拚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身邊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駕,但在《三國演義》中卻不是如此,曹操是奉旨前來護駕,這才有了後來的名正言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中: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卓之後,曾任東郡太守。當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餘萬。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為鎮東將軍。董承、楊奉護駕至洛陽後,仍擔心李催、郭汜來犯,故奏請獻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齎詔宣召。操接詔,克日興師。卻說帝在洛 陽,百事未備,城郭崩倒,欲修未能。人報李傕、郭汜領兵將到。帝大驚,問楊曰:「山 東之使未回,李、郭之兵又至,為之奈何?」楊奉、韓暹曰:「臣願與賊決死戰,以保陛 下!」董承曰:「城郭不堅,兵甲不多,戰如不勝,當復如何?不若且奉駕往山東避之。」 帝從其言,即日起駕望山東進發。百官無馬,皆隨駕步行。出了洛陽,行無一箭之地,但見 塵頭蔽日,金鼓喧天,無限人馬來到。帝、後戰慓不能言。忽見一騎飛來,乃前差往山東之使命也,至車前拜曰:「曹將軍盡起山東之兵,應詔前來。聞李傕、郭汜犯洛陽,先差夏 侯惇為先鋒,引上將十員,精兵五萬,前來保駕。」帝心方安。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感謝支持。


民間流傳。話說當年漢獻帝趁李催、郭汜紛爭時,帶著隨從逃了出來。待李、郭二人反應過來後,馬上派人去追。追兵轉眼間就要趕到了,因為此時曹操就在附近駐軍,漢獻帝聽從了屬下建議想向曹操求救。但信使未出,此時追兵已經殺到了,漢獻帝急得大罵曹操。突然間,有一支隊伍如神兵天降一般,將追兵殺退,定睛一看,原來是曹操的軍隊。漢獻帝鬆了口氣,嘆道,「說曹操曹操就到!」


當年漢獻帝被李傕與郭汜追拿,走投無路之際,有人向漢獻帝推薦曹操來救駕,說曹操剿滅了青州的黃巾軍,能力出眾,一定能夠擔此重任,但信使未出李傕與郭汜聯軍已殺到,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殺到,擊潰了李郭聯軍,曹操"保駕"護主成功。漢獻帝非常高興,給曹操加官進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後來,人們就用"說曹操 曹操到"這句俗語來形容曹操的耳目眾多,動作迅速無所不在,隨時都可能出現在你我面前,是必須要提防的人。


這個問題的結論誰也下不定,不觀歷古時過,就當今而言,足說明,曹操是一個文武蓋巔之人,這是肯定的。其次就不一定了,也許她是一個有大德有大愛之人,也許她是一個無德,具有蛇蠍之毒之小人。我解之意:人在危難之中,盼曹操來打救,剛盼就到。如某地方人民安居樂業,就怕此人來打破人民的美好生活,結過此人真的就來了。


謝邀請:這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獻帝無人保駕,處於危難之中時,期盼有人前來幫助度過難關,這時曹操審時度勢,前來保護漢獻帝和朝庭官員的安全,穩定了局面。這件事影響十分深遠,所以說曹操曹操到就變成成語。



原因具體比較多。主因只有一個。不論正反,曹操都是關鍵點。

一是漢獻帝指望有人救他,並有人認為曹操最可能,這時曹操來了。壓點子上了。

二是反曹操想殺他的人天天思考的主角都是他,墨菲效應,曹操又來了。不過不是救人而是殺人。

就這樣。當事者不得不生慨嘆。怎麼他媽的還是你!


推薦閱讀:

曹植是否本就無意爭儲?
楊修這麼了解曹操,為什麼不能成為另一個曹操?
為什麼曹操在位的時候,司馬懿興不起來?
三國前五最厲害的父子是誰?
呂布死後貂蟬為何沒被曹操霸佔?

TAG:曹操 | 三國 | 文化 |